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音樂1.84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

在教授二年級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而有連貫的聲音歌唱。同學們在欣賞了歌曲後,發揮想象,用語言描繪出草原上美麗的景色:藍天、白雲、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羣……於是我請大家用模聲詞“嗚”輕哼歌曲旋律,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來,可突然幾下又低、又重極不和諧但又十分熟悉的。“嗚”聲轉入耳際,“一定是劉強!又是一陣低而重的“嗚”聲,還夾着幾聲偷笑,我心頭頓時掠過一絲不快,這時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着學,頓時,教室裏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着我。我認真地說道“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太陽公公笑眯眯——突然飄來了一朵烏雲,又飄來了幾朵烏雲(邊說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雲,哎!我們玩不成了,遊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後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着問道:“你想對‘烏雲’說些什麼呢?”同學們爭先恐後:“烏雲,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雲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雲”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說,“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雲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雲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雲的!”說完向“烏雲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大家始終用優美動聽納粞崍蘇饈贅棖竺嫺謀硌蓴方諞裁揮惺艿秸舛?“小插曲”的不良影響。

在這堂課所出現的情況中,我採用了“暗示效應”,而不是直接去批評這些同學,給他們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心理效應是指由於某個人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應和效果。其中暗示效應是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會用到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爲施加影響,從而使暗示考不自覺地按照暗示的意願行動。暗示效應在具體實施中主要表現爲直接暗示、間接思想傾向、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應。

因此瞭解並掌握音樂教學心理效應的特性與規律,利用和發揮其積極作用,防止與克服其消極作用,對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2

《小小足球賽》教學反思

《小小足球賽》是一堂以新歌教學爲主的音樂課,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首先,我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將學生分爲三個運動員代表隊,伴隨着我們最爲熟悉的運動員進行曲,踏着整齊的步伐,營造運動員入場的氛圍,由此引出課題《小小足球賽》。 其次,在教學中設計了導學鋪墊,將歌曲中藍色部分提出來,讓學生感受兩種不同的情緒,將難點提前解決,從而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通過學生對歌曲的整體聆聽感受、用“啦”跟唱、聽唱法等教學手段,最終使學生能夠完整的將歌曲演唱出來。 最後,進行了知識的拓展,讓學生一起回顧第xx屆奧運會,介紹奧運會的吉祥物,播放了學生最爲熟悉的主題曲《我和你》,將整堂課的情感進行了昇華。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細節,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上課過程要抓住音樂的要素進行,對於唱歌課來說要對學生的音準、音色、節奏等都應該進行準確的訓練,都應該嚴格的去要求他們,比如,我的這節公開課,我就把學生的音準忽略了,同時,這也爲我以後的教學提了醒。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研究、不斷思考、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音樂活動,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積極的去學習。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3

學生齊讀歌詞體會歌曲感情,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分樂段學唱歌曲強調齊唱合唱的概念,點出各樂的難點(節奏)。

一、成功的經驗:

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複習是必要的,在聆聽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6/8拍的強弱規律的認識和樂感,效果明顯。歌曲的學唱不難,關鍵是對歌曲情緒的表現。我從一開始就強調旋律的特點,讓學生感受情緒。在學習中不僅抓住拍子的特點,也要體會歌詞的含義,時刻注意情緒的表達,以情帶聲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理解環保的重要性和人類與小鳥的關係。

二、失敗教訓反思:

本節課的失敗點在於運用上幻燈片更直接的讓學生直觀感受激起興趣,然後讓學生聽歌曲感受更好。

三、教學創新點:

讓歌與情節表演相結合,給學生帶來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

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而我們的教師則應該注重“教而不思則罔”只有注重不斷的反思才能在教學中不斷的進步。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4

爲了豐富學生們的音樂課內容,我一直都會找一些課外的歌曲給他們聽,然後學唱,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對演唱這些優美的課外歌曲懷着極大的熱情,有時侯甚至還超過學唱課本歌曲的熱情。我相信這也是很多音樂老師們心中的感受和疑問:孩子們到底喜歡什麼歌呢?這個問題,實在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分享這個問題,集思廣益,找到一些孩子們喜愛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這個學期,學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計劃,我就想起了春節晚會那首生動有趣的《吉祥三寶》。所以,一開學沒多久,我找時間給孩子們聽了這首歌。低年級的孩子們特別高興,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媽媽和寶貝,那些奶聲奶氣的聲音讓我覺得十分好笑。原來以爲高年級的孩子不一定喜歡,但是在高年級播放後,他們也特別喜歡唱。對比課本上的歌曲,我覺得《吉祥三寶》之所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歌曲內容和演唱形式貼近生活,特別有趣。

歌曲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擬人表現了家庭的溫情和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比如:

女兒:爸爸,

爸爸:哎!

