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通用15篇

音樂2.21W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

近年來隨着教育觀念與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課堂中的使用日漸頻繁,也已經成爲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使用比較多的是教科書、黑板、樂器、圖片等,隨着社會的發展,出現了錄音機、唱片、電影、電視等視覺與聽覺媒體輔助設備,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又將電腦、多媒體等高新技術應用於音樂教學中。

多媒體課件以其畫面豐富、聲形並茂、生動有趣等特點,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通過畫面,圖片,聲音等多媒體技術,帶給學生生動的,真實的形象,並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多媒體僅僅是教學活動中工具和手段,教師必須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出發,不能“畫蛇添足”爲了使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我們對待音樂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認真研究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課件,讓它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在導入新課中的作用

學生學習音樂的感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或方面。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已成爲老師們的得力助手,它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於一體,化虛爲實,創設出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更真切地感受音樂,開拓思維,展開想象。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節好的音樂課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所以在講授新課前,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既形象直觀,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音樂的慾望。而且,利用豐富多彩、生動鮮活的多媒體課件畫面和恰如其分的畫外音創設課開始的情境,能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如教學《上學歌》這課時,我製作了清晨鳥語花香,旭日東昇,人聲漸顯的動畫。話外音:太陽公公醒來了,花兒在晨光裏笑了,紅的臉,黃的臉。小朋友們背上書包上學去,小鳥在前面給我們帶路,……一年級孩子對動畫特別感興趣,特別是那鮮豔的畫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們的心絃,課堂興趣倍增。又如在欣賞《星光恰恰恰》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導入:夜漸漸拉下帷幕,一羣可愛的小星星掛在深藍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會要開始拉,隨着歡快跳躍的音樂,小星星們扭動起來。這羣可愛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樂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體在音樂欣賞課中的作用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鑑賞力和表現力。但是,目前不少國小音樂教師在上國小音樂欣賞課的時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小生對音樂欣賞課沒有多少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埋怨學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實上,國小生在音樂藝術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對比較弱,加上國小生具有小孩子好動的年齡特點,如果在國小音樂欣賞課上沒加什麼輔助性的素材或教學活動,他們是沒有這個耐性來堅持下去的。一般說來,欣賞課是學生通過聽覺來接受知識信息的。但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聽覺疲勞。儘管安靜的聽,我想也是很被動。固然,會出現在國小音樂欣賞課上“死氣沉沉”的局面。音樂既然是一門藝術,那就說明它是一種抽象性的東西。按照人的認識規律,人們在理解抽象的東西的時候往往藉助一些具體的事物來完成。我想,我們不少的音樂教師在上音樂欣賞課的時候可能忽視了這一點,以至出現在音樂欣賞課上強迫學生聽音樂的現象。

其實,欣賞音樂就是一種抽象思維的活動過程。而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認識過程的轉化的任務。音樂欣賞是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音樂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限於兒童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學生的經驗有限,無法獨立地去理解一部音樂作品。必須依賴於教師的講解和引導。然而,有的教師千篇一律空口說教,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把視聽結合起來,把美妙的音樂與生動的圖像聯繫在一起,輔以兒童化語言的講解,以直觀的視聽效果觸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以生動的情境引發心靈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對音樂作品深層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過去在欣賞《牧童短笛》這首鋼琴曲時,樂曲的背景知識、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等的講解與樂曲的欣賞不能同步進行,破壞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即使教師介紹一段播放一段,介紹與欣賞同步,但音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離破碎,影響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藝術魅力,這種教學很容易產生與音樂相悖的現象,而利用多媒體就能使音樂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鮮明。我在課件設置上,簡介樂曲內容時,播放製作好的電腦軟件,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依次出現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閒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邊快樂嬉戲的情景。事先製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資料也同步顯示在屏幕上,這樣多機並用,給學生提供了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把樂曲欣賞環境變成畫面與聲音交相呼應的寬鬆的學習場景。音樂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大大激活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創設出欣賞的情境,學生的審美體驗被推向高潮。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機、投影儀、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體對化解重、難點的作用

音樂教材中的重點要使學生掌握、難點要讓學生理解,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點,而這些重點、難點所在往往抽象難懂,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如果難點不突破,學生不僅不能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標,而且也會喪失學習信心,降低學習熱情,而多媒體的優勢是直觀形象,它能化繁爲簡、化難爲易、化靜爲動,將教師平時說不清、道不明,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重、難點之處應用了形象直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動、靜結合無疑能達到最優化的效果。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學是音樂教師面臨的最大難題。如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樂器和音型去表現各個角色的形態、動作和性格特徵。讓學生們理解音樂各要素對音樂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啓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是重難點。在進行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抓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音樂中出現的彼得、小鳥、貓、鴨子、狼等動物和分別用來“模擬”表現這些角色的小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圓號等樂器,精心製作出多媒體課件。

