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精華】讀後感的作文集合八篇

讀後感1.8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讀後感的作文集合八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徐志摩,一個曾經十分敬仰,十分羨慕的詩人,因爲他滿身的才氣,不羈的生活態度。一曲“康橋”把他的形象更是塑造成萬千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

張幼儀,一個曾經不太熟識的女人,一個生活中承擔了孩子、丈夫、公公婆婆的壓力、社會輿論以及所有生活的苦痛所帶來的各種腥紅的傷悲。如今,我爲她堅強而執着的靈魂而感動,抑或更多的是敬重。

然而,書中的徐志摩卻是另一番模樣,他似乎變得那麼自私,只爲了自己的歡愉,爲了自己所謂的西化,爲了虛無飄渺的“女性解放”置張幼儀於不顧,甚至有了新歡林徽因後,把張幼儀丟在沙士頓,然後自己玩起了“失蹤”,要知道,當時張幼儀是一個有三個月身孕的人,就這樣,張幼儀拖着身孕,咬着牙,堅強的在歐洲一個人生活了下去。

徐志摩曾對張幼儀說過,他們倆就像小腳與西服的關係,根本不相稱,在一起的後果便是無幸福可言的婚姻,而徐志摩便抓住這點,扯上中國第一個敢於離婚追求幸福的人,硬要逼張幼儀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甚至連把協議書帶到張幼儀面前的人都不是徐志摩本人,而是黃子美,他甚至讓黃子美轉告張幼儀,讓張幼儀“做徐家的兒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這樣荒唐的條件當然也是爲了徐志摩的孝道,徐志摩的私慾——即追求林徽因。甚至後來徐志摩與陸小曼成婚後,張幼儀仍然照顧着她的公公婆婆。

但是,或許正是徐志摩的拋妻棄子,纔會使張幼儀開始蛻變,從一個遵守道德禮法的傳統女人變爲一個能夠通曉中西的洋化的女人。可即使這樣,徐志摩仍然不認同她,雖然離婚後和張幼儀的關係有所改善。

當然,張幼儀並沒有向徐志摩低頭,更沒有向生活的苦難低頭,在她二兒子彼特死後幾年,她回到中國擔任一所女子銀行副總裁,並開了一間服裝店。

這裏,我並不想批評徐志摩的虛僞與自私,只是爲我心中的一個英雄的不完美而嘆息,但又驚喜着迎來心中的另一位女神。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小蝸牛問媽媽:“我們爲什麼要揹着一個重重的殼?”

“因爲我們沒有骨頭的支撐,只能爬着前進,需要這個殼來保護我們的身體。”

小蝸牛又問:“毛蟲姊姊也沒有骨頭,也要爬,爲什麼她不用揹着一個殼?”

“因爲毛蟲會變成蝴蝶,她會長出翅膀在天上飛。她有天空的厚愛。”

小蝸牛又問:“蚯蚓哥哥也沒有骨頭,也要爬,爲什麼他不用揹着一個殼?”

“因爲蚯蚓會鑽洞,它有大地的厚愛。”

小蝸牛哭了。“爲什麼天空和大地不愛我們?”

“所以我們有殼啊。”媽媽說,“我們不靠天,不靠地,只有靠我們自己!”

有一天,《贏在中國》的一個選手講了這個故事,他說,他就是那個蝸牛。

他說,上帝把所有的玩笑,都開在他的相貌上了。他如何不容易,沒有天地可以靠,等等……

然後?