女兒:太陽出來月亮回家了嗎?

爸爸:對拉。

女兒:星星出來太陽去哪裏啦?

爸爸:在天上!

2、歌曲旋律、節奏簡單,活潑生動,

作爲大衆喜愛的歌曲,藉助媒體在社會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聽到這首歌。

所以,我的感受之一是:

選取的歌曲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媒體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視。

但是,我覺得問題又來了,孩子們深受媒體影響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樣多。比如,高低年級的孩子都向我提過,希望可以學唱當時最流行的《兩隻蝴蝶》、《大長今主題歌》,高年級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門的歌曲,什麼《披着狼皮的羊》、《童話》、《筆記》、《七里香》〈化蝶飛〉........總之什麼最流行,他們就想學什麼,曾經讓我很頭疼。

所以,我的感受之二是:

對國小生,他們的思維是朦朧、半知半解的。選取的課外歌曲內容一定要健康,學唱課外歌曲目的一樣是讓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而不是過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問題,那麼能讓孩子們喜歡,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看動畫片,還特別喜歡唱片裏的歌曲。記得以前讀國小,喜歡唱〈黑貓警長〉、〈葫蘆娃〉、〈花仙子〉,〈叮噹貓〉,所以我找了這些歌曲給低年級的孩子們聽,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貓警長〉男孩子比較喜歡,其他反應平平。後來放的〈挪吒〉、〈四驅兄弟〉,他們興致就很高,幾乎全班齊唱。後來一想,就明白了,現在的孩子看的動畫片和我那個時候怎麼會一樣呢?連以前我們熟悉的“小叮噹”,現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夢”了。

所以,我的感受之三是:

要從孩子們的角度去看、去想,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時間和孩子們聊聊,看看他們對歌曲的喜好。

和其他老師聊的時候,她們也提示我,現在給孩子們專門寫的歌曲太少了,所以很多好聽的歌曲總是以前的。真希望聽聽其他老師們曾經介紹哪些歌曲獲得孩子們的“歡心”呢?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預想學生會在老師努力營造的寧靜、幽雅的氛圍中投入的學習,陶醉的表演,能認真的練習三部輪唱,並能興奮的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又能在老師用碗演奏歌曲旋律時愉快的跟着演唱。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應該是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愉快和諧的進行的。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我感覺基本在我預想的效果之中,而且,學生之間的三部輪唱演唱得很成功,可以說這一點是出乎我的預料之外的。通過多媒體的使用以及打擊樂器的演奏,營造了寧靜、幽雅、休閒、愉悅的課堂氛圍,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很投入、很陶醉。看者他們那陶醉的樣子,我的情緒也在被他們感染着,我覺得我真正起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了音樂的意境美。所以,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狀態是否投入是很關鍵的,另外教師的語言引導、情境創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6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國小音樂這短短的半年時間,便有着這樣的深刻的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爲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爲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啓發學生:“剛纔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爲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着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鑑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老師學能從中,引導學生興趣的去學習瞭解音樂的不同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知道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

引領學生知道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係,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同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三、培養學生的能動性

學生隨着年齡特點及鄉鎮環境的等因素,造就當地大多的學生行爲都非常被動,連提問都是極少數學生舉手這樣的情況,越到高年級就越嚴重。老師上課就像是一個人在自演獨角戲,別說是音樂課裏律動和創編這些環節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看到這樣的情況我首先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着手,讓學生興趣主動的參與進教學當中來。從這些音樂教學上讓學生知道音樂文化價值的所在。一起探討流行音樂的發展路程,讓學生也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世界多元文化。從而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延伸到音樂教學內容當中來。再讓學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來演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從而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都是爲了學生、學校、社會等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爲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7

