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民生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民生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生調查報告

民生調查報告1

爲了客觀地反映我市失地農民的經濟和生活現狀,按照吳忠市委要求,城調隊及時組織開展了失地農民現狀抽樣調查。此次調查抽取了吳忠市失地較多的某縣兩個鄉及有代表性的戶失地農民家庭。調查年以來的耕地被佔用情況及失地後農民就業和生活現狀。

一、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

據調查,某縣兩個鄉共有失地農民戶,人數人,失地面積畝,佔失地農民承包土地面積的。失地農民大部分分佈在城鄉結合部或工業園區。其中,失地超過千畝的某鄉,達畝。

二、農民失地的原因及被佔用土地的使用情況

據調查農民失地的原因較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市化推進加快了建設用地,如街道、交通等建設用地。二是房地產開發用地。三是公益性基礎建設用地,如自來水廠、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四是國家投資項目用地,如高速公路徵地。五是市區東擴西移後辦公樓用地。六是工業園區用地。

三、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

⒈失地後總體收入水平下降。據對戶失地農民家庭的調查顯示,農民失地前人均純收入約元左右,失地後爲元左右,比失地前減少元左右,下降。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元,失地後爲左右,比失地前增加元,增長。原因主要是土地徵用前,農民家庭食品消費如糧、菜主要靠自產自食,水消費不要錢,成本較低。現在基本上靠從市場購入,食品、水暖消費增加,導致了生活消費支出的增長。而那些生活消費水平下降的農民,主要是就業形勢不好、收入預期不樂觀抑制了生活消費的增長。

⒉失地後就業形勢嚴峻。土地被徵用後,有的農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補償費,有的農民只拿到了部分補償費。在就業安置上,農民全部以自謀職業爲生。在調查的家庭中,原來在外打工的繼續打工,失地後原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民因年齡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響,在勞動年限內謀到職業僅佔失地農民的左右。在有收入的就業人口中,在建築工地打工,做生意,從事養殖業,從事其他職業。

⒊政府高度重視房屋建設,使失地後的農民能及時搬遷到新建的房屋內,現失地農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⒋社會保障如養老、醫療保險不到位,低保覆蓋面不高。由於社會保障措施尚未在農村推開,失地農民自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意識差,到目前約有的人蔘加了商業保險。大部分失地農民還在等待政府出臺政策、希望政府從政策、財力上支持他們參加社會保障即養老、醫療保險。另外,納入低保的人羣在增加。過去,在農村孤寡老弱病殘靠土裏刨食還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進城後失去土地,可以這樣說,這些人首先變爲低保對象。因受政府財力有限的制約,約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⒌失地農民在子女就學、醫療條件、交通、購物環境等方面都比過去方便多了,失地農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學。

 四、失地農民生活面臨的困難及要求

近年來,隨着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建設和開發區建設日新月異。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啓動等勢必需要佔用農民土地,部分地區農民耕地逐年減少。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從總體上看失地後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費水平呈下降趨勢。但大部分失地農民心態都比較平和,覺得徵地是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都能夠正確對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佔用後,有些農民認爲對自己的經濟補償費不合理,而且兌現也不及時,鄉村截留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爲生的`農民認爲失去土地等於斷了他們血脈,失去了自己及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擔心將來生活遇到困難沒法解決。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後再就業的可能性較小,他們擔心將來生病住院沒有錢,子孫後代沒有生活來源。如:一些年齡稍大的失地農民說,農村五六十歲的人還能幹點農活,而沒了土地他們還能幹些什麼呢?上班沒人要,打工沒力氣。現在生活勉強維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艱難了。今明兩年村民靠吃補償費過日子,過兩年這些費吃完後,“坐吃山空”生活就麻煩了。四是那些失去土地後只能靠打工、開小賣部、從事飲食業等方式就業的農民擔心就業不穩定,怕再一次“失業”,將來的生活來源沒有保障。六、只給失地農民發一點補償費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遊民。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與失去土地後收入和生活消費水平下降的部分農戶進行了座談,傾聽了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一是希望生活困難問題能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關心。二是一些農民失去土地以後,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業崗位,在其他工作崗位上的競爭一般處於弱勢,就業困難,僅靠土地補償費維持全家的生活,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助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如有組織赴外地打工。三是一些失地農民,由於文化水平有限,又不懂技術,不知道搞什麼致富項目,希望政府部門能無償提供再就業

培訓的機會,掌握一技之長取得謀生之道。四是一些失地農民想發展養殖業、經營第三產業,缺少場地、資金、技術,希望給予扶持幫助。如發放優惠貸款,政府部門給一些優惠政策,免費技術指導等等。五是針對目前失地農民最擔心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今後在徵用土地過程中,對失地農民應區別對待,對那些只以土地爲生的農民應以土地換取養老保險、醫療保障,以土地換取就業機會等各種形式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民生調查報告2

1 引言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20xx年1月29日,國務院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着力支持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的規範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農村商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商品流通渠道單一的狀態發生了轉變,多種所有制、多種經營類型的流通組織成爲市場主體,農村商品經營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形成了由各種經濟組織構成的多種類型、多級層次、互相促進、互相依存的商品流通網絡。而農村小型便利點在農村商品流通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組成農村商品流通的細胞,小型農村小型便利店的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推行。但農村小型便利店卻依然存在着商品不規範、從業者素質普遍不高、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由此可見處理好農村小型便利店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爲重要又極其緊迫。

爲了瞭解農村便利店究竟是如何影響農民們的生活,目前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着的問題,本次調查將以北碚區水土鎮的農民爲對象,對其進行問卷式訪問。我們將從農村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深入探究農村便利店在農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農村便利店發展的因素,並總結出本次調查的結論,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拙見。

2 文獻綜述

農村零售業方面的研究,閆娜(20xx)通過對河南省周口市農村零售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用口市農村零售業存在着規模小、分佈不均、管理落後的態勢,以及農村基礎設施較薄弱、農村居民的市場需求較爲分散、農村地區的零售業人才缺乏等問題,需要從加強當地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市場監管制度,逐步實現連鎖經營,通過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進程,幫助企業根據本地基本情況準確定位等幾個方面加快農村零售業的發展[1]。殷宏鵬(20xx)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得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如嚴把商品質量關、採取多種價格策略、鼓勵大型超市開拓農村市場、突出特色化經營[2]。張典(20xx)通過對20xx--20xx農村零售消費總額的比較分析以及政府對農村的政策支持,提出農村零售市場可開拓性以及對農村零售市場的建議: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完善農村流通渠道、優化農村消費環境,提高從業者的素質水平等[3]。李亞春(20xx)通過對農村零售業的限制因素的論證分析,得出我國現行農村零售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對策: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現代農村主體、完善物流系統[4]。

農村連鎖便利店方面的研究,葉偉媛(20xx)通過去商務部“千村萬鄉”工程成果的調查研究,提出了現行農村連鎖便利店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如選擇合適的形勢、建立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創新經營觀念、注重人員素質培養等[5]。扈劍暉(20xx)通過對國外經驗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適合我國現行發展情況的農村便利連鎖店的經營模式,包括售貨品種構成、管理模式、採購模式、物流模式、經營結算模式進行初步探討,構建適合於農村市場條件下的現代商品流通網絡[6]。吳俊(20xx)通過對浙江農村100個村94家連鎖網點經營管理調查,概括總結總結了當前農村連鎖經營的八個特點:連鎖店開店速度過快,發展空間大、異村連鎖競爭將持續,同村競爭正興起、營業面積呈錐形,由大到小向腹地分佈等[7]。楊雪晶(20xx)在對網絡界定的基礎上,分析浙江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發展現狀和有利因素,並提出加強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建設,加速連鎖經營模式與農村消費品消費相結合的建議:如金融網絡的介入、加強信息網絡的建設、構建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的基礎及物質實體[8]。

農村超市方面的研究,宋健(20xx),通過對農村傳統市場、農村消費者對農家超市的態度的調查,指出農村超市存在的問題:如由於傳統民間組織的缺失,導致經營習慣被左右、超市產業競爭無秩序、內部治理不夠完善,管理理念不科學等[9]。戴旻(20xx)通過對農村超市及農貿市場的對比研究,指出農村超市取代農貿市場勢在必行,但農村超市存在着物流網絡不健全、市場競爭無序、零售業客體化零散化、經營能力弱小、信息不健全等。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培育零售品牌、營造良好購物氛圍、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超市發展模式[10]。

農村便利店方面的研究,李蕙君(20xx),通過對農村便民店的走訪調查,總結出提高農村便利店經營效益的方法:如增加有效出樣、保持商品整潔有序、增加農村便民店的知名度、賒賬法、代理商品尋求差價[11]。

目前對於農村零售行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盲點和問題:

(1)政策建議對象過大

現行對於農村零售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行業發展和完善整體方面的研究,很少注重其中的構成要素上的研究,而且所提意見主要針對於政府方面,而對於其中的主體經營者缺建議很少。

(2)研究切入點過於單一

現行的研究切入點一般是經營者和政府,針對經營者和政府提出存在問題以及改進方向,對於同樣是市場主體的消費者角度的思考較少。

3 調查設計

3.1調查安排

本次調查以五人小組爲單位,進行實地調查。

(1)調查準備

在調查方式上,本次調查採取隨即抽樣的方式,即在調查範圍內隨機詢問符合要求的調查對象。在調查方法上,本次調查採取問卷式訪問。爲了提高調查效率,將由調查人員訪問後代填問卷。在調查對象上,本次調查的要求是18-70週歲具有完全獨立民事行爲能力並在本地居住滿一年的被調查者。這樣的要求既滿足了實地調查隊數據的真實性,也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在樣本容量上,考慮到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次調查僅選擇了30個樣本。在調查地點上,經過小組討論和對多個調查地點的比較,本次調查最終選擇了北碚區水土鎮的農村。

(2)調查過程

以小組爲整體,兩個至三個調查人員爲一隊,分爲記錄者和訪問者對調查對象開展調查。

(3)調查整理

本次調查藉助excel數據統計軟件,將調查數據錄入計算機,採用傳統統計方法,針對選定的變量進行重點分析,進而揭示其中的聯繫。

3.2變量測量

本研究中將以下幾個要素作爲農村便利店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的變量:

到便利店的購物頻率、到便利店的距離遠近、商品的價格、商品的種類及更新速度、商品質量以及商店服務態度及衛生環境

4 調查分析

4.1 基本情況

在調查數據的整理中,筆者發現在基本情況方面,男性與女性的比例是17:13,大體上男女比例平衡;被調查者的年齡23%在16-50歲,74%在50歲以上, 大多以中老年爲主;文化程度上,57%的人受過國小教育或者沒有受過教育,40%的人受過國中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月消費上,83%家庭的月消費在3000元及其以下,在這其中53%的家庭的最高月消費只有1500元。綜合以上數據,筆者認爲農村消費者大多是文化程度較低、家庭消費水平較低的中老年人。

4.2 具體分析

在此基本情況下,調查人員對其進行相關問題的訪問,經過數據統計,現將變量做以下分析:

4.2.1便利店的作用更多是應急之用

雖然便利店具有經濟方便的特點,但是它仍然不能與超市,規模更大的商店相比。根據調查得知,被調查者們購買生活所需的主要渠道還是集鎮中的超市商店,他們去便利店購物的頻率不高。因爲在他們看來,超市的商品種類更多,質量更有保障,並且去集鎮購物並不費時費力。相比之下,農村便利店僅是以家庭爲單位的經營,不能滿足被調查者們所有的生活所需。而且,在數據統計中,筆者發現被調查者在便利店購物的平均消費支出僅佔總消費支出的15%。由此可見,對被調查者來說農村便利店不是他們主要購物場所。只是在急需時,它能夠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4.2.2距離的遠近是影響便利店經營的重要因素