俞敏洪說,“我從你的經歷中看到你的掙扎,成長,變成精英,但是你太多的在意自己的個性和感受,

爲什麼要覺得別人會鄙視你呢?比如我當初被北大處分 的時候,我也覺得每一個北大人都在鄙視我,

其實好多人都根本不知道我是誰!”他分析道,“你內心有一些虛弱,所以纔會建一個盔甲,

就像你說得蝸牛的殼一 樣,是你自己加上去的。”現場觀衆鼓掌表示認同,

“如果你再多點勇氣的話,就可以把這個殼去掉,長出一雙翅膀,在天空中翱翔。

我用了10年的時間,才把自己的背上的殼去掉,既靠天,又靠地,還靠自己。

我覺得你要有這樣的大氣,如果把剛纔的氣勢拿出來,你一定能做成很大的事情,

但前提是要把自己背上的殼去 掉,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看了蝸牛的故事,覺得很勵志,即使沒有優越的出生,做人靠自己也可以成功。

但看了俞的回答,發現自己身上缺乏這樣的魄力,讓自己變成可以依靠。

有天地可靠,也是一種本領。

勵志故事,除了嚴重地勵志,還會嚴重地誤導。蝸牛的故事就是這樣。關鍵是要被勵志,而不要被誤導。

但是,一般人很難分清這兩個部分。(其實,絕大多數故事都有這兩面。)

小蝸牛的確有一個殼。然後你認爲自己是個小蝸牛,你也有個殼。

問題是,你不是小蝸牛,你的那個殼,已經被俞敏洪老師英明地指出,是你自己背上去的。

那個選手,自己給自己背上一個殼,集自卑與狂妄於一身。

我們都有自己給自己背上的殼。請把它放下,然後輕裝上路,靠自己,但是也要努力靠天靠地。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一)

讀了《難忘的一課》,我心裏感到無比憤怒,日本人爲什麼不許中國孩子瞭解自己祖國曆史上的偉人?爲什麼不許中國孩子學習國語……這一個個刻骨銘心的問題,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中國人的心底。而這也告訴我們日本人的罪惡,日本人妄想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妄想讓人們忘記自己的祖國。不!這不可能!

日本人爲什麼要傷害中國人?爲什麼要把中國的土地奪走?望着那些不平等的條約,作爲一箇中國人,難道不覺得憤怒嗎?日本人妄想使中國人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妄想用戰爭把中國的土地“租借”給日本。不!這不可能!

雖然中國臺灣人民的“身體”在日本,但是“靈魂”早已入住進中國的土地。看,臺灣“光復”不久,有許多國小教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們中國語言,雖然不太標準,到時他已經駐進孩子們的心田。

中國,一個巨人,一個覺醒的巨人,一個震驚世界的巨人。

(二)

學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深深感受到了臺灣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意。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路過一座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吃力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化——我看到這裏心裏十分感慨……臺灣被日本人佔領了五十年,而這位教師還十分年輕,雖然教師對祖國的文化還很生疏,但他還是那麼耐心又認真地教着孩子們,他一筆一畫書寫漢字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這位教師還帶着作者來到大禮堂中參觀,“以前這裏都是日本人的偉人畫,現在光復了,都換成了中國曆代的名人畫像。”是的,孔子、鄭成功、孫中山纔是臺灣人民心中的英雄啊,我和作者一樣被這強烈的民族精神感動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臺灣在日本統治下的那艱難的五十年。從1895年到1945年,在殖民的統治下,過着亡國奴的生活。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日本殖民當局把臺灣變成了他們的戰爭基地。爲了讓全臺灣人民孝忠日本這個目的。他們居然把臺灣所有的報紙都變成日文報紙,還把中國人常去的寺廟都關閉,強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使用日語,學習日本的風俗習慣,改換宗教信仰,參拜日本神社……總之,他們想徹底消滅臺灣的中國文化和臺灣人民的民族意識。

但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臺灣人民的愛國之心是永遠都不能消滅的,他們的野蠻企圖只會讓我們更團結,更強大。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雨兼程,臺灣光復了,《馬關條約》這個不平等的條約解除了。臺灣終於不再受日本人的壓迫和奴役了,臺灣人民的脊背終於挺起來了。

文章學完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的耳畔似乎縈繞着那位臺灣教師和學生充滿激情的話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三)

