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設計2.04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集合15篇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

一、學習內容:

整體把握文章,瞭解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二、課前自測: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峯luán()一shùn()間yù()兆輕yíng()mí()漫均勻()()崩塌()()

變化無cháng()千zī()萬taì()zhēng()兆

2、給多音字組詞:

奔bēn()bèn()薄bó()bò()báo()

3、判斷題(對的劃√,錯的劃×)

(1)虹是好天氣的標誌。()(2)雲的形狀可以影響天氣。()

(3)日華或月華只要出現在高積雲的邊緣,天氣則會變好。()

(4)看雲識天氣是生活常識,是有科學依據的。()

(5)捲雲和卷積雲位置最接近。()

4、選擇題:

(1)、剛剛下過雨,那麼雨前最有可能出現的雲是()

A、薄雲B、低而厚的雲C、捲雲D、高積雲E、積雨雲

(2)、月華的光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會()

A、變陰、B、變晴C、不變D、都可能

三、研討交流:

1、整體感知,討論文章的結構層或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爲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三段)

2、根據課文內容,小組合作完成下表。

表1:如果是晴天,天上掛着的是什麼樣的雲呢?

雲名雲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徵兆

表2:如果是陰雨天,天上掛着的是什麼樣的雲呢?

雲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徵兆

表3: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有密切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與天氣有又什麼樣的關係呢?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彩天氣徵兆

四、課堂小練筆:請大家任選一種雲,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進行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要充分運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讓別人明白你將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天氣。示例:hi,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漂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片白色的菱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1、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

2、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說明的寫法。

3、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4、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雲,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爲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由說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雲識天氣。雲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雲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後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設計】

一、精心導入

1、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雲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2、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3、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⑴你觀察了天空中的雲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⑵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雲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一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看雲識天氣

二、感知

1、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2、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3、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問題組:

⑴全文主要說了什麼?請簡要概括。

⑵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爲幾部分?

學生討論後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基本思路是先總說雲的作用,再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其中有兩小層:雲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最後是總說,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2、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

⑴共有幾種類型的`雲?

⑵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瞭?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晴天雲和雨雪天的雲;再按雲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後,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徵──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爲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爲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3、合作探究:

⑴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⑵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並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於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讚賞,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爲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雲和天氣關係的特徵。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雲的特徵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往往”去掉可以嗎?爲什麼?──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4、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問題組:

⑴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

⑵“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⑶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雲特點的一句話是什麼?

⑷根據課文舉例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單一例即可)。

⑸舉例說明看雲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教師引導小結:

⑴第1自然段指出了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

⑵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⑶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雲;

⑷雨層雲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⑸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瞭解了看雲可以識天氣的,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並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四、延伸作業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擬。

【點評】

此教案突出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覆閱讀中去感悟文章,並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思想。本教案設計頗有新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課前的積累到課堂中對問題組的研討以及反饋回顧,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中,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可以說,本教案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應用說明文,是很好的課例。但是本課設計一課時比較多,如果設計兩課時也是可行的。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雲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應爲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雲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1)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2)掌握課文註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3)朗讀課文,註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雲和天氣的關係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雲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點字寫法》

解釋詞語:

姿態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瀰漫

(四)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提示:聯繫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後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纔”“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l)爲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後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爲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纔……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雲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徵,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着,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係?起什麼作用?

學生髮言,歸納。

“薄雲”“晴朗”;“低而厚密的雲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雲的各種形態”,啓下引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爲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

按課後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雲的“位置”一欄。

┌───────────┬─────┬────────────────┐

│雲種類│ 雲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

├───┬───────┼─────┼────────────────┤

│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

│卷積雲│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

├───┼───────┼─────┼────────────────┤

│ 積雲 │像棉花團 │20xx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溫和的陽光 │

├───┼───────┼─────┼────────────────┤

│高積雲│像羊羣 │20xx米左右│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

├───┼───────┼─────┼────────────────┤

│卷層雲│彷彿白色調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

├───┼───────┼─────┼────────────────┤

│高層雲│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層雲│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

├───┼───────┼─────┼────────────────┤

│積雨雲│形成高大的雲山│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

└───┴───────┴─────┴────────────────┘

由上面雲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係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徵”“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集成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峯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爲“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光彩│天氣徵兆│ │ │

