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5篇

其他1.69W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1

一、同課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5篇

本課的教學內容相同,《倒數的認識》是對前面所學的《分數乘法》的回顧,也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的基礎,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本課中,兩位老師都從分數乘法切入,引導出倒數的意義,再根據分數的意義引導出求倒數的方法和相應的一些練習,從本質上來講,都體現了《倒數的認識》一課的學習目標,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

二、異構

異構是“同課異構”活動的關鍵所在。本課中,兩位老師在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略有不同。

張煒芳老師從談話“互爲朋友”出發,解釋了“互爲”這一關鍵詞的意思,再從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的練習出發,相引得出倒數的意義,然後深入理解定義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定義,接着根據“倒”字,讓學生觀察組成倒數的兩個數的形式上的關係,引導出求倒數的方法,最後根據倒數的意義作一些鞏固練習,並拓展到分數除法,爲接下來學習分數除法作鋪墊。上課環節環環相扣,新知的形成順理成章,沒有人爲雕飾的感覺。

張天一老師從兒歌《找朋友》出發,解釋“互爲”的意思,並從漢字遊戲中讓學生觀察出“倒”的現象,並把它延伸到數學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話題,接着用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注意到乘積是“1”的兩個數,然後揭示課題,根據在比賽中看出的計算簡單的原因,得出求分數的倒數的方法,最後在倒數的認識的基礎上,作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新知。從整個流程來看,比張煒芳老師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開一些。最後馬小虎的日記改錯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兩堂課,兩位老師給出了不同的教學過程,在組織形式上,也略有不同。這裏指出一些我認爲值得商榷的地方,請各位同仁指正。

1、張煒芳老師上課時給出了分數、小數、整數、帶分數等各種數,而張天一老師只給出分數和整數,在本課中,需不需要把各種數都羅列其中?

2、比賽的形式是否合適?我認爲,比賽一般都是比速度,體現算法的簡便用。本課中只需要體現乘積是“1”就行,比賽形式起不了作用,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

3、最後拓展到分數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達到什麼度合適?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2

今天聽了史老師執教的《倒數的認識》一課,收穫頗多。總的認爲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尤爲出彩的是真正將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練習中發現,交流中鞏固,雖然內容不難但教師挖得深,學生學得活。

1、在引入部分,教師利用中國的文字的一些特點,引導學生自己舉些具有這樣特點的分數,突出了互爲倒數的兩個數的特點,形象地讓學生對倒數有了直觀的`認識。

2、利用教材讓學生自學交流找出重點句,重點分析。在這裏教師負有啓發性的問題:讀完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給學生留下思考發問的機會,對概念進行了仔細的推敲,很好的解決了互爲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方法我認爲在概念教學中是應該提倡的。

3、將知識點蘊含在練習中,讓學生不僅要鞏固知識還要有反思的習慣。如:在學習了倒數的定以後,安排了能填會說,其中有7×()=1,1×()=1教師提問結合倒數的知識你又有什麼想說的?同學們很快總結出了證書倒數的求法,知道了1的倒數是1,這樣比起教師直接講解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深些。再如:求倒數找規律的環節,讓學生及鞏固了找到書的方法,還及時總結出了許多規律,在總結中,學生的語言會出現不嚴密的情況,這正是很好的生成,是很好的教學資源。

4、整節課許多練習環節,教師採用引、扶、放的手段,不僅做到了全員參與,且照顧到了學困生。指名先說,在組內說,最後抽查,這樣的做法我們應該借鑑的。

5、總之這節課亮點很多,如板書調理突出重點、每個富有人文色彩的學習環節小標題,練習設計的層次性等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

建議:自學力度放的再大點。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3

馮老師的課向來紮實有效,不僅對舊知識還是新知識都要力求做到人人掌握,從這節計算課我們可以看出來。

1、課前鋪墊細緻入微,紮實有效,對新舊知識銜接點進行了詳細的複習,對新知的學習作了較好的鋪墊。

2、讓學生嘗試,把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教師在爲學生做好鋪墊後不急與講解筆算方法,而是讓學生嘗試解決,有困難在討論解決,學生有話可說,學得主動,這個過程的學生處於一個思考的狀態,教師後來的講解也能做到認真聽講。

3、學習的反饋及時,每次練習,教師都給學生板演的機會,方便講解方便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其他同學也有小組長檢查發現總結問題,並且彙報,有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掌握情況。

4、練習題緊扣重點,逐步加大難度。有層次。

5、注重方法指導,重點導學,在計算1.19÷0.17時預設到學生會有困難,教師出事了天空形式的提示,對學生計算彙報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6、在關鍵處反覆強調突出重點。

