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焦慮心理學》讀後感2篇

心理學2.69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焦慮心理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焦慮心理學》讀後感2篇

《焦慮心理學》讀後感1

放鬆心態,焦慮其實很普通。作爲一個現代人,我想誰都有過焦慮吧,焦慮是一種很微妙的情緒。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環境的不確定性都使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焦慮的情緒。

我們想要的越來越多,當慾望不能被滿足時,焦慮也就產生了。這本焦慮心理學,內容真的很通俗易懂,在介紹了焦慮產生的根源,分類,以及面對生活當中各種焦慮所需要的應對方法。

其實說來也簡單了:

首先我們要嘗試着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慢慢地放輕鬆,不妨多嘗試幾次,壓力會小很多。學會自我減壓,學會適當的佛系。因爲我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漸漸開始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焦慮不過就像一場重感冒一樣,常見,但也容易擴散傳播。對於很多事情,我們不一定非得要和命運較勁,過度擔憂,也是對事情的改善毫無用處。

莫不如我們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順從一點。當我們徹夜難眠時,無論你是否焦慮,都無法改變過往,不如嘗試着快樂起來。盧梭說“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一切痛苦都是想象出來的。”

書中很多事例也是很通俗易懂了。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一個人的生理能力,好心態能克服我們的憂慮,甚至是身體上的疾痛。

就像偉大的法國哲學家蒙田說的“傷害我們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又比如威廉詹姆斯話裏的含義“如果你的行爲散發的是快樂,那麼,你的心裏就不會有任何陰鬱的色彩。”

書中很直白的一句話“誰也沒必要去預料明天,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當下。”

其實焦慮也根本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焦慮也是我們正常的一種情緒而已。最容易讓我們產生焦慮的因素之一,無外乎是我們生存環境帶來的。對金錢我們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態度,看淡金錢,不爲金錢所困擾。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月光族,對我們來說,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每個月長長的賬單,信用卡以及花唄,借唄。

就像這場疫情,很多月光族面臨着失業或者疾病,使生活陷入癱瘓境地。盲目消費,超前消費同樣會給我們帶來因爲缺錢而導致的焦慮。過度提前消費其實也是一種錯誤消費觀,不但可能會陷入財務困境,還會陷入焦慮。其實,讓自己忙碌起來也是治療精神焦慮的最好辦法,緩解內心的焦慮,不讓焦慮趁虛而入。

壓力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活在今天,不爲明天煩惱,其實是我們摒除所有煩惱和壞情緒的根本。

《焦慮心理學》讀後感2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空與滿進行博弈,大至人生的重要決策,小至每一天的進食。而在這些博弈中,半飽,纔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

半飽是一種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纔是一整片藍天。對現實保持一種滿足,對未來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裏頭總有更好玩的事情,會在下一個階段出現。

因爲半飽,纔會對未來的一切,都充滿了期待和參與的熱情。我想,魅力的標準,可以是看他能不能發自內心地微笑。對於物質的半飽,反而會增加心靈的豐盈,這種自由的心靈、靈動的眼神,以及不受外界影響的心態,會讓人充滿自信,變得優雅。這種魅力不是美麗,而是有一股吸引人的磁場。

在二十四節氣中,很多節氣都是相對的。比如小暑對大暑、小雪對大雪、小寒對大寒,但是小滿之後卻是芒種。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事情太滿就會走向反面,花未全開,月未全圓,纔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許多時候,我們都誤解了焦慮,認爲焦慮一定是心理的.敵人。事實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焦慮是我們大腦的一種防禦機制,它可以提醒人周邊潛在的危險,是我們對周圍環境作出的恰當的反應。適當的焦慮能幫助你更客觀地認識處境,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但是如果焦慮過度,那麼作用就適得其反了。

近代德國詩人歌德在其長詩《浮士德》中,有一段詩很形象地描述了焦慮感:每天早上醒來,我都覺得惶恐,想到這一天當中,一個願望也不會實現,一個也不行。活躍的滿腔創新的思想,都受到無數俗慮的干擾。等到黑夜降臨,上牀就寢,在牀上也是惶惶不安,許多噩夢使我膽寒。活躍在我的心中的神,能深深激動我的內心,但這支配我的全部力量的神,卻沒有對付外力的本領。我覺得生存真是麻煩,我寧願死,不願活在世間。

所有不愉快的情緒都源於生理和心理的失衡,人們以各種方式去修復它。有的是克服障礙,改善自身能力和條件;有的選擇降低慾望,或採取合理化解釋,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如果不能做到這幾點,就無法恢復心理的平衡和寧靜,消極情緒包括焦慮等積累和強化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心理失常、精神病等嚴重心理疾病,甚至導致自殺等自毀行爲。焦慮是一種常見情緒狀態,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於應付的不愉快情緒。一般說,在心理學中通常把有明確對象的不安、擔心和憂慮稱爲恐懼,而沒有明確對象的恐懼就是焦慮。也就是說,焦慮是根本找不到目標的恐懼,它表面上比恐懼的程度要淺,但正因爲它沒有清晰的對象,沒有明確的方向,才讓人無從下手,從而使人更加惶恐、無措。事實上,它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困擾絲毫不亞於恐懼感。

標籤:讀後感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