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讀後感1.53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

朱永新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作爲教師,閱讀就更不可或缺。閱讀,不僅能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同時也讓自己更有信心,去面對各式各樣孩子們。本學期,我們低數組全體教師在組長的帶領下閱讀《非暴力溝通》一書,書中闡述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進行溝通,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但是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在面對孩子時,一些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孩子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會比體罰更加可怕。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書中詳細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首先是觀察,觀察是把你看到真實的行爲不含任何情感或情緒,不帶任何批判表達出來。比如,最近一段時間的家校訪談,在約談某位家長之前,我會認真仔細的觀察這個孩子,做出詳細的記錄,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在與家長溝通時,我就可以客觀的描述事實,比如說,在上課時,孩子有沒有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敢不敢舉手,舉了幾次手,回答對了沒有。在做作業時,孩子對了幾個,錯了幾個,有沒有改正?是沒有理解,還是粗心算錯。這樣,家長對孩子的表現也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溝通起來也更爲順暢。對待孩子也是一樣,如果能客觀的描述問題,孩子才樂於跟老師溝通,問題也能夠更好的解決。

第二是表達感受。我們的需要與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有些時候,我們總是羞於表達自己的感受。非暴力溝通則鼓勵我們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我們會發現班上的同學經常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原因引發衝突,比如說,A同學不小心碰到了B同學,B同學如果還手可能機會立刻引發一場衝突。如果B立刻發表自己的感受,你不小心碰到我了,我有些不高興。相信A同學都會小心道歉,一場衝突就會即刻避免。那就是非暴力溝通鼓勵發表自己的感受的.重要意義。

第三,感受源於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別人可能也不會,實際上如果能直接說出來,更容易獲得積極的迴應。例如:我的先生是一個不怎麼浪漫的人,生日,紀念日,情人節,什麼鮮花,禮物,紅包從來也沒有,有時也羨慕別人,從而感覺到委屈,自己去生悶氣。而他並不知道我在生氣什麼。在接觸《非暴力溝通》以後,我嘗試表達自己的需要,我需要你擁有一些儀式感,這樣我會比較開心。漸漸地,他會做出一些積極的迴應。我們的關係也變的越加和諧。

最後,非暴力溝通的最後一步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明確的提出具體的要求。在面對班上的孩子們時,要求一定要非常具體可操作。

非暴力溝通說來簡單,其實,包羅萬象。要想應用的得心應手,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總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時刻注意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觀察他們,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重視他們的感受和需要,讓教育工作更加順暢。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2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爲恰當的理解。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瞭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並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從而使溝通更爲順暢。感受源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癒,因此學會傾聽尤爲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着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爲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爲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纔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讀完這本書,我瞭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爲淺薄。但我相信隨着閱讀次數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3

這周我們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請求幫助、用全身心的傾聽以及傾聽的力量。當我看到難以承受的痛苦,感覺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着,特別是針對於我們女性朋友們,往往把照顧他人當做最高職責,卻會忽視個人的需要。

在講解裏面的案例時,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時候家裏窮,想要的東西只要一開口便會遭到反對或者各種理由搪塞你,漸漸地就不再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包括現在結婚了,也是如此。看到情人節別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會生悶氣,沒好氣的針對老公,情緒就會波動。看到孩子沒有達到自己心裏想要的,也會莫名其妙的對孩子吼幾聲,所以讓自己成爲“情感的奴隸”。

老公喜歡打遊戲,即便孩子寫作業,他只會沉浸在遊戲中,把遊戲聲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這個現象,就會有無名火涌上頭,不管孩子,不做家務,越想越氣之下,便是大發雷霆的對他說:“天天只會打遊戲,打遊戲。”而他看到我這樣,跟沒看到一樣,繼續玩,所以這樣的爭吵就會變得越來越多。現在我看了《非暴力溝通》以後,說話的語氣和情緒慢慢都會緩和一下,邊試着表達內心的'想法,讓他知道我的需要。便會對他說:“我建議你把遊戲聲音關小點兒,這樣寶寶注意

力纔會集中起來寫作業,不容易跑神。”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會那樣做,現在打遊戲都會關掉聲音,這真的讓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後有種愉悅的心情!

