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5篇

設計3.05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認識圖形》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5篇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9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難點:

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具準備:

每小組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實物各一個。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各一個。

橡皮泥一盒。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老師在網上下載了幾張圖片,非常漂亮。同學們想不想看?請欣賞!

(點擊出示課件。)

師:從畫面上,你看到的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是建築物。)

師:如果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這些建築物,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築物都是由長方體、正方體、……構成的。)

師:對,這些建築物都是由立體圖形構成的,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立體圖形,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徵。

(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認識。)

二、新授。

(點擊,出示例3的四幅圖。)

師: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這些立體圖形分兩類,你打算怎樣分?說說理由。

(學學生討論後彙報,長方體和正方體爲一類,圓柱、圓錐爲一類。)

師:能說一說爲什麼這樣分嗎?

(學生回答:因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都是平面分爲一類,而圓柱、圓錐都有曲面分爲一類。)

探究一: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摸一摸,體驗立體圖形的特徵,並歸納填表。

師:好!我們就按照第一種分類來整理複習,先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再探討圓柱、圓錐。

師:(宣佈複習要求)摸一摸你準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記一記它們各部分名稱是什麼,它們在點、線、面上各有哪些特點?小組展開討論,交流意見,整理歸納。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簡練的文字歸納。看哪個小組第一個完成。好,小組活動開始。

(點擊,出示表格。)

長方體特徵 正方體特徵

頂點

(師及時發現並表揚最先完成的小組。)

2、展示彙報:

師:誰上臺將你們討論的結果給大家看看,向同學們彙報一下。

(學生彙報,點擊,出示表格內的內容。)

長方體特徵 正方體特徵

頂點 有8個頂點 有8個頂點

線 有12條棱,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都相等

面 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

面積相等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共同討論:

師:想一想: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共同特徵呢?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小結: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不同點:(1)“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相對的棱分別相等,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叫做正方體的棱長;(2)“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師: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板書: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探究二:複習圓柱、圓錐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師:你們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圓柱、圓錐的特點。現在請各小組拿出圓柱、圓錐,摸一摸,感受一下它們的特徵,小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點擊,出示表格。)

圓柱 圓錐

底面

側面

2、彙報交流

(學生彙報,點擊,出示表格內的內容。)

圓柱 圓錐

底面 2個大小相等的圓 1個圓

側面 曲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高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3、小結:圓柱是一個立體圖形,有三個面,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個曲面叫做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它有無數條高,長度相等。圓錐也是一個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只有1條高,即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三、練習

師:你們能不能利用立體圖形的特徵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

1、看圖回答:(課本P109/練習十九11、)

2、填空: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個頂點,()條棱,()個面;長方體相對的面(),相對的棱()。

(2)用一根長132釐米的鐵絲,圍成一個立方體的模型,棱長應是()釐米,如果圍成一個長方體的模型,長、寬、高的和是()釐米。

(3)()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條高。

(4)()叫做圓錐的高,圓錐有()條高。

(5)圓柱的側面沿着一條()展開會得到一個(),它的長等於圓柱的(),它的寬等於圓柱的()。

四、總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立體圖形的特點。

(點擊,出示表格進行小結。)

五、作業。

(1)海關大鐘時針長2.7米,時針繞一圈的長度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2)右圖中,ABCD是邊長爲a的正方形,分別以AB,BC,CD,DA

爲直徑畫半圓。求這四個半圓弧所圍成的陰影部分的面積。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教科書32頁、33頁做一做,練習五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1.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

2.圖形卡片。

3.課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情

導語:同學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把袋子裏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老師還有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看誰能做到。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相機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投影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後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足球”、“茶葉桶”、“魔方”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辯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拿出相應的實物。

(2)學生閉眼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學生閉眼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教師給出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辯認。

3.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一做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轉,然後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搭一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

2.遊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3.數圖形。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隻小動物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五、全課小結

六、遊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麼來?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6~57頁“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慾望,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摸、找、畫、說、拼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並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在拼圖實踐活動中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使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初步認識什麼樣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根據它們的特徵從具體的情境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教學過程

活動一運用現實素材引入新知。

師:我們學習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你所見到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也可以看看我們上課的這個禮堂的周圍有什麼形狀的物體。

生:在老師的講臺上有長方體,有正方體,還有圓柱體。

生:講臺上的黑板是長方體。

生:易拉罐是圓柱體。

生:我的筆盒是長方體。

……

師:你們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體,請找出你喜歡的物體。

(學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歡的物體)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物體?

