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短文兩篇教學實錄

語文2.73W

具體的教學實錄能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學習課堂的教學模式。短文兩篇教學實錄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

短文兩篇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大家知道,盤古揮舞神斧,開天闢地;嫦娥懷揣夢想,奔向月宮;精衛不畏艱難,誓填東海。美妙的神話故事,記載着遠古人民豐富的想象。今天,我們將再次走進奇妙的神話天地,去領略它那獨特的魅力。

(屏顯課題。)

  二、學習《夸父逐日》

師:夸父逐日同學們都非常孰悉,今天我們再來讀它,看能不能有什麼新發現。請同學們對照註釋,自由朗讀課文,要讀得準確,讀得響亮。

(生自由讀課文。)

師:文章雖然短小,但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詞句值得我們積累。我們先來看一下,“走”在金文中是這樣的。大家看看像什麼?

(屏顯“ ”。)

生1:像一個人在走路。

師:像走路嗎?你看,它的上半部分像什麼?再想想?

生2:像一個人在跑步。

師:對,正是一個人揮舞着胳膊跑步的形狀。所以,在古漢語裏,“走”就是“跑”的意思。現在,很多詞語中還保留着這個意思,如“走馬觀花”。可是,現在它的意思發生了改變。現在我們說的“走”是什麼意思?

生3:是“行走”。

師:對,是“行走”,步行的意思。我們再來看“河”。現代漢語裏,“河”泛指河流。可是,在古漢語裏面它是什麼意思呢?

生(齊):指黃河。

師:對,在古漢語裏,它特指中國的黃河。詞義範圍擴大了。再來看個句子———“飲於河、渭”,齊讀一下。誰能正確地翻譯?

(生齊讀。)

生4:在黃河、渭河裏喝水。

師:翻譯得很正確。它其實就是“於河渭飲”。同學們可以在文章中圈點批註,注意積累。遠古神話,短小精悍,故事性不強,往往會給我們留下許多不解之謎。文章起筆就寫“夸父與日逐走”。夸父爲什麼要與日逐走呢?我們不妨透過“逐”字的意思來探討一下。課文註釋2 中對它作了解釋,請同學們齊讀註釋2。

生(齊):逐,“競跑,賽跑”。

師: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發現這個“逐”字還有另外幾種解釋,而且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讀音,很值得玩味,請看。

(屏顯。)

《漢典》裏說,這個字讀“ zhú”,有“驅逐”和“追趕”兩個義項,在《漢字源流字典》裏,又說它讀“zhòu”,“競跑”的意思。

師:同學們,那你們究竟贊同哪種理解呢?請調動你的閱讀積累,結合遠古人民的生活狀況,討論討論。

(生熱烈討論。)

師:讓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個性發言。你認爲“逐”在這裏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呢?

生1:我認爲是《漢字源流字典》裏的解釋———競跑。因爲書上註釋2 也說是“競跑、賽跑”的意思。

師:你尊重教材的意思。

生2:我認爲是《漢典》裏“驅逐”的意思。這跟古人生活的環境有關。因爲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雖然後羿射掉了九個,只剩下一個太陽,但太陽光還是很強烈,導致舉國上下乾旱,所以人們想把太陽驅逐出去,不讓土地乾旱。

師:哦,因爲太陽毒辣,曬得大地開裂,莊家枯死,民不聊生了,所以要把它驅逐出去。嗯,你很富有想象力,不錯!

生3:我在一本文獻裏看到過。很久以前,好象太陽出現的時間跟走開的時間跟現在的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樣的。白天的時候,太陽特別毒辣,導致大地乾旱,很多人都餓死了;但是一到晚上,它一下子又走得無影無蹤了,晚上風又特別大,很冷,導致很多人都凍死了。夸父就是爲了改變這種強烈的.日夜溫差,想在白天的時候把太陽趕到晚上去,在晚上的時候把太陽趕到白天去。

(生自發地鼓掌。)

師:哇,你用廣泛的閱讀解讀了這個“逐”,認爲應該是“追趕”的意思,真是不簡單!