由之前的分析可以知道被調查者們選擇農村便利店大多是應急之用。那麼,在多個便利店中,被調查者們是怎樣選擇的呢?根據調查問卷b8問題答案的統計發現,在衆多影響因素中,“距離”這一因素所佔的比例最大。而根據b2問題的答案可知,87%的被調查者的家距離便利店都不遠。所以,便利店顧客的來源應該是其自身周邊的被調查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爲距離近,才發揮便利店方便的作用,滿足被調查者們的要求。根據這一結論,筆者認爲具有較好的地理位置,特別是處於村落中央或者村公路邊的便利店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便利店商品的價格並不比集鎮超市裏商品的價格低,甚至某些商品價格還略高於超市的商品。而這樣的價格對被調查者來說2/3的人認爲是合理的,1/3的認爲是不合理。

一般而言,便利店商品的價格較低會更有利於競爭。那麼,爲什麼實地調查的結果卻並非如此,並且大多數人認爲它是合理的呢?仔細分析之後,筆者認爲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在一個村中農村便利店有多個,也就意味着它們之間存在相互競爭的關係。但對被調查者來說便利店也不是他們主要的購物途徑。因此,某個便利店若貿然提高價格勢必會造成客源流失。根據b12問題的答案統計,近一半的人在提高經營環境的前期下不能夠接受提高商品價格,即使43%的人能夠接受提價,其前提的提價的幅度也很小。第二,從整體上來看,便利店商品的價格與集鎮商品的價格相差不大。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可以接受便利店商品的價格。而其中30%的人認爲它的價格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其中存在運費的因素而導致它的價格略高於超市的價格。

由於便利店的經營規模較小,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再加上運輸因素使得它不能夠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自然不是有效的競爭手段。

4.2.4商品種類不齊全、更新速度慢制約便利店的發展

大多數情況下,商店的商品種類越多就越能吸引消費者,但是根據本次調查的統計結果看,2/3的人認爲便利店商品的種類不齊全(在實地觀察過程中,筆者發現絕大部分的便利店商品主要包括煙、酒、零食和鹽等部分日常用品,其他種類的商品則很少甚至完全沒有。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便利店產品種類的更新依然不樂觀,大多數人認爲它們的更新速度比較慢。

筆者認爲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了這樣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狀況。首先,信息不完全。既然農村便利店集中在農村內部,由於自然地理條件,信息傳播途徑不暢。 缺乏媒介傳播和信息收集渠道,經營者就不能及時得到相關的市場信息。其次,消費需求不足。由之前的分析知道便利店的作用大多是應急之用,其他需求很少。在b5問題“能否順利購買到您所需商品”的答案中64%的人選擇“能夠購買到”,剩下36%的人選擇“不能買到”。粗略得看這樣的結論與之前的分析有矛盾,但是再深層次地剖析就可以發現它們是一致的。選擇“不能買到”的原因是因爲商品種類不齊全,不能滿足這類消費者要求;而選擇“能夠買到”的原因是這些消費者本來的需求就很少,他們對便利店商品的預期很低,因此在便利店有限的供給下能夠滿足這類消費的需求。最後,經營者經營積極性不高。農村便利店經營者大多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或者沒有工作的婦女。在這樣的家庭中,他們主要的收入不是來自便利店的經營所得,而是家庭其他成員的收入。因此,便利店的盈利狀況得不到重視。基於這三個原因,便利店商品供給不能有效滿足農村消費者的要求,限制其發展。

4.2.5提高商品質量是改善便利店經營狀況的有效途徑

在訪問過程中,筆者得知這些便利店的商品基本上都是來自集鎮的批發。也就是說他們的貨源相同,不存在商品差異的問題。再加上多家便利店相互之間的競爭,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爲這些便利店商品的質量“比較好”,三成的人認爲是“不好”的。

正是因爲大多便利店經營者沒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商品的質量問題也就沒有得到他們的重視,而導致了三成顧客的潛在流失。相反地,如果便利店經營者能夠提高商品的質量,那麼這部分流失的顧客可以變成潛在的顧客,對便利店來說就可以擴大客源,經營狀況也可以得到改善。

4.2.6 服務態度好,但衛生環境有待改進

農村便利店是服務業在農村的縮影。在這樣的前提下,無論經營者是怎樣的目的,但其最終目標都是將商品銷售出去,因此服務態度的好壞對便利店的經營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本次的調查的結果看,87%的被調查者認爲便利店的服務態度是“比較好的”,只有13%的人不滿意他們的服務態度。

除了銷售這一目的外,更多的是還有熟人的關係。因爲便利店的銷售對象是整個村子裏的村民,限制了它們的銷售範圍。同一個村裏的人,相互之間的關係比較熟悉,所以除個別情況外,經營者的服務態度一般都比較好。

“服務態度好”到達了軟環境的要求,但是從調查數據看,衛生條件這一硬環境沒有達到服務業的標準。雖然57%的被調查者能夠接受這樣的衛生環境,但仍有43%的人對目前的衛生環境不滿意。

便利店的經營不僅要求保障商品的質量,也需要符合衛生標準的環境。或許是本身在農村的關係,有些便利店店主並不注意店裏的衛生狀況。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失去那些對環境有要求的消費者,這很不利於便利店的發展。

5 調查結論

通過以上基本情況和具體分析,本次調查結論如下

(1)農村便利店並非村民主要購物渠道,其主要購物場所仍是在更大的場鎮或市區裏面,居民在便利店的'消費佔總消費比重較小,在15%左右。

(2)農村便利店的地理條件總體上比較合理,萬壽橋村共有4個商店,有兩個相對分散,另外兩個集中在一個地方;三元村有3個商店,都是分佈都比較分散,但是以上兩個村的商店都鄰近村民住宅,都是沿公路分佈,對居民購買物品來說較爲方便;離便利店距離的遠近是村民購買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價格因素。

(3)經過上訪被調查地點的農村便利店發現其商品種類較少;村民對便利店的預期較低,大多數認爲因爲是在農村所以便利店基本只能滿足村民的一些急需之用的物品比如鹽、煙、酒等。因此對便利店能夠提供更多的商品沒有期望,進而導致便利店因村民的這種心態對購入其他商品沒有積極性。

(4)農村便利店的服務態度方面,經過走訪和對村民的調查發現大多都認爲其較爲熱情、對顧客態度較好。

(5)被調查地區的大多農村便利店的主要經營方向不是零售商品等,而主要爲農村娛樂提供的服務場所,如麻將館的開設往往會有便利店的產生,主要是爲打牌的人提供酒水、泡麪等。

(6)便利店不能夠提供糧油供應,當地的農用地大多用於苗木的種植,重量耕地面積所佔比重較低,村民的糧油主要靠去集市購買獲得。

(7)店主對於世面上產品的更新並無太大關注,瞭解信息不及時,經營積極性不高。

6 小結和建議

總體來說,農村便利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部分便利,它是農村消費市場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對農村經濟、生活生產都有一定的影響,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須待完善。

6.1農村便利店存在的缺陷

6.1.1農村消費市場的不規範

目前,許多地方的農村便利店的貨源、運輸、銷售、售後服務都處於各自爲站的狀態,缺乏統一的規劃,農村消費市場運行極爲不規範。加之各地區、各部門對農村消費市場建設和規範的學習和間就不夠,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規範其運行操作,對農村消費市場的開發利用程度低,農村消費市場發育不健全。

6.1.2經營者缺乏市場經營理念

農村便利店經營者受過教育的程度低,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只佔調查者中的3%。文化水平低導致經營者缺乏必要的市場經營理念,不懂得如何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去帶動自己提供商品的供給,進而使自己的便利店取得更好的收益。大多數農村便利店經營者對商品信息掌握得不多,缺乏信息敏感度,在商品的提供上不注重時效性,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65%的調查者認爲便利店的產品更新不太快或者是慢。所以農村便利店未能滿足村民的需求,未能在農村消費市場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未能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6.13農村便利店商品供需不平衡

第一,農民對農村便利店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在調查中發現農村消費者對農村便利店的期望比較低,在便利店購買的商品大多隻是應急之用的鹽、醋、醬油之類的,對便利店沒有跟多的需求。而只是便利店有什麼商品就購買什麼商品,所需商品在便利店購買難就去集市或者是大型超市購買,所以未能形成需求對供給的拉動作用。第二,便利店商品供應不足。由於農村消費者購買需求少和經營者在經營上缺乏市場經營理念,便利店的商品種類少、更新慢、整體供應不足。形成消費者購買什麼就提供什麼,而未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用供給去刺激消費者的購買,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使自己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農村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不足這對矛盾的存在形成供需未能相互拉動共同促進的趨勢,而是陷入相互阻礙惡性循環之中。

6.2改善農村便利店現狀的措施

6.2.1規範農村消費市場,加強相關部門的市場監管

農村消費市場的運行操作不規範主要的原因有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參與者積極性的缺乏等使得本能夠爲村民提供更好服務的農村便利店發展緩慢,未能發揮應有的市場作用。

未解決農村便利店目前發展緩慢和不規範的問題:工商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便利店的監管,從其經營環境、經營商品類別、質量安全等上加予審覈,如有問題應該及時處理。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便利店的扶持,諸如對種植耕地面積少的、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予以增加糧油供應店等類似的便利店,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村民應該改變傳統對農村便利店的觀點,應主動向經營者提出自己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持無所謂態度,畢竟便利店各方面的改善從根本上說是有利於村民自身的生活生產的。

6.2.2加強對經營者的培訓,提升經營者素質

村委會或合作社應該給與便利店經營者進行與經營相關的培訓,政府等相關機構應加強宣傳讓經營者明白要經營便利店就得經營得好,使其所利用的資源達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經營者素質和能力,彌補其市場經營理念,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爲農民服務,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要求。

6.2.3增加商品供給,推動有效需求,促進供需平衡

在農村便利店增加商品的供給,改善便利店經營環境,以拉動村民的有效需求;進而又以需求推動供給,使供需擺脫相互阻礙的惡性循環,使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循環局面。就如水土鎮主要發展苗木業,農民幾乎都不種植糧食、油料等生活所需品,而農村便利店又不提供糧棉油等產品,使得村民購買極其不便。因此便利店以村民這種對糧棉油的需求來供給商品滿足消費者需要,並且經營者還有提供農村所缺少或者幾乎沒有少見的商品以此來推動或刺激消費者需求,促進供需平衡更好的爲農民服務,推動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民生調查報告3

親愛的居民朋友:

您好!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調查!

爲了研究社區居民對社區滿意度情況,提高居民社區生活質量,我們設計了本次調查。本調查答案沒有對錯、好壞、高低之分,不會對您本人產生任何不良影響,旨在通過對居民滿意度的調查對社區的相關建設做出改進。本次調查採用匿名形式,我們將嚴格保密您的信息,您可以放心作答。非常感謝您對我們此次活動的理解和支持!

第一部分:社區基本服務

Q1、據您經歷過或瞭解到的,社區對一些困難家庭的幫扶工作做得怎樣呢?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2、據您的瞭解,社區對一些老年人的服務方面工作做得怎樣呢?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3、您對社區開展的就業幫扶工作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不清楚( )

Q4、您對社區所提供的一些訴求調解服務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不清楚( )

第二部分:社區文體教育活動

Q5、據您知道的或者瞭解到的,社區是否經常組織一些文體教育活動?

很好,經常開展( )比較好( )一般( )不太好,偶爾開展( )很差,從來沒開展( )不清楚( )

Q6、請問:您覺得社區的文體教育活動場所和設施是否能滿足您的需要?

非常好,足以滿足( )比較好( )一般( )--不太好( )非常差,無法滿足我的需要

Q7、據您知道或瞭解到的,社區是否經常組織開展一些教育培訓活動?(訪問員注意解釋:包括針對育嬰指導、健康保健、勞動技能以及其他培訓等)

很好,經常開展( )比較好( )一般( )--不太好,偶爾開展( )很差,從來沒開展( )不清楚( )

Q8、據您的瞭解,社區是否經常組織開展一些有益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活動?

