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4篇

教育1.5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4篇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1

以前我讀書總是耐不下性子,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可是,自從我帶了畢業班的政治後,面對一些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總覺的手足無措。簡單的處理方法對有些學生是不起作用的,同時我也感到有些挫敗感,繼而對教育工作失去原有的熱情。但我沒有坐以待斃,於是我利用課餘時間專門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給課堂教學的100條建議》等專業知識,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學生各種行爲出現的原因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是相聯繫的,只有用對了方法纔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

可以說,在讀過這些書目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鑑於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批評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評價形式,並且也是一種常用的教育形式。但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批評功能也應從注重甄別轉向激勵。

面對學生犯錯,我們是否當即斥責,甚至“雷霆大作”?其實,學生很可能不是有意犯錯的,所以我們無需大動干戈。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教師不講究批評的藝術,不考慮批評的言辭、場合,只要有錯,便會有一場“暴風驟雨”,這樣,只能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挫傷,引發逆反心理和敵對情緒,這不僅不利於學生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反而會增加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們的心靈創傷。“靠近清泉,心靈就會溼潤,靠近評價,生命就會舞蹈”。作爲評價的協調者、指揮者、促進者,應給每個學生以閃光的機會,使學生在坦誠、關愛、相互尊重的評價氛圍中,樂於接受批評,樂於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獲得快樂、自信、成功,並茁壯成長。作爲教師,在面對學生的不足、錯誤時,不應說“你真笨!你不行!此類的話。我們應用教師特有的愛保護學生們的自尊,保護學生們的自信,也保護屬於每個學生自己的未來。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2

比發射火箭還複雜的事兒是什麼?很多有孩子的父母會不會有點預感,沒錯,就是“養孩子”。這不是誇張,這是《清單革命》一書的作者阿圖·葛文德說的:養孩子是個極端複雜問題,是比把火箭送上天還複雜。

雖然這裏沒有一份“清單”可以一勞永逸,但是,對於極端複雜問題,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不能僅靠一個人努力,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巨人”讓我們選擇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說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

對這本書來說,最關鍵的關鍵詞就是“整體人格”。阿德勒所側重的並不是行爲本身,而是行爲背後的整體人格。在他看來,與其分析一片樹葉的顏色紋理,不如瞭解整個樹木。也就是我們說的,一葉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

由此,書中通過分析包括口吃、說謊、打架、孤僻、懶惰、尿牀、暴躁等行爲,發現行爲背後的根源,解讀孩子的人格特徵。書中舉例,“孩子上學忘記帶書本,是因爲他知道他忘記了什麼,他的母親都會爲他操心。這可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爲,而是這個孩子總體人格系統的一部分。”

對於懶惰,他說:“懶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礙他們面對困難逃避困難的藉口。”

阿德勒探索的是一條從觀察行爲到認識孩子的整體人格,進而改善優化,培養孩子自信、獨立、勇敢、堅韌、合作的完整人格,從而讓行爲問題迎刃而解的有效路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阿德勒所有理論的重要前提是,阿德勒相信“與生俱來的能力並不能決定一切”,“孩子的智力水平並不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正如人本主義所堅信的那樣:人是可以自我成長和發現,也就是可以自我實現的。

在此基礎上,阿德勒認爲,父母和老師是兒童優化性格、自我實現的推手。他說“如果我們能以溫柔、關心和理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令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力與才智。”

他指出“那些相信孩子的性格特徵是與生俱來的人,就不應該從事教育孩子的工作”,而且“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有半點的灰心喪氣。”

應該說,看過這本《兒童教育心理學》,最大的收穫是給包括家長在內教育者帶來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不再抱怨甚至焦慮孩子的種種問題,相信孩子——有成就自己的內在潛力。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3

我是今年新來的老師,從事教師職業才短短的幾個月,本學期我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我認識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和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掌握了一部分課堂上和學生教育思想工作的心理活動。

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中職生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育教學方式,針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爲採取相應的措施。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好學生的工作。學習過教育心理學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

通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裏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方式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也讓我在教學的課堂管理,教育工作中能運用到更多的方法,來管理與教育學生。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4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主要關心以下兩個方面:理解教與學的過程和發展促進這一過程的方法。主要說明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其應用。它的研究也對教育學的理論發展起重要作用。這本書從對新手與專家的教學方法的比較帶我們進入了對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探討。

讓我們從宏觀上了解到教學過程的四種變量(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師特點、教學環境),三種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在微觀上,教學過程又包括確定教學目標 考慮學習過程的特點(學習/動機原理、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原理、教師特點、課堂環境),執行教學過程,評價和反思過程。美國《心理學年鑑》綜合各方面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爲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和對象應包括八個項目:教育評評價和測量;兒童發展的特點;特殊兒童及其教育;有關學習心理學的教育方法;特殊學科的學習;學習輔導和心理健康;教師人事和促成學習的教師行爲;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觀察法是教育心理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觀察的實施是在班級集體的活動中或在個別交談中進行的,可以對外部的活動和表現進行觀察,也可對受教育者的心理反應進行觀察或對學生的書面材料進行分析。

其實我覺得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每個老師都要學習的課程。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影響着周圍的人,也同樣受周圍人影響。利用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能讓你周圍的人被你好的言行所同化,而你也會在與周圍的人交流過程中吸取他們好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利用《教育心理學》帶給我們的知識,我們能夠更加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學生,大大提高各位老師的效率,減輕各位老師的工作壓力。《教育心理學》,一本好書,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