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高二語文《定風波》評課稿

語文2.9W

周老師 5月18日親授的蘇軾《定風波》是一堂實實在在讓學生有所收穫的高效的課。下面從我課堂觀察到的三個注重來說一說:

高二語文《定風波》評課稿

  一、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謹舉開課爲例。上課伊始,周老師以對聯“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導入,作者介紹獨闢蹊徑。周老師特別提醒了學生注意“峨眉”,是籍貫將蘇氏三父子與曹氏三父子區別了開來。引導學生關注語句中的信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比較、甄別,最終得出了結論,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培養。這一個環節,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參與的熱情很高,此爲教師思維引導與訓練之功。

  二、注重朗讀訓練

語文課堂應該書聲琅琅。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思,在讀中悟,這是周老師對自己的一大突破,因爲周老師本人並不太擅長朗讀。而周老師的整堂課,朗讀始終貫穿在其中。

記得鄭##老師追問過:“今天我將帶給學生們什麼轉變?”鄭老師給我們的啓示當是: 一堂課是否有效、高效,在於學生有了多大的收穫與轉變。

在《定風波》的教學中,從一開始學生讀得平淡無味,到最後學生讀得聲情並茂,可以斷言,這堂課是成功的,是高效的。學習之前和學習之後,學生所發生的變化就是明證。

讓我們來回顧幾個精彩片段:

當第一次全班齊讀此詞後,周老師點評:沒找到“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的感覺。然後,周老師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中確定了“莫聽、何妨、誰怕、任”幾個字詞重讀。再請學生朗讀時,原來平淡的語調出現了抑揚頓挫。

當學生讀“何妨吟嘯且徐行”時,語氣沒有體現出緩急,周老師點撥:有一個詞叫“低吟長嘯”,我們該怎麼讀?在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再讀時,便有了輕重緩急。

我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抵達作者情感內部的方法。不誦讀,無以達其意;不誦讀,無以傳其情;不誦讀,無以會其神。故而我們纔要強調誦讀的.重要作用。整堂課,朗誦貫穿始終,伴隨老師的點撥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一步步走向了深入,最終體現在朗讀上就是“因情賦聲,以聲傳情”。這也是這堂課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三、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授課過程中,周老師提醒學生邊讀邊勾畫,將寫景狀物抒情的句子用自己習慣的標號標出來。教學內容不等於教材內容,它還包括方法的指導、習慣的培養等。和藹親切的提醒,給人溫馨之感,好習慣就在這樣點滴細節中被培養塑造起來。同時,周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習慣的標號”還體現出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原來沒動筆的學生在提醒下都拿起了筆,進行了勾畫。

根據不能光說好話還要指出不足之處的要求,只好勉爲其難,吹毛求疵:

本堂課對詩詞的誦讀賞析與後面走進蘇軾的心境是明顯的兩大教學版塊,個人覺得分割得太清楚,行雲流水不夠。雖然後者是前面的小結與提升,但個人更喜歡二者交融的境界。能否將“走進蘇軾澄明曠達的心境”作爲詞牌《定風波》副標題,並將“澄明曠達”四個字空出來,待賞析後請學生填空補充?

此外,下闋的處理匆忙了一些,挖掘得沒有上闋透徹。在鑑賞下闋時,點一下“也無風雨也無晴”用了象徵手法,明白了“風雨”和“晴”的所指,學生是否更容易走進蘇軾的心靈世界?

上述看法,僅爲一己之見,粗淺鄙陋,不當之處,請師父和兄弟姐妹指正。

實事求是地說,這是一堂有效、高效的課,師父要求“批得體無完膚”,實在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