├──┼───────────────┼────┼────────────┤

│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裏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

├──┼───────────────┼────┼────────────┤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裏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

│ │ │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一 │

├──┼───────────────┼────┼────────────┤

│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

├──┼───────────────┼────┼────────────┤

│ 露 │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緻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後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麼,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侷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後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3.培養細緻觀察大自然的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1.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

2.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

3.觀看每日的天氣預報(一週),積累與天氣預報相關的詞句與詞彙,將它們整理到家庭作業本上。

4.完成課後練習題一。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千百年來,人們也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天氣的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二、目標展示: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3.培養細緻觀察大自然的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給拼音寫漢字。

峯luán( 巒 ) 棉xù( 絮 ) 月yùn( 暈 )

mí(彌)漫 輕盈(yíng)鱗波(lín )

崩塌( tā ) 絲絲縷縷( lǚ )

2.請找出錯別字並在後面寫上正確的字。

魚鱗( ) 徵照(兆 ) 諺語( )

碧蘭(藍 ) 綢幕( ) 恣態萬千( 姿)

四、整體感知:

(一)速讀課文1、2自然段思考:

雲和天氣有什麼關係?

(二)小組交流

本文具體介紹了哪些種類的雲呢?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拿出你們課前預習設置的表格,小組交流,查缺補漏 。

晴天雲彩簡表

名稱形態變化位置厚度天氣徵兆

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最高最薄象徵晴朗

卷積雲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很高很薄無雨、雪

積雲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兩千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

高積雲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羣,成羣的扁球狀排列兩千米左右較薄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名稱形狀變化過程位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捲雲聚集着,彷彿蒙上白色的綢幕,捲雲慢慢向前推進高晴轉陰

高層雲卷層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陽低將下雨雪

雨層雲高層雲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雲塊佈滿天空更低雨雪連綿

積雨雲積雲迅速形成高大的雲山,烏雲密佈更低雷雨冰雹

雲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彩天氣徵兆

暈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裏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高積雲的邊緣裏紫外紅華環小到大晴華環大到小陰雨

虹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雲層雲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大家交流中有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各種雲與天氣的關係,讓我來檢驗一下大家的掌握情況。

(三)爭做氣象小博士(個人風採展示)

要求:觀察圖片

1、這是什麼雲?與天氣有什麼關係?

2、用第一人稱描繪。

先教師示範,後小組交流,再個人表述,最後同位交流

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教師小結:

剛纔我們一起來進行了“看雲識天氣”,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我想一方面緣於同學們積極地的學習與思考,同時也緣於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使我們不僅獲得了知識,也感受到雲的美麗。它以生動的文筆,形象地介紹了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啓迪。同時文中優美的句子也構成了一道生動亮麗的風景線, 吸引我們愉快地閱讀下去。那麼讓我們走進課文進行美讀欣賞。

五、美讀欣賞

(一)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找出你認爲寫得美的語句,讀一讀並進行賞析。

(二)比比誰最美

原句:有的輕輕地飄在空中。

改句: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

參考答案:改動的`地方:改句加了“有的像羽毛”巧設妙喻,使雲那種輕盈的姿態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比原句更形象,更生動。

原句: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根本不能看見,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

改句: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

參考答案:改動的地方:根本不能看見——都躲藏了起來。修改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比原句既準確又生動形象。

過渡小結:秦牧先生曾說:“美妙的譬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麗的花,照耀着文學。”這篇文章一開筆就連用比喻,說明雲的形態之多,變化之豐。如“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樣巧譬妙喻,使雲形美神躍,讓讀者在豐富的聯想中既認識到雲的“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特點,又領略到雲朵美妙的景觀。

(三)妙筆生花

我們如果寫作時也能夠進行這樣生動的描寫,我們的文章也會妙筆生花,讓我們試試看!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 像奔馬……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全班性合作完成)

示例: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像駝峯,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個人完成)

示例: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綵綢,像長虹,……

(四)齊讀課文第一段,領略語言之美。

六、拓展積累

本文講的是“看雲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雲”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爲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教師補充材料:

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爲河岸到處是蜘蛛忙於織蛛網的情景。後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