生:我拿的是長方體。

生:我拿的是圓柱體。

生:我拿的是正方體。

生:我拿的是三角體。

師:你爲什麼說這是三角體呢?

生:因爲這個物體有一個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體。

師:你能給它起這麼一個名字真不錯,其實這個物體叫三棱柱。

(教師根據學生所拿出來的物體,隨機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師: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認識的物體,請小朋友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有什麼感覺?把你的感覺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學生摸各物體的面,並和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覺)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有什麼感覺。想說的就站起來說。

生:我覺得這些面摸起來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還會從手上掉下來。

生:我覺得這些面摸起來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圓柱,它的上下兩個面摸起來感覺平平的,中間這個面摸起來是圓圓的、彎彎的。

師:小朋友通過摸一摸,發現這些物體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圓圓的、彎彎的,也就是曲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平面圖形。

(教師出示課題:)

評析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導入新課的活動中,教師並沒有侷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來選擇學習的素材。教師所選的素材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物品,這些形狀多樣的素材,體現了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樣化,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就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教師創設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找一找、摸一摸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爲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感受“面”從“體”得。

師: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圖形?

生:(齊)長方形。

師:對了,我們可以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找到長方形。(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拿下一個長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長方體模型的旁邊,並板書:長方形)

師:下面請每個小朋友從桌面上找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手找)

師:請把你找到的長方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有的學生舉的是教師給的學具,有的學生舉的是自己的書或筆盒)

師:你能從自己手中的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嗎?找找看。

(學生認真地從自己手中物體的面上找長方形)

師:誰找到了?

生:我從這塊橡皮上找到了長方形。

師:在哪兒呢?你能摸給大家看看嗎?

生:(邊說邊摸)在這裏。

師:還有誰找到了。

生:我在筆盒上找到了6個長方形。

師:你真了不起,在長方體上找到了6個長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齊) 找到了。

師:好,下面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長方形。

(學生認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長方形)

師:好,大家都很能幹,都能從長方體上摸到長方形,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

生:(齊)能!

師:好。大家找找看,並把你找到的圖形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學生從物體的面上邊找圖形邊告訴同組的同學找到了什麼圖形)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圖形?

生:我在圓柱上找到了圓形。

生:我在正方體上找到了6個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還找到了正方形。

師:這個小朋友真能幹,在同一個物體上找到了兩種不同的圖形。

師:剛纔大家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正方體的一個面上拿下一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正方體模型的旁邊,並板書:正方形)從圓柱上找到了圓。(從圓柱的一個底面上拿下一張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圓柱模型的旁邊,並板書:圓)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貼在黑板上,並板書:三角形)

師:(指着貼出的圖形)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圖形,認識它們嗎?

生:(齊)認識。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麼不同?

生:一種是形,一種是體。

生:長方體突突的,長方形扁扁的。

生:長方體能站起來,長方形站不起來。

生:正方體有6個面,正方形只有1個面。

師: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它們都是物體的一個面。

評析在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從一個長方體物體上找長方形。接着讓學生從各種各樣的長方體上找出不同的長方形,之後,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

”體現了教師先扶後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學生探索的難點。教師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像力,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將原有的生活經驗數學化。教師還注重了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了從“體”上找“面”的方法。教師又通過引導學生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異同,深化了對兩類圖形特徵的認識,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感知發展到抽象地,進一步體驗到“面”由“體”得和“體”與“面”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特別是通過讓學生充分參與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三:學會用“體”描“形”。師:下面,請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體在紙上描出今天學過的圖形。同一小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學生有的自己描,有的兩個人合作描,不會的學生有的主動請教會的學生,有的自己打開課本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描的)

師:這個小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們就請他們來把描的圖形展示一下,並說說是用什麼物體描的。生:我用圓柱描出了圓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體描出了正方形。

師:你們真能幹。

評析教師在學生初步學會了從“體”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體”與“面”關係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嘗試找出怎樣利用物體來描出平面圖形的策略,既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層次性,又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同時,由於擺在學生面前的幾何形體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描圖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要描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必須懂得從各種各樣的幾何形體(多種信息)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幾何形體(

