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中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總結

總結7.2K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總結

中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總結1

一、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具體表現爲: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我的本事,過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心理健康表此刻十個方面:

一是具有適度安全感受;

二是對自我有充分的瞭解,並能對自我的本事作出適當的評價;

三是生活夢想和目標切合實際;

四是能與現實環境堅持良好的接觸;

五是能堅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是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本事;

七是堅持良好人際關係;

八是適度的情緒發展與控制;

九是在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我的個性;

十是在社會規範的前提下,恰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三、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爲:“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能夠看出,與我們傳統的理解有明顯區別的`是:它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⑴軀體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會適應本事。具有社會適應本事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認爲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係的概念。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聯繫、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於一種抑鬱狀態,就會影響內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懷疑自我得了什麼疾病,就會整天鬱鬱寡歡,最終導致真的一病不起。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應當注意合理飲食和身體鍛鍊,

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我的情操,開闊自我的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如果感到自我的心境持續不快時,要及時進行心理自我調試,必要時到心理門診或心理諮詢中心理解幫忙,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隨着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社

會也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爲效益所趨使;自主的、創造性的勞動和高級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範圍在不斷拓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處理微妙複雜的人際關係爲每個人所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有許多人整天愁眉苦臉、心煩

意亂、以安眠藥渡日,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有許多人終日以酒爲伴、沾酒就醉,打人罵人;有許多人與人敵對、衝突、訴訟、犯罪;有許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身患絕症、早亡;有許多人無能、失意、潦倒、貧窮;有許多人學生學習不好;有許多人苦惱於性問題;有許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處,整日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因成員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惱萬分;許多夫妻不和、爭吵、打鬧、離婚……。

我們每一個人本應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於我們在生命歷

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傷害。生活中的所謂正常人,其實並不在人的最佳狀態,只是處於人的最佳狀態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我們實際離自然賦予我們的本事有很大的差距。

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複雜和撲朔迷離的大環境裏,就要求人

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此刻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我及與自我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

讓我們運用心理科學堅持我們自我和親戚朋友的心理健康,

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中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總結2

10個緩解心理壓力的辦法

暗示法

選準最佳時機,有意識地利用語言、動作、回憶、想象以及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體等對自我實施進取暗示,能夠消除負性情緒,減緩心理緊張,使心理堅持平靜和愉快。如背誦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經歷、精心打扮自我等。

換境法

固定的環境會使人逐漸失去興趣,進而引發一些心理問題。

適當地變換一下環境,能夠刺激人的自信心與進取心。如到遠方旅遊,能夠轉移精力,寄託情感,排解不良情緒帶來的種種困擾。

隨境法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中一種心理的合理反應。古人云:“隨遇而安。”應對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各種各樣的負性生活事件,以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去對待它們,能夠使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痛苦,擁有一片寧靜愉快的心靈天地。

放鬆法

選擇幽雅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排除雜念,閉目養神,儘量

放鬆全身肌肉,採用穩定的、緩慢的深呼吸方法,確有解除精神緊張、壓抑、焦慮、急躁和疲勞的功效。吸氣時雙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吸氣後稍稍屏息一段時間,再緩慢呼氣,全身肌肉呈鬆弛狀態。確定適合自我的頻率來重複呼吸。

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環境的“空調器”。當你受到挫折或處於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它能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音樂法

當你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時不妨聽一聽音樂,做一次心理“按摩”,優美動聽的旋律,能夠起到調適心理和轉換情緒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諧,《步步高》的歡快,《秋日私語》的寧靜等,會讓你緊張焦慮的情緒放鬆,心境愉悅。

觀賞法

閱讀精彩的圖書,觀賞優美的影視劇,容易喚起愉快的生驗,釋放緊張,排解憂鬱,驅趕無聊。

自嘲法

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在你的事業、感情、婚姻不盡如人意時,在你無端遭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時,你不妨用阿Q精神勝利法進行自嘲,來調適一下你失衡的心理,營造一個豁達、坦然的心理氛圍。

宣泄法

心理學家認爲,宣泄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傷抑鬱時不妨向朋友傾訴;也能夠進行一項你喜愛的運動;或在空曠的原野上大聲喊叫,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宣泄積鬱。

逃避法

這是使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膜,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不妨採取逃避措施,假裝“糊塗”,無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本事,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有了這層保護膜,會使你處亂不驚,遇煩惱不憂,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對待生活中的緊張事件。

心理健康小知識

7種不良心理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煩躁緊張型

神經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不停地擔心並且意志消沉的人,要比同齡人過早地離開人世。一項針對1800名男性長達30年的調查顯示,煩躁不安的人最易經過吸菸安撫心態,可是這樣短暫的緩解和香菸造成的長期危害相比,顯然並不值得。

自我防禦型

這種性格的人總對別人疑心重重,充滿敵意。他們極易把他人的行爲解讀爲“居心叵測、不懷好意”,這樣的人很可能發展成心臟病患者。研究證明,對別人懷有敵意、處處提防的人內心承受更多的壓力,從而導致體內一種與心臟病、糖尿病有很大關係的特定蛋白質含量驟升。

沒有目標型

如果你的生活沒有目的,那麼你的生命也隨之縮短。最近一項研究證明,有強烈生活目標的老人在未來5年內死亡的機率降低了50%,沒有生活目標的人,患病和自殺的機率比有目標的人高得多,平均壽命也短於有追求的人。另一些研究也顯示,有目標的人壓力激素水平、免疫系統和心臟健康都有較大改善。

焦慮不安型

焦慮好比給大腦戴上了一個“緊箍咒”,一遇到擔心的事情就會發作。研究證明,舉止成熟大方、性格開朗的人相對於焦慮者患癡呆的機率大大降低。

意志薄弱型

約會遲到,制定的計劃無法按時完成,這些貌似無害的習慣也會損害健康。20多項研究均證實,自律性、組織性強的人要比意志薄弱的人多活2—4年。研究人員認爲,此種性格的人往往自控本事很差,凡事都任性而爲,所以很容易染上抽菸、酗酒等惡習,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能控制自我的人不容易染上抽菸、酗酒的惡習,所以他們壽命更長。

憂鬱羞怯型

憂鬱、害羞的人不但在社交方面處於劣勢,並且身體素質也大打折扣。研究證明,這種性格的人易患外周動脈疾病,早亡的機率更大。因爲他們更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而忽略歡樂的感受。

壓力過大型

長期的壓力會增加患心臟病、高血壓、流感和代謝綜合徵的機率。另外工作升遷並不見得是好事,因爲你的精神壓力隨之升高,而看病時間卻越來越少。性格不僅僅決定命運,還決定着你的健康。進取樂觀的心態對你的健康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延長壽命。"

中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總結3

一、中學生應當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

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能夠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本事。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能夠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能夠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能夠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能夠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簡便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能夠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

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我,到達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能夠使自我對自身的性格有所瞭解,從而矯正自我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鍊和完善自我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能夠使自我學會調節情緒、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能夠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我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我,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

際關係有所幫忙。因爲在瞭解自我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瞭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能夠對不一樣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心理學的應用十分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此刻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爲了學生的此刻也爲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二、堅持心理健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僅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爲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並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此刻不少中學生存在着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靠、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那麼,怎樣纔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爲困難,因爲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

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並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能夠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能夠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所以,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爲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爲和心理,並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一樣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