這讓我明白如果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是多麼的痛苦!直接說出來,還會獲得對方的積極迴應,讓自己成爲“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

這本書由老師推薦的,其實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則故事,但是卻覺得格外值得閱讀。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寫的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說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希望在與他人接觸時受到傷害;同時當今的社會關係是如此的複雜,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他人做出評判以此來確認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於人類語言本身的缺陷,在溝通時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可能在溝通中改變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導致與人有效的`進行溝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非暴力溝通是增加與人溝通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就拿我之前經歷的一件事情來說吧:學校組織了研學旅行,要出發時發現名單上並未出現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點煩躁,負責人讓我打電話聯繫老師,可我聯繫老師時,語氣既不尊重又處處展現着“暴力”,可老師那時的聲音聽起來明顯是被我吵醒,可我依舊得理不饒人,老師也依舊耐心指導我,幫助我。在我終於如願以償後,我才反應過來,自己當初的行爲多麼的不好,我就得老師和我說的一句話:“以後遇事要冷靜點。”確實,我是個不太能冷靜下來的人,我也後悔了,我爲什麼不能冷靜坦然地去處理問題,爲什麼要對他人使用“語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當時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語言暴力”,那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

《非暴力溝通》確實是一本值得我們仔細閱讀的書,用非暴力來讓愛融入世界。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5

《非暴力溝通》讓我學習如何讓愛融入生活,世間最大的誤區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給予對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給予對方我們想給予的。

說的直一點,就是心態的建設,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書裏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恍然大悟的`一種感覺。書中提供的四種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覺得始終就是貫穿的一個道理,當衝突產生時,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這樣很有可能能夠建立積極的關係或者說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

在生活中,每次遇到問題,習慣用指責,命令,批評,否定的態度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孩子,殊不知以這種暴力的溝通方式,。會讓對方因自我保護而產生強烈的攻擊性。因此,好好說話,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

而在跟孩子溝通時,就更要注意語言和情緒的正面性。

我和孩子共同閱讀完這本書後,約定好:懂觀察、講感受、談需要、提請求!營造好溝通的氛圍,學會使用愛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6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爲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你根本不照顧這個家庭”比“你一週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纔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基於事實的溝通是尊重,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後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於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最後說出自己的請求,明確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更利於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慾,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泄並不利於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可以試試在今後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裏,這說明你已經開始準備做出改變了不是嗎?祝願你既能擺脫情感的束縛,又能不麻木可憎,成爲生活的主人,遇見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7

《非暴力溝通》是我在過去的20xx年所讀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也認爲,在讀完第一遍後,它確實對於我個人產生了的影響和改變。它是我當初加入《媽媽你聽》全國讀書會大羣讀的第一本書,和其他羣裏的媽媽們每天讀書打卡,每次閱讀都能感受到收穫良多。每天讀書,也會特意留意觀察自己與別人相處的日常,反思了自己與周圍人的相處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來自己與別人的`溝通並不是真正的溝通,因爲最後的結果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使我們之間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們總以不是你輸就是我贏,或是兩敗俱傷收場。

把書讀了第一遍後我懂得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讓非暴力溝通順利進行的四個基本要素。我也把它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有時孩子無理取鬧,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時候,有些話,從老人嘴裏說出來,我在以前可能會不高興立馬反駁,但是我現在不會,因爲他們說出的並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們說的不一定就是他們真正想表達的。他們之所以感受到不滿意或憤怒的言論,只是因爲他們自己的觀察結果,給他們帶來的評價而已。當初因爲太喜歡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閱讀完第一遍之後,就在參與的同城讀書會中把它和其他人的書給交換了,目前它還是沒有被交換回來。

很高興,在進精進小組後,我還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閱讀這本書,但我不想耽誤進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樣的讀書進程,我就再在網上買了一本新的。因爲我認爲,這本書它是值得反覆去讀,多讀多領悟。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8

是一本想要安利給全世界的實用性溝通教科書。

在翻開書之前我從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種閱讀體驗,很有趣啊,是很久沒有讀過的標準科研文章型指導讀物,讀起來邏輯通暢條理清晰,實操性這方面怎麼說呢,是一種要讓人一點一點潛移默化從而達到純熟運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種含蓄的語言,中國人也是一個含蓄的民族,我們總是更期待別人通過自己的字裏行間來感悟到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從而更吝嗇於真誠通透地表達,這樣反而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及隔閡。(看完書發現其實所有人類都有這種依賴性造成的溝通不暢)

