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8篇

心理學3.2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8篇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1

心理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心理學。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

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爲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爲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我們都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幫助。所以,認真學習心理學非常重要。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裏,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書中還包含了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構成的“專業術語表”、20xx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人名和主題索引”,對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極具參考價值。

大學裏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知識以外,還會有很多專家、名家的各種講座、報告,還有學生社團等各種的實踐活動等等。這些資源要充分的利用,選擇適合自己的積極參與,從中培養和鍛鍊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瞭解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必要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學會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認知別人、尊重別人,與人互助合作,從而給自己創建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圍。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從求知中獲取快樂。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2

從大學開始學習心理學到現在進入工作崗位,每天面對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心理感受。面對心理學,感覺它一直是一門難以捉摸的學科,難以理解。但這本是給我的感覺是真切,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此書中雖然只是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但這些可能就是我們生活的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微小的細節。這本書它讓我學會試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衆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方式。同時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會簡單的羅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終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你進行啓發,或者用提問的方法,或者舉例,或者運用一些圖案,他能充分的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出發去編排這本書,這點讓我很敬佩;還有,這本書每章後都有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點列出來,在這點上,我國出的很多教材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習題在後面,並沒有做一些總結性的歸納。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裏,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3

美國的理查德·格里格與菲利普·津巴多通過他們所著的本書證明了心理學知識是可以用於理解和改變在我們的生活中起作用的文化力量的。他們在最後《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第18章節裏,告訴了我們一個概念:親社會行爲與利他主義。“在每一個災難發生的時候,你幾乎可以看到同樣的情形:人們冒着生命危險去拯救別人的生命。”這一點有很多的例子可尋,比如春節期節南方雪災,有很多羣衆自發地加入救災活動中……人們在災難面前除了表現出人類親社會行爲的潛能外,也經常表現出利他主義——個體在做這種親社會行爲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個人安全和利益。比如以前曾報道過的河南救人民工李學詩的事蹟。爲什麼李學詩會冒着生命危險去保護別人呢?理論家們又探究了“互惠性利他主義”,表示人們之所以做出利他行爲,在某種意義上是希望其他人也會對自己做出利他性行爲,這樣的互惠期望賦予了利他主義生存的價值。當別人給你好處時,你會處於一種精神緊張狀態,直到你迴應了這些幫助,這種緊張纔會消失。這種精神上的緊張是有助於個體生存的,因而人類學家發現利他主義是人類擁有的一種本能,有進化的基礎,並且可以通過個人傳遞其基因。

親社會行爲與利他主義的目的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指幫助別人。一提起幫助別人,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一個人:雷鋒,一個好事能做一火車的人。他曾在五六十年代被政府樹立爲模範人物,那時全國上下也掀起了學習雷鋒好榜樣的熱潮。如今,我們的社會進入了經濟社會,雷鋒精神會在日益商品化的社會中迷失嗎?通過學習《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我們顯然明白,人類助人爲樂的功能將會跟隨基因傳遞下去,也就是說,你身邊包括你,有可能都會做雷鋒,不過不會做的如雷鋒那般純粹,這是因爲時代的背景已經大不相同了。儘管如此,我們理解出的結論還是令人欣慰的。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4

用了很長的時間終於通讀了《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更加欽佩這本書的作者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兩位先生,他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結合很多的心理學實驗,讓我再一次走進心理學深奧的世界。

一、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

我們從出生、成長、成熟、衰老最後走到死亡的終點,我們學習數理化,學習生存的技能,然後掙錢養家、享受生活等等,這些都是靠我們作爲生物化個人和社會化的個人在社會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行動實現的,但是我們瞭解自己爲什麼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行動嗎?

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科學,可以幫助我們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我們的行爲行動。學習數理化之前,先學心理學,我們需要了解自己。

二、我應該早知道的知識:

1、早早期關懷

心理學的發展開始關注早早期嬰兒的健康成長,科學證明嬰兒期的孩子如果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撫愛,他的大腦的發育會更發達,他的身體的各種機能會更健全,長大後也會更自信和有力量(小白鼠實驗);

2、吃辣椒

兩個朋友同時一起吃辣椒,一個人高興的暢快淋漓,一個痛苦的呲牙咧嘴,我們常常會笑話那個不能吃辣椒的人,但是當你知道了這可能是因爲他的痛覺神經強於他的味蕾神經,你還會笑話他嗎?

3、錯覺在影響我們的生活

知覺讓我們的感覺更加有序的辨別事物,但是當時社會的發展,各路神仙大俠在利用我們知覺上的錯覺,即虛擬環境給我們營造一個全新世界,我們的知覺在欺騙我們!