首先,介紹以上樂器的音色特點,同時放映小鳥唱歌、小貓爬樹、鴨子戲水等動畫片斷。這樣,既可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可通過聲像使孩子們對以上樂器的音色及形狀有初步瞭解,同時培養了同學們音樂欣賞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聽辨用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片段,再放映出各種樂器圖形和各個角色,讓學生配合進行如下活動:一找,每段音色是什麼樂器演奏的;二想,音樂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諧是不和諧,塑造的什麼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動作;四說,說說音樂所代表的音樂形象的性格特點。通過以上分段欣賞,用不同方式誘導、啓發孩子們在賞心悅目、輕鬆快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解決了難點,突出了重點,找出了規律。加深了他們對音樂形象的理解,體會到音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聲音的色彩在音樂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寬了孩子們的音樂聯想力。

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往往教授一個簡單的讀譜知識,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容易出現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維阻滯的現象。此時,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爲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感性認識,讓他們在對新鮮事物的嘗試中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使他們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願意調動自己的全部力量進行實踐。例如:在音符的認識中,我設計了一個小音符找家的遊戲,讓學生利用鼠標的點擊和拖動來爲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確小音符便會對學生說謝謝。如果不對,小音符就會滑落原處。學生們被這個遊戲深深吸引了。在遊戲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每個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過多媒體,使教學難點由遠及近,由深化淺,變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興趣。

四、多媒體在歌曲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引入音樂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通過音響塑造音樂形象,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音樂課創造出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的聯合體,它集圖像、動畫、文字、聲音於一體,能較好的突破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將學習材料及輔助材料演繹得聲情並茂、出神入化,處理得形象直觀、生動逼真,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知識的良好動機,營造出和諧、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音樂形象在兒童的心靈中產生巨大的影響。那麼在這種美的情景和氛圍中,學生們必然情緒高漲,學習信心倍增,學習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體的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音樂課的教學方式,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爲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自覺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習的動機。在《過新年》一課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播放從網絡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歡度佳節的熱鬧場面,陝北的秧歌、舞獅、舞龍,江南的燈會,北國的冰雕等片段,帶給了學生無以倫比的震撼的視聽感受。讓他們從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過幸福生活的喜慶場面。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對各民族的瞭解。此時播放新歌《過新年》,拉近了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增加了親切感,同時彌補了以往傳統教學中掛圖式靜態教學的不足,使課堂充滿動感,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歌唱活動的強烈願望。

五、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被擺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樂以他獨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橋樑。在音樂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能爲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形式,營造信息場。多渠道地向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不僅能豐富學習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如在教國小音樂《小雨沙沙》這課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用生動的畫面,把學生帶進一個嶄新的境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一上課,老師首先出示一幅多媒體課件:(音樂大樓),然後講解;在今天的音樂課堂裏,有一座奇妙的音樂大樓,裏面住着幾個好朋友,他們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歌曲都是由他們組成的,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今天,這些作曲家給我們帶來了幾個小問題,然後出示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的形式解決問題。學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樣,通過多媒體創設出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讓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結束了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多媒體教學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展示一個全新的空間。學生在聲、圖、音、像的多媒體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讓全體學生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地全過程之中,使他們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主動的提高。總之,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將作爲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節綜合音樂課,由南師大附小尹潤萍老師執教。聽完我們與會的老師們都發出了由衷的感慨:“上的真好!”而我不禁又思考起來了,她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興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在教師不斷引趣、啓發、練習、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說、聽、唱、玩、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最後的學習效果不言而喻。該課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遊戲與音樂的緊密結合。

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的位置,遊戲、動作、情節都是爲了加深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例如:教師把整節課的時間設計成了有意思的五塊:聽《運動員進行曲》走進運動場。在音樂的氛圍中創設運動場這一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對不同的運動項目的特點和音樂的表達產生初步的聯想;聽賞《乒乓變奏曲》讓孩子們覺得在觀看一場乒乓球大賽。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孩子們從音樂中找到了打乒乓時球發出的節奏型,並在跟着音樂律動時感受到音樂在不斷地變化,在老師的又一次指引下,孩子們發現音樂的變化來自節奏型的變化而不是速度,從而揭示了又一個音樂知識“變奏曲”的含義。

接下來的環節是本課的重頭戲:學唱新歌《拍皮球》。教師則巧妙地將它設計成讓學生來參與運動,拍皮球。只見老師拿出了一個皮球,當場邊拍邊唱,讓學生立刻就掌握了歌曲的節奏;緊接着讓孩子們跟着音樂的節奏做拍球的動作又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聽賞活動,部分孩子還真的邊聽邊拍了球,這又一次大大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是讓學生去參加比賽了。教師將《拍皮球》的歌詞換成了《拔河》的歌詞,並讓學生看了視頻。孩子們馬上感到了音樂的力度有所變化了,於是在演唱時立刻就表現了出來。這裏教師有別具匠心地設計了一個啦啦隊有節奏的呼喊聲,並做了兩聲部的練習,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自然,孩子們正全身心地投入在音樂遊戲中。

最後一個環節被設計成了“載譽歸來”。視頻歌曲《五星紅旗》,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爲國爭光的運動健將,體會當國旗升起時激動的心情。孩子們當時莊嚴肅穆、激情暗涌的場景現在還浮現在我的腦海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比教師單純的說教要有力得多!

