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民生調查報告14篇

在現在社會,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生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生調查報告14篇

民生調查報告 篇1

摘要: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很多,因此農民的生活狀況可以反映了我國發展的現狀和水平,也是維護我國穩定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在暑假的時間調查了淮陽縣農村的發展狀況和農民的生活狀況,從多方面多途徑瞭解目前農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包括與農民談話等方式。主要是瞭解農民的收入以及來源、子女的教育狀況、醫療方面的信息、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住房等與農民朋友們民生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然後統計了調查結果,並對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少數問題還較嚴重,應及時處理,對存在問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並希望決策者注意這些問題。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明天的生活會更好。

關鍵詞:農民;生活狀況;收入;醫療

一、衆所周知,近年來國家一直都非常重視“三農”問題,特別是剛剛完成的國家“十一五”規劃,其中惠民政策更是不少。那麼經過國家這麼多年的努力,究竟現在農民的生活狀況怎樣,爲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調查對象主要爲我鄉農村地區,調查結果顯示,經過國家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廣大羣衆的勤奮勞作,農民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從住房、醫療、收入等各方面看,農民生活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這表明這些年國家施行的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收農業稅和種糧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有了顯著成效。以下爲調查的具體結果。

二、調查顯示農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較大改善,從以前的土房和草房,現在大部分都都住上了寬敞的平房,部分住上了樓房,有63.4%的被調查者居住的爲平房,33.3%的被調查者居住的爲樓房,只有3.3%的被調查者居住的爲土房,這表明農民經濟實力也有了提高,不然不會有錢來蓋房子的,也說明農民由溫飽水平走了出來,有有多餘的錢來修蓋房屋。在出行方面,我們主要調查了在短途中所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中有償7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電車,20.1%的選擇摩托車,6.6%的選擇自行車,3.3%的說是轎車。這個結果表明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有了較大改善,其中電車作爲最近幾年來新興的一個交通工具在農村得到了普及,爲廣大農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另外其它電器像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也較爲普遍,在國家家電下鄉補貼的影響下,農民購買的積極性很高,這也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少部分農民開上了轎車,可見農民中已有一部分先富起來了。在關於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中,農民的收入狀況是一個重要指標,調查結果表明,人均年收入水平1000元以下的佔據10%,收入在1000元—20xx元的爲此30%,人均年收入在20xx—3000元的40%,3000元以上的佔20%,通過比較可知,這個數據有了較大提高,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在20xx元—3000元的只有23%,由此可以看出,農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不少,這也是國家各種政策傾斜的結果,也是廣大農民辛勤勞動的結果,這是農民生活狀況改善最直接的表現。

之後,在問及收入來源時,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來自種地收入,而外出務工的收入佔總收入的50%,其它收入來源10%。從此可以看出,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得到了較好的利用,輸出到外面了,但也應該看到,這也是農民對種地的積極性不高的表現。在關於家庭裏是否有外出務工人員時,80%的被調查者稱有,只有20%的稱沒有,這個比例是相當大的,而且大部分都爲青壯年勞動力,都認爲種地太累且收入低不划算而選擇外出務工。在對有外出務工家庭中外出務工地的調查結果有66.7%的去了廣州,北京,深圳等外地大城市,有23.3%的在縣城裏或附近工地,其它地方的10%。這表明務工人員都是選擇較發達地區想多掙錢。但這些地方均離家較遠,一般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數年回家一次,這就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出現。在關於留守兒童這一問題中,有60%的家庭稱有留守兒童,有40%的說沒有。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羣體,應當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這些兒童的父母都是長期在外打工,不能經常在家的孩子,他們大部分是有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照顧,很多從小就缺少父母關愛,對他們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容易成爲社會不穩定的因素,調查表明這一比例不佔少數,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在關於現在就醫的滿意度上調查結果是這樣的:有6.7%的感覺就醫難,70%的認爲容易,23.3%的感覺一般。近年來廣大羣衆普遍反映就醫難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國家的注意,經過幾年的醫療改革,

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對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一點也得到了廣大羣衆的認可,但還是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改革來進一步完善各種醫保制度,從而來進一步提高廣大羣衆的就醫質量.調查表明有96.7%的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只有3.3%的還沒參加,這表明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已基本全部覆蓋,可有效解決農民看病難貴的問題減輕了農民負擔,爲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掃清了一大障礙,這也非常受廣大人民羣衆的歡迎。從以上可以看出,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那人們的精神生活怎樣呢?調查顯示,在關於閒暇時候會幹什麼時,40%的選擇看電視,3.3%的人選擇看書,10%的選擇用手機或電腦上網,40%的選擇與鄰居聊天,6.7%的說會參加一些民間活動,從上不難看出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精神生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們的業餘生活也豐富了一些。如上網等以前只在城市纔有的活動現在在農村也出現了,這進一步豐富了農民的農閒生活,這對改善農民的生活也是很有意義的。大家都知道教育問題現在也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國家是否能發展好的問題,調查表明,在有關家庭子女上學狀況的問題上,100%的.被調查者說子女正在或已國小畢業,而正在上國中或已國中畢業的有90%,正在上高中或已高中畢業的有70%,正在上大學或已大學畢業的有20%。從中不難看出國家在對九年義務教育上的投入,制定的政策效果相當明顯,這對於農村各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包括減免義務教育的學費等措施,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給予了農村孩子更多接受教育和學習知識的機會,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高等教育上,農村接受高等教育率還很低,國家應當將高等教育資源更多地往農村分配,以達到教育公平的目的。

當然農民的生活狀況到底怎樣,居民對此的感覺是最重要的。調查表明有76.7%的居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感到非常滿意,16.7%的的居民感到滿意,有6.6%的人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滿意。從中可以看出居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的滿意度爲93.4%,不難看出居民對國家各項政策還是滿意的,肯定了這些年來農村的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居民本身的切實感受最能反映出農村的發展。

三、通過此次調查,我發現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廣大農民羣衆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實質性的提高,從吃、行、住等各方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都可以看出。

1、相比而言,現在的住房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大部分都住進了平房,部分住進了樓房,人均住房面積也有了較大的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應當注意到一些問題。如現在我國人口出生率還很高尤其是在農村,對宅基地的要求還很大,現在農村很多土地變成了宅基地,對糧食生產產生了部分影響,這也顯現了農村土地管理的在一定程度的混亂性,而且還存在土地使用違法現象,這些這些都會影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國家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意義上了解部分法規和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

2、從出行的工具上看,現在幾乎每家都有電車,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但由於電車不需牌照和駕駛證等出現了不好管理的情況,而且是什麼人都可以騎,近年來電車的交通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安全,而且,交通事故一旦發生,很多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給一個家庭或者數個家庭帶來嚴重的災難。這需要騎車自己先要遵守交通,量"力"而行,要在熟練駕駛的基礎上才能騎車上路,另一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對電車進行管理,如單獨爲電車建立一個管理系統,設置一種與機動車輛牌照不同的電車牌照系統,要對電車駕駛員進行一定的考覈,當然,是與機動車駕駛員的考覈不同,以與機動進行區分管理,並加強對路上的電車的監管。我想,我們對機動車的成功管理經驗可以應用到對電車的管理上來。

3、不難看出,農民的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這對提高生活水平的各個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與國家的惠農政策是分不開的但是由此而來一些問題也是應當引起國家注意的。在農民收入中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佔了很大一部分,當然這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輸出的結果,給農民們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但是有相當農民認爲種地利潤太低,而且很累,特別是很多青年,更是認爲外出打工輕鬆,這樣一來就印發了一系列問題,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大城市社會穩定問題,人員大量涌入超過了城市的承載能力等,對於這樣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和廣大人民羣衆共同努力來解決:①國家要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讓農民的純收入增加②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邁進,不能只種植傳統的小麥、大豆、玉米等,要鼓勵農民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以吸收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如給予鄉鎮企業一定的補貼,減免一定的稅費等一些優惠政策,這樣企業更容易發展,可以吸納更多勞動力。這樣留守兒童也會減少,讓他們與父母在一起,使他們能更好的成長,同時能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爲農民創收,現在農民的工資性收入還很少,只佔不到20%。

4、在就醫方面,國家確實加大了醫療改革力度,針對廣大人民羣衆反映的就醫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解決,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是一個例子,但也要注意到仍有一些不足,如報銷過程有些複雜,等待時間太長,某些疾病不能報銷或報銷太少,對新農合的一些規定還不瞭解等,這就需要國家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徹底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如加強有關新農和的規定的宣傳解釋,對一些新的政策進行試點等。另外,在調查中發現農村中存在一小部分非法的小診所,他們大都沒有行醫資格證等一些最基本的從醫證件,很多都是把自己家當診所,條件相當不好,靠所謂的經驗來看病,而且進藥的來源也不是什麼正規廠家的,嚴重威脅到了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應當查處這些非法診所,當然,也應加大宣傳,讓農民朋友們認識到這些診所的危險,不要上這類診所看病。

5、農村子女教育問題也是一個重大問題。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教育方面的投入,尤其在農村,基本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這也使更多的農村貧困孩子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切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應當看到在稍高階段的教育上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沒有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很少,國家應進一步鞏固加強目前在普及教育上的成果,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教育資源特別是高等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

民生調查報告 篇2

社會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以前的只求吃飽穿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需要更多的享受,隨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雖然現在的醫藥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疾病都能夠通過吃藥,手術等方式來治療。但是透過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現在如此多的人民患上了這些疾病呢?這一現象,不容輕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對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做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認識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倡導積極地健康生活方式。

二、調查對象:

重慶市開縣郭家鎮慈林村

三、調查方法:

隨機走訪若干居民的住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全面調查。

四、內容:

1、參與問卷調查的屬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而其中則以知識分子及退休職工較多,這說明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程度與年齡和文化程度有關。

2、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瞭解,中年及青少年對此瞭解比較全面。

3、從調查結果來看: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4、大多數男性及少數女性要抽菸喝酒,而他們大多數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是他們都表示很難戒掉。

5、絕大多數居民都認爲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錯。

6、居民對合理膳食方面及合理運動都做得不太到位。

五、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走訪的部分當地居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參與率、知曉率、認知率以及從當地醫院所獲得的一些數據分析可得:有將近21%的居民近年來患了有醫院明確診斷的某些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爲主,其次爲糖尿病,其他疾病爲輔。可見,目前居民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居民都在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服藥。

2、有近76.92%的居民覺得平衡膳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近85%的居民覺得經常性的適量運動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而有近74%的居民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一半以上則是以個體隨意性活動爲主,而另一部分則以羣體性健身活動爲主。

3、絕大多數居民對合理膳食及合理運動都有普遍的認識。而其中多數居民有意識的控制食鹽及油脂的攝入並且儘量不抽菸喝酒。

4、總體來說,這個情況令人不太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所以這些需要衛生工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儘可能多的瞭解健康知識,特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健康知識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讓絕大多數的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瞭解,並且會採取正確的'方式來保持生活的健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雖然有很多居民意識到了合理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多數在社會壓力愈發大的情況下,許多上班族都捨棄了日常鍛鍊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睡覺,而許多老年人也因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小孩而無暇顧及日常鍛鍊。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參與率與健康資料擁有率較高,而如何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形成率,將成爲社區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六、調查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改善和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

1、健康教育需要國家政策、社區環境的大力支持,有固定或不定的場所和相關設施去改善健康生活的方式。

2、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傳播者進行宣傳,要搞好社區健康教育,首先要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瞭解。針對當地環境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並且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收穫了不少,尤其是在從個人到整體方面,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瞭解的,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民生調查報告 篇3

引 言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與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們的生活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此的看法和滿意度也是不同的。同時,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對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生活滿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數據,然後進行數據整合,數據分析,並結合相關學術理論,着實瞭解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新的生活方式的反應與滿意度是如何的,這樣有利於爲國家進一步的發展和爲人民服務提供更加有利的和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調查背景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經濟最爲發達的美國都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爲其帶來的巨大壓力,這說明,我國正在向着實現社會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最終目標大步前進。但是在最近幾年國民幸福指數調查中發現,國民的幸福感指數和經濟發展速度沒有成正比,正在急劇的下降。這一調查結果的出現,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深思。居民對生活的滿意度決定了我國的發展程度。現如今,隨着改革開放,我國居民生活日益舒適,然而,我國城鎮居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卻有所下降,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的調查分析。

(二)調查目的

當前我國經濟上的發展使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爲了瞭解人們對此的反應如何,是否滿意或適應當前的生活方式變化,故在假期做了這份問卷調查並進行分析,以便爲國家進一步發展和爲人民服務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對象

西安市、大同市、固原市、內江市、商洛市、懷化市、葫蘆島市等

地進行隨機問卷調查

(四)調查方案的設計

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幾個市進行發放調查問卷和回收,共發放了600份,回收了500份,以此爲基礎進行分析。

(五)調查問卷

居民生活滿意度問卷調查

歡迎參加本次答題

您的性別?

