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精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合集九篇

職業2.83W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合集九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一、學制及招生對象

學制:學分制,基本學制三年,最長五年

招生對象:普高畢業生

二、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本專業培養熟練掌握倉儲、配送、運輸、採購、供應鏈管理等現代物流知識,具有倉儲與配送業務處理、運輸調度業務處理、採購與供應業務處理、國際貨代業務處理、快遞營運業務處理、物流信息處理等能力,擁有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等素質,面向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適應現代物流行業採購與供應、國際貨代操作、快遞運營崗位需要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1. 能力目標

(1)具備倉儲業務處理、配送業務處理、國際貨代操作、運輸調度、採購業務處理、物流信息處理等專業能力;

(2)具有對物流市場進行調查、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

(3)具備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

(4)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現場應急管理能力。

2. 知識目標

(1)掌握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

(2)掌握倉儲與配送業務、國際貨代操作、運輸調度、採購業務等基本作業流程;

(3)瞭解條形碼技術、POS系統、RF技術、EDI技術等先進物流信息技術相關知識;

(4)掌握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掌握物流業務政策法規和國際慣例。

3. 素質目標

(1)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性格隨和,樂意與人交往;

(2)具有責任心,敬業負責,積極主動,細心肯幹;

(3)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吃苦耐勞;

(4)爲人正直、誠信、踏實、忠誠;

(5)勇於創新、勇於挑戰、樂觀向上。

三、專業核心能力與就業崗位指向

xxxx

四、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

xxxx

五、專業核心課程簡介

xxxxxx

六、畢業要求

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方可畢業。

1. 學分要求

畢業應修滿126學分。

2. 證書要求

(1) 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證書。

(2) 普通高校英語應用能力A或B等級考試證書。

(3) 獲得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之一。

①助理物流師;

②國際商務單證員;

③國際貨代職業資格證;

④報關員、報檢員職業資格證;

⑤物流職業經理資格證書;

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覈員

七、專業教學團隊基本要求

1. 本專業教學團隊應滿足以下要求

(1)具備本專業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學歷,並接受過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論的培訓,具有獨立開發職業課程的能力;

(2)從事實踐教學的主講教師應具備物流師資格證書(含高級工)或“雙師型”教師;從事輔助教學的實訓指導教師要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熟悉物流設備操作;

(3)本專業“雙師型”教師(講師以上教師系列職稱,並具備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職業資格或兩年以上企業經歷)的比例要達到80%以上;

(4)專業教師與學生比例不超過1:28,企業兼職教師佔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50%;

(5)師資梯隊中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一般教師比例基本達到1:3:6。

2. 本專業目前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

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有專任教師12名,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1人,雙師素質12人,“雙師”素質達100%,中青年教師佔75%,職稱結構及年齡結構均較合理,涵蓋採購與供應、物流運輸、倉儲配送、國際貨代、信息技術、物流系統規劃、物流設施設備等專業方向。另有來自行業企業兼職教師40人。

八、其他必要的說明

1.20xx級《創業與職業通用能力》已開課。

2.綜合實踐課的上課時間根據場地情況靈活安排。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1 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現狀

我國金融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爲具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並且富有國際化的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於我國部分金融院校長期以來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定位尚不清晰,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建設較爲欠缺,導致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同時金融市場難以招聘到人才,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用人需求,而學生也面臨着就業難的局面。如何提高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又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將校急需對金融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創新,將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達到國際化的金融水平,進而滿足金融行業的用人需求。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缺乏強有力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或者現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影響。雖然很多金融院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師團隊,增加金融教師的比例等,但是大部分的金融教師都是從金融院校畢業直接應聘到學校教學,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金融經驗,加之從金融企業、部門等聘請的教師有限,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金融專業的課程具有技能性、技術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按理說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比較強,但由於教師的授課模式枯燥、單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老師注重講述,不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以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

1.2 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重視課堂網絡教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也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清金融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添加教學內容以及設置合理的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及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金融人才培養的目的 。