二、用音樂來解決音樂的問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節課一系列的聽賞學唱活動中,教師始終沒有離開音樂去泛泛而談,而是讓學生將心中的疑問都放到音樂中去尋找,極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與能力。也正因爲有了一個良好的聽賞感知,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即興創造力都在這節課中有了很好的展示和發展。

例如:在讓學生找出《乒乓變奏曲》中音樂是怎樣變化的,教師分別作了節奏和速度的對比。起先學生都認爲是速度在變化,這時教師讓學生找到兩段音樂的主題節奏先拍一拍,孩子們突然發現速度根本沒有變化,那是什麼讓音樂旋律聽上去好象快了呢?學生的好奇心上來了。這時教師讓他們再感受了一下節奏型,孩子們這才發現原來同一個主題只要將節奏型作改變,即使不改變速度也會讓人覺得情緒有所變化了。這時教師才揭示了這是“變奏曲”的特點和含義。將複雜枯燥的音樂知識融入有趣的音樂遊戲中,用音樂的形式來解決音樂的難題,是尹老師教學的又一大特色!

三、舒展自如的教學風格深入人心。

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觀摩研討會,無論是誰多少都會有些緊張的。我相信尹老師肯定也有這種感覺。但是在整個一節課上我們卻誰也沒感到她緊張、拘束,相反她舒展自如的教學風格,與孩子們玩到一起的自然和諧讓我們心生敬意。我想,只有一個真正熱愛音樂、尊重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的教師纔會在課堂上忘記緊張、拋開拘泥,跟着音樂、跟着學生,似乎她已不是一位老師了,而是孩子們的夥伴、指揮、隊長,這樣的教師才能產生最具魅力的教學。

四、缺憾,是難能可貴的財富。

當然,沒有一節課會是十全十美的,這節課也有幾個地方值得商榷。而尹老師的遺憾,會是我經後教學中難能可貴的財富。

1課中教師的評價還是不夠及時。音樂教學屬於美育的範疇,是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藝術不容說教,審美不容灌輸”,這節課中應該說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3

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爲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實踐與研究證明,國小音樂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自覺探索解決音樂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我通過對教學《龜兔賽跑》這一案例進行反思,具體地分析探索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方面的反思與調整的過程與方法。

一、注重音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調整教材內容以適合現代學生審美需求,並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在教學《龜兔賽跑》時,我安排了欣賞三段不同的音樂:第一段是兔子、小雞和小貓;第二組是烏龜、鴨子和小羊;第三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

第一步讓學生聆聽音樂並思考:這段旋律表現了哪一組小動物呢?

第二步問爲什麼你會認爲這是這組小動物呢?此時學生會根據他平時積累的經驗告訴我們: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來很笨重,所以它的音樂聽上去很強也很沉重,而烏龜呢,它爬得慢,但身體沒有大象那麼龐大,所以音樂聽上去很平穩。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樂聽上去很輕鬆,也很活潑。

第三步讓學生聆聽音樂模擬這一組動物走路的情景。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內化,體會音樂藝術的美感。

二、堅持以學生爲主體,進行課堂目標的反思。

由於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要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科學的音樂教育觀,就必須以學生爲主體,遵循學生的顯示發展水平。聯繫學生的客觀實際,根據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提高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度,增強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爲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在設計《烏龜賽跑》這一課時定下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讓學生初步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2、通過創編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3、通過創作表演第二次龜兔賽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滲透團結友愛的思想教育。通過反思,圍繞着學生年齡特徵和音樂感知等特點,重新設立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具的直觀介紹及有關樂曲欣賞,充分體驗學生豐富的表現力,同時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情緒。”課堂上,通過討論欣賞、比較欣賞、選擇欣賞等多種教學策略進行反思。

三、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從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四、圍繞主體,緊扣主題,集體協作是反思教學必要補充。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爲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4

《春雨濛濛地下》是國小第十冊第一單元中的歌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1、能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2、能用沙球創設意境爲歌曲進行伴奏。本節課的難點是: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由於我們的學生平時喜歡大聲唱歌,“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的要求和效果呢?”這是我課前反覆思索的問題。

上課鈴聲響了,在同學們的課前靜息中,我一改常態,深情並茂地朗誦起歌曲歌詞,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吟誦起來,興致極高。這時,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分析體會這首歌的內容和意境。於是我再繼續巧設問“春雨是怎樣的下呢?”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春雨是細無聲地下、濛濛地下!”,這時我抓住“濛濛”一詞,緊緊地引入課題。緊接着我讓同學們用象聲詞來模仿春雨“唰唰唰唰”地聲音,然後再列舉出大雨“嘩啦啦”的聲音與之進行對比,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和鞏固歌曲中春雨的唱法,最後我推出新型的師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我邊彈伴奏邊有感情地演唱歌詞,學生接唱春雨唰唰唰唰的聲音。”利用音樂瀰漫性的特點和這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即讓學生熟悉了音樂,又輕鬆地讓學生掌握了輕聲模唱的習慣。繼而我要求學生記住並用這種感覺歌唱全曲,以此來表現春雨濛濛地下的感覺。經過這樣的處理,學生演唱得非常地輕、非常地齊、非常地美,達到了理想的效果,輕鬆地解決了本課地難點。