有效的信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描,這樣,學生學會了探索性的學習方式,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從衆多解決問題的策略中選擇了適合個人的學習方法。

活動四:體現知識應用於生活。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小朋友相互說說。(同組的學生互相說出自己在哪兒見過這些圖形,場面非常熱烈)

師:誰來向大家說說?想好了就說。

生:我家電冰箱的面是長方形的。

生:鉛筆上下的面是圓形的。生:電腦的顯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戶是長方形的。生:黑板是長方體。

師:對,那黑板的面是什麼形?

生:長方形。

生:有些屋頂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簾是長方形的。

師: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這些圖形,小朋友要學會仔細觀察。

評析教師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活動五:注重探索與實踐。

師:小紅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出示奔跑的動物和節奏感強的音樂,接着屏幕中出現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小女孩說:“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紅,我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師:找到的小朋友請說說。生:屋頂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門是長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陽是圓形的。生:樹的葉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長方形的。師:對,這幅圖的草地是長方形的。師:下面請小朋友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可能和小紅的不一樣。

(學生合作拼圖形,教師巡視,並把拼好的圖畫展示到黑板上)

師:(問其中一組同學)你們拼的是什麼圖形?能上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該組的學生選派了一名代表上臺說:“我們組拼的是一枝鉛筆。用了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接下來各組小朋友都各自紛紛派了代表上講臺來向大家說明本組拼的是什麼,用了什麼圖形)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這麼漂亮的圖畫,你們個個都成了小小的發明家和設計師了。

評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從事“再創造”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核心。教師在此教學活動中,先呈現出一幅漂亮的圖畫,創設出一個具有較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在各組學生髮現並找出圖畫中的各種圖形後,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轉向下一個實踐活動,讓各組學生討論,尋找設計出本組拼圖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圖。再讓各組學生將本組所拼得的圖畫向全班展示,介紹製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學生表現主動,拼得的結果豐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組織教學,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出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探索與創新,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六:體現課內向課外開放。師:這節課我們都認識了什麼圖形?

生:(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師:下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學生閉眼想圖形)

評析讓學生閉目想像所學的圖形,是培養學生空間想像力、發展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

師:小朋友都記住這些圖形的形狀了嗎?生:(齊)記住了!師: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小朋友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裏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生:(齊)好!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國小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爲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3、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爲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前準備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師:圖形樂園裏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爲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探究新知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裏。爲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爲球。

師:除了剛纔你們手裏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纔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着球,這是爲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爲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設計意圖:通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球是圓形的,易滾動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爲什麼不是?

師:球是圓形的,易滾動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圓柱)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着圖畫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 (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

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小結: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着圖畫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纔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

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爲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裏。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

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四、鞏固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五、課堂小結

【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六、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球 會滾動

圓柱 會滾動 能直立

玩、看 、摸發現 正方體有6個面,是平的

長方體有6各面,是平的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5

一、活動目標:幼兒園數學大綱提出,幼兒園數學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教與學的關係,使幼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據這一要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能用用語言、圖畫或手勢語描述自己的圖形經驗,大膽與同伴交流。

2.能進行創意動作表達。

二、活動重點:初步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區分各種圖形。

三、活動難點:如何引導幼兒比較和區分長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動準備:

學具: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菱形

本節課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啓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五、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突出觀察、比較、啓發談話,大膽發現,使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且與教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勇於探索,創新,求知的良好品質,這樣做,使幼兒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爲了獲取知識,同時要學會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識;

(三)鞏固強化,完善新知識;

1、採用啓發式談話法——活動開始,以幼兒熟知的.各種幾何拼搭的物體引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菱形等,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認識各種圖形。

2、採用(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重要環節介紹:幼兒自選認識的圖形,交流和討論:這是什麼圖形?它是什麼樣的?我看見過什麼東西像這個圖形?老師觀察瞭解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圖形,能夠說出哪些圖形特徵和相似物。如果在認識長方形和梯形、菱形時,幼兒容易混淆,讓幼兒跟着老師一起變魔術“把長方形紙變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三種圖形的區別,同時,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幼兒勤動手動腳,勤探索的良好品質。