這是一首很優美、動聽的春天歌曲,歌詞很簡單,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兒在學唱時就顯得更加的容易,爲幼兒記憶歌詞內容,我還準備了圖譜,力求使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更能理解音樂、樂意表現音樂。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於瞭解歌曲的樂句,學習用清楚、明亮的聲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悅的情緒;按圖譜的提示唱準歌曲,並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首先我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問來導入課題:“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裏都有些什麼景色?”根據幼兒的回答我展示出圖片,吸引了幼兒的注意。然後根據圖片所表現的內容教會幼兒記歌詞,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難度,在記憶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歌曲的節奏型。就這樣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通過語言引導,孩子們就像在“闖關”一樣,每個人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最後結合《小朋友的書》上的相關圖譜,小朋友們學起來很快。最受小朋友歡迎的還是最後的歌表演環節,因爲表演的動作簡單形象學起來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動作稍有不同,所以他們表演起來也覺得很有趣。在自由結伴表演環節一開始有點混亂,他們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夥伴,但在商量4個人中誰唱哪一句時,由於他們還沒有過這樣的經驗還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隊伍起了爭執,最後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遊戲更有趣,開始學習自己分配,由組內成員輪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8

欣賞維瓦爾弟的《春》採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揭示樂曲的曲式結構:直截了當告訴學生,這首音樂是迴旋曲。它的曲式結構是這樣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題音樂,B、C、D、E分別爲不同的插部。

二、瞭解音樂的主題樂句。唱音樂主題:聽老師唱一唱,跟隨老師唱一唱(音樂相對學生的年齡水平有相當難度);聆聽音樂主題,你覺得主題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覺,讓你聯想到春天的什麼?再次聆聽哼唱主題音樂加深對主題音樂的印象,並感受春的生機。找主題音樂,聆聽全曲,如果聽到主題音樂哼唱並舉手錶示。

三、聆聽各個插部。聽後說一說,音樂的特徵,想象可能是表現春天的那一種形象?聆聽驗證,並結合“生活實際——繪畫色彩——音樂特徵”三者的聯繫,爲各個插部填上顏色,並說出理由,要求以音樂特點爲主。

四、完整的聆聽。分兩個環節,一通過錄像觀看聆聽,瞭解小提琴協奏曲所用的樂器,聆聽中觀察每個形象分別用什麼樂器表現,有什麼特點。二完整聆聽,整體感受欣賞。

反思:

這樣的教學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音樂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纔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了。可是將近三年毫無疑問的引來了爭議:有時候爲什麼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和自豪的。(現在想來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本次教學,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體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說:“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說:“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着,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悅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的表達上的,當要學生回答一個爲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繫的着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說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着急的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像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像欣賞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身臨其境。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覺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像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很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9

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兒”體裁的民歌。“花兒”是回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體裁之一,流行於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其特點是高亢、奔放。一聽旋律,學生的興趣就少了很多,最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對這個體裁的歌曲不喜歡,其實這首歌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可以說是西北民歌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所以,在欣賞之前,我首先給他們介紹了這首歌曲,然後就讓他們進行聽賞,聽完以後並能回答一個問題,就是這首歌曲的特點是什麼,多說學生還是能體會到奔放這一點的。有些學生性格比較活潑開朗,活動就來就相對積極一些,有一些同學性格比較內向,活動起來就比較被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儘可能想出一些辦法來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儘量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我們的教學效果一定能夠達到最大化。在下一個班級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更加註重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和我一起置身於音樂當中,這樣課堂氣氛肯定會更活躍。

在這堂課中演唱是個亮點,總體來說這節課很好的完成了教學內容,使的學生很好的掌握了花兒和山歌的民歌形式。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0

片段:

聽《苗嶺的早晨》兩遍,一遍由口笛獨奏,一首由小提琴獨奏,設計意圖:區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問方式一

師:“這是由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你能聽出它們區別在哪兒嗎?”

生:“一個明亮,一個不太明亮。”

生:“????”

提問方式二

師:“這首樂曲由不同樂器演奏出來,你更喜歡哪一首?爲什麼?”

