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太陽》評課稿【彙編9篇】

其他9.87K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太陽》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陽》評課稿【彙編9篇】

《太陽》評課稿 篇1

這個星期二聽了唐老師高三(3)班第二輪複習課《正午太陽高度》,讓我在當中學習到許多知識技巧,由此引發了關於課堂教學上的各種感悟。

1、注重總結規律,構建知識體系。

作爲高三的第二輪複習,並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重複強化,而是注重總結規律,從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實例上,分析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靠近我增大,遠離我變小,最近最大,最遠最小。用通俗的語言清楚的闡述了重要的規律,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2、重視拓展引伸,提高學生的能力

本節課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規律後,爲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唐教師又給出了某時刻太陽高度的分佈圖,同時還討論了日影的變化過程,日出日落的方位,還有太陽的視運動過程,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學習能力。

3、關注地理教學技術,增加教學效果

現在的地理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普遍具有多媒體教學能力,普遍具有信息技術能力。擴充了地理資源,使高中地理教學的空間大大拓展,也使地理事實的空間性、時間性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使地理思維的綜合性、比較性得到了有力的'表現。

4、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唐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視。例如在讀圖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幫助指導學生提取有效信息。

就這堂課而言,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要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注重學生的課堂反饋,提高課堂的應變技巧。

2、要注意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能爲了課堂教學進度而減少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

總的來說,唐深深這節課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內容是否符合考綱要求,課堂教學的有效。在45分鐘裏面,教學容量適當、順利完成預定目標;學生的集體反映,思維積極、氣氛活躍。是一堂成功的課。

《太陽》評課稿 篇2

一、周老師的執教的《四個太陽》將字理識字貫穿始終。

我們一年級的閱讀課,識字是重點。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不僅是讀寫漢語言的工具,而且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所以,識字教學不僅在於教會學生會認會讀幾個字,更在於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洪老師努力通過字理教學,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字的來龍去脈,讓漢字學習成爲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本節識字課中,洪老師重點抓住“甜”、“街”等字進行字理教學。如學習“甜”字,學生能從字面上理解“甜”是用舌頭去品嚐甜甜的味道。而教學“街道”時,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什麼意思?再聯繫生活說說我們大溪有哪些街道,再來通過字理識字的方法,解釋“街”,通過圖文結合,古今貫穿的方法,從字源出發,再去觀察現在的十字馬路,講述這個字的.本義,再延伸着說說它現在的意思。

  二、個性品讀,讀中感,讀中悟。

我們一年級的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本節課中,洪老師引導學生在個性品讀中感受、體悟。洪老師用了不同方法對一、二兩段進行朗讀指導。如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教學,洪老師主要抓住“到處”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悟到小畫家希望將清涼送到夏天每一個角落的美好願望,另外再重點抓住頓號和逗號等標點符號,教給孩子朗讀的技巧。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我們中華的語言真神奇,一個小標點都能表達不同的感情。

《太陽》評課稿 篇3

何老師執教的《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課堂結構緊密協調。從發聲練習到創造性處理歌曲體現了整─分─整這樣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其中,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活動目的清晰明確,環環都能落實。

二、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教學過程實質上是由許多個教學活動組織起來的,各活動之間一般是並列關係或遞進關係。本課教學設計十分注重循序漸進,儘量使學生在每個活動中都有收穫,並且不斷地逼近本課的全面目標。如歌曲處理,先進行思想性挖掘,然後用這種思想情感來指導對歌曲的藝術性處理,最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造性處理。在這樣一個歌曲的處理過程中,學生的體驗不斷增強,學生的認知趨於和諧的發展。

三、學法指導及時到位。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爲了學生的.學而教,最終是爲了不教而教,因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很有必要的。本課中,何老師的善導給我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如:手勢指揮到位;活動前都有明確、具體的要求,突破難點有好的措施;學生每次活動後有恰如其份的評價和點拔,都體現了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可以說,點在學生困難時,導在學生需要處,就是教學中的一種藝術。

《太陽》評課稿 篇4

楊老師今天執教了《太陽》一課,從老師的教態到學生表現來說,都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楊老師採用猜謎導入的方式,並問后羿射日有可能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安排,使學生得以心情輕鬆,又爲後面上的課文《太陽》做了鋪墊。

楊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重點是去探討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爲了突出這一重點,楊老師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出說明太陽特點的關鍵詞句並試着讀好,在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方法時很巧妙的出示了看課件: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大約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二十幾年。