3、採用遊戲法——鞏固強化遊戲:照我說的做

教師發信號,幼兒根據信號自創動作到相應的圖形裏。如:請像小貓一樣走進圓形裏,像水一樣流進長方形裏,像支一樣飄進梯形裏。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學與遊戲結合一起自然會讓小朋友們感興趣而不覺枯燥無味了...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 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並能根據它們的一般特徵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正確辨認這幾種圖形。

2、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個人使用批註

一、創設情境。

1、出示(雪地裏的小畫家)2、出示實物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三棱柱(在這裏做簡單介紹),學生認讀。

二、動手操作、感受新知

1、讓學生想辦法幫立體圖形留下腳印(描一描、印一印)

2小組合作、展示交流、全班交流

3、給定義:通過摸一摸、印一印等活動從立體圖形上請下了這些圖形,而且在摸的過程中體會到這些小腳印都是平平的,所以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平面圖形。

4、認識平面圖形特點

觀察交流:請你們仔細看黑板上這些圖形,想一想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彙報

三角形由三條邊首尾相連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

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每條邊都一樣長。

長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相對的邊一樣長。

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相對的邊一樣長國,

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5、比一比

你覺得這些圖形裏,哪些圖形比較相似?他們有什麼地方比較相似呢?又有什麼不同?

三.應用拓展

1、遊戲1送名稱回家

師:剛纔我們學了哪些平面圖形?

老師指你們來說好嗎?老師出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

2、聯繫生活,找一找

3、交通標誌牌

4、欣賞圖畫

四、總結

教後反思: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7

設計說明

國小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爲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爲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各種圖形的畫面)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師:圖形樂園裏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爲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裏。爲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出示課件)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爲球。

師:除了剛纔你們手裏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纔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着球,這是爲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爲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爲什麼不是?

師: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師:(出示課件)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着大屏幕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板書“摸”)

小結: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

(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板書“數”)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板書“看”)

小結: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着大屏幕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纔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①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②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爲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③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④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裏。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五)基本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遊戲活動,發展思維

(一)神奇的魔術師。

師:同學們看過魔術表演嗎?誰願意上來當一回魔術師?要求從這個魔術箱裏變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遊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裏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後,先告訴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的,再拿出來請同學們判斷。

遊戲2:你們想得到什麼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他的願望?

(請一個學生上來,根據同學們指定的形狀摸一個物品)

遊戲3:以小組爲單位繼續做這個遊戲。

設計意圖:遊戲是大家都喜歡的活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多種感官加深對各種形狀物體的體驗。通過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對各個形狀的物體的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分不同的立體圖形。

(二)超級偵探。

師:老師這裏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藏着一樣東西,這回不許看,也不許摸,只能用耳朵聽一聽,然後根據你聽到的聲音,猜一猜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

遊戲1:教師把盒子左右晃一晃。問:你聽到什麼聲音了?

師:你能猜出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嗎?(球)你能肯定是球嗎?還可能是什麼?(圓柱)

教師再把盒子前後晃一晃,轉圈晃一晃。問:現在你能肯定裏面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嗎?(球)打開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看來,通過聽我們也能判斷出物體的形狀。(板書“聽”)

遊戲2:再拿出一個盒子,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晃,讓學生聽。

師:你覺得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學生根據聲音猜出可能是長方體,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圓柱)

師:在大家出現了不同意見時,我們想知道誰猜得對,應該怎麼辦呢?(打開看看)

(教師打開後,把裏面的東西放到實物投影儀的下面,讓學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學生猜是正方體,這時再舉起來讓大家看,是長方體)

討論:說一說,爲什麼會看錯?通過這個遊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設計意圖:“超級偵探”的遊戲使學生在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基礎上,溝通了各個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發現圖形特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可能性思想的滲透,同時又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時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課堂總結

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

佈置作業

教材37頁1、3題。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8

一、設計思想

"認識圖形"一課是國小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的教學內容。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形狀概念。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密切。爲此,我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設計學生能親自參與又有興趣的活動。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設計活動程序,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鞏固。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這是一堂複習課,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回憶舊知―――練習鞏固―――聯繫生活。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哪些圖形在哪裏看到過……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生活中的圖形。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三、學情分析

這是一堂物體和圖形整合的複習課,學生基本能說出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能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從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應的圖形。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很快地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分、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建立空間觀念。

五、重點難點

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六、教學策略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七、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卡片(裝入禮物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快把眼睛閉上吧。(伴着音樂,老師發禮物)

師:小朋友們摸摸看,禮物是什麼形狀的呀?