男 女

您的年齡

18歲以下18-24歲 25-29歲30-39歲

40-50歲 50歲以上

您所在的城市是

西安 商洛懷化 葫蘆島市 內江市

大同市 固原市 其他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國中及以下 高中大專 本科

碩士及以上

您的職業是?

農民 個體戶 在校學生 企業員工

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 五固定職業或待業

您的個人月收入是

20xx元及以下 20xx-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1-12000元 12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

您對現在的職業和收入滿意嗎?

民生調查報告 篇4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着力提升人民羣衆幸福指數,新化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完善制度、規範流程、強化監管爲重點,確保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最大限度惠及民生。XX年,該縣在“三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直接涉及民生領域投入累計達到369666萬元,佔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8.61%,充分體現了民生優先的公共財政職能作用。

一、民生保障資金落實情況

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要求,新化縣積極創新生財聚財方式,轉變理財用財思路,在財政政策制定、財政資金分配等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認真傾聽羣衆呼聲,始終把貫徹民生政策作爲重中之重,積極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讓廣大人民羣衆切身感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越來越溫暖。

一是不斷夯實財力基礎 ,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

新化縣地處湖南中部偏西,是國家貧困縣、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試點縣,轄區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萬,其中農業人口 120萬。近年來,民生資金標準提高幅度較大,遠遠超出了該縣財政的承受能力,縣級財政配套壓力越來越大,財政運行十分艱難。儘管如此,該縣努力克服收支雙重壓力,在財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徵管方式上求創新,在監督管理上求精細,不斷夯實民生財政的基礎和保障能力。

進一步增強保障實力。爲確保各項民生支出、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該縣想方設法拓寬收入渠道,狠抓財源建設,挖掘增收潛力,不斷增強財政保障實力。XX年全縣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06051萬元,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8515萬元,爲預算的101.1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該縣緊緊抓住被納入武陵山片區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縣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着重加快改善民生。XX年新增財力補助1.25 億元,其中農田水利、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農村飲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項目獲得中央、省、市支持的資金額度均有明顯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民生工程投入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進一步強化預算安排。該縣堅持將民生投入作爲縣財政預算安排的重點內容予以優先保障,科學編制民生支出預算,加強對財政支出預算的編審工作,積極建立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的用財機制,確保當年新增財力性補助的80%以上用於民生支出,不斷提高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確保各項民生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大力壓縮行政運行成本,節約一般性開支,努力擠出資金用於改善民生。

抓好資金整合。積極探索在民生資金“使用性質不變、使用方向不變、分配方式不變”的前提下,以整合資金、推進財政支持民生建設機制創新爲突破口,着力在盤活存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按照“管理責權不變,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整合各部門、各渠道安排的民生資金,調整資金投向,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

二是切實加大投入力度,紮實推進了民生改善。

該縣認真落實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項財政政策,不斷提高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確保將財政資金更多地向民生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傾斜,切實解決事關羣衆的切身利益問題。

支持“三農”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特色產業、農民培訓和重點農業項目建設。通過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督查整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大力強化資金管理使用,確保各項惠農資金及時發放到位,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XX年,全縣農林水事務支出66963萬元,增長18.26%;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工作效率不斷提升,全年共發放涉農補貼項目56個,累計發放資金54759.44萬元。有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維護了廣大農民羣衆的切身利益,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

支持社會保障事業協調發展。近年來,該縣努力克服預算執行中的諸多困難,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在社會保障方面加大財政投入,持續提高全縣社會保障水平。XX年全縣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8119萬元,增長13.73%。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切實解決了城鄉困難羣衆的基本生活問題,推動了就業再就業工作開展。

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統籌發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邁向均等化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該縣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作爲財政支持和保障的重點,積極籌措資金,加大財政投入,XX年全縣醫療衛生支出61206萬元,增長19.55%。大力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縣醫療基礎設施和就醫條件全面改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按照“先教育、後其他”的原則,把教育經費作爲剛性預算優先保證,做到了教育撥款比例始終高於財政增長比例,教師工資水平明顯高於全縣財政供養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目前,該縣可用財力中近一半投入到了教育,在全市居於領先水平。XX年,該縣財政教育支出93629萬元,爲預算的130.17%,增長0.81%。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緊緊圍繞“強基固本、旺旅興工、融城帶鄉、重教治貧”戰略目標,以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突破口,該縣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及時撥付建設資金,大力支持惠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投入農村水電增效擴容資金4088萬元,基本消除了農村老舊水電站安全隱患;投入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20xx萬元,完成91座病險水庫的`掃尾工作。繼續加大對資江防洪堤、農村公路、污水處理廠、文體中心及移民避險搬遷等工程項目投入力度,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了人民羣衆生活水平。

二、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的主要措施

爲確保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該縣財政部門始終恪守“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爲民理財”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預算安排重點的同時,切實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強農惠農等民生資金的監管力度,不斷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確保了民生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和安全高效運行。

嚴格預算約束。爲努力實現“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髮展目標,該縣財政部門不斷細化預算編制,嚴格預算執行,加強資金調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確保民生支出預算執行到位;嚴格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追蹤問效”,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執行縣人大會議審批的預算,確保預算資金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同時,積極推進財政預算信息公開,將涉及民生項目的支出計劃和執行情況向社會公開,特別是與羣衆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以及“三農”等方面的財政專項支出予以重點公開。

加強制度建設。着力在清查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該縣先後制訂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涉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涉農補貼資金信息化發放工作的通知》及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事關民生方面的多個資金管理制度和辦法,明確了在民生資金申報、實施、監管過程中部門職責權限和程序,保證了民生資金按進度及時足額到位。

強化工作職責。針對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出臺、民生資金不斷增多、監管難度越來越大的實際,爲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以爲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該縣財政部門進一步增強保障民生的政治責任感,着力增強服務和保障民生能力。完善崗位職責理順工作流程,實現任務細化、責任到人、監督到位,加強全方位、立體化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民生資金撥付流程更加順暢。充分發揮國庫集中支付職能,強化財政支出監管,在辦理民生項目資金撥付時,所有請款憑證及附件必須要符合規定,要素齊全、缺一不可,凡是要素不齊全或資金使用範圍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予辦理,堅決杜絕擠佔民生資金用於其他支出。着力發揮鄉鎮財政所就近監管的優勢,增強鄉鎮財政支出管理意識,避免民生項目資金在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增強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和約束力。

規範監管模式。該縣財政部門在協同紀檢、監察、審計、檢察等部門做好外部監管的同時,將財政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作爲內部重點監督內容,切實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監管模式,以撥款程序是否合規、撥款手續是否完善、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爲監管重點,變事後監督爲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管,實現監督關口前移和監督全過程無縫隙連接,保證了民生資金使用的安全性、真實性、公正性。如對一事一議、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等民生資金,該縣財政局每月和鄉鎮財政所進行對賬、檢查,每季度與省財政廳對賬。爲確保資金安全,對民生項目公共部分的資金,按項目建設進度及時足額撥付到項目建設單位,對個人的補貼補助,通過“一卡通”及時足額打卡發放到享受對象。

開展績效評價。爲不斷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該縣強化民生資金“問效制”和“問責制”,將民生工程列入推行績效預算改革的主要內容,積極探索以提高財政管理效能爲核心,以實現績效預算爲目標的科學、規範的民生支出績效考評體系。積極推行標準化管理,對每一個民生項目的支出進度、資金管理、績效認定分別明確了工作標準、實現要求、測算依據,增強了項目實施單位的績效觀念,提高了民生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加大對違法違紀違規問題的揭露懲處力度,重點圍繞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套取侵吞等違法違紀行爲,加大對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開展專項檢查,突擊檢查,自查自糾,以案促糾,多措並舉有效保證了全縣民生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切實維護了人民羣衆根本利益。

三、存在的問題

隨着黨和政府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民生保障的資金量越來越增多,新化縣民生資金使用管理總體運行良好,但也由於個別單位和人員的財經法紀意識不夠強,還不同程度存在虛報冒領和截留挪用等違法違紀行爲,存在財務管理鬆懈,管理制度不健全,資金使用管理把關不嚴,資金髮放不及時、發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及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賬目管理不規範。一些單位民生專項資金沒有實行單獨覈算,與單位日常性開支混同一起覈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瞭然,資金結餘情況也無法正常體現;有的支出票據不合規,收支覈算不規範。

虛報冒領套取民生資金。有的主管部門數據採集不實,造成財政補貼資金存在“張冠李戴”和“吃空餉”現象;也有個別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通過簽訂假合同,做假預決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利用虛假信息騙取套取民生資金;有的申請項目大,實施項目小,虛增項目工程量,套取民生專項資金。

擠佔挪用民生專項資金。有的單位由於支出控制不嚴,造成支出膨脹,財力緊張,不同程度擠佔挪用民生專項資金,支出使用和單位的經費使用混在一起,將民生專項資金充當了一部分單位經費支出。

民生工程監督體系薄弱。“上級不瞭解情況,無法監督;下級怕穿小鞋,不敢監督;同事怕影響關係;不好監督;涉事人員怕失面子,不願監督;羣衆缺乏手段,不會監督”的現象依然存在,致使監督機制間隙多,不到位。基層財政普遍面臨資金、項目多頭管理的情況,很多資金由項目主管部門管理,由於項目多、業務量大、資金分散、多頭管理,無法實施有效監督。縣直部門特別是基層財政所監管力量薄弱,業務人員少,許多項目需要專管人員長期深入實地檢查,加之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公共財政的監管需求。

四、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的相關對策

民生資金涉及面廣,項目內容繁雜,要着力在清查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民生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一是要加強幹部教育管理。

實施民生工程,提升工程質效,關鍵在人。要切實加強實施和監管民生項目幹部的宗旨教育和法紀教育,用艱苦奮鬥、節儉辦事、廉潔奉公的典型事蹟教育幹部職工,用工程上馬、幹部落馬的慘痛教訓警示提醒工作人員,把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選拔任用到民生項目管理崗位,確保各項民生工程安全高效實施。

二是要健全監管機制。

要建立科學的民生工程項目選擇機制,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強化立項監督。要健全高效的協調推進機制,切實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緊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整體工作合力。要強化保障措施,形成穩定多元的籌資機制和安全高效的用資機制,防止上一個項目、留下一個包袱現象發生。

