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彙總六篇

音樂1.79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彙總六篇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此次活動是在幼兒通過觀察馬、認識馬、瞭解馬蹄的特殊作用和它的特殊聲響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背景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馬蹄聲並逐步感知節奏的過程。

活動目標

1、感受《賽馬》樂曲明朗、歡快的性質,探索用各種身體節奏來表現馬蹄聲。

2、樂意用身體各個部位以及打擊樂器來表現馬蹄聲。

3、在情景中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初步使用雙響筒和響板來演奏馬蹄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用身體各部分拍打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

難點:用雙響筒和響板來演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經會唱《在農場裏》。

2、材料準備:掛圖《馬蹄聲聲》、音樂CD《馬蹄聲聲》、小馬的頭飾若干、雙響筒、響板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歌表演《在農場裏》進入活動室,要求幼兒踏準節奏表現出不同動物的姿態,愉快的演唱。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放音樂,讓幼兒聽音樂,猜猜什麼動物來了,爲什麼?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邊聽邊看,教師介紹這首曲子叫《賽馬》。

3、幼兒戴小馬的頭飾,模仿小馬的動作,感受音樂的歡快。

4、幼兒討論探索用身體的部位模仿馬蹄聲。讓幼兒表演討論結果。

<幼兒用拍腿、跺腳、舌音來表現馬蹄聲>

5、教師出示節奏圖譜,讓幼兒用拍腿、跺腳、舌音來拍打節奏型。

(1)XXX︳XXX︳(2)XXXX︳XXXX︳

6、教師引導幼兒用響板來演奏馬蹄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四分音。符。

7、教師引導幼兒聽聲音辨別樂器,用雙響筒來演奏馬蹄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八分音符。

8、教師播放音樂,幼兒使用雙響筒和響板來演奏馬蹄聲。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學小馬跑步的動作進行遊戲。

教學反思

1、本課教師運用讓幼兒自由討論的方式,讓幼兒有極大的自由和空間來嘗試用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來模仿馬蹄聲。教師提供的頭飾及打擊樂器都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通過課前的瞭解讓幼兒提前瞭解了馬、觀察了馬、瞭解了馬蹄的作用,這樣就給這節課奠定了基礎。讓幼兒不僅學會了幾種節奏也讓幼兒掌握的更多的知識,真是由於這種知識的積累幼兒纔會嘗試用身體的個部位模仿馬蹄聲。

3、在課堂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效果較好。

4、不足之處教師因在雙響筒上標註不同顏色的小記號,提醒幼兒區分高音筒和低音筒。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讓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中的美感。

2、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線索,創造性地想象和仿編。

活動重、難點:感受理解、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到戶外觀察雲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教師用棉花製成表現各種雲形象的教具。

活動流程:啓發提問--感受理解--想象仿編。

一、啓發提問:

1、你見過雲兒嗎?你見過的雲兒象什麼呢?

2、天上的雲兒怎麼會這麼有趣的?它是靠誰幫助忙的?

天上的雲兒是怎麼幫助雲兒的忙的?

(老師用詩歌的句子)

二、感受、於是解詩歌:

1、第一遍欣賞:吹呀吹,雲兒變成了什麼?

2、第二遍(第三遍)欣賞:

雲兒變成了胖娃娃(大獅子,小白船),怎麼樣?

3、第四遍欣賞:你最喜歡詩歌裏的哪一句?講給小朋友聽好嗎?

4、幼兒集體念詩歌。

三、想象仿編詩歌:

1、吹呀吹,你的雲兒會變成什麼?它會怎麼樣呢?(幼兒討論)

2、幼兒仿編詩歌

四、給詩歌起名字。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選取幼兒生活中較爲熟悉的各種車輛圖片,供幼兒有目的地選擇。

開汽車的音樂磁帶:一段8個小節中速的樂曲,便於幼兒在跑動中掌控動作。

活動目標

嘗試用形象的肢體節奏表現生活中不同的`車輛。

嘗試與同伴協調動作,體驗合開一輛小汽車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談論觀察車輛的經驗

