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上課記讀後感

讀後感3.0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上課記讀後感

上課記讀後感1

這些日子,在讀何兆武先生的《上課記》。合上書後,給人的感覺就是像是聽完了一個老人坐在陽光下講了他許許多多他耳染目睹,親身經歷的生命早期的故事,有些“東拉西扯”。但卻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故事中有些是我們已經早已瞭解的,有些卻是孤陋寡聞的,而有些卻是與我們的先知截然不同的,真的是給了我大開眼界,受到了很多啓發。

以下是我讀完全書後的一些“皮毛”感觸:

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人的一生是會有很多的挫折與不幸,它們都是不可能避免的,如何處理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電視上,書本上或者是報刊雜誌常會出現一些人遇到不幸與挫折時會怎麼怎麼樣,不是面對就是逃避。而我是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與不幸,就算是小挫折小不幸我也沒有遇到過,我只遇到過一些不愉快不開心的煩心事。那時,我會想辦法發泄,或是靜下來慢慢的想慢慢的反思爲什麼,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慢慢走,欣賞啊!”

成績是怎麼來的?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看到身邊很多同學,晚上都是打着手電筒在被窩裏惡補上課老師講的知識,這招對有些人效果是有的,但是對於有些人是完全沒有效果的,現在我才知道,書讀的好壞跟你拼命是沒有關係的,想要出成績,得有三方面的條件:一是天賦;二是環境;三是努力。而且努力應該得法,不能只講拼體力,老是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是不行的。所以,你常常會發現,有些不認真的人成績照樣會出得很好,那是人家有一個好的成長學習環境。

人與人之間

書中有提到一個客人進到一個鋪子裏,掏錢點了酒,掌櫃倒上白酒背遞給他,並拿出一些花生放在他面前,客人一邊吃着花生,一邊喝酒,一邊跟掌櫃天南地北的聊,一副很悠閒的樣子。他們兩個人並不認識,然而非常親切,就像老朋友一樣。

而在當今社會上,這種場景是很難看見的,現在的人不比以前的人有人情味?不過感覺上是少了不少人情味,總是各忙各的。吃飯時,不認識的人就算是坐一桌,也只是吃完就走人,不會說上一句話,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沒法悠閒。

幸福是什麼?

“幸福不等於物質生活,尤其不等於錢多”。幸福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這個非常模糊非常朦朧,並不一定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個是整個這會的前景,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會整體在腐敗下去,個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自由,學術之生命

聯大的老師講課是很隨便的,講什麼,怎麼講全由教師自己掌握。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每人發一本教科書,老師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設計人的思想,還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讓學生自己去學,去探索。用如今的素顏教育區替換曾經的硬式教育。不正是把自由還給了學術,是學術的生命得以延續。

……

最後,我想以何先生的關於讀書的一句話作結:讀書不一定非要有個目的,而且最好是沒有任何目的,讀書本身就是目的,讀書本身帶來內心的滿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遊,在別人看來遊山玩水跑了一天,什麼價值都沒有,但對我來說,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標準來衡量的。

上課記讀後感2

暑假前,我買了很多書,一直到假期結束只有這本【上課記】被我反覆摩挲的有“書”的樣子了。

我想書如果有靈魂,她一定不愛自己平整、端正的嶄新,而更傾向於紙張的柔軟和書香的散發——這纔是一本好書該有的樣子。跑題了。

作者王小妮老師是一位以詩歌散文見長的任教於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的老師。這本【上課記】她自己定位爲“教後感”,是從2006年開始,小妮老師在上課的間隙,隨手記錄下來的與她學生們相處時發現的有趣的部分。

記錄和寫作的過程,也是審視反省自己的過程——這和我們的教育教學反思是一個道理。從一節課的準備開始到一個學期的終止,不斷的自我調整修正,從一個傳統施教者的角色漸變成一個講述傾聽討論觀察的角色,這變化沒有絲毫被動性。只有這樣纔可能更接近一個今天意義下的好老師。

有人說王小妮老師是“朦朧詩”的少數“倖存者”之一,面對此起彼伏的詩歌潮流,她一直保持着舒徐從容的心境。【上課記】她寫的一點都不朦朧,但卻真的字裏行間顯示着她的舒徐從容。

因爲帶着寫讀後感的任務,我拿着鉛筆在書上勾勾畫畫,想着心有感觸的時候能在旁邊標註些什麼。然而書看了大半,我也未在這墨香中留下隻言片語,我想着就是樸實的力量,小妮老師的話說得明明白白不急不躁,無需任何其他的詮釋和註解。“樸實”並不是我們年輕時候追求的東西,不只是我們年輕的時候,現在的孩子也不追求甚至還有些鄙視所謂的“樸實”。

然而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纔是最本質的,才水注石穿。

在07年“投入感情是最重要的”中有一篇“好詞好句”。王小妮老師寫道:“敬業”的中學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們儲備一些“好詞好句”,萬用的。……我提示他們不要展示所謂文采,直接說出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原本的感覺。我真懷疑他們還有沒有“原本”的感覺,十二年的語文教育把這些感覺給徹底毀滅掉了?……我認爲沒有力量的作品,也許能靠好詞好句得到化妝品的作用,而紮紮實實的寫作恰好相反。

