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集合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集合15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

一、《重獲生活的熱情》

傾聽內心的聲音,解決內心的衝突。生活中,有時我們會感覺沮喪,是因爲一個人處於激烈的內心衝突中,無所適從,沮喪意味着我們不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如何滿足願望。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苛責別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逐漸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願望,並採取積極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原來激起對生活的熱愛這麼簡單。只要捫心自問,我到底要的是什麼?然後積極行動起來。

所以,別人說什麼不重要;所以,外界什麼樣子不重要;所以,誰對誰錯不重要。關鍵是,我想要什麼?我要怎麼樣?我自己內心的需求什麼?我要變成什麼樣子?明瞭了這些問題,我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去行動,行動起來,我們就有了生活的熱情。

二、《表達感激》表達感激的方式:

A、對方做了什麼事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C、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表達感謝我們往往說:“謝謝,太感謝了!”、“真是太感謝了!”如果我們聽到別人口中說出:“謝謝你,你這麼忙還把我送回家,讓我及時看到了孩子,沒再爲孩子擔心,太感謝你了!”這樣的感謝和一句“太感謝你了!”心裏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是的,我們渴望別人在表達感謝時把事情的經過說的詳細一些,說明他們真心的在感謝我們。那我們在感謝別人的時候,爲什麼羞於說得如此詳細呢?我們總是羞於表達自己,不擅長髮現自己真實的感受——這大概是根源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2

作者還列舉了四種異化的溝通方式,來看看我們自己有沒有踩過雷:

a.道德評判: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們自己的需要和價值觀,警惕對他人進行分類和評判,比如“地域歧視”、“貼標籤”。

b.進行比較:比較也是一種評判,它會矇蔽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作比較。”——Dan Greenberg《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

c.迴避責任:成長環境、他人行爲、上級命令、同伴壓力、規章制度、無法剋制的衝動等等都是迴避責任的藉口。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同樣我們也不用對別人唯命是從,要意識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

d.強人所難:可以提出請求,但不要威脅或強迫他人。如果人們認爲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所以要確保我們清楚地傳遞了並不想強人所難的信號。

“如果一個人選擇新的生活,是爲了追求幸福,而非逃避懲罰,那他的行爲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3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

作者通過該作品向我們闡述了語言的暴力,擴大了我們對語言暴力的認知範圍,同時作者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1.也許我們並不認爲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提醒我們藉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正影響我們的行爲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於互助

3.非暴力溝通模式的要素:

①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

②感受,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表達感受

③需要,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請求,明確告訴他人,我們期望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舉例:看到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爲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者放進洗衣機?

4.非暴力溝通過程

①什麼是我的觀察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價值,願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爲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麼

5.非暴力溝通模式:

①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②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解讀爲批評或指責

第二章:是什麼矇蔽了愛

1.有些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2.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3.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較也是一種評判

4.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迴避責任的語言

5.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第三章:區分觀察和評論

1.非暴力溝通並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

它只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否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2.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並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1.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2.非暴力溝通對錶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及觀點的詞語做了區分要區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2.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①責備自己

②指責他人

③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④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他人可能積極迴應

4.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①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爲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

②面目可憎: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③生活的主人: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完全責任

第六章:請求幫助

1.在發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迴應講得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迴應

2.瞭解他人的反應:對方此時的感受,對方的想法,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請求

3.一旦人們認爲不答應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第七章:用全身心傾聽

1.分析妨礙了我們傾聽

爲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

2.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瞭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過程中保持持續關注,爲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3.當我們痛苦地無法傾聽他人時,需要:

①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②大聲地提出請求

③換一個環境

第九章:愛自己

1.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

2.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深入理解我們行爲的動機,並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

1.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就不能歸咎於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2.表達憤怒的步驟:

①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

②想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③體會自己的需要

④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在第③和④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別人

第十三章:表達感激

1.在讚揚他人時,我們很少揭示內心活動,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讚揚也常常被人用來實現個人目的

2.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

①對我們有益的行爲

②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③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4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除地說出觀察結果。非暴力溝通並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它只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觀察?評論?從沒思考過這兩者的區別。更沒想過若將二者混爲一談,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大部分人的習慣對話是從評論開始的,“你不怎麼願意配合我的工作”、“你總是很忙,都沒陪過我”、“我看到你很不愛乾淨”、“你太粗心大意了”等等。你看,我所列舉的這些是不是我們日常中開口即來的話?我們習慣於這樣的表達方式,看到令自己滿意的或不滿的事,都會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這些往往是帶有評論性的語言。

看了本章內容,開始反思自我。很多時候,我們太習慣於用某些負面或正面的詞語給人貼標籤了。而這些標籤,往往錯失了我們全面瞭解一個人的機會。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泰國短片《媽媽!先別急的罵孩子》,廣告中的媽媽去接孩子放學,見到自己的孩子渾身髒兮兮的。

視頻中的大部分媽媽首先的反應是表現了自己的不愉快,而清楚了事情的緣由後,才發現孩子弄得髒兮兮是因爲幫助了別人,這才發現自己孩子身上有着非常寶貴的善心。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5