(學生興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禮物,並說出四個物體形狀)師板書:"立體圖形"

師:摸得真準。老師想考考大家,摸着這些物體,你能想到哪幾個圖形。

(生回憶舊知,說出四個圖形)師板書"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現在這些禮物都歸大家了,不過,老師有個要求,把袋裏的禮物分一分。可以怎麼分?(師看情況,可做引導,指點板書)

生:物體和圖形。

師:那趕緊動手吧!

(伴着音樂,生動手分禮物)

(二)練習鞏固

師:大家個個都是小能手。禮物分好了,把它們放進抽屜吧!現在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些朋友,看!他們來了(課件出示各種圖形一一出現)

師:它是?……

生:正方體……

(師點擊,生說名稱)

師:真棒,接着我們給他們安排房子吧!(課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老師找來了一些有趣的組合圖片,看看他們由什麼組成?(課件出示圖案—卡車和蜻蜓)

師:小朋友們看仔細,數清楚,完成作業紙反面的作業。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大家做得既對又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剛纔的禮物袋,用裏面的物體,我們也來搭一件最喜歡的東西,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允許學生下位欣賞)

(師拿幾組好的作品,加以表揚)

師:在我們生活當中,這8個圖形隨處可見,它們的用途可廣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呢!

九、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貼實物)

平面圖形(貼實物)

十、作業設計

1、我會把他們送回家!

2、我會數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十一、鎮街交流意見

十二、教師使用體會

問題討論

讓學生畫一畫幾個立體圖形,或許對空間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只是難度比較大。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這部分內容,併爲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並能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能準確的判斷出各種圖形,也就是說學生已具備了關於角的感性認識。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形象思維爲主,這部分內容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果讓學生找這些圖形,對學生來說一點也不困難,但學生在抽象 出角的過程中,說出角的特點,會比較困難。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與數學意義上的角,如可能會跟釘子尖混淆,因爲那些東西摸出來也是扎扎的。還有可能出現認爲兩條邊長的角就大。所以本節課要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在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以及突破學習角的難點。最後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得長度無關,與兩邊張口大小有關。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

3、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

難點:並能理解交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0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中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幾何圖形的認識。

2、一方面鞏固鐘錶中整時和半時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看接近整時的鐘面,使學生進一步說出大約是幾時。

3、練習生活實際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圖形,並能夠形成對這些圖形的.表象

教學難點:辨認所學的幾何圖形

一、認識圖形

二.認識鐘錶

三.遊戲:

四、課堂小結

1、出示第106頁第3題,

(1)學生看書並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教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各有幾個?學生再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3)教師分別指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學生舉起對應的幾何圖形。

(4)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說出每種物品是什麼形狀?

(5)指名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出示第109頁第12題

(1)學生看書並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有幾個?

(2)並填寫在書上。

3.完成書上第109頁第13、14題,集體訂正。

1、撥鍾

分組活動,讓學生利用鐘錶的學具撥出每個整時和半時,小組中同學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2、認鍾

教師撥鍾,學生認;指名撥鍾,學生認。

(1)引導學生觀察整時:

時針和分針沒有正對着鐘面上的數,而是稍稍偏了一點。

告訴學生: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應該說“大約是幾時”。

(2)問:你們認識電子錶上的時間嗎?

請學生說一說怎麼認的?

如果我們要把鐘上的時間跟電子錶一樣表示,你會嗎?

老師撥時,學生用電子錶形式表示出來。

在盒子裏摸圖形,學生摸出來後,告訴大家這是什麼?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1、課堂作業本

板書設計:總複習:複習認識圖形、認識鐘錶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二)過程與方法

在對圖形進行分類的活動中滲透分類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表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二、目標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開始,學生雖然沒有經歷系統學習圖形知識,但是學生從小就玩積木,在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本課就從玩積木開始切入,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瞭解、感知這幾種圖形的特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能夠正確識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四、教學準備

形狀爲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積木和實物。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導語:今天開始學習圖形。(出示課件)我們和小熊一起來認識圖形吧。這些圖形很有趣,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氣。

【設計意圖】通過採用富有童趣的提問方式,給學生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意識到些物體是有區別的,爲了解圖形的特徵做準備。

(二)初步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徵

1.認識球。

(1)找一找:哪種圖形最淘氣? 爲什麼認爲它最淘氣?