課後心得:通過這節課地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無定法,教學有法”的教學思想。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勇於思考、探索,創新性進行教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地教學效果。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5

欣賞維瓦爾弟的《春》採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揭示樂曲的曲式結構:直截了當告訴學生,這首音樂是迴旋曲。它的曲式結構是這樣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題音樂,B、C、D、E分別爲不同的插部。

二、瞭解音樂的主題樂句。唱音樂主題:聽老師唱一唱,跟隨老師唱一唱(音樂相對學生的年齡水平有相當難度);聆聽音樂主題,你覺得主題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覺,讓你聯想到春天的什麼?再次聆聽哼唱主題音樂加深對主題音樂的印象,並感受春的生機。找主題音樂,聆聽全曲,如果聽到主題音樂哼唱並舉手錶示。

三、聆聽各個插部。聽後說一說,音樂的特徵,想象可能是表現春天的那一種形象?聆聽驗證,並結合“生活實際——繪畫色彩——音樂特徵”三者的聯繫,爲各個插部填上顏色,並說出理由,要求以音樂特點爲主。

四、完整的聆聽。分兩個環節,一通過錄像觀看聆聽,瞭解小提琴協奏曲所用的樂器,聆聽中觀察每個形象分別用什麼樂器表現,有什麼特點。二完整聆聽,整體感受欣賞。

反思:

這樣的教學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音樂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纔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了。可是將近三年毫無疑問的引來了爭議:有時候爲什麼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和自豪的。(現在想來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本次教學,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體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說:“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說:“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着,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悅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的表達上的,當要學生回答一個爲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繫的着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說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着急的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像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像欣賞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身臨其境。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覺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像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很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6

爲了豐富學生們的音樂課內容,我一直都會找一些課外的歌曲給他們聽,然後學唱,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對演唱這些優美的課外歌曲懷着極大的熱情,有時侯甚至還超過學唱課本歌曲的熱情。我相信這也是很多音樂老師們心中的感受和疑問:孩子們到底喜歡什麼歌呢?這個問題,實在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分享這個問題,集思廣益,找到一些孩子們喜愛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這個學期,學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計劃,我就想起了春節晚會那首生動有趣的《吉祥三寶》。所以,一開學沒多久,我找時間給孩子們聽了這首歌。低年級的孩子們特別高興,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媽媽和寶貝,那些奶聲奶氣的聲音讓我覺得十分好笑。原來以爲高年級的孩子不一定喜歡,但是在高年級播放後,他們也特別喜歡唱。對比課本上的歌曲,我覺得《吉祥三寶》之所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歌曲內容和演唱形式貼近生活,特別有趣。

歌曲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擬人表現了家庭的溫情和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比如:

女兒:爸爸,

爸爸:哎!

女兒:太陽出來月亮回家了嗎?

爸爸:對拉。

女兒:星星出來太陽去哪裏啦?

爸爸:在天上!

2、歌曲旋律、節奏簡單,活潑生動,

作爲大衆喜愛的歌曲,藉助媒體在社會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聽到這首歌。

所以,我的感受之一是:

選取的歌曲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媒體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視。

但是,我覺得問題又來了,孩子們深受媒體影響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樣多。比如,高低年級的孩子都向我提過,希望可以學唱當時最流行的《兩隻蝴蝶》、《大長今主題歌》,高年級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門的歌曲,什麼《披着狼皮的羊》、《童話》、《筆記》、《七里香》〈化蝶飛〉........總之什麼最流行,他們就想學什麼,曾經讓我很頭疼。

所以,我的感受之二是:

對國小生,他們的思維是朦朧、半知半解的。選取的課外歌曲內容一定要健康,學唱課外歌曲目的一樣是讓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而不是過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問題,那麼能讓孩子們喜歡,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看動畫片,還特別喜歡唱片裏的歌曲。記得以前讀國小,喜歡唱〈黑貓警長〉、〈葫蘆娃〉、〈花仙子〉,〈叮噹貓〉,所以我找了這些歌曲給低年級的孩子們聽,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貓警長〉男孩子比較喜歡,其他反應平平。後來放的〈挪吒〉、〈四驅兄弟〉,他們興致就很高,幾乎全班齊唱。後來一想,就明白了,現在的孩子看的動畫片和我那個時候怎麼會一樣呢?連以前我們熟悉的“小叮噹”,現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夢”了。

所以,我的感受之三是:

要從孩子們的角度去看、去想,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時間和孩子們聊聊,看看他們對歌曲的喜好。

和其他老師聊的時候,她們也提示我,現在給孩子們專門寫的歌曲太少了,所以很多好聽的歌曲總是以前的。真希望聽聽其他老師們曾經介紹哪些歌曲獲得孩子們的“歡心”呢?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7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本教學設計重視整節課的音樂性,聽賞、唱、編等環節始終貫穿以音樂。各教學活動體現音樂的“情感體驗”,以音樂審美爲核心,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創造活動等,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組織各項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同時還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展,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本課共三課時,下面我從教法、學習模式、流程三方面作以下反思。