七、教師小結: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大自然是美麗的,人們經過用心觀察竟然發現雲與天氣有這麼神奇的關係!如果我們都用心觀察的話,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平添更多的美麗,願我們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八、作業設置(課後練習三)

1、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天內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雲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佈天氣預報,看誰預報得準確。

2、在生活中有一些諺語也能識別天氣的情況,同學們能否找出一些例子,考證一下它們是否正確,並把這些例子積累下來。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理解、積累詞語。

2.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3.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積累詞語。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諺語說:東邊轟隆,西邊雨,說的是雲和天氣的變化。暴雨來臨前,由什麼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變化。

課堂實錄

一、作者檔案

1.朱泳燚,1960年畢業於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現任江蘇省常熟中學高級教師,1984年評爲特級教師.1988年評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7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評爲首批江蘇省名教師.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爲特約編審。

二、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1.自由地把課文誦讀兩遍,力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順。

2.積累字音

峯巒(luán) 一霎(shà)間 點綴(zhuì) 綾紗(líng)

暈(yūn)頭轉向 月暈(yùn) 崩塌(bēng tā)瀰漫(mí)

3.詞語理解:

峯巒:山峯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捲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徵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說明文的知識

(一)說明文的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說明事物的特徵,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三)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四)說明文的結構方式:

A總分式結構:“總—分—總”式、總(概括)—分(具體)”式、“分—總”式。

B遞進式結構:着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個別到一般、結果到原因等等。

C並列式。

(五)說明方法:

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

四、整體感知

1.從題目上看,這是一篇說明什麼的文章?

明確:說明雲和天氣關係的文章。

2.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

明確:邏輯順序。

3.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於雲的諺語?

明確:棉花雲,雨快臨。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收麥。

課後小結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筆鮮活的說明文。它以生動的文筆,形象地介紹了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啓迪。

課後習題

背誦並摘抄文中優美的比喻句及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積累豐富的詞彙。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雲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應爲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雲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⑴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⑵掌握課文註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⑶朗讀課文,註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雲和天氣的關係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雲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

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粗字寫法)

解釋詞語:姿態萬千點綴一霎間預兆輕盈瀰漫

四、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提示:聯繫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後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纔”“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1、爲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後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爲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纔……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雲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徵,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着,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係?起什麼作用?

學生髮言,歸納。

“薄雲”“晴朗”;“低而厚密的雲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雲的各種形態”,啓下引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爲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

按課後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雲的“位置”一欄。

雲種類雲的形狀位置天氣的情況

捲雲像羽毛像綾紗最高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卷積雲像粼波很高它不會帶來雨雪

積雲像棉花團2千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溫和的陽光

高積雲像羊羣2千米左右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卷層雲彷彿白色調幕高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高層雲像毛玻璃低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雨層雲佈滿天空更低雨雪就開始下降

積雨雲形成高大的雲山更低馬上就會下暴雨

由上面雲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係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徵”“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集成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羣峯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峯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爲“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光彩天氣徵兆

暈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裏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裏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露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雲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緻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後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麼,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侷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後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閱讀了解課文中關於雲和天氣的科學知識;

2、揣摩比喻句的好處,學會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來描繪景物;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建議】

1、複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2、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雲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

3、強調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教學時不必強調文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瞭解天氣情況靠什麼?古代沒有氣象預報或現在沒有設備時,人們是怎麼知道天氣變化的?(看雲識天氣)。有人說“雲是天氣的招牌”,那麼如何根據天上的雲彩來判斷天氣情況呢?

二、閱讀第一段,教師展示關於雲的形態的圖片,結合課文彩圖,讓學生初步認識雲的種類

三、自讀課文,列出結構提綱,並用課文中的原話說說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1、學生列好後,教師用投影展示一兩位學生的提綱,師生共評,明確本文構思的特點。

2、結構提綱示例如下:

雲的形態與天氣的關係:

1先概述:天上掛什麼雲,就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2總寫薄雲和厚雲與天氣的關係

2~5具體介紹3薄雲與天氣的關係

4~5厚雲與天氣的關係

雲的光彩與天氣的關係

總結看雲識天氣的作用和限度

3、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問:去掉句中的“往往”和“常常”可否?(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性)。