要切實強化審計監督檢查,深入查清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及時修訂和完善民生資金數據採集、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管理制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要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辦事公開和信訪舉報制度,拓寬民主監督渠道,讓各種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營造羣衆敢舉報、社會敢監督、組織敢查處的濃厚氛圍。要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網上監管系統建設,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各項民生資金安全規範運行。

三是要加強績效管理。

推動建立科學的民生資金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動態、全程的支出績效監控機制,不斷提升民生資金使用效益。要積極探索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根據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把績效評價結果與被監管單位年度考覈、領導幹部考覈掛鉤,強化被監管者的責任意識。

四是要強化責任追究。

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使每一項民生資金的監管都有具體部門和人員負責。要堅持明察與暗訪、評審與審計、獎勵與查處結合起來,定期不定期開展各種監督檢查,重點查處民生資金領域存在的腐敗和違法犯罪問題,嚴肅查處侵害國家、集體和羣衆利益的經濟案件。

要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加大對民生政策落實、民生項目建設、民生制度執行等方面羣衆反映強烈問題的查處力度,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努力形成政治上負責任、工作上能作爲、經濟上不沾光的民生領域用人導向,切實提高社會各界對民生工程的關注度、理解度、滿意度和支持度,不斷提升政府省心、部門合心、幹部誠心、羣衆放心的優政效果。

民生調查報告 篇5

社會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以前的只求吃飽穿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需要更多的享受,隨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年,越越多的人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雖然現在的醫藥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疾病都能夠通過吃藥,手術等方式治療。但是透過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現在如此多的人民患上了這些疾病呢?這一現象,不容輕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對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做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瞭解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認識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倡導積極地健康生活方式。

二、調查對象:重慶市開縣郭家鎮慈林村

三、調查方法:隨機走訪若干居民的住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全面調查。

四、內容:

1、參與問卷調查的屬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而其中則以知識分子及退休職工較多,這說明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程度與年齡和化程度有關。

2、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瞭解,中年及青少年對此瞭解比較全面。

、從調查結果看: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4、大多數男性及少數女性要抽菸喝酒,而他們大多數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是他們都表示很難戒掉。

、絕大多數居民都認爲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錯。

6、居民對合理膳食方面及合理運動都做得不太到位。

五、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走訪的部分當地居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參與率、知曉率、認知率以及從當地醫院所獲得的一些數據分析可得:有將近21%的居民近年患了有醫院明確診斷的某些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爲主,其次爲糖尿病,其他疾病爲輔。可見,目前居民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居民都在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服藥。

2、有近7692%的居民覺得平衡膳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近8%的居民覺得經常性的適量運動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而有近74%的居民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一半以上則是以個體隨意性活動爲主,而另一部分則以羣體性健身活動爲主。

、絕大多數居民對合理膳食及合理運動都有普遍的認識。而其中多數居民有意識的控制食鹽及油脂的攝入並且儘量不抽菸喝酒。

4、總體說,這個情況令人不太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所以這些需要衛生工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儘可能多的瞭解健康知識,特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健康知識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讓絕大多數的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瞭解,並且會採取正確的方式保持生活的健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雖然有很多居民意識到了合理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多數在社會壓力愈發大的情況下,許多上班族都捨棄了日常鍛鍊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睡覺,而許多老年人也因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小孩而無暇顧及日常鍛鍊。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參與率與健康資料擁有率較高,而如何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形成率,將成爲社區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六、調查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改善和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

1、健康教育需要國家政策、社區環境的大力支持,有固定或不定的場所和相關設施去改善健康生活的方式。

2、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傳播者進行宣傳,要搞好社區健康教育,首先要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瞭解。針對當地環境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並且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收穫了不少,尤其是在從個人到整體方面,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瞭解的,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民生調查報告 篇6

根據省、市、縣開展萬民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的要求,房縣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成立了專題調研組,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衆、代表座談、查閱資料和聽取彙報等方式,就全縣的農村民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房縣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圖大縣。全縣轄20個鄉鎮(場),304個行政村,15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756元財政收入2.1億元。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老蘇區,全縣有優撫對象31160人,其中享受撫卹定補5469人,農村實有五保6610人,農村低保對象3.3萬人,城鎮三無對象820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萬人,常年因災救助對象400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90歲以上的老人476人。全縣建有福利機構23所(其中縣辦福利院1所、光榮院1所,鄉辦福利院21所),爲民服務窗口2個(即婚姻登記服務大廳、低保服務大廳),社會公益事業管理單位2個(即烈士陵園管理所、殯葬管理所),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1、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最基礎的工作,我們從城市低保救助開始,不斷拓展救助種類,目前已開展了農村低保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救助、災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十項社會救助種類,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困難羣體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體系。同時,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標準,讓弱勢羣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實惠。十一五期間,我縣共投入民政事業資金4.5億元,常年救助城鄉低保對象達到5.8萬人,常年災民救助4萬人次,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羣衆1.2萬人次,實現了城鄉居民無飢寒。建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五年累計救助2500人次。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幫助災民恢復住房8000戶。建立了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卹標準與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鄉低保救助陽光化操作爲了解決羣衆不瞭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絕優親厚友、暗箱操作、政策執行不嚴等現象,近年來,我局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方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面實施救助服務。一是建立了民主評定製度。在低保對象的確定上,以村(居)民委員會爲基礎,開展民主選貧活動,對提出低保申請人,採取一會兩票的辦法確定對象,逐級上報、審覈;二是建立了季度審覈、半年覈查、年度走訪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對象即進即出、保障標準有高有低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了四級公示制度,即對低保對象實行村(居)公示、鄉(鎮)公示、縣級公示、戶掛標示牌,接受羣衆監督;四是建立了公衆服務窗口。投資50餘萬元建立社會救助服務大廳,接受全縣羣衆的政策諮詢,受理羣衆的上訪,辦理臨時救助,承辦社會救助工作。20xx年和20xx年,我縣低保工作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

3、社會福利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局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切實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提高了爲民服務能力。一是投資1100萬元,對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棟,新增牀位210張。目前裝修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全面向社會開放使用,有效推動了我縣老年福利事業的發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投資400多萬元,新建了農林場福利院、化龍堰鎮福利院,改建了青峯鎮福利院、榔口鄉福利院、紅塔鄉福利院、土城鎮福利院、野人谷鎮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達到省級模範福利院標準,6所福利院已達到合格福利院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福利生活配套設施,使入院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確保了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民政綜合服務大樓,爲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和婚姻登記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寬敞的服務場所,每年接待服務對象達4萬多人次。四是啓動了殯儀館和公墓建設項目。

4、優撫安置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一是全面落實了優撫撫卹政策,按政策及時予以調整,建立優撫對象臺帳,實行網絡化管理,及時兌現優撫資金。二是認真解決優撫對象三難問題,制定出臺了《房縣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對優撫對象建立了醫療救助、醫療減免、住院費按比例報銷、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對現役軍人家屬給予重點幫扶。三是廣泛開展優屬慰問活動,充分利用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各級各單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優屬走訪慰問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民軍政魚水情。四是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擴大就業渠道。

5、防災救災工作快捷高效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方針,努力提高災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確保受災困難羣衆基本生活權益和災區社會穩定。一是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嚴格執行汛期和特殊時期24小時救災值班制度,第一時間收集、彙總、上報災情。災害發生後,及時督辦鄉鎮開展自救,下撥救災資金,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乾淨飲用水。二是規範常救對象的救濟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對全縣常年救濟對象進行摸底調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及時下撥冬春生活救助資金,解決常救對象的口糧、衣被等生活困難。三是完善災害救助體系。根據《湖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督促鄉鎮建立健全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數據庫,成立縣救災備災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會募捐機制。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拓展社會募捐渠道,逐步實現社會捐助活動由集中性、突擊性向經常性、日常性轉變,每年接受社會捐贈款物50萬元以上。三年來全縣先後下撥救災應急資金和羣衆生活救濟資金2147萬元,其中用於冬春生活救濟資金1114萬元,因災倒房恢復重建資金1033萬元;下撥棉衣棉被12萬件6000牀。

6、社會事務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在婚姻服務上,逐步實現了以鄉鎮分散登記向全縣集中登記的體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婚姻諮詢、法制宣傳、登記拍照、電子檔案傳輸、信息查詢、寫婚姻文書等一系列婚姻登記服務。年結婚登記量4500對左右,登記合格率達到100%,20xx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單位。在收養登記上,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嚴格服務程序,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在社會組織管理上,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文化事業等方面的社會團體,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在加快房縣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社會救助水平低。房縣屬貧困縣,縣級財政投入社會救助資金有限,儘管我縣社會救助體系已基本形成,但各類救助水平較低,救助面較小,難以應對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福利機構不健全。一是城區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養牀位40張,遠遠滿足不了城區450名三無老人入院需要。二是農村福利院投入少,規模小,集中供養率低。全縣僅有21所中心福利院,牀位都在50張以下,容納人數有限,無法滿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縣無一所救助機構,社會流浪乞討人員和生活無着落人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救助。四是殯葬服務設施匱乏。全縣目前尚無一處殯儀館和公墓,殯葬制度難以推行,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適應。

3、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隨着打工經濟和異地就業新格局的出現,有30%的留守老人處於孤獨無助狀態。而全縣目前尚無一所社會養老機構爲他們提供養老服務場所,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4、優撫安置服務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環境優美的光榮院,爲傷殘軍人提供服務。沒有軍休所,無法爲退離休軍人提供活動活場所。沒有優撫醫院,優撫對象的醫療難、生活難、活動難、就業難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5、村(社區)基礎設施滯後。村(居)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人民羣衆的橋樑,是國家政權基礎。隨着社會的轉型,村(居)民委員會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務型。而村(居)組織的辦公經費的困難和辦公服務場所的缺少,無法爲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嚴重影響了城鄉社區建設的推進。

6、村幹部隊伍嚴重老年化。目前,村幹部領導班子成員年齡結構偏大,思想不夠解放。大多數村幹部的.思想觀念跟不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調整步伐,只能機械地抓落實;謀劃發展缺少科學性,思想狹隘,存在短期行爲;開展工作缺乏創造性,上面讓幹啥就幹啥,上面讓咋幹就咋幹,僅僅停留在完成常規工作。

四、意見和建議:

1、提升農村低保救助水平。我縣農村低保救助標準低,月平補差僅有45元,救助人口4.6萬人,請求上級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將農村救助政策向貧困山區傾,與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接好軌。

2、加快農村福利院建設。一是要明確機構的性質和福利院管理人員的身份,請求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建議明確爲政府福利事業單位,採取縣辦鄉管或縣辦縣管的管理體制;二是福利院提檔升級,政府出臺相應政策,建立農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機制,不斷改善辦院條件,讓五保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農村五保供養經費。農村五保供養費過去是由村級提留中解決,稅費改革後,由財政轉移支付解決。五保數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養經費形成缺口。全縣省財政轉移支付供養3956人,實有五保6610人,供養經費缺口每年達480萬元。

4、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我縣只有一所福利院,沒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們對縣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增牀位210張,可以有效解決我縣三無老人住房緊張問題。今年以竹房城鎮帶爲試點建1-2所標準化農村福利院,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請求領導給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鄉社區建設力度。我縣共有304個村(居),目前,只有107個村(居)有辦公場所和一戰式爲民服務場所,有120個村(居)只有辦公場所,沒有足夠的爲民服務場所,還有77個村(居)辦公用房簡陋,辦公設施老化,難以適應爲民服務的發展需求,請求政府加大城鄉社區建設扶持力度。