這本書旨在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表達以及溝通,更或者說,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認識以及表達自己。觀察並瞭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引起情緒的真實需要,從而推己及

人地去了解別人,幫助別人,傳遞“非暴力,愛自己”的精神,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觀點和理論非常實用,閱讀的過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況,不時在想“如果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法應該怎麼表達呢”,練習的這種過程其實也很有趣。至於具體實際操作,其實真的挺難,因爲這種溝通方式需要順暢的溝通環境或者說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而現實生活中,哪怕自己內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溝通想要去愛人人,但是當遇到銅牆鐵壁一般拒絕溝通的對象,或者說一時之間的情緒波動,(就比如真正在路上開車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還是會很苦惱於難以控制自身情緒,無法熟練運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9

在書中,可以感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可以體會到“人情似紙紙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無常;亦可以領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命真諦。——題記

沿着歷史的長河,讀唐詩,品宋詞,唱元曲,萬千風景,皆在書中。年少時的我,也曾意氣風發,恰同學少年!約三五好友,一起喝茶,一起談讀書心得。在參加工作以後,雖然忙碌,但閒暇之餘仍會抽空閱讀、聽書。書,能讓人清醒,亦會讓人變得曠達。

最近在一書一課APP上聽了樊登老師的《非暴力溝通》,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傾聽,我學習到一套標準化的溝通方法。在員工學院素質提升培訓中,我已經接觸學習過“非暴力溝通”這個概念,通過非暴力溝通,可以讓我們找到一套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爲恰當的理解。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原來非暴力溝通如此重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是觀察,好多事情我們一張口就是評論,而非事實。在工作中,作爲一名任職管理人員,在和員工溝通時,我們是需要觀察員工情緒的,我們無法選擇一些事,我們可以選擇面對一些事的態度,不可居高臨下,不可道聽途說,不可張口即來,這一點真的挺難的。因爲我們總會情不自禁的`闡述一些我們的觀點。事實是最不會引起對方反感的,書中說,“不帶評論的觀察這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然後是感同身受,我們要同員工站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一個人生氣,一定是他的需求沒有滿足,我們要找到感受的根源,提出具體的要求,明確談話的目的,這樣才能達到上下級之間的有效溝通。

下班回到家中,因爲工作關係,我們和孩子在溝通時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平時我們參與孩子的學習成長很少,但當自己偶爾參與進來時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便開始了“暴力溝通”,不學習時,歲月靜好,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我們只有轉變自己的溝通方式,找到行之有效的溝通方法,方可展開父與子之間的溝通交流。

《非暴力溝通》這段音頻,我總共聽了三次,每次聽完這本書,我都更深刻地瞭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是聽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爲淺薄。但我相信隨着閱讀次數的增多,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越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在一書一課APP中,我還聽了很多好書,在這有限的時間中,我願從書中汲取更多,看更美的世界,願讀書成爲我們每個人的習慣!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0

非暴力溝通專注於四個方面:觀察、表達觀察結果、表達自己的感受、告知具體的請求。很多時候我們的話語沒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爲我們表達的方式不對。如果你從說第一句話開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情緒,對方很可能不願意對你打開心扉甚至產生牴觸心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區分評論和觀察。批評往往暗含期待。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很有可能獲得申辯或反擊。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比較可能得到積極的迴應。學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顧左右而言他。

學會傾聽。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議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們需要的。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但是”“可是”這類的詞。如果談話偏離主題或者讓很多人感到無聊,可以打斷講話人,因爲講話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無聊。沒有人想自己講的話被當作負擔,比起假裝在聽直接打斷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誤揭示我們的侷限性,並引導我們成長。儘量避免對自己說“應該”,對已經發生的事使用“應該”這個詞,只會加重自責。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責,就專注於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以及得到怎樣的滿足,這樣我們就可能從自我評價中獲益。

憤怒是由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感受。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我們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爲不符合我們的需要。我們生氣的原因不在於別人做了什麼,而在於我怎麼看待對方及其行爲。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

A、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也別做。

B、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C、體會自己的需要。

D、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感覺這本書非常適合老師和新手媽媽讀,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時,如何控制情緒理性溝通,需要慢慢學習。當然,也很適合用來處理人際關係。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1

