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故都的秋課文教學設計

語文8.58K

【教學目的】

故都的秋課文教學設計

1、學習並領悟課文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2、理清其形,領悟其神,體會散文形與神的辨證關係。

3、掌握本文的文眼。

【教學重點】

把握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徵來寫景狀物,體會情景交融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析故都的秋味。

【教學設想】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創設探討氛圍,培養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

2、加強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篇優秀的散文,往往是形神兼備,情景交融。我們學習時主要是品析文章的意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析著名愛國作家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品位故都的秋味(出示課題)

二、引導學生品故都的秋味

1、師生讀課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寫了什麼?

明確:故都之秋:清、靜、悲涼。

2、爲什麼要不遠千里從杭州來到北平?

明確:想飽嘗秋味。

3、作者通過哪些景物飽嘗到了故都的秋味?

明確:

通過朗讀相關段落,仔細體會詞語、句子、景物、畫面所表現的秋味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蟬殘聲、秋雨話涼、秋果奇景。

庭院秋景: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濃茶,看碧綠的天色、聽馴鴿飛聲、細數日光、靜對牽牛花。(突出表現清、靜、悲涼。)

秋槐落蕊:腳踏上去、聲音沒有、氣味沒有、極細極柔軟的觸覺、一條條的掃帚絲紋、細膩清閒而又落寞、梧桐一葉天下知秋。(突出表現清、靜、悲涼。)梧桐一葉天下知秋: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詩人說: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印證。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深沉。

秋蟬殘聲:以鬧襯靜,突出靜,突出悲涼。一個養字道盡了其中的.閒適、親切卻有隱隱有着說不出的悽寂。

秋雨話涼:奇、有味、象樣,閒人咬着煙管,斜橋影裏,橋頭樹底一立,緩慢悠閒的聲調。(閒人、閒散的模樣、悠閒的話語,韻味十足,表現清和悲涼。詩人說秋雨秋風愁煞人、天涼好個秋就是印證。)

秋果奇景:淡綠微黃的顏色,清秋的佳日,黃金般的日子。奇景,對故都的熱愛又暗含着一種悲涼。俗話說秋棗話涼,就是此意。

明確:秋味清、靜、悲涼。

4、老師簡析議秋一段:

明確:由秋景生情,人之常態,沒有國別,沒有人種的區別,引起共鳴,自然抒發眷顧故都之情,流露憂思、落寞之感,(引起深沉、幽怨、嚴厲、蕭索的感觸,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5、我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故都的秋味,但既然是寫故都的秋,爲何寫了兩段南國之秋?

明確:反襯、對比。

三、總結全文

作者的這一獨特感受,是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簡介作者的經歷:白色恐怖,憂鬱落寞的生活,日寇的侵略,千年文化故都的命運,百姓的疾苦,使得作者十分關注和眷念)故都的故字飽含眷念之情,厚重的歷史滄桑之感。

形:故都秋景。

神:憂思、落寞之感,熱愛、眷顧故都之情。

結合點:清、靜、悲涼。

標籤:課文 故都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