(2)摸一摸:找出學具中的球摸一摸,發現球的特徵:圓乎乎的.,可以任意滾動。

(3)貼圖:把球畫在紙上,就是這樣的。

2.認識圓柱。

(1)找一找:哪種圖形比較淘氣,會順着一個方形滾動,但不會隨意滾動。

(2)摸一摸,試一試:在做操作中感受發現圓柱的特徵:除了有兩個平平的面,側面是彎的,上下一樣粗,可以來回滾動,但不能隨意滾動。

(3)貼圖:像這樣有兩個平平的面,一個彎彎的面,並且上、下一樣粗的圖形叫圓柱。

(4)出示短粗形圓柱:這個圖形是圓柱嗎?說一說理由吧。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抽象出圓柱的外部特徵。平平的面是圓形;上下一樣粗;側面是彎的。

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找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

讓學生摸一摸、試一試,感受並發現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12條棱、8個頂點、6個平平的面。

(2)找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點。

引導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正方體6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6個面不是一樣大的。

(3)辨別扁的長方體。

教師拿出扁長方體,把正方形的一面對準學生,讓學生辨別這是什麼圖形,引發學生思維衝突,引導學生辯論出它爲什麼是長方體。

小結: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的方法,認識了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這四種圖形。

【設計意圖】在具體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圖形的特徵,爲後續進一步認識圖形奠定基礎。

(三)再次分類認識圖形特徵

1.爲圖形分類

讓學生將桌上的所有圖形分類。 此時,學生很容易運用剛剛掌握的知識將這些圖形分成4類。

2.找朋友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師:看到我手中舉起的物體,請大家根據它的形狀判斷它是那種圖形,然後快速找到這種圖形,它們就互爲好朋友。我說嗨、嗨我的朋友在哪裏?你們要說嗨、嗨你的朋友在這裏。然後大聲叫出他的名字。想玩嗎?

3.請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形狀是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

小結:其實生活中許多物品的形狀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你的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活動,學生對物體的特徵會更加清晰;小遊戲將圖形與生活中的實物建立聯繫。

(四)課堂練習

1.摸一摸圖形。

教師準備一個大口袋,請你按要求摸出相應的圖形。

(1)老師與一位學生演示莫圖形的過程。

(2)每兩個學生之間摸圖形。

2.連一連。完成材第37頁第1題。引導學生說理由。

3.數一數。完成教材第37頁第2題。

【設計意圖】在遊戲中不斷鞏固所學知識,使具體的實物與圖形表象和名稱建立起聯繫。

(五)總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些圖形?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2

一、認識四邊形

1、出示地磚圖,師:這是裝修用的地磚。這塊地磚的面是什麼形狀?(長方形)那我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來表示這個面,數一數這個長方形有幾條邊?(4條邊)那老師有個問題:在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裏呀?(引導學生說說邊)。

2、師:誰來摸一摸,數給大家看。(4條邊)

3、師範指:1條、2條、3條、4條,長方形一共有四條邊。

4、師:那這塊地磚的面是什麼形狀?(正方形)那我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來表示這個面,數一數這個正方形有幾條邊?誰來摸一摸,數給大家看。(4條邊)

要求:全班一起數。

5、師:現在誰來說一說這兩塊地磚的面各有幾條邊?(各有四條邊,學生回答板書:4條邊。)師:因爲它們都有四條邊,所以它們都是四邊形。(回答板書:四邊形)

誰來說說它們爲什麼是四邊形呢?(因爲它們都有四條邊)

對了,因爲它們都有四條邊。(師邊說邊用手比劃出它們的四條邊)

師:(出示不規則的四邊形圖紙)這是四邊形嗎?(是)爲什麼是?(因爲它有四條邊)