在我們的生活裏,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採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籤”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畢竟我們是有情緒的個人,允許有情緒,但直接表達就好,不必用過分偏激的語言或者行爲來提醒對方我很失望、生氣、憤怒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麼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爲,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爲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爲,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遊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的,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後,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麼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轉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2

《非暴力溝通》讀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處:其一是愛自己(第九章內容),對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對自我表現的包涵;其二是非溝通的四個關鍵性步驟(觀看、感受、需要、懇求)以及第三點對話中對他人心情的理解。

整本書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溝通的關鍵——愛,這也是後文作者反覆強調的觀點;然後展現了“非愛”的異化的溝通方式;繼而分五章敘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看(對個體詳細的或連續性的行爲發表不帶道德評價的看法,而不由此行爲推想、總結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們不對行爲進行評價,而是表達此刻的心情)、需要、懇求(削減抽象的'語言,詳細的描述懇求內容);此後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溝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傾聽別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達生氣與感謝,喜愛生活。

在閱讀中,除了“愛”以外,給我很深映像的另一個詞是“詳細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中,作者一再強調我們詳細的表達自己的觀看結果、詳細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發出詳細的懇求。其實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只是在表達感受和發出懇求這兩點上,我覺得這種詳細化和我們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衝突。我們許多時候有意無意間會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示意出來,而不會明示。當然,另一方面而言,這種風俗,也讓我們更擅長體會別人的心情。(至少我個人感覺,內向者普遍如此)第九章愛自己給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由於我自己有一點完善情結的原因吧,很簡單自我生氣,自我糾結。第九章作者的疏導,的確讓我很受益。不同於以往我所看過的文章,在這裏作者強調了“對自身需要的關注”,讓我覺得以“滿意需要”爲導向去處理問題,而不是糾結於自我的生氣與不滿——雖然這是句正確的廢話,但當我在與人共事中再體會這句話時,的確感到身心的一陣輕鬆。(當然這也是由於事情得到了妥當的解決)而後文所提的“開心的工作”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做”似乎我還沒有體會到二者的區分,由於我這的確是我的工作,雖然我很厭煩。

其它幾章除了詳細爭論非溝通溝通的細節外,我個人喜愛的還有其次章。異化的溝通方式的提出,讓我反覆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總是不經意的採納裏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溝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點關於聽到不中聽的言論是的內心放映,也很令我觀賞,負面的感受是由於需要未得到滿意而並非行爲本身。至於其他各章,臨時觸動一般,不過對於兩個人的對話溝通,我覺得可以再着重看看六、七這兩章。

雖然作者反覆強調的“愛”有時讓我覺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點扯淡(究竟國內沒有教會那種氛圍)不過就溝通方式而言,理論講解的很清晰了。雖然我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完全地根據那四個步驟去實施,但是那種自我剋制、客觀詳細的爭論事物的態度我想自己是會努力做到的。同時,從需要是否被滿意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心情也是值得一試的。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3

在我讀《非暴力溝通》之前,我一直認爲暴力溝通就是大吼大叫吵架那纔是,讀了開頭就知道我大錯特錯了,暴力溝通存在在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老公的溝通、老公和兒子的溝通、和客戶的溝通、和同事的溝通等等,真的無處不在,我這樣說你可能不太能理解,試想一個情景:老公一週每天都半夜回家還帶着酒氣,這個時候你溝通的時候第一句話是什麼?我可能會說你還知道回來啊,你都不管兒子,只顧在外面喝酒。就是這樣一句話其實就是暴力溝通,這句話裏面除了指責還是帶有情緒的在評判對方,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這句話講出來起不到任何溝通的作用,反而會起反作用。

非暴力溝通的定義就是愛的語言,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許我們自己不認爲是暴力溝通,但是我們講出來的話經常會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般人都是條件反射式的暴力溝通,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做情緒的奴隸,重塑自己對於衝突的認識,打開愛和理解,從而實現非暴力溝通。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暴力溝通以及它的表現形式,只有瞭解什麼是暴力溝通,才能轉換自己學會非暴力溝通,表現形式如下:

1、評判。很多時候我們在溝通的時候都是評判大過於事實,比如老公把襪子丟在沙發上,你可能會說你怎麼老是把襪子丟在沙發上,這就是一句評判,也許是偶爾的一次,也許是剛好脫了沒有及時拿走,這是很明顯的帶有評判意味的話,職責他幹嘛老是這麼做,當這句話一出可能對方就會有情緒抵抗。我們經常會用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去主觀評判一個人的行爲;