很好,經常開展( )比較好( )一般( )--不太好,偶爾開展( )很差,從來沒開展( )不清楚( )

第三部分:社區安全狀況

Q9、請問:您覺得居住在本社區裏讓您有安全感嗎?

非常有安全感( )比較有安全感( )一般( )不太有安全感( )沒有任何安全感( )

Q10、那您認爲您所在社區的一些治安防範措施做得怎麼樣呢?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11、請問:您對你所在社區警務室的一些工作質量評價如何?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12、據您知道的或者瞭解到的,你所在社區在化解鄰里糾紛、改善鄰里關係等方面做得如何?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第四部分:社區環境狀況

Q13、請問:您對本社區的衛生狀況方面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

Q14、請問:您對本社區的綠化方面的工作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

Q15、請問:您對本社區一些車輛的停放及管理工作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

Q16、請問:您認爲本社區內的.各種噪音及環境污染方面的管理及控制做得如何?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

第五部分:社區民主自治情況

Q17、請問:您對社區居委會民主選舉的組織工作滿意嗎?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不清楚( )

Q18、請問:您對涉及居民公共利益的相關事項社區居委會在處理的方式方法滿意嗎?(訪問員注意解釋:如召開聽證會,召集居民代表討論商議等)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不清楚( )

Q19、據您瞭解,社區是否經常向居民蒐集意見或建議,並對這些意見或建議的反饋工作做得如何?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20、您對社區目前鄰里互助、鄰里關係的狀況滿意嗎?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

第六部分: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情況

(訪問員注意解釋:社區工作者的界定應是在社區居委會裏工作的成員,不包括物業管理及其他非居委會工作人員)

Q21、據您親身經歷或從各方面瞭解到的情況,您對社區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的態度是如何評價的?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22、據您瞭解,您對社區工作者在辦事效率上的評價是怎樣的呢?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非常差( )不清楚( )

Q23、請問,據您知道的或瞭解到的,社區工作者是否經常在本社區對居住戶進行走訪瞭解情況?

很好,經常走訪( )比較好( )一般( )--偶爾走訪( )從來不走訪( )不清楚( )

Q24、根據您所知道或瞭解到的,社區工作者在解決居民問題上是否已經盡力盡責了,雖然有些問題不是社區工作者就能夠解決的?

很盡職盡責,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不盡職,甚至失職,非常不滿意不清楚( )

第七部分:綜合評價

Q25、非常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非常感謝您關心我市建設和諧社區的各項工作,最後,敬請您結合前面談到的關於社區和諧的方方面面,請您對您所在社區的和諧狀況做一個客觀性的綜合評價?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非常不滿意( )

Q26、便於今後更好的服務於廣大居民,讓大家在社區這個大家園裏生活得更舒心,請問您對社區的工作還有哪些建議或意見呢?還有嗎?麻煩您再想想還有嗎?

民生調查報告4

前 言

XX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是""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原經濟區升爲國家戰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華誕。爲響應向青年學生髮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號召,全面領悟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我們的開拓創新精神,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歷練自己的青春歷程。根據校團委的要求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的大一學生組建了一支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調查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以期爲鄭州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打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社會,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我們希望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經過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今天將我們的社會調查報告公佈於衆,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被採納,衷心的祝願失地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祝願鄭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華北水院法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小組

XX年7月13日

目 錄

前 言

一、調查背景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地點與進度安排

(三)調查範圍、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樣方案

(五)小組成員及分工

(六)問卷分析

四、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五、附 錄

一、 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大學的不斷擴招,很多大學都建了新校區,各地區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學城,其中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就是其中一個。爲建設此高校園區,河南省曾徵收龍子湖地區農民1。4萬餘畝土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狀況始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地位。爲深入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我們特此展開本次走訪調查。

二、 調查目的

失地農民是一個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用地而失地的農民。

伴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徵地的趨勢成爲必然,而世代以土地爲生存依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對於目前農村存在的情況,一次性給付,不能解決問題。當徵地補償金花銷完後,失地農民中相當多處在失業狀態下的人,由於制度性障礙和農民經濟承擔能力,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率低,又不能享受失業、退休、醫療保障,造成大批"種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三無農民。如果處理不好,那麼他們就將成爲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本次調查將調查某一地區,切實的瞭解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就業情況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深入民情,瞭解民情。爲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實證資料和意見。

三、 調查內容

(一) 調查對象

爲配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鄭州建設成爲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實現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區"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確保龍湖地區開發建設順利進行,本地區的農民土地被依法徵收,他們加入了失地農民的行列。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龍湖地區被徵地農民200戶,分三個安置地點,七個小區進行調查。

(a) 調查範圍: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b) 調查對象:各個小區安置的失地農民

(c) 調查內容: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失地前後的生活變化

(d) 調查單位:戶

(二) 調查時間、地點和進度安排

時間:七月三號——七月十三號

地點: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進度安排:

a)前期準備階段

7月3號

在學校湖邊組織召開第一次小組會議,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規劃整個調查工作進程和安排後續任務。

7月4號

蒐集資料,設計問卷。

b)調查實施階段

7月5號至10號

進行200份問卷試調查,並總結調查注意事項。

c) 資料分析與整理階段

7月11號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

d) 調查報告撰寫階段

7月12號至13號

在宿舍樓下召開小組會議,共同商定問卷初稿的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最後總結以及最後階段的調查報告修改完善

(三)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問卷調查開始之前派發了20份問卷進行了試調查,然後就調查過程和結果來分析具體的有效快速正確的調查具體決策。最後正式發送了180份調查問卷,收回18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a) 資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問卷:由調查員直接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失地農民手裏

? 訪談法: 調查員直接訪問並收集信息。

b)資料分析方法:

? 單變量描述統計和單因素分析

(四) 抽樣方案

本次採用的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第一階段:選擇調查小區

第二階段:選擇小區中的單元

第三階段:從每個單元中隨機抽取居民戶

(五) 小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鄭雪豔 負責主持小組討論、任務安排以及問卷設計和最後定稿。

信息採寫員:趙廣開 負責每日簡報的撰寫以及向各大網站和媒體投稿

照片採集員:張彬 負責每日照片的採集和篩選工作

走訪調查員:張益 陳一鑫 趙青彥 何向前 負責每日的走訪調查工作

(六) 問卷分析(我們將多選題的調查結果換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家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失地以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大部分以種地爲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小部分以養殖(漁業)爲主要收入來源,更少的人從事個體經營。農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後,不得不想方設法來維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個體經營的比例就相對增加。通過調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輕人的青睞,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職業多以園林工人、清潔工等低收入工作爲主,且工作不穩定。同時我們看到失地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選其他的佔40。75%,這主要是因爲我們調查的對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們主要靠政府的養老金維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統觀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失地前後,農民的消費支出的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失地以前,大部分農民的主要花銷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築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對較少。在大部分農民的觀念中,他們努力一生就是爲了自己的生活條件能有所提高,並且爲他們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銷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失地以後有較大變動。民以食爲天,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徵收後,他們在食物上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加。另外據我們的瞭解他們的教育與醫療投入相對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失地前後農民擔心問題格局分佈有所不同。失地以前,農民依賴土地,所以他們就更擔心糧食收成問題,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較平均。失地以後,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發生變化,所以家庭成員的就業問題就成了他們考慮的核心問題,這也反映了就業問題是社會各階層普遍關心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六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目前越來越關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放映了他們逐漸融入了現代社會。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農民對失地前後的兩種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覺得各有各的好處。數據顯示:50%的人認爲現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認爲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認爲無所謂,都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隨着社會的進步,失地農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強。他們體會到了現代社區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乾淨整潔,休閒娛樂設施也比較健全,國家的相關政策與舉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實惠。而感覺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爲失地以前擁有土地,生活安穩,雖然很累可心裏踏實有安全感,而且鄰里之間關係親密。另外在我們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們普遍反映在社區生活無所事事,另外與其他老年人的接觸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非常必要。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數據顯示,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方面,羣衆普遍認爲在小區的醫務室看病貴,報銷比例小,生活基礎設施也有許多繼續改善的地方,在小區內平時家裏的勞動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餘時間都是坐在小區裏閒逛來打發時間,小區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動中心來滿足小區里老人的平時閒餘時間,建立一個功能完善,有利於老年人豐富空閒時間的活動中心是很必要的。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區裏的學校基本設施相對比較完善,但優秀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從而形成了軟件設施和硬件設施不協調的局面,所以補充個小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a 貨幣補償 b。購房補償 c其他 d沒有補償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徵地補償,一直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它對於農民失去土地以後的生計也是一個關鍵。以上數據反映出政府在對農民土地徵收過程中主要實行的是購房補償,也就是以低價或者以原來的住房面積一對一進行補償。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鄭東新區各小區大部分是以低價購買政府補償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積,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滿足了失地農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於住房建設沒有跟上徵地拆遷進度,很多的住戶都沒分到足額面積的住房,而隨着我國房價的不斷上漲,部分失地農民也擔憂低價購房價位也會不斷上漲。

10、政府承諾的兌現情況?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認爲政府的承諾部分兌現的佔53。3%,而完全兌現與基本沒有兌現的分別佔13。3%與33。4%。也就是說86。7%的失地農民家庭對徵地補償費用是有不滿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層政策落實不到位;2。基層幹部對法令解釋不完善,以至失地農民可能對自己的徵地補償費用產生疑問;3。基層管理不善,以至徵地補償發放不到位。對於這個問題,政府忽略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是低學歷或者是無學歷的,有的甚至連字都不識,更何況對法令的研討呢。基層幹部辦事作風不嚴謹,大部分農民反應他們村的大小幹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與領導有關的人也從中獲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沒有得到實惠。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徵地拆遷過程中的舉措是好的,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在補助問題上。同時我們也看到拆遷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也是失地農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了失地農民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對自己未來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擔憂。

從九到十一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對徵地補償未到位的反映較大,對徵地補償款的利用情況不是很明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存在些許擔憂。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徵地十年後政府將各種補償費用一次性(目前這是不可能的)發給失地農民,失地農民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嗎?他們的後續社會保障問題(如養老、子女的住房問題)怎麼解決?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失地農民對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將各項補償款補償到位,這反映了失地農民看重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發現失地農民沒有認識到安排好後續社會保障這一長遠利益的重要性,或許他們是對現實的顧慮吧,畢竟徵地補償款快十年了也沒有完全補償到位。

四、 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走訪調查的問卷分析得出,鄭東新區土地徵收後失地農民主要出現的問題如下:

問題表現之一:農民失地導致的無業或待工人員較多,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和前景。失地農民就業大多是一些沒有勞動技能、勞動報酬低的行業,以綠化、環境衛生、治安等行業爲多。有些村民是由開發單位安排就業,一般從事保安、環衛等簡單勞動,這些失地又失業的農民一般文化素質較低,就業能力和社會生存競爭能力較差。另外,他們雖然在戶口簿上已經成爲居民,卻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種社會保障,而失地補償又無法滿足失地農民失業後的養老、醫療保障等等現實問題,這些情況都影響了他們對失地後生活前景的期望並形成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排斥。

問題表現之二:失地農民因爲生活困難,大多靠出租房屋維持生計。由於很多失地農民沒有工作,加上國家的生活補助等各項補助資金相對較低,且沒有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對困難。他們只有靠出租房屋來維持生計,但由於很多社區的房屋面積沒有補償到位和社區相對偏僻致使他們的收入相對減少。