很明顯的一看便知是數字說明,此時楊老師問學生:“這幾個數字說明了什麼?”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楊老師告訴學生:“用數字告訴我們太陽離我們有多遠,這種方法叫‘列數字’。”然後在學習課文中出示幾種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給學生鋪了一層臺階,降低學習難度。這樣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對太陽的.特點和作者的表達方式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整體的把握。接着楊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學習第一段的學習方法讀、畫、想,進而讓學生自學第二、三段,先扶後放,這也正是新課程語文課堂所提倡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的訓練,課件出示太陽公公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自己說完整,這既是對文章所學內容的一個歸納,同時學生也得到了說的訓練。總之,這是一次成功的展示課,讓我們的學生受益無窮,也讓我受益無窮。

《太陽》評課稿 篇5

這是一節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的整合課。在說明文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和手段,以學科專題網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的資料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了教育目標的個性化。

本節課根據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水平、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注重了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提出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創設不同的思維空間,在新技術的支撐下和教師的啓發下,使每個人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如本節課開始時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四個可選擇性學習方式和目標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二、體現了教學過程的發展性。

多媒體是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支點。本節課注重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網絡學習課文及有關知識,這是任何學具不能比擬的。學生真正從書本向生活拓展,呈現多元、開放態勢。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創新智能培養目標得以落實。

三、體現了教學訓練的層次性。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語言,組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激活了思維,克服了障礙,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本節課課後作業的設計:學生可選擇三個不同層次的作業來完成。

四、體現了教學模式創新性。

本節課中教師大膽地改革教學流程,創新性地運用學科教學網站,爲學科整合課探索了一套嶄新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人手一臺電腦,學習時可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教師爲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這些有益的探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較強的學習能力,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太陽》評課稿 篇6

上午聽了何老師《太陽》的公開課,感受頗多,收穫也特別多。

第一,這節課學生預習準備特別充分,從課堂上情況天來看,學生不僅寫了導學案,而且還結合課文內容畫了有關的圖畫,編寫了很多的詩歌,這爲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展示也打下了好的基礎,也是這節課學生流失率低的內在原因。

第二,就是這節課學生注意力集中,幾乎沒有流失。各個小組在互學過程中,小組長組織有效,每個成員都參與了學習。我觀察了“愛心組”的學習過程,一個學生展示了自己的內容後,組內的同學還相互質疑補充,而且聲音大小適中,既讓內內的同學能聽清楚,又不干擾其他小組同學的學習。

第三,課堂上掌聲陣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激發了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對參與了的同學是表揚、鼓勵,對膽小想參與的同學也是一種激勵,讓這些同學也勇敢地參與到了課堂學習當中。學生樂學,儀態儀表大方。

第四,就是課堂大展示內容非常精彩,形式豐富多樣。不同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的內容,分別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生動地給大家展示了太陽和我們的關係,特別是太陽的`遠、大、熱這三大特點。還有《種太陽》的歌曲演唱,把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推向了高潮,同時也拓展了課堂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了豐富想像的魅力。

第五,整個課堂學習環節流暢,以大展示爲主,最後的評學環節把學生的學習落到了實處。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學生展示這首詩是和太陽有關係的,也說得過去,但是老師應該指出這裏的“日”不是太陽,而是“天氣”的意思。還有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有個別生字,老師和同學沒有發現,沒有糾正。最後一點是課堂上老師在掌控課堂,沒有放手把課堂歸還給學生。以上只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太陽》評課稿 篇7

《種一片太陽花》是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整篇課文文辭優美,意境雋永。課文一共10個自然段,前半部分(2-5)自然段用細膩生動的描寫盡現了太陽花的外在美。第一課時,黃老師帶領學生初讀感知,品詞析句感受了太陽花的外在美,學生們對太陽花產生了無限的喜愛之情。後半部分(6-9)自然段是的重點部分,通過探究太陽花“始終保持着鮮豔奪目的色彩的原因”,展現了太陽花的內在美,這是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既要抓住重點詞句,挖掘出太陽花的內在美,又要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特點描述的寫作方法;既要領悟太陽花樂觀的情操、飽滿的熱情、不懼困難的精神、謙讓的品格,又要由花聯想到具有太陽花品質的人,於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在教學中黃老師通過精心設計、紮實訓練來實現美文美讀品花美人美。縱觀整節課,呈現出以下亮點:

一、創設情境,渲染美。

開課,通過色彩斑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和詩一般的語言讓學生們重溫太陽花的外在美,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對前半部分外在美進行了梳理總結,又由外在美過渡到內在美,提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探究“太陽花始終保持着鮮豔奪目的色彩的原因”,讓學生帶着喜悅之情從美的畫面中走進文本。

