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間隔排列評課稿

其他3.27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間隔排列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間隔排列評課稿

間隔排列評課稿1

間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幾乎每個學生都曾經接觸過,但一般不會關注它。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是最簡單的間隔排列,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有趣的現象,通過“看”“數”“比”“圈”等活動,由表及裏逐步體驗現象裏的規律。

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隱含且可以發現的。只要對豐富的具體現象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就能發現規律。探索規律的教學重點在於“探索”,必須讓學生經歷親自尋找規律的過程。如果把規律直接告訴學生,就失去了探索規律的教育價值。

上課開始夏老師安排了男生女生排隊的遊戲,使男生和女生一一間隔排列,在遊戲中發現問題,通過輕鬆有趣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關係規律。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很快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進入到探索新知的情境,而且爲後續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進行了幾組排列現象,給學生提供了基於生活經驗與認知規律的對話平臺。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兔子與蘑菇、木樁與籬笆、夾子與手帕等排列是有規律的,並抽取了排列現象的共同屬性:兩者物體一個隔着一個的排列,知道了什麼是“一一間隔擺列”現象。爲了加深學生對“一一間隔”的認識,讓他們找找“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老師出示了課本的主題圖,與課本對話,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爲學生營造了對話的場景,師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使課堂都成爲落實三維目標和學生學習、生活與發展的場所。

間隔排列評課稿2

這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頗高,知識點非常抽象。但王老師“扶”與“放”相結合,引導學生驗證規律,加深對數學模型的理解,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一、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建構學習平臺。

在教學中,學生常常對“一一間隔”概念的理解有點困難,原因在於生活當中“間隔排列”的現象有很多:有多種物體一一間隔,也有整體間的間隔排列。因而,如果不解決好這個概念,將會給後面的'探索規律造成一定的困難。

這裏,王老師創設了手指夾鉛筆的遊戲,給學生直觀形象的一一間隔排列實例,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在腦海裏建立起“一一間隔”這一概念。

建議:由於數量上不夠,類型上也不夠豐富、典型,所以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還是應該讓學生列舉、交流了生活中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進一步認識“一一間隔排列”,體現出規律存在的普遍性和數學源於生活。

二、學生充分感受探究,促進思維發展

爲了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王老師師在設計工作表時特意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找出符合一一間隔的排列來,將這三組排列編上號,通過幻燈片將其展示出來,便於學生觀察比較。在工作表中特地設計填寫每組中兩種物體的對應數量,讓學生很好地發現“多1”這一重要的共性內容。

建議:老師應該將一一間隔的所有情況理清之後再來探究數量之間的規律。

三、老師很好地關注了細節

要關注細節,關注學生,注重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思考、如何驗證及其它一些學習方法。

間隔排列評課稿3

下面我針對教學中的一些環節談談我的看法:

1、師生交流充分,但生生交流貧乏。

本課教師安排的內容比較多,知識也較書上豐富了很多,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教師與學生點對點的問答比較多,而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很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不足,這樣的課堂的參與面就會變窄。如一開始找規律的時候可以讓同桌間先交流,再指名回答,找到規律進行概括的時候也可以先讓學生交流。擺圖形驗證和畫畫表示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間先交流,這樣學生驗證的資源纔會豐富,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其中。

2、對規律中隱含的內在聯繫挖掘不夠

本課教師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議一議找到了間隔排列物體數量間的關係,發現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端物體的個數比中間的另一種物體多1,我覺得這個時候可以追問“爲什麼”。學生在認識了這麼多組間隔排列的物體以後,應該對兩個一組排列這樣的對應關係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如果這個時候可以加以提煉,學生對爲什麼多1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原來最後一個就是多出來的一個。所以兩端的物體比中間另一個物體多

分析教材:

本課是蘇教版四下《找規律》單元的第一課時,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本課內容的重點在於授之以“漁”也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找”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其次在於“用”,學生找到規律以後能夠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找”和“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需要運用觀察、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學生:

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習時,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的隱含的簡單規律,所以學生已經有了初步探索規律的經驗。但學生對如何將對所學規律的感性認識進行提升、歸納,並用語言表達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結合本課的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這位老師通過突出“找”規律和“用”規律兩個方面,並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出找到的規律,使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清晰。

一、“找”規律——突出學生的探索活動。

這部分內容着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物體個數間的規律,教師以學生感興趣的動物排列和書上有趣的童話場景爲題材,引導學生通過猜測、觀察、分析、抽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發現、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

1、猜測、觀察——找到實物間隔排列的特徵

教師在課始安排了四個小動物排列的例子,前面三個是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而最後一個例子是不同的情況。教師以畫動物引入,在引導學生猜測的同時畫出金魚和小鳥,學生通過觀察老師畫畫的順序初步有了間隔排列的意識,所以教師在畫出排在第三個動物以後學生能很快報出接下來畫的動物。後面的猴子和刺蝟、貓和狗,學生以同樣的經驗很快找到排列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逐步積累間隔排列物體特徵的感性認識。教師在這個時候出示了一個不是一一間隔排列的例子,發現最後一個例子中兩種動物的排列方式與前三個的不同。學生一猜,錯了,再猜又錯了,在這個猜測的過程中清晰一一間隔排列物體的特徵。教師在這裏順勢提出:“爲什麼前面幾組大家猜的又快有準,到了這一組就…”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這兩種情況的不同之處,提出前面的三組動物的排列是一個隔着一個排列的,叫做一一間隔排列。讓學生對實物間隔排列的特徵的感性認識提升爲語言表述。