2 金融專業管理制度現存的幾個問題

2.1 教學管理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模式,雖然也藉助了多媒體等手段,但高校的現代化教學優勢並沒有被充分體現出現,也未對師生之間的科學互動給予重視,使得案例教學、實際調研等沒有落到實處,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缺乏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2.2 教學管理競爭機制缺乏

良性競爭能夠促進金融教師中和水平不斷提高,而金融專業教學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競爭制度,而且師資人才引進制度欠缺,使得教師之間無競爭壓力,難以發揮益性競爭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熱衷於科研,這就會分散一定的教學精力,加之輔教人員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3]。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對教師教學質量進修科學評價,並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爲教學質量提供基本保障。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並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配套制度的缺乏,例如信息化評教制度、評價結果量化考覈以及評價結果公開制等,不利於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金融專業教學管理的改革路徑

3.1 對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團隊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高校金融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從引進教師、保障教學質量兩方面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根據教師團隊的需求建立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將教師分爲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兩大類,其中固定編制可以按照專職教師、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進行分類,進而確保教師團隊的可持續性;其次,爲了激發教師教育熱情,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將配套制度建設完善,例如學生評價機制等,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人員進行評價,然後由學校根據評價結果爲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4]。

3.2 創新學生實踐制度

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激勵其參與到創新實踐當中,高校應當結合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改善學生創新實踐的激勵制度:第一,加強建設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機制。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及創新教育等實踐基地、平臺,並且爲該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及實踐項目當中,比如建立一套與創新實踐有關的評價制度,並且對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對具有一定創新成績的學生給予特殊獎勵,例如學習成績加分、成績對等替換學分等機制或者免除學生選修其他課程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不斷深化並改革學生的獎學金機制。高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社會支持,藉助捐贈、輔助等手段設立更多獎學金項目,加強學習獎學金對學生的積極制度,並不斷擴大受激勵的羣體。比如學校可以與一些金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爲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的平臺針對金融專業學生設立相應獎學金,藉助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經驗,有助於其將日常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進而爲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牢固基礎[5]。

3.3 創建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價制度

第一,高校可以設立一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邀請3~4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來成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專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研究、評價。同時負責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教學管理措施,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展開抽查及評價,這樣有助於及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便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教學問題;第二,對教學質量實行量化考評,有教學質量管理中心制定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方法,對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進行考察,加強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價,然後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實施量化考評,進而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實施綜合評價,有助於教師團隊綜合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6]。

4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承擔着向國家、向社會輸送人才的責任,應當重視對人才綜合素質、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隨着國際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更應當以金融市場需求爲教學出發點,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及管理,通過制定相關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能夠爲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高校金融專業應當給予重視並不斷對現有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創新,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金融專業學生全面發展,進而爲國家、社會等培養出更多具有極強的創新、實踐能力且具有國際化金融水平的人才,爲我國的金融行業注入更多新鮮活力,以促進金融行業穩定、持續地發展。金融學作爲一門經濟類學科,其教學效果一直備受關注,可以說金融與我國經濟發展有着密切關聯,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行業的發展推動着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金融學與國家未來經濟戰略需求、社會發展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而金融人才的緊缺也會對金融市場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高校金融專業承擔着向國家、向社會輸送金融人才的責任,對於全能型金融人才的培養,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基於我國金融市場迅猛發展的現狀以及對金融人才的緊缺,金融院校應務必加強教學管理力度及教學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培養金融專業的學生具備極強的創新及實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便於向國家金融市場輸送大批全能型金融人才,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穩定、持續發展。

1 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現狀阿

我國金融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爲具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並且富有國際化的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於我國部分金融院校長期以來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定位尚不清晰,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建設較爲欠缺,導致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同時金融市場難以招聘到人才,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用人需求,而學生也面臨着就業難的局面。如何提高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又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將校急需對金融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創新,將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達到國際化的金融水平,進而滿足金融行業的用人需求。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缺乏強有力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或者現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影響。雖然很多金融院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師團隊,增加金融教師的比例等,但是大部分的金融教師都是從金融院校畢業直接應聘到學校教學,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金融經驗,加之從金融企業、部門等聘請的教師有限,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金融專業的課程具有技能性、技術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按理說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比較強,但由於教師的授課模式枯燥、單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老師注重講述,不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以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