6、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力度。要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途徑,做好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大村級幹部培訓力度,加快村級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進程。優化班子結構,從而提高幹部素質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村幹部待遇問題,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體現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從政治上關心愛護村幹部,讓廣大村幹部感到政治上有奔頭。

民生調查報告 篇7

前言

隨着21世紀的逐漸深入,我們偉大祖國在騰飛,但是經濟在增長,環境卻在惡化。據資料顯示,全國有五分之一的城環境遭到嚴重污染。所以,有必要對所有公民進行環境意識的調查和普及。就此問題,我們實踐隊對偃師嶽灘鎮嶽灘村的村民進行了環保意識調查。現就調查結果作以下分析。

一、環保意識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有83.3%的人表示目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很嚴重;有16.7%的人表示還可以,但是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差距,人需不斷改進。有73.1%的居民認爲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爲人們所關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看來環境問題已經爲廣大人們所關注,已經成爲了一個衆人矚目的重大問題。有52.2%的人認爲與以前相比,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另有47.8%的人認爲並沒有很好的提高。看來,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確實有所提高,但是還有一些不顧生態平衡蓄意破壞環境的人,而他們爲的只是一些個人利益。有88.9%的人認爲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必須加強;另有11.1%的人認爲目前狀況還可以,無需加強。看來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還須進一步加強。

在如何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上有55.6%的人認爲應加大宣傳力度;有77.8%的人表示要加強相應的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環保教育;另有56.7%的人認爲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懲處力度。在增強人們環保意識的問題上有待不斷加強與提高。

對由於環境問題所引起的自然災害有38.9%的人認爲應該及時整治,加快植樹造林;38.9%的人認爲要增強保護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有22.2%的人表示要強化環保重點地區人們的環保意識。對於未來環境的發展有44.4%的人表示很有信心,相信將來的環境會越來越好;有27.8%的人表示不好說;另有27.8%的人表示對於將來環境的發展沒有太大信心,因爲人們所發明的現代化工具會不斷地對環境造成危害。有62.2%的人表示如果有環保組織招募環保志願者願意參加;有27.8%的人表示看時間而定不過會一直支持環保事業。看來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不僅有熱情,還有着自己的一份責任。

居民對嶽灘村環保情況瞭解程度一般,調查顯示,62.2%的當地居民認爲自己對嶽灘村環保情況瞭解屬於一般,20.1%認爲不太瞭解,只有20.4%的居民認爲非常熟悉,當問及嶽灘村環保情況處於哪個程度時,50.6%的居民回答一般,34.2%的居民認爲很差,6.9%的居民認爲說不清楚,只有8.1%認爲較好。

當前嶽灘村環保情況基本保持原樣,不很到位但呈良好發展的趨勢。問及嶽灘村環保到位於否時,74.7%的.居民認爲嶽灘村環保情況不到位,18.1%的居民回答不清楚,只有7.2%的居民認爲嶽灘村環保情況保持原樣,沒有變化,27.3%認爲越來越好,11.4%的居民沒注意,只有26.4%的居民認爲越來越差。

居民對環保情況重要性的認識到位,但提及自身影響卻少有見地。49.5%的居民認爲嶽灘村環保情況很重要,只有11.2%認爲不重要,當問及當前嶽灘村環保情況對個人的影響時,52.1%的居民認爲影響不大,8.7%認爲無影響,6.5%說不清楚,32.7%認爲影響很大。

二、環保意識的特點:

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與對環境的滿意度成負相關,從調查中可發現,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響對環境判斷的重要變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識層次越高,對中國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認識得就越清醒,從而造成對環境狀況滿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羣體中“高滿意羣體”和“低滿意羣體”比例來體現各羣體的總體滿意度,則學歷在國小及國小程度以下人羣的滿意度最高3:1,大學本科及以上人羣的滿意度最低3:5,即低學歷與高學歷滿意度比爲5:1。

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與環保意識成正相關,因爲他們對環境題的認識程度更清晰。

3.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係。所處環境越好,居民的環保意識越強,反之亦然。選擇空氣中無難聞氣味,垃圾亂放現象的有110個人,其中有17人在下一題,“是否看見有人亂扔垃圾”中選擇“無”,環保意識高達70%。

4.老年人環保行爲強於年輕人,從調查中發現,居民的年齡也是影響環保意識的一個因素。在是否願意參加環保活動一題中有326人選擇“願意”,482人選擇很願意,其中50歲以上的共有112人,有197人表示願意參加或很願意參加。這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有利途徑,我們的宣傳行動可以從老年人帶頭做起。

三、看法和建議: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使我對嶽灘村部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了一定了解,其實目前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可以明確透露出嶽灘村村民有着比較強的環保意識,但是其環保行爲卻遠遠落後於他們的環保意識,良好的環保意願也難以付諸實際行動,再加上有關部門的工作未做到位,執法力度不夠,對環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諸多因素的存在。

針對目前嶽灘村居民的環保意識現狀和已經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應如何加以處理和改善呢?我認爲可以從兩方面着手。下面我就針對這兩方面分別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僅供參考:

(一)從居民自身着手,這是改善環保現狀的前提條件。

第一,加強居民環保意識,提高居民的環保素質,樹立“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的新風氣,加強居民環保意識,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環保事業是集文化素質與公共道德於一體的事業,是人們對國家集體關注的表現。只有素質上去了,居民的環保意識才會相應地加強。

民生調查報告 篇8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爲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勤服務中心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了調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員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範圍內,通過會議、訪談、座談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了調研活動,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後勤服務工作中有關民生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後勤服務中心現狀

後勤服務中心下設辦公室、膳食科、學生宿舍管理科、水電科、綠化科、房管環衛科、醫院等,主要從事學生飲食服務、學生宿舍管理與服務;水電管理與服務、校園綠化管理與服務、校園公房管理、環衛管理與服務、車輛服務、郵政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中心現有在編職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後勤服務保障工作中有關民生的主要問題

1、學校生活用水存在質量問題,影響師生身體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爲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我校教學生活用水均屬自備井供應。目前我校自備井四口,其中:東區一口、西區兩口、同大學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經孝感市衛生防疫站檢測化驗,我校自備井水質中鐵錳離子超標,雜質較多,時有渾濁現象。鐵錳過多,易造成對人體肝、腎及大腦的損傷,雜質較多在人體內易形成各種結石,影響着師生身體健康。

2、學生食堂使用煤及柴爲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

爲積極構建節約型校園,降低能耗、節約開支,後勤服務中心於XX年對學校食堂鍋爐燃料進行了“煤改柴”,用廢木料和穀殼代替煤,每年節約開支約10萬元,炒菜竈臺繼續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過程中,無論煤或柴的排放均對周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而學生食堂與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相鄰,排放的廢氣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導致部分教職工家庭、學生宿舍長年不能開窗,部分教職工特別是老幹部多次向後勤服務中心反映情況,希望得以解決。

3、部分基礎設施(設備)存在薄弱環節,影響後勤服務保障。

近年來後勤基礎設施(設備)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環節:(1)同大學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電系統需要完善配套,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無法控制,存在安全隱患;(2)東西區宿舍沒有安裝電扇,學生自行購置電扇,使用多用插座現象比較普遍;(3)食堂部分設施(設備)需要維修、購置,如:東區鍋爐已過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隱患,急需更換;教工餐廳操作間低矮狹窄;東苑餐廳一樓操作間漏雨,二樓操作間改造;同大食堂需購置空調、電扇等;(4)醫院設備老化,需購置更換部分設備;(5)校外垃圾站存在轉運不及時現象,應建立校內臨時垃圾存放點;(6)綠化設施、設備不足,導致員工勞動強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1)學生使用的飲水機存在質量問題,易引起飲水機自燃,已發生兩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員發現及時,避免更大的事故發生;(2)學生宿舍內偷盜現象時有發生;(3)同大學生園區新公寓已經開工,施工車輛與用工人員均從同大學生園區內行走;(4)東區部分學生宿舍電線路老化。

5、職工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影響後勤管理服務水平。

後勤員工素質決定後勤管理和服務質量,後勤服務中心從其人員構成來看,高學歷、高職稱的的管理人才較少,技術人員缺乏,現有技術人員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年齡結構層次上,人員老化現象比較明顯,缺乏後備力量;一線員工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工作積極性不高,主人翁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三、解決後勤服務保障存在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1、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加大學校有關民生工程基礎設施(設備)資金投入。

(1)爲保障學校師生飲用水安全,建議對學校飲用水進行淨化處理。鑑於淨化水涉及二次轉水,每噸處理成本大約在0.70元左右,故建議有選擇性的實施此項目,即僅對涉及教職工生活(入口飲用)的水進行淨化供應,一是東區家屬區及學生食堂爲一專線,在東區盆景園處建6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設備一套;二是西區二井須全部採用淨化供應,在西區建12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設備一套。預計資金投入80萬元。學生宿舍和教學樓仍用原水供應,同大園區大部分爲學生宿舍沖洗用水,故不採用淨化處理水供應。

(2)爲加強校園環保建設,建議試點實施食堂“煤、柴改氣”工程。將東區食堂鍋爐、竈臺改造爲以天然氣爲燃料,由於食堂鍋爐需要更新,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約需投入80萬元。

(3)進一步完善設施(設備),保障後勤服務需要。建議根據後勤工作實際,由資產與後勤管理處、審計處、後勤服務中心成立調研專班,對於基礎設施(設備),進行統籌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強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強化聯動管理機制。

學生宿舍進一步加強“四個三”的安全管理機制,要樹立以學生爲本的工作理念,加強安全工作防範,一是加強學生自身安全保護知識的宣傳,做好用電安全、防火、防盜工作;二是加強安全工作管理,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設施,如:電線路改造、防護網安裝、飲水機更換、增設貴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強安全巡邏隊伍建設;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強化各部門聯動管理機制。

嚴於律己改善民生問題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做好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報告的準備,從8月份開始,市人大財經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擬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張寧生副主任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市人大代表,採取召開專題座談會議、區縣調研、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彙報和上報書面材料等五種形式,對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展開了深入細緻的瞭解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江寧特殊教育學校、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個民生項目,並聽取了市發改委、農工委、住建委、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衛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環保局等十個相關部門以及部分區縣政府有關民生工作情況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和意見建議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加快“三個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始終把着力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統籌採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各部門、各區縣創新進取、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來,爲推進民生工作,市委專門成立了社會事業建設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市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專門將《意見》以今年市委1號文件形式出臺,作爲今後一段時期內指導全市民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爲導向,把提升羣衆福祉和幸福指數作爲主要發展目標。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各區縣、各部門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到位、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加大民生資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擴大民生保障範圍。首次編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二)突出工作重點,緊抓年度目標任務落實。截至XX年9月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1.85萬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長 12.5%。教育進一步均衡發展,政府加大扶貧助學力度,從今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同時免除44.19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信息費1.05億元,XX年民生教育目標全面完成。積極推行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全市已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79個,居民步行10-15分鐘就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構建了十五分鐘醫療服務圈,方便羣衆就醫;7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國家、省599種基本藥物在我市範圍內個人自負比例均爲零;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設指揮部和保障房建設發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項目812.6萬平方米,新開工457萬平方米,竣工127.6萬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賃房3200套(間);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從1月份開始,將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准入標準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對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及以下申請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全市主城區基本形成15分鐘步行的社區養老服務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機構牀位2800張、農村敬老院牀位280張,全市建成城市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454個,爲3400名高齡困難獨居老人提供政府買單的家政服務;爲90歲以上老人提高了長壽營養補貼標準,實現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費進公園等助老優惠政策。