今天,我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臺灣人民深深的愛國之心真使我感動。

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

你看文中對臺灣教師的細節描寫:“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從老師的動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的愛國之心;從學生認真的跟讀中,我領悟到了孩子們對祖國的一片深情:他們都將以百倍的熱情爲祖國貢獻力量。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清楚地知道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親姐妹,都屬於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的統一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

臺灣同胞和大陸人民一樣,都熱切地盼望祖國的統一,總有一天,我們將共同攜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素以誠實、清高著稱的赫德萊堡小鎮,因得罪了一個外鄉人而遭到報復。外鄉人以一袋金幣爲誘餌,使鎮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爭暗鬥,演出了形形色色的醜劇,終使赫德萊堡的名聲徹底敗壞,這個人就是馬克·吐溫。

和上次一樣,馬克吐溫寫的是自己去敗壞赫德萊堡的的設想,雖然是設想,可也把該發生的事情寫得非常清楚,他寫的這種“設想小說”就像真實發生的事一樣。如果馬克吐溫他不喜歡一個地方,他可以製造醜聞,但這始終不好,所以他寫了這篇小說。

假如馬克·吐溫真的要這麼做,那他遇到的困難可不只這些,但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已經寫得非常透徹。

在敗壞的過程中,馬克吐溫去了很多地方,當然,這些都是他本人得來的資料,赫德萊堡的宮殿、旅館、第五大街、拍賣場……把每個地方的真實情況都寫得淋漓盡致,寫出了宮殿的華麗,旅館的舒適度,第五大街人山人海的景觀,還有拍賣場價格不斷升高、情緒愈來愈高漲的的物品和人們。體現出了一個正常城市的繁華與熱鬧,這纔是真正的城市!不像其他的,非常不真實,連個人影都沒有,就像“死城”一樣寂靜,荒無一人。

那麼馬克·吐溫寫的《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其實是一個祕密,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其實就是他自己呀!但他並沒有非常明確地寫出他自己就是文中那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而是用了這種神祕的方法來吸引讀者,正是因爲有神祕感,他寫的小說才能非常熱烈、激烈。我們知道,書中的驚險內容嚇不到你,驚險的不是書,而是圖畫和視頻。

讀了這篇小說後,我對於馬克·吐溫的認識更深刻了,他是一個富有神祕感的人,他寫的小說不同於其他人的,他通過一些簡短的、零散的小說,來表達自己對於生活的熱愛。關於西方人,馬克吐溫的品德問題,我想,他即使回到年輕時代,也不會是那個“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通過讀書我改變了一些觀念,也從中領略了好多思想,也獲得了一些經得起實踐考驗的科學的管理方法,真是受益匪淺。

李老師的觀念之一——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裏的愛包括我們給了學生多少愛,我們給了學生什麼樣的愛,這些愛是怎麼給的,那最終學生又感受到了多少愛,其實真正的愛只是學生感受到的那部分愛,換句話說就是學生感受到的愛才是愛,那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問問自己,我的學生感受到了我多少愛!我認爲這裏的智慧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需要我們從實踐中發現並提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因爲任何真理都得禁得起實踐的考驗。

李老師那種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無比熱愛的感情深深地打動着我,他作爲一位男班主任的認真和細膩感動着我!讓我從心底裏一遍遍的問自己,當初你選擇教育行業是真的處於喜歡熱愛嗎?反覆的辯駁之後我告訴自己不管是出於初衷還是源於偶然,既然跨進了教育行業的大門,我就得承擔起祖國賦予我們的使命,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幹,我要把我的愛傾注給教育事業,傾注給我的每一位學生,全心全意、認認真真帶好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雖然我沒法像李老師那樣成爲大的教育家,但只要我每天從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就算我成不了紅花,也能成爲襯托紅花不可缺少的那篇綠葉。

李老師還教我們去發掘、去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現在的好多老師都把“班主任”作爲辛苦、勞累的代名詞,包括我自己也有一些畏懼,做班主任真的那麼難、那麼苦啊!但是李老師用他的成就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看法,“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作爲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麼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老師是幸福的,學生也是幸運和幸福的。李老師的這種幸福感讓我內心充滿渴望,我也要親自嘗試這種幸福!所以我要告訴現在身爲教師的同仁及將來要成爲教師的你們,不要畏懼、不要退縮,你的孩子們肯定就是你幸福的源泉!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這種幸福吧!

