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值得重視的教學反思素材

語文2.02W

【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以便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首先,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着我們對自己的工作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其次,教育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捷徑;最後,新課程及其理念要求所有的教育者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

值得重視的教學反思素材

【關鍵詞】重視;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以便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就像是一個人在行走時常常回過頭看看自己是否走了彎路或走錯了路,以便及時糾正錯誤,這樣我們纔會走得更快,走得更遠。作爲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固然重要,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反思,纔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優缺點,通過細緻的,冷靜的思考,總結正面的成功經驗和反面的失敗教訓,纔會對後續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經過日積月累,將反思的成果應用於實踐接受實踐的再檢驗,就會形成比較成熟的教育教學經驗,有位專家說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就會成爲專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目前,大多數教師對教學反思還不夠重視,他們認爲教學最重要的環節是上課、批改作業、輔導,這些工作做完了,任務就已經完成了,缺少了對一天工作的小結,當然也就缺少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更深層次的總結??教學反思;有的教師即使有這樣的做法,但目的只是爲了應付檢查,反思得不夠細緻,不夠深刻,走過場而已,這樣的教師,是對教師這個行業的性質缺少足夠的認識,是對教育教學這份工作缺少足夠的認識,也是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缺少規劃,他們即使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還只是一個“教書匠”,永遠不會成長爲“教育專家”,因爲他們缺少的就是一套支持自己教育教學獨特風格的理論體系,而這一套理論體系的形成就來自於教學一線的經驗積累。可以說我們處於教學一線的教師佔據着能夠積累經驗的天然資源,然而我們在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之後,卻忽略了這種比較輕鬆的“反思”工作,導致我們永遠成爲不了“教育家”,多可惜。筆者認爲,教育教學反思對於一個教育者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環節,不容忽視。

一、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着我們對自己的工作要不斷地進行反思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主體的人,現代教育觀要求,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師生共同學習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也將不再是完全按教師單方思維設計並運作的“流水線”和“圈套”,而是變成一種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並不斷完善的富有師生個性的創作過程。況且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300個學生就會有300種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有一位國外的教育專家說:“兒童每天來到學校,並不是以純粹的學生??致力於學習的人的面貌出現的。他們是以形形色色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每一個學生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願望外,還帶來了他們的情感世界。”而統一的目標、統一的內容、統一的進度必然會磨平學生個性的棱角,尤其是那些聰明活潑,愛動手動被腦的學生,更容易會被“統得過死”的教育體系所傷害,特別是習慣於一個標準、習慣於一套答案的教學評價,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當前素質教育就提倡重視學生的獨特個性,就是要求每位教育者通過創新教育,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來考慮學生的發展,承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善於發現個性,研究個性,堅持教育目的、課程、方法、教學組織等的多樣性化、靈活化、個別化,有效的實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從而使學生能更自覺、更充分、更主動地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存在着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每位教育者就應該經常對自己的教育行爲進行反思,看自己所採用的方式方法是否遵循教育規律,是否有利於每個學生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我們的教育行爲纔會爲學生可持續發展、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育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捷徑

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這種能力的提升除具備熟練的教學理論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一個初登講臺的青年教師,就沒有教學經驗可談,他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去積累,積累就需要去收集,而收集的方法就是把教學反思努力培養成一種習慣。每上完一節課,無論多忙都要及時地擠出時間進行反思,作爲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理念的界定、設計的執行、教法的運用、效果的檢測以及拓展延伸等環節的一次檢閱,並以此梳理出成功與失敗之處,成爲下一次教學的能力。當把這種教學反思做的與教學一樣經常,即有教學就有反思時,何愁積累不下教學經驗。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是一種能力,也需要通過學習來掌握,平時教學當中所積攢下來的經驗,或者是教學之後的突然靈光一現的想法,就像我們收集在籃子中的貝殼,而反思則會提供給我們一條繩索,能夠讓我們把這些貝殼串連成爲一件精美的飾品。朱熹也說過“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學”,我們也可以說“教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教”,這就是“樂學勤思長真知”,這種在教育教學中歷練出來的東西就是教學經驗,而且是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既是我們勞動成果的結晶,也是我們經後進行高效勞動的有效保證。中學生心理教育學家鍾志農先生,從事教學工作時已經五十歲了,他之所以很快成爲中學生心理教育專家,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重視教學反思,他所寫的反思手稿堆積起來足有一米高。

三、新課程及其理念要求所有的教育者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的三個重要因素是教師、教材和學生,新課程標準中對這三者的觀點是: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材是聯繫學生和教師教與學的橋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教師是主導,是指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道路前進,結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師生互尊,師生互愛。互尊把教師從“神聖不可侵犯”上請下來,互愛也把學生從“從者”的角色中解脫出來,還其主體地位,使它們成爲課堂的主人。而教材是對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由剛性轉向彈性,具有發展性,它所體現的是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因此,除了國家設置的國家課程外,還有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而校本課程的開發完全就在保證課程標準的底線下,開發出符合學生潛能和特長髮展的教材內容,這些教材內容一旦確定,能不能達到預設的目的,即發掘了學生的潛能,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就依靠實踐來檢驗。作爲課程標準、教材最前沿、最終端的踐行者??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有權利對課程標準以及教材進行檢驗與完善,我們的做法是影響新課改推行速度與新課程標準完善的重要因素。處在教學大後方“新課標”和“教材”編寫的專家們,雖然通過調研或其他的途徑獲取相應的反饋,但他們最想聽到的是來自一線教師最直接的聲音,因此,我們在從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反思,通過反思實現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踐行,通過反思來完善我們的“課標”,完善我們的“教材”,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在每一節課中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發展,讓教育真正的“以人爲本”,迴歸生命的本真。

總之,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是每個教師應具備的良好習慣,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穫,多一點進步,纔會實現自我突破。

標籤:素材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