(三)加大城鄉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社會保障政策體系一體化建設,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統一全市養老金支付標準;探索建立新農保及徵地保障與企保銜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會保險五項險種累計參保人數比去年底淨增70.93萬人次。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標準,主城區城鄉低保首次實現同區域同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40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均達230元以上,老年農民生活困難補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徵地保障標準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農村公共社會事業發展,“村村通”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99%。完成農村地區危橋改造38座,建成農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區(縣)有線電視用戶5.9萬戶,總入戶率達到91.3%。完成60個自然村農家書屋標準化建設。

(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民生工作新機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運作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培養了10餘支專業性、規模化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在這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全程對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透明高效運行。啓動了投資項目就業評估論證制度,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促進就業結構優化、調整院校專業結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對就業的拉動作用。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內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價指數,增幅僅爲6.6%。與此同時,收入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預計爲13.7%,分別高於城鄉居民收入3 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對困難羣體基本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保障民生的壓力明顯加大。

(二)財政資金保障壓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離不開大量的財政性資金投入。近年來我市一般預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長,但由於新增的剛性支出項目逐年增加,社會事業建設欠帳較多, “吃飯型”財政與稅收增收難度加大並存,市級實際可用財力較少,在進一步提高各項民生保障標準與水平、擴大保障範圍和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三)拆遷安置力度有待加強。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早期被徵地農民還沒有全部進入社會保障體系;拆遷居民的安置房工作還存在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規劃不完善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項目進展不快。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在今年確定的18個重點民生項目中,有8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佔總數的44%,有4個項目處於項目啓動階段,佔總數的22%,僅有6個項目進展狀況良好。《意見》中的十大重點民生工程,有6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階段,尚未達到時序進度要求,亟待加速推進。

三、關於進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理順工作機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針對這次機構改革後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有關的職能調整問題,要儘快落實到位,明確各自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儘快建立起由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全面統籌、市民生辦全面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積極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強化政策的執行落實,切實履行好、兌現好政府各項惠民承諾,讓羣衆共享發展成果。

(二)加快項目進展,確保民生項目有效落實

對照年初確定的爲民辦實事工程和重點民生項目,從目前情況看還有部分重點民生項目進展緩慢,有的還沒有開工建設。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集中資源,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重大民生項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項目建設成“民心”項目,確保完成XX年民生目標任務,爲“”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羣衆切身利益問題

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對大學畢業生等羣體的就業創業引導,重視提高大學生社工的待遇,穩定大學生社工隊伍。加強對“4045”人員、殘疾人、“雙失”家庭等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和實用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大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拆遷安置工作進展,解決好拆遷安置工作中出現的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三是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城市新區要規劃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方便羣衆就醫。認真研究解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出現的基本藥物品種不能滿足需求、價格讓利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儘快將早期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完善對困難羣體救助政策,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標準,加快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平臺建設。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體系

做好“三個發展”時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務,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在體制機制上做出統籌安排,優化制度設計和政策設計,着力構建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要建立統籌協調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學制定解決民生問題的系統規劃;落實長效民生投入機制,確保用於民生事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範圍;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民生領域,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發展,加快形成有序競爭、服務良好的社會事業發展新格局;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民生工作綜合考覈評價體系。

民生調查報告 篇9

一、前言

近些年來環境一直是比較敏感的字眼:20xx年年初,中國中東部地區陷入嚴重霧霾之中。從東北、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範圍的重度和嚴重空氣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揚沙浮塵,空氣顏色由灰白轉爲土黃,進而北京全境出現沙塵污染。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羣衆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逐漸從“求溫飽”轉向“盼環保”、從“謀生計”變爲“要生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據此,我們小組針對“公民的環境生態意識”做了調查。本調查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共設計15道選擇題,內容涉及環保知識、公民個人日常生活習慣、日常生活環保意識等方面。調查對象包括在校學生、企事業單位員工、外來務工人員以及自由職業者等,共有50人蔘與此次調查。調查時間爲20xx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體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調查的參與對象爲重慶市沙坪壩區的公民,共50人。

2.調查方法

本調查採用問卷的形式,共設計了15道選擇題,涉及到公民對

生態低碳環保知識的瞭解程度,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對此的關注實踐行爲等方面。能夠真實全面的反映當前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生態環保知識方面

通過《關於公民環境生態意識的調查問卷》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公民的態度總體上是積極負責的,對環境的基本價值換是正確的。對生態環保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但是還是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對第4題世界環保日是幾月幾號的調查中74%的人不清楚具體的日期,只有10%回答正確是6月5日。說明大家只是平時有意無意地聽到一些與環境有關的知識サ卻沒有引起重視。而在第7題對於不可回收垃圾的調查中有46%選出了正確答案—塑料,另外54%的人對此不能判斷。對於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環保常識都無法判斷的情況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第9題中關於低碳的概念,4%的人選擇了降低以二氧化碳爲代表的使用量,20%選擇了單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70%的人選擇了降低所有有害含碳物質的使用量、排放量,6%的人選擇了降低所有含碳物質的使用量、排放量。這些問題的正確率均未超過70%,由此可見環保知識的普及宣傳迫在眉睫!

此外對第5題環保知識主要來源的調查中可以看出,電視廣播電影占了很大比例,報刊雜誌佔到14%,家庭教育佔到16%,網絡宣傳佔到26%。所以我們可以在電視廣播電影方面多做文章,加大環保生態的宣傳力度。對第6題環境保護的目的的回答,各個選項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大部分人選擇了與動植物和諧相處這個選項。而第8題垃圾分類不盡如人意的原因這個問題的回答,62%的`人還是承認了居民長期生活習慣難以改變這一事實,因此,改變這個習慣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其他認爲環衛基礎

設施配備不到位的佔到18%,垃圾分類知識普及不夠的佔到12%,沒考慮過的人佔到10%。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態環保知識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對於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生態環保行爲方面

對於公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大家還是有注意到環保的問題的,但是當環保與切身利益衝突時,公衆的分歧意見較大。第10題對是否願意花錢買比普通產品更貴的環保產品的回答中,只有24%選擇了願意,還有26%選擇了有時候願意,接近一半的人選擇了不願意。這就是當前我們所面臨的窘境,生態環保總是輸給利益較量。第11、12題是關於亂扔垃圾方面的,11題對於外出時是否看到別人亂扔垃圾的回答,絕大部分是肯定的,也有2%從未看到過,2%沒有留意過。不過這也切實說明了,亂扔垃圾這一現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隨手的一件小事可以充分反映出我們環保意識的缺乏。第12題是看到別人亂扔垃圾自己的行動,只有18%會上前阻止並糾正其行爲,另外居然有16%認爲這很正常。這也可以看出公民在制止他人環境污染,破壞行爲時,表現出積極態度的人不多。公衆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傳統思想的影響,不敢站出來聲張正義,維護環境。

公民個人對環保還是比較積極的,在第13題的調查中,對於出行,大本分人還是選擇了比較環保的步行和其他等公共交通。在第14題你可以接受汽車根據排量額外徵稅的政策嗎這個問題中,大部分人也表示出了理解與認同,10%可以完全接受,48%部分接受。這些都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生態環保已經成爲當今公民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了,人們的環保意識正在增強。最後一道題您有參加過環保實踐活動的回答也說明了這個問題,14%的人已經參加過,還有70%的人想去但是沒有機會。人們對於環保不僅有熱情,

還有一份責任。但是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希望參加環保實踐活動的人沒有機會去,這充分說明公衆參與制度沒有落實,僅僅流於形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所在,首先,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與生態環保意識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態環保意識越強,在數據結果中知識層面越高,他們對問卷的回答效果越好,這也給我們今後的生態環保工作找到一個方向。其次,年齡與環保意識也有一定的關係,年齡越小,環保意識越強。不論在環保知識還是新房未實踐都現實出這樣的趨勢。而這歸因起來則是生活習慣問題,所以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再次,我國的法制法規建設不健全,沒有明確的有關行爲的處罰措施,政府對此的關注重視程度不夠,也是造成當今問題的一個重大方面。最後,大衆傳媒對生態環保知識的宣傳方面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沒有達到相應的力度。以上的分析結果反映了一定程度上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有了增強,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問題,這條道路漫長而曲折。

(三)、建議(或對策)

從以上的調查報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公民對環保,生態,低碳生活的關切度還遠遠不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模式還有待加強。新形勢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面臨着新的任務,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繼續貫徹《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精神,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爲主、服務大衆的方針,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推進歷史性轉變和探索環保新道路,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環保政策方針,開展以弘揚生態文明爲主題的環境宣傳教育,引導公衆積極參與支持環境保護。爲此民衆,社會與國家應參與其中。

民生調查報告 篇10

爲了客觀地反映我市失地農民的經濟和生活現狀,按照吳忠市委要求,城調隊及時組織開展了失地農民現狀抽樣調查。此次調查抽取了吳忠市失地較多的某縣兩個鄉及有代表性的戶失地農民家庭。調查年以來的耕地被佔用情況及失地後農民就業和生活現狀。

一、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

據調查,某縣兩個鄉共有失地農民戶,人數人,失地面積畝,佔失地農民承包土地面積的。失地農民大部分分佈在城鄉結合部或工業園區。其中,失地超過千畝的某鄉,達畝。

二、農民失地的原因及被佔用土地的使用情況

據調查農民失地的原因較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市化推進加快了建設用地,如街道、交通等建設用地。二是房地產開發用地。三是公益性基礎建設用地,如自來水廠、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四是國家投資項目用地,如高速公路徵地。五是市區東擴西移後辦公樓用地。六是工業園區用地。

三、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

⒈失地後總體收入水平下降。據對戶失地農民家庭的調查顯示,農民失地前人均純收入約元左右,失地後爲元左右,比失地前減少元左右,下降。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元,失地後爲左右,比失地前增加元,增長。原因主要是土地徵用前,農民家庭食品消費如糧、菜主要靠自產自食,水消費不要錢,成本較低。現在基本上靠從市場購入,食品、水暖消費增加,導致了生活消費支出的增長。而那些生活消費水平下降的農民,主要是就業形勢不好、收入預期不樂觀抑制了生活消費的增長。

⒉失地後就業形勢嚴峻。土地被徵用後,有的農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補償費,有的農民只拿到了部分補償費。在就業安置上,農民全部以自謀職業爲生。在調查的家庭中,原來在外打工的繼續打工,失地後原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民因年齡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響,在勞動年限內謀到職業僅佔失地農民的左右。在有收入的就業人口中,在建築工地打工,做生意,從事養殖業,從事其他職業。

⒊政府高度重視房屋建設,使失地後的農民能及時搬遷到新建的房屋內,現失地農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⒋社會保障如養老、醫療保險不到位,低保覆蓋面不高。由於社會保障措施尚未在農村推開,失地農民自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意識差,到目前約有的人蔘加了商業保險。大部分失地農民還在等待政府出臺政策、希望政府從政策、財力上支持他們參加社會保障即養老、醫療保險。另外,納入低保的.人羣在增加。過去,在農村孤寡老弱病殘靠土裏刨食還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進城後失去土地,可以這樣說,這些人首先變爲低保對象。因受政府財力有限的制約,約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⒌失地農民在子女就學、醫療條件、交通、購物環境等方面都比過去方便多了,失地農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學。