李老師在班級管理中的科學、民主,也深刻影響了我。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他更是細心準備,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李老師連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都不放過,他給學生安排座位的原則是:“尊重學生,有力學習,小組固定,每週輪換。”那當我自己做了班主任之後,我也要將科學、民主帶入我的班級。 李老師這本書中還有好多精髓,還需要我細細品味。讀完李老師的書,有一些話值得我們反覆思考和研究,在實踐中領悟其真諦:

1.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

2.好教師要容忍學生的精神個性,更要容忍學生對自己說不;

3.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4.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5.要學會感動,因爲生活在感動中是一種幸福;

李老師的書中有好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於是我打算以後讀他的《做最好的老師》、《愛心與教育》、《心靈寫詩》等。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在這本充滿友誼的書中,讓我明白友誼——天長地久在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是被它華麗的外表所吸引,而是封面中三個小女孩所吸引——她們的臉上,洋溢出童年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身後的翅膀如同一對結白的天使。

在這本書中, 我看到了她們友誼的見證,她們的.友誼,經歷了好朋友的背叛,第三人的插足,經歷了千百磨難的考驗,使友誼變得更加長久。同時,我也知道擁有天長地久的友誼,需要有一顆互相寬容、體貼、爲別人着想的心。正如小淫桃的媽媽所說的一句話:“當被一個朋友傷害過,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靈的深處,那是任何風都不能抹滅的。”

正如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友誼,因爲一個人的插足而失去了真正的友誼;因爲一個人的背叛而變成了面面相覷的敵人。但只要相信,如果沒有了友誼,那一定會孤單、落寞,就像世界上沒有了醫生,身體上的病就無法治癒;如果沒有了朋友,受傷的心靈誰來呵護?我們()要相信友誼——友誼的分量千斤重。

每當我遇到了友誼的矛盾,我便會想起它——《好朋友是一輩子的天使》。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和大家一樣,我是在書籍中成長的,也是在書籍中進步的。讀不同的書會帶給我不同的啓示:讀《西遊記》,我明白了腳比路長;讀《水滸傳》,我看到了感天動地的兄弟情;讀《昆蟲記》,我領略了昆蟲世界的神奇……而《最棒的玉米》又帶給我新的思考。

一個玉米田裏最棒的玉米,在其他玉米都被摘走後仍被留在地裏。一天,兩天,三天,四天……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卻沒人來摘下它。它開始認爲自己原來是最差的玉米。就在它傷心,絕望,甚至想自行了斷的時候,收玉米的老婆婆來到它身邊輕輕地摘下它。在被摘下的前一刻,它知道了留下它的原因——它是最棒的玉米,被當作種子,在來年春天播種……這就是《最棒的玉米》爲我們講述的故事。

最棒的玉米沒有變,一直都是最棒的。可在夥伴都被摘走,它獨自留下的日子裏,它的心情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天沒有被摘下,最棒的玉米仍然充滿了信心。第二天沒有被摘走,它有一些失望。第三天,第四天,它感到自己的未來很渺茫。很多天過去了,它頂着烈日,冒着風雨,受着煎熬。它悲痛,它絕望。在那個暴風驟雨的夜晚,它想永遠地消失……欣慰的是,最棒的玉米終究熬過漫漫長夜,迎來黎明的曙光。它獲得了重生。