1.2 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重視課堂網絡教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也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清金融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添加教學內容以及設置合理的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及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金融人才培養的目的 。

2 金融專業管理制度現存的幾個問題

2.1 教學管理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模式,雖然也藉助了多媒體等手段,但高校的現代化教學優勢並沒有被充分體現出現,也未對師生之間的科學互動給予重視,使得案例教學、實際調研等沒有落到實處,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缺乏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2.2 教學管理競爭機制缺乏

良性競爭能夠促進金融教師中和水平不斷提高,而金融專業教學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競爭制度,而且師資人才引進制度欠缺,使得教師之間無競爭壓力,難以發揮益性競爭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熱衷於科研,這就會分散一定的教學精力,加之輔教人員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3]。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對教師教學質量進修科學評價,並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爲教學質量提供基本保障。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並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配套制度的缺乏,例如信息化評教制度、評價結果量化考覈以及評價結果公開制等,不利於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金融專業教學管理的改革路徑

3.1 對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團隊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高校金融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從引進教師、保障教學質量兩方面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根據教師團隊的需求建立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將教師分爲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兩大類,其中固定編制可以按照專職教師、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進行分類,進而確保教師團隊的可持續性;其次,爲了激發教師教育熱情,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將配套制度建設完善,例如學生評價機制等,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人員進行評價,然後由學校根據評價結果爲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4]。

3.2 創新學生實踐制度

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激勵其參與到創新實踐當中,高校應當結合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改善學生創新實踐的激勵制度:第一,加強建設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機制。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及創新教育等實踐基地、平臺,並且爲該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及實踐項目當中,比如建立一套與創新實踐有關的評價制度,並且對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對具有一定創新成績的學生給予特殊獎勵,例如學習成績加分、成績對等替換學分等機制或者免除學生選修其他課程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不斷深化並改革學生的獎學金機制。高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社會支持,藉助捐贈、輔助等手段設立更多獎學金項目,加強學習獎學金對學生的積極制度,並不斷擴大受激勵的羣體。比如學校可以與一些金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爲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的平臺針對金融專業學生設立相應獎學金,藉助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經驗,有助於其將日常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進而爲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牢固基礎[5]。

3.3 創建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價制度

第一,高校可以設立一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邀請3~4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來成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專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研究、評價。同時負責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教學管理措施,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展開抽查及評價,這樣有助於及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便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教學問題;第二,對教學質量實行量化考評,有教學質量管理中心制定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方法,對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進行考察,加強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價,然後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實施量化考評,進而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實施綜合評價,有助於教師團隊綜合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1我國機電技術的發展現狀

其生產製造了其它行業所需要的設備和產品,滿足了其它行業發展的技術需求,也是社會人民生活產品的主要來源,其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機電技術作爲製造業中的重要技術,決定了製造業在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製造業是所有產業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來,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研發能力的提高,我國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改革與更新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數控技術的成果、集成製造技術的成果等等。在數控技術的研究方面,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着手進行研發。通過對外國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借鑑,加上我國研發人員自身的能力,我國在數控技術研發的技術以及產品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績,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基地,實現了數控技術方面的自主研發、自主開發、自主生產。現在,我國國內的數控技術行業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實力,具備了一定的競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求,爲我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同時也對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在集成製造技術及其產品方面的發展,我國也取得巨大的進步。

2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定位

人才培養的成敗關鍵在於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及其實際性,只有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纔可以清晰地確定培養的人才類型、所應用的行業。目前,我國機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關鍵在於其工作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素質水平,由於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程度的技術實力,形成了製造業格與創新的瓶頸。現今,我國對於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一方面,要求該專業的人才需要在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掌握了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還要求其面臨實際技術問題的時候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關於機電一體化各個環節的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3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優化