問題表現之三:失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中老年人反映他們住進社區以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單調,他們經常閒着無聊,加上外來租房人員的衝擊與鄰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問題表現之四: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統一,有待完善。視每個區、鄉鎮和村子的經濟情況及地理位置而定,養老、醫療保險無論從個人繳納的情況,還是從實際領取的情況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當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在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發展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體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環境差、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農民變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種保障權利難。尷尬的角色源於徵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權的本意就是佔有、使用和轉讓等處置權。農民和村集體作爲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卻沒有完全享有買賣土地的所有權人權利,這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按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土地分爲國有和集體所有,前者指城市,後者指農村。但事實上,唯有國家是土地買賣的合法主體。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但農民和農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體卻無權享有所有者對土地的買賣處置權,農民無權作爲賣者與購買土地的買者處在平等的談判和簽訂契約的市場主體地位上,無論是爲了公用事業的用地,還是商業用地,都必須先經過國家徵地變爲國有土地之後,由國家作爲市場主體與開發商談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經過國家徵用土地,作爲農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員會私自與開發商達成的任何土地買賣協議都是無效的,這樣開發建設的房屋是無法取得作爲政府部門的"國土局"所頒發的合法的房屋產權證明的,這樣的房屋也就無法取得在房屋市場合法買賣的資格。於是,就出現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經過國家徵用變爲國有土地後才能開發建設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國家把土地徵用後再作爲生地或熟地賣給開發商出現的巨大"剪刀差"的問題,而作爲市場主體的國家賺取的這部分超額利潤實際上並沒有用來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即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個人儲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結構體系。總結髮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建設的經驗,發現有以下幾點:

(1)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趨勢。社會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是福利國家的政策目標。全民保障原則,推崇國家公民的平等的社會權利,主張由國家爲每個公民、不分高低貴賤、提供起碼的生活保障。如英國1946年的英國國民保險法,區別於以往社會立法的特點,就在於根據這一法案,幾乎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社會保障。以日本爲例。日本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經歷了從萌芽起步到不斷髮展完善的半個多世紀曆程,並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革相關規定,使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會保障代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說明:首先,社會保障是緩解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矛盾的一種重要手段。社會保障作爲國家介入、干預社會生活的途徑,作爲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起源於近代歐洲工業化初期。

(3)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籌資來源多元化。隨着老齡化程度的加強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財政的社會保障壓力越來越大,爲解決這個頭號問題,各國都在將社會保障基金來源多元化,其中個人繳費和社會保障稅被高度重視。在歐盟,各國農民養老金計劃籌資來源多樣化,包括繳費、政府補貼和稅收等。個人繳費份額在提高、政府補貼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國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國,社會保障稅包括三個稅目:社會保險(老年人、殘疾人、遺屬保障)、醫療保障以及失業救濟。首先,農場主需要爲僱員繳納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其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聯邦失業稅。再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自營職業稅。

(4)對失地農民以高補償的辦法實施社會保障。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土地徵用方都給土地所有者以較爲滿意的補償,徵用補償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土地徵用費和土地賠償額。其中土地徵用費相當於土地價值,一般按照徵用時的市場價格給足補償;土地賠償額是對土地權利人因徵用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補償。設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是各國對失地農民的通行做法,這有助於降低他們的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應包括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失地農民醫療保障、爲失地農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爲失地農民提供法律援助。

(5)農民在社會以保險稅等的支付上享受着優惠。德國的社會保險稅是分職業徵收的。工人的社會保險稅課稅對象是工人的工資收入,稅款由僱主和僱員共同繳納,稅率總計爲35%。應稅工資源共享收入的上限爲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法國社會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類:普遍類(涵蓋一般領薪者、學生和個人投保者)、農業類(面向從事農業的領薪者和非白領薪者)、非領薪(實業家、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和特殊類(公務員和國有企業的僱員)。全國有99%的人口被納入社會保障體制。韓國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四個項目,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保險、產業災害。社會保險金大部分由被保險者自己繳納,但醫療保險和農村地區醫療保險國家負擔的費用相對較多。

(6)土地權益轉讓補償金可作爲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日本實現工業化的進程情況和中國情況比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間,日本成功地從一個農業人口占將近四成的國家完成城市化,並將農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實行"國民皆保險"的社會保障體制,農民作爲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國民年金。

根據以上經驗,在鄭東新區推行社會保障制度應考慮以下幾點:首先,完善社會保障條例,消滅社會保障中的真空地帶;其次,對社會保障程度進行實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對殘疾人等特殊對待;第三,建立社會保障評分機制;第四,切實落實社會保障,建立社會保障反饋;第五,建立社會保障監管機制。

2、健全法制

對不合法的徵地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不法的行爲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採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徵用法律法規作爲保障是國外及我們臺灣、香港地區的土地徵用之所以得到很好執行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國土地徵用法律法規僅以《土地管理法》內所規定的爲主,其他散見於各部門法或各行政法規之中,針對徵地目的、程序、補償以及徵地糾紛的解決等問題缺乏具體的規範,導致徵地的隨意性很大,補償安置存在極大的後遺症,徵地中引發的責任無人承擔農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法律的保護,他們的損失沒有得到完全的補償"。XX年11月2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決定》第十二條指出:完善徵地補償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切實措施,使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

3、徵地補償實施到位

根據土地管理法,我國土地徵用補償項目設置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所有人的投資及土地所有權轉移的一種補償和購買;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是對土地投資的一種補償;勞動力安置補助費是對農民由於徵地失去土地保障後的社會安置問題進行的補償,其實是變相的農民社會保障基金。

4、徵地相關程序透明通暢

借鑑國外的經驗,都有一套關於徵地問題合理的程序規定。實際調查中,鄭東新區並非是沒有這樣一套相關規定,只是規定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徵地手續變得隱晦,徵地過程變得不透明。加上官員間的私自勾結,嚴重扭曲徵地程序,加上上訪路徑不暢通。基層工作在實際意義上,就是部分基層官員的漁利行爲。這樣嚴重損害了政府在失地農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嚴重的造成了對共產黨的信仰危機。可以說,徵地程序的不通暢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一個直接原因。

其次針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儘快將徵地補償款補償到位,兌現政府給予被徵地農民的承諾,讓老百姓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注。

二、完善失地農民後續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適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補助標準,使他們體會到老有所養,另外要加強養老保險的普及,推進住房建設,儘快使所有失地農民都住進安置社區。

三、完善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醫療、休閒、教育、治安)建設,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社區的治安狀況直接影響了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四、加強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鼓勵失地農民創業,爲失地農民創業提供便利。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廣泛徵求意見(可到高校大學生及教師尋求發展策略),爭取創建適合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可結合本地特色及大學生這一廣泛的消費羣體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

五、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增強居民的歸屬感。社區發展的前提是居民認可喜歡這個新家,因而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六、加強對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建設能力的培養,爲社區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監督力度,做到各項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保障言論自由、爲羣衆反應問題提供便利)。可以組建社區建設黨員領導監督小組,時刻監督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

八、加強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大學生),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居民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都不太瞭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國家給予養老保險當做徵地補償款,另外對國家給予的各項福利居民的說法差別很大,這充分說明居民的瞭解不夠,國家的宣傳沒有到位。

九、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這一廣大的優秀的羣體承載着祖國農村建設的重任,讓他們走進社區也許更能發揮他們的創新力。

十、建議國家號召廣大有志青年走進基層、服務基層,爲基層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會前進的主力軍,他們敢於創新,富有激情,把他們置身於基層能夠改變我國基層領導缺乏創新性的局面。

最後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經常深入社區展開調研,積極的向人民羣衆討教建設社區的良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錄

華北水院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

親愛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們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的成員,首先十分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參與我們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

爲了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分析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特編此卷。本問卷將採取不記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僅作研究使用,併爲您保密。請您按照真實的個人情況和想法認真作答。

十分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華北水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寫說明

1、請您把認爲合適的答案號碼填入括號內或者在__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2、每個問題可選擇一個或多個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商場/休閒)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

a 貨幣補償 b以地換地 c購房補償 d 其他 e沒有補償

10政府的承諾的兌現情況?( )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我們的調查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慧芳:《土地徵用問題研究――基於效率與公平框架下的解釋與制度設計》,經濟科學出版社XX年5月第一版

2、錢忠好:《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和創新研究(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XX年9月

3、張洪武:《城市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網絡資料)

4、許寶健:《城市化進程中的農地轉用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5、陳傳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心理與市民化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6、孫曉明、劉曉昀、劉秀梅:《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中國農業出版社 XX年7月

民生調查報告5

20xx年12月2日下午,四川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青工部組織志願者走訪了xx市xx鎮青元村,調查了當地的民生狀況。

此次活動分兩批志願者分別在下午兩點半,四點到村裏,再分爲了四個小組分別對村民家中的人數、主要經濟來源、有無學齡兒童、孩子所上學的學校、是否低保等情況進行調查。在訪問過程中志願者以與村民擺龍門陣的形式來了解情況,以獲得所需資料。部分村民積極配合,但還是有部分,極不願意告訴透村民對志願者們存有戒心,不過多透露家裏的事。志願者們急中生智,靈活應對,以他們的熱情來感染村民們,獲得村民們的信任。

走訪結束,志願者們共獲得了三十戶人的信息。遺憾的是,村裏一半的'住戶無人在家,增大了走訪難度。因而接下來的時間,志願者們還要抽時間不到村裏去走訪爲走訪的住戶,直到將青元村全部村民家的情況登記完全,並建立一個青元村村民檔案,以便往後開展更多有意義的便民利民活動。活動中,志願者熱情大方,充分體現了團結,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

各位志願者更加深入地瞭解了農村現況,並開始建立起與廣大村民的聯繫,爲日後從爲他們做更多實事做準備,隨時待命爲新農村服務做了鋪墊。

民生調查報告6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爲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勤服務中心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了調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員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範圍內,通過會議、訪談、座談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了調研活動,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後勤服務工作中有關民生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後勤服務中心現狀

後勤服務中心下設辦公室、膳食科、學生宿舍管理科、水電科、綠化科、房管環衛科、醫院等,主要從事學生飲食服務、學生宿舍管理與服務;水電管理與服務、校園綠化管理與服務、校園公房管理、環衛管理與服務、車輛服務、郵政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中心現有在編職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後勤服務保障工作中有關民生的主要問題

1、學校生活用水存在質量問題,影響師生身體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爲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我校教學生活用水均屬自備井供應。目前我校自備井四口,其中:東區一口、西區兩口、同大學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經孝感市衛生防疫站檢測化驗,我校自備井水質中鐵錳離子超標,雜質較多,時有渾濁現象。鐵錳過多,易造成對人體肝、腎及大腦的損傷,雜質較多在人體內易形成各種結石,影響着師生身體健康。

2、學生食堂使用煤及柴爲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

爲積極構建節約型校園,降低能耗、節約開支,後勤服務中心於XX年對學校食堂鍋爐燃料進行了“煤改柴”,用廢木料和穀殼代替煤,每年節約開支約10萬元,炒菜竈臺繼續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過程中,無論煤或柴的排放均對周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而學生食堂與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相鄰,排放的廢氣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導致部分教職工家庭、學生宿舍長年不能開窗,部分教職工特別是老幹部多次向後勤服務中心反映情況,希望得以解決。

3、部分基礎設施(設備)存在薄弱環節,影響後勤服務保障。

近年來後勤基礎設施(設備)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環節:(1)同大學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電系統需要完善配套,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無法控制,存在安全隱患;(2)東西區宿舍沒有安裝電扇,學生自行購置電扇,使用多用插座現象比較普遍;(3)食堂部分設施(設備)需要維修、購置,如:東區鍋爐已過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隱患,急需更換;教工餐廳操作間低矮狹窄;東苑餐廳一樓操作間漏雨,二樓操作間改造;同大食堂需購置空調、電扇等;(4)醫院設備老化,需購置更換部分設備;(5)校外垃圾站存在轉運不及時現象,應建立校內臨時垃圾存放點;(6)綠化設施、設備不足,導致員工勞動強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1)學生使用的飲水機存在質量問題,易引起飲水機自燃,已發生兩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員發現及時,避免更大的事故發生;(2)學生宿舍內偷盜現象時有發生;(3)同大學生園區新公寓已經開工,施工車輛與用工人員均從同大學生園區內行走;(4)東區部分學生宿舍電線路老化。