2、比較。比較是評判的其中一種形勢,經常會聽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進行比較,比如父母對孩子之間比較、老婆對老公之間比較、媳婦對婆婆之間的比較等等,比較只會矇蔽了我們愛的雙眼,只看到缺點看不到優點;

3、迴避責任。我們經常會說我不得不做某某事情,這個過程是對我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進項迴避,淡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責任,一旦我們意識不到自己是主人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推卸掉應承擔的責任;

4、強人所難。經常聽到父母說:你再怎麼怎麼樣我就不怎麼怎麼樣,這也是我經常對我兒子說的一句話,這完全就是在威脅,強人所難,典型的暴力溝通,今天聽完也讓我陷入深深的後悔中;

其次我們就需要了解實現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1、區分觀察和評判。我們知道評判是一種暴力溝通,那我們要改善這一點,第一要素就是觀察,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說出觀察結果,也就是事實,當你說出事實的時候,對方聽完的感受是沒有牴觸情緒的,因爲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溝通中並沒有帶有評判或者個人主觀的評價;

2、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們要善於體會對方當時的真實感受,並且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更爲真實的面對對方,這也是我的誤區,我經常在溝通中會說:我覺得。其實在表達這句話的時候就是在表達自我評價的感受,並未考慮對方,未用同理心進行思考;

3、感受的根源是需要。任何暴力溝通都是一種需要未被滿足,從而造成衝突,批評、指責和評論往往暗示着我們的期待,間接在表達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反過來,如果我們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對方可能就會做出積極的相應。

4、請求幫助。清楚的`表達出自己需要的目標,具體到事項,告訴對方,這個時候就可以很好的實現,可以得到對方很好的迴應。比如丈夫天天不歸家,我們可以像奇葩說的辯題那樣說:希望你每週陪孩子12小時,這是對孩子成長最基本的陪伴,孩子需要爸爸的愛。這樣的表達和對應的指責比較一下,或者用奇葩說的辯題方式就是如果你歸家我就取消你爸爸的稱號,這兩者哪個聽起來更舒服不言而喻。

學會非暴力溝通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點:

1、學會傾聽。全身心的傾聽,不急於給予對方建議,先傾聽對方,全心全意體會對方的感受,結合當事人的感受給予反饋,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的方式給予反饋,有助於挖掘更深層次的需求;

2、培養對自己的愛。有一句叫做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懂得愛別人,我們要學會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我們都可以改成我選擇做什麼,我選擇做是源自於我自己的需要,當你考慮我需要的時候就會找到你內心真正的價值取向;

3、憤怒與感激。任何一次暴力溝通都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產生的衝突,我們不需要壓抑和忽視自己的憤怒,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深入瞭解自己的憤怒,從而表達內心的渴望,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然後就是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發自內心的讚揚,表達感激之情,如果言不由衷反而會起逆反作用;

非暴力溝通就是要尊重事實,瞭解感受,表達需求,最後給予具體的要求和方法,尋求幫助。我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真實且不失禮貌,我們可以真實的表達自己,但是也要注重體會他人的感受,雙方是以解決衝突達到最好的結果爲目的,不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爲目的,如果都能學會非暴力溝通,這個世界上會少很多的悲劇。同時作爲媽媽,我也呼籲大家利用非暴力溝通教育子女,語言暴力的傷害遠遠大過身體的傷害,因爲我自己是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的產物,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子女成長有多麼大的影響,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減少暴力溝通並傳遞影響下去!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4

最近看的書是《非暴力溝通》,對裏面一段話深感佩服:

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批評往往暗含着期待。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可以引領我們改變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溝通時,我們所給他人的觀點或反饋不應該再是間的條件反射,而應該是建立在客觀觀察的基礎之上。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特有的溝通情景,並留意所發生的事情——我們觀察到的結果。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只需說出觀察的客觀結果。

在觀察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區分觀察和評論,因爲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人們將更多的聽到批評,令他人反感,排斥溝通。需要強調的是,非暴力溝通並非要求我們做到絕對的客觀,不能用任何的評論,只是說將觀察和評論進行區分是重要的。