作爲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祕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於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於什麼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就像作者在書中寫的:非暴力溝通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書裏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裏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爲然,和那種強調推銷,強調話術,強調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麼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於傾聽,還是用於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爲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於跟隨,需要和請求屬於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諮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裏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譁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於諮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鉅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的讓人不着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6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很多心理醫生都會推薦看這本書,因爲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確實很不錯。

讀完這本書,不僅可以用於和愛人、孩子進行親密溝通,也可以在工作、商務談判中使用。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一詞的翻譯。也被很多人稱爲是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可以濃縮成八個字,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描述你的觀察,說出你的感受,表達你的需要,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很多人在生活中溝通的時候,都不會描述自己的請求,比如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我希望你能過來陪我”

這個是一個很抽象的請求,對方肯定很難去猜,究竟是怎麼才能滿足你的需求。但是很多女性都會犯這個錯誤,提出抽象的請求,然後抱怨先生不懂得關心自己。

比如說你家寶寶把廚房的各類廚具都從櫥櫃裏拿出來玩,如果是你看見了。你會怎麼和寶寶溝通?

寶寶,媽媽看見你把這些廚房用具都拿出來,(觀察)媽媽差點兒踩到了,媽媽覺得廚房好亂,心裏不舒服(感受),媽媽喜歡乾淨的廚房(需求),你可以收拾好嗎(請求)

所以當你看見孩子搗蛋,或者說有些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記得用這四個步驟來溝通,可以讓自己和對方,溝通更加順暢。

還有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切記不要將請求變成命令,比如孩子不聽你的話,不去收拾的時候,你就強硬要他去做,並且動武之類的。

這時候就是變成暴力溝通了,當然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避免關係再次僵化。

非暴力溝通力最重要的應用也是培養對自己的愛,所以也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說自己不是個好媽媽,自己太笨了等等。

此外,書裏還提到學會表達你的感激和謝意也有技巧,說出對方對我們有益的具體行爲,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我們的心情。

傾聽的技巧也非常重要,要學會讓對方儘量多表達,你不要急於給她提出建議和意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和體會。讓對方先傾訴,這樣比建議更能安慰她。

知秋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說你要實際去使用,當然你看完就忘,也沒有多大的價值。

溝通重在練習和耐心,願我們都能被世界溫柔對待。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7

隨意查讀者們的評論時,竟然看到不少人認爲本書在弱肉強食的快節奏的商業等領域不適用。還有人說,普通人來讀此書,想看到的是乾貨,是如何剋制自己的脾氣,和別人好好說話,而本書脫離中國社會舉例不合適。

恰恰相反的是,我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具有如此侷限性,我甚至覺得它是現在浮躁的中國社會極度需要的。即使在商業領域,也並不總意味着一定要強勢才行。現在社會爲了鼓吹效率,甚至贊同或默許命令、懲罰、說教等充斥着工作乃至家庭,這恰恰需要非暴力溝通,來敲醒我們。如果僅僅只是想要看到乾貨,那只是學習溝通技巧而已。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還看到很多讀書筆記,亦或思維導圖,把重點放在了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這僅僅是本書的前半部分。的確,這就像中國人學乘法都教背九九乘法表一樣,直接、有效。但後面的部分就像,背會九九乘法表後,還要懂得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應用,這樣才能將原理廣泛運用。我花一個月時間,每次回顧後再續讀,這樣看完全書後,真的認爲沒有一個內容是可以略讀快進的,我時常讀着讀着就發現自己被說中了。

總之,千萬不要被這本書的書名或者書評誤導,以爲這是部食之無味的工具書。

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刷新我認知的點整理如下:

一,先來看前文提到的“九九乘法表”,即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

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對她不做家務的兒子,使用非暴力溝通可以這樣說:

費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觀察),我不太高興(感受),因爲我看重整潔(需要)。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請求)?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不懂這樣客觀地表達:

1常常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如說,米奇花錢大手大腳,觀察應該是,米奇上週買書花了一千元);

2將感受和想法混爲一談(如說,我覺得我吉他彈不好,這只是評價,但我們要表達的是感受,可以說,作爲吉他手,我很鬱悶、失落、厭煩);

3在感受表達完後沒有表達與感受相關聯的需要(如說,你無法來吃晚飯,我很難過。並要加上我難過是因爲什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爲我本來想和你聊一聊);

4提出的請求不夠具體明確(如說,我希望你經常做晚飯,不如說,我希望你每週一晚上都可以做晚飯)

二,但非暴力溝通,不僅僅只是談話技巧。

它真正指導的是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使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三,注意到第二點了嗎?

它說的是非暴力溝通的作用只限於表達自己和傾聽尊重他人,不是我們用來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的工具。

非暴力溝通服務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更看中彼此的感情,而不是一味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非暴力溝通,對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對生命的愛。

常聽父母對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這種方式看似溫和,實則也是一種暴力,利用的是孩子感到內疚,調整行爲來迎合父母。孩子變得努力學習,僅僅只是爲了避免自己內疚,並不是出自對學習的熱愛。

四,非暴力溝通非但不是用來改變他人的,而且往往首先被改變的還是自己。

比如我們總以爲我們的負面情緒是因爲他人,但其實,是由於他人的某些行爲導致某些結果使得我們的某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終歸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第三點的例子,父母把不快樂歸咎於孩子的行爲。父母如果與自己非暴力溝通會發現,可能是孩子成績差使他們的虛榮心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是說明他們的教育方法未奏效,使得他們的信心受挫。瞭解到真實的感受與需要後,就能知道也許需要父母正視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

五,我沒想到,非暴力溝通並不是用來說服自己學着順從什麼。

作者在35年前發現自己不喜歡寫臨牀報告,他與自己用非暴力溝通,發現他不得不寫臨牀報告是因爲他想從中得到收入,瞭解了這一點,他居然就再也沒寫過一份臨牀報告!