5、職工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影響後勤管理服務水平。

後勤員工素質決定後勤管理和服務質量,後勤服務中心從其人員構成來看,高學歷、高職稱的的管理人才較少,技術人員缺乏,現有技術人員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年齡結構層次上,人員老化現象比較明顯,缺乏後備力量;一線員工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工作積極性不高,主人翁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三、解決後勤服務保障存在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1、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加大學校有關民生工程基礎設施(設備)資金投入。

(1)爲保障學校師生飲用水安全,建議對學校飲用水進行淨化處理。鑑於淨化水涉及二次轉水,每噸處理成本大約在0.70元左右,故建議有選擇性的實施此項目,即僅對涉及教職工生活(入口飲用)的水進行淨化供應,一是東區家屬區及學生食堂爲一專線,在東區盆景園處建6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設備一套;二是西區二井須全部採用淨化供應,在西區建12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設備一套。預計資金投入80萬元。學生宿舍和教學樓仍用原水供應,同大園區大部分爲學生宿舍沖洗用水,故不採用淨化處理水供應。

(2)爲加強校園環保建設,建議試點實施食堂“煤、柴改氣”工程。將東區食堂鍋爐、竈臺改造爲以天然氣爲燃料,由於食堂鍋爐需要更新,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約需投入80萬元。

(3)進一步完善設施(設備),保障後勤服務需要。建議根據後勤工作實際,由資產與後勤管理處、審計處、後勤服務中心成立調研專班,對於基礎設施(設備),進行統籌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強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強化聯動管理機制。

學生宿舍進一步加強“四個三”的.安全管理機制,要樹立以學生爲本的工作理念,加強安全工作防範,一是加強學生自身安全保護知識的宣傳,做好用電安全、防火、防盜工作;二是加強安全工作管理,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設施,如:電線路改造、防護網安裝、飲水機更換、增設貴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強安全巡邏隊伍建設;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強化各部門聯動管理機制。

嚴於律己改善民生問題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做好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報告的準備,從8月份開始,市人大財經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擬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張寧生副主任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市人大代表,採取召開專題座談會議、區縣調研、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彙報和上報書面材料等五種形式,對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展開了深入細緻的瞭解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江寧特殊教育學校、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個民生項目,並聽取了市發改委、農工委、住建委、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衛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環保局等十個相關部門以及部分區縣政府有關民生工作情況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和意見建議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加快“三個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始終把着力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統籌採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各部門、各區縣創新進取、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來,爲推進民生工作,市委專門成立了社會事業建設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市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專門將《意見》以今年市委1號文件形式出臺,作爲今後一段時期內指導全市民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爲導向,把提升羣衆福祉和幸福指數作爲主要發展目標。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各區縣、各部門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到位、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加大民生資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擴大民生保障範圍。首次編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二)突出工作重點,緊抓年度目標任務落實。截至XX年9月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1.85萬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長 12.5%。教育進一步均衡發展,政府加大扶貧助學力度,從今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同時免除44.19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信息費1.05億元,XX年民生教育目標全面完成。積極推行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全市已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79個,居民步行10-15分鐘就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構建了十五分鐘醫療服務圈,方便羣衆就醫;7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國家、省599種基本藥物在我市範圍內個人自負比例均爲零;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設指揮部和保障房建設發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項目812.6萬平方米,新開工457萬平方米,竣工127.6萬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賃房3200套(間);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從1月份開始,將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准入標準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對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及以下申請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全市主城區基本形成15分鐘步行的社區養老服務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機構牀位2800張、農村敬老院牀位280張,全市建成城市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454個,爲3400名高齡困難獨居老人提供政府買單的家政服務;爲90歲以上老人提高了長壽營養補貼標準,實現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費進公園等助老優惠政策。

(三)加大城鄉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社會保障政策體系一體化建設,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統一全市養老金支付標準;探索建立新農保及徵地保障與企保銜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會保險五項險種累計參保人數比去年底淨增70.93萬人次。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標準,主城區城鄉低保首次實現同區域同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40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均達230元以上,老年農民生活困難補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徵地保障標準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農村公共社會事業發展,“村村通”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99%。完成農村地區危橋改造38座,建成農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區(縣)有線電視用戶5.9萬戶,總入戶率達到91.3%。完成60個自然村農家書屋標準化建設。

(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民生工作新機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運作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培養了10餘支專業性、規模化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在這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全程對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透明高效運行。啓動了投資項目就業評估論證制度,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促進就業結構優化、調整院校專業結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對就業的拉動作用。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內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價指數,增幅僅爲6.6%。與此同時,收入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預計爲13.7%,分別高於城鄉居民收入3 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對困難羣體基本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保障民生的壓力明顯加大。

(二)財政資金保障壓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離不開大量的財政性資金投入。近年來我市一般預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長,但由於新增的剛性支出項目逐年增加,社會事業建設欠帳較多, “吃飯型”財政與稅收增收難度加大並存,市級實際可用財力較少,在進一步提高各項民生保障標準與水平、擴大保障範圍和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三)拆遷安置力度有待加強。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早期被徵地農民還沒有全部進入社會保障體系;拆遷居民的安置房工作還存在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規劃不完善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項目進展不快。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在今年確定的18個重點民生項目中,有8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佔總數的44%,有4個項目處於項目啓動階段,佔總數的22%,僅有6個項目進展狀況良好。《意見》中的十大重點民生工程,有6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階段,尚未達到時序進度要求,亟待加速推進。

三、關於進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理順工作機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針對這次機構改革後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有關的職能調整問題,要儘快落實到位,明確各自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儘快建立起由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全面統籌、市民生辦全面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積極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強化政策的執行落實,切實履行好、兌現好政府各項惠民承諾,讓羣衆共享發展成果。

(二)加快項目進展,確保民生項目有效落實

對照年初確定的爲民辦實事工程和重點民生項目,從目前情況看還有部分重點民生項目進展緩慢,有的還沒有開工建設。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集中資源,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重大民生項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項目建設成“民心”項目,確保完成XX年民生目標任務,爲“”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羣衆切身利益問題

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對大學畢業生等羣體的就業創業引導,重視提高大學生社工的待遇,穩定大學生社工隊伍。加強對“4045”人員、殘疾人、“雙失”家庭等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和實用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大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拆遷安置工作進展,解決好拆遷安置工作中出現的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三是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城市新區要規劃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方便羣衆就醫。認真研究解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出現的基本藥物品種不能滿足需求、價格讓利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儘快將早期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完善對困難羣體救助政策,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標準,加快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平臺建設。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體系

做好“三個發展”時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務,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在體制機制上做出統籌安排,優化制度設計和政策設計,着力構建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要建立統籌協調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學制定解決民生問題的系統規劃;落實長效民生投入機制,確保用於民生事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範圍;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民生領域,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發展,加快形成有序競爭、服務良好的社會事業發展新格局;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民生工作綜合考覈評價體系。

民生調查報告7

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不是所謂的GDP,而應該是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我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是最具有發言權的。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頒佈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來農業稅的免除到按畝的補貼,都讓我們廣大農民的家庭負擔大大減輕,當然這只是國家對刺激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還有許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農村醫療保險等等,這些都爲農民是實現增收解決了許多的問題。利用暑假時間,我對家鄉望城縣楊家山村農民進行了部分的調查,瞭解農戶收入、支出的實況,希望可以讓社會這個大的生活羣體受到更多的關注,對於農民的收入、支出情況的調查,能夠真實的反應農民的生活狀況,更能反應農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農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一、收入的基本預計無論怎麼說,能夠真正反映農民生活水平的是家庭的收入,按照每人八分到一畝,每戶三到四人計算,每戶的土地擁有量是2.5畝左右,按照畝產900斤的產量,早晚兩季總產量是5000斤,除去1000斤的正常食用量,剩下的4000斤左右是按照90塊每一百斤的價格,收入是3600左右。顯而易見務農並不是農民最主要的收入,所以還要計算農民外出打工的收入,每一戶都有理想的的認爲只有一名外出打工的人,一月是20xx左右的收入一年能夠做十個月的時間,所以收入是20000左右,總計是23600左右,這些數字不是空穴來風,都有調查報告作證的。只是實際的情況並不是理想的狀況,務農和打工很多時候是不可兼得的。許多的家庭都是全部成員外出,或是隻在家務農或是其他營生手段。這樣的年收入具有太多的理想因素。只是片面的反映了農民能夠支出的所有資金,並不能夠反映農民的生活水平。

二、支出的基本預計。一個家庭的總收入和支出構成家庭的財政狀況,支出作爲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來與收入作比較,衡量一個家庭是收入大於支出還是入不敷出!爲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一個農民家庭的支出主要包括下面個方面:

1、購買家庭基礎物質支出,家庭基礎物資包括常用柴米油鹽等生活常用的物質,還有購買衣服等

2、人情方面的支出,包括黑白喜事、生日等,現在人情的支出已經越來越大,漸漸的.成爲了農民家庭的沉重負擔。

3、在校學生的學費支出,儘管九年義務階段的學雜費已經全免,但在二十一世紀高中和大學已經相當的普遍,伴隨着的還有高昂的學費學雜費。

4、其他方面的支出,許多家庭不可避免的會生病,或是其他災禍,農機購置,休閒娛樂消費等。下面通過以我家爲例也做一個簡單的計算來得出一年農民家庭的支出,一個月的基礎物質支出是600左右,一年下來是7200左右,普通的農村家庭一年的人情支出是5000左右,在校學生學費支出是8000,所以除去意外生病和其他災難一年下來就有20800的支出,和上面的收入相比少了2800,所以一個農民家庭在不計算其他支出的情況喜愛下,一年的收入有3000左右的剩餘,當然這樣的計算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有許多的家庭並不需要學費的支出,但事事難料,每年也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意外支出,但也姑且只能這樣粗略地計算一下,所以可以看出,在農村裏,大部分家庭收入比較微薄,甚至在某一年出現負收入的現象也是不足爲奇的。

三、總結及建議

(一)總結通過以上的敘述不難看出,隨着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的進步和新一代領導人對農村經濟的愈加重視,農民的生產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甚至有所盈餘,農民的生活狀況總體上是較好的,現在在家務農的人員越來越少,家裏的地都被承包區種了一些水果和蔬菜,既有利於解放農村的勞動力,也解決了部分農民的就業,這對於我們農村的發展,實現農民的增收將有重要意義!二)實現農民增收的建議

1、提高農民自身的素質,爲增收創造條件

只有農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才能自覺地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在農民羣衆中,反對奢侈浪費;提倡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揮霍;提倡學科學、信科學、用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娛樂,反對聚衆賭博;提倡晚婚晚育,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反對超生、搶生。二是運用各種形式和渠道,大力宣傳科教興農,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引導農民樹立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三是廣泛持久地開展“科普”活動和“科技下鄉”活動,幫助羣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科技難題。四是要大力抓好勤勞致富、科技致富先進經驗的推廣,增強農民的發展意識,引導農民爭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

2、利用好農村存在的各方面的優勢,實現農民增收利用農村的優勢資源,如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等,發展優勢產業,延長產品的加工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的收入。

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我國農村舊的經營管理體制,爲農村的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 ,解放農村生產力,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發揮集體的優越性和個人的積極性,既能適應分散經營的小規模經營,也能適應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3、政府充分發揮職能,幫助農民增收