 四、失地農民生活面臨的困難及要求

近年來,隨着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建設和開發區建設日新月異。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啓動等勢必需要佔用農民土地,部分地區農民耕地逐年減少。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從總體上看失地後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費水平呈下降趨勢。但大部分失地農民心態都比較平和,覺得徵地是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都能夠正確對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佔用後,有些農民認爲對自己的經濟補償費不合理,而且兌現也不及時,鄉村截留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爲生的農民認爲失去土地等於斷了他們血脈,失去了自己及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擔心將來生活遇到困難沒法解決。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後再就業的可能性較小,他們擔心將來生病住院沒有錢,子孫後代沒有生活來源。如:一些年齡稍大的失地農民說,農村五六十歲的人還能幹點農活,而沒了土地他們還能幹些什麼呢?上班沒人要,打工沒力氣。現在生活勉強維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艱難了。今明兩年村民靠吃補償費過日子,過兩年這些費吃完後,“坐吃山空”生活就麻煩了。四是那些失去土地後只能靠打工、開小賣部、從事飲食業等方式就業的農民擔心就業不穩定,怕再一次“失業”,將來的生活來源沒有保障。六、只給失地農民發一點補償費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遊民。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與失去土地後收入和生活消費水平下降的部分農戶進行了座談,傾聽了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一是希望生活困難問題能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關心。二是一些農民失去土地以後,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業崗位,在其他工作崗位上的競爭一般處於弱勢,就業困難,僅靠土地補償費維持全家的生活,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助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如有組織赴外地打工。三是一些失地農民,由於文化水平有限,又不懂技術,不知道搞什麼致富項目,希望政府部門能無償提供再就業

培訓的機會,掌握一技之長取得謀生之道。四是一些失地農民想發展養殖業、經營第三產業,缺少場地、資金、技術,希望給予扶持幫助。如發放優惠貸款,政府部門給一些優惠政策,免費技術指導等等。五是針對目前失地農民最擔心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今後在徵用土地過程中,對失地農民應區別對待,對那些只以土地爲生的農民應以土地換取養老保險、醫療保障,以土地換取就業機會等各種形式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民生調查報告 篇11

爲了解XX縣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國家統計局銅鼓調查隊於近期開展了“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專題調研,在全縣隨機抽取10戶低收入家庭(城鎮4戶,農村6戶)進行入戶調查,通過進村(居)委會了解、整體觀察、與居民面對面座談交流等方式,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狀況,瞭解他們當前的實際困難、獲得政府救助以及有何訴求等情況,旨在如實反映低收入居民的實際情況,呼籲政府及社會更加關注低收入羣體,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進低收入羣體增收的對策建議。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況

人口和勞動力情況。被調查的10戶樣本戶主平均年齡52.5歲,最大的75歲,最小38歲;總人口39人,戶均3.9人,60歲以上人口9人,在校學生12人;勞動年齡內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臨時或無固定就業人口12人,戶均僅1.2人。

2.居住情況。10 戶樣本戶戶均住房面積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鎮戶均61.5平方米,農村戶均121平方米,;從房屋看,自有住房8戶(其中1戶爲兄弟贈送),租賃、安置公房各1戶;從建築年代看,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築的老房屋4戶,80—90年代建築的5戶,近年建築的1戶;從結構看,土坯房 3戶,磚瓦結構4戶,磚混結構3戶。

3.經營土地情況。4戶城鎮居民無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積;6戶農村居民承包耕地25畝,戶均4.17畝,實際經營耕地的只有3戶共13畝,其他因無勞動力轉包他人耕作;6戶經營山地81畝,戶均13.5畝。

二、家庭貧困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低收入家庭困難因素主要是因病或傷殘以及年老而喪失勞動能力、下崗失業或無穩定就業,導致無收入,此外就是因病因突發事故致貧。從 10戶樣本戶情況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戶主;因意外事故受傷,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其中5人爲戶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無子女贍養的老年戶1戶2人。

城鎮低收入居民中,由企業改制下崗職工6人,下崗職工年齡都在50歲左右,再就業比較困難,基本都是從事臨時性的務工,有的因工傷或意外事故導致身體傷殘,不能從事重的體力勞動,無固定就業,報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壓力大,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顯得十分困難。

農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貧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因突發事件導致病殘而喪失勞動能力,失去了家庭經營或務工的主力而致貧,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長期負擔高昂的費用而致貧,三是年邁喪失勞動能力且無子女贍養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發生災害性事故致貧的情況。

三、家庭經營和收支情況

家庭經營情況。城鎮低收入家庭沒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從事任何的'二三產業經營,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則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務工,一種是受僱於個體戶,獲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報酬,另一種是自由擇業,在自發勞務市場從事勞務性服務,如三輪車、建築小工、臨時僱工等,獲得不固定的勞務報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農村低收入家庭中,沒有經營非農產業,或多或少有些農業經營,低收入家庭由於缺少勞動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無法耕種,也僅有一部分是自家經營,但主要還是靠僱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農戶則進行轉包,收取每畝100斤稻穀的租金;山地面積資源不足,經營效益低;農村家庭都自行生產一些蔬菜,或飼養少量的家禽,以滿足生活需要,以此來減輕生活壓力。

民生調查報告 篇12

一、我縣民生問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要落實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城鄉居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學上、有醫就、平安生活。調研中各界反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我縣民生問題,積極落實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鄉人居環境的建設投入。目前,城鄉居民收入穩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20xx元,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90%以上的村居民點實現水、電、路、電話、閉路電視“五通”,無房戶和危房戶不到居民總戶數的5%;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設有衛生所,90.11%的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2399名非農人口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城市困難居民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全面啓動了農村低保,城鄉弱勢羣體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了4.5%以內;社會治安狀況逐漸好轉,關乎民生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 展。但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隨着社會保障的需求增長,我縣關乎民生的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民衆的心理預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響民生的矛盾問題正在日漸顯現。

(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一是農村飲水設施老化,部分農村居民飲水問題亟待解決。我縣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大都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受當時自然和經濟條件所限,設施建設規模較小,設備承載能力低下,絕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鋼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羣衆飲水隱患,同時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質下降。目前,全縣尚有農村飲用水質不達標、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水源保障率不達標等不安全飲水人口5.2萬人,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二是房價看漲,中低收入家庭無力改善住房條件。縣城多戶居民中,約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內,近113戶城鄉常住居民沒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戶居民還住在危房裏。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條件,不少農戶也想進城購買住房,但面對日益看漲的房價都深表無奈,只能等待觀望。

三是投入窘困,農村公益事業發展難以滿足農民需要。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體制影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無力對公益事業進行投入,造成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反差大,城鄉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諸如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設施的現狀。目前農村公共設施總量少、質量低、農民集資建設負擔重等問題比較突出。

四是管理滯後,農村公共設施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據反映,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建成的公共設施由於權責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機械破壞、被盜無人管理以及後續維護缺乏投入等問題,難以長期發揮作用,給原本不足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增加了負擔。

(二)就業方面。

目前,全縣城鎮僅登記的失業人員近1300名,隱性失業、半失業人員變數較大。

一是就業困難人員仍然是城鎮就業的難點。從再就業情況分析,已辦理城鎮登記失業的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連續失業1年以上人員、女的40週歲和男的50週歲以上人員、殘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業的六類失業人員就業比較困難。由於他們大多技能和文化水平偏低,年齡老化,工作基礎差,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導致就業比較困難。

二是就業幫扶政策的落實不夠到位。這幾年,國家和省、市各級圍繞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幫扶政策,由於政策具體內容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利益,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牽頭單位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與組織能力相對有限,使一些優惠政策在落實上打了折扣。據調查,目前我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復轉軍人安臵就業、刑滿釋放人員失業的就業,以及企業吸納失業人員定額減免稅等優惠政策,相關部門落實不夠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三是無業人員就業觀念陳舊。目前在我縣無業人員中,不同程度存在就業靠政府、吃飯依戀鐵飯碗、不願幹個體、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寧可失業也不願從事苦、髒、累、險工種的陳舊觀念和惰性心理。還有一部分失業人員寧可“吃低保”也不願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有事沒人乾和有人沒事幹的現象並存,就業引導、指導和組織工作亟待改進和加強。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縣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仍備受人們關注。

一是高中教育質量不高。隨着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加,羣衆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考大學成爲子女就業的集中選擇,由於擴招,造成師資短缺,師資力量薄弱,相當一部分具備條件的羣衆對當地高中教育質量缺乏信心,學生擇校情況比較普遍。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滯後。我縣教師隊伍存在編制緊、優勢人力資源補充慢、部分教師素質偏低、教學經驗欠缺、責任心不夠強,年齡偏大教師退出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我縣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三是職業教育檔次偏低。技能型師資緊缺,專業設臵不盡合理,專業培訓能力相對較弱,難以培養出緊跟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是素質教育推行緩慢。受教育導向的影響,教育考覈機制偏重“升學率”,淡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普九”教育目標貫徹不夠到位。

(四)社會保障方面。

目前我縣羣衆關注程度較高的社會保障總體上可以分爲生活保障、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勞動保障四大類。

一是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縣低保金城市發放標準爲230元/月,農村發放標準爲50元/月,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23875戶50328人。其中:城鎮3694戶4857人,約佔全縣城市人口的18.6 %;農村20181戶45525人,約佔全縣農村人口的11.2%。

二是社會養老保險,城鎮擴面慢,農村待試點。目前我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共 1678名,佔全縣城市居民總數的6.21%。其中:企業職工690名,自由職業者988名,暫無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城鎮養老保險擴面工作進展緩慢。調研中瞭解到,養老保障已經受到了城鄉各類就業人員的普遍關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職業者,他們是城市務工隊伍的主力軍,因爲不少民營企業不給工人繳納養老金,使其養老成爲一個社會問題,這也導致了城鎮社會養老保險擴面進展比較緩慢。由於務工人員的養老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造成務工不安心、企業用人不穩定。

農民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農民一直走的是“養兒防老”的路子,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村家庭養老問題正逐步發生變化,一孩戶、雙女戶逐步進入老齡階段,父母和兒女分居越來越普遍,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不高,養老問題日漸突出已經影響了社會的和諧,他們的養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運行和監管缺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xx年在我縣全面運行,至目前已經覆蓋全縣90.11%的農村人口,成爲被農民認可的較爲理想的醫療保障措施。調查反映,該項制度在惠農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報銷起付線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點治療的門診少,不便於羣衆就近就醫;三是對定點醫療門診的監管不到位。羣衆反映,現行制度存在定點門診受益較大,參保羣衆得實惠較小的問題,即入了合作醫療的羣衆在定點門診看病收費高,不入的羣衆在定點門診看病收費低。

四是用工單位貫徹勞動保障法規不到位。一是勞動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資制的推行進展緩慢。由於勞動合同制和最低工資制約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爲,所以雖經各級的督促落實,但仍然見效甚微。20xx年我縣合同用工率僅爲 95%,20xx年以來我省最低工資標準是520元,用工單位以算伙食費、住宿費、獎金、勞保品、效益差、做工時間短、工作量輕等爲由打折扣執行,致使務工人員收入很低,甚至出現務工不如“吃低保”的現象。二是拖欠務工人員工資的情況仍然嚴重。

很多企業採用月工資“隔月發”、“季度發”,甚至是剋扣工資,套牢務工人員,保證企業工源。這些違法現象的長期存在,將工人臵於一種艱難的處境中。僅20xx年有關部門受理處理拖欠工資投訴案件38 起,涉及務工人員268 名,追討欠薪98萬元。三是勞動保護法規得不到有效落實。多數民營企業和個體戶普遍沒有給僱用人員繳納“三金”,僱工沒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沒有加班費,防暑、防塵、防潮、防毒、防輻射等《勞動法》規定的基本勞動保護設施短缺。例如個別企業廠房內粉塵超標,工人工作期間缺乏防護,多次受到有關方面的除塵建議,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醫療衛生方面。