一、教法

本課主要採用體驗法、實踐法、探究法等進行教學。

1、體驗性音樂教學法。通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小白菜》、《母親》、《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等,使學生在音樂的聽賞過程中獲得母愛是偉大的,我們要愛護、疼惜我們的媽媽的情感。本教學法以音樂情感體驗、感受爲主,通過創設情景“媽媽的歌”,陶冶學生愛媽媽的情操,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安靜的、投入的聽賞音樂的習慣,提高其音樂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實踐性音樂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聽——聽賞歌曲體會母子深情;說——說說媽媽讓你特別感動的地方;動——模仿媽媽辛勤的勞動;唱——唱唱疼惜媽媽的歌;編——情景表演《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等活動,學生親身參與各項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其音樂的技能技巧,發展其音樂的表現力。

3、探究性音樂教學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爲主要特點的創造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創設情景,我設計模仿媽媽勞動,媽媽工作、學習,媽媽累得伏案而睡等,媽媽多偉大啊!

二、學習模式。

本教學活動涵蓋的三個主要學習模式爲:

1、參與——體驗模式。“參與”是指在課堂上師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爲教學的主要形式。參與——體驗模式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序是:

欣賞《小白菜》,喚起思念媽媽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欣賞《母親》,愛媽媽的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學唱、創編《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情感外化(創造)

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師生的角色是平等的,教師起到主導的作用,學生突出了主體地位。

2、情景——陶冶模式。運用音樂、語言、多媒體等,創設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序是:

利用音樂渲染、語言描繪、多媒體展示等,創設情景——學生聽音樂、唱歌、表演等,參與活動——學生領悟母子情深,情感體驗內化

本課時中,創設情景“媽媽的歌”作爲主題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小白菜”沒有媽媽孤苦伶仃,《母親》中媽媽的孩子真幸福,學生沉浸在音樂中,心智受到感染和啓迪。情景教學不僅爲學生開拓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促進了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而且促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獲得主動發展。

3、探索——創造模式。探索——創造模式着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學習活動中,創造性思維往往與創造性想象、創造性活動聯繫在一起。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序是:

提出設想:創編的形式——探索: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創編:採納成員的意見編排情景——展示:以小組爲單位表演

創造活動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由創作帶來的成功和快樂,也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表現手段給予主動的注意,對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和流程:

教學目標:

1、對比欣賞《小白菜》、《母親》,體會不同的速度、力度、聲音等表現歌曲的情緒會不同,瞭解沒有伴奏的合唱稱無伴奏合唱、男子一個人唱稱男聲獨唱。

2、通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小白菜》、《母親》、《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學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媽媽的愛戀。

3、初步學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輕柔、較慢的音樂風格,指導學生用輕柔、緩慢、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8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節音樂課,春雨綿綿,倒春寒讓我們沒有了春的暖意,而第一課的主題卻是暖暖的“春意”。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每一年的這個學期我們所學到過的和春有關主題的音樂,《小雨沙沙》、《大樹媽媽》、《郊遊》、《春天舉行音樂會》、《嘀哩嘀哩》、《柳樹姑娘》,每一個和春有關的主題都是編者的用意。孩子們也在回憶中發現,原來和春有關的音樂有那麼多。

用班得瑞的《春野》作爲開始,我拉開了這一學期春的序幕。在大自然裏,我們領略春的點點滴滴,與潤物細無聲中,開始了學習。

《小鳥小鳥》這首歌和我同齡,對於現在的孩子有些陌生,但範唱音樂的配器已經略顯粗糙了,我在備課時查找了很多資料,找到了影片《苗苗》的介紹,讓我對這首歌曲有了新的認識,帶着這樣的認識開展教學,孩子們的在我的故事引領下開始了學習,重點第一課時放在第一部分四句樂句的學唱上,教學中,還是是要注意歌唱方法的引導,教學貴在堅持,人生也是一樣,堅持就是勝利!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9

現代社會呼喚創造精神。社會學研究認爲,人是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主導因素,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沒有創造,社會就不會進步。重視人的創造發展,就是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21世紀社會是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機靈、獨立,別出心裁,獨樹一幟的工作方法,便很難在競爭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必須把培養有推動社會進步能力的人作爲重要目標。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制約創造思維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爲中心,把學生置於被動從屬的地位,“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心違”。它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構成教與學的關係,這種忽視學生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始終處於被動接受地位的模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是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的桎梏。因此,我們要大膽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啓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鼓勵獨立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使他們在主動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和發展創新精神。<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0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好處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爲實現這一歷程而帶給適宜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