生:“我喜歡第一首,我覺得第一首聽起來很明亮。”

生:“我也喜歡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覺得聽起來很清脆。”

生:“我喜歡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覺得很悠揚。”

生:“我喜歡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爲我喜歡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來的聲音很柔和,我很喜歡。”

反思:提問方式一中,教師所提問題實在讓學生難以回答,因爲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關注老師播放一首樂曲會要求我們幹什麼?而不會太關注樂曲本身,或者學生在欣賞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時,他們往往注意到樂曲的區別,對於樂器音色的區別學生即使能夠意識到,但卻不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而第二種提問方式,教師從學生的感受體驗入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說出了兩種樂器音色的不同,這樣不僅使學生區分兩種樂器不同的音色並表達出來,而且由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在頭腦中回憶分析兩種不同樂器在演奏這首樂曲時的區別。如果再次欣賞這首樂曲時,學生對這兩種樂器的音色會更爲關注、印象會更深。因此,這樣的提問方式能夠激活了他們的思維,激起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達到我們學習音樂的目的。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1

《蝴蝶花》是二年級第一學期的一首歌唱曲目,2/4拍,宮調式。旋律的音調接近語言的韻律,適合兒童演唱,富有童趣與生活化的歌詞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描繪了兒童的天真與無邪。

本課把複習演唱《小小牽牛花》作爲歌曲導入和發聲練習,讓學生知道以形狀命名的花兒有很多,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導出課題,課題導入生動自然。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最佳手段,在歌曲《蝴蝶花》的教學中,我認真研究教材,分析歌曲,根據歌曲內容與特點,自己設計製作了課件。先出示蝴蝶花的圖片,讓孩子觀察蝴蝶花逼真的形狀,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習歌曲奠定基礎。通過聆聽歌曲旋律,讓學生感受情緒特點,想象歌曲表現的情境,熟悉歌詞,然後出示歌曲讓孩子學習。

本課以聆聽作爲課堂教學的主線,通過聆聽讓學生感受歌曲的節拍和情緒,使學生能夠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再進行演唱。

歌曲中出現了休止符和同頭換尾的樂句,是歌曲中的難點。通過課件演示,糾正難點,孩子們一目瞭然,並且在唱的過程中加以注意,知道了休止符的作用,並準確唱出歌曲。5.3|2.3|6131|20|5.3|2.3|6126|50|

在教學中,我把這句單提出來,讓孩子觀察、試唱,孩子們很快發現了不同,並在老師的幫助下準確唱出。

不同速度會引起情緒的變化,在學會後欣賞歌曲動畫,這一遍要比學生學的速度要快一些,因此,情緒就顯得輕快、活潑,這樣讓孩子進行對比,感受速度變化引起的情緒變化,同時還能鞏固這首歌曲。

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太熟悉蝴蝶花,在本課中,我覺得還應該讓孩子們拓寬視野,欣賞美麗的大自然,於是,在結尾部分,我設計了圖片放映,並結合歌曲,讓孩子們一邊聽《蝴蝶花》這首歌一邊欣賞各種各樣的蝴蝶花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2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也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音樂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

《童心是小鳥》是五年級第四單元學唱的一首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歌部分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副歌部分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滿懷熱愛和對幸福童年無比珍惜的心情。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覆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教學中我採用了整體感知教學法,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範唱和聽錄音範唱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每一遍聆聽前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目的去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首相對較容易學唱的歌曲,在教唱前,我讓學生推薦班裏朗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將歌詞有感情地朗誦給大家聽,讓同學感受歌詞的美,同時把演唱時容易出錯的附點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給學生做出提醒。通過學唱,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用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在新歌教學中我還注意了和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多說多唱,以鼓勵性的話語、和藹可親的面孔激勵學生,使音樂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很輕鬆地就學唱了這首歌曲。接着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級的學生還是很好動的,我就利用這個性格特點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歌表演,啓發學生即興創編動作,一開始我只叫了幾個學生上臺來表演,最後我就啓發全班學生一起起立進行表演,讓他們積極、有興趣的全體參與到活動中去。最後學生很高興的離開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讀歌詞、視唱歌詞、難點練習、步步深入,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很紮實,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我也很輕鬆地結束了這節音樂課。

上完這節音樂課以後我心情很愉快,因爲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的氛圍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師的愛投入給了孩子們。這節音樂課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教學中,由於學生讀譜視唱能力較差,唱譜的時間控制的不好,耽誤了一些時間,爲此對學生演唱時聲音的美感沒有做太多的要求,因而學生唱出的歌聲使人沒有感覺到美的享受,在今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針對本校孩子的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收穫。總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多學習,力爭把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3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本教學設計重視整節課的音樂性,聽賞、唱、編等環節始終貫穿以音樂。各教學活動體現音樂的“情感體驗”,以音樂審美爲核心,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創造活動等,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組織各項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同時還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展,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本課共三課時,下面我從教法、學習模式、流程三方面作以下反思。