2、分析、比較——找到數量間的關係

學生在此時對規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要學生真正“找”到間隔排列物體數量間的關係,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比較。教師這時出示書上的例題,並添加的一組蝴蝶和蜻蜓,讓學生通過數一數填表,在根據表中數據比一比,最後跟同桌議一議自己的發現,這樣的三個步驟,讓學生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實物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原本書上的安排都是排在兩端的物體比排在中間的另一種物體多1個,教師添加一組蝴蝶和蜻蜓後,一一間隔排列的情況就更加完整了。學生通過對每組物體中兩種物體數量的比較,很快就能發現數量間的關係。

3、分析、抽象——找到排列方式與數量間的對應關係。

由於學生對一一間隔的兩種物體,兩端物體相同時的規律剛剛發現,所以教師在這裏先讓學生分別說一說三組物體間的數量關係,讓學生對這些數量間的關係認識充分後,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把前面對規律的具體認識提升爲抽象概括。另外在例題中多安排了一組蝴蝶和蜻蜓的一一間隔排列,這是兩端物體不同時的情況。教師在這裏很巧妙的利用這組物體,既讓學生髮現兩端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還讓學生想辦法把這組動物的排列也變成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的情況,這裏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一共提出了四種不同的方法,提升對兩端物體相同時的規律的認識。這樣將一一間隔物體,兩端相同和兩端不同的情況結合起來教學,可以在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找到排列方式與數量間的對應關係。

4、歸納、概括——找到精煉的表達方式。

教師在整個新授的過程中,注重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找到的規律進行歸納、概括,同時通過引導,讓學生的表達更加精煉、準確。如學生在完成表格並彙報完填表數據後,首先讓學生比一比,說說每組物體中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由於學生在找規律的過程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所以這裏先讓學生對着具體數據進行表達,在學生能準確找出各組物體中兩種物體的數量關係後,又提出:“把三句話合成一句話怎麼說?”學生很快找到三組物體的共同點,兩端的物體比另一種物體多1。然後又提問:“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什麼情況下,兩端的物體比另一種物體多1?”學生馬上意識到剛纔的回答不完整,還缺了一個前提條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精煉準確的表達方式: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如果兩端的物體相同,那麼兩端的物體比另一種物體多1。

5、驗證——找到事物存在的普遍規律

找到規律後,教師安排了兩個環節動手操作。擺一擺驗證,畫一畫表示。讓學生通過擺間隔排列的兩種學具,來驗證看看是不是兩端的物體比另一種物體多1。再讓學生通過畫一畫,表示今天所學到的新規律。讓學生在擺和畫的過程中再次感受間隔排列物體數量間的內在聯繫,找到一一間隔排列物體數量間的普遍規律。

二、“用”規律——密切聯繫現實生活

數學與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繫,運用數學知識或規律,可以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又能反過來促進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教師在運用規律解決問題中安排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1、運用規律,解決基本型實際問題。

這個層次安排了三道練習,分別是書上的第1題和教師補充的紅花和黃花問題、鑰匙和鎖的問題。三道題目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第一、二兩題側重規律的直接運用,知道兩端的物體是電線杆有25根,求中間的廣告牌的個數,知道紅花求黃花,知道黃花求紅花。第三題側重規律的逆用,要讓鑰匙比鎖多1,可以怎麼辦?學生首先要想到什麼情況下鑰匙會比鎖多1,那就是鑰匙在兩端的時候,然後再想辦法調整如何放鑰匙和鎖,這樣也就提高了學生對規律認識要求,從正反兩個方向來思考、運用規律。

2、活用規律,解決提高型實際問題。

第二層次也安排了三道練習,第4題是鋸木頭中的規律,這道題目的解決要學生聯繫實際進行思考、解決,這裏教師在木頭上很形象的鋸出了痕跡,讓學生在通過自己抽象思考以後有了形象的驗證,從而進一步體驗規律在生活中的運用。第5和第6題,安排的都是解決首尾相接的封閉排列,間隔物體個數是相等的情況。這裏教師着重解決了第5題,男女生圍圈做遊戲,每兩個女生間站一個男生,女生5人,男生有幾人?由於學生前面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在一開始,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認爲是男生有4人,因爲男生在中間。教師在這裏同樣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當排成一排的男女生圍成一圈時,兩端的兩個女生間還可以站一個男生,從而巧妙的利用前面熟悉的規律,讓學生延伸認識了一種新的間隔排列的情況。第7題,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的問題,只知道紅珠有5顆,跟他間隔排列的黃珠可能有幾顆?通過這道題的練習,更加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通過這個層次的練習,可以讓學生體會生活現象的複雜多樣,必須靈活運用知識進行思考和解決。

本課的教學注重一個“找”和一個“用”,教師在這兩個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語言表達準確,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與奇妙。

標籤:評課 間隔 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