四、小組合作,精讀3~6段

用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教師指導: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晴天雲和雨雪天的雲;再按雲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1、列好後教師投影學生設計的表格,其他學生補充或糾正。

2、學生分組扮演文中的雲,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形態、特徵以及預示的天氣情況。

(雲的種類繁多,通過設計表格,表演解說,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雲的種類,從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課文。)

3、對照課文中描述的雲的特徵,說說課文插圖中的雲各屬於哪一類。

4、教師小結: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徵──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爲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

五、體會比喻的妙處

作者爲什麼能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解說得生動活潑,主要是因爲他在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把它們改成平時說明的句子,比較體會用比喻的妙處。

2、用另外的比喻描繪文中的雲的形態。

3、完成課後練習二:仿照課文中的句子造句。

⑴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像……

⑵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

六、學生將課外收集的有關天氣的諺語、俗語、成語等進行交流,增加生活常識

七、佈置作業

根據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課餘時間試着看雲識天氣,並將觀察的情況用文字記錄下來。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8

【教學過程設計】

1、知識目標:

⑴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⑵理解作者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2、能力目標:

⑴理清本文寫作的說明順序,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⑵複習鞏固比喻修辭,並在寫作中運用比喻修辭。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學習和繼承我國優秀文化遺產。(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創新目標

把本課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並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確定五點】

1、重點:理解本文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理解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

2、難點:瞭解本文采用由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3、創新點:通過學習本文,聯繫自身的知識,寫一篇看(觀察)XX識天氣。

4、素養點: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並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

5、空白點:瞭解本文采用由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

【教學法】

小團隊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本文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理解本文語言的生動準確的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班級氣象員報告昨天當天氣象觀察情況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草船借箭》

三、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請你們說說生活中哪些自然現象能預示天氣變化?

劉劍:觀察日記《泥鰍與天氣》

四、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字和拼寫有錯

魚粼絲絲縷縷lǔ迷漫日暈yǖn

點輟一霎sà間輕盈yín

五、知識大比拼

六、填寫三張表格(競賽結束後再把表格發給學生,看哪個小組寫得最快最準)

七、同學們互相質疑、釋疑

項目:今日我當小老師(每小組一天一位)

接着請小老師提問,可指名哪位同學來回答,最後將請同學們評出哪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最佳?哪位同學回答最有創新?

要求:同學們可就文章的語言如詞語的運用,修辭、文章的寫作特點、文章的結構等方面提問。

這一部分教師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以攻破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八、學生小結

九、研究性作業

從現在開始的一個月內,班級小氣象員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雲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佈天氣預報,看誰預報得準確。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這是國中階段第一篇生動性說明文,我認爲教學中應抓住二個重點:(1)說明文體的相關知識和特點;(2)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不宜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使其成爲地理課。因此我決定採用“四星導學”的教學模式,採用2課時。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步預習,完成導學案設計的問題,使學生初步把握學習方向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檢測學生預習成果,探討交流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讓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達成學習目標。本公開課選用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重點體會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提高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體會分類別、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檢查鞏固介紹知識

1、檢查自主學習成果。

2、作者介紹。

3、介紹說明文文體知識。

定義: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特點: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其次注意條理性、準確性。

分類:(1)以說明對象爲標準可劃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2)以表達方式爲標準可劃分爲平實性說明文和生動性說明文。

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可以綜合運用。

方法:舉例子、列數據、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

下定義、列圖表、作詮釋、引資料、摹狀貌。

三、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快速瀏覽課文

1、從文題中我們讀出什麼?文章中心句是什麼?

2、根據提示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x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爲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x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x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3、這樣分段體現了什麼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四、精讀課文賞析語言

齊聲朗讀課文第一段。

1、第1段採用了什麼結構?(總分總)

2、從第一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使本文說明語言生動形象,舉例說明並體會其表達作用?

打比方:是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說明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爲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3、從表達方式來看,本文屬於什麼說明文?

五、合作交流 理解內容

認真閱讀第二部分(2-6段)

1、齊讀第2自然段,看看有何作用?

2、思考:“天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中爲什麼用“往往”、“常常”有什麼作用?

