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設計2.1W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文章講述了一個人一心想要心愛的小葫蘆長大,認爲葉子上的蚜蟲與葫蘆毫無關聯,毫不在乎。最終葫蘆被蚜蟲蛀了,他的願望也落空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與事物之間關係密切,不可爲追求結果而不在乎細節。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設計基於故事性文本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考慮低年段閱讀教學的關鍵,努力實現識字與寫字、朗讀中隨文識字、理解詞語與指導朗讀的巧妙融合,於情趣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以及學生言語表達的生長。

教學目標: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識記“葫、蘆、感、怪”等生字;理解“謝”“賽”“盯”“自言自語”4個詞語的意思;指導難寫的生字“謝”,鞏固左窄右寬字的書寫規律,重點指導“謝”字兩部分的長短變化。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讀好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以體會句子不同的語氣。

3、在開展“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爲什麼最後卻一個也沒得到”的討論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圖片激趣,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葫蘆”圖片)認識葫蘆,指導“蘆”在詞中讀輕聲。再借助圖片,識記“藤”字。進而擴詞積累:黃瓜藤、南瓜藤等。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今天,咱們來學習一篇跟葫蘆有關的課文,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我”字斜鉤是主筆,一定要舒展。“要”字最後一筆橫要長。“蘆”在這兒讀輕聲。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嘗試自學

1、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2、排列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

有一天,他看見葫蘆的`葉子上生了蚜蟲。

鄰居勸他治一治,可他覺得不用治。

沒過幾天,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三)引讀課文,分段學習

1、學習第1自然段,讀懂“葫蘆”的可愛及種葫蘆人的喜愛。

⑴標畫出描寫這棵葫蘆的樣子的句子。

理解“謝”字在本文中的意思——敗落,並在本段中找“謝”的反義詞——“開”,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指導書寫“謝”,鞏固左窄右寬字的書寫規律。重點指導“謝”字兩部分的長短變化。

教師範讀,瞭解“的”字短語的妙處,嘗試運用“的”字短語。

聽老師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師範讀。(配樂讀)

(引導學生用文中短語或句子說具體,並指導讀)

誰能把你看到的畫面讀給我們聽。

這樣,誰還會讀?(去掉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體會“的”字短語的妙處,進而練習。)

的大海

的天空中飄着的氣球。

2、讀第4自然段,理解小葫蘆的逐步變化。

指導朗讀,體會種葫蘆人的傷心難過。

3、質疑:那麼可愛的葫蘆,爲什麼會都落了呢?

⑴學習第2自然段,初步走進種葫蘆人的內心。

①關注“心理活動”,讀懂種葫蘆人對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兒也不在乎。

指導朗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進而換種說法——有幾個蟲子不用怕。對比朗讀,體會感嘆句表達的強烈情感。

②着眼“動作”“語言”,體會種葫蘆人的眼裏只有小葫蘆。

理解“盯”的意思,體會種葫蘆人眼裏只有小葫蘆,對葉子上的蚜蟲不屑一顧。

理解“自言自語”“賽”的意思,並抓住反覆的語言“快長啊,快長啊!”體會種葫蘆人急切盼望小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從而指導讀好種葫蘆人的話。

⑵學習第3自然段,進而讀懂種葫蘆人的內心。

①指名分角色朗讀,識記“感”“怪”。瞭解無論是豎心旁還是心字底,都是內心的一種感受。

②指名讀。思考:種葫蘆的人爲什麼不治蟲?用自己的話說說。進而指導朗讀(重讀:葫蘆)

③變換句子,對比朗讀,“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發現兩個句子意思一樣,表達的語氣不一樣。體會反問句的情感更加強烈,更能表現出種葫蘆人的奇怪和對鄰居話的不可理解。

(四)比較變化,發現寓意

師:老師就不明白了,既然,種葫蘆的人口口聲聲要的是葫蘆,爲什麼最後卻一個也沒得到?

生:因爲這個人只盯着小葫蘆,不管葉子上生了蚜蟲。

師:葉子和小葫蘆有什麼關係嗎?

師:(板書:相互聯繫。)葉子可以製造營養輸送給小葫蘆,葉子被蚜蟲吃光了,小葫蘆就得不到營養,只好一個一個都落了。你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

(五)迴歸全文,複述故事

讀了故事,若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那可就厲害了。誰能借助這四句話,四幅圖把故事講清楚,講生動?

誰願意做故事大王?(學生複述故事)

(六)佈置作業

續說故事:

第二年,假如種葫蘆的人重新種了一棵葫蘆,小葫蘆又長了蚜蟲,他會怎麼做?編一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2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會寫“言、每、治”等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爲主題,採用多種方式認識生字,認真書寫生字。

2、採用變序閱讀法,由事情的結果激發學生去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看問題要全面,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1)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們齊讀課題,大家都已經讀過課文了,哪位同學願意說一說讀過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呢?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

教學活動(2)

二、看圖理解課文內容。

1、看63頁插圖,學習第一段。

(1)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圖上這個人在幹什麼?他的樣子是怎樣的?(看葫蘆,很高興、很得意)

(2)讀第一段,這個人種的葫蘆怎麼樣?

“細長”說出了葫蘆的形狀,“長滿”說明什麼?(長得好,枝葉茂盛)說說小葫蘆長成的過程。(長葉、開花、結葫蘆)這個人對小葫蘆的態度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喜愛,每天看好幾次)這個人當時想什麼?(快長大)

2、看64頁課本插圖,學習第四段。

(1)看第四幅圖,這個人這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垂頭喪氣,後悔極了)

(2)讀課文,事情的結果是怎樣的?(多、黃、落)

3、那麼這個人的葫蘆爲什麼都落了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從課文裏面來找找答案吧,好嗎?

教學活動(3)

1、自學第二段。

(1)指明學生讀第二段,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他心裏是怎麼想的?教師解釋:蚜蟲:植物上的害蟲。“一些”說明蚜蟲還不多。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

(2)他看見葉子上長蚜蟲怎麼說的?比較:有幾個蟲子怕什麼!有幾個蟲子不可怕。(意思一樣,但第一句語氣更強烈。指導學生第一句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3)“快長呀,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說明他的心情急切。

2、小組討論第三段。

(1)那個人聽了鄰居說的話以後,“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麼意思?(納悶,不理解、不明白)

(2)那個人“奇怪”的是什麼?(還用治蟲?我要的是葫蘆。)

(3)“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那個人的話說得對不對?爲什麼?(不對。因爲葉子可以幫助植物輸送養料,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長得好。葉子都掉了,植物就沒法生長了,也就不能結葫蘆了。)

(5)、這個人得到葫蘆了嗎?爲什麼?(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蘆,有了蟲子也不治。蟲子吃葉子,影響了植物生長,所以沒得到葫蘆。)

教學活動(4)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1)植物的葉子直接影響果實的生長,葉子掉了,就不能結葫蘆了。

(2)要聽別人勸告。這個人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早點治蚜蟲,葫蘆就可以保住。由於他不聽人的勸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教學活動(5)

生活中或是學習中有沒有不聽別人勸告的事情,請你們說一說,把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14、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蚜蟲→及時治→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後悔。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來學習,我主要是圍繞:

(1)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2)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我再順延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

一自然段學完後,我又從圖導出最後一個自然段。

標籤:部編 葫蘆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