生4:我認爲是《漢典》裏的第二個義項———“追趕”的意思。因爲人們幹活需要光亮,晚上太陽落下去了就看不見了。人們爲了隨時隨地幹活,就希望太陽一直掛在天上,就去追趕它,想讓它留下來。

師:孩子,你說得真好!你的解讀跟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袁珂的解讀是一樣的。他說,“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夸父族中的一員,這個族住在遙遠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載天”的大山上。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夏季雖暖但卻很短,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山頭的積雪還沒有融化,又匆匆從西邊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這位英雄就是“夸父”。夸父決心不辜負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陽賽跑,把它追回來,讓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樣溫暖。所以,袁珂也認爲這裏的“逐”是“追趕”的意思。其實,不管是驅逐太陽、追趕太陽,還是與太陽賽跑,無論哪一種解讀,都合情合理,都反映了遠古人民探索自然的理想和決心。

(師板書“人”“自然”。)

師:當然,探索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冒險,夸父就因飢渴而死了。同學們,夸父的死說明了什麼?

生1:我認爲夸父的死說明了人類不能戰勝自然。大自然是人類的父親或母親,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大自然創造了人類。人類想要征服大自然的願望是不能實現的。

師:哇!真是個偉大的發現!但是遠古時候的人們知不知道人類是不能征服大自然的呢?

生(齊):不知道。

生2:我倒是覺得從夸父的身上可以得到一些啓示。夸父是在半途中渴死的,也許他再堅持一下,有堅強的毅力,還是有可能會找到水源的。

師:哦,你認爲堅持很重要。

生3:我覺得做什麼事情不僅要有恆心有毅力,而且可能還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生4:我覺得夸父這種勇於挑戰的精神實在是令人欽佩。但是,他做事魯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們做事不能只有滿腔熱血,還要考慮其中的風險。

生5:夸父死後,他的手杖化爲了鄧林(桃林),爲後人留下了追逐太陽的希望。

師:哇,你的視角很獨特。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也想過。按理說,夸父死了,故事就可以結束了。文章結尾爲什麼還要寫他的手杖化爲桃林了呢?剛纔這位同學說,手杖化爲桃林,是爲了給後人留下追逐太陽的希望。你們同意她的觀點嗎? 討論一下,希望能有思維的碰撞。

(生熱烈討論。)

師:誰第一個發表觀點?

生1:化成桃林,桃樹結桃,桃果可吃,夸父是希望像他一樣來追逐太陽的後來人,不再在半路渴死。

師:哦,夸父是想給後來人提供方便,鼓勵後人繼續他未盡的事業。

生2:化爲桃林,桃林提供樹蔭,後來的人如果太熱了,可以在桃林下乘涼休息。

師:思維越來越開闊了。

生3:我倒覺得這個“化爲鄧林”是爲了肯定夸父的功績。這證明夸父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里程碑。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是呀,桃歷來就極富仙家品質。《詩經》裏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其實”“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試想,手杖飛處,桃林拔地而起,綠葉紅花,果實累累,鮮嫩欲滴,多麼浪漫而又瑰麗的想象呀!這就是神話。

(師板書“神話”。)

師:每當我們走過千里桃林,就會油然而生對夸父的敬仰之情,桃林也成了人類探索自然的渴望和力量。爲了探索大自然,夸父的祖先也曾做過非常大的努力。下面,我們學習《共工怒觸不周山》。

  三、學習《共工怒觸不周山》

師:首先,請同學們大聲、流暢地朗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

師:剛纔,我在巡迴聆聽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字同學們讀得很不順口,(師板書“潦”) 它應該讀“lǎo”,是雨水很多的意思。因爲雨水太多,潦水四溢,到處都是,引申用作“潦(liáo)草”,指做事不認真不仔細。它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大家可以在相應的地方做個記號。好,我們再一齊準確、流暢地將課文讀兩遍。

(生齊讀課文。)

師:我們採用“對答式”朗讀檢驗一下朗讀效果。老師出示問題,同學們用原文回答。可以搶答。文章所記是何時之事?

生(齊):昔者。

師:共工因何事發怒?

