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淺談數學教學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語文1.83W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慢慢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淺談數學教學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集中注意力,養成認真聽課、會聽課的習慣

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首先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數學感興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動腦想問題,質疑問難。因此教師講課不能以多爲勝,不能平鋪直敘,以免讓教學的主幹淹沒在細枝末節中;要把握住影響學生理解知識的障礙所在,對教材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引申,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培養學生自學教材和整理聽課筆記的能力。

二、要訓練說的能力,養成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回答教師或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這是新課程所主張的變“單向傳遞”爲“多向傳遞”的問題。爲此要訓練學生願意說,要“說”就得先想,要“想”就得動腦思維。說的能力要分開層次,中差生不愛質疑問題和回答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勇氣,害怕說不好同學們會恥笑、教師要批評,針對這種情況,應主動鼓勵其說的勇氣,給他們以示範和訓練;有的自己想說,又沒有把握說對,對此,教師就要教給他們怎樣說,模仿教師和同學說法,也可以在課前教給他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說對一點就鼓勵一點,說不對或說不出來,就啓發他們想好了再說。這是培養回答問題習慣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教師只能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不僅能發揚每個學生的長處,而且能抓住個別學生的短處,有針對性地做細緻工作。如對學習上粗心大意的學生,要求他回答問題要認真細緻;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着重鍛鍊他們思維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速度。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檢查多提問,隨時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對思維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勤奮的學生,要多給予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他們勤于思考。只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素質教育的目標才能得以很好地落實。

三、要訓練學生掌握探索知識結論的過程,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結論產生的思維過程。數學學習的核心是獨立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不是聽會、說會的,而是在獨立思考的鍛鍊中養成的。數學教學就是要指導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的思維習慣,會運用數學語言的思維和運用數學思想進行思維的習慣,並要引導學生體驗思考的樂趣,養成愛思考的習慣。如在數學概念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掌握概念的真實含義。形成概念的過程是從事物的現象深入到本質的過程,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講課時,要讓學生力求從大量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引出概念,教師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以舊引新,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學生既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又能用自己的語言把知識表達出來,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樂趣,併爲今後學習和工作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指導學生看書,養成閱讀教材的好習慣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課本是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無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照本宣讀,也不能只靠預習、自學獲得知識。在講完新知識後,對知識的結論和它的推導過程,必須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到它是怎樣敘述的。因爲在課內指導閱讀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閱讀習慣所必需的。另外,還應該指導學生在課後複習閱讀課本,讓他們找到知識的重點和關鍵,做好圈劃和批註,系統整理知識結構;練習作業中遇到困難,要指導學生從課本上找出路,會使用工具書。這些閱讀教材的習慣是培養學習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培養學生審題、分析和自檢的能力,養成學生仔細認真的好習慣

解題前的認真審題是保證正確解題的關鍵。對於一個問題的解答,首先要求學生審題分析,引導學生由問題的結論出發,去尋求解答問題的途徑,教給學生方法,總結解題規律,切忌就題論題,並能隨時檢查出錯誤,知道錯誤的根源。持之以恆進行這樣的訓練,就能使學生形成潛心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判斷能力。

課堂練習是教師指導訓練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手段,課後作業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練習和作業要通過自我命題的表達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使學生養成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培養學生審題能力;通過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開拓學生思路,優化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引導學生把課本的例題、習題多層次變換,鼓勵他們去探索、去爭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17減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爲17減去8得多少,但如果老師繼續加以引導,啓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踊躍發言。

(1)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

(2)17比8多多少?

(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幾就是17?

(5)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

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