3、完成下表。分小組交流導學成果。

晴天雲彩簡表:像羽毛像綾紗

名稱:絲絲縷縷地飄浮着

形態變化:

位置:最高

厚度:最薄

天氣徵兆:象徵晴朗

捲雲:卷積雲

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羣,成羣的扁球狀排列

兩千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着,彷彿蒙上白色的綢幕,捲雲慢慢向前推進

晴轉陰

高層雲

卷層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雲塊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的雲山,烏雲密佈

更低

雷雨冰雹

雲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

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

高積雲的邊緣

裏紫外紅

華環小到大晴

華環大到小陰雨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雲層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2、本段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3、本段主要使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分類別: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

作用: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

六、討論交流拓展延伸

1、本節課我們學習哪些知識?

2、交流相關收集的諺語

七、佈置作業學以致用

運用分類別或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介紹你熟悉的某一事物。

板書設計:

形態 輕、高、薄雲——晴朗看雲 低、厚、密雲——陰雨風雪識天氣 光彩 ——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0

一、教學背景:

1、面向主體:七年級學生2。學科:語文3。課時:2課時

4、課前準備:a。老師準備:配套課件;蒐集天氣諺語、各種天氣的圖片

b。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蒐集和天氣有關的諺語

二、教學課題:《看雲識天氣》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寓準確於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4)積累有關諺語。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雲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2)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說明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思

路明晰、文筆鮮活的科普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它以生動的文筆,形象地介紹了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啓迪。尤其是異彩紛呈的修辭手法,在這篇說明文中構成了一道生動亮麗的風景線。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並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四、教學方法

《看雲識天氣》爲我們描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雲圖,運用“巧妙裁剪”法,

難文淺教、長文短教。“整體感知,設疑導學、師生共議、鼓勵創新”是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即通過教學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趣,採取“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各抒己見,由教師相機點撥,

在“讀讀議議”中撞擊出閱讀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學法指導,提倡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通過科學的推理,培養學生的看、聽、說、寫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1

學習過程

流程及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方法

一、目標解讀(1分鐘)

學習目標:

1、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尋點探究,並體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2、學習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學習重點: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尋點探究,學習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學習難點:

學習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二、夯實基礎 (課堂5分鐘,課前預習15分鐘)

精讀第一段

1、要給第一段劃分層次的.話,應該怎樣劃分?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每個層次的內容。

2、第一段中“姿態萬千”和“變化無常”在文中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的?

3、品味一個詞

這一段中有一個詞語特別有意思,你知道是哪一個嗎?

三、能力提升(35分鐘)

1、“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雲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麼說明方法?

比比誰找得最多!

在文中找出最少兩處運用了上述說明方法的句子。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這又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你知道嗎?

這種說明方法跟我們以前在散文、記敘文中學過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比誰找得最快!

在文章當中找一找運用了上述說明方法的句子吧!

3、比比誰找得準!

《看雲識天氣》中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四、總結梳理

五、過關檢測

《課時優化

說明文的常用結構模式: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

2、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

3、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4、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

5、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說明文知識小解:

說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常見的八中)等等。

說明文語言特點:

科 學、 、周 密、等特點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① 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容。

② 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說明的寫法。

③ 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④ 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學生做好預習,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雲,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爲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由說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雲識天氣。雲的種類很多,但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雲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後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設計

精心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雲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② 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③ 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a. 你觀察了天空中的雲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b. 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雲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看雲識天氣

感知內容

① 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② 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③ 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問題組:a.全文主要說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b.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爲幾部分?

學生討論後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基本思路是先總說雲的作用,再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其中有兩小層:雲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最後是總說,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研讀賞析

① 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會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a.共有幾種類型的雲?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瞭?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晴天雲和雨雪天的雲;再按雲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後,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徵——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爲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爲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③合作探究

a. 能舉例說明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b. 能舉例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並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於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讚賞,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爲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雲和天氣關係的特徵。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生動,更重要的是讓雲的特徵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往往”去掉可以嗎?爲什麼?——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④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

問題組: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b.“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c.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雲特點的一句話是什麼?

d.根據課文舉例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單一例即可)。

e.舉例說明看雲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教師引導小結:a.第1自然段指出了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c.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雲;d.雨層雲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e.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的學習,不僅瞭解了看雲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並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延伸作業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擬。 -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注重觀察事物的條理性(條分縷析)

2、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形象)

3、強調留心觀察的重要性(時時處處)

二、教學重點

在快速閱讀中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雲的名稱

 四、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介紹雲彩知識的科普文。學生經常看得多,但仔細觀察研究少。設想應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學生的閱讀、研討和教師的釋疑解惑,來實現教學目標。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㈠、 導入新課

1、請一同學判斷當天的天氣,根據什麼?

