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精品】小班音樂教案四篇

音樂1.91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班音樂教案四篇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會用自然的聲音唱歌,能理解歌詞的內容。

準備材料:小蜜蜂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蜜蜂採蜜的情景。

重點難點: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做律動《小蜻蜓》,進入活動室。

2、教師啓發幼兒討論:蜜蜂是做什麼的?爲什麼勤勞的採集花蜜?引起幼兒歌唱小蜜蜂的興趣。

3、教師彈唱一遍《愛勞動的小蜜蜂》。提醒幼兒注意傾聽歌詞。

4、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歌詞並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5、教師與幼兒一起彈唱幾遍歌曲,幼兒可以模仿小蜜蜂飛一飛,採一採蜜。

6、讓幼兒說說怎麼樣學習愛勞動的小蜜蜂。

7、複習歌曲《螞蟻搬豆》,結束活動。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聽辨音的強弱、高低”是幼兒應具備的音樂能力之一。音樂遊戲活動“豆豆找餅乾”,用卡通形象“豆豆”貫穿整節活動,創設幫助豆豆找餅乾的遊戲情景,讓幼兒在聽、想、找、唱中感知、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

活動目標

1.能聽辨聲音的強弱變化,並根據距離的遠近控制聲音的強弱。

2.鍛鍊聽覺能力和控制聲音強弱的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對於遠近的空間距離有初步的感知經驗,初步學唱過《豆豆找餅乾》歌曲(歌詞附後);物質準備:卡通豆豆圖片一張,卡通豆豆頭飾一個,餅乾10塊,小鼓一個,餅乾貼紙若干,佈置森林場景。

活動過程一、聲勢導入激趣

1.動動手。教師變化聲音敲擊小鼓,提問:剛纔小鼓說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從小聲到大聲)我們把膝蓋變成小鼓,小手變成鼓槌,一起來學學小鼓的聲音吧。

2.動動腳。教師交替變換鼓聲大小(從大聲到小聲再到大聲),提問:我們把地板變成小鼓,把小腳變成鼓槌,一起來學學小鼓說話吧。

二、練習聲音的強弱變化1.複習《豆豆找餅乾》歌曲。

出示餅乾,師:這是誰的餅乾?豆豆丟了餅乾一定很着急,我們用歌聲提醒他找餅乾吧!

2.結合圖片進行聲音強弱的練習。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師:豆豆在離餅乾很遠的地方,我們要怎麼唱他才能聽見呢?現在豆豆離餅乾很近了,我們可以用什麼聲音來唱?(2)演示圖片,練習聲音的強弱變化。師:可是豆豆沒有發現餅乾,他又到別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離餅乾又遠了,我們唱歌的聲音有什麼變化?豆豆又走近餅乾.我們唱歌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現在我們一起看着豆豆來唱一唱。

三、趣味遊戲

1.介紹遊戲玩法。

師:我們也來玩“豆豆找餅乾”遊戲吧。豆豆的餅乾會藏在一個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要用歌聲來告訴豆豆餅乾藏在哪裏。如果豆豆離餅乾遠,我們唱得大聲;如果豆豆離餅乾近,我們就唱得小聲。不能直接告訴豆豆餅乾藏在哪裏.只能用歌聲來提示。

2.分角色遊戲。

(1)第一次遊戲。師幼坐成大圓圈,請另一教師當豆豆,教師根據情況與幼兒一起唱,用不同強弱的歌聲提醒豆豆找餅乾。找到後,請豆豆說說是怎麼找到餅乾的,小朋友是怎麼幫助豆豆的,進一步明確遊戲的玩法。

(2)第二次遊戲。請一名幼兒當豆豆,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強弱的歌聲提醒豆豆找餅乾。

(3)第三次遊戲。請豆豆在“森林”裏找餅乾,其他小朋友邊唱歌邊拍手,用聲音和動作進一步表現強弱變化。

四、活動結束師:今天大家都表現得很棒!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今天找到的餅乾吧。

活動點評本節活動教師巧妙地設計了“豆豆找餅乾”音樂遊戲,讓幼兒獲得聽辨與控制聲音強弱的能力。

第一環節教師運用聲勢導入,交替變換鼓聲大小,引導幼兒傾聽後用拍手和跺腳來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爲接下來的學習做好經驗準備。