非暴力溝通是使我們致力於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這樣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反之,如果我們的行爲是出於義務、職責、恐懼、內疚或羞愧,那麼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會變得枯燥無味。

作者不是苦口婆心地說服自己,接受去做“應該”做的事。因爲他可以用別的方式來獲得收入,不用寫無數的臨牀報告,他自己本身將獲得無法形容的快樂。

長期以來,我們強調通過教育來控制天性,這導致了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慮,以致不願去體會自己的內心世界,變成了好奴隸。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認識社會文化對個體的消極影響,一旦認識到社會文化的侷限性,我們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縛。

六,非暴力溝通,還能夠治癒自我,學會不自責。

非暴力溝通是讓我們專注於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以及得到怎樣的滿足,我們更有可能從這樣的自我評價中獲益。反之,如果使用自責的自我評價,則是使我們羞愧並改變行爲,我們也就允許自我憎恨來引導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於——愛護自己,它使我們的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於愧疚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

七,學會了愛自己,再學會如何用非暴力溝通對他人。

比如面對他人嘲笑,不要僅僅看作是羞辱或攻擊,因爲這樣會使得自己過於惱怒或害怕,而無法傾聽對方。這時候應當停下來,可以換一個環境,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平靜下來,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瞭解並體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在表達前也可以試着傾聽理解他人。記得要大聲提出請求。

八,沒看這本書前,我不會知道,有效傾聽就能解決問題。

本書舉了一些有效傾聽竟然就能化險爲夷的案例。那些非暴力溝通者之所以能成功使自己免於不可逆的傷害,正是因爲他們用心體會即將施暴者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再主動表達理解,來幫助對方瞭解自己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意識到我從前竟然不懂得什麼叫全身心的傾聽。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急於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爲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保持持續的關注,給予反饋,給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甚至是心理醫生,都應該考慮學會傾聽,用非暴力溝通代替診斷。

我還學習到在生氣的人面前,千萬不要用“不過”、“但是”、“可是”開頭。

九,引發了我不少育兒方面的思考,比如懲罰的侷限性。

目前,至少中國社會認爲需要適當的懲罰。作者再次給我敲響警鐘:懲罰加強了對方的敵意和牴觸心理,使雙方的關係更加疏遠。

很多時候孩子拒絕做一件對他們有益的事,只是因爲他們不想在父母的壓力面前屈服。但急於求成的父母,選擇打罵孩子,這效果是立竿見影,但並不是唯一有效辦法,只是家長懶才選擇體罰的方式。孩子受到懲罰,想得更多的會是下次如何逃避懲罰,完全不是事情本身真正的意義。而且孩子會因爲對體罰的恐懼而難以體會父母的愛,並同樣學着父母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除了體罰外,指責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見的懲罰,比如如果孩子沒有照家長的`話去做,父母可能就會說他“自私”,“不尊重父母”等等。另外的懲罰是不給孩子某種好處,例如不給零花錢,在這種情形中變得冷漠,是一種強有力的威脅。

在實施懲罰前,請想一想:我希望他基於什麼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請試圖用非暴力溝通來使對方認識自己的需要。

總結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需要用客觀的表達方式。

但非暴力溝通,不僅僅只是運用以上四點的談話技巧。它真正指導的是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

的方式,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不是我們用來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的工具。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專注於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以及得到怎樣的滿足。對自己,並不是用來說服自己學着順從什麼,而是學會愛護自己,不再自責。對他人,全身心地傾聽他人的需要,比急於分析判斷來得有效。

非暴力溝通知易行難,尤其育兒路上,要時刻提醒自己用非暴力溝通代替懲罰。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8

這幾周參加讀書會學習《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最開始想要學習這本書是因爲老師在給我們做導讀時,提到要了解對方內在的需求,你才能更好地與對方溝通,而這又是在工作生活中非常需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

比如客戶拿了一個圖給你說:你幫我稍微修一下。其實他的需求是,你認真看一下,用心把圖改好看。而我們經常理解成稍微改一下就好。這就容易導致需求與解決方案不一致,出來的效果會讓客戶不滿意。當然更直接的例子就是現在常說的直男癌,這是需求的發出與接收差距太大的典型。

所以瞭解對方的真正需求是非常的重要,學習了這本書,我經常把“對方的需求是什麼”掛在心上,從近期的效果看,給自己的工作帶了比較多的幫助。

上週剛從書上學到的另外一點溝通用語:觀察與評價。

我們往往喜歡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給人下定義,在定義中又很容易把對方的缺點放大,讓人難以接受。

如果我們的上司或者家人對我們說:你很不細心啊!這是對你的評價,我們聽了會很難過。如果他們說:這周工作中你在這裏,這裏還有那裏都做錯了,你很不細心啊。這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羞愧,想一下確實不細心,心裏就接受了,下次就不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了。只是換一種說法,給人帶來的感受卻是如此巨大的不同,因此學習非暴力溝通是多麼有必要啊~