一、政府幹預,加大對霸權壟斷的制裁,還應以身作則。加大對三農的支持,提高農產品價格。

二、當地政府,要努力搞好基礎建設,把農村的優勢發揮出來,把優質的產品推廣出去。

三、加大對農村的教育事業的投入,增強農民自身技能,多掌握點實用的知識,使農民不盲目跟風,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4、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一、圍繞“生產發展”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改革創新先行者作用的長效機制“生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要建立健全機制,引導農村黨員找準在振興農村經濟中的位置,聚精會神搞生產,全心全意謀發展。

二、圍繞“生活寬裕”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作用的長效機制

要實現“生活寬裕”,首先黨員必須能帶頭致富,同時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領羣衆致富,這是農村黨員先進性的實質體現。

三、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文明新風倡導者作用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構建適應新形勢、符合農村和農民特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機制,使農村黨員的管理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使黨員真正成爲遵章、守紀、守法的新型黨員。二)是在農村黨員中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建立相應制度,對正常的紅白喜事在規模上予以限定。三)是建立黨員爭當矛盾調解員制度。要求農村黨員對於身邊羣衆中出現的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要及時把握、準確判斷,做好應對準備。四)是建立黨員帶頭整治環境制度。以環境整治工作爲載體,讓農村黨員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推廣清潔燃料和能源等實現“村容整潔”建設中,充分發揮先進性作用。

四、圍繞“管理民主”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村務管理參與者作用的機制一)是創新村務領導人的民主選拔機制。二)是建立農村黨員權利保障機制。 三)是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員民主參與機制。 四)是完善黨務村務公開機制。五)是建立農村黨員聯繫羣衆機制。結束語這樣調查不夠全面,也不具有太強的說服信,沒有佐證和足夠的資料,但是這是農村真正的實際情況,沒有誇大也沒有虛假的成分。實現農民收支的平衡,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夠使農民更快地邁上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

民生調查報告8

根據州委常委相關文件要求,圍繞“實施三州戰略、推進綠色繁榮”的主題,州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中的職能作用,抽調工作專班,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就全州的民生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X州民生工作基本情況

(一)城市低保

x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數爲53489人,全年下撥低保資金8355萬元,人月均補助水平110元,比x年增加了14元。按照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切實做好適當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發[x]99號)和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鄂政發[x]1號)精神,從x年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150元統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補助水平達到173元,比x年增加了77元。同時,將城市“三無”對象、城市孤兒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結核病患者貧困家庭納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即240元給予了全額補助。

(二)農村低保

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門的大力爭取下,全州農村低保人數擴大到15萬人,全年下撥農村低保資金7832萬元,人月均補差45元,其中,一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80元,二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50元,三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30元。x年初,省民政廳批准我州再增加農村低保5萬人,達到了20萬人。目前我州農村低保資金通過金融機構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

(三)五保供養

自x年以來,全州民政系統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搶抓“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充分利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後的閒置資產,大力推進農村福利院建設。x年,全州共有五保對象13441人,集中供養9800人,集中供養率爲73%,共下撥資金1386萬元,集中供養年人均1500元,分散供養年人均1000元。從x年起,集中、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以及分散供養孤兒的供養標準將各提高300元,分別達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門不斷創新機制,着力探索農村五保集中供養“X模式”,即“加強黨政領導、實行自治互助、發展循環經濟、營造田園風光、提升人文關懷、長效持續發展”,不斷加強農村福利院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院辦經濟、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我州農村福利院的建設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集中供養五保對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農村五保集中供養“X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廳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國社會報、新華社等先後作了宣傳報道。

(四)大病醫療救助

我州於x年開始大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x年,州政府將城鄉困難羣衆大病醫療救助納入十件實事,x、x年分別下撥救助資金1686、2445萬元。幾年來,全州累計救助20多萬人次,有效地緩解了困難羣衆患大病的醫治困難。x年,州政府出臺了《城鄉貧困羣衆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進一步擴大病種、簡化手續,降低了救助起付線,提高了救助標準。對“三無”人員(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撫養人或扶養人)和農村五保戶的起付線由1000元降爲500元,救助金額由30%限額提高到70%,救助標準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對農村特困戶、城市低保對象和困難優撫對象,起付線由1000元降爲800元,救助標準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同時,對特殊困難對象給予了適當的院外救助。x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種限制、擴大救助規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門檻、提高救助額度、簡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則,進一步推進醫療救助的改革發展。在救助範圍上,增加了介於城鄉低保的邊緣戶和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個人負擔醫藥費5萬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難的兩類救助對象。在降低門檻上,取消或降低了起付線,在醫療保險、合作醫療按規定報銷後,剩餘部分憑醫院發票複印件再由民政部門給予30%-70%的救助,年救助總額不超過7000元;對五保戶、“三無”人員全部取消起付線,人年救助最高限額由5000元提高到8000元;對介於城鄉低保邊緣的困難戶,其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個人負擔醫藥費5萬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難的對象,視情況一次性給予x-5000元的救助;對患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或維持的低保對象,實行定額門診救助,人年救助不低於100元。同時,對住院治療的低保對象免收掛號費、診斷費,注射費、觀察費、住院牀位費優惠50%,手術費、輔助檢查費優惠30%,常規性藥品優惠10%。

(五)臨時救助

爲及時緩解城鄉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我州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戶每年救助標準一般不超過800元,農村居民每戶每年救助標準一般不超過400元。對未滿18週歲、父母雙方因艾滋病或結核病死亡,或父母一方因艾滋病或結核病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死亡的患艾滋病和結核病孤兒,按照人月均200元(生活費150元、撫養服務費50元)給予生活救助。x年,全州臨時救助人數5000多人。另外,從x年3月1日起,對六十年代精簡退職職工,享受40%救濟的`對象每人每月提高25元,不符合40%條件的其他救濟對象(含國民黨寬釋人員)每人每月提高20元。

二、目前XX州民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貧困對象致貧原因多樣

一是長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貧。救助對象因患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且醫療費用偏高等問題加重了負擔。二是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致貧。部分貧困戶因年老或殘疾沒有勞動力,無經濟收入,生活貧困。三是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由於多種原因,許多人因貧困而失學,文化水平低。在發展家庭經濟時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脫貧致富能力。四是交通閉塞,生存環境惡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貧困。五是自然災害大量存在。我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雪災、雨災、冰雹災害時常發生。

(二)救助水平比較低

從總體上看,我州社會救助的範圍和標準在逐年擴大和提高,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還處於較低層次階段。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限。城鄉低保補助水平不高,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新農合、大病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不能緩解根本問題。二是家庭發展需求得不到保障。城鄉困難家庭對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極爲有限,子女輟學多;因文化、年齡、身體等多方面原因,困難羣衆創業、就業難度大,收入來源十分有限,家庭貧困狀況得不到根本解決。三是救助範圍還比較窄。截止到x年底,我州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還有13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51.97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84.58萬人,而目前全州納入農村低保的只有20萬人。

(三)地方財政對社會救助的資金保障機制支撐作用不強

X州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庫”於一體貧困地區,所屬的8個縣市財政均爲國定貧困縣。縣市地方財政力量薄弱,可用於社會救助的經費十分有限,主要依賴於上級撥付的資金予以保障。且因爲多方原因,社會救助的工作經費也較少。影響了全面保障民生工作的實行,不利於發展“三州”戰略。

(四)民生工作相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一是收入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家庭收入覈算比較困難。二是各項保民生制度之間的銜接不夠。當前實施的保民生社會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業援助等多項制度,但諸多救助制度還沒有專門的條例,存在管理多頭,條塊分割的問題。三是基層救助網絡平臺薄弱。我州救助機構和隊伍公室”,爲隸屬州民政局管理的副縣級行政單位,並覈定3-5名人員編制;各縣市要設立社會救助工作專門機構(最低生活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公室或社會救助局、社會救助管理辦公室),負責本地城鄉低保以及相關社會救助審批管理工作,並按照“每3000名對象配備不少於1名工作人員”的要求落實工作人員;鄉鎮辦要設立低保工作站,專職工作人員應不少於2人;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或其它社會組織受社會救助管理機構委託,可以承擔部分社會救助工作,同時,可通過民間組織建立社區義工制,逐步將社區志願者納入社區救助網絡。

民生調查報告9

這個暑假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報告,報告名是《西部農民生活狀況》,在這個調查中,我主要採取了詢問的方法,走訪了十幾戶人家。

通過點查發現,農村人口的收入是十分微薄的,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打麻和打穀子,雖然麻的'價值十分可觀,但是你可曾知道農民要爲此付出多少的勞動。

調查時,正處於酷暑時期,農村每家每戶都在打麻,我的大伯蔣貴民,他們打麻時每天早上2點鐘起牀剝麻,大約六七點中,他們又將剝好的麻揹回家,用農具麻刀,把青麻上面的皮去掉,爲此他們都十分疲憊,一年到頭也只打了七八百斤麻,每斤青麻市場價格爲4元。一年打的麻也就賣了三四千元。加上一年打穀子3000斤,每斤7毛錢。全家一年吃1000斤,剩下的大約能賣1500元。兩者相加也就5000來元。如果家裏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那麼他們將有兩種選擇:1、家中的人就外出打工2、孩子輟學。很多農民因爲在家鄉閒不住,認爲當農民的收入太少了,便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使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形成孤僻的性格。

我的表哥李仁鵬今年考入了我們石河中學,但他沒有來讀,因爲他算了一筆帳,他只算了三年的學期,每學期讀8個月,三年24個月,一週50元,算下來,就要4800元,平均每年光生活費就要花去家裏近半年的收入,所以他沒來條件相對較好的石河中學。而去了雙橋中學。對他來說是多麼可惜啊。

通過調查我發現農民的生存條件並不樂觀。只有像華北地區一樣要高科技農業才能改變西部農村落後的面貌。如今聯合收割機已經開進了農村,我相信不久以後,農民的日子將會逐漸的好起來。

民生調查報告10

這是調查現場時的情景:詢問當地居民家庭收入情況,家庭人口情況,農業、副業、住房、生活現狀。山區居民積極配合調查,奔走相告。

在他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嚴重的問題,特別是由於當地的煤礦大量採煤,導致該山區山腹中空,地勢下線,地下水位下降。當地居民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副業用水十分困難。最大的問題是房屋大量裂縫,危房比比皆是。字隨處可見。隨帶傳有一些當地的一些

山區面孔山區面孔 山區面孔 山區面孔

他的明天會是怎麼樣?

