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白楊》課後反思

語文1.32W
《白楊》課後反思1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作品,選自於《風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其實它是在讚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使我感受深刻。“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是堅強不動搖,“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一樣堅強不動搖。說楊樹,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是借物喻人。

《白楊》課後反思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爲他擔心生活在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創建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祖國。

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揚光大。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那裏,我不禁擡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先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溫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溫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爲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那裏,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白楊》課後反思2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白楊。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我們一起來彙報一下自己的預習情況好嗎?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你能不能準確、大聲地讀出來?

生:能。

師:誰來讀給同學們聽一下?

生一:(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我認爲他讀得既準確聲音又洪亮,很好。

師:大家從這些詞語中還發現什麼了?

生:我發現“枝幹”的“幹”是個多音字。

師:說得真是太好了!那當它讀gàn的時候還可以組什麼詞呢?

生:幹活。

生:樹幹。

師:它的另外一種讀音是什麼呢?

生:gān。

師:那讀gān的時候又可以組什麼詞呢?

生:乾淨。

生:幹了。

生:乾枯。

生:乾涸。

師:看來幹字的讀音大家掌握的非常好了,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詞語。

生:集體讀詞。

師:生字大家預習的很好,你在預習課文之後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麼嗎

生:主要寫了白楊。

生:主要寫了白楊的特點。

生:主要講一位父親向子女介紹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

三、初讀課文,瞭解白楊特點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並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幾句話(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師:那位同學說一說你畫的是那幾句話?

生:(交流父親說的那段話)。

師:請同學們再來默讀這幾句話,想一想,白楊有哪些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爲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分別是從那句話中得出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爲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麼……那麼……”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師相機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板書:直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並說說爲什麼。

生:是高大挺秀。因爲“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麼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板書:高大挺秀)

師:你理解得這麼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生充滿讚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纔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朗讀)

師:你們聽出了什麼?

生甲:她很喜愛白楊。

生乙:她讀出了讚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爲了什麼?

生:是爲了讚美白楊!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瞭解了。

四、分析句、段,感悟主旨

師:既然在讚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爲什麼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麼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師: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願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麼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麼問,哪對同桌願意作示範,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彙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後兩句。

(生繼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爲什麼這麼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什麼樣子?

師:就帶着這三個問題,看這篇課文的歷史背景資料和畫面思考。

(大屏幕顯示新疆建設兵團的組建和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師:爸爸、媽媽正是當年支援建設新疆的許多建設者中的一員,當年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鬥爭,憑着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你有何感想

生:看了剛纔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爲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裏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爲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於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那大家覺得他們跟誰有共同的特點呢?

生:同白楊一樣,堅強有毅力。

師:你還有什麼感受?

生:我知道了,爸爸在讚美白楊的同時,其實就是在讚美這些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們。

師:說得真是太好了。

(板書:建設邊疆)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讚美建設者。這是在借物喻人呀!

師:既然這麼艱苦,爸爸爲什麼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板書:紮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麼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麼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生:(齊答)衛士!

五、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麼?

生:爸爸的嘴角爲什麼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爲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麼呢(板書:沉思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蹟。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紮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爲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爲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後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知道了白楊的特點是?

生:高大、挺直、堅強

師:作者寫白楊是爲了?

生:讚美建設者!

六、作業

1、課下蒐集有關的資料,瞭解現在西部大開發的情況,尋找建設者們中感人的故事,互相交流。

2、老師爲大家推薦一篇文章——《白楊禮讚》,請大家對比閱讀這兩篇文章,進一步體會白楊的特點和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抒情散文,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爲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課前讓學生蒐集白楊的資料,瞭解白楊的生長環境,外在特點,以便爲下文體會白楊的內在品質作鋪墊。課堂上通過朗讀兩個孩子的對話,歸納出白楊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讀父親對孩子們說的話。通過朗讀、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抓住關聯詞“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反覆朗讀,充分體驗感悟,自由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最終體會白楊樹不擇環境,生命力強的特點。雖然此時學生還是不太明白爸爸說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學生在此時已經體會到了白楊樹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通過質疑: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繼而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達的自己的“心”。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浮起了一絲微笑”。由爸爸的神情變化深入體會最後一句話“那時因爲他看見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通過聯想:爸爸看到了什麼,在想什麼?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爲祖國邊疆的建設者。第三步,回過頭來朗讀爸爸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的時候說的那段話,從而真正領悟爸爸的話的深刻含義。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現在讀這句話,學生已經清楚地明白原來“樹似人,人似樹”啊,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合二爲一。藉此進一步體會文章表達上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特點。