3.1在理論教學方面進行優化改革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塊,它們分別包括硬件模塊、軟件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的課程設置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塊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塊,它們分別包括硬件模塊、軟件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的課程設置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塊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3.2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培養內容,它們是:技術機電一體化基礎知識認識和技術素養、常規機械製造和機電加工技能訓練、工藝與工裝設計及創新能力培養、認識和適應現代企業環境,其中細化的實踐內容涉及了校內的實驗技能的訓練與操作以及校外的實習見習,主要的教育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式。實踐教學既是高職院校機電技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點所在,也是其特色之處的體現。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面對現代如此多變的市場要求,可見傳統培養模式所培養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全新的改革。優化後的實踐教學可以直接客觀有效地培養學生面臨實際技術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從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踐性這個特點出發,必須營造一定條件的工程環境,方可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由此,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投入更優質的教學設備,同時也要求提供更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其產學研合作的教育,通過社會企業的幫助,獲得設備、資金、項目機會甚至技術專業人才的協助,從而實現對實用性與應用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企業合作來開發高新科技產品,建立研發實驗室,以重要的產品作爲研究課題,例如電子、汽車等等。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政府部門的合作來共同建立科學技術創新的基地,來提高社會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校的科學技術建設與發展,提高了學生們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除此之外,通過高職院校的產學研教育的開展,還可以培養高級機電技術應用型人才。

4結語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裏,社會經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爲了實現技術應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這個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建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電子、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等基礎知識,具有電氣工程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能夠在電力系統、工礦企業等行業從事電氣工程技術開發、運行與設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規格

通過在校學習,學生應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身心素質的教育。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爲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嚴謹治學、實幹創新、熱愛勞動、勇於實踐,具有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的理想、事業心和責任感。

2、 掌握紮實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基礎知識;

3、 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理論、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控制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基本原理與應用等;

4、 學生受到電氣工程、自動化及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具備解決既有強電又有弱電的寬口徑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

5、 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身體健康,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6、 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7、 有正確的審美觀和一定的文學、藝術欣賞水平。

 三、學制

基本學制4年,學習期限3-8年

四、主幹學科

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系統分析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應用、電機學、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電力工程基礎、繼電保護原理、工廠供電等。

六、教學計劃安排

1、課程設置和安排:(見附表一)

2、綜合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 (見附表二)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職業教育逐漸擺脫了學科體系的制約,迴歸其職業教育的本質。職業教育在於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將職業教育和企業的用人需求聯繫起來就成爲了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物流管理職業技能大賽可以承擔這樣一個連通的作用:一方面,大賽項目設計都來源於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體現了對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將項目上的內容融入其中,並貫穿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從而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職業教育逐漸走出了傳統高等教育的學科教育體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國家對於職業教育的規劃是要以提高質量爲重點,並提出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來提高教學質量。職業技能大賽,既是檢驗職業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強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

1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養模式是專業建設的核心體現,包括專業、課程建設,實訓條件和實訓內容的建設和制定,教師團隊的結構和建設以及課程日常的教學工作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大賽來實現的,可見職業技能大賽對於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得職業技能大賽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結合成爲必要。

1.1 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與技能大賽相結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技能大賽的項目設定是在充分調查市場的基礎上,將當前先進的物流硬件設備與運輸、倉儲和配送等前沿理論進行深度融合。大賽項目的設置,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也與職業技能標準相契合。這樣,通過對大賽項目的理解和實施,可以更好地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進行準確定位,同時可以針對市場的實際需求調整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實訓項目,從而達到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

1.2 將物流職業技能大賽與教師團隊建設相結合,強化人才培養方案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參與主體是學生,但是真正的實力較量是教師團隊的較量,因此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是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多年來各高職院校一直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措施來實現。一是“傳幫帶”制度,對於新進教師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指導;二是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鍛鍊,參與企業的'運營的相關過程,提升實際工作的能力;三是引進行業或企業的人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大賽和實驗實訓。通過教師團隊的建設,使得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更有保障,從而達到強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對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作用

2.1 以賽促學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是大學聯考中分數比較低的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的特點是不愛傳統的學習,但是動手和實踐能力比較強。如果還是採用學科教育體系,無疑就將這部分學生的缺點放大了。而通過技能競賽,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改進了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信心,並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成就感使得學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競賽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2 以賽促教