山區居民的生存狀況十分惡劣。交通不便,居民可用資源稀缺,勞作艱難,收成可鑑。圖爲大人和小孩扛運木材的情景。

山區居民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及報告人: 調查時間: 調查方式: 樣本容量:

摘要 山區居民目前的生存狀況十分艱難。人均年入低,住房條件差,兒童教育和老人贍養十分困難,居民普遍文化程度極其偏低,經濟來源單一,以及由於煤礦採煤而導致的大量房屋水源問題。同時,副業不興,交通不便,農業收成下降。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方案,便是通過建立居民新區將山區的各種社會公共資源和山區自然資源整合集中起來,集中投入到交通和招商引資方面來。同時,放棄山區的短項農業,充分利用山區的強項自然資源,才用工業的經營模式,大興以山區強項自然資源爲主要經營內容的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小中型企業和個體戶。採取一系列惠及當地居民的'福利政策,利用強大便捷的交通和商品流通氛圍,促進新區居民的創業和就業,定能從根本上解決山區居民的生存和致富問題。

(一)山區居民的生存狀況的整體描述

以上表格

通過調查統計,如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在這三十戶樣本中,人口總數爲170人,其中老人數量爲39人,占人口總數的23%;兒童數量爲50,占人口總數的29.4%。

2、山區的老人及其兒童生活狀況

在調查的所有樣本中,兒童數量爲50人,入學率爲100%,從以往來看,除了極個別兒童在念完國中以後能繼續深造,大多數的學歷都停滯在國中或國小,外出打工或務農。在占人口總數29.4%的50個兒童中,留守兒童又佔兒童總數的32%。

在總數170人的居民中,老人數量爲39,佔總數的23%。三十戶樣本中,五戶家庭沒有老人。其餘25戶家庭中,都有一名或多名老人。這些老人的贍養狀況如下圖:

3、山區居民年收入狀況 (1)、家庭年收入

山區居民的年收入計算,包括莊稼、農作物換算成錢幣,以及副業收入和外出打工的剩餘。

民生調查報告11

一、基本情況

1、教育方面。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資助402xxxx學生共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2、醫療方面。醫療衛生基本滿足羣衆需要。一是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鄉鎮衛生院16處,規範村醫務室899處,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方便羣衆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到,累計報銷21xxxx萬元,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羣衆的意識不斷增強。

3、住房方面。近年,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夏、聚鑫園、津華園、明星家園、永基花園等住宅小區1xxxx處,共計3017套、41.9xxxx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1000xxxx、1500xxxx、44xxxx、1020xxxx、570xxxx。

二、存在的問題

1、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鉅。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後。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四是公辦國小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佔了國小教育資源。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2、醫療方面。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範圍不瞭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二是目錄內藥品範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3、住房方面。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我縣房價每年上漲左右,目前均價爲每平方米150xxxx。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民生調查報告12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着力提升人民羣衆幸福指數,新化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完善制度、規範流程、強化監管爲重點,確保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最大限度惠及民生。XX年,該縣在“三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直接涉及民生領域投入累計達到369666萬元,佔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8.61%,充分體現了民生優先的公共財政職能作用。

一、民生保障資金落實情況

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要求,新化縣積極創新生財聚財方式,轉變理財用財思路,在財政政策制定、財政資金分配等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認真傾聽羣衆呼聲,始終把貫徹民生政策作爲重中之重,積極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讓廣大人民羣衆切身感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越來越溫暖。

一是不斷夯實財力基礎 ,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

新化縣地處湖南中部偏西,是國家貧困縣、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試點縣,轄區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萬,其中農業人口 120萬。近年來,民生資金標準提高幅度較大,遠遠超出了該縣財政的承受能力,縣級財政配套壓力越來越大,財政運行十分艱難。儘管如此,該縣努力克服收支雙重壓力,在財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徵管方式上求創新,在監督管理上求精細,不斷夯實民生財政的基礎和保障能力。

進一步增強保障實力。爲確保各項民生支出、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該縣想方設法拓寬收入渠道,狠抓財源建設,挖掘增收潛力,不斷增強財政保障實力。XX年全縣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06051萬元,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8515萬元,爲預算的101.1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該縣緊緊抓住被納入武陵山片區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縣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着重加快改善民生。XX年新增財力補助1.25 億元,其中農田水利、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農村飲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項目獲得中央、省、市支持的資金額度均有明顯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民生工程投入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進一步強化預算安排。該縣堅持將民生投入作爲縣財政預算安排的重點內容予以優先保障,科學編制民生支出預算,加強對財政支出預算的編審工作,積極建立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的用財機制,確保當年新增財力性補助的80%以上用於民生支出,不斷提高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確保各項民生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大力壓縮行政運行成本,節約一般性開支,努力擠出資金用於改善民生。

抓好資金整合。積極探索在民生資金“使用性質不變、使用方向不變、分配方式不變”的前提下,以整合資金、推進財政支持民生建設機制創新爲突破口,着力在盤活存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按照“管理責權不變,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整合各部門、各渠道安排的民生資金,調整資金投向,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

二是切實加大投入力度,紮實推進了民生改善。

該縣認真落實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項財政政策,不斷提高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確保將財政資金更多地向民生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傾斜,切實解決事關羣衆的切身利益問題。

支持“三農”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特色產業、農民培訓和重點農業項目建設。通過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督查整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大力強化資金管理使用,確保各項惠農資金及時發放到位,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XX年,全縣農林水事務支出66963萬元,增長18.26%;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工作效率不斷提升,全年共發放涉農補貼項目56個,累計發放資金54759.44萬元。有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維護了廣大農民羣衆的切身利益,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

支持社會保障事業協調發展。近年來,該縣努力克服預算執行中的諸多困難,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在社會保障方面加大財政投入,持續提高全縣社會保障水平。XX年全縣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8119萬元,增長13.73%。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切實解決了城鄉困難羣衆的基本生活問題,推動了就業再就業工作開展。

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統籌發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邁向均等化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該縣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作爲財政支持和保障的重點,積極籌措資金,加大財政投入,XX年全縣醫療衛生支出61206萬元,增長19.55%。大力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縣醫療基礎設施和就醫條件全面改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按照“先教育、後其他”的原則,把教育經費作爲剛性預算優先保證,做到了教育撥款比例始終高於財政增長比例,教師工資水平明顯高於全縣財政供養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目前,該縣可用財力中近一半投入到了教育,在全市居於領先水平。XX年,該縣財政教育支出93629萬元,爲預算的130.17%,增長0.81%。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緊緊圍繞“強基固本、旺旅興工、融城帶鄉、重教治貧”戰略目標,以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突破口,該縣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及時撥付建設資金,大力支持惠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投入農村水電增效擴容資金4088萬元,基本消除了農村老舊水電站安全隱患;投入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20xx萬元,完成91座病險水庫的掃尾工作。繼續加大對資江防洪堤、農村公路、污水處理廠、文體中心及移民避險搬遷等工程項目投入力度,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了人民羣衆生活水平。

二、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的主要措施

爲確保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該縣財政部門始終恪守“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爲民理財”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預算安排重點的同時,切實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強農惠農等民生資金的監管力度,不斷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確保了民生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和安全高效運行。

嚴格預算約束。爲努力實現“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髮展目標,該縣財政部門不斷細化預算編制,嚴格預算執行,加強資金調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確保民生支出預算執行到位;嚴格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追蹤問效”,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執行縣人大會議審批的預算,確保預算資金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同時,積極推進財政預算信息公開,將涉及民生項目的支出計劃和執行情況向社會公開,特別是與羣衆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以及“三農”等方面的財政專項支出予以重點公開。

加強制度建設。着力在清查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該縣先後制訂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涉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涉農補貼資金信息化發放工作的通知》及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事關民生方面的多個資金管理制度和辦法,明確了在民生資金申報、實施、監管過程中部門職責權限和程序,保證了民生資金按進度及時足額到位。

強化工作職責。針對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出臺、民生資金不斷增多、監管難度越來越大的實際,爲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以爲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該縣財政部門進一步增強保障民生的政治責任感,着力增強服務和保障民生能力。完善崗位職責理順工作流程,實現任務細化、責任到人、監督到位,加強全方位、立體化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民生資金撥付流程更加順暢。充分發揮國庫集中支付職能,強化財政支出監管,在辦理民生項目資金撥付時,所有請款憑證及附件必須要符合規定,要素齊全、缺一不可,凡是要素不齊全或資金使用範圍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予辦理,堅決杜絕擠佔民生資金用於其他支出。着力發揮鄉鎮財政所就近監管的優勢,增強鄉鎮財政支出管理意識,避免民生項目資金在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增強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和約束力。

規範監管模式。該縣財政部門在協同紀檢、監察、審計、檢察等部門做好外部監管的同時,將財政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作爲內部重點監督內容,切實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監管模式,以撥款程序是否合規、撥款手續是否完善、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爲監管重點,變事後監督爲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管,實現監督關口前移和監督全過程無縫隙連接,保證了民生資金使用的安全性、真實性、公正性。如對一事一議、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等民生資金,該縣財政局每月和鄉鎮財政所進行對賬、檢查,每季度與省財政廳對賬。爲確保資金安全,對民生項目公共部分的資金,按項目建設進度及時足額撥付到項目建設單位,對個人的補貼補助,通過“一卡通”及時足額打卡發放到享受對象。

開展績效評價。爲不斷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該縣強化民生資金“問效制”和“問責制”,將民生工程列入推行績效預算改革的主要內容,積極探索以提高財政管理效能爲核心,以實現績效預算爲目標的科學、規範的民生支出績效考評體系。積極推行標準化管理,對每一個民生項目的支出進度、資金管理、績效認定分別明確了工作標準、實現要求、測算依據,增強了項目實施單位的績效觀念,提高了民生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加大對違法違紀違規問題的揭露懲處力度,重點圍繞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套取侵吞等違法違紀行爲,加大對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開展專項檢查,突擊檢查,自查自糾,以案促糾,多措並舉有效保證了全縣民生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切實維護了人民羣衆根本利益。

三、存在的問題

隨着黨和政府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民生保障的'資金量越來越增多,新化縣民生資金使用管理總體運行良好,但也由於個別單位和人員的財經法紀意識不夠強,還不同程度存在虛報冒領和截留挪用等違法違紀行爲,存在財務管理鬆懈,管理制度不健全,資金使用管理把關不嚴,資金髮放不及時、發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及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賬目管理不規範。一些單位民生專項資金沒有實行單獨覈算,與單位日常性開支混同一起覈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瞭然,資金結餘情況也無法正常體現;有的支出票據不合規,收支覈算不規範。

虛報冒領套取民生資金。有的主管部門數據採集不實,造成財政補貼資金存在“張冠李戴”和“吃空餉”現象;也有個別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通過簽訂假合同,做假預決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利用虛假信息騙取套取民生資金;有的申請項目大,實施項目小,虛增項目工程量,套取民生專項資金。

擠佔挪用民生專項資金。有的單位由於支出控制不嚴,造成支出膨脹,財力緊張,不同程度擠佔挪用民生專項資金,支出使用和單位的經費使用混在一起,將民生專項資金充當了一部分單位經費支出。

民生工程監督體系薄弱。“上級不瞭解情況,無法監督;下級怕穿小鞋,不敢監督;同事怕影響關係;不好監督;涉事人員怕失面子,不願監督;羣衆缺乏手段,不會監督”的現象依然存在,致使監督機制間隙多,不到位。基層財政普遍面臨資金、項目多頭管理的情況,很多資金由項目主管部門管理,由於項目多、業務量大、資金分散、多頭管理,無法實施有效監督。縣直部門特別是基層財政所監管力量薄弱,業務人員少,許多項目需要專管人員長期深入實地檢查,加之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公共財政的監管需求。

四、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的相關對策

民生資金涉及面廣,項目內容繁雜,要着力在清查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民生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一是要加強幹部教育管理。

實施民生工程,提升工程質效,關鍵在人。要切實加強實施和監管民生項目幹部的宗旨教育和法紀教育,用艱苦奮鬥、節儉辦事、廉潔奉公的典型事蹟教育幹部職工,用工程上馬、幹部落馬的慘痛教訓警示提醒工作人員,把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選拔任用到民生項目管理崗位,確保各項民生工程安全高效實施。

二是要健全監管機制。

要建立科學的民生工程項目選擇機制,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強化立項監督。要健全高效的協調推進機制,切實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緊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整體工作合力。要強化保障措施,形成穩定多元的籌資機制和安全高效的用資機制,防止上一個項目、留下一個包袱現象發生。

要切實強化審計監督檢查,深入查清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及時修訂和完善民生資金數據採集、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管理制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要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辦事公開和信訪舉報制度,拓寬民主監督渠道,讓各種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營造羣衆敢舉報、社會敢監督、組織敢查處的濃厚氛圍。要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網上監管系統建設,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各項民生資金安全規範運行。

三是要加強績效管理。

推動建立科學的民生資金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動態、全程的支出績效監控機制,不斷提升民生資金使用效益。要積極探索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根據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把績效評價結果與被監管單位年度考覈、領導幹部考覈掛鉤,強化被監管者的責任意識。

