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三伏天吃什麼好

三伏天吃什麼好 盤點5大養顏食材

三伏天吃什麼好

目前,已經進入了三伏天的狀態,這個意味着什麼?據說,在三伏天把身體養好,在寒冬臘月裏面就不再害怕寒冷,或者感冒什麼的都不會發生。這個時候你應該很想知道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在這個階段把身體調養好吧?今天就爲大家盤點5大養顏食材。

1、綠豆

綠豆可解百毒,能幫助體內毒物的排泄,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綠豆還含有降血壓及降血脂的成分。

2、海帶

海帶富含海藻膠,是優秀的抗污染食品,可與食品中的致癌物質相結合,將它們帶出體外。海帶是鹼性食品,可中和血液中的酸性物質,調節酸鹼平衡。

3、苦瓜

苦瓜具有纖體、抗癌、降糖的功用。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李時珍說苦瓜具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效。

4、蘆薈

蘆薈的葉肉肥厚,纖維素含量高,且低熱量,又有助於腸胃蠕動、保護粘膜組織。蘆薈還是天然的美容護膚材料,潤膚美白。

5、百合

百合具有滋補、安心養神、降糖的功用。百合除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B1、B2、C等營養素外,還含有一些特殊的營養成分,如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

三伏天如何調理食慾不振?

眼下正值三伏,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悶熱之時。不少人出現疲憊身重、頭昏腦漲、胃口不佳等現象,甚至拉肚子。專家認爲,這是高溫高溼下脾胃受損的表現。

溼和熱是致脾胃不好的根源

銀行工作的陳先生,平時工作壓力大、應酬多,常常是在路上淋雨,在辦公室吹空調,在餐桌上暴飲暴食、菸酒無度、肥甘厚味,這一入伏,他感覺渾身疲憊無力、腹痛腹瀉、沒有食慾。

【專家分析】三伏天,上班族易出現疲勞、脾胃不和的症狀。溼和熱是導致其發病的根源。中醫講“溼氣通於脾”,因此,王小娟認爲,固護腸胃是盛夏養生的重要環節。

山藥、薏米等都有健脾利溼、清熱補氣的功效。將山藥蒸好磨成泥,淋上甜甜的草莓醬,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同時,也適合正在瘦身的女人當主食吃。另外,伏天還可適量吃用些杏仁,除了健脾胃外,還有潤肺潤腸的功效。

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都能祛溼。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利尿、除溼。

此外,還可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蔘等放到煲湯材料中,可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爲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推薦喝熱茶。受溼氣大的影響,在粥品中還可放入荷葉、竹葉等祛溼利尿的食材。

大量食冷飲和瓜果易損傷脾胃

文小姐是位每天坐在空調房上班的白領,日常工作壓力大,失眠熬夜,精神緊張,飲食與作息都不規律,炎熱夏天她常在空調房就是一整天,面對電腦總覺得口乾舌燥,爲了降火,她常喝涼茶,餐後必吃西瓜和雪糕降暑。昨日,文小姐上吐下瀉、茶飯不思、手腳冰涼,渾身無力。

【專家分析】“這是典型的脾胃受損。”王小娟指出,脾胃是中醫學的臟腑概念,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脾喜歡燥,不喜歡溼;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

夏天人體消耗較大,需要加強脾的“工作”,才能不斷地從食物中吸收營養,維持人體的健康。加之,夏天人們大量食冷飲和瓜果,更易損傷脾胃。

有很多人有“苦夏”症狀,出現肥胖、身體困重、不思飲食、面色萎黃、氣短乏力、腹痛腹瀉,甚至失眠、月經不調、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等症狀。也是脾胃功能受損的原因。

常在空調房裏工作的白領,汗腺總處於收縮狀態,體內的汗液和毒素不易揮發,這時可多食些屬性溫熱的姜,或在飲食中略加些辣味,不僅可提高食慾,還有助排汗,促進血液循環。另外,伏天裏用溫熱的茶品代替冰飲,也有助利尿並刺激新陳代謝。

過量運動致缺水影響消化功能

劉先生是一名兼職健身教練,因爲每日大量鍛鍊未能及時補水,造成了飲食不振、精神萎靡等病狀,且感覺口渴而飲水不能緩解。這是典型的身體嚴重缺水,而導致消化功能受損的例子。

【專家分析】運動是保持健康的良好途徑,但盛夏氣溫較高,過量運動容易造成“氣隨汗脫”,會進一步導致體力消耗過大過快而損傷脾胃。

“夏練三伏”不宜勉強,慢運動更合適。適量運動不僅可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溼氣排出體外。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在三伏天做些慢運動、有氧運動,早上或晚上,到戶外散步、打太極拳或游泳皆可。

走路、爬山、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盛夏運動,運動時出些汗對排溼有利,但儘量不要讓呼吸紊亂如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也不宜,會傷陽氣。而應讓身體適度出汗,帶走體內暑溼之邪,加快新陳代謝,促進人體排毒。

還可進行穴位保健按摩、敷貼治療,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過食寒涼食物,易損傷陽氣,不符合人體陰陽氣血調和理論和中醫養生理念。相反,在陽氣最旺的“三伏”中,選擇中脘、足三裏、至陽、胃腧、脾腧、氣海、關元等穴位堅持進行敷貼、艾灸、按摩等保健治療,可扶益陽氣,驅散患者體內陰寒之氣,爲秋冬儲備能量。


標籤: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