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加和減課後教學反思

語文4.7K

教學目的:

加和減課後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加和減。

2、通過對題組的口算,進行比較,發現、總結規律。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運用規律熟練地進行口算。

4、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加、減口算,發現規律、運用規律。

教學難點:把總結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引入。(軟件出示) 童童鞋53元 帽子16元 衣服38元師:“如果請你選擇其中的兩件東西,你會選哪兩樣?並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提問,師分加、減兩類板書。

二、新授。

1、列式解答。師:“請你列算式解答這幾個問題。” 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 ③童鞋比帽子貴多少元? ②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 ④衣服比帽子貴多少元? 53+16=69(元) 53-16=37(元) 53+38=91(元) 38-16=22(元)

2、學生活動,說一說。師:“現在,分組說一說你是怎麼口算的?” 小結:我們在口算時,要從個位算起。加法注意進位加;減法注意退位減。

3、學生活動,比較。師:“比較兩組口算題,看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小結:第一組的加法題,相同的'是,有一個相同的加數;不同的是,進位加和不進位加;第二組的減法題,相同的是,減數都是16,不同的是退位減和不退位減。

4、口算練習。 ① 32+57 ② 26+13 ③ 57-32 ④ 48-15 38+57 26+43 57-39 48-29 師:“通過口算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加法題,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變大,和也跟着變大;另一個加數小了,和也就小了。師:“通過口算第三組和第四組減法題,你又有什麼發現嗎?” 小結:被減數不變,減數大的,差反而小。師:“你會學着題組自己寫出類似的一組加法或減法題嗎?” 生寫題組。

5、估算,下面算式的得數是幾十多。 38+32 45+12 85-62 51-37 38+38 49+12 85-68 51-13 師:“你們是怎麼估算的?”

6、解決問題。大同國小三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如下: 三甲 三乙 三丙男生(人) 3 6 3 8 2 9 女生(人) 2 5 3 2 2 6 師:“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口頭解答。”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和減,你能把這些知識進行一次總結嗎?”

教學反思

1、關於學生。《加和減》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本冊教材中,我所領會的編者的意圖是:在通過口算的過程中,找出規律。所以,這節課的重點轉移到口算找規律。當學生說出規律後,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着寫出類似的題組,這個層次的安排,對於學生來講,既是鞏固新知識,又是提高他們能力的練習,學生顯得非常感興趣。

2、關於教材。本冊教材中安排的這個內容是非常合適的。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口算基礎上,正好到了發現規律的程度,水到渠成。教材中可以在加和減的單元后,專門編排一課時找加、減規律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思維。

3、關於教學。在例題教學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着手,讓學生選購童衣、童帽、童鞋。教師要求,只能選擇兩樣東西,讓學生自由搭配,提出問題。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減法的問題,再列出兩組共4個算式。從而,通過口算,引出算法,總結歸納,強調從個位算起。 在練習時,也是用題組的形式出現,發現規律;再進行估算練習。學生對加、減法掌握得比較好,規律也發現得相當到位,運用恰當。知識口算的速度比較慢,有待提高。

標籤:減課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