2、從天氣引伸到雲彩,那麼,如何根據雲彩來判斷天氣呢?

3、出示有關雲彩的.課件,看雲識天氣

㈡、 課題探究

——雲和天氣、雲的變化和天氣變化、看雲和識天氣

㈢、 感知課文

1、天上的雲是怎樣的'呢?

姿態萬千(形態) 變化無窮(特徵)

2、描繪雲彩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天上掛什麼樣的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招牌”、“標誌”

3、討論:此段的結構形式怎樣?中心句是哪一句?

總——分——總 最後一句

4、本段說明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表現在哪些地方?

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用詞非常準確

5、學生仿說

天上的月亮像……像……像……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4

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層次美、語言美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難點:雲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複雜,難於區分

設想: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課時:一課時

操作: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檢查預習(3分鐘)

1、導入:同學們,昨天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大家瞭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麼,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遊季節,假如你正在外地旅遊,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爲了避免被雨水淋溼的尷尬,你該怎麼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雲識天氣(板書課題),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2、點出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峯巒 招牌 點綴 預兆 輕盈 綾紗 鱗波 崩塌 瀰漫 徵兆

四字雅詞: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白雲朵朵 陽光燦爛 烏雲密佈 大雨傾盆 絲絲縷縷 朦朧不清 密密層層 連綿不斷

羣峯爭奇 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採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雲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並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粗略板書)

三、第三個教學板塊:演讀,理清層次(10分鐘)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雲,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雲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1)、大家好,我叫捲雲,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爲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在書上作記號

3)、學生髮言,先各自預演,後課堂交流。(邊演邊完善板書)

4)、小結: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雲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個教學板塊:說讀,品味語言(15分鐘)

1、讀第一段,(分兩種讀法導讀)用一個字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美)

2、語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使用了優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謀篇的形式。這篇文章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爲……”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式的話。怎麼說呢?像這麼說:如:

本文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纔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因爲它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五、第五個教學板塊:尋讀,課外延升(2分鐘)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雲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雲”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爲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收尋並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15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峯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瀰漫、徵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過程與方法:

1.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緻、用語準確,反覆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通過細緻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的雲。

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豐富的聯想,鼓勵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3.圖表概括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雲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可引導學生通過列圖表,使之結構層次清楚,內容明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唐代詩人劉禹錫《竹枝詞》詩中有這樣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因其用諧聲雙關表情達意而顯新穎、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根據什麼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可以通過空中飄浮的雲彩,那麼到底怎樣通過雲彩預知天氣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雲識天氣》從中學習解讀天氣變化的知識。(板書文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標註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並結合註釋和字詞典疏解。

(1)注音:

峯巒(lun)一霎(sh)間點綴(zhu)綾紗(lng)

瀰漫(m)暈(yūn)頭轉向月暈(yn)崩塌(bēng tā)

(2)釋義:

峯巒:山峯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捲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佈滿。

徵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3)文中第2段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雲的形態和天氣關係,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麼?後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麼關係?

(4)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具體細緻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

(5)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準確而形象地說明看雲和識天氣的關係。

(2)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標示說明角度的變化。

文章從雲的形態、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

(3)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雲”“晴朗”,薄雲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雲層分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

(4)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說明雲的“姿態萬千”:有的“像羽毛”,說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羣”,狀其形態,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感;“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後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3.品讀全文,體會課文層次清晰的特點。

三、具體研討第3~6段

1.學生精讀,揣摩語言的生動形象。

2.投影顯示薄雲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緻描繪,仔細觀察雲的形態變化,展開豐富的聯想,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思考:(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雲的形態變化、特徵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

(2)第3段採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那麼現象是什麼?本質又是什麼?