二、紮實訓練,感悟美。

楊再隋教授有這樣一段經典的闡述:語文課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課,是進行字詞句段篇訓練的課,是教給知識、形成技能、學習方法、培養習慣的課。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進行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使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受到情感薰陶和潛移默化人文教育,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目的。具體地說,語文教學要念好“十字經”,即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緊扣“八字訣”,即知識、能力、方法、習慣。課堂教學中黃老師通過紮實訓練,讓學生感悟太陽花的內在美。

1、加強自主學習,充分感悟語言

開課提出學習目標後,黃老師給足時間讓學生按照自讀要求,靜心讀書,充分與文本對話,潛心會文,感悟語言,爲探究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也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能力。

2、引導對話交流,充分理解語言

本節課,黃老師抓住“太陽花始終保持着鮮豔奪目的色彩的原因”這一條主線展開教學,避免了瑣碎的提問。在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時方法多樣。例如:在品析太陽花喜歡太陽的這句話的教學中,黃老師引導學生從句子的形式入手,通過比一比,讓學生知道了這句話用了對比和擬人的手法,然後通過理解“偃旗息鼓、慵倦無力、愈加”等詞語的意思來充分理解語言。

3、突出語文特色,充分朗讀語言

這是一篇美文,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例如:在教學“日出時”這一句時,黃老師帶領學生“三讀”這句話,第一次讀,聯繫上文讀出太陽花對太陽的喜歡之情;第二次讀,聯繫下文讀出太陽花不遺餘力地開放的飽滿熱情,第三次讀,讓學生讀出太陽花前赴後繼不懼困難的精神。這樣的讀體現了閱讀教學讀的層次性,效果較好。

4、加強實踐活動,充分運用語言

語文課要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本節課,在體會太陽花“不遺餘力”、“前赴後繼”的精神時,爲了加深對詞語的理解,結合課文要求,黃老師安排了適時的造句。課後,結合本課在寫法上的特點,佈置了積累優美的四字詞語和觀察一種植物寫片斷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運用語言。

三、拓展延伸,昇華美

學習這篇課文的難點就是要從的字裏行間領悟太陽花樂觀的情操、飽滿的熱情、不懼困難的精神、謙讓的品格,又要由花聯想到具有太陽花品質的人,於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教學中,黃老師進行了兩次適時的拓展延伸,很好的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第一次在理解太陽花不遺餘力、前赴後繼的精神品質後,老師很自然巧妙地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像太陽花這樣的人嗎?第二次是在學完最後一自然段後老師設計了:你想對太陽花說些什麼?學生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太陽花內在的品質。

總的來說,黃老師的這節語文課實現了美文美讀品花美人美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還是很好的。這也與她在名師工作室學習,得到劉老師和各位老師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但是從課堂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她存在的問題:一是課堂教學語言還要不斷錘鍊,過渡語怎樣承上啓下,評價語怎樣點撥指導,總結語怎樣激情昇華。二是課堂駕馭能力還要不斷提升。要做到在課堂上游刃有餘,一是解讀文本要深入,二是教學方法和策略要靈活多樣,三是心中要裝着學生。希望黃老師今後多向在座的各位工作室的精英學習,加強學習,錘鍊基本功;加強研究,樹反思的鏡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太陽》評課稿 篇8

《“番茄太陽”》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盲童明明雖然生下來就看不見美好的世界,可是她活潑愛笑,美麗聰明,對生活充滿樂觀,重要的是她還有着一顆真誠的愛心,懂得關愛他人,作者在與她的相處中,被她清脆的笑聲感染了,被她美好的愛心感動了,讓作者感到溫暖。明明的愛心溫暖了作者,溫暖了我。今天聽了潘老師上的這節課,我認爲以下這幾方面值得學習:

一、文本解讀到位,教學設計流程清晰。

潘老師對文本進行了深入透徹的解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主要以三次“番茄太陽”爲主線。第一次“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這裏的“番茄太陽”是指明明心目中的太陽。第二次“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在理解第二次“番茄太陽”時潘老師讓學生找描寫明明笑的語句。通過學生反覆朗讀笑的句子,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明明的笑臉。學生讀出了天真、活潑、樂觀、堅強的明明,也就悟出了第二次“番茄太陽”指的就是明明的笑臉。第三次“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明明樂觀、堅強的笑聲追到了“我”的心裏,引導學生找出並體會“我”的心情變化: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讓學生體會到“我”是被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深深感動的。這三次“番茄太陽”,一次比一次內涵豐富,一次比一次溫暖人心。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逐層走進文本的內核。