將職業技能大賽的項目按照科目分類之後融入課程標準中,“課賽相融”需要對原有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打破以理論課和課堂教學爲主的培養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學和崗位實踐。將每一門專業課都體現出技能大賽的相關能力要求,同時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加競賽項目的機會,形成“人人蔘與”的局面,將大賽由傳統的少數師生參與轉變爲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普及化轉變。

2.3 以物流職業技能大賽爲切入點,優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而職業技能大賽是踐行這個模式的重要平臺,對於專業改革、促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實施、考覈評價、實訓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融入大賽元素。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強化職業技能大賽方向與技能培養。有針對性地將賽事項目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同時充分借鑑大賽組織、大賽評價、過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課程實訓項目的建設,充分實現“課證崗對接、學訓賽相通”。

3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影響下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體系的構建

近年來,在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上提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理念,爲了充分實現這一理念,就應當着力構建基於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物流職業技能教學大賽體系,而這個體系的關鍵就在於三個主體的建設,即教師、學生和企業。

3.1 教師團隊的構建

“雙師型”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對於教師的新型要求,由於之前我國單一的高等教育體系,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師只具備單一的知識技能,這和職業教育的本質相差甚遠。近年來,高職院校開始注重“雙師”素質的教師團隊建設,通過培訓、企業實踐鍛鍊等途徑來完成。而物流職業技能大賽恰恰是“雙師”能力展現的主要平臺,也是檢驗教師是否具備“雙師”素質的試金石。

3.2 強化學生基於工作過程的學習,發揮“雙證聯動,半工半讀”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賽的重要特點是不僅要比賽參賽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論知識,以行業從業者的標準和要求,從“知”和“會”兩個方面進行考覈和比賽。因此在進行學科教育的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課時,用於學生的實踐訓練。

3.3 引企入校,將企業需求與教學體系構建深度融合

物流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環境建設和企業的生產運作實際是相吻合的,同時結合院校實訓基地的條件而構建的,這樣使得競賽環境既能滿足生產型需求,又能滿足教學型需求。學校在構建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時候,密切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職業技能大賽需要來編制實訓方案。在新的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過“引企入校”,將企業所需的設備和學生實訓所需的設備相結合,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成職業技能大賽訓練基地。

“職業性”是高職院校物流職業技能大賽不同於本科學科競賽封閉式模式的典型特徵,這也就決定了如果技能大賽僅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學生來參與,就違背了“職業性”的特徵。因此,物流職業技能大賽需要行業、企業和學校、學生等多方參與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賽必須藉助企業的資源條件,將實訓的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融合才能發揮其作用。

4 結 論

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將物流前沿理論和生產實踐進行融合,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平臺。同時可以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師團隊建設相結合,對人才培養方案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職業院校師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廣泛參與技能大賽,從而實現促進人才培養方案、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三贏”局面。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6

一、培養目標

主動適應時代要求和基礎教育改革需要,堅持“以人爲本,格物致知”的辦院理念和“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思路和“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特色,培養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綜合素質全面,個性特長明顯,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進一步發展潛力的新型國小教師。同時,本專業也爲學生在相關教育學科領域繼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具體要求

本專業定格在高等師範教育,定位於綜合素質教育,定向於服務基礎教育,既要對學生實行全面發展的綜合培養,又要實現學生學有專長的定向發展。通過四年學習,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必須達到大學本科的水準,不僅能夠創造性地從事現代國小教育相關學科的教學,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爲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鬥的志向和責任感;

2、熱愛國小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3、全面系統地掌握一至二門國小相關學科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勝任一至二門國小相關學科的教學;

4、掌握較爲寬廣的自然科學、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方面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全面、綜合的知識結構;

5、全面系統地掌握教育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創造性地從事現代國小教育相關學科的教學;

6、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進一步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具備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意識與能力。