建議:劃去小數點和0,小斜線的畫法指導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4

聽了徐老師執教的“倒數的認識”一課,收穫很多。總的認爲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具體評議如下:

1、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

教學過程思路清晰、流暢,環節設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設計嚴謹,語言簡練。對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導入環節,運用乾隆皇帝的對聯導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爲學習倒數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爲學生整體感知倒數和求倒數做好充分的準備。

2、充分體現新理念,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給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同時教師能做到引導到位,導、放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給自己所列舉的數,通過觀察去分析特徵,引出倒數這個新名詞,讓學生試着相互說,得出了兩種不同的說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推敲,得出倒數的概念,求倒數的方法是由小組討論,共同探索出整數、小數的倒數,交流彙報,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

3、知識的學習以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討論爲主要形式。

教師充分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對概念的認識,從意義到求倒數的方法都是由學生來嘗試、探索,效果非常好。對0和1有沒有倒數的'認識更是充分聽取了學生的意見,從多角度進行了分析、驗證。

4、練習設計精巧,有梯度,有特點。

一種是搶答;一種是對概念的判斷,師生互動非常好;一種是34 ×()=()×5=65 ×()0.5×()=1×()=1(注:擦掉1可填什麼?)這樣的激趣題。讓學生有情緒、有興趣、有勇氣的來完成,注重了學生間、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可是在聽課過程中,也產生了這樣一些想法:

第一:教師的對聯導入,首先讓大家欣賞一幅對聯,出示了上聯,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疑問,給聽課老師也留下了疑問,我在不住地想,教者什麼時候會出現下聯,下聯是什麼?最後,沒有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聽課的願望。可以在總結時讓學生課後思考下聯。

第二:教師在投影出示分數的倒數求法時語言不夠準確,換句話說是一個錯句,投影如下: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請問03是一個分數嗎?能這樣求倒數嗎?

第三:讓學生研究整數的倒數時,就應該能研究出或出現“0”和“1”的問題,而不是在練習中出現,再來研究。如在學生再交流整數的倒數求法時,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自己研究的整數,而又因爲整數中0和1是最小的整數,學生很容易想到“0”和“1”。

第四:遊戲中找朋友,我認爲不應該出現“1”,因爲“1”也有倒數,如果出現“0”,是不是更好。

另外,在總結時讓學生說出收穫了,可不可以讓學生說說遺憾(也就是沒有掌握的),讓別人幫助解決是不是更好。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5

一、同課

本課的教學內容相同,《倒數的認識》是對前面所學的《分數乘法》的回顧,也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的基礎,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本課中,兩位老師都從分數乘法切入,引導出倒數的意義,再根據分數的意義引導出求倒數的方法和相應的一些練習,從本質上來講,都體現了《倒數的'認識》一課的學習目標,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

二、異構

異構是“同課異構”活動的關鍵所在。本課中,兩位老師在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略有不同。

xxx老師從談話“互爲朋友”出發,解釋了“互爲”這一關鍵詞的意思,再從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的練習出發,相引得出倒數的意義,然後深入理解定義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定義,接着根據“倒”字,讓學生觀察組成倒數的兩個數的形式上的關係,引導出求倒數的方法,最後根據倒數的意義作一些鞏固練習,並拓展到分數除法,爲接下來學習分數除法作鋪墊。上課環節環環相扣,新知的形成順理成章,沒有人爲雕飾的感覺。

xxx老師從兒歌《找朋友》出發,解釋“互爲”的意思,並從漢字遊戲中讓學生觀察出“倒”的現象,並把它延伸到數學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話題,接着用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注意到乘積是“1”的兩個數,然後揭示課題,根據在比賽中看出的計算簡單的原因,得出求分數的倒數的方法,最後在倒數的認識的基礎上,作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新知。從整個流程來看,比xxx老師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開一些。最後xxx的日記改錯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兩堂課,兩位老師給出了不同的教學過程,在組織形式上,也略有不同。這裏指出一些我認爲值得商榷的地方,請各位同仁指正。

1、xxx老師上課時給出了分數、小數、整數、帶分數等各種數,而xxx老師只給出分數和整數,在本課中,需不需要把各種數都羅列其中?

2、比賽的形式是否合適?我認爲,比賽一般都是比速度,體現算法的簡便用。本課中只需要體現乘積是“1”就行,比賽形式起不了作用,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

3、最後拓展到分數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達到什麼度合適?

標籤:評課 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