學無止境,《非暴力溝通》確實是一本非常值得學習的好書,希望老師們一起參加,提升自我,讓生活工作中的溝通更加順暢。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9

已經學習精武門有近一年的時間,發現自己在溝通方面還是短板,溝通的書籍確實也讀過好些本,雖然說話水平有那麼一些變化,可是與王老師而言相差甚遠,有段時間特別痛苦,想要放棄繼續精研精武門的銷售技術!剛剛好今年好友asai做了NVC的讀書會,這本書已經讀了有9遍了,對於一些句式心理也清楚,只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場合也用不出來,這次讀書會上,發現原來還是練習做少了,凡學習離開了特定環境的刻意練習,於我們而言只是知識而已,成不了自己的技能。於是發心再一次做NVC的讀書分享!每次於我而言,都是收穫呀,也希望這次的深度整理,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靈感!感恩asai,爲了我這次分享,給我的建議都非常棒!

NVC第一章節有講到這樣一段話,讓我在第10遍讀得時候感觸非常深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樣,在每一次互動中,我們都能聆聽到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呼聲。

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然而,一旦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駁他人,我們便能發現內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全新的體會。

這段話是結合了學習的王老師的課程之後,才如此深刻的理解NVC的價值,發現老師講得銷售過程中如何做到所謂真實和善良,這段話讓我腦洞清奇,那一刻腦袋裏回想的都是王老師的說話的語調、語氣以及措詞,無不是圍繞觀察、感受、需要、不反駁…

NVC的四個要素就是①觀察②感受③需要④請求,步驟分解的話就是四個過程:

①什麼是我的觀察(我看到了、聽到了什麼?)

②我的感受如何(情緒,贊同?不贊同?)

③我有哪些需要(或者價值、願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爲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麼?

NVC的精髓就在於對其四要素的覺察了。

第二章講到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的溝通,列出了造成人與人之間有心理隔閡的原因

道德評判。一個人的行爲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就會被看做邪惡或是不道德的,而恰恰這樣的對他人的評價反應的是我們自己的需要和價值觀。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帶來敵意,即使最後他們接受了建議或者批評,做出讓步,但通常是不甘心的,會讓對方顯得不那麼友好。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價值判斷和道德捆綁在一起,兩個是獨立的部分。這方面還是需要多做練習才能運用自如。

進行比較。比較的時候,會讓自己覺得活得很慘,讓人心情低落。

迴避責任。人們廣泛使用“不得不”、“你讓我”這一短語。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照我們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因爲很多時候人的嘴還是比行動快。在這裏我們可以把這樣迴避性的語言用負責任的語言替代,比如:我選擇是因爲我想

強人所難。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的要求,特別是對孩子的時候,語言中暗含着威脅、評判、命令、指責等,比如,你不這麼做,我就會(施以懲罰)。書上說,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各種要求,但無法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期待生活。盛氣凌人並無濟於事。書中這段非常值得深思

“不應該”、“應該”和“不得不”這些表達方式特別適合這個目的:人們越是習慣於評定是非,他們也越傾向於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一旦專注於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不再是好的奴隸和好的部下。

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第三章,如何區分觀察與評論?書中沒有做太多的描述,給出了一些例子,我讀了很多遍,還是會犯錯,做的好的地方在於,有覺察了,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裏。觀察他人的行爲做到不評判、不指責是蠻難做到的。我感覺犯錯誤的原因在於,日常生活中在聽方面還是非常表面,根據自己的認知分類挑選所聽的事物,實際是以自己爲中心,聽取對自己有影響的話,並沒有真正在聽對方在說什麼。就像精武門課程裏,王老師一直講要有mind,老師反覆強調mind的重要性!我想這個就是觀察的魅力。練習可以參考NVC實踐篇和第三章結尾部分的題目,我感覺還是不夠。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是NVC第二個要素。生活中我們更多的被鼓勵去聽從權威而非自己。於是更多的人會習慣性的考慮“別人希望我怎麼做?”“別人對我的期待是什麼?”而忘記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需要,我就是從這樣一個怪圈中慢慢走出來,去看見自己的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感受是什麼。而這裏的難點就是如何去區分“感受”與“想法”!感受是向內的,心理反應,是感性的;想法,是大腦的,思維,思考的結果,理性的!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並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

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多做一些練習去區分感受和想法的差異,目前對我來說,我也無法用語言或者文字清晰的表達出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當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有四個選擇

責備自己。認爲自己犯了錯,這會導致我們內疚,慚愧,甚至厭惡自己。

指責他人。第一反應駁斥對方。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我(聽、看、回憶、想等),我感到,因爲我需要/看中?

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當你(看、聽、回憶、想),你感到嗎?因爲你需要/看中?