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爲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課堂上我努力引發學生質疑、討論、彙報,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同伴商討……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白楊,讚美白楊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成長,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屈、盡職盡責。

由於本文的歷史背景離我們比較遠,學生又不熟悉,因此,課堂上恰當的出示了新疆建設兵團的組建和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讓學生對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了深刻的瞭解。

儘管課堂上我努力地營造着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但還是不夠的。今後,應該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言的機會,讓小班化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小班化教學作爲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觀、學生觀上能真正轉變觀念,在瞭解學生個體智力情況、情感狀況、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的前提下將個別化教學與集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進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使其發揮更大效益尚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繼續研究和深入探討。

《白楊》課後反思3

《白楊》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鑑於以上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教學中,我選擇了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一段話(第12自然段)作爲課文學習的切入點和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之後,讓學生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反覆地讀一讀,並想一想從爸爸的話中你感受到白楊有哪些特點,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楊的特點;在全班交流,深入瞭解了白楊高大挺秀、適合性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後,讓學生帶着讚美之情感情讀這段話,這是二讀——理解讀;在理解了爸爸的心願,讀懂了爸爸的心之後,讓學生帶着對白楊樹的讚美、對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讀爸爸讚揚白楊樹的話,這是三讀——體驗讀。整堂課就是以此爲軸實行教學,效果不錯。

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點”實行訓練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哪兒”能夠是哪些地方?讓學生換成具體的地方說一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戈壁什麼樣子,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協助學生理解了白楊適合性強的特點。教學“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一句,我給學生如下示範:風沙四起,白楊樹(挺起堅實的胸膛,擋住飛來的風沙)你能這樣說嗎?引導學生實行說話,體會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既落實了語言的訓練,又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爲協助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在課文的思維空白點,讓學生實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理解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閱讀資料,實行主題閱讀是本節課的另一突出亮點。

本課教學所引入的資料分兩絕絕大部分:一部分是根據單元教學的主題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引入的,包括本課導入新課環節引入的西部地區的範圍圖、西部地區的資料、西部戈壁圖、當年西部建設者的一些圖片資料,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始就將學生帶入了西部,爲後面的理解做了鋪墊,奠定了情感基礎,這些資料交流的形式是藉助多媒體,教師補充交流;因爲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個難點,我補充引入了以下資料:“孩子們因爲年齡小的緣故,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建設者,這些建設者們,作爲新疆生產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天山南北、大沙漠邊緣和自然環境惡劣的邊境線上,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堅持不懈地爲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那裏的條件有多苦。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爲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裏挖水渠,手都凍到了鋤頭上;有的時候,爲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這些資料的補充,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理解了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的情懷。

第二部分是根據主題教學的需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教材,或引入課後的閱讀鏈接,或引入相關的經典性的本外資源。本課在感悟了白楊的特點、理解了爸爸的心願之後,讓學生感情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艾青的《帳篷》,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情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在學生學完本課,總結領悟課文寫法(借物喻人)的基礎上,引入了同樣寫白楊、同樣使用借物喻人寫法文章——《白楊禮讚》,讓學生實行主題性拓展閱讀,學生有了大量的時間與文本實行深層對話,大量閱讀提升了學生生命的質量,這樣的課堂因爲這樣的主題閱讀而閃現光輝。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合理處理了文本資源與本外資源的關係與時間分配,對教學內容實行了大膽取捨,感覺這樣上課學生有收穫,教師更輕鬆。

《白楊》課後反思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2、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

重點、難點:

瞭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cai播放畫面)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地是黃的,天也是黃的,在這渾黃的基調上出現了一片翠綠,那就是(白楊生齊說)。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們像列隊的衛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擋着風沙的襲擊;它們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對狂風暴雨,巍然毅力,它們給這貧瘠的沙漠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課文寫的是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高大挺秀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節課,很多同學認爲這個句子很難理解(cai出示難句),爸爸介紹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表白了爸爸的什麼心願?就讓我們帶着問題去讀12~16自然段,把最能體現白楊特點的句子劃出來,邊讀邊想,白楊樹有什麼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特點

生:自由朗讀12~16自然段,勾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邊讀邊想,白楊樹有什麼特點?