根據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我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致使我們在音樂欣賞課中務必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我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用心性。反之,以超多的語言去講解音樂的特點、情感內涵、曲式結構等,儘管你講得多麼精彩,語句修飾得多麼華麗,結果都會成爲學生的耳邊風、紙上談兵罷了。教師只有採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潛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確國小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吸引學生了解音樂,熟悉音樂,進而演繹音樂,創造音樂。下方是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的幾種教學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學,拉近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搞笑的故事情節,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構成,進行審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抗敵歌》爲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戰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再如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藉助於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讓學生“看”、“聽”、“想”結合,在腦海裏構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們用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表演形式體驗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音樂表演是將作曲家的創作真正成爲音樂,是將音樂作品從音樂符號變爲音樂的過程,學生將在二度創作中提高審美潛力和音樂表現潛力。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器樂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主角扮演??教師能夠根據音樂欣賞的資料進行選取,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

根據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賞課《春節序曲》中,是這樣設計的:進行到樂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等學生展開自我的聯想去想象出鑼鼓宣天的場景後,我給學生帶給鑼、鼓、鑔、三角鐵,要求學生自由組合,並用以上的打擊樂器去表現出你心中熱鬧歡騰的場景。話音一落,大部分同學一擁而上,這難道不是學生渴望體驗、渴望表現的體現嗎?見此,我靈機一動,把打擊樂器分給個別平時不用心的同學,平時用心的同學用各種樂器的打擊動作和模仿各種樂器音響來表現,以持續學生的用心性。一聲令下,教室一片歡騰,有樂器的聲音,有嘴巴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同時還有旁邊同學的笑聲,大家樂在其中。見到如此歡快的場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動作融合進去,頓時,表演的同學更加起勁了,這時,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快樂的海洋,自由演繹自我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鐘後,個個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時給予表揚。以上的案例,我緊緊抓住人的第五個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運用了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一次透過音樂去感受節日的歡快,透過參與活動去體驗樂曲的內涵,讓學生在簡單中得到藝術薰陶。

在《動物狂歡節》的欣賞教學中,先由學生聆聽音樂,對作品較爲熟悉後,能夠由學生自由選取扮演各種動物,如“獅王”、“大象”、“公雞”、“母雞”等等,或歌或舞,盡情發揮。學生在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後,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三、遊戲形式教學,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遊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於底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但是,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遊課,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組織音樂遊戲教學時,還要注意將學生的活動面鋪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

四、圖譜結合教學,進行音樂的再創作。

曲式結構對音樂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樣,瞭解了曲式結構就明白了音樂作品的構成。國小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往往是一理半解,藉助圖像能夠將音樂理論淺顯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掌握了曲式結構以後,再根據曲式結構進行音樂創作就會容易多了。

《春天來了》是很簡單帶反覆的三段體,ABA結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歌譜,他們很容易就能總結出歌曲的曲式結構來,教師能夠將曲式結構用圖形表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種曲式結構進行旋律的再創作。學生從單純的音樂欣賞中走了出來,提升到了音樂創作上來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幾種形式,只是爲了提高國小生學習的用心性,幫忙兒童理解音樂,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不是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學會靜心聆聽,全神貫注地感受音樂,讓思維在時空中自由馳騁,超越自我,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潛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音樂需要的是聆聽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時要注意,不應在欣賞時干擾音樂,破壞了音樂美,不要只重視形式而忽略了音樂本身。

我們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審美主體的興趣,提高欣賞趣味性,發展想象力,讓音樂聽覺觸動靈魂!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1

在教授二年級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而有連貫的聲音歌唱。同學們在欣賞了歌曲後,發揮想象,用語言描繪出草原上美麗的景色:藍天、白雲、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羣……於是我請大家用模聲詞“嗚”輕哼歌曲旋律,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來,可突然幾下又低、又重極不和諧但又十分熟悉的。“嗚”聲轉入耳際,“一定是劉強!又是一陣低而重的“嗚”聲,還夾着幾聲偷笑,我心頭頓時掠過一絲不快,這時又另有幾名學生竟然也偷偷地跟着學,頓時,教室裏引起了一陣騷動。我真想把琴聲停下,對他們批評一番,但轉念一想,還是耐住性子,只是邊彈琴邊用目光搜索到那幾個孩子,在目光的對視中,他們的聲音輕了下來。唱罷,我離開鋼琴,默不作聲地走到大家面前,幾十雙眼睛都盯着我。我認真地說道“草原上的天氣真不錯,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太陽公公笑眯眯——突然飄來了一朵烏雲,又飄來了幾朵烏雲(邊說邊看這幾名學生),遮住了太陽,遮住了白雲,哎!我們玩不成了,遊戲也做不了了,真掃興!”同學聽後也都滿臉掃興的樣子,我接着問道:“你想對‘烏雲’說些什麼呢?”同學們爭先恐後:“烏雲,你快走吧,把好天氣還給我們5”“烏雲你真討厭!”同學們的話使“烏雲”低下了頭,我見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便說,“讓我們一起像天上的白雲一樣輕輕地用‘嗚’再來唱一遍,老師相信,烏雲聽見了我們美妙的歌聲一定會變成白雲的!”說完向“烏雲們”投去相信的目光。音樂起,這回再也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大家始終用優美動聽納粞崍蘇饈贅棖竺嫺謀硌蓴方諞裁揮惺艿秸舛?“小插曲”的`不良影響。