第二環節教師將難點前置。觀察距離遠近並用聲音表現強弱變化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敦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創設遊戲情景,並採取直觀的圖片演示來進行聲音的強弱練習,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趣味遊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敦師循序漸進地組織遊戲。先是簡練、清晰地講解遊戲玩法與規則,再讓一位助教當豆豆示範遊戲.然後請幼兒當豆豆玩遊戲。同時,教師在遊戲過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如在第一次遊戲時輔助幼兒歌唱,第二次遊戲時根據情況適當退出,第三次遊戲時放手讓幼兒來控制聲音。

此外,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善於關注個別幼兒,如一個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幾次錯過位置找不到餅乾時,教師循循善誘:“豆豆找不到餅乾着急嗎?想想你剛纔走到哪裏的時候小朋友的歌聲變小了?”同時,教師能夠隨機把控遊戲的難度,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附《豆豆找餅乾》歌詞(根據《兩隻老虎》曲調改編)豆豆快來,豆豆快來,找餅乾,找餅乾,餅乾在哪裏?餅乾在哪裏?找一找,找一找。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依據】

《彼得與狼》是一部音樂童話劇,劇中採用不同樂器的音色,如長笛(小鳥)、圓號(狼)、絃樂(彼得)、木管小號(獵人)等來表現故事中不同的動物和人物的形象,賦予幼兒無盡的想象,適合幼兒欣賞。根據幼兒音樂經驗的實際水平,將重點落在引導他們聽辨音色的區別上,激發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聽辨樂曲中表現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節,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道具表現音樂故事,體驗合作表演音樂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配有故事的音樂。

2、蠟筆、紙。

3、大森林的PPT。

4、對樂器有二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故事

1、初步欣賞

T:在遙遠的大森林裏發生了一件大事,你們聽聽裏面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想象。)

2、再次欣賞

T:聽到裏面有誰?

3、找音色

T:有哪些樂器代表這些人和動物?

(出示樂器PPT瞭解名稱,引導幼兒將角色和音色配對。)

(二)初步表演音樂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瞭解故事裏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礎上,和老師一起製作角色道具,如頭飾、面具、指偶等。)

2、觀摩老師表演

看老師用與幼兒一同製作的道具進行表演,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3、分組分角色表演

幼兒分爲三四組,每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爺爺、小鳥等),自主挑選角色道具,與同伴一起聽音樂故事參與表演。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常見的水果替換原歌詞,並唱出來。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歌唱的樂趣。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準備一棵智慧樹(樹上有許多水果:蘋果,橘子,棗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智慧樂園玩一玩吧!出發……瞧!這是什麼?(智慧樹)

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前做遊戲,歡樂多又多。

師:小朋友們,這可是一棵神奇的樹,它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這是什麼呀?(蘋果)

2.幼兒唱第一遍歌曲

師: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快樂的蘋果歌吧!

3.幼兒唱第二遍,並隨着歌曲做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唱得真好聽!那你們還想看智慧樹變魔術嗎?

二、創編歌詞並演唱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見過的其它水果。並幫助幼兒用新的水果名稱及特徵替換原歌詞。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變換水果名稱創編歌曲:橘子、香蕉……根據水果顏色創編歌曲:紅蘋果、黃橘子……根據水果味道創編歌曲:酸橘子、甜蘋果……根據水果大小特徵創編歌曲:小棗子、大蘋果……

三、知識遷移

請小朋友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把它唱到歌裏去,也可以唱給同伴聽。

四、師幼互動

把自己創編的歌唱給客人老師聽。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音樂教學活動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材的選擇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智慧樹變魔術貫穿了整節活動,使幼兒始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

2.活動過程設計巧妙,環節連接合理。

3.老師的教態活潑,與幼兒建立了平等,融洽的關係,所以幼兒學得輕鬆,愉快。

總結這次的音樂教學活動,我覺得還有以下幾個缺憾。

1.在拓展幼兒思維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本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在說一說、變一變、唱一唱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從水果的顏色、大小、味道方面進行替換,但由於我沒有引導幼兒對歌詞的替換模式進行總結,所以幼兒在創編歌曲的環節上有點亂,不能根據規律替換歌詞。

2.歌曲的表演空間沒有充分利用。

3.只注重了活動總目標的達成,沒有提醒幼兒在歌唱活動中表達歡快情緒。

我將以這次研究課爲契機,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學習,使自己在音樂教學上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