一、教法

本課主要採用體驗法、實踐法、探究法等進行教學。

1、體驗性音樂教學法。通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小白菜》、《母親》、《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等,使學生在音樂的聽賞過程中獲得母愛是偉大的,我們要愛護、疼惜我們的媽媽的情感。本教學法以音樂情感體驗、感受爲主,通過創設情景“媽媽的歌”,陶冶學生愛媽媽的情操,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安靜的、投入的聽賞音樂的習慣,提高其音樂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實踐性音樂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聽——聽賞歌曲體會母子深情;說——說說媽媽讓你特別感動的地方;動——模仿媽媽辛勤的勞動;唱——唱唱疼惜媽媽的歌;編——情景表演《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等活動,學生親身參與各項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其音樂的技能技巧,發展其音樂的表現力。

3、探究性音樂教學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爲主要特點的創造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創設情景,我設計模仿媽媽勞動,媽媽工作、學習,媽媽累得伏案而睡等,媽媽多偉大啊!

二、學習模式。

本教學活動涵蓋的三個主要學習模式爲:

1、參與——體驗模式。“參與”是指在課堂上師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爲教學的主要形式。參與——體驗模式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序是:

欣賞《小白菜》,喚起思念媽媽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欣賞《母親》,愛媽媽的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學唱、創編《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情感外化(創造)

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師生的角色是平等的,教師起到主導的作用,學生突出了主體地位。

2、情景——陶冶模式。運用音樂、語言、多媒體等,創設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序是:

利用音樂渲染、語言描繪、多媒體展示等,創設情景——學生聽音樂、唱歌、表演等,參與活動——學生領悟母子情深,情感體驗內化

本課時中,創設情景“媽媽的歌”作爲主題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小白菜”沒有媽媽孤苦伶仃,《母親》中媽媽的孩子真幸福,學生沉浸在音樂中,心智受到感染和啓迪。情景教學不僅爲學生開拓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促進了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而且促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獲得主動發展。

3、探索——創造模式。探索——創造模式着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學習活動中,創造性思維往往與創造性想象、創造性活動聯繫在一起。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序是:

提出設想:創編的形式——探索: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創編:採納成員的意見編排情景——展示:以小組爲單位表演

創造活動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由創作帶來的成功和快樂,也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表現手段給予主動的注意,對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和流程:

教學目標:

1、對比欣賞《小白菜》、《母親》,體會不同的速度、力度、聲音等表現歌曲的情緒會不同,瞭解沒有伴奏的合唱稱無伴奏合唱、男子一個人唱稱男聲獨唱。

2、通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小白菜》、《母親》、《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學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媽媽的愛戀。

3、初步學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輕柔、較慢的音樂風格,指導學生用輕柔、緩慢、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4

“生態課堂”提出:課堂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場所,作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堂構成因素的複雜性,重視課堂建設。教師應堅持的原則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協調課堂的多種因素,保證信息流動在課堂中的暢通無阻,保證信息能通達到每一個學生,並促使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爲本身的心理品質。

剛開始學習“生態課堂”教學理念,實踐“生態課堂”教學過程,我膚淺地認爲:作爲教師的我就是“陽光、水、空氣”,而學生就是“植物、動物”,教學方式就是“土壤、細菌”等等。然而,通過此次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的研課、聽課、學習、探討,才進一步意識到“生態課堂”絕非如此簡單。下面我就以錢亞萍老師的《荷塘歡歌》爲例談談我的體會。

一、走近學生,啓迪學生的音樂聽覺

都說音樂首先是“聽覺”的藝術,但在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感受、體會音樂,往往是在教師的講授下再去體驗,而不是通過對音樂的直接體驗——傾聽中產生。這種學習方式能使課堂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及時完成教學流程,卻違背了音樂學習的規律。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覺傾聽、感受音樂又巧妙結合教學環節,進行符合音樂學習規律的教學呢?

