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上學記讀後感

觀後感8.1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上學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學記讀後感

上學記讀後感1

一個寒冷的冬夜裏,我隨手從書櫃裏拿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小頑童和老頑皮》,剛翻了幾頁就被書裏的故事吸引了。

這本書講的是:米小圈有一個遠房的二爺爺即將來家裏做客,米小圈特別開心。等啊等,盼啊盼,一個月後終於把二爺爺盼來了。雖然二爺爺非常疼愛他,可米小圈還是失望極了。因爲二爺爺不僅睡覺打呼嚕,而且從來不給他買玩具。最讓米小圈生氣的是逛商場時,米小圈看中了一輛自行車,二爺爺一看標價一千多,就硬把米小圈拉走了。從這以後,米小圈再也不理二爺爺了。說也奇怪,這件事之後,二爺爺經常早出晚歸。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二爺爺該走了。可就在二爺爺準備走的那天早晨,二爺爺卻突然失蹤了,於是全家人出動在附近找了幾個來回都沒有找到,這下可把大家急壞了。就在這時,米小圈的二爺爺推着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向大家走來,米小圈定睛一看,二爺爺推着的正是他最想要的那輛自行車。原來米小圈的二爺爺這段時間的早出晚歸都是爲了出去撿汽水瓶子,二爺爺用撿汽水瓶子的錢給米小圈買了一個他最喜歡的自行車。

讀到這裏我特別心疼米小圈的二爺爺,他是如此的喜歡、疼愛米小圈,可米小圈卻不懂事不領情。他的二爺爺不給他買自行車肯定是有原因的,米小圈卻認爲是二爺爺故意不給他買,不給他買就是不疼愛他,不給他買他就不喜歡這位二爺爺,不給他買他就開始記恨這位二爺爺。米小圈,你實在是太任性了,在你不理他的這段時間,你的二爺爺該有多傷心呀!

就在責備書中米小圈時,我的臉也“騰”的一下紅了,因爲前幾天我犯了和米小圈同樣的錯誤——任性。

那天,媽媽帶我去商場買東西,剛走進商場我就看中了一款四驅賽車,媽媽看了看標價說:“就這麼小的車子還要350元,太貴了!”說着拉着我就想走。我一看不樂意了,站在賽車前死活不肯離開,拽着媽媽的胳膊吵着非要讓她給我買。媽媽估計被我吵煩了,使勁一甩胳膊,掙脫了我的糾纏一個人進了超市,留下我在那委屈流淚。從那以後,我就故意和媽媽唱反調,早晨她叫我起牀我裝聽不見,吃早飯時,嫌早飯不好吃故意餓肚子,晚上放學回到家本來早早就能寫完的作業非得拖到十一、二點。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天後,我終於在書房裏看見這款我喜歡的四驅賽車。這下我高興了,可聽到的卻是媽媽的嘆氣聲。

本來我覺得我喜歡的東西媽媽就應該給我買,可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我錯了。350元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可對媽媽來說這是她付出的汗水與心血。雖然媽媽不用像文中米小圈的.二爺爺一樣四處撿汽水瓶掙錢,可媽媽的錢也不是天上飄下來的,而是她一分一分掙來的。媽媽是一位國小老師,她在學校爲她的學生操碎了心,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學生,媽媽總是絞盡腦汁來教導他們。在學校批不完的作業,每次都會拿回家批到很晚很晚……而我,卻從沒在乎過,還如此的任性。

書的最後米小圈被他的二爺爺感動了,和二爺爺成了忘年交。從今以後,我也得改掉我這個任性的壞毛病,多體諒媽媽,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上學記讀後感2

《上學記》是何兆武先生一篇口述形式的回憶錄,敘述他49年以前的求學之路。書不厚,200多頁的樣子,大約2天時間就能讀完。敘述的風格深深烙着何先生的性格特徵:恬淡、平靜,但骨子裏透着一種堅韌。由於之前受《南渡北歸》的影響,對舊中國(非貶義)知識分子的生活,尤其是西南聯大的故事頗感興趣,何先生的書很快吸引了我。讀罷此書,心裏有一種難以言述的感慨和嚮往,之前看完《南渡北歸》後積留在心中的那股“氣”似乎一下子被引發了,不吐不快,說說我對本書、作者和那個時代幾點最深的印象。

一、幸福

何先生的話語中充溢着幸福感,這是他的人生哲學,享受喜歡的事,不強求成績,只是因爲喜歡而沉醉,這是多麼愜意的心境。記得自己在讀研時,導師送了“不功不利,不焦(不是驕)不躁”八個字以勉勵我,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接近這種境界,但越刻意的結果卻是漸行漸遠。曾感覺自己可能一輩子與這種心境無緣,但何先生的書又讓我感覺到希望。他告訴我們,幸福不是閉門造車,幸福也不是用各種世俗的成功標準來衡量的,幸福是一種涅槃,只要你保持一種自己會越來越好的希望並經受了生活的洗禮,你就是幸福的。我現在學習,工作,心中有一種自己會越來越好的期盼,而且這種感覺有時很真實可以觸摸到,雖然也經常被一些煩心事所攪擾,但總得趨勢是好的,我希望自己能保持這股熱情和勢頭,用越來越好的希望支撐起一種平和的心境,讓自己在生活中變得成熟和強大。