再出示下面這個圖形,讓學生來判斷一下是不是四邊形?並說說爲什麼不是四邊形?(因爲沒有圍成)師:對,那由四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師邊說邊比劃出四條邊。)

二、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1、認識五邊形。

談話:小朋友,剛纔我們認識了四邊形,現在老師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麼圖形呢?(同桌互相討論並說一說)

如果給它取個名字,你想叫它什麼呢?(五邊形)爲什麼叫它五邊形呢?(因爲它有五條邊)板書:5條邊五邊形

師:(拿出不規則的五邊形圖紙)這是五邊形嗎?(是)爲什麼是五邊形?(因爲它有五條邊)將五邊形圖紙貼在黑板上。

誰再來說說什麼樣的圖形是五邊形?(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五邊形。)

2、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兩個畫好的六邊形,讓學生數一數邊的條數,說一說有幾條邊,是幾邊形?

你們能給它起個名字嗎?(六邊形,板書:六邊形)

師:(拿出不規則的六邊形圖形)這是六邊形嗎?(是)爲什麼是六

邊形?(因爲它有六條邊)誰再來說說什麼樣的圖形是六邊形?(由六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六邊形。)

師: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超級小棒變變變的遊戲吧,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圖形。

師:聽好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邊形,開始。(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提問:用了幾根小棒?(4根)

師:接下來請變五邊形,看誰動作快。(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哎,你怎麼這麼快就搭好了?(學生答)那誰能說說搭五

邊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5根)

師:最後請變六邊形,開始。(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

誰能說說搭六邊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

三、小結

通過搭小棒,我們知道了四邊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邊圍成的,六邊形是由六條邊圍成的。那如果老師再讓你們搭七邊形想一想至少需要幾根小棒?(7根)有幾條邊?(7條)八邊形呢?(8根)十六邊形呢?(16根),對了,象這樣由幾條邊圍成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們是幾邊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多邊形。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36—37頁的內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課件、小圓印章,三棱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繫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裏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彙報交流,說一說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5

三、聯繫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裏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摸一摸,說說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說一說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塗一塗。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年齡還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不足,構成了概念教學中的障礙。作爲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充分運用實物、教具、圖表等直掛教具,以及動手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正確、完整、豐富的表象,把純粹的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這樣就有利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求新知的慾望。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6~18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體會“面在體上”。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只管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並嫩個識別這些圖形。

過程與方法:通過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化形象爲抽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並能識別這些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體”與“面”的關係,知道面來自於體。

【教學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牙膏盒一個,魔方一個,水彩筆筆筒一個(圓柱形的),長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圓形卡片各一張,磁鐵

學生:一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識,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我們經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問:你們都用過這些東西嗎?他們的形狀屬於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哪些圖形朋友?

老師出示實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筆筆筒)。請同學分別來說一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談話:同學們都帶來了一些積木。請拿出相應的物體,向大家介紹介紹它的名稱,好嗎?

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麼熱情,所以又給我們帶來了幾個新的圖形朋友。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提問:你們認識嗎?(學生口答後,把圖形卡片貼在黑板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操作領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談話:剛剛我說今天的這些朋友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它們帶來的,可它們到底藏在哪裏呢?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積木,看誰先發現其中的奧妙。

學生在幾何體上找圖形,教師巡視。

組織交流時,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摸這些物體面的感覺。

2.畫一畫

談話:剛纔我們分別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面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如果它們能從物體上走下來跟大家見見面,那該有多好啊!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商量商量。

學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這些圖形從紙盒上剪下來;②把這些圖形描下來(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描,再示範)……

談話: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下面就請小朋友像老師那樣把這些圖形畫下來。()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並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先在小組裏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再組織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談話:其實我們生活的周圍就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只是我們平時沒注意罷了。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

談話:多媒體出示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你們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的嗎?

三:操作練習,鞏固新知

談話:剛纔我們通過自己的活動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動手創造這些圖形,好嗎?

1.圍一圍“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並組織反饋。

提問:你是怎樣圍的,怎樣想的?

追問: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幫助學生體會圓的邊是彎曲的,在釘子板上圍不出圓)

2.畫一畫“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並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畫出的圖形。

3.塗一塗“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能用三種顏色分別塗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嗎?請小朋友們按要求塗上顏色,並數出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塗色,並填表。

組織全班交流。

4.遊戲。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好不好?

