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實錄

語文9.89K

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且不透明的球體,同一瞬間陽光只能照亮半個球,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實錄 ,歡迎閱讀。

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實錄

一、談話導入:爲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地交替呢?

師:同學們,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白天就是晝,不知不覺中,天漸漸暗下來,夜到了。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不停地交替着, 我們把這種自然現象,叫做晝夜交替。

師:那麼,爲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地交替呢?

點評:通過談話,一是進行熱身運動,二是激活學生與本課有聯繫的休眠狀態的、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三是提出一個驅動性的問題。)

二、分類交流學生對晝夜交替的多種解釋

師:課前我們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並作出了我們自己的解釋,老師把同學的各種解釋進行了整理,我們一起來看。

(點評:通過課前調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晝夜會不斷地交替的原因,並作出他們的回答,從而瞭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找準教學的起點。)

師(出示第一種解釋:太陽繞着地球轉,地球不動):***同學這樣認爲,我們請他先說說。

生:我認爲晝夜交替可能是太陽每天繞着地球轉的原因。

師:根據你意思老師把圖畫出來,同學看看是不是他說的意思。

師:哪些同學也這樣認爲?

師(出示第二種解釋:地球繞着太陽轉,太陽不動):***同學卻這樣認爲,我們也請他說說。誰能根據他說的,畫出示意圖。教師統計贊同的學生人數。(只有4位學生表示同意)

師(出示第三種解釋:地球自轉):我們班有14位同學這樣認爲,誰來告訴同學。

學生說,並畫出圖。

師:(出示第四種解釋:地球自轉並繞太陽轉):我們班有15位同學這樣認爲,誰來說說看。誰能根據他說的,畫出示意圖。

師:還有第五種猜測,請***同學說。

生:與月球有關。

生:太陽不動,月球繞着地球轉

生:月球繞着太陽、地球轉

師:你是怎麼想的?月球對晝夜交替有影響嗎?

生: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

生:月亮不會發光,月光是太陽光的反射。

師:晚上我們能看到月亮,白天看到過月亮嗎?現在你認爲晝夜現象與月亮有關嗎?

(點評:展示學生的調查結果,讓學生說一說他們是怎麼想的,這樣容易暴露學生已有的認識問題,教師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並通過畫或讓學生畫簡圖來幫助學生表達他們的想法,也爲下一步體驗活動作鋪墊。)

師:看來,很多同學認爲晝夜交替跟月亮是沒有關係的,也有同學認爲是跟月球有關係的,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對這個感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繼續研究。

三、體驗地球、太陽的不同轉法

師:現在我們提出好幾種解釋,有的認爲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如果你是地球,老師是太陽,自轉怎麼轉呢?

學生試。

師:是這樣轉嗎?誰想試?你轉一週看到了老師幾次?

一學生到前面試

師:小結,地球自轉就是自己轉圈,方向在不斷的變化。

(點評:地球自轉是怎麼樣的?有的學生雖知道自轉但對自轉是怎麼轉的根本不理解,這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通過體驗,讓學生試圖用簡單的動作和語言進行描述,獲得地球自轉的操作性概念,爲內化打下基礎。)

師:地球自轉知道了,地球自轉,又繞着太陽轉,又是怎麼轉呢? 你當地球,老師當太陽,轉給大家看看。

學生上臺。

師:哪兩個同學,願意到前面試試。

學生試。

師:但也有小組提出又不一樣的猜測——地球繞着太陽轉。

(點評:這個體驗活動是在上一個活動的基礎上,由於前面活動作了鋪墊,學生對“地球自轉,又繞着太陽轉”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師:剛纔這種是地球在自轉的情況下,繞太陽轉,那麼在自己不轉情況下,繞着太陽轉,又是怎麼轉的呢?

師:你當地球,老師當太陽,地球不自轉而繞着太陽轉,你轉一週能看到老師幾次,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轉

生:錯,看看地球繞圈,方向在變了。

師:再試一次。

學生再試

師:你們看老師是怎麼轉的?

生:地球在不自轉的情況下繞太陽轉。

師:大家一起試,2人一組,一人當太陽,一人當地球,注意,地球不自轉,繞太陽轉。好了,互相換一下,再試一次要。

(學生2人小組體驗)。

(點評:在體驗“地球不自轉,繞太陽轉”時,學生會出現地球慢慢自轉的情況,這裏通過師生轉法的對比,讓學生作出選擇,並進行集體體驗,事實上這樣的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操作性的概念,更爲模擬實驗作了準備。)

師:同學經過體驗初步有了自己的解釋,能肯定哪種現象能出現晝夜交替呢?我們能否用實驗來進步驗證呢?

生:實驗。

師:太陽在天上、地球在我們腳下,實驗怎麼做呢?