從這個玉米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也一樣渴望被肯定,被認可。從別人的讚許中獲得前進的力量。太急切地追求一種結果。卻忽視了過程的意義。

記得一次數學期末考試後,我認爲自己的答題還不錯,但是我和幾個數學成績突出的同學對培優題答案後,卻發現一個十分題,他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唯獨我的答案不同。我想,一定是我弄錯了。一想到一下子就失去了十分,我的心情糟糕透了。等待成績單的幾天裏,我焦躁不安。

後來發成績單了,老師告訴全班同學,那道題只有一個同學做對了——就是我。和這個玉米一樣,一剎那,燦爛的陽光又驅走了我心中的陰雲。

不久前,我讀到一篇關於唐代詩人孟郊的故事,讓我感慨不已。說的是孟郊每次考進士都名落孫山,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每次考試都是信心滿滿。正是這種信心和恆心,讓他在四十六歲時考中進士。爲了自己的理想,他幾乎奮鬥了一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面前,他是怎樣的堅強不屈?他的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最棒的玉米。我們都有最棒的一面,你要做的就是——把信心、耐心墊在腳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峯。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書,翻動着。淚水,一滴一滴地留着。“啪嗒,啪嗒。”這不僅僅是淚水的聲音,更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用純潔的心靈書寫的偉大讚歌!

青銅,一場大火,奪去了他的聲音。

葵花,從小沒了媽媽,爸爸也掉進了河裏,從此,她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多虧了貧窮卻善良的青銅一家收留了她。

從此,他們便以兄妹相稱。

爲了讓葵花上學,青銅自願放棄了上學的夢想;大雪紛飛,青銅卻去賣鞋子。鞋子賣光了,一個人還想買,爲了多掙些錢,他把自己腳上穿的鞋賣給了那人,自己卻赤腳走在下滿鵝毛大雪的回家路上;奶奶爲了青銅葵花不被餓到,居然掉了祖傳的首飾;葵花爲了給奶奶治病,竟背井離鄉去遙遠的江南撿銀杏;甚至連我們一直認爲是壞孩子的嘎魚,在得知奶奶得病後,居然送來了鴨子,給奶奶補補身子......

他們,都是在我們眼裏土到掉渣的農村人,對於他們我們甚至不屑一顧。但他們善良的內心,難道不值得我們這些自認爲高貴的城裏人感到羞愧自責嗎?

這本書最令人感動的地方,莫過於,葵花被城裏人接走,只留下謎一樣的背影后,青銅因對葵花,有揮之不去的思念,而大聲喊出了:“葵花!”二字了。

喊出簡簡單單的“葵花”二字,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是多麼容易,但對於青銅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爲別忘了,青銅是一個啞巴。

做一個想青銅葵花這樣善良的人難嗎?

難,又不難。

難,難在多少人爲生活所迫而去搶劫甚至殺人。

不難,在於人之初,性本善。也許對周圍人多一絲感恩,多一絲誇獎,多一絲安慰,都是一種善良。

看看青銅葵花艱苦的生活,再看看我們。

我們都是家裏的小太陽,一家人都圍着我們轉。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甚至可以在冬日的暖氣房裏吃着冰激凌。但是我們卻有時還會因爲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絲毫不考慮父母的感受。細想來,是多麼對不起父母。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包容我們,是因爲父母愛我們。我們何不來回報父母?

有些人會說,等我長大啦,我會把掙得錢都給父母!何必要等到長大呢?問什麼不趁現在?也許只是爲爸爸捶捶背,爲媽媽泡杯茶,也會讓父母倍感溫暖。

在我們這個世界中,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其實還有很多痛苦,很多不得已。 《青銅葵花》的作者曹文軒說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

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是說實話,發生在青銅葵花這兩個孩子身上的痛苦,卻是很多成人都無法接受的。

看完這本書,以後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我們不能退縮,要學會獨立自主。不被苦難所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