第六章請求幫助

開篇講到,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麼。這個請求越具體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明確談話的目的,請求對方的反饋,並表達感激,瞭解他人的反應。這裏要注意請求和命令的差異。

如何區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那也是命令。

選擇通過請求而非命令來表達願望,並不意味着,一旦人們說“不”,我就不再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經充分體會是什麼妨礙了他人說“是”,我們就不會試圖說服他們。

六個章節到這裏,其實還是講得NVC的理論框架,就像一根根骨頭,整理這些資料挺乏味的,腦袋裏面空空的。下一篇從第七章節開始,講NVC血肉與靈魂。真正做到愛的語言,不下苦功夫估計很難做到,特別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但相信勤能補拙吧,十遍不行就二十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0

最近着重看心靈類的書籍,是因爲看到了內心的問題。這本書教會我很重要的東西,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週六,健身房的跑步機帶着小電視,裏面正在播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震,夏季的墨西哥忽然出現深達兩米的冰,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水災和上百萬的人被迫離開家去醫院、體育館等避難。地球在發脾氣,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地域會出現這樣的天災,或許也是一種人禍。心情也跟着沉了起來,還有多少人正在承受着這些痛苦,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我甚至覺得自己能活潑的長大也是一種幸運。

偶爾看到有些人嫌棄或者惡意的眼神,他們把內心的暴戾變成暴力,隔着兩米開外都可以感覺到那熊熊燃燒之火。

有一段時間我的心情很糟糕,覺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別人的笑聲都能讓我生悶氣,彷彿全世界都欠了我的。他們是揍了我嗎,還是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沒有,我才意識到原因在於我自己。有很多人對社會的仇恨,是因爲自己的失敗,他們無法忍受承認這是自己的無能。但是又必須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加上我們天生具備推卸責任的能力,畢竟沒什麼比把一切推給別人更容易了。前一陣川崎發生的鎖喉事件,人生只剩下失敗的一個人策劃了這起慘案,那大多都是孩子啊。失敗而且懦弱的人,纔會選擇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羣體。

非暴力溝通讓我着重關注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所有的情緒其實都來自內心,找到撫平情緒的源頭。

先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做到了才能真正聽到別人的聲音。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沒有認識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雞湯書,看看總是有好處的。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瞭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並清楚地描述下來。要成功地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從而使溝通更爲順暢。感受源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癒,因此學會傾聽尤爲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着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爲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爲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纔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其次,“愛自己”的觀點給我很大的震撼。

可能是因爲我自己有一點完美情結的緣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氣,自我糾結。作者的疏導,確實讓我很受益。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評價自己的行爲時,我們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生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爲不再是爲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爲的動機,並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並充滿歡樂。

讀完這本書,我瞭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或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爲淺薄。看來這本書還是要多看常看,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2

本書的第4、5章都是和感受有關,第4章主要分享的是如何體會和表達感受,第5章分享的是感受的根源,本書舉了很多具體的例子和詞彙幫助我們去理解【感受】,這點對於讀者很友好。

關於“感受”,在大二的個案工作課上,老師的講解和分析,讓我開始對“感受”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我目前看來,學會覺察感受,並表達出來,是內在成長的第一步。

第4章一開始,作者講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從來沒有人問過他的感受,人們認爲感受是無關緊要的,大家是被鼓勵着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

作者接着分享了幾個小故事,有作者小時候因爲老師提出的“男孩子不要膽小怕事”的觀念,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害怕,哪怕手受傷也忍痛打了一個月的棒球。也有在非暴力研討班上,一個太太表示自己的丈夫彷彿是一堵牆,太太希望丈夫能多體貼她,但是她運用的是指責的說法。

通過幾個小故事,作者引入觀點:非暴力溝通鼓勵表達內心的感受,因爲這不僅可以促進親情,還可以改善工作,隨後作者提出我們需要區分“感受和想法”。以下是想法和感受區分的例句。

1、想法:我覺得我吉他彈的不好。

2、感受:作爲吉他手,我有些失落/很鬱悶/煩透了。

作者還提出,當我們說:“我覺得”,常不是表達感受,而是表達想法。也有很多詞語是表達想法,例如:被拋棄、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擾、被拒絕、不受重視、被束縛、被欺負、無人理睬、得不到支持、無人賞識、被利用、被貶低、被忽略。

我覺得十分有趣的是,作者還分享了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十分有用,表達感受需要有豐富的詞彙,這樣更好的覺察自己細微的情緒和感受,作者把需要得到滿足和沒有得到滿足的感受分了兩組。

作者認爲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讀到這裏,我霎時間想起薩提亞的冰山理論和應對方式,翻開圖表,我發現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薩提亞認爲一個人的“自我”如同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們往往看到只是冰山表面的行爲和應對方式,其中薩提亞的應對方式有4種,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智,4種應對方式是有4種表現姿態的,如圖所示,我自己有覺察過,我常用的應對姿態是指責。

在相關的培訓中,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深刻,“沒有所謂的XX型人格,有的是應對姿態,不要用理論把人定義了”。而且我們每個人在不同場景下的應對姿態可能互換,比如像我常用的應對姿態是指責,但面對更高壓的一些環境,我對應對姿態就有可能變成討好。

迴歸本書,薩提亞的冰山理論和非暴力溝通都共同提到了,行爲、事件帶來感受,但導致了感受的是,我們內在的觀點、期待還有需要(渴望)。

前不久發生了一件讓我情緒崩潰的事情,過後我用冰山理論來回顧自己的心理過程,的確有幫助我覺察到自己的需要。

事情的起因是我得知我申請的你我夥伴平臺“性教育種子講師”的電子證書沒有通過。當時,我內心首先是不相信,然後我通過文字的方式和你我夥伴平臺的工作人員不斷地解釋、說明自己的原因。(行爲)

對方的解答讓我無法不能接受,我在文字中表示,因爲準備性教育實踐課程,我花費了多少時間、精力,沒有通過審覈這件事情,讓我感覺十分受傷,難過,而且從對方的反饋來看,似乎是我在指責ta。(應對方式:指責)

我首先是生氣,接着開始難過,感覺十分的委屈。(感受)伴隨着這樣的感受,我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地給朋友打電話,說自己是多麼的委屈和悲傷。(行爲)

一段時間過後,我冷靜下來,我思考,我爲什麼崩潰得大哭呢?