隨着音樂的節奏,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把它們分別放入相應的盒子裏。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朋友?你們對它們熟悉了嗎?(先讓學生總結,然後教師歸納)老師希望我們能在數學課上結識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樂樂學習長大好不好?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長方形正方形圓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及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探究和想象、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1、每小組自備形狀各異的實物、積木等。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帶了了很多寶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師:(教師出示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物體,學生口頭說)這些寶貝都和咱們今天要學的數學知識有關,而且不光老師有寶貝,每個小組也有寶貝。現在請小組長把你們小組的寶箱輕輕放在桌面上。下面請每組的成員先用眼睛看看你們的寶箱裏都有什麼?(讓學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們寶箱裏的寶貝形狀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師:那現在我們要根據形狀特點,把形狀相同的寶貝放在一起,把你們這些寶貝分一分,看哪一組分的又快又好。剛纔老師觀察每個小組合作的都特別好。現在請高向朝這一組上來把老師的這些寶貝也分一分,其他同學看他們小組是怎們合作的?

師:高向朝他們組根據形狀的特點把這些寶貝分成了幾類?

生:四類。

師:你們分的時候老師也拍了其他組的照片,看看和你們分的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之所以把他們分成四類,是因爲每一種都有自己的數學名稱。誰知道像這樣的物體叫什麼?(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老師現在把他們的名稱寫在黑板上。去掉他們生活中花花綠綠的外衣,咱們認識的物體是這樣的。(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學具)

師:這四種物體中有一種特淘氣,總也待不住,老愛跑,它是誰呢?

生:球

師:現在請每個人從寶箱裏拿一個球並做好。看誰拿的穩。先用你們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後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後誰能說一說球的特點。

2、議一議:小組裏的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麼分的。

3、指名彙報討論情況:“其它組小朋友要注意聽他們是怎麼分的,待會給他們提點建議。”

“你們同意他們的分發嗎?有什麼不同意見嗎?”

4、再分一次:這組小朋友把小寶貝分得很清楚,他們把形狀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們也會和這組小朋友一樣,按形狀來分嗎?現在請小朋友們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組可邀請別組小朋友參觀,介紹一下你們怎麼分的。

5、再指名幾個小組彙報。

6、出示課題:小朋友們真厲害,把原來亂七八糟的物體都分好拉。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物體。

教師板題:認識物體

7、起名字:才小朋友們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分成了4堆,可是他們都還沒有名字呢!小朋友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小叮噹的小寶貝也想有個名字。誰能根據他們的形狀,給每一堆物體起個名字呢?

(教師用展示出平面圖,並配以名字)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8、認一認: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現在請小朋友們在小腦袋裏記下這些圖形和名字。每個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拿在手上,仔細看清它們的樣子。

拿了正方體的請舉起來,是長方體的請舉起來,你認爲是圓柱的舉起

生1:圓圓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師:老師說它還愛跑,說明它?

生:會滾

師:說的真棒!

師:誰能把球的特點連起來說一說(指名回答),它這麼愛跑,我們趕快把它放回寶箱裏。(動作特別的有:趙鵬濤,高亞婷等)

師:除了球會滾,還有一種物體也會滾,它是什麼呢?

生:圓柱。

師:既然它也會滾,那它和球一樣嗎?(讓生獨立思考)出示圓柱,和生一起觀察圓柱的特點。現在每人從寶箱裏拿一個圓柱並坐好。和老師一起摸一摸,看一看並說特點。

得出:圓柱上下兩個面一樣大並且平平的;放到能滾,立起來能站直。

師:誰還記得這兩個物體叫什們?

生:長方體,正方體。

師: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

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說兩者的特點並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

3、學以致用

師:現在請你們把小眼睛輕輕的閉上,在你的腦海裏想一想剛纔這四種物體的特點,我們來做遊戲。

1.猜謎語(師讀,通過蒙層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寶

小結:通過剛纔的遊戲,老師覺得你們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題嗎?

師:老師還把這四種物體拍成了照片,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依次展示,讓學生說一說),除了這些,老師還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們看到並大聲的說出它們的數學名稱。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

五、課堂作業:

完成數學書第37頁的第1、2題。

標籤:圖形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