溝通的四個因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每個因素都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觀察需要用眼睛、耳朵,更需要用心去觀察;表達感受要越清晰越好;表達需要更是越細越好;最好清楚地表達我們的`需要。比如面對叛逆的學生什麼事都和你做對,你會怎麼處理?反正我會先表達我的憤怒,接着痛批一頓。可換來的結果一定是要麼假裝沒聽到,要麼悶悶地恩一聲:“知道了”,或者非常不情願的嘴裏小聲嘟囔着。書中教給我們這樣做:“看到你這樣,我不太高興。你是否願意改正”。當然非暴力溝通不一定都是這樣的公式(模式),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作出調整,但一定是清晰明確不帶情緒的溝通方式。簡單說可以表達生氣,但不生氣地表達。

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不中聽的話,共有四種選擇:1、認爲自己犯了錯;2、指責對方;3、瞭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4、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想大多數人常常會徘徊於第一種和第二種,只有突破了第三種和第四種選擇,才能進步成長,也才能心平氣和地聽懂說不中聽話的人是不是真心地想讓你進步!

在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傾聽。作爲老師我們經常說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我們自己會傾聽嗎?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寫道:“傾聽一個處於痛苦中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是奇蹟,那就是奇蹟。有些人認爲他們可以做到,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是啊,不僅傾聽痛苦的人是這樣,平時的溝通中,我們我們更多的時候急於提建議或發表看法,表達感受,而缺少了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信息的能力——傾聽。作者交給我們傾聽的幾個方法: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給他人反饋,保持關注,傾聽並給予反饋。

作爲一名老師,每天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是否用心去聆聽過孩子的心聲,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當孩子犯錯,我們有沒有耐心的去聽聽孩子的想法,去理解他們。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很多年前就買了,對於一個愛讀純文學類書籍的我來說,乾貨滿滿的工具書讀起來有點困難。因爲高一年級的老班們有一個讀書會,於是責令自己兩天讀完——有壓力纔有動力呀,終於在讀書會前1個小時讀完。雖然有一種囫圇吞棗之感,但感同身受也的確幫助我更快的理解了作者所倡導的“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外國人寫的心理學的書還是會存在文化的差異,語言翻譯的轉換讓人不容易很快的理解消化。有些繁冗的內容閱讀的時候就直接略過。作者重點談到日常生活的我們從不認爲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更可怕的是,我們並不自知。作者借用甘地曾用過的“非暴力”一詞,來指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這種溝通方式被稱爲“愛的語言”。看到這,誰不想繼續看下去,究竟什麼是愛的語言,難道我們對最親的人說的話不是“愛的'語言”嗎?作者一語蔽之:非暴力溝通就是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作者在書裏用了十三個章節來生動形象的告訴我們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如何纔是“愛的語言”。

1.觀察和評論——觀察源於客觀,評論源於主觀。人太喜歡進行“道德評判”,太喜歡主觀的標籤化,而作者所說的觀察是不帶任何情緒的準確的表述。

2.體會和表達感受。中國人的內斂總會羞於表達感受,於是在揣測中參雜了各種主觀情緒和臆斷,這時候你需要閉上眼睛體會自己的情緒,然後準確的表達出來。句式應該是這樣的:我感到……因爲我……

3.請求幫助。就是要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麼,這個請求要清晰明瞭且具體。

4.傾聽的力量。當有人求助的時候,你要的不是立刻說解決的辦法,而是傾聽,體會。

5.愛自己。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麼毛病,而是用心瞭解自己的需要。作者特別的告訴我們,“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學會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深入理解我們行爲的動機,學會用“我選擇做,是因爲我想。”這樣的句式幫助我們探尋做事情的初心。

6.充分表達憤怒。在這裏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情並不取決於他人的行爲,你需要體會,發現自己的需要,然後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時候你的憤怒纔會有價值。

應該說翻完這本書,道理基本明白了,但更爲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反思我們日常溝通的狀態,哪些還需要改進,比如對孩子、對學生是不是容易一概而論,標籤化。在和別人的溝通時,儘量不帶着預設立場和感受,儘量保持冷靜客觀地聆聽對方想要表述的內容。一語蔽之,這本書讓我們平和心態,成爲最好的自己,成爲最舒適的重要他人。

標籤:非暴力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