在這堂課所出現的情況中,我採用了“暗示效應”,而不是直接去批評這些同學,給他們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心理效應是指由於某個人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應和效果。其中暗示效應是教師在每堂課上都會用到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爲施加影響,從而使暗示考不自覺地按照暗示的意願行動。暗示效應在具體實施中主要表現爲直接暗示、間接思想傾向、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應。

因此瞭解並掌握音樂教學心理效應的特性與規律,利用和發揮其積極作用,防止與克服其消極作用,對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2

一、思想方面

作爲一名教師,我能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九年制義務教育,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做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時時處處爲人師表;在思想政治上,時刻能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關心羣衆,以校爲家。響應學校號召,用心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每週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從不缺勤,服從學校安排。

二、教學方面

本學年期,我擔任一至五年級的音樂課教學任務。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利用學科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獨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才華,給予他們充分的表現欲。課堂上嚴格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用心性的調動,堅持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注重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必須基礎上創造音樂。音樂真正成爲他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愛好音樂,喜歡音樂。本學期,我還充分利用農遠資源,讓它運用在每個班級中。效果個性的好,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在下個學期裏,我會更加有效的利用這個新資源,讓它有效的體此刻我的課堂中。

三、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我校地一面旗幟,對於這方面受益的學生能夠說一生受益。根據需要本學期我擔任學校的舞蹈隊的訓練工作,每週五的下午進行訓練。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在三、四年級選了16名老的隊員,爲了培養新的舞蹈學苗,我又在一、二、三年級選了14名新隊員。爲了讓舞蹈隊的孩子能夠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我放下個人休息時間,每一天下班回家,我都對自己進行舞蹈基本功練習,然後在進行舞蹈的編排。回到舞蹈課堂上,首先,我對學生進行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之後,我有對學生進行了民族舞蹈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漢族民間舞的風格和特點。又進行了漢族舞蹈基本手位和腳位的練習。秧歌基本舞步的訓練。經過學習,我排練了舞蹈《小揹簍》,《榴花似火》,《小白船》。能夠說我的每節課無愧於自己也無愧於孩子,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學到的舞蹈不會是過時的,我也不是在吃自己的老底兒,而是把新鮮的果實摘給孩子們,讓活力和激情在舞蹈的課堂上涌動。看着孩子們的進步我由衷的高興。

四、個人學習

爲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認識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我認真地參加縣裏組織的培訓活動,認真記錄學習資料。“腳踏實地,大膽創新”是我教書育人的座右銘。本年度我繼續領悟新課程標準,以新思路、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常規課。我克服各種困難,用心學習各種音樂教育理論,利用間隙時間練習聲樂技巧,爲教學工作做好充實準備。以適應當前教育的形式。

俗話說,音美是一家。在低年級音樂課中,常常出現讓孩子們透過歌曲的學習畫出一幅畫。這時,我才真正認識到,音樂離不開美術,因此,學習美術成了我必學的科目。就這樣,從我來到興隆國小的三年裏,我沒有間斷的同我們學校的尹老師學習國畫。在尹老師的精心培養下,我已完成了八個作品。得到了上級領導、家人、老師的一致好評。在那裏,我要對尹老師,我的好朋友最真誠的說聲“謝謝”。

在這個學期裏,我還利用網絡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閒暇時間裏,我會在我的博客裏發表我的一些教學感想和文章,這樣,天南海北的朋友會對你的東西各抒己見。在那裏,我還認真學習其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先進經驗同時也把自己好的做法、想法跟大家分享,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從中,我也學到了許多的知識。

我是我校藝術教研組的成員,在課餘時間裏,我們會經常在一齊討論教學、交流經驗。並把實際問題以隨筆的形式及時做好解決的辦法。這樣,讓我們藝術教研組的成員都有了很大的收穫,在教育教學中,無疑帶給了我們最有效的幫忙。

五、配合班主任工作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三年二班的副班主任。我十分認真地對待這項工作,經常深入班級,爲自己的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個性是班主任老師有公事外出時,我會盡我的所能管理好我們的班級。讓班主任放心的去,滿意而歸。

六、努力目標

1、加強自身音樂素質的訓練,摸索出一套適合我自己的特長和教學方法。

2、在教學中踏實教課,利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各種潛力和思想的進步,用心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錘鍊自己。

我是一個對羣衆充滿了熱情的人,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是我的工作作風,助人爲樂是我的快樂之本,只要是對學校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我都會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它完成好。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同樣會用心去應對,用我的全部熱情來澆灌我深愛着的事業。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範文

轉眼間,一學期結束了。我順利地完成了音樂教學任務,爲了到達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潛力,透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啓迪智慧,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教學工作中做出超多努力,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課堂教學:

堅持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透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必須基礎上創造音樂

二、課堂管理:

爲了使學生能簡單、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不足:對於學生的肆意課堂的行爲掌控力度不夠。總以爲學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爲寬鬆。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恃無恐。因此,今後應注意把握尺度。增強幽默力量。