三、學制、畢業學分和授予學位

學制:標準學制4年,實行彈性學制,學習期限可控制在3-6年。

畢業學分:170學分。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學位。

四、專業核心課程

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論、教育研究方法、各學科課程教學論、發展心理學、教育評價學、教育統計學、漢語基礎、微積分初步、英語精讀等。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現場觀摩與課堂觀察、班級管理、課程開發、課堂教學與學校規劃頂崗實習、學科微格教學訓練、社區服務與研究性學習、行業調查與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等。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7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一)培養目標

面向風險管理及保險行業,培養具有良好的風險管理基礎和保險業務知識,能夠從事風險管理、保險實務和保險監管等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保險專門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夠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2、較好地掌握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熟悉相關政策和法規,具備從事保險相關職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符合行業高層次人才的資格認證要求。

3、較好地掌握計算機及信息工具運用技能,具備較強的統籌決策、組織管理和業務實施能力,能夠組織保險相關工作的運行、協調與管理,符合監管部門規定的任職要求。

4、較好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外文專業資料,使用外語開展保險相關工作。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與年限

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爲2年;非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爲3年,其中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於1年。

四、培養方式

(一)採取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進行多學科、寬口徑培養。招生院校應建立適合不同培養方向的校外實踐基地,鼓勵採用頂崗實習形式開展實踐教學。

(二)成立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專家共同組成的導師組,或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發揮集體培養作用,吸收企業與行業組織或監管部門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參加論文指導工作。

(三)鼓勵案例教學並逐步增加在教學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業務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課程。

(四)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包括考試、作業、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撰寫專題報告等。

(五)加強實踐環節。

五、課程設置

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於 33 學分。

(一)必修課程(15學分,含學位公共課)

1、政治理論類課程(2學分)

2、外語(3學分)

3、保險學研究(2學分)

4、保險法律制度與監管政策(2學分)

培養單位可根據培養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設置每門課程均爲2學分的三門專業必修課。

建議培養單位將宏觀經濟政策、合同法、風險管理研究、保險財務分析、保險數理基礎作爲專業必修課。

(二)選修課程(12學分)

選修課程包括限選課(4學分)和任選課(8學分)。

培養單位可根據培養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設置每門課程爲1-2學分的任選課。任選課應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進行設置,通過不同系列課程組合的菜單式課程,爲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多元選擇。

鼓勵培養單位將我國保險及相關行業中高級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課程或國際保險業及相關行業普遍認可的專業資格考試課程作爲開設任選課的選擇範圍。

(三)實踐教學(6學分)

實踐教學包括課堂模擬實務教學和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實習,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實習爲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實踐教學累計不少於 1學年。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要突出學以致用,體現學生運用保險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和實用價值。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報告等。

論文評閱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專家。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必須至少有1位具有豐富的保險實務和風險管理經驗且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外專家。

七、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取得規定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覈,授予保險碩士專業學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8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創新意識與國際視野的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畢業生應具有紮實的雙語基礎、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養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瞭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能熟練運用翻譯工具,瞭解翻譯及其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並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勝任外事、商務、教育、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中一般難度的筆譯、口譯或其它跨文化交流工作,能夠成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文化的生力軍,適應地方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外語兩方面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漢外口筆譯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1.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意識,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個人行爲規範,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意識;

2.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與海內外人士交往的社交能力,以及使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不斷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3.掌握語言知識與能力,包括外語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漢語知識與寫作能力,演講與辯論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4. 掌握翻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包括口筆譯技能、口筆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譯者綜合素質;

5.具有第二外語實際應用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

6.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

7.具有較強的外漢語轉換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實行3到6年的彈性學制。

學位:文學學士

四、核心課程

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高級漢語寫作、翻譯概論、英漢翻譯、漢英翻譯、應用翻譯、聯絡口譯、交替傳譯、中國文化概覽、英語國家概況、跨文化交際。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9

一、招收對象與學制

招生對象:國中應屆、往屆畢業生。

學制:基本學制3年。

二、培養目標與就業崗位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辦文、辦會、辦事的方法、技巧,能熟練操作辦公設備,具有良好文化素養、溝通協調能力和較強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在祕書崗位上,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才。

(二)就業崗位:

主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祕書崗位。

次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禮儀人員、文員、營銷人員、公關人員、會務人員崗位。

三、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四、專業主幹課及核心課程主要內容

專業主幹課程:

1.祕書實務:本課程主要講授辦公室日常工作、會議工作、接待工作、信訪工作、督查工作、信息工作、溝通與協調工作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祕書工作基本技能,能很好適應崗位要求,有效、迅速、準確地開展工作。

2.辦公自動化:本課程主要講授電話、傳真機、掃描儀、複印機、打字機等辦公設備基本理論、運用技巧和方法以及網絡辦公的基本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運用辦公設備技能以及網絡辦公技能。

3.應用文寫作:本課程主要講授事務文書、公務文書、禮儀文書、經濟文書、新聞文書、法律文書的寫作原則、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寫作技能,能熟練運用各種文體。

4.禮儀:本課程主要講授服飾、體態、語言、饋贈、商務、公關、社交、宴請等方面的禮儀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必要禮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實際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合乎規範地開展各種活動。

5.口語表達:本課程主要講授口語表達的類型、要求、方式、技巧;即興演講特點、技巧;如何進行求職面談;思維模式訓練等方面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在不同場合中清楚、準確、流利表達自己的觀點。

6.形體:本課程主要講授形體訓練基本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健美訓練、舞蹈訓練,使學生掌握形體訓練的基本知識、基本技巧、基本能力,使其具有正確、優美的身體姿態和動作姿態;提高對形體美的鑑賞、表現和創造能力。

7.速錄:本課程主要講授速錄基礎理論、技巧、方法等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培養學生速錄技能,使學生能準確、迅速、完整地記錄會議等相關內容。

8.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本課程主要講授文書工作基本流程及檔案的形式、作用、性質;檔案收集、檔案整理、檔案價值鑑定、檔案保管統計等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掌握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開展文書工作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9.企業管理與營銷:本課程主要講授構建企業管理學科知識體系和初步形成企業管理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講授企業市場環境與現狀分析,找出企業戰略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係。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認識,能初步制定營銷戰略、營銷戰術,爲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0.財務入門:本課程主要講授會計覈算的對象、基礎、依據、載體、過程;會計記帳方法;管家婆財務軟件應用三個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各種票據應用和管家婆財務軟件應用的技能。

其中《祕書實務》、《辦公自動化》、《應用文寫作》爲專業核心課程

五、專業師資隊伍情況

現有專任教師8人,專任教師中高講師4人,雙師型教師1人。

六、畢業文憑取得

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二項條件才能取得畢業證書。

1.各門理論課與實踐課考試合格。

2.取得相關部門頒發的中級速錄員證、中級祕書資格等級證書中的一個。

七、說明

本專業自1994年設置以來,發展勢態良好,每年人數穩定在50-100人之間,畢業生就業率爲95%。本專業以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等文件爲指導,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的職業教育方針,深入研究職業教育規律,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和時代特點。

1.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近幾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三次重大調整與改革。構建了“一條主線、兩個層次、九個訓練”教學模式,即以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培養爲一條主線,構建由速錄實訓、硬筆書法實訓、辦公自動化實訓、攝影技術、頂崗實習、祕書實務實訓、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實習、計算機操作基礎實訓、畢業論文組成的九個實踐教學體系,從而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2.職業素質培養與專業技能培養並重。在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重點加強學生形象與氣質的塑造,爲此新增《形體》和《廣告實務》兩門課;同時調整相關課程學時,《口語表達》課由48學時增加到88學時,《禮儀》課由24學時增加到88學時。

3.更好符合企業需求。本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可概括爲“面向就業,源於崗位;強化實踐,注重實施”,從社會需求出發,確定具有高職特色的文祕崗位,並對崗位技能進行詳細分析,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安排速錄、硬筆書法等九項內容的實訓。

4.根據職業崗位要求,調整教學內容,並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融入其中。如《書法》課因學生在工作崗位更需要硬筆書法而不是軟筆書法,爲此,將軟筆書法改爲硬筆書法,在《祕書學概論》、《祕書實務》、《禮儀》、《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財務入門》五門課中將祕書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