二、樸實

何先生讀書時的學風是非常淳樸的,雖然戰火紛飛,但學生們都能靜下心來學習,所以何先生說他一生中最快樂的讀書時光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西南聯大度過的。淳樸的學風有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學生不勢利、不物質、不攀比,不會將家境作爲劃分地位的標準。何先生特別說了幾個同學,比如孫念增,他的祖父曾是清朝的尚書,此外還有北洋總理的孫女,都是赫赫顯貴之家,但子孫毫無驕矜之氣,也和普通學生同學同住同吃苦,比之今天“四大名爹”的子女,實在讓人感慨這社會到底在進步還是退化。想想自己,有時心中也難免(雖然儘量避免)會產生對金錢、物質、地位的欲求(所謂虛榮)的“俗”氣,看了何先生的書,對把持自己抵制一些庸俗的習氣頗有幫助。

三、自由

比之今天的所謂名校和專家,何先生就讀的西南聯大可謂是真正的羣星璀璨。這裏有飽學博識的大師:陳寅恪、華羅庚、葉企孫、吳大猷、樑思成、梅貽琦、朱自清……,這裏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李政道、楊振寧、王浩、殷海光……,看着這一個個世界級的.名字,何先生點出了英雄輩出的原因:自由。首先是教學模式的自由,老師上課可以不用教材,不限範圍,往往信手拈來,不拘一格卻又博大精深。其次是政治氛圍的自由,從校長到學生,遵從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各種主義、思想、理念或激烈碰撞或高談闊論,可謂是百家爭鳴,暢所欲言。第三是用人的自由,學校真正實踐着任人唯賢、唯纔是舉的用人標準(並不像今天大多是停留在中),不以文憑論英雄,像華羅庚、沈從文等人,均是連中學文憑都沒有的,但學校卻授之以教授之位,可見當時的學術風氣是如何的開明。

記得《南渡北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大師遠去再無大師。讀完《上學記》後,我更清晰的感覺像何先生那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思想以及他們對於人生的“悟”對於今天的我們,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只要用心去閱讀,我想,每個人都能從他們身上收穫良多。

上學記讀後感3

我在讀《上學記》的時候,想起我的大學,想起劉濤,想起曾在一起讀書和胡侃的快樂時光。當時我們都是一窮二白,卻覺得很幸福。我記得有一次和陳凱揣着十幾塊錢跑到金碩果餃子城裏,連成套的碗筷我們都不敢拆封,最後好像是吃了兩盤餃子出來了。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另一個段子,一哥們兒跑貴和去,溜了一圈,只買了一瓶礦泉水出來了。好多地方,真不是適合去,雖有奢華,卻無快樂。

因此,我是多麼懷念與劉濤、與寇才加、與趙寶劍等夥計們在粱莊大街西口的扎啤攤喝掉兩桶扎啤的日子。當時,也是風和日麗的春天。那時,總覺得將來是像春天一樣美好,總有很多時間可以去書寫精彩的人生旅程。

那時,心中總是鼓盪着希望,覺得生活很幸福。

當時劉濤也跟我提起幾次,《上學記》寫得怎麼樣怎麼樣。這兩天在讀這本書,真讓人有穿越之感,劉濤是不是就在昨天,談論這麼書怎麼樣來着?

書歸正傳,何兆武的《上學記》很好讀,因爲是口述整理,又是大家的口述,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看書就跟小時候看《故事大王》一樣,有趣味又長知識。這本書讓人瞭解那一代知識分子的不幸與幸福(建國之前)。

何兆武在書中說:“我想幸福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這並不一定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前景,也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當時,雖然國家不幸,但何兆武他們對未來社會和國家抱有信心和希望,因此幸福與他們同在。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我記得高中時寫了兩句話:“美麗,在於不可預測;痛苦,在於無法掌握。”往前看,若前方總有希望,那日子該是美麗的,幸福的;但同時,夢想有可能沒有按照期望實現,那日子又充滿了痛苦。在希望和痛苦的交相輝映中,在吃飽了不餓,記性沒有忘性好的悠悠日子中,老之將至,於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人生代代無窮已,也不知道是幸福不幸福了。