三、教學研究

爲了使自己在教學水平及業務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學期,我加強了自身素質的培訓,參加了柳江縣國小音樂教材培訓,加入了柳江縣音樂課改中心小組,聽了覃老師的一節音樂課,對我感觸很深。因此對音樂學科教學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首先,從每一節音樂課教學開始,我都以打造一節優質課這樣的理想來入手,對於每節課我都提前做了相當大、相當多的準備;其次,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持續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興趣是調動思維、探究知識的內動力,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學任務的關鍵。在這學期,我上六年級的《採茶燈》公開課時,透過了相關的視屏,讓學生初步瞭解音樂文化知識。透過看、聽、說、唱、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節公開課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爲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畫上了一道美麗的音符。

總的說來,本學期的音樂工作做的比較滿意,雖然也還有不足之處,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和科研的工作中,我會奮起直追、找出不足、認真改善、努力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把音樂工作做的更出色。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3

《音樂課程標準》特別注重以審美爲核心,讓學生主動參與,發展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等等。作爲實驗區的一名音樂老師,我深刻體驗到了新課程對教學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面對進行了許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雖說也取得了一點的成績,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有一些困惑。下面我就課堂教學中非常注重的合作化教學方式作一些教學反思。

[現象]這是一年級上冊的一課有關音的強弱的教學。教師問:“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強的聲音、有哪些弱的聲音,學生分組討論。學生馬上分成四個小組,然後學生們展開了十分激烈的討論。小組彙報時每組說一種,自然答案只有四種。我想這樣的小組合作不用也罷,不僅沒有必要用上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很快地想出各種辦法),而且還讓很多學生沒有發揮的空間。

[分析]音樂課程的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的改變。合作式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它要求學習小組成員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以異質小組爲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並以團隊成績爲評價標準,達成和實踐共同的學習和教學目標。最近,無論是在語文課、數學課,還是美術課、音樂課,經常可以聽到或看到小組合作這一課堂組織形式。說起來是令人欣慰的,這說明新課程理念已融入教師的教學教育觀念,並正由觀念層面向課堂教學層面轉換。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能採用一些流於形式的學習方式。

[策略]

組合作學習的實效如何?一堂課有沒有必要非得用上小組學習?怎樣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一、合理安排合作小組

按音樂素質、能力和性別劃分小組。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脾氣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所以要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即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即知己又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正是因爲每個組內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爲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爲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

二、把握好合作的時機

(1)當某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體驗結論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比如說在欣賞《小象》的教學中,說說你聽到的是什麼動物在走,你是怎樣聽來的?能用動作表現出來嗎?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體驗、各抒己見。

(2)合作表演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通常在這時,我都是叫同學們自由組織,自己選擇自己組的成員。在教學完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後,根據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編寫出一個小小音樂劇,通過歌唱和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用相應的自制打擊樂器來表現春天的場景。

(3)在得出規律性的結論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

三、合作教學與其他教學相結合

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學習方式,所以合作學習要與班集體教學、個別化教學相結合,做到取長補短。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4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調歡快、充滿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歌曲表現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真情,熱情地頌揚了歡樂的友誼。歌曲採用四四拍,大調式,歌曲中樂句中“0 X X”和“X X X”切分音的運用很有特點,使得曲調活潑跳躍,富於動感。本課的一開始,我用舉例比如:5.12大地震全國人民伸出援手,共同抗震救災,這就是手拉手的意義。

可能是觸及到孩子的內心,所以他們顯得特別的莊嚴和沉靜。這節課的重點是一:出歌曲跳躍,富於動感的特點;二:唱準上面那兩個切分音。這第一項算是基本達到了。但是第二項有欠缺,孩子們瞭解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這樣的平均好唱的音符,這個切分音確實有一點困難,我花了10分鐘來練這兩個切分音,但是受到的效果還不是很樂觀,所以這一方面應該在加強練習,多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5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爲中國小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在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根據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遊戲爲興趣的特點,在上課前,我把學生分成蝸牛隊和黃鸝鳥隊來展開聽音視唱的音樂遊戲競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聽音排序

聽音遊戲開始了,每隊在隊長的帶領下各選派出兩名同學參加比賽。每人頭上戴一個音符頭飾,隨意站成一隊。教師先給一個標準音,然後按照樂句中音符出現的先後順序分別彈奏出來,戴頭飾的同學則按照師彈奏的順序從新排成一隊。教師分別彈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頭飾的同學們屏住呼吸、側耳傾聽,恐怕自己給隊裏抹黑。很快根據自己的判斷從新站成一隊。教師再彈奏出第二組音符“5、3、2、1”,請另外一組的同學進行比賽。

二、評委評判

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是全班同學。教師只起一個輔助作用。當一個同學聽辨後,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準確的用手勢判斷對錯。遇到有爭議的時候,教師及時補充,給予標準答案。凡是判斷正確的隊能夠獲得一個小獎盃,於是歡呼聲一片。教室裏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

看的出來,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學習非常感興趣。

三、聽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構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後,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

(1)55535︱165︱;

(2)55532︱132︱;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