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原始農耕生活教學反思範文

農業9.07K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原始農耕生活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始農耕生活教學反思範文

  原始農耕生活教學反思1

教後記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鮮而好奇的學科。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是古代史的內容,時間距離學生很長,而七年級的《原始的農耕生活》更是離學生生活遙遠的事情,一是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不瞭解什麼是農耕,而是“原始”二字對於他們很陌生。現代農耕不太清楚的情況下,談什麼農耕生活的起源呢?因而,如何靈活運用教材,引起學生對該課學習的興趣,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是我在教學設計上應該要花時間考慮的問題。

在導入新課時,我採取了南北民居不同的房屋圖片,讓學生猜猜哪個是南方的民居哪個是北方的民居,他們的房子建成這樣是否與原始祖先的房屋有關呢?從而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接下來的自主學習環節,我圍繞“中華農耕生活的起源”,採用角色扮演法。利用“穿越時空隧道,走進遠古家園”的小遊戲,將學生劃分小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分別扮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通過第一人稱的口吻來介紹自己。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熱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爲了更好的表現自己組的特色,很多學生還加上了道具和動作。學生在自學、表演的過程當中,認識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所代表的南北方原始農耕生活的異同點,進而認識到我國原始農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發展的結果,從而增強對祖國曆史和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學生展示的插畫和組內合作,最終概括出原始農耕文化的特點,以及瞭解什麼是“農耕生活”,它是如何起源的。

整堂課的學習氛圍很好,學生的反應都很活躍,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很多生成性問題在學生的成果展示中表現出來,如“半坡人”製作的彩陶是否與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關?針對學生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我順勢將地理知識融合進歷史教學中。先讓學生討論來解答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最後進行小結:彩陶的製作與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關,同樣的,也與製作陶器的'工藝和技術相關,如燒製陶器所要把握的溫度以及相關的上色等工藝。抓住這個點,進而引導學生分析長江下游與黃河中游地區的地理條件、生物資源的不同,進而小結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和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這樣,學生就能準確地記憶、理解兩者所培育糧食作物,馴養牲畜的不同點。更能理解河姆渡人建木頭房子是爲了防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子是爲了冬季保溫、夏季涼爽。

但是,由於時間倉促,在安排小組合作表演的環節上,規矩不是很明確,導致學生在表演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如學生表演位置的安排,臺詞的分配問題等等,都還有待加強。另外,如何在增加歷史趣味性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探究意識,依然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本堂歷史課,我旨在增強歷史的趣味性,告訴學生:歷史不僅僅只是背誦的科目。因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重難點也在學生的小組質疑、答疑中得到了突破,讓學生明白農耕文化以及清楚農業文明的起源。

  原始農耕生活教學反思2

《原始的農耕生活》一課仍使用多媒體教學,注重於分析、比較,側重於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以河姆渡居民和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產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磨製石器的使用,原始種植業的產生,房屋的建造,原始手工業的開始等;二是把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南北方原始農耕生活的異同點,進而認識到我國原始農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發展,共同構成了遠古中華農業文明的基礎。這節課設計問題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歷史教學中,尤其是古代史的學習中,要多給學生展示歷史實物,讓學生直觀感受,從而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