師:咱們班的同學有很好的閱讀習慣,讀完以後,還將自己的感受批註在書上。讀好了的同學可以與同伴說一說,你從哪個句子讀出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

生:與同伴交流。

三、瞭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師:剛纔老師參與了大家的交流,發現同學們學習十分認真,誰願意跟大家說一說白楊樹有什麼特點?

生:我覺得白楊樹很直。

師相機板書:直。

師:你真會讀書,白楊樹直的這個特點,你是從哪個句子讀出來的?

生:我從“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個句子中的“從來、直”這兩個詞讀出了白楊樹很直。

(師相機cai出示句子。)

師:你能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咱們學習語文就得這樣。我想請教在座的小老師一個問題,“從來”是什麼意思?

生:從來就是向來。

生:是一直以來。

師:看來白楊樹向來就這麼直,一直以來就這麼直。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個別讀、齊讀。

師:你還從哪兒讀出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

生:我從“哪兒需要它,它……長出粗壯的枝幹”中的“哪兒、哪兒”知道了白楊樹的生命力很強。

師相機板書:

生命力強

(師cai出示句子。)

師:咱們把這裏的“哪兒”換成一個具體的地方好嗎?(生齊說好)老師先來說,(相機cai出示)在氣候適宜的城市需要它,它就在城市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生:在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師:是啊!白楊在沙漠也能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還有誰說?

生:在乾旱的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師:瞧!這個同學說得更好了,在沙漠前面加上“乾旱”一詞,句子就變得更具體了。

四、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生:聯繫上下文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孩子們不知道什麼?並在小組內交流。

師:孩子們不知道什麼?

生: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工作的。

生: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不知道爸爸爲什麼這麼做。

生: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他們不知道這麼遠,爲什麼爸爸、媽媽還要來。

師生合作讀:(生讀)他們只知道……(師讀)他們不知道……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爲邊疆所做的貢獻吧!相信可以幫助你們瞭解爸爸的心願。

(師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

師:昔日荒涼的戈壁灘建設得如此繁榮,想象一下,他們在建設邊疆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鬥爭,憑着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纔的畫面,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爲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裏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爲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提倡。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條件這麼艱苦,爸爸爲什麼還接孩子們來呢?

相機板書:建設邊疆。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麼美麗。

師:爸爸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樹一樣堅強,不動搖。爸爸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楊的品格,長大以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願。瞭解了爸爸的心願,相信再來讀這個句子你們會讀得更好。

(cai再出示難句。)

生:個別讀、齊讀。

五、學習最後一自然段,回顧全文

師:請同學們默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自由讀文,提出置疑。

生:爸爸爲什麼又陷入了沉思?

生:爸爸的嘴角爲什麼浮起了一絲微笑?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想過去,想自己,想千千萬萬和自己一道建設邊疆的戰友。這一次他又在沉思什麼呢?

生:他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紮根邊疆呢?

生:他在擔心,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爲邊疆奉獻自己。

師:當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成長起來時,爸爸的嘴角爲什麼浮起了一絲微笑?

生:爸爸微笑是因爲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後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是啊!難怪人們都這樣讚美邊疆的建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呢?

生:也就是說建設者們不僅自己終身建設邊疆,乃至於他們的兒子、孫子,世世代代都紮根邊疆。

師: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呢?

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板書:無私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像白楊一樣都是衛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最後一自然段,讓我們再次感受兒女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真心、信心和決心吧!

