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的讀後感

讀後感3.0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的讀後感

本人999年參加工作,在碌碌無爲中度過了xx年。真正開始有意義的讀書還是從xx年學校申報市級科研課題開始。從那時候以後,我便對讀書有了自己的體悟,從中汲取營養。像學校徵訂的各種雜誌:《遼寧教育》、《中國小教學研究》、《中學政史地》、《班主任》、《現代教育管理》、《課堂內外·教師》等;本地刊物像《清原教育研究》、《撫順教育》等;自己訂購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再有就是閱讀各類書籍,包括本學科的和通識性的。

20xx年 月,我從一位朋友手中借到了20xx年的上半年基本上沒讀什麼書,我花了大量精力去適應自己新的角色。只寫下了一些德育手記和案例,但總感覺時間緊張。讀書少了很多。0月份以後,我終於不再爲自己沒有時間而開託。堅持每天清晨3點起來閱讀、思考和寫作。我要儘快完成我的讀書計劃。到今天,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閱讀已讀完近一半。在這裏節選我的一部分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一起共同成長。

作爲班主任,感覺最頭疼的就是後進生的轉化和教育工作。我建議您讀讀第六條建議“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我把我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對於智力問題造成的後進生,我看不是補課所能解決的!我認爲補課是“有錢人的遊戲”和“造就有錢人的遊戲”。蘇老認爲“補課”是什麼?就是“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教材。”眼下的“補課”無外乎兩種:一是特長生,各種特長班;二是知識性,以升學爲目的,通過補課,提升應試本領,拿到高層象牙塔的入場券。於是“闊佬們”開始爲孩子們打造理想,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開始了瘋狂的有錢人的競技活動。以知識性爲主的補課,好在是認識到了讀書還是有用的。但被那些“被造就的有錢人”找到了致富門路,他們在課堂上輕描淡寫,爲課後的“補課”埋下伏筆。

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後進生一旦被喚醒,他們是很有可能變成“後勁生”的。他們的潛力一旦被開發出來,是難以想象的!讓我們用良知去喚醒可愛的學生吧!

蘇老關於做好後進生工作的最好的途徑就是閱讀。這裏由於時間關係,我不做贅述。就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句話:讀書有三種結果‘一是爲你戴上近視鏡;二是爲你戴上望遠鏡;三是爲你戴上顯微鏡’。

接下來,我談談對第八條建議“關於獲取知識”的理解。首先一定要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一種思考活動。就是我們先人說的“學貴有疑”。用我的話來理解就是備課時,多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而給學生的留白處,恰恰是教師精確備課所產生的。

如何讓學生產生疑問?“蘇老”的建議主要是從“講”與“不講”談起的。那就是要根據學情的不同,“該細講時就細講啊,準確把握我的課堂啊!啊哈伊兒、伊兒喲喂,該不講時就不講啊,不把學生放一旁啊!”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替代學生思考和疑問,而是幫助他們做好思考和疑問的短板,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更多的知識。這纔是學習,用知識獲取知識!

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始終是每位教育人的永恆追求。建議大家看看第十一條“思考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這裏我還是談談課堂教學效率吧。新課改以來,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課堂教學效率的追求。一時間出現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0+35”等模式;循環大課堂等等;以探究有效教學模式爲主的有效課堂、或是探究以高效教學模式爲主的高效課堂的文章屢見各種雜誌、報刊。究其實質無外乎本着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做出的有益嘗試。

有效也罷、高效也罷,要我看,就是在時間上下功夫。只要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大,就是有效的'、甚至是效率高的。就像“蘇老”所說的:“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這些時間會得到百倍的補償。”當我們的課堂45分鐘發揮了最大的效益,這種補償不是補多長時間的課所能換來的!讓有償補課能走多遠走多遠吧!

最近幾年,經常感嘆:我國的教育始終是以前蘇聯的教育爲藍本的,但是爲什麼沒有走出模仿的陰影,甚至是模仿的也不像呢!之所以這麼說,通過《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0條: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就有了清晰的答案。按照“蘇老”的建議,他認爲:“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爲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快點掌握,別偷懶!”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厭學現象越來越嚴重。我的理解就是:能力與知識的關係失調,換個角度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那個時候,“蘇老”已經意識到了“以生爲本”的理念,只不過還沒有明確地提出來。我們今天的課改不就是在改變這一現狀嗎?要把教師的“滿堂灌”變成學生的“自主學”。

學校教育中,教師能帶給學生的更多的是知識,而要把對知識的理解上升爲能力,需要的是學生的消化理解。把知識真正內化爲自己的東西,那纔是能力。正因爲如此,我們不能不關注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教師作用的本質迴歸。

我常想:中國的古人是多麼明智!他們常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多麼樸實的話語,但又意味深長。這種修行何嘗不是“內外兼修”。於內,要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兒,不再是光宗耀祖、不再是父母意願的再現、不再是取悅於任何人的簡單行動;於外,學習更是一種做人、生活的習慣,要把立德樹人作爲自己成長道路上的航標燈。

如此看來,學習不是簡單地模仿,閱讀不是簡單地看書。要讓讀書真正有價值、有意義,務必要注意處理好讀思、讀寫、讀行三重關係。

讀而不思是枉讀,思而不讀是空思!波爾克曾經說過:“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在讀書與思考中,我們才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和產生新的智慧火花。這個階段的閱讀宜細不宜粗、宜慢不宜快、宜精不宜略。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讓閱讀更加理論聯繫實際。從而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東西,爲下一步的寫作做好鋪墊。

讀而不寫就像學習書法,只羨慕人家的字好!徒發嘖嘖讚歎,而不去臨摹、背貼,那麼我們的字兒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好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說您寫出來的東西於事無補,那麼這種寫作也是沒有絲毫價值的。讀書是爲了讓寫出來的東西有理有據,讓所看之人感到您的東西不是廢話連篇,也不是流水之帳;感覺到文章有深度、有內涵;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除此之外,我們的寫作不是譁衆取寵,而是要能引發共鳴、引發討論,讓所讀之人有所感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就要求我們擁有豐厚的案例、隨筆、敘事和反思作支撐,而這些是經年累月的積累!所以,讀書不能浮躁!成長需要時日!

最後就是處理好讀用的關係。美國第一屆總統華盛頓曾經說過:讀書而不能運用,則所讀之書等於廢紙。爲什麼古代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一方面是說社會現實的侷限,他們無法伸展志向;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該這樣認爲:文人迂腐!他們雖然飽讀詩書,但在現實生活中去不知道如何變通、如何運用,那麼所讀之書不是廢紙是什麼?!

古語常說:學以致用,我要說:讀以致用!要學會變通地用,無論何種理論、方法都有其侷限性,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他們,在用中思考新的取向,思考新的突破。從而產生新的理論、方法,形成自己的認識,獨創一家!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天從事的教育教學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日新、又新、我常新!

“人文日新,從青年起”,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讀書,在書海里遨遊,開闊視野、暢享書香;一起讀書,在讀書中怡情、體悟,豐富自我;一起讀書,開卷有益,在讀書中成長、成才!

最後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讓我們做一個關於讀書的莊嚴宣誓:我們願選擇書籍,我們願選擇閱讀。我們願生活在——充滿書香的校園中,開卷有益——我們愛讀書;良師益友——我們讀好書;行萬里路——我們多讀書;崇尚科學——我們博覽羣書;學海無涯——我們終身讀書!讓一起來記住我們的讀書口號吧——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