我認爲我這麼認真地學習完全課程,完成了將近20xx字的作業,還完成了一次我自己還算滿意的性教育實踐課,我應該被肯定,應該要通過審覈,應該取得證書,這纔是有價值的。(觀點)

對ta人,我期待對方對我的付出和努力學習的肯定,對自己,我期待拿到這個證書。(期待)我渴望自己被對方肯定,被對方認同。(渴望)

那關於自我的部分,我還是不太能夠理解,所以沒有寫到這個部分。當我一點點挖掘自己當下爆發的情緒背後的觀點、期待、渴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被認可,那我就可以自我給予,覺察感受後開始更好的自我關懷。作者:有時也是慢熱的。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3

第一次寫心得思緒萬千、真不知道該如何闡述我所想表達的內容,其實在教育女兒這方面我也是在不斷的去查資料,去找書看,去傾聽別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兒很小的時候體質不好,我總覺得我應該給她更多的愛,應該什麼都慣着她,依着她,可是漸進的我發現她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越發強烈,我當即決定重新尋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兒園三年我似乎又變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兒方式)的家長,我深感很累,女兒應該也是一樣。讀了本書幾頁下來,感覺輕鬆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贏的合作,當然首先必須自我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間的尊重,要讓女兒看到媽媽是怎樣去做的,就算偶爾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媽媽也在努力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父母與子女雖然在年齡上有長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遷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真正的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雙方都樂意接受的一種態度和行爲。所以對我而言,在以後和女兒相處的過程中必須處處講究合作的技巧。

文章中所提到的獎勵和懲罰實則對我的觸動比較大,自從女兒上了一年級以後,在我的思維裏我認爲她已經長大了,所以“獎懲”幾乎佔據了我教育方式的50%,不管是女兒的生活能力還是學習能力只要有明顯的進步,我都會加以獎勵;反之,也會加以懲戒,有時的懲罰會讓女兒無比激動的罵我是個壞媽媽,那一刻我知道不合實際的懲罰會讓女兒對我失去信任,會讓她在媽媽這裏找不到安全感。再者,我真的需要把長時間貼在女兒身上的標籤徹底撕掉,在讀本書之前,其實我會給女兒貼各種標籤,類似於:你好懶,你真笨,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似乎根本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基本的就是尊重,那麼此時我把對女兒的尊重又放在了哪裏呢?

在本章節中出現最多的詞“目標”首先育兒的目標,對我而言我對女兒的目標有兩點: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幫助他規避風險,這是作爲監護人最基本的責任。二是豐富她的人生,儘可能地給她創造各種機會讓她能夠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種多樣,漸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女兒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強,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幫她整理,因爲奶奶認爲沒關係,孩子小,家長可以代勞。其實不然,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看到行爲背後的需要,第59頁中的一段話“典型的圍繞策略展開的爭吵”彷彿是我經常跟女兒的對話,例如:你需要睡覺了,你需要寫作業了,女兒的回覆也總是:我想再玩會兒,等一會兒之類的話語。而我總是去批評她幹什麼事情喜歡磨蹭,浪費時間。這就是因爲我沒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兒之間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應該用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女兒的需要,而不是評判和指責,讓我們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學習,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經營家庭。我們會爲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種方法和策略,也會因爲你的需要被滿足而感到快樂和愉悅。

父母要想真正地瞭解孩子,就要聽聽她的心裏話。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放棄大人的成見,客觀地認識她的世界,並試着用她的視角來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兒經常會跟我分享一些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闡述很久,放學的路上講,回家繼續講,我總講她你可以簡短一點講完結束,回家就寫作業吧,別浪費時間了,絮絮叨叨講個沒完沒了,她會很不高興!嘴裏還在說:“媽媽天天就只知道讓我寫作業,都不跟我玩。”我也會很生氣,甚至很大聲的說:“你已經是一名國小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別跟我講那麼多沒用的趕緊去寫作業。”顯然我和女兒的情緒都糟糕透了,這種情況下孩子在我這裏學到了什麼呢?我的行爲影響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爲什麼不能給她時間讓她有機會表達自己,傾訴自己想法呢?應該讓她知道媽媽願意傾聽她的點點滴滴,參與她每一個階段的成長,讓我們之間相互尊重,相互聯結。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希望她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去保障她們的快樂成長。