(3)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出一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分類說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本段把薄雲分爲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它們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點。列表如下:

晴天雲簡表

雲名雲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徵兆

捲雲像羽毛、像綾紗、

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最高最薄象徵晴朗

卷積雲像鱗波是成羣成行的捲雲很高很薄無雨雪

積雲像棉花團上午出現

傍晚消散兩千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

高積雲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扁球狀排列勻稱兩千米左右較薄天晴

(2)說明雲的形態是現象,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

(3)平實說明:捲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裏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生動說明:高積雲是成羣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3.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爲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得行文生動活潑,饒有趣味。請仿照示例造句,從形狀入手,展開充分的想像和聯想,既考慮靜態,又兼顧動態,以求動靜結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羣山,像駝峯,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綵綢,像長虹,……

4.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示例: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徵兆

卷層雲捲雲聚集向前推進像白綢幕矇住天空高晴轉陰

高層雲捲雲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陽低將下雨雪

雨層雲高層雲變得更厚暗灰色雲塊密佈天空更低雨雪連綿

積雨雲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烏雲密佈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色彩天氣徵兆

暈產生在高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裏紅外紫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華產生在高層雲邊緣部分裏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早、晚,太陽照着對面的雲彩雲層變紅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5.積累文中的有關諺語,瞭解識別天氣變化的常識。

文中出現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教師適當補充,並做些解釋,如:

(1)“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

(2)“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3)“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4)“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

(5)“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

(6)“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7)“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四、課堂練習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1)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______(一定有時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出現了高層雲,____(一定有時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下雪。

(3)烏雲瀰漫着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______(一定有時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4)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有_______(相當一定非常)的限度。

(5)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______(判斷推斷推測)天氣的情況。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後的.句序寫在後面的方格內。

①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③太陽照到天空,使雲層變成紅色,這種雲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⑤還有一種雲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

正確句序: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1)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2)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

(3)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爲陰雨。()

(4)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

(5)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層,叫捲雲……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還有一種像棉花似的白雲,叫積雲……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清晨,天上飄着片片白雲,中午,天空漸漸聚集起了層層陰雲,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細雨。輕風拂面,使人略感涼意。

參考答案:

1.(1)常常(2)往往(3)有時(4)一定

(5)推測。(這些詞語或修飾或限制,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②①⑥⑤③⑦④

3.(1)下定義(2)擬人(3)分類別(4)引用(5)擬人分類別作詮釋

4.天氣:晴轉多雲,午後有小雨,風力1~2級。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雲和天氣關係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說明、比喻說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看雲識天氣,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正如課文所言它畢竟有一定限度,現代科技的發展對天氣的準確預報,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昔日神話中的雷電神、風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爲科技改寫着大自然的歷史。

六、佈置作業

1.閱讀文段,完成習題。

①碧藍的天空,鋪過來一層蠶絲般的雲幕,不一會兒,太陽周圍現出一道彩色光環。它宛若彩虹,但沒有彩虹鮮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內紫外紅,而光環剛好相反,是外紫內紅,這就是“暈”,俗稱“風圈”。

②人們對“暈”的興趣,不單因爲它有斑斕的色彩,而且由於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據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統計,在1980年中就曾出現1052次“暈”,“暈”後兩天內出現風、雨等顯著天氣變化的佔80%。

③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暈”都是風雨之兆。氣象工作者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當“暈”的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內(俗稱:“短暈”)時,未來的12小時~36小時內會出現風或雨;當“暈”的持續時間在5小時以上(俗稱“長暈”)時,則不會有風雨天氣出現。

④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我們瞭解並利用它來觀測風雲,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從哪兩個方面說明暈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過5個字)

(2)人們對“暈”的興趣主要因爲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與它相呼應。

(3)本文段依次運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從語言風格看,本文主要是___________說明。

參考答案:

(1)鮮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

(3)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

(4)平實

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不但使人們對各種雲的認識豁然清楚,而且顯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爲我們的習作提供了借鑑的實例。說明文運用比喻有別於敘事寫景文中的比喻,簡言之,是爲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宇宙無邊無垠,奧祕無窮,包羅着數以億計的天體。探索空間奧祕是青年人未來的使命。請同學們運用比喻的方法,以通俗明白的語言,以“天空不空”爲題寫一篇小短文,說明宇宙中有些什麼。

板書設計:略

標籤:看雲識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