四是要強化責任追究。

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使每一項民生資金的監管都有具體部門和人員負責。要堅持明察與暗訪、評審與審計、獎勵與查處結合起來,定期不定期開展各種監督檢查,重點查處民生資金領域存在的腐敗和違法犯罪問題,嚴肅查處侵害國家、集體和羣衆利益的經濟案件。

要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加大對民生政策落實、民生項目建設、民生制度執行等方面羣衆反映強烈問題的查處力度,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努力形成政治上負責任、工作上能作爲、經濟上不沾光的民生領域用人導向,切實提高社會各界對民生工程的關注度、理解度、滿意度和支持度,不斷提升政府省心、部門合心、幹部誠心、羣衆放心的優政效果。

民生調查報告13

社會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以前的只求吃飽穿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需要更多的享受,隨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年,越越多的人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雖然現在的醫藥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疾病都能夠通過吃藥,手術等方式治療。但是透過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現在如此多的人民患上了這些疾病呢?這一現象,不容輕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對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做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瞭解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認識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倡導積極地健康生活方式。

二、調查對象:重慶市開縣郭家鎮慈林村

三、調查方法:隨機走訪若干居民的住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全面調查。

四、內容:

1、參與問卷調查的屬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而其中則以知識分子及退休職工較多,這說明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程度與年齡和化程度有關。

2、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瞭解,中年及青少年對此瞭解比較全面。

、從調查結果看: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4、大多數男性及少數女性要抽菸喝酒,而他們大多數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是他們都表示很難戒掉。

、絕大多數居民都認爲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錯。

6、居民對合理膳食方面及合理運動都做得不太到位。

五、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走訪的部分當地居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參與率、知曉率、認知率以及從當地醫院所獲得的一些數據分析可得:有將近21%的居民近年患了有醫院明確診斷的某些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爲主,其次爲糖尿病,其他疾病爲輔。可見,目前居民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居民都在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服藥。

2、有近7692%的居民覺得平衡膳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近8%的居民覺得經常性的適量運動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而有近74%的居民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一半以上則是以個體隨意性活動爲主,而另一部分則以羣體性健身活動爲主。

、絕大多數居民對合理膳食及合理運動都有普遍的認識。而其中多數居民有意識的控制食鹽及油脂的攝入並且儘量不抽菸喝酒。

4、總體說,這個情況令人不太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所以這些需要衛生工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儘可能多的`瞭解健康知識,特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健康知識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讓絕大多數的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瞭解,並且會採取正確的方式保持生活的健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雖然有很多居民意識到了合理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多數在社會壓力愈發大的情況下,許多上班族都捨棄了日常鍛鍊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睡覺,而許多老年人也因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小孩而無暇顧及日常鍛鍊。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參與率與健康資料擁有率較高,而如何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形成率,將成爲社區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六、調查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改善和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

1、健康教育需要國家政策、社區環境的大力支持,有固定或不定的場所和相關設施去改善健康生活的方式。

2、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傳播者進行宣傳,要搞好社區健康教育,首先要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瞭解。針對當地環境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並且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收穫了不少,尤其是在從個人到整體方面,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瞭解的,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民生調查報告14

**縣自20xx年啓動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已累計完成坡耕地退耕還林12萬畝,其中經濟林3.45萬畝,生態林8.55萬畝。涉及全縣12個鄉鎮155個村,5.3萬戶。如何引導農民在改善生態的同時,加快培育和開發穩定增收致富的產業,妥善解決農民的生存發展大計,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已成爲擺在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面前一個緊迫而重大的問題。日前,縣委辦、縣林業局組成調研組,選擇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退耕還林鄉鎮、村和農戶,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通過調查,我們認爲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一方面對改善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確產生了顯著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制約、影響了農民的長遠生計和農村經濟發展。調查發現,一旦國家停止錢糧補助,退耕還林地區農民的生產生活將面臨嚴峻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耕地大量減少,農民基本生活難以保障。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4年來,全縣有12萬畝農田停止耕種,對糧食生產產生了很大沖擊,全縣糧食產量下降輻度較大。儘管目前在國家補助期內,農民的生活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但是一旦停止糧食補助,農民的基本生活將十分困難,尤其是退耕面積較大的村和極少數“全退戶”。如**鄉**村一組,已實施退耕還林1154畝,佔耕地總面積的80%,目前人平佔有耕地不足0.6畝。**鄉*村農民鄭之漢,一家3口人,實施退耕還林後僅剩1畝耕地,人平只有0.3畝田,一旦停止補助,基本口糧將難以保證。類似情況儘管所佔比例不大,但卻是非常嚴重的隱患。

二是種植的樹種效益偏低,農村經濟發展的潛力不大。

此類問題突出表現在中高山地區。據調查,低山地區退耕種植柑桔、茶葉的,補助期滿後絕大多數能產生較穩定的經濟效益,農民生計基本不用操心。但是中高山地區種植的板栗、銀杏、杜仲以及其它生態林樹種,由於林業生產的週期長、見效慢,加之市場疲軟,很難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如**鄉四年共實施退耕還林6700多畝,種植銀杏面積達5514.5畝,目前基本沒有任何經濟收益。據當地幹部和羣衆預計,至少還要15年方能開始收益。據統計,全縣退耕還林除2.3萬畝柑桔、0.5萬畝茶葉外,其它大多數是此類情況。

三是部分工程質量不高,限制了收益預期的空間。

在工程實施時,沒有堅持圍繞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集中精力發展主導產業,樹種選擇過多過濫,不利於形成農村經濟支柱;沒有按照科學引種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引種試驗,直接用於大面積栽植,導致適應性差,苗木生長緩慢。如磨坪鄉引進的佛手系列銀杏品種,**鄉引種的石榴,到底能否產生經濟效益,至今還很難說;沒有實行綜合開發,林地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由於工程實施的質量不高,難以滿足農民對退耕還林的效益需求,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加強退耕還林管理的積極性。

四是後期管理不善,影響了樹苗的正常生長。

除柑桔、茶葉和部分板栗等經濟林外,相當部分農民認爲“還生態林是爲國家栽樹”,退耕還林後沒有進行撫育管理,任由樹苗自生自滅,少數農戶還把退耕地當作放牧牲畜的場所。加之近幾年的工程建設任務較重,各地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建設上,沒有及時搞好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農戶普遍缺少實用技術。由於後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經濟效益的正常發揮,導致農民難以從退耕還林中得到回報,對全縣廣大以土地爲生存支柱的農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五是林副產品銷售困難,退耕農民的現實收益減少。

退耕地上生產的林副產品由於缺乏健全的'銷售網絡和穩定的市場,導致難以變成商品,直接制約了農民的現實收入。我縣**鄉生產的銀杏茶,應當說是一個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退耕農戶現實收入的好產品,但是苦於銷售市場未能打開,至今仍處於小打小鬧階段,沒有形成規模。20xx年僅產幹茶500公斤,收入1萬元,該鄉的銀杏葉綜合利用率不足10%。

六是政策補助期限偏短,不能滿足工程要求。

國務院[20xx]24號文規定“退耕還經濟林的補助5年,還生態林的補助8年,以後根據情況,需要多少年就補多少年”。我縣地處三峽大壩庫首,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實施退耕還林保護三峽工程生態安全的政治需要,勢在必行。但根據目前工程現狀和苗木生長情況,在現行補助政策下,5-8年內絕大多數將無任何收益。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從客觀上分析:一是退耕還林是一項創造性工作,缺乏成熟的經驗,國家政策存在逐步完善的過程。加之我縣是全國退耕還林試點,20xx年實施時按以前的分類方法將大量板栗、銀杏、杜仲、茶葉等納入經濟林上報,與現行的退耕還林政策相比,減少了3年的政策補助;二是由於鎮村機構改革和換屆,人員變動頻繁,領導精力分散或對退耕還林工作不熟悉,影響了工程的組織實施。從主觀上分析:一是思想認識不統一,對退耕還林的意義認識不夠,對做好退耕還林工作、解決退耕農民長遠生計的難度認識不足,工作措施不力;二是缺乏統籌考慮,抓住當前補助錢糧的大好時機,致力於培植新的穩定的經濟增長點的意識不夠。沒有用市場的觀念、長遠的觀念去分析形勢、解決問題;三是缺乏積極引導和服務。在政策宣傳、技術指導、培育市場等方面研究不夠;四是沒有形成活力,未能很好地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農業項目的捆綁投資不夠。

切實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實行林下開發,培育後續產業。

加強對全縣已實施的12萬畝退耕還林的開發利用,是解決退耕農民生計問題的關鍵。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結合我縣實際,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林下資源開發:一是實行林果、林特間作。除堅決禁止種植糧食作物外,凡是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都可種植。提倡在退耕還林地內加大造林密度,種植其它經濟樹種,實行多模式配置、立體經營,使農民有一個好的收益預期並最終實現效益最大化;二是推廣林下種草。建議在退耕地內種植黑麥草、百喜草等適宜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養牧,推動養殖業的發展,解決農民生計問題。在推廣林下種草的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兩點:第一,草種不能過多過濫,全縣以2—4個草種爲宜;第二,要注重培植養殖大戶。

二、加大跟蹤投資,搞好綜合開發。

退耕還林只是一項基礎工程,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切入點,只有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土地整理、扶貧開發、能源建設等所有面向農村的投資項目統籌結合起來、綜合開發,才能確保退耕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今後的農業項目安排上,要重點向已實施退耕還林的地區傾斜。要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提高糧食單產;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解決生活用能;加大生態移民力度,通過搬遷開發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同時,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訂單農業等適銷對路的農業產業,增加現實收入,解決退耕農民的後顧之憂。

三、強化技術指導,進行品種改良。

解決農民的生計問題,必須以鞏固現有造林成果爲基礎。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全縣板栗種植面積已達到6萬畝,銀杏種植面積也在2萬畝以上。對現有的板栗樹、銀杏樹進行高枝嫁接、改良品種,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縣委、縣政府應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落實相應的機構、人員和經費。縣財政安排專項改造資金,扶持板栗品改工作。要建立優質種源基地,與有關科技人員簽訂承包合同,實行技術承包,品改驗收後兌現工資報酬。同時,充分發揮農村土專家、田秀才的作用,在有退耕還林的村確定一名技術員,財政給予適當補貼。

四、培養營銷大戶,扶植龍頭企業。

加強林特產品加工、銷售市場的培育,是解決退耕農民生存和發展大計的根本保障,也是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重點和瓶頸。只有把市場打開了,農民生產的東西才能轉化成商品,纔會增加貨幣收入,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建設纔會步入積極、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要整合全縣的板栗資源,建立統一的銷售網絡,對板栗銷售大戶予以重獎。要積極扶板栗、銀杏龍頭加工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搞產業化經營,帶動工程區的農民脫貧致富。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建設板栗冷貯倉庫,解決板栗難以貯藏的問題。

五、發展非農產業,轉移農村勞力。

我縣人多田少,人地矛盾本來就十分突出,退耕還林的實施使可耕種土地進一步減少。因此,解決退耕還林工程區農民的生存發展問題必須走外延式發展道路。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打工經濟、旅遊經濟、工業經濟等,促使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減輕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實現農村“減員增效”。要加大對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一至二門農業技術以外的謀生技能,同時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引導和支持,營造寬鬆的就業環境,解除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六、積極反映問題,爭取政策扶持。

目前,國家正在對退耕還林停止補助後農民的生計問題進行調研,我縣應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向上反映,爭取更大的政策支持。一是爭取適當延長國家錢糧補助年限;二是爭取適當加大經濟林的比例;三是爭取國家加大對退耕還林工程區農業建設項目投資,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以解決農民基本生活,維護農村穩定。

民生調查報告15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 成員均爲農民 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 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 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 20元 500元 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 34.4元 430元 430元

淨餘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佔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XXXXX班

 XXXXX

標籤:調查報告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