生:齊讀最後一段(配樂)。

六、總結全文,寫法指導

師:爸爸借白楊(板畫)表白自己的心(板畫),這也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課文借白楊讚美邊疆建設者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同學們,學完課文,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爲了改變祖國邊疆的落後面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們深信: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像白楊一樣,迎着困難成長。同時,老師還深信,在座的三十棵“小白楊”也會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難茁壯成長。

師:讓我們帶着各自對白楊的情感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白楊堅強的讚美。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邊疆建設者們的無比敬佩。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兒女們紮根邊疆的決心。

生:帶着各自的情感齊讀課題。

七、課後作業

1、課後欣賞歌曲《小白楊》。

2、背誦12~16自然段。

板書設計:

白楊: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

(借物喻人)無私奉獻

爸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這節課能做到的有幾個方面:

1、課前所預設的目標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有具體呈現。

2、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而對於自己瞭解的事物也才能感興趣。本篇課文中所講到的白楊的生長的環境——戈壁灘是學生所不熟悉的,因此,本節課運用了媒體手段展示了戈壁灘的景象,讓學生在腦海中有了戈壁灘的印象,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渴望進一步瞭解白楊的衝動。

3、品詞析句,以讀悟情,並引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爲了能讓學生理解白楊的堅強不屈的品格,抓住了“從來”、“直”、“哪兒”等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品味,以讀悟情,帶着感情朗讀。

4、搭好“腳手架”,建立內容之間的聯繫。介紹白楊的目的在於歌頌駐紮邊疆的建設者,因此,教學的一個重點是理解好白楊的特點,並以此爲基點由物及人,引導學生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部分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於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後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

《白楊》課後反思5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到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邊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講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文章含蓄攜詠,耐人尋味,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結合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鼓勵學生自己自主學習,動手讓他們自己思考,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對學生的回答,我沒有統一答案,只要他們能結合實際講出自己的見解,我都予以肯定,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讀中感悟和思考。例如:孩子們不知道什麼,學生又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說出自己的見解,有人說:孩子們不知道邊疆的環境惡劣,有人說孩子們不知道父親爲什麼像白楊一樣堅守邊疆,有人說孩子們不知道父親帶他們去邊疆讀書的真正目的……我對他們的答案及時肯定,及時表揚了他們,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這樣,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時,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質疑邊讀邊思。答案要有創新,創新從質疑開始,創新的過程要經歷積極思維。例如:父親的願望能實現嗎?爲什麼?有的學生說能,因爲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右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有人說,能,因爲孩子們已經瞭解了白楊的精神,會向白楊學習。有人說,能,因爲他們有一位偉大無私的父親……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也層出不窮,讓我感到特別的欣慰。在井井有條的教學程序,在老師的引導,學生的積極思考下,教學任務圓滿完成,通過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收穫。

1、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表揚、鼓勵爲主,肯定學生獨特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

2、問題設計緊密,一環扣一環,每個問題的設計都爲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

3、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展開教學,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和創新能力。

4、板書設計巧妙合理,讓學生對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手法有初步的瞭解。

5、抓住了核心問題,突出問題,突破難點。

教學是一件不完美的藝術,在這次教學中,我存在以下幾個遺憾:

1、整個教學設計較爲零散,缺乏整體性。

2、教學時對學生牽得太緊,沒有完全放手讓學生積極思考。

3、文中有一個句式練說,“不管……不管……總是……”我忽視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4、對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太少,沒有脫離文本,根據學生現在的實際展開拓展,例如:可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麼?你如何去實現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啓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在課堂上,朗讀訓練的力度不夠,沒有讓學生讀出韻味,對學生的朗讀缺少評價。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完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白楊》課後反思6

《白楊》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在教學前,我嘗試使用導學案,因此我在課前預習這一環節,設計了蒐集西部資料,瞭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爲課中研讀做好鋪墊。爲了讓學生理解白楊樹的特點,體會爸爸的心願,感受新疆建設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課內研讀這一環節中,我着力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於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反覆朗讀,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和全班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爲一的,從而能更好地掌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如:“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又如:“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另一方面,這篇文章在人物描寫上非常有特色,對兄妹二人通過幾句簡短的對話,就凸顯了不同的性格特徵。而對爸爸的描寫則抓住了神情的變化,來暗寫他心理的變化、志向與心願。我讓學生理解爸爸每一次的神情變化,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第二次是“微笑”。第三次是“嚴肅”。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最後一次是“浮起一絲微笑”。從爸爸的這幾次神情上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父親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兒女都能在邊疆這塊沃土上辛勤地耕耘、世世代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大志向。

這篇文章學完了,我向學生播放祖國西部前後的變化,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西部建設者的勤勞與堅強、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通過觀看相關的圖片後,無不受到感染與震撼,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體會到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初步嘗試了導學案在課中的使用,但萬事開頭難,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

標籤:課後 白楊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