二、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真正的語文課就是要幫助學生與文本“言語”接觸,把它放在語境中反覆審視、掂量、咀嚼、回味。本課中,通過抓住明明笑的語句和小女孩臨走時給作者帶來的感動的語句來反覆朗讀,讀中體會,體會後再回讀,使學生的朗讀水平與強烈的情感相結合,潤物無聲地滋潤着每個孩子的心田。通過這些言語活動指向學生的心靈,上出了語文的味兒,養成了良好的“語文意識”。

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自主思維的空間。我認爲潘老師今天的這堂課主要做到了以下三點:

1、給學生讀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真正的語文課堂應是書聲琅琅的課堂。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文本,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材料。只有通過誦讀學生對文本的語言纔會有所習得,有所感悟。今天這堂課上潘老師運用了自由朗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特別是潘老師的評價語言比較豐富。

趣味性、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由地去想。如“你能想象出明明心中的太陽是什麼呢?”“你能想象出她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學生不僅感悟了語言,且學生的想象已突破了教材的侷限,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對這節課我還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僅供參考:

1、教師給學生問的空間不夠。《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3—4年級)關於閱讀的目標中的第2點提出:“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學中教師應熱情地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提出問題。同時,要注意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抓關鍵詞、句質疑。這也是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2、對文中的關鍵字詞理解不透:如“天使”“溫暖”等,特別是“溫暖”這個詞語文中第4.11自然段和最後一句話中這三處出現,它們的意思相同嗎?

3、對文中第14自然段中的省略號可以讓學生加以思考:“她還會問哪些奇怪的問題?”

4、本單元的主體是“愛心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以主題爲中心,整合本單元課文,並適度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開展“大閱讀”,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3—4學段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5、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營造了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氣氛,但學生的評價語言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要不斷髮展和提高。

《太陽》評課稿 篇9

吳老師的執教的《四個太陽》讓我感受到了對語文的另一番見解。我們課文怎麼教,我們的語文課要教什麼?怎麼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吳老師的一次次試教經歷讓我感受到,作爲教師,在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真的很多。每一次試教後,吳老師都會根據本次試教出現的問題對文本的把握和解讀進行調整。最終,吳老師強調語文教學要把識字、閱讀和寫作這三個教學環節有機結合。以這種方式進行語教學,不僅使學生的識字、閱讀與作文能力得到全面而綜合的訓練,而且使學生通過擴展閱讀輕鬆地學會大量生字。這是一堂體現跨越式教學“以語言運用爲中心”教學理念的典型。

一、字理識字貫穿始終

我們一年級的閱讀課,識字是重點。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不僅是讀寫漢語言的工具,而且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所以,識字教學不僅在於教會學生會認會讀幾個字,更在於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吳老師努力通過字理教學,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字的來龍去脈,讓漢字學習成爲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本節識字課中,吳老師重點抓住“甜”、“街”等字進行字理教學。如學習“甜”字,學生能從字面上理解“甜”是用舌頭去品嚐甜甜的味道。而教學“街道”時,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什麼意思?再聯繫生活說說我們大溪有哪些街道,再來通過字理識字的方法,解釋“街”,通過圖文結合,古今貫穿的方法,從字源出發,再去觀察現在的十字馬路,講述這個字的本義,再延伸着說說它現在的意思。

  二、個性品讀,讀中感,讀中悟。

我們一年級的`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本節課中,吳老師引導學生在個性品讀中感受、體悟。吳老師用了不同方法對一、二兩段進行朗讀指導。如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教學,吳老師主要抓住“到處”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悟到小畫家希望將清涼送到夏天每一個角落的美好願望,另外再重點抓住頓號和逗號等標點符號,教給孩子朗讀的技巧。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我們中華的語言真神奇,一個小標點都能表達不同的感情。

三、抓語言訓練點進行多重對話,深化理解。

什麼是語文?賈志敏先生曾這樣解釋:語文,口頭說話叫語,書面表達叫文。語文,就是借課文中的一篇篇文章做例子,來教會孩子說話,教會孩子表達。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吳老師非常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如在學生讀後初步交流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的脈絡。讓學生去文章中找出“小畫家畫了哪四個太陽,又分別送給了哪個季節? ”,隨即在黑板上板書: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彩色的太陽,再指名看着板書說說小畫家畫了哪些太陽。這樣的設計既幫助學生理清了文脈,又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及思維能力。

標籤:評課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