雖然我縣的醫療衛生事業有了重大發展,但是隨着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貴、病痛解除難仍在影響民生。較爲突出的是:

一是藥品進入渠道不夠規範。調研中,羣衆反映醫院和各種藥店均存在藥品進入渠道不夠公開透明,價格混亂,質量良莠混雜、藥效不佳的問題,影響了安全、有效、廉價藥品的正常供應和使用。

二是公共醫療衛生事業運行市場化傾向,弱化了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於投入不足,公立醫療機構的運行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上依靠服務收費,“以藥養醫”創收運行,導致醫療機構偏重追求經濟效益,一些醫療機構推行“承包制”,醫務人員收入與服務收入掛鉤、“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致使其公益性質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負擔。“以藥養醫”是造成羣衆看病貴、病痛解除難的重要原因。

(六)社會安全方面。

一是農資漲價過快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農民羣衆反映,農業稅減免所帶來的實惠被持續上漲的水費、農藥化肥、種子地膜等農資價格所抵消,農民種地的成本較免稅前增大,相當一部分農民種地靠貸款,導致生活困難。20xx、20xx兩年農資價格比較:20xx年種子上漲了20%,化肥上漲了18%,地膜上漲了6%,每畝生產成本較上年增加30元左右。

二是物價過高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由於受溪洛渡水電站建設的拉動,我縣糧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資料需求旺盛,不能自給,從縣外調進各種費用增大,導致生活資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與周邊縣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資料價格高出2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儘可能壓縮肉、菜、蛋的消費,部分生活困難的羣衆撿菜販扔棄的蔬菜吃。物價過高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經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是盜竊案件突出,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由於我縣流動人口和移民增加,相關部門對居民區的管理職責不清,存在扯皮現象,導致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縣城盜竊案件突出。據社區反映,縣城居民區有安全死角,部分樓房經常處於無門房、無物業、無管理制度的“三無”狀態,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盜竊摩托車、自行車、電動車等案件頻發,嚴重侵害了居民的財產安全,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二、幾點思考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着眼長遠,立足當前,多措並舉,全面覆蓋,把教育作爲民生之基、就業作爲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爲民生之源、社會保障作爲民生之安全網,實現基本就業、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綜治等各方面的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政府的綜合實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關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基本的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穩定。對當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社會關注、羣衆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要千方百計採取措施研究解決。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健全民生工程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繼續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組織實施的監督檢查,增強部門協調配合和上下聯動,繼續進行民生工程考覈評比,健全領導機制、工作機制、監督機制和資金保障機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實,以項目爲載體着力改善民生。建設類工程項目嚴格按規範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補助類工程繼續積極向上爭取“擴面提標”,堅決實行陽光操作,完善並落實動態管理制度。醫療衛生類工程要立足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加快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明晰產權,改善服務。農村基礎設施類工程要強化規劃,統籌推進。項目爭取加大力度同時有效整合疊加,充分發揮項目實施效益。

三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決好亟待改善的民生問題。縣委政研室和責任單位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羣衆,不斷髮現民生改善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研究和解決好。四是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強化資金保障。預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傾斜,同時壓縮一般性公用經費,優化支出結構。千方百計籌措配套資金,確保配套資金落實,按時序足額撥付資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加強督查考覈,加強對民生工程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嚴防民生工程資金被擠佔、挪用、滯留。

民生調查報告 篇13

爲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瓜州建設,最近,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在民政、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採取與部門負責人研討,與鄉鎮領導、站所負責人、部分村組(社區)幹部、居民代表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我縣民生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就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

一、我縣民生問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要落實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城鄉居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學上、有醫就、平安生活。調研中各界反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我縣民生問題,積極落實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鄉人居環境的建設投入。目前,城鄉居民(四個移民鄉村除外)收入穩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75元,高於8000元的達到25%以上,低於20xx元貧困線的不到15%;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685元,高於該數值的達到10%以上,低於這一數值的約30%左右,貧困人口不到農村人口的10%;98%以上的居民點水、電、路、電話、閉路電視“五通”,99%的居民擁有穩定的磚混和磚土木私宅,無房戶和危房戶不到居民總戶數的1%;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99%;98%的村設有衛生所,90.4%的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13%的非農人口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10%的城市困難居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啓動了農村低保,城鄉弱勢羣體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了2%以內;社會治安狀況逐漸好轉,關乎民生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隨着社會保障的需求增長,我縣關乎民生的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民衆的心理預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響民生的矛盾問題正在日漸顯現。

(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設施老化,部分農村居民出現飲水困難。

我縣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大都建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受當時自然和經濟條件所限,設施建設規模較小,設備承載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線是使用期限較短的再生塑料。目前,這些設施大部分已過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長和大量移民遷入,已經老化的設施不堪重負。同時由於水位下降,水質鹽鹼化,供水設施停用的組達50多 個,約佔全縣組數的20%,飲水受到影響的農民9000多 名,供水不足的組80多個,約佔全縣組數的27%,亟待維修和改造的管線約100多公里。目前的設施改造進程遠不能滿足羣衆的生活需要。

2、房價看漲,中低收入居民無力改善住房條件。

縣城7000多戶居民中,約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內,近200戶城鄉常住居民沒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50戶居民還住在危房裏。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條件,不少農戶也想進城購買住房,但面對日益看漲的房價都深表無奈,只能等待觀望。

3、投入窘困,農村公益事業發展難以滿足農民需要。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體制影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無力對公益事業進行投入,造成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反差大,城鄉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諸如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設施的現狀。目前農村公共設施總量少、質量低、農民集資建設負擔重等問題比較突出。各農村鄉鎮普遍反映通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門前、兩個居民點之間)面積較大,佔到硬化面積的一半,由農民負擔太重。

4、管理滯後,農村公共設施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據反映,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建成的公共設施由於權責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機械破壞、被盜無人管理以及後續維護缺乏投入等問題,難以長期發揮作用,給原本不足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增加了負擔。調查統計,近幾年全縣有50多公里 的瀝青路面被壓壞或劃壞、有 60多臺輸電變壓器被盜、有50多個組文化活動室未向羣衆開放、10多個村組文化室被租賃或挪作他用。

(二)就業方面

目前,全縣城鎮僅登記的失業人員近百名,隱性失業、半失業人員變數較大。

1、就業困難人員仍然是城鎮就業的難點

從再就業情況分析,兩類失業人員就業比較困難。一是“4050”人員就業渠道窄。城鎮40歲以上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4050”)人員在我縣約有350多名,他們大多是企業改制中買斷身份的工人和早期進城的農民,這些人員由於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業技能單一,難以適應企業高素質、技術型、複合型、年輕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實現再就業難度較大。二是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乏力。由於多方面原因,我縣城鎮形成“零就業家庭”54戶,總人口149名,具備就業能力的99名。這部分人由於缺乏就業主動性和就業技能,就業信息不暢通,就業政策不瞭解,因而實現“再就業”比較困難。

2、就業幫扶政策的落實不夠到位。

這幾年,國家和省、市各級圍繞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幫扶政策,由於政策具體內容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利益,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牽頭單位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與組織能力相對有限,使一些優惠政策在落實上打了折扣。據調查,目前我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復轉軍人安置就業、刑滿釋放人員失業的就業,以及企業吸納失業人員定額減免稅等優惠政策,相關部門落實不夠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3、無業人員就業觀念陳舊。

目前在我縣無業人員中,不同程度存在就業靠政府、吃飯依戀鐵飯碗、不願幹個體、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寧可失業也不願從事苦、髒、累、險工種的陳舊觀念和惰性心理。還有一部分失業人員寧可“吃低保”也不願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有事沒人乾和有人沒事幹的現象並存,就業引導、指導和組織工作亟待改進和加強。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縣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仍備受人們關注。

1、高中教育質量不高。隨着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加,羣衆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考大學成爲子女就業的集中選擇,由於擴招,造成師資短缺,師資力量薄弱,相當一部分羣衆對當地高中教育質量缺乏信心,學生擇校情況比較普遍。

2、教師隊伍建設滯後。我縣教師隊伍存在編制緊、優勢人力資源補充慢、部分教師素質偏低、教學經驗欠缺、責任心不夠強,年齡偏大教師退出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我縣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3、職業教育檔次偏低。技能型師資緊缺,專業設置不盡合理,專業培訓能力相對較弱,難以培養出緊跟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素質教育推行緩慢。受教育導向的影響,教育考覈機制偏重“升學率”,淡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普九”教育目標貫徹不夠到位。

(四)社會保障方面

目前我縣羣衆關注程度較高的社會保障總體上可以分爲生活保障、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勞動保障四大類。

1、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縣低保金城市發放標準爲173元/月,農村發放標準爲75元/月,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1980戶、4448人。其中:城鎮1048戶、2932人,約佔全縣城市人口的10%;農村502戶、1516人,約佔全縣農村人口的1.5%。據調查,目前城鎮因多種原因部分生活困難羣衆還未能納入低保範圍。主要是常住縣城無地無業生活困難的口袋戶和家庭成員因生病、就學、失業致貧的市民,這兩類人員在淵泉鎮約有300餘戶;農村低保發放標準難執行。農村鄉鎮反映,農村低保線界定在人均純收入900元的標準不好執行。我縣絕大多數農民純收入高於900元,如果按照現行的標準執行,除“五保戶”外,農村幾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農民又確實存在生活困難的現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機制的運行需靈活操作,不斷完善。

2、社會養老保險,城鎮擴面慢,農村待試點。

目前我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共3846名,佔全縣城市居民總數的13%。其中:行政事業性單位職工2289名,企業職工1167名,自由職業者390名,暫無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①城鎮養老保險擴面工作進展緩慢。調研中瞭解到,養老保障已經受到了城鄉各類就業人員的普遍關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職業者,他們是城市務工隊伍的主力軍,因爲不少民營企業不給工人繳納養老金,使其養老成爲一個社會問題,這也導致了城鎮社會養老保險擴面進展比較緩慢。由於務工人員的養老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造成務工不安心、企業用人不穩定。②農民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農民一直走的是“養兒防老”的路子,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村家庭養老問題正逐步發生變化,一孩戶、雙女戶逐步進入老齡階段,父母和兒女分居越來越普遍,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不高,養老問題日漸突出已經影響了社會的和諧,他們的養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運行和監管缺陷。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xx年在我縣試點,經過四年多的擴面運行,至目前已經覆蓋全縣90.4%的農村人口,成爲被農民認可的較爲理想的醫療保障措施。調查反映,該項制度在惠農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報銷起付線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點治療的門診少,不便於羣衆就近就醫;三是對定點醫療門診的監管不到位。羣衆反映,現行制度存在定點門診受益較大,參保羣衆得實惠較小的問題,即入了合作醫療的羣衆在定點門診看病收費高,不入的羣衆在定點門診看病收費低。

4、用工單位貫徹勞動保障法規不到位。一是勞動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資制的推行進展緩慢。由於勞動合同制和最低工資制約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爲,所以雖經各級的督促落實,但仍然見效甚微。20xx年我縣合同用工率僅爲27.4%,20xx年以來我省最低工資標準是400元,用工單位以算伙食費、住宿費、獎金、勞保品、效益差、做工時間短、工作量輕等爲由打折扣執行,致使務工人員收入很低,甚至出現務工不如“吃低保”的現象。二是拖欠務工人員工資的情況仍然嚴重。很多企業採用月工資“隔月發”、“季度發”,甚至是剋扣工資,套牢務工人員,保證企業工源。這些違法現象的長期存在,將工人置於一種艱難的處境中。僅20xx年有關部門受理處理拖欠工資投訴案件62起,涉及務工人員387名,追討欠薪129萬元。三是勞動保護法規得不到有效落實。多數民營企業和個體戶普遍沒有給僱用人員繳納“三金”,僱工沒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沒有加班費,防暑、防塵、防潮、防毒、防輻射等《勞動法》規定的基本勞動保護設施短缺。例如個別企業廠房內粉塵超標,工人工作期間缺乏防護,多次受到有關方面的除塵建議,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醫療衛生方面