生(齊):共工與顓頊爭爲帝。

師:發怒時何態?

生(齊):怒而觸不周之山。

師:有什麼後果?

生(齊):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師:看來,同學們的素質的確是了得呀!文章短小,有沒有不好理解的字詞呢?

(生沉默。)

師:大家都沒有,老師有。“故水潦塵埃歸焉”中的“歸”字如何理解?

生1: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水與塵埃歸於東南。“歸”可以理解爲“迴歸”。

師: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詞,很好。“故日月星辰移焉”中的“故”又作何理解?

生2:“所以”的意思。

師:掃除了字詞的障礙,你能不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文章的意思?

生2:以前,共工與顓頊爭當部落的皇帝,共工在大戰中慘敗,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着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繫着大地的繩索也斷了。(這樣) 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塵土都朝東南方流去了。

師 :我聽得很認真,有一個字我覺得需要斟酌一下。“共工與顓頊爭爲帝”,是爭着當皇帝嗎?

生3:不應該說成是皇帝,而是部落的首領。

師:對,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這裏應該將“帝”理解成“部落的首領”。共工爲什麼要怒觸不周山?請藉助“相關鏈接”回答。

(屏顯。)

共工,神農氏之後,非常重視農業。爲了發展農業,他制定了一個計劃:把高處的土運往低處,以擴大耕地面積;高地去平,以利於水利灌溉。顓頊不贊成這種做法,煽動部落民衆,使共工得不到民衆的理解和支持。共工爲了天下人民的利益,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把不周山的峯頂撞了下來。

(生討論。)

生1:共工得不到民衆的支持,爲了表明自己的決心,所以就去撞不周山。

師:他有什麼事得不到民衆的支持?

生2:爭奪部落首領。

師:他爲什麼要爭奪部落的首領?

生3:因爲他制定了一個計劃,想把高處的土運往低處,一方面擴大耕地面積,另一方面利於水利灌溉。

師:這個計劃很好呀!可是,他爲什麼還是要去撞山呢?

生4:因爲顓頊不同意他的計劃,還煽動部落民衆一起來反對他。

師:那共工到底爲什麼去撞山?

生4:爲了造福人民。

師:原來,他是爲了把地勢改造得好一些,讓地理環境更好地爲人類服務。同學們,你們看,古人的想象多麼奇特呀!(師在“人”與“自然”之間板書“想象”)其實,日月星辰東昇西落,江河流水滾滾向東,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共工去撞山這些現象也存在,共工不去撞山這些現象也存在。可是,遠古的人們爲什麼要這樣想呢?

生1:遠古的人們不知道太陽爲什麼要從東昇起,而要從西邊降落,也不知道江河流水爲什麼要滾滾東流而去,就想象是共工把山撞了才造成了這種現象。這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一種遐想,或一種猜想。

師:哦,遠古的人們無法解釋日月的東昇西落與河流的東流入海,所以他們就藉助美妙的神話來認識和探索自然。這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類總是通過神話,幻想征服自然。到了科技文明發達的今天,人類依然在不斷探索大自然的奧祕。你們知道一點點嗎?

生2:我在書上看到,人類探索宇宙是什麼顏色的。

生3:美國的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奧祕。

生4:人們探索地球是不是圓形的。

生 5:人們探索宇宙中還有沒有第二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生6:我們中華民族以前是靠想象徵服自然,現在是在着力探索自然,嫦娥一號、二號能夠昇天探索月球;神舟五號、六號、七號的相繼升空;還有2011 年,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在太空也完成了對接。

師:說得太好了!我似乎看到了一個航天科學家正在我面前慢慢成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遠古神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開啓了想象的空間。現在,我們再回到課文,給大家5 分鐘的時間,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準備背誦課文。

(生自由誦讀課文。)

  四、結束全文

師:共工怒觸不周山,讓地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老師要給大家留個作業:地形改變之後,人們的農耕生活呈現出了怎樣的狀態呢?請你發揮想象,描寫出農耕生活的美好畫面,實現共工沒有實現的願望,打造更爲美麗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