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人教版《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語文3.03W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圖形的畫面。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圖形的認識”。

(出示課題:圖形的認識)

看!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機器貓)

今天,機器貓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圖形樂園裏的景色可真美,機器貓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爲後邊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1.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塊玩一玩吧!

(分小組活動)

2.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裏。爲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方便,我有個建議,能不能把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

3.師:請各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把這些積木按什麼分?分幾組?

4.小組彙報。

(請學生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出示按形狀分的組)來研究。

【一上課,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教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1.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2.問一個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再問其他學生:你呢?其他同學呢?

3.師:雖然他們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它們的形狀怎樣?

師:(出示圖)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爲“球”。

4.師:除了剛纔你們手裏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5.師:老師剛纔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着球,這是爲什麼?

6.師:爲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來,球是能滾動的。

(二)圓柱的認識

1.教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爲什麼不是?

2.師:請你從桌上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還發現什麼了?

3.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4.師:(出示圖)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

5.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大屏幕中正方體這組積木問:你們把這幾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了一起,誰知道它們的形狀叫什麼?

2.貼圖並板書“正方體”。

3.請你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板書“摸”。

小結:我們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4.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當學生髮現正方體6個面都一樣時)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板書“數”。

5.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

板書“看”。

小結:我們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四)長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大屏幕中長方體的積木問: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2.師:請你從這堆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纔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點。

3.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問: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比比看,誰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樣數的?

【通過“數”的反饋,引導學生掌握“有序地數”的方法。】

(3)長方體對着的兩個面一樣。

(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①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②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做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③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④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研究長方體的特徵,採取放手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對學習方法的反思。】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倒在袋子裏。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五)基本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四、遊戲活動,發展思維

(一)神奇魔術師

看過魔術表演嗎?誰願意上來當一回魔術師,從這個魔術箱裏,變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遊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裏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先告訴同學給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然後拿出來請同學判斷。

遊戲2:問學生:你們想得到什麼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他的願望?

(請一個學生上來,根據同學們指定的形狀摸一個物品)

遊戲3:以小組爲單位繼續做這個遊戲。

【神奇魔術師的遊戲,讓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對各個形體的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分。】

(二)超級偵探

師:老師這裏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藏着一樣東西,這回不許看,也不許摸,只能用耳朵聽一聽,然後根據你聽到的聲音,猜一猜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你們能行嗎?

遊戲1:教師把盒子左右晃一晃。問:你聽到什麼聲音了?

你能猜出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嗎?(球)

你能肯定是球嗎?還可能是什麼?(圓柱)教師再把盒子前後晃一晃,轉圈晃一晃。問:現在你能肯定裏面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嗎?(球)打開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看來,通過聽我們也能判斷出物體的形狀。板書“聽”。

遊戲2:再拿出一個盒子,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晃,讓學生聽。

師:誰來說說,你覺得裏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根據聲音猜出可能是長方體,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圓柱。)

在大家出現了不同意見時,我們想知道誰猜得對,應該怎麼辦呢?

生:打開看看吧!

(教師打開後,把裏面的東西放到實物投影下邊。讓學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面是正方體,學生猜是正方體,這時再舉起來讓大家看。是長方體)

討論:說一說爲什麼會看錯?通過這個遊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超級偵探的遊戲,則是通過“聽”使學生在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溝通了形體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發現圖形特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可能性思想的滲透,同時又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時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滲透觀察物體、考慮問題時要全面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五、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一)欣賞

“五一”放假期間,我帶孩子出去玩兒,發現周圍的環境變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建築使我們城市越來越美了。請你們欣賞一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種建築物的圖片)

(二)數一數

1.小動物們看到我們的城市這麼美,它們可羨慕了。他們找來了一些材料,準備建一座動物樂園,你們看看他們都找來了什麼形狀的材料?

2.(出示圖)動物樂園建好了,請你幫助統計一下,他們所有的建築材料的數量。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國小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於每種圖形的特徵,不需要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因爲這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並通過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以“玩”爲主線,將各個教學目標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中學習和體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層的玩,是讓學生無意識地玩,學生是在原有的對積木認識的基礎上玩。(這時的積木在學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層的玩,是讓學生整理積木。學生在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學知識的方向轉化。

第三層的玩,則是在學生髮現了圖形的特徵之後,教師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袋子裏摸出指定形狀的積木的過程,就是對圖形的特徵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第四層的玩,實際上是一個發展性練習──讓學生用“聽”的方法判斷盒子裏可能是什麼形狀。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每個圖形特徵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幾個圖形特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同時,使學生意識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學會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由於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態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