接下來的兩篇是“恢復語言原本活力”和“這麼些算不算流水賬”小妮老師甚至列舉了一篇短小,乾淨,栩栩如生的練習人物小習作,最後她點評道:王書爲用細緻的`描述,寫出了父親不多的言語和動作……雖然,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親早進了教科書,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都能發現自己和父親間的親切和生動,沒有新感受的不斷髮現,文學當然死路一條。……他寫的細膩踏實,沒有使用“好詞好句”。——點評到此戛然而止,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小妮老師並不着更多的筆墨來強調她的寫作理念或者教學觀點,不更多的抒發情感。仿若給你一杯茶卻不說明產地品級,你若有心可自己品味,掩卷長思。

我在小妮老師的這本作品裏看到的是,一個老師的情懷抑或是信念,不受世俗污染的人文思想和理想主義。

一百位老師就有一百種【上課記】,她的【上課記】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曲折婉轉的故事,更不是艱澀難懂的論文。【上課記】是來自她對學生的關懷,對現實的思索與擔憂。有思想的文章,不必是長文大賦。感性一點,靈動一點,真實一點,照樣可以達到深一點的效果。

但願有一天我也能做到深入孩子們的思想和內心,關注到他們的靈魂與未來,那時我也能坦然落筆寫下屬於自己的【上課記】。

上課記讀後感3

暑假前,我買了很多書,一直到假期結束只有這本【上課記】被我反覆摩挲的有“書”的樣子了。

我想書如果有靈魂,她一定不愛自己平整、端正的嶄新,而更傾向於紙張的柔軟和書香的散發——這纔是一本好書該有的樣子。跑題了。

作者王小妮老師是一位以詩歌散文見長的任教於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的老師。這本【上課記】她自己定位爲“教後感”,是從2006年開始,小妮老師在上課的間隙,隨手記錄下來的與她學生們相處時發現的有趣的部分。

記錄和寫作的過程,也是審視反省自己的過程——這和我們的教育教學反思是一個道理。從一節課的準備開始到一個學期的終止,不斷的自我調整修正,從一個傳統施教者的角色漸變成一個講述傾聽討論觀察的角色,這變化沒有絲毫被動性。只有這樣纔可能更接近一個今天意義下的好老師。

有人說王小妮老師是“朦朧詩”的少數“倖存者”之一,面對此起彼伏的詩歌潮流,她一直保持着舒徐從容的心境。【上課記】她寫的一點都不朦朧,但卻真的字裏行間顯示着她的舒徐從容。

因爲帶着寫讀後感的任務,我拿着鉛筆在書上勾勾畫畫,想着心有感觸的時候能在旁邊標註些什麼。然而書看了大半,我也未在這墨香中留下隻言片語,我想着就是樸實的力量,小妮老師的話說得明明白白不急不躁,無需任何其他的詮釋和註解。“樸實”並不是我們年輕時候追求的東西,不只是我們年輕的時候,現在的孩子也不追求甚至還有些鄙視所謂的“樸實”。

然而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纔是最本質的,才水注石穿。

在07年“投入感情是最重要的”中有一篇“好詞好句”。王小妮老師寫道:“敬業”的中學語文教師都要求學生們儲備一些“好詞好句”,萬用的。……我提示他們不要展示所謂文采,直接說出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原本的感覺。我真懷疑他們還有沒有“原本”的感覺,十二年的語文教育把這些感覺給徹底毀滅掉了?……我認爲沒有力量的作品,也許能靠好詞好句得到化妝品的作用,而紮紮實實的寫作恰好相反。

接下來的兩篇是“恢復語言原本活力”和“這麼些算不算流水賬”小妮老師甚至列舉了一篇短小,乾淨,栩栩如生的練習人物小習作,最後她點評道:王書爲用細緻的描述,寫出了父親不多的言語和動作……雖然,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親早進了教科書,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都能發現自己和父親間的親切和生動,沒有新感受的不斷髮現,文學當然死路一條。……他寫的細膩踏實,沒有使用“好詞好句”。——點評到此戛然而止,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小妮老師並不着更多的筆墨來強調她的寫作理念或者教學觀點,不更多的抒發情感。仿若給你一杯茶卻不說明產地品級,你若有心可自己品味,掩卷長思。

我在小妮老師的這本作品裏看到的是,一個老師的情懷抑或是信念,不受世俗污染的人文思想和理想主義。

一百位老師就有一百種【上課記】,她的【上課記】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曲折婉轉的故事,更不是艱澀難懂的論文。【上課記】是來自她對學生的關懷,對現實的思索與擔憂。有思想的文章,不必是長文大賦。感性一點,靈動一點,真實一點,照樣可以達到深一點的效果。

但願有一天我也能做到深入孩子們的思想和內心,關注到他們的靈魂與未來,那時我也能坦然落筆寫下屬於自己的【上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