家人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在我們共處的生活中和工作中無時無刻都在體驗着相互間的給予,以及給予後的那份快樂。在第四把鑰匙:激勵給予。學習這一章節的內容後讓我很慚愧,因爲女兒幼兒園大班時開始在外面學畫畫,起初每次學完之後回來都會畫一張送給我,那時的我總是很感動,去擁抱她誇獎她,女兒也很滿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麼在乎了。當有一次()她問我:媽媽、我送給你那麼多幅畫中你最喜歡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說:你畫的都一樣,而且你沒以前認真了,談不上喜歡哪一副。從那以後我幾乎很少會收到她送給我的畫了。我把她給予我的禮物制定的標準過高,沒有用心去分辨並接受她給予我的禮物,同時也失去了我和女兒之間的情感聯結。其實小孩子的給予是奉獻的天性,不求任何回報的、很純粹的給予,應該值得我們現在很多的家長去學習。我經常會想把對女兒講出去的話收回來,語言中也會充滿批評和命令,缺少對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溝通。前段時間聽過師傅發的一段夜讀“別讓脾氣阻擋了福氣”,如果我能多一些長頸鹿式的表達、多一些長頸鹿式的傾聽,少一些豺狗語言,應該也會少一些脾氣多一些福氣吧!

有段時間我的情緒比較糟糕,遇事總容易急躁,壓不住火氣,總覺得這個事情沒有辦法解決,唯有用爭吵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弄的家庭關係異常僵化。在成長中學習教會了我面對問題時我們總會有很多解決方法,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然說起來很簡單,這一切的方法還需要我們在遇到困難的同時保持一個清晰的思路,穩定的情緒,合作也會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鼓勵孩子跟你合作,當我們的策略得到孩子滿足的時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強有力的方式,即使失敗了,總結經驗,調整策略,繼續學習繼續前進。創建“無錯區”首先讓我想到的就是“尊重”這兩個字,我做的很不夠,缺少自我審視的習慣,缺少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兒之間和家庭之間創建一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無錯區”。爲此我要不斷的學習和改變。

今天我大聲讀完這一篇的,感覺好像比默唸更有效果。標題:“每日提醒”我覺得太棒了,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書中介紹的這些概念不斷的在我的腦海裏更新。今天女兒的一句話讓我觸動很大,她在寫作業,我下班回家後做在她旁邊正好用手機在上網查一些資料,她擡頭看着我說:媽媽你不看書嗎?我說:晚上再看。她又說:你不是說要和我一起學習一起看書一起進步嗎?我隨即脫口而出:用心寫你的作業,少講話。緊接着女兒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這本書已經快讀完了,我試問我收穫了什麼?學會了什麼?爲什麼面對孩子卻連最基本的承諾都無法兌現,我應該自我反省。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女兒的感受和需要,迴應的方式也是有問題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紙條”不斷的去提醒自己重溫:七把鑰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兒之間的信任、尊重與合作。

來自“無錯區”的故事分享,似乎覺得每一故事都在我的生活裏出現過,昨晚師傅跟我說:學多少不重要,關鍵是能夠會用多少是最關鍵。我思考了許久,輾轉難眠,剛開始讀《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讓我覺得我自己是個非常差勁的媽媽,樣樣不合格,樣樣不達標,缺乏耐心傾聽,缺乏對女兒的尊重、未知女兒的需求,各種標籤往女兒身上貼,豺狗式的語言也是屢見不鮮。今天中午我嘗試性的問女兒:媽媽以後不再對你亂髮脾氣,不再對你大喊大叫了,好不好?她用懷疑的眼神看着我說:媽媽你能做到嗎?我說:你相信媽媽嗎?女兒說:我相信你,如果連我都不相信媽媽,還有誰會去相信媽媽呢?那一瞬間,我流淚了,感覺被女兒的愛和信任包裹着,女兒帶給了我生命的真相。或許你會認爲孩子不斷地向我們索取,而事實上,我們從孩子身上獲取的反而更多,讓我們的生命趨於“完整”。當我們兇了孩子,誤解了孩子,但孩子還是會原諒你,不是嗎?最後孩子還是會緊緊抱着你,不是嗎?

這是孩子對我們的愛。但這不能成爲我們一次又一次發脾氣的“勇氣”來源。

請千萬別忘了,我們是孩子最愛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溫暖的愛給孩子。因爲我們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繼續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兒的每一次改變,每一次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4

這周繼續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本書,經常在讀書時不由自主的聯想到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

當今社會,人們可能習慣於圍繞個人利益去採取行動,往往忽視了他人的感受,條件反射式的語言暴力既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可能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並不認爲自己的說話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卻會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經常說話不經大腦考慮,一句無心的話就讓別人生氣了,自己還不知道咋回事。事後想想,一定是我的說話方式有問題,要不就是我說話語氣重,讓人覺得是在諷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時候是一個脾氣挺倔的人,說話也衝,經常一句話就把人噎住了,讓你不想再跟他說下去,因此媽媽經常氣的流眼淚。只要爸爸在家,我們都不敢大聲說話,更談不上歡聲笑語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媽媽說。

如今我們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瑣事,自然也就有爭吵,情緒上來的時候會不加思索的說出一些難聽的話,發一頓火,但事實是對方並沒有因爲你的發火而有所改變,還是無動於衷,最後還把自己氣的夠嗆。

前幾天姐姐和姐夫因爲回家看老人的問題鬧彆扭。姐姐說:“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週末。”

姐夫說:“回家看爸媽還要挑時間啊?你就是不孝順。”

“我怎麼不孝順了?我給爸媽買的東西還少嗎?你憑啥這樣說我?”