4、爲什麼我醒了,夢記不住

我們常常聽家人朋友說,我怎麼就不能有個好的睡眠,一覺睡到天亮!其實人類的睡眠有自己的節奏,一般一個週期是100分鐘,在整夜睡眠中,我們會經歷4~6次這種100分鐘的週期,每個遞進的週期裏,你在深睡NREM的時間都會減少,而在REM睡眠(眼動期)的時間會增加。在最後一個週期裏,你也許會花1個小時在REM睡眠上,而我們的夢一般也出現在REM中。這就是我們平常感覺總在做夢而又什麼都記不得的原因。

三、心理學各個流派對我們的幫助

弗洛伊德作爲心理學精神分析的鼻祖開創了人類對心理學領域的卓越認識,雖然心理學在誕生初期有點唯心的色彩,但是沒有人可以忽略心理動力學對心理學領域的貢獻。

繼心理動力學派之後,行爲主義、人本主義、認知主義等等流派從開始關注人的性能本和死本能等原始本能,逐漸發展到關注環境、主觀能力、我們的行動和我們頭腦的認知,現在的神經心理學更是利用對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和我們的腦功能密切相關,焦慮、抑鬱、失眠、甚至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等等可能都是腦神經的問題。

四、在學習心理學的道路上

在我看來,心理學個大流派從不同的側面以遞進的方式理解和認識我們人類自己,並幫助我們生活的更好!

心理動力學如同一把精準的手術刀,能一針見血地發現心理問題的病竈在哪兒和問題的嚴重程度,發現問題已經讓病體好了許多,但是淌血的傷口不可能自己痊癒,其他流派認知、行爲流派等等就是上等的好藥,能在已經剔除腐肉的傷口上用藥、縫合並療愈傷口以期待痊癒。

我們從哪兒來,我們爲什麼是現在的自己,心理動力學從出生及原聲家庭的角度告訴我們是誰?但是人區別與動物的進化歷程告訴我們,人類有非常大的自主性的學習能力和進步能力。

例如。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華生的經典條件刺激理論,讓兩個本無關係的客體產生聯繫以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喜歡學習和玩遊戲激勵);我們可以在認知方面用積極的框架思維方式代替消極的思維方式(對於病人,生存思維對題維持思維);我們可以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用積極的預言指導我們的生活。

相信自己,相信人類,我們在求知的路上一直勇往直前!用進廢退!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5

一提到心理學,我的第一反應是神祕難懂,然後是接着想到心理諮詢師這種職業,甚至有會閃現“變態”這樣貶義的詞彙,總之就是覺得深奧但又很好奇。讀了《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後我發覺,原來心理學也可以這麼幽默有趣且生活化,容易被非專業學生理解和接受。我想就其中的“戀愛心理學”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

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從我們出生就緊密相隨直到我們逝世。親人的疼愛,友人的友愛,情人的相愛都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感情。而對於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不管正確或科學與否,這都是個人的感受和追求的方式。

愛情的成分有三種:激情、親密和承諾。事實證明,激情會隨着時間流逝而慢慢減少,而親密和承諾卻恰好相反,它們隨時間的增加而越來越高。但在學生時期的校園戀情,我覺得會存在以下一些誤區。

一、把友情誤認爲愛情。有些同學不能真正區分愛情和與異性之間友情兩種不同性質的情感,然後會相互揣度彼此的心思,平白增加彼此的煩惱。

二、把愛情置於最高地位。有些同學完全沉溺於戀愛的甜蜜,時刻都想和對方在一起,甚至點點滴滴都爲對方着想導致忽略了學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爲在大學時期,學生還是得以學習爲主。如果彼此能在這個關鍵時期努力奮鬥,那麼畢業後走到一起的機率就會更大,未來也會更有保障。

三、跟風式的戀愛。有些同學看到周圍的人都戀愛了,然後認爲自己也不能落後,所以就隨便找個人滿足自己寂寞的心理,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面子。但這種戀情不會長久,因爲沒有投入自己真正的情感。四、片面化的戀情。有些人會因爲對方出色的外貌或者優越的家庭條件而產生戀情。這種戀情也會很短暫,因爲他們看到更好的人後移情別戀的可能性極大。相比較之下,我認爲校園戀情都比較單純,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珍惜。