雖然我縣的醫療衛生事業有了重大發展,但是隨着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貴、病痛解除難仍在影響民生。較爲突出的是:

1、藥品進入渠道不夠規範。調研中,羣衆反映醫院和各種藥店均存在藥品進入渠道不夠公開透明,價格混亂,質量良莠混雜、藥效不佳的問題,影響了安全、有效、廉價藥品的正常供應和使用。

2、公共醫療衛生事業運行市場化傾向,弱化了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於投入不足,公立醫療機構的運行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上依靠服務收費,“以藥養醫”創收運行,導致醫療機構偏重追求經濟效益,一些醫療機構推行“承包制”,醫務人員收入與服務收入掛鉤、“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致使其公益性質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負擔。“以藥養醫”是造成羣衆看病貴、病痛解除難的重要原因。

(六)社會安全方面

1、農資漲價過快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農民羣衆反映,農業稅減免所帶來的實惠被持續上漲的水費、農藥化肥、種子地膜等農資價格所抵消,農民種地的成本較免稅前增大,相當一部分農民種地靠貸款,導致生活困難。20xx、20xx兩年農資價格比較:20xx年水費每立方上漲了25%,種子上漲了20%,化肥上漲了2%,地膜上漲了10%,每畝地成本較上年增加100元左右。

2、物價過高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由於我縣糧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資料不能自給,從縣外調進各種費用增大,加之經營環節存在的欺行霸市現象,導致生活資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與周邊縣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資料價格高出1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儘可能壓縮肉、菜、蛋的消費,部分生活困難的羣衆撿菜販扔棄的蔬菜吃。物價過高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經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3、供暖服務不能滿足城市居民需要。羣衆反映,縣城部分住宅區供暖質量差,縣上制定的《供暖監管暫行辦法》落實不夠到位,沒有真正發揮出調解供需矛盾,有效管理城市供暖的作用。用戶拖欠取暖費要收滯納金,但室內溫度長期低於規定標準卻得不到有效解決,部分老人和孩子因受凍經常生病。據瞭解,去冬縣城有部分樓房居民因暖氣不熱,又在室內生煤爐或用其他方式取暖。

4、盜竊案件突出,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由於我縣流動人口和移民增加,相關部門對居民區的管理職責不清,存在扯皮現象,導致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縣城盜竊案件突出。據社區反映,縣城居民區有安全死角,部分樓房經常處於無門房、無物業、無管理制度的“三無”狀態,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盜竊摩托車、自行車、電動車等案件頻發,嚴重侵害了居民的財產安全,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七)大規模開荒和移民,嚴重影響了全縣的民生。

由於各級移民機構重移輕管使開荒移民成爲產生民生問題的最直接原因。移民人數過多,貧困面過大,而後續政策又跟不上移民生產生活發展的需要,嚴重拖後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制約了老戶的增產增收,還可能引發不穩定事件。

據瞭解,我縣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開荒移民,由零星小量轉向了規模化。至20xx年底全縣共接受各級移民15274戶,7164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1%,加上正在遷移的九甸峽移民13216人,我縣移民總數將達到8.48萬人。已經遷入的移民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生活十分貧困。大多數移民素質較低,生活習性與我縣差異很大,不會耕種,在當地缺乏自救的渠道,收入微薄難以維持生活。70%以上的移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00元,80%的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救濟面太廣,單靠一縣的力量負擔太重。二是生產發展難。移民居住地多爲鹽生草場和荒灘,開墾的耕地肥力低下,鹽漬化程度高,改造難度大,加之灌溉用水緊缺,部分灌渠渠低地高,改造任務重,生產發展難。據當地移民反映,目前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值極低,種地倒賠。三是適齡孩子上學難。20xx年秋季開校我縣四個移民集中安置點新增國小生2708名、國中生620名,新開設國中1所、國小13所、教學班81個,一次性需配齊中國小教師163名,對於我縣來講是一個龐大數字。目前缺額教師77名,缺教學用房20600平方米,適齡孩子不能入學和輟學現象嚴重。據統計,移民當中沒有讀完國中的有35900多名,佔移民總數的65.4%,這些人已經成爲我縣的新一代文盲,啓動掃盲教育迫在眉睫。

二、改進的意見建議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着眼長遠,立足當前,多措並舉,全面覆蓋,把教育作爲民生之基、就業作爲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爲民生之源、社會保障作爲民生之安全網,實現基本就業、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綜治等各方面的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政府的綜合實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關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基本的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穩定。對當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社會關注、羣衆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要積極採取措施研究解決。

(一)堅持富民優先,把提高羣衆收入作爲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教育,加強全民創業政策的檢查落實,在狠抓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研究並落實加快農業產業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化運作的有效舉措,引導城鄉居民實現持續穩定快速增收。

(二)不斷完善落實社會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會各類人羣的保障情況,建立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對困難羣體的救助由個案式處理向制度化轉變,本着養老不養懶的公德原則,確保每一個人的基本生活。

1、切實落實好現有的社會保障政策。一是建立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落實責任追究制,要求各用人單位要定期自查報告現有的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落實情況,對不落實基本社會保障政策的用人單位給予責任追究。二是成立由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監察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安監局、民政局、財政局、廣電局、社保中心等相關部門爲成員的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落實監察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各單位落實社會保障政策法規情況的監督監察,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2、拓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發放範圍。進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實現“應保盡保”,確保城鄉每個生活困難羣衆都能得到政府的關懷。

3、加強宣傳,靠實責任,積極爭取各級支持,促進城市非職工人羣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順利實施。

4、參照城市社會養老保險管理辦法,在農村試點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設投入,努力轉變現行“以藥養醫”現狀。突出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和社會保障功能,重點抓好基層衛生院人員工資財政全額供給政策的落實,減輕縣鄉醫院運轉經費不足的壓力,爲解決羣衆看病貴問題奠定基礎。

6、規範現行的醫療衛生管理制度,樹立醫務行業新形象。一是完善落實醫療管理陽光操作制度,保證病人就醫費用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二是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規範醫療服務用語,杜絕生、冷、硬、頂、推現象;三是建立醫患溝通制度,規範醫患溝通內容、形式,打造信用醫療環境;四是完善病人投訴處理制度,公佈投訴電話、信箱,及時受理、處置病人投訴;五是採取多種方式,收集病人意見,及時反饋改進工作;六是抓好醫務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醫療水平。把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納入醫院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醫務人員外派實地培訓力度。同時,結合國家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爭取大城市醫師到我縣開展醫療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

7、強化藥品進入渠道的監控,確保患者用上合格藥品。進一步加強市場流通藥品的質量監督,發揮好職能部門在藥患間“過濾器”、“防火牆”的作用,切實監控好藥品的質量和價格,讓廣大患者用上放心藥、實惠藥。

8、建立困難人員社會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會募集資金,專戶管理,機動調用。

(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當前羣衆生活中的具體困難。

1、建議出臺農村人飲設施改造中、短期規劃。相關部門要把農村人飲設施的改善納入項目管理,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的爭取力度,列出改造計劃,從最需要改善的村組入手,全面開展對農民飲水設施的改造。針對當前部分村組吃水難的問題,建議採取應急措施,協調經費和人力首先給予扶持解決。

2、建議出臺非盈利性住房建設規劃。把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規劃、建設、使用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化、經常化和公開化,並逐年落實,有計劃地解決中低收入家庭和貧困戶住不起房的問題。尤其是近兩年要適當增加非盈利性住房的修建數量,對今年經濟適用房的銷售和廉租房的出租,應全程陽光操作,讓中低收入家庭在公正、公平的程序中圓了住房夢,更讓全縣人民看到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3、協調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引導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在充分落實就業優惠政策的同時,建議加大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的數量,做實就業指導,確保就業困難人員大都有崗可上。並將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延伸到農村,把鄉村有勞動能力的困難戶組織起來,開展治安、環境衛生、公益設施管理維修等事務。

4、切實落實《城市供熱監管暫行辦法》,緩解城市供暖矛盾。針對羣衆反映強烈的供熱缺乏有效監管的問題,建議縣上成立由主管部門、質檢、消協、物價、供暖企業、熱用戶代表六方參與的供熱監測組織,依照《城市供熱監管暫行辦法》加大供熱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抓好室溫鑑定和企業、用戶雙方維權工作,建立供暖事故舉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暢通事故排除渠道,並探索實行新的有效管理模式,確保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

5、強化職業教育,培養優勢人力資源。把新生勞動力和剩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國民教育,培養成有一技之長的優勢勞動力。一方面,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進一步改善職業培訓中心的教學設施,根據市場需要設置課程和專業,聯合縣內外企業、國內職業院校,開展聯合培訓,打造優勢勞動力品牌。另一方面,加強企校聯繫,搞好就業銜接,力爭達到學生畢業“不落地”,直接輸送到用人單位,實現校企互惠雙贏。

(四)建議縣上積極向上協調,力爭把我縣移民鄉村的後續建設納入上級扶貧攻堅計劃。完善移民鄉綜合發展規劃,加大對移民鄉各項建設的立項和資金爭取力度。圍繞移民鄉的後續建設和發展,建議縣上在引導移民羣衆自力更生、實現自救,動員社會各界從思想觀念、科學技術、生產物資等方面廣泛救助、大力幫扶的基礎上,加大爭取力度,爭得上級的支持,力爭把移民鄉的後續建設納入國家或省扶貧攻堅計劃,形成制度化、長期型的幫扶。

民生調查報告 篇14

這個暑假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報告,報告名是《西部農民生活狀況》,在這個調查中,我主要採取了詢問的方法,走訪了十幾戶人家。

通過點查發現,農村人口的收入是十分微薄的,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打麻和打穀子,雖然麻的價值十分可觀,但是你可曾知道農民要爲此付出多少的勞動。

調查時,正處於酷暑時期,農村每家每戶都在打麻,我的大伯蔣貴民,他們打麻時每天早上2點鐘起牀剝麻,大約六七點中,他們又將剝好的麻揹回家,用農具麻刀,把青麻上面的皮去掉,爲此他們都十分疲憊,一年到頭也只打了七八百斤麻,每斤青麻市場價格爲4元。一年打的麻也就賣了三四千元。加上一年打穀子3000斤,每斤7毛錢。全家一年吃1000斤,剩下的大約能賣1500元。兩者相加也就5000來元。如果家裏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那麼他們將有兩種選擇:1、家中的'人就外出打工2、孩子輟學。很多農民因爲在家鄉閒不住,認爲當農民的收入太少了,便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使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形成孤僻的性格。

我的表哥李仁鵬今年考入了我們石河中學,但他沒有來讀,因爲他算了一筆帳,他只算了三年的學期,每學期讀8個月,三年24個月,一週50元,算下來,就要4800元,平均每年光生活費就要花去家裏近半年的收入,所以他沒來條件相對較好的石河中學。而去了雙橋中學。對他來說是多麼可惜啊。

通過調查我發現農民的生存條件並不樂觀。只有像華北地區一樣要高科技農業才能改變西部農村落後的面貌。如今聯合收割機已經開進了農村,我相信不久以後,農民的日子將會逐漸的好起來。

標籤:調查報告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