如作者回憶老友王浩,“王浩一生都着意追求幸福,始終沒有追求到;最不着力的方面讓他輕鬆就得到了,給他帶來了榮譽,可那並不等於幸福。”追求的,反而不容易滿足,所以幸福不在於目標,而在於過程。幸福不在於所追求的東西,而在於對追求賦予的價值。這就是爲什麼,未來可以很幸福,因爲可以暢想;爲什麼過去很幸福,一篇舊文,一張老相片,使人越尋思越有味道,時光使人越咀嚼越有味道。

生命的存在,非有一些載體不可,比如親人,比如故鄉,比如日記,比如自己讀過的書。人的記憶不可能塞滿經歷過的所有事情。

但是,幸福除了以過去和未來的方式存在,還有一種形式,那就是在當下的時間中迷失。比如,讀一本喜歡的書,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和知己交談,會忘掉自己,忘掉時間,忘掉世界,只如游魚一般存在,不知身居何所,不知今夕何夕。

很多人追求做幸福的加法運算,但往往不可得;知足者常樂,若做減法運算,就該好好發現並珍惜幸福了,比如,自己的身體健康能有多久,跟親人在一起的時候能有多久,青春會流連自己多久,春江花朝秋月夜還剩下幾重……作文

上學記讀後感4

《上學記》是何兆武先生一篇口述形式的回憶錄,敘述他49年以前的求學之路。書不厚,200多頁的樣子,大約2天時間就能讀完。敘述的風格深深烙着何先生的性格特徵:恬淡、平靜,但骨子裏透着一種堅韌。由於之前受《南渡北歸》的影響,對舊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尤其是西南聯大的故事頗感興趣,何先生的書很快吸引了我。讀罷此書,心裏有一種難以言述的感慨和嚮往,之前看完《南渡北歸》後積留在心中的那股“氣”似乎一下子被引發了,不吐不快,說說我對本書、作者和那個時代幾點最深的印象。

一、幸福。何先生的話語中充溢着幸福感,這是他的人生哲學,享受喜歡的事,不強求成績,只是因爲喜歡而沉醉,這是多麼愜意的心境。記得自己在讀研時,導師送了“不功不利,不焦不躁”八個字以勉勵我,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接近這種境界,但越刻意的結果卻是漸行漸遠。曾感覺自己可能一輩子與這種心境無緣,但何先生的書又讓我感覺到希望。他告訴我們,幸福不是閉門造車,幸福也不是用各種世俗的成功標準來衡量的,幸福是一種涅槃,只要你保持一種自己會越來越好的希望並經受了生活的洗禮,你就是幸福的。我現在學習,工作,心中有一種自己會越來越好的期盼,而且這種感覺有時很真實可以觸摸到,雖然也經常被一些煩心事所攪擾,但總得趨勢是好的,我希望自己能保持這股熱情和勢頭,用越來越好的希望支撐起一種平和的心境,讓自己在生活中變得成熟和強大。

二、樸實。何先生讀書時的學風是非常淳樸的,雖然戰火紛飛,但學生們都能靜下心來學習,所以何先生說他一生中最快樂的讀書時光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西南聯大度過的。淳樸的學風有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學生不勢利、不物質、不攀比,不會將家境作爲劃分地位的標準。何先生特別說了幾個同學,比如孫念增,他的祖父曾是清朝的尚書,此外還有北洋總理的孫女,蔣介表姐的孩子等,都是赫赫顯貴之家,但子孫毫無驕矜之氣,也和普通學生同學同住同吃苦,比之今天“四大名爹”的子女,實在讓人感慨這社會到底在進步還是退化。想想自己,有時心中也難免會產生對金錢、物質、地位的欲求的“俗”氣,看了何先生的書,對把持自己抵制一些庸俗的習氣頗有幫助。

三、自由。比之今天的所謂名校和專家,何先生就讀的西南聯大可謂是真正的羣星璀璨。這裏有飽學博識的大師:陳寅恪、華羅庚、葉企孫、吳大猷、樑思成、梅貽琦、朱自清……,這裏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李政道、楊振寧、王浩、殷海光……,看着這一個個世界級的名字,何先生點出了英雄輩出的原因:自由。首先是教學模式的自由,老師上課可以不用教材,不限範圍,往往信手拈來,不拘一格卻又博大精深。其次是政治氛圍的自由,從校長到學生,遵從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各種主義、思想、理念或激烈碰撞或高談闊論,可謂是百家爭鳴,暢所欲言。第三是用人的自由,學校真正實踐着任人唯賢、唯纔是舉的用人標準,不以文憑論英雄,像華羅庚、沈從文等人,均是連中學文憑都沒有的,但學校卻授之以教授之位,可見當時的學術風氣是如何的開明。

記得《南渡北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大師遠去再無大師。讀完《上學記》後,我更清晰的感覺像何先生那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思想以及他們對於人生的“悟”對於今天的我們,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只要用心去閱讀,我想,每個人都能從他們身上收穫良多。

標籤:讀後感 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