(點評:巧妙地遷移,已經指向於實驗探究活動了。)

四、實驗探究晝夜交替的原因。

生:可以拿電燈、球來做實驗。

師:對,碰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球(如地球儀)當地球,用發光的物體(如手電筒)當太陽做模擬實驗,從實驗中尋找證據。

師:實驗前老師有幾個建議:

出示實驗建議:

1、找出地球儀上作標記的紅星,作爲研究的對象;

2、做一做,仔細觀察作標記的地方晝夜會不會變化,如果會?怎麼變化的?

3、根據實驗情況,判斷能不能解釋晝夜交替?記在表格中。

(出示晝夜交替實驗記錄)

(點評:在體驗活動中,已經滲透了部分實驗的要點指導,這裏教師再把其餘重要的實驗要點進行強調,指導策略豐富有效,指導語言簡明扼要。)

師:現在有4種猜測,先選擇一種猜測進行證明,一定要按實驗要求做,仔細觀察,作出判斷,記在表格中。一個好了,可以做第二個,有時間都可以做,實驗全部好了,小組派2位同學作好實驗彙報的準備,清楚了嗎?

(材料員來領材料,開始做實驗,老師巡視。)

師:把材料放中間,我們來交流一下。彙報的要求是

1、邊做邊講。作標記的地方晝夜會不會變化,如果會?怎麼變化的?並根據實驗情況,判斷能不能解釋晝夜交替?

2、其他同學補充或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我們來看第一種猜測--1太陽繞着地球轉(地球不動)哪一小組派代表來,你們怎麼解釋給大家聽?

生(學生邊做邊講):我們發現作標記的地方剛開始被照亮,是晝,轉半圈後,是夜,

再轉半圈後又是晝了,就出現晝夜交替。

師:你們通過實驗觀察後,認爲太陽繞着地球轉能解釋晝夜交替?

生:是的。

師:第二種解釋,地球繞着太陽轉,我們請第3組的同學來彙報。

生(邊做邊說):我們發現作標記的地方剛開始被照亮,是晝,後來是夜,再後來又是晝了,就出現晝夜交替。

師:晝夜交替跟第一種情況一樣嗎?

生:不一樣,前面是太陽繞地球一週出現一次晝夜交替,而這裏地球繞太陽一週出現一次晝夜交替。

師:看來,第2種猜測地球繞着太陽轉也是能解釋晝夜交替的。

師:第三種解釋:地球自轉,請第7小組上來邊做邊解釋一下。

生:地球自轉這種解釋也行的,能夠出現晝夜的。

師:地球繞着太陽轉,同時自轉。請第4小組上來邊做邊解釋一下。

生:我們發現在地球自轉的時候能夠出現晝夜交替,而且在自轉的同時,地球的位置在慢慢地發生移動。

(點評:實驗前,有學生認爲有些解釋好像不太可能,但實驗做下來,卻發現能解釋晝夜交替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引起了學生內心更大的衝突。)

師:通過模擬實驗,四種猜測都是能解釋晝夜交替的,那麼究竟是哪一種是符合生活中真實情況呢?請同學們在組裏討論一下,說說理由。

生:第一種解釋是不可能的,地球是動的,太陽是不動的;

生:第二種解釋是不可能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出現一個晝夜,只有24個小時,實際上轉一圈是一年,時間根本不夠;

生:第三種解釋是不可能的,不能解釋四季變化,再說晝夜有長有短。

(點評: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活動使整節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但這也僅代表少數學生的想法,多數學生還處於是懂非懂的階段。)

五、小結拓展

師:是啊,同學們又有新的問題了,但對於“爲什麼地球上晝夜會不斷地交替”這個問題,還不能過早下定論,但我們可以繼續思考,觀察,懷疑,爭論……《地球的運動》這個單元,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去探索、去發現。最後一句話,和同學們共勉:科學的成功在於多嘗試一下!

(點評:不能讓思路跑得快的學生主宰課堂,這裏教師並沒有輕易地道破“天機”,讓學生帶着更大的期待去學習下一課。)

總評:本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1、找準了教學的起點。教師在教學中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課前調查,瞭解和掌握了學生學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使教學更有效。

2、強化體驗。知識的建構,對國小生來說更需體驗,在體驗中達到內化。課中教師有機引導學生對自轉,地球繞太陽轉等進行一系列的體驗活動,體驗爲模擬實驗作了很好的操作上鋪墊,對晝夜現象是自轉形成的概念建立從操作性概念到抽象性概念步步推進。所以,整堂課有一條“課前調查、課中感知、深化體驗、模擬實驗”的主線索把一顆顆“珍珠”串成項鍊。

3、注重科學史的教育。人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直接認識和間接認識。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前的學生對間接知識的獲取十分豐富,而相對缺乏的是直接認識。間接知識的獲取對國小生來說往往只是一個終結性結論,而且他們十分迷信書本,所以,科學史的教育往往會受干擾,怎麼辦?讓學生經歷一個人類認識地球歷史的過程,本課教學爲排除間接知識對學生認識地球的歷史的干擾,尋找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