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出色的老師教學後記

語文9.21K

寫教後記能幫助教師迅速接收課堂中的反饋信息,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子;小編收集了出色的老師教學後記,歡迎閱讀。

出色的老師教學後記
  出色的老師教學後記【一】

在上這篇課文時,我一直在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領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感悟語言,領悟主旨。我決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中的關鍵詞,“牽一髮動全身”,主要想緊緊圍繞文本,依託文本來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詞語,閱讀、感受、思考,潛心的觸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對話,產生共鳴。按着這個思路,我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一、抓住情感線索,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當以讀爲主。讀既是促進學生感悟內化的途徑,又是學生感悟外化表達的載體。本課時多樣的“讀”讓學生更好地親近了文本,感悟了語言。學生在讀中,悟中讀,讀着,想着,比較着,玩味着,體悟着,情感因子被點燃,他們逐漸走進文本,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發自內心的讚歎:“那位黑人學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師!”

  二、點撥,引領着學生思考

課堂上,如果學生的讀書有思維參與,讀書就會具有持久的動力。當然,爲了落實目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丟的,在學生個性解讀時要鼓勵,在學生認識膚淺時要引領,在學生矛盾困惑時要點撥。不斷的點撥,引領着學生思考,進行讀書的指導和提升,有層次,有梯度,就能夠把學生的認識不斷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感悟不斷引向深入。

  出色的老師教學後記【二】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在美國南加州法律大學讀書時,一隻朋友送我的心愛的手錶失而復得的故事,讚頌了那位黑人同學模範地堅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規則的優秀品德。文章結構簡單,語言也比較樸實,但卻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給人啓迪。上課前我在想: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領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感悟語言,領悟主旨。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從抓住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句子入手,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運用已經學過的閱讀方法,潛心的觸摸文字、走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人物品德。

  一、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體會作者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閱讀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本堂課教學中,爲了到達這一要求,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時,隨文相機理解詞語“拾金不昧”、“憤憤不平”、“極其困惑”、“翻然醒悟”等,把生詞放到句子中,然後放到段落中去理解,體現字詞學習的層次性,夯實了字詞教學。

再如學習“樂極生悲”這個詞,先引導學生從上文找到“樂極”的句子:“我高興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朗讀品味,體會“喜極而泣”的情景,從而掌握“喜極而泣”這個詞語。“悲”又從何出生?通過對6——8自然段的反覆誦讀,也找了“我”悲的根源,並順勢理解了另一個成語“至理名言”的意思。整堂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法樸實、訓練紮實。

  二、讀中感悟,形成能力

閱讀教學當以讀爲主。崔巒先生說過:“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整段、整篇地讀,用各種方式讀。沒有琅琅書聲的.閱讀課,沒有每個學生充分閱讀的閱讀課,不會是高質量的閱讀課。”讀既是促進學生感悟內化的途徑,又是學生感悟外化表達的載體。離開了“誦讀感悟”就學不好語言,學不好語文。因爲,漢語之美主要體現在音節的輕重緩急,音調的抑揚頓挫,音律的婉轉飛揚上。 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引導學生以讀促悟,有指名讀,默讀,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比賽讀,齊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着,想着,比較着,玩味着,體悟着,情感因子被點燃,他們逐漸走進文本,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

與作者交心,發自內心的讚歎:“那位黑人學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師!”使課堂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落到實處,有助於學生形成閱讀敏感和閱讀能力。

  三、強化思維,落實目標

課堂上,學生的讀如果沒有任務的驅動、缺少層次的推進,只是讀夠了次數,讀足了時間,這種讀是無意義的,是被動的,猶如“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如果學生的讀書有思維參與,讀書就會具有持久的動力。當然,爲了落實目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丟的,在學生個性解讀時要鼓勵,在學生認識膚淺時要引領,在學生矛盾困惑時要點撥。

例如:在理解了“仗義”這個詞,學生並沒有讀出後面的感嘆語氣後,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我’ 看來,黑大哥怎樣做纔算仗義?”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發表意見:可以把“我”叫到一邊,悄悄的告訴“我”,讓“我”去補過;可以先幫“我”撕下廣告,再來教育“我”??總之,不要告發“我”!再讓學生細讀第8自然段,他們發現,這樣的高額處罰和黑大哥這樣的處事方式,都讓“我”不能接受,心裏極度憤懣!於是,學生讀得聲情並茂,相信他們的感受會更深刻。

這樣不斷地引導學生朗讀,有層次,有梯度,就能夠把學生的認識不斷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感悟不斷引向深入。讓學生讀的過程猶如登山一樣,“轉過一座峯,繞過一道嶺,眼前又是一座峯”,讀的過程能夠充滿探索,充滿期望,似乎前面有無限風光在招手,從而杜絕那種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的尷尬。這樣,學生在讀書中才會有新體驗,纔會有新發現,只有在這樣的讀書中學生才能喜歡讀書,樂於品味,學會讀書,才能保持讀書的持久動力。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因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教學中,我讓學生邊默讀邊仔細體會,同時把自己的感受寫在句子旁邊,學生都能夠用心思考並寫下自己的不同感受。這樣既複習了“做旁批”這一閱讀方法,又讓學生養成了邊思考邊記錄的良好習慣。

當然,課堂中的失誤也不少。例如:對詞語“拾金不昧”中“金”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對“出色的老師”到底“出色”在哪裏理解模糊,應抓住“迂迴”這個詞好好地領悟黑人學生的出色;穿插的有關違反公德的圖片過多,應在最後幾分鐘迴歸文本,總結課文,昇華主題,並多一些寫作方法或表達方法方面的指導。再有:因課堂時間有限,有些預設好的環節因擔心時間不夠草草了事,給人留下一種膚淺的感覺,很是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牢記大家的指點,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標籤:後記 教學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