錢亞萍老師在《荷塘歡歌》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對這樣的情況作了巧妙處理。錢老師在出示兒歌后,插入現代音樂家班得瑞的輕音樂《大自然的吟唱》,錢老師要求“聽音樂,用想象作畫筆,畫出傍晚時分池塘的美麗景色”。在無語、寧靜、自然的短短一分鐘音樂中,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發揮想象描繪大自然美景,環節緊湊,處理巧妙。一方面充分體現了音樂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音樂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進入寧靜、和諧的氣氛中。這樣的課堂環節生動地詮釋了“生態課堂保證信息能通達到每一個學生,並促使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爲本身的心理品質”。

二、走近學生,啓發學生的節奏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激發他們體驗學習快樂的願望。”音樂課堂更是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舞臺,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創造因素,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在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卻是爲了“創造”而創造,常常忽視孩子們的興趣,或者只在乎孩子們表面上的興趣。錢亞萍老師在《荷塘歡歌》的課堂教學中,就較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

同樣是爲熟悉歌曲節奏玩節奏遊戲這一環節,錢亞萍老師設計用圓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圓舞板的音色與蛤蟆的呱呱聲比較接近,老師領,學生學,一唱一和,整個教室就是一片歡快的“荷塘”,一片快樂的歌唱“蛤蟆”。在這樣一片歡快的鳴唱中,錢亞萍老師再請學生們自主選擇同學商討,共同進行節奏創編,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達到一致,效果凸顯,充分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智慧,更體現了“生態課堂的自然美與和諧美”。

三、走近學生,巧誘學生快樂的歌唱

音樂課堂中的歌曲教學是音樂課的“重頭戲”。音樂課堂中的歌曲演唱,不僅需要歌詞背唱,音調準確,音色優美,還要求通過演唱的速度、力度、表情投入等表現歌曲。如果在演唱時還具有個性化的表現,那是對歌曲本身的豐富,再創造,是歌曲演唱的完美演繹。而這樣的表現,只有學生具有了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才能在歌唱教學中表現、表達出來。在我們的教學公開課中,有聲音優美,表情投入的演唱,卻很難尋覓個性化的表現,強烈的創造熱情。那麼,怎樣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呢?

錢亞萍老師在《荷塘歡歌》的課堂教學中對這樣的情況作了巧妙的處理。錢亞萍老師在教授歌曲《數蛤蟆》中,巧妙地應用了《數蛤蟆》中的“數”,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師唱:“一隻蛤蟆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學生接唱:“一隻蛤蟆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依此類推,分別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兩隻蛤蟆……三隻蛤蟆……”,學生強烈的創造熱情,個性化、情趣化在這樣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發。體現了“生態課堂是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場所”。

通過學習錢亞萍老師的《荷塘歡歌》這堂課,我領悟到:真正的生態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發;是教師和學生智慧的互動、交匯乃至昇華;它是自然和諧而產生的超乎異常的默契、協作。這樣的課堂教學充滿着靈動和智慧,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教者、學者,他們是相互作用,無法單獨剝離的一個整體。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5

1.節奏訓練是視唱練習的基礎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旋律與節奏,而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點樂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練習,一拍時值放慢爲二拍來練習,三連音可放慢爲三拍來進行練習,待練得準確、穩定、鞏固後,再恢復到原速進行練習。放慢速度練習,能降低難點,有利於學生從易到難逐漸掌握重點樂句。

2.音準是視唱練習的核心

離開了準確的音高,音樂就會走樣。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訓練唱準音,始終是視唱教學的核心問題。不少剛進國小的新生,當我讓他們區別老黃牛叫與小鳥鳴、大鐘與碰鈴的音高時往往分不清。他們對聲音的高低、長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聽準了纔可能唱準。從小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養他們的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聽辨大鐘和小鈴,火車汽笛鳴和汽車喇叭叫等聲音的高低。也在鋼琴上彈奏單音進行對比,如“1”比“5”高還是低?“5”比“3”低還是高?低年級學生從簡單的單音聽辨練起,慢慢地發展到聽簡單的樂句。

在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辨別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動物的叫聲和平時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聲音。先分辨差別大的,再結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樂句。啓發學生用心去聽,培養他們對音高的想象力、辨別力,從而唱準曲調。

唱是“聽”“辨”的目的,也是音樂教學效果的再現。在聽、辨的基礎上進行視唱練習,這時應對音高、時值、速度力求準確。練習時可讓學生藉助手劃拍、擊拍,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學會視唱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