1.結合圖片,說說自己見過或知道的不同車輛(名稱、顯著特徵、功能等)。

2.引導幼兒嘗試用形象的肢體動作表現不同車輛的特徵,鼓勵幼兒儘可能用不一樣的動作。

二、熟悉音樂遊戲的玩法

1.共同商定模仿某輛汽車的動作。

2.一人擔任司機(或隊長),邊做模仿動作邊隨音樂在圈內跑動。

3.音樂停止時站到一位幼兒面前作邀請手勢。

4.第二位幼兒緊隨其後重複進行。

三、用貼切的語言節奏幫助,隨音樂動作

動作提示:五個手指打開,分別於身體的左(右)前下方轉動一下,表示灑水車在灑水。

隨音樂做動作:第一遍:語言節奏的幫助;第二遍:加上音樂。

四、開展遊戲

1.教師示範開警車的方法做遊戲,使幼兒瞭解規則

2.學邀請兒歌:請上我的小汽車,請上我的小汽車,請你快上我的小汽車。

3.幼兒遊戲:請把握節奏能力較強的幼兒做車頭,啓發幼兒關注遊戲規則。

五、視幼兒遊戲情況,請兩輛或三輛警車或不同的汽車共同遊戲遊戲規則

1.音樂停止時必須及時站到一位幼兒面前。沒有找到同伴則須在第二次音樂結束時再發出邀請,中途不得邀請。

2.被邀請者必須與司機做相同動作,表示同上一輛車,若與司機動作不一,則表示乘錯車,必須下車。

3.隨音樂一個跟着一個前進,中途不得掉隊,若掉隊則視爲汽車需要加油,停止開車。

4.最後哪輛車的人數最多則獲勝。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通過前幾周的一些學習活動,對秋天成熟的植物、水果以及一些動物等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小松鼠採松果”的音樂,旋律優美歡快,歌詞有重複易理解。中班幼兒樂於在遊戲中表現自己喜歡的角色,因此想讓幼兒通過在唱唱跳跳、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現松鼠採松果的情景,來激發對演唱活動的興趣。

活動共分爲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的設計是欣賞感受,通過提問等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爲表現打下基礎;二環節是鼓勵幼兒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動作表現松鼠爬樹、走路等;三環節在輕鬆的氛圍中嘗試遊戲,將孩子對歌曲的理解再次提升。

活動目標:

1.歌曲內容,熟悉歌曲節奏,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松鼠採松果的情境。

2.步瞭解音樂遊戲的規則,並能在遊戲中遵守。

活動準備:

歌曲:小松鼠採松果。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歌曲《小松鼠採松果》

2.點討論

(1)“跐溜,跐溜”是什麼意思?想想小松鼠是怎麼樣爬樹的?

(2)小松鼠最喜歡爬什麼樹?爬上樹去幹什麼?

(3)小松鼠爲什麼要在秋天採松果?

3.着音樂學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詞與曲調,學會接着節奏整齊一致地演唱。

小結:小松鼠爬樹的時候是跐溜跐溜的,它最喜歡的食物就是松果。

二、模仿動作

1.歌詞內容模仿動作。

“跐溜,跐溜”——原地跳,雙手模仿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跐溜”的爬樹。

“我是小松鼠“——原地站起,起踵。

“噗噗噗噗爬上樹”——拍手踏跳地行進。

“松樹爺爺請給我一顆小松果”——立定,雙手伸出。

2.握原地跳、起踵和踏跳行進等不同動作的要領,學一學,看誰更像小松鼠。

小結:表演的時候別忘了要原地跳、起踵和踏跳,三種動作是不一樣的哦。

三、開展音樂遊戲

(一)遊戲方法

1.兒圍成圈,雙手放在身後扮作樹爺爺。請各位幼兒扮松鼠站在圈中央,請大家閉上眼睛,教師將10顆松果任意放在10位“松樹爺爺”的手裏。

2.曲前奏時“松鼠”起立,隨歌曲模仿松鼠的動作,“松樹”一邊起踵一邊唱歌。

3.到“松樹爺爺請給我一顆小松果”時,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樹”前,伸出雙手。

4.果“松樹爺爺”手中有松果則把松果送給小松鼠,沒有松果就和“松鼠”交換角色。

5.環播放音樂,遊戲繼續進行。

小結:表演的時候要聽清楚歌詞、節奏再表演,不要搶節拍。

(二)遊戲規則

1.師放鬆果時,幼兒都閉上眼睛。

2.了小松鼠來採松果的時間外,“松樹爺爺”的雙手一直要放在身體後面。

小結:我們的小朋友在表演的時候真棒,都能遵守遊戲規則。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一、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音樂,感受歌曲激昂奔放的民族風格。

2、鼓勵幼兒和着音樂大膽嘗試創作性的擊鼓,體驗擊鼓的歡快情感。

二、 活動重點:激發幼兒大膽嘗試創作性的擊鼓。

三、 活動準備:一隻大鼓、四隻腰鼓、若干鼓棒等。

四、 活動過程:

一)、複習

1、 舞蹈《歡迎舞》(創作性的進行舞蹈)。

2、 歌曲《來了一羣小鴨子》(能唱出鴨子的神氣樣)。

3、 歌曲《小鴨呷呷》

1)、語言啓發,引導幼兒集體演唱歌曲“小鴨呷呷”。

2)、語言啓發,引導幼兒輪唱歌曲“小鴨呷呷”。(邊聽邊唱)。

3)、引導幼兒進行輪唱。(邊聽邊奏)。

二)、新授活動《小小男子漢》

1、 初步欣賞樂曲《小小男子漢》

1)、幼兒初步欣賞音樂。(要求:和以前聽的音樂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暢談感受。

3)、教師小結:(有力、神氣)。

4)、幼兒用動作體驗樂曲節奏。

2、 教師示範擊鼓

1)、教師示範擊鼓。(要求:引導幼兒感受鼓聲的渾厚、有力,發現擊鼓時的節奏和力度。)

3、 引導幼兒大膽擊鼓

1)、個別幼兒嘗試。(引導幼兒大膽擊鼓)。

2)、幼兒輪流擊鼓。(引發幼兒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 教師觀察並給予激勵。

4)、師生共舞。(體驗歡快情感)。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AB段音樂所表現的不同風格,嘗試用大象和小鳥的動作進行表現。

2、在活動中聽辨高低音,並用肢體、樂器的方式感應音樂的歡快和緩慢。

活動準備:

ppt、大象和小鳥的胸飾若干、音樂、手鼓、沙錘。

活動過程:

導入1、故事:出示ppt森林背景(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大象和小鳥》,大森林的早晨空氣真新鮮,小動物們都還沒有睡醒,這時突然傳來一陣沉重的聲音"咚、咚、咚、咚"。樹上的小鳥被吵醒,(出示小鳥圖片)揉了揉眼睛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來了。(小朋友們猜猜有可能是誰來了?真棒,猜對了,是大象來了。)出示大象圖片。大象搖着長長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咚、咚、咚、咚"對小鳥說:起牀了,我們一起做早操吧。小鳥拍拍翅膀說"好呀好呀"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師問:你們覺得大象的聲音聽起來應該是怎麼樣?

幼答:(很粗、很沉、很低)師問:小鳥的聲音和大象相比怎麼樣?

幼答:(輕巧、很細、很好聽)

二、聽音樂《小鳥和大象》,引導幼兒理解和區分小鳥和大象兩種音樂角色的不同。

1、分別傾聽A段與B段音樂,初步感受音樂問:(1)在剛剛這兩段音樂裏聽到了什麼?(大象和小鳥的聲音)(2)怎麼聽出來的?(粗的是大象的聲音,細的是小鳥的聲音)小結:在我們剛剛的聽的音樂裏有兩種聲音,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們聽到的大象的聲音,聽起來很沉,很低,更重,就像在地上走路;高音就像我們聽到的小鳥的聲音,很清脆,像小鳥在天上飛翔問:在音樂裏是誰先出來呢?(大象)然後又出來的是誰呢?(小鳥)再接着呢?(大象)再接着呢?

(小鳥)在音樂的後半段,有什麼變化呢?(大象和小鳥同時出現)2、再聽音樂,驗證第一次聽的對不對。聽到大象的聲音,就伸出手來左右劃;聽到小鳥的聲音,就揚起手來在天上飛。

三、遊戲將小朋友分成兩隊,並分別戴上大象和小鳥的圖片。

問:聽到大象的聲音時,小鳥怎麼辦?

聽到小鳥的聲音時,大象怎麼辦?

(聽到大象的音樂時,小鳥不動;聽到小鳥的音樂時,大象不動;聽到大象和小鳥的音樂時,一起動。)(音樂結束:每一個小鳥找一個大象做朋友)

四、聽辨樂器音色,並用樂器進行合奏師:有兩個樂器寶寶,它也想來給你們伴奏。你們認識他們嗎?(手鼓、沙錘)敲打鼓,你們覺得她應該給你們哪一隊伴奏,爲什麼?那沙錘呢?——(第四遍音樂)高音:沙錘低音:手鼓鼓大象組拿手鼓,小鳥組拿沙錘,跟着音樂合奏表演。

五、活動結束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離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傳統的圖片觀察和音樂欣賞讓幼兒區分這兩段音樂,幼兒在音樂中盡情遊戲。從活動過程看,本節課特別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表演時能大膽的展現自我,體驗着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在編動作這一環節,幼兒受我的影響,幼兒的動作較單一,而我又沒有及時的加以引導,導致這一環節完成情況欠佳,作爲教師今後應在課堂的引導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