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語文《望月》評課稿

其他1.78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望月》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望月》評課稿

語文《望月》評課稿1

《望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語言雋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主要寫“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我聽了曾寶花老師的這節《望月》,首先感受到老師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意境中。因此,老師在課堂上不斷用語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不斷地開發學生潛能,注重讓學生大膽質疑。例如:一開課,老師就讓學生讀課題,質疑。“看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月亮是什麼樣子?”“月光下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這樣,學生馬上就有了進入文本的意識,還爲後面理解課文做好鋪墊。接着,大力實施個性化識字教學,鼓勵自主學習。例如:老師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教學環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學生在閱讀課文後,能馬上就讀準字音,並區分形近字。

新課程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是“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相互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走進學生心裏,閉眼想象情景或畫面,徜徉在文字給他帶來的意境和畫面,與文本的作者一起去翱翔、去暢想,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雖然曾老師精心製作了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文本的意境。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曾老師還是逐句講解,逐句朗讀,最後總結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並沒有讓學生對文字有所理解、產生豐富性的想象,也沒有讓學生看到“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月光灑滿大地”、看見“江兩岸的.蘆蕩、樹林和山峯被月光鑲上了銀邊。”,感覺到“江風徐徐吹來”。所以學生在朗讀上,始終停留在初讀課文的水平上。

《望月》存在着很大的張力空間,存在着很多意義的拓展點,發現這些拓展點的空間,不僅可以喚起蘊藏在學生心中的豐富情感,更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曾老師沒有挖掘教材的拓展點“清輝”、“寧靜”……失去了最佳時機,讓學生無法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自己的創造想象的潛能。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僅僅是從電腦課件上去感受,無法通過文字展開豐富地想象,這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失去了課堂的生命活力。學生們的想象、思維、表達等能力得不到培養。

綜合上述,我認爲這節課中,曾老師若能在閱讀教學中,找準合適的拓展點啓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那麼學生在這節課中得到的收穫會更多,能力鍛鍊會更強。

語文《望月》評課稿2

第一課時在我們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掃清閱讀的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爲第二課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向我們傳達的心聲做準備。但第一課時要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這在平時的觀摩活動中接觸得真不多。劉老師的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爲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課時剛剛接觸課文,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課堂上來。劉老師播放了一組有關月亮的圖片,伴着《望月》的優美曲調,以此導入課文。讓學生們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2、讓學生在初讀課文中掃清障礙,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

上課伊始,劉老師讓學生出聲朗讀,當讀到不認識的字時,鼓勵學生停下來,不能矇混過關。於永正老師說:“書不讀熟不開講”,說的就是語文課一定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流暢後才能講課。老師採取生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把心中的疑惑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最後把自讀的結果做簡單的彙報,老師適時點撥,這樣重點突出,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中,一步步把課文讀通、讀順,這樣的.讀是實在、有效的。

3、教師指導學生“隨文解詞”、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

本文有3個生字,分別是“鍍”“喻”“艙”,教師並沒有單獨把這幾個字拎出來機械教學,而是“隨文識字”,並且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如理解“鍍上”時,學生先通過查字典理解了詞的本意,老師在引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在本文中的意思。這樣與文本緊密結合理解字義,既降低了難度,節省了時間,又給學生理解文字找到了依據。也爲他們在課外閱讀中提供瞭解詞的方法,提高了理解能力。當然,那些難以理解的字也要讓學生查字典,準確理解它們的意思。我覺得這種學習方法,符合漢字本身音形義統一的規律。

4、精讀“對詩”部分,揣摩表達,詩意拓展

劉老師注重語文素養培養,巧妙地進行詩意拓展,體現“語文即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在學習對詩部分,並沒有逐字逐句的分析詩詞,而是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出這些都是描寫月的詩句。巧妙採取朗讀感受、老師述詩的意境、學生猜古詩的方法及引領學生感受詩人的不同情感。緊接着讓學生補充自己的課外積累,領略“詩中月”的美,感悟月給詩人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學習語文,不僅要透過語言文字中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要學會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標在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揣摩、學習表達的方法”,這篇課文中兩次出現了省略號,對詩部分就有一處,單獨成段,即刪節號。體會這刪節號的用法,是難得的學習寫法的素材,因此必須要引起學生的關注。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認爲如果在以下幾個方面稍加註意,課堂效果會更好。

1、學會欣賞,引領評價。

課堂上儘可能多的關注學情,適時調控,注意學生評價的導向性。即評價時既要關注不足之處,更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問題,善於發現閃光點。

2、抓住重點,留下懸念。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會引起人們無限遐想,給人以藝術享受,語文第一課時在結束時,啓發學生思考,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此引起學生讀書的慾望,爲第二課時打下基礎,從而達到“課雖下,趣仍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