兩個陌生人爲什麼會相愛?在心理學上把相愛的原因分爲三種:有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和有原因的愛。在我看來,無條件的愛才是最高境界。衆所周知,建築界才子樑思成和才女林徽因之間的愛情一直被傳爲佳話,讓我印象深刻。樑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不會再問,爲什麼是我?”林徽因淡淡回答:“這個答案很長,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這簡短的對話卻感人至深,讓人感受到彼此的深情和長情。而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身邊一直不乏追求者,和英年早逝的詩人徐志摩爲她寫詩對她熾熱的愛相比,我更欣賞哲學家金嶽霖對她默默溫存一生的愛。他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寫了一副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表達了林徽因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最後金嶽霖先生也終身未娶。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出一種超脫凡俗的襟懷與品格。這使我想起了柏拉圖的那句話:“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正因爲金嶽霖先生對林徽因這份一生無條件的愛讓膝下無子無女的他在晚年得到了林徽因子女周全的照顧。

愛情除了年少時的激情、愛慕和溝通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得起平淡的流年。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經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裏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也讓人唏噓不已。雖然婚後他們在撒哈拉沙漠只生活了六年因爲荷西出海捕魚不幸逝世,但這六年卻是三毛生命中最充實最幸福的時光。因爲他們彼此珍愛着對方,也喜歡在沙漠那樣樸素簡陋但卻溫馨美好的生活,恰如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坎坷卻足以刻骨銘心一生。

每個人都有愛人和被愛的權利。有人說:“白頭偕老這件事其實和愛情無關,只不過是忍耐……但忍耐卻是一種愛。所以,真正愛你的人,其實就是願意一直忍耐你的人。”我同意這個說法,其實在很多事情中愛和包容是關鍵。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在關鍵時刻卻很少能做到。因爲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所以從古至今這句“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才顯得如此彌足珍貴。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多懂點心理學,可能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讓相處變得更簡單。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6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我很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把心理學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看看這些題目吧:“幸福感的遺傳性”“青少年在想什麼?”“感覺和知覺組織的分離”“清醒夢境的試驗事實”“你無法忽視數字的“意義””“在“瘋狂“的`地方做個正常的人”———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裏,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對於初學者和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本書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能幫助你逐漸產生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學心理學的都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類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方式,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7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一直以來我都對心理學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但卻很少有機會接觸與之相關的知識,這次有幸拜讀了《心理學與生活》。

拿到它時我抱着懷疑的態度,畢竟自己是個心理學的"門外漢",但讓人欣慰的是,對於一個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又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心理學的人來說,這本教材是非常合適的一本入門書籍。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書中還包含了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構成的"專業術語表"、20xx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人名和主題索引",對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極具參考價值。

我很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把心理學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看看這些題目吧:"幸福感的遺傳性""青少年在想什麼?""感覺和知覺組織的分離""清醒夢境的試驗事實""你無法忽視數字的"意義"""在"瘋狂"的地方做個正常的人"---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8

心理學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心理家們說,他們的任務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爲,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聽上去有點玄,不是嗎?還是舉個例子吧。

人人皆知美國曾經存在着種族隔離。在改變這一狀況的歷史進程中,心理學家也發揮了作用。肯尼思"克拉克,在美國最高法院作證時報告了他對一羣黑人兒童進行的研究,表明種族隔離對黑人兒童造成了嚴重心理傷害。最終,最高法院判定將黑人和白人兒童分隔在不同學校就讀是非法的。

這個例子來自《心理學與生活》,一本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科書。

什麼是“好的教科書”?該書的作者說,他們的目標是“寫一本學生喜歡讀的教科書,他們可以通過它學到心理學衆多領域中激動人心的和與衆不同的內容”,“使之成爲當今心理學的最新的、最準確的、最能被理解的論述”。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可是不低。我不知道中國教師寫教科書時是否心裏想着學生,是否敢如此“高標準、嚴要求”,是否肯在結構、體例上下那麼大的功夫創新。

套句中國的老話“功夫不負苦心人”,我想他們的目標是達到了。《心理學與生活》已經出了16版,成了普通心理學的經典教科書,而且也成爲普通人瞭解心理學的極好讀物。

我非常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讓心理學從象牙塔來到你的身邊。看看這些題目吧:“生活經歷如何影響你的腦?”“閒着棒子,寵壞了孩子?”“記憶研究怎樣幫助你準備考試?”“你的人格會影響你的健康嗎?”“羣體如何影響決策?”“人們爲什麼要加入教派團體?”———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還有“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它們好似一團香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地。在那裏他們將開疆闢壤,施展抱負,爲人類瞭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請帶上一個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學習這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吧,相信你會滿載而歸。

標籤:讀後感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