就這樣兩人就吵起來了,姐夫打電話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們倆的樣子都有點苦笑不得,都幾十歲的人了,孩子都成人了還這樣。就跟他們說起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要學會好好說話,學會溝通,要學會傾聽和尊重對方,學會換位思考問題。跟姐夫說:“不能給姐姐貼上不孝順的標籤,會破壞她的情緒,肯定會跟你反擊啊,要冷靜,你們都用暴力語言也解決不了問題啊,只會傷害對方,有話好好說。”事後姐姐還開玩笑的跟我說:“咱家人說話是不是遺傳啊?咋都跟老爸一樣衝呢?也難怪你姐夫生氣,肯定是我說話語氣太重了,一點就着,跟個炮仗一樣,那個男人會喜歡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善用語言,愛自己,愛家人,把愛溶於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

1.整體感受

這是一本講溝通的書。

原來,我覺得自己溝通能力挺強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差。然而,讀過這本書以後,刷新了我對溝通的認識,也發現了以前許許多多錯誤的根源。

一般來講,廣義溝通(communication)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境——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

而本書中提到的溝通是偏狹義的,即人與人的當面交流溝通。雖然覆蓋面狹窄了,但卻是我們最常用的,對於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具有極大意義。

讀完本書後,我對溝通的理解,可以概括爲三句話:通過傳遞信息,增進互相瞭解,努力達成共識。

其中最關鍵的,是傳遞信息,這是互相瞭解和達成共識的基礎。而恰恰是在這一步上,大多數人栽了跟頭。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方,更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是造成溝通充滿「暴力」的源頭。

針對這一環節,非暴力溝通提出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是也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具體操作方法。

實際上,當信息很好地傳遞,也就意味着彼此真正的瞭解,至於是否能達成共識,就要看需求是否一致了,最起碼,明確了不能達成共識,也是一種共識。

2.知識點

2.1暴力與非暴力

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爲人卻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與愛,既包括對對方的尊重與愛,也包括對自己的尊重與愛。溝通,不僅僅是和別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和自己溝通。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很多時候,這來源於內心的恐懼。

異化的溝通方式,包括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

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裏見你。——魯米

2.2區分觀察和評論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斯那穆提

“你太大方了。”這是一個明顯的評論。我們說話時常常只有評論,而忽略了引出評論的事實。

“當我看到你把吃午飯的錢都給了別人,我認爲你太大方了。”前半句是觀察到的事實,後半句是評論。

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

區分觀察與評論並不容易,我發現,凡是帶有形容詞或副詞的句子,很可能都是評論。觀察的句子,則是最簡單的主謂賓結構。

比如“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和“歐文在過去五場比賽中一球未進。”

2.3區分感受和想法

“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這是一個想法。

“作爲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這是感受。

表達感受的詞,實際上很有限,作者建議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

比如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興奮、喜悅、感動、滿足、放鬆、溫暖等。

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害怕、焦慮、沮喪、悲傷、厭煩、不滿、孤獨、慚愧、遺憾等。

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表達感受,讓對方感到真誠,降低敵對的心態,讓溝通更容易、更順暢。

2.4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一是責備自己,二是指責他人,三是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評往往暗含着期待。

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指責對方,他們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我們幫助他人,是出於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或慚愧。

2.5請求越具體越好

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如果我們請求他人不做什麼,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當對方給予反饋,表達我們的感激。如果對方不願反饋,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

區分請求與命令

只要人們認爲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不會樂於滿足我們的需要。

在人們無法滿足我們的願望時,我們是否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最能體現我們提出的是請求還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不要試圖通過非暴力溝通改變別人,也許,能改變他人對我們的態度,但是改變不了他們心底的感受和需求。

2.6用全身心傾聽

傾聽別人並不容易,傾聽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帶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

2.7用非暴力溝通與自己對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釋放壓力。

把“不得不”,替換成“我選擇……是因爲……”,這樣我們會深入理解我們行爲的動機。

2.8如何表達感激

說出對我們有益的行爲、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

爲什麼溝通中總出現問題呢?

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傳遞的信息太模糊,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爲傳達的很準確,實際上對方一頭霧水。

所以,非暴力溝通的底層邏輯是引導對方傳遞準確的信息,自我表達準確的信息(包括交流、表達憤怒、表達感激等)。

3.對寫作的啓發

週日花了3個小時,一口氣讀完本書,十分順暢,收穫滿滿。這要感謝作者寫得好,我有什麼可以學習借鑑的呢?

3.1乾貨多。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研究透徹,總結出規律和方法,可以幫我們提升認識,改變錯誤的溝通習慣,進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3.2例子多。作者作爲心理學家和多年心理諮詢師,擁有大量的親身經歷。乾貨配上湯,口感才更佳。還發現一點,幾乎所有例子,都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事情從壞變好,滿足人心中的善的願望,讀起來特別痛快。

3.3練習題。每一章節的最後,都有10道左右練習題,並予以解答。充分與讀者產生互動,讓讀者有了參與感,也對知識概念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3.4每章總結。每章內容結束後,都會有本章知識點的總結,方便讀者回憶知識點,也爲速讀的人提供方便。

總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真遺憾沒有早點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