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幼兒園教育反思

教育1.67W
幼兒園教育反思1

我懷孕期間,孩子們對我格外的關注,小腦袋裏還藏着許多的疑問。

幼兒園教育反思

有的孩子對我的肚子很感興趣,會歪着腦袋問我:“黃老師,你的寶寶就住在你的肚子裏?”

我說:“是呀,他在裏面睡覺呢。”

有的孩子對我走路的姿勢很感興趣,會奇怪的問:“黃老師,你怎麼像只小企鵝?”

我說:“可能我像他的肚子一樣的大,走路就一搖一擺的吧。”

有的孩子對小寶寶的性別很感興趣:“老師你的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

我說:“我也不清楚,你覺得呢?”

孩子笑着說:“我覺得是個可愛漂亮的女孩。”

有的孩子對我怎麼生寶寶感興趣,會關切的問:“黃老師,過幾天你是不是要去醫院生寶寶了?”

我說:“是呀”

“你害怕嗎?我媽媽說醫生要把肚子切開,把小寶寶拿出來?”

我說:“黃老師會像小朋友一樣勇敢,不害怕!”

對於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我都很樂意和孩子們去探討,還專門組織了一節《小寶寶從哪來的》主題活動,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通過活動孩子們明白了寶寶從何而來的科學道理,知道了媽媽生寶寶很辛苦,現在要好好的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長大了要孝順媽媽。

謝謝你們的愛,我親愛的孩子們,我是多麼的幸福,給予了你們一個人的愛,卻獲得了你們這麼多的愛,是你們的愛讓我急躁不安的心沉靜下來,是你們的愛讓膽小的我無所畏懼,是你們的愛讓我懂得要加倍的愛你們。你們是一羣可愛的小天使,一直讓我生活在童話故事裏,我願意一直陪伴着你們,永遠的愛你們!

幼兒園教育反思2

摘要:常規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和其他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是幼兒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是實施德育的最佳形式。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有力武器,行爲主義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杜威理論的相關內容,都對幼兒園常規教育起着啓示和指導作用。理論的指導可以發現實踐中的不足和尚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教育;問題;對策

一、當前幼兒園常規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教師的過度行爲

(1)過多地使用灌輸。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傳統的灌輸教育方法運用非常普遍。杜威認爲:“這種灌輸教育主要是通過外部‘訓練’的方法,將成人的標準、要求和方法強加給正在逐漸成長並趨於成熟的幼兒。”在幼兒園常規管理中,幼兒需要遵守的規則大多數是成人教授的,往往要求幼兒不求甚解的死記住某些規則條例。教師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也往往是採用說教、命令、監督、獎懲及變相體罰的方式進行規則灌輸與教育。灌輸教育完全把幼兒當成了接受和執行命令的機器,孩子的主體性地位蕩然無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也被完全否定。

(2)過多地使用限制。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常常走向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教師對幼兒的高壓控制,使得幼兒能力低下和主見喪失,從而對教師唯命是從,這又加劇和強化了教師對幼兒的控制。這些教師把常規教育等同於“管住孩子”。同時,教師非常善於對幼兒說“不”,不準隨便下位置走動、不許打人等。幼兒在教師一項項的限制下,畏手畏腳,什麼事情都不敢做,毫無自主權,自我判斷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師爲了減少安全隱患,也會限制幼兒的行動。這樣,教師限制了幼兒的活動,也就減少了幼兒的社會刺激,減少了幼兒智力水平提高的機會,減少了幼兒的動手操作機會。

(3)過多地使用獎懲。筆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師非常喜歡使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來管理幼兒,如當幼兒吃飯吃得又快而桌面又幹淨的時候,教師便會獎勵小貼畫;當幼兒在教室大喊大叫或打人時,教師則會訓斥、批評。教師通過獎勵與懲罰左右着幼兒的行爲,讓幼兒做老師希望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允許的事情。獎懲是行爲主義理論在實踐生活中的運用,它的優點是便於教師控制全局,見效快,所以是教師們最喜歡用的一種方法。但是過度地使用獎懲不利於幼兒規則的主動建構和良好習慣的主動養成,外在的控制離不開成人的監督,所以獎懲只能起到暫時的、短期的效果。

2. 教師的不足行爲

(1)榜樣示範作用不足。榜樣示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榜樣力度不足。教師往往對幼兒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但自己卻是另外一種做法。比如,有的教師要求幼兒保持安靜,自己卻和另一個教師肆無忌憚地聊着與工作無關的問題。

教師這樣的做法就如同自己抽自己嘴巴,顯然對幼兒不能起到什麼說服力。二是教師沒有創造幼兒相互學習的良好環境。教師沒有通過樹立幼兒中的良好的榜樣形象來讓幼兒明白最合適的行爲是什麼樣的,自己應該向誰學習。如果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那麼幼兒的自我約束和積極行爲都會增加。

(2)處理紀律問題時忽視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紀律問題的發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兒教師在處理紀律問題時卻只處理症狀,而忽視問題產生的原因。幼兒紀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兒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二是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紀律問題,三是環境佈置的不合理引起紀律問題。

(3)教師缺乏有效引導幼兒的方法。由於教師在教授常規和處理幼兒不合理行爲時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機械地運用某一種方法來解決遇到的所有問題。如不管是什麼樣的規則,教師所用的教授方法都是:引出集體範式的規則——個別提醒幼兒——重複指導幼兒遵守規則。教師不管規則所涉及的問題是否是全體幼兒共同的問題,都對全班幼兒提出同樣的要求。這樣做能起到預防幼兒同樣的不當行爲,但也勢必會讓幼兒揹負累累規則,畏手畏腳;同時教師還一相情願地認爲只要是自己向幼兒講過的規則,幼兒就沒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實上,沒有產生問題的情境,幼兒很難有將規則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並在相同情況下靈活運用的本領。當幼兒出現紀律問題時,教師也不管紀律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訓誡或懲罰的方法。

二、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1. 教師理論知識匱乏,對常規教育缺乏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於理論學習的不足,教師不瞭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另一方面,由於理論知識的不足,教師往往很難考慮到事物的關聯性,孤立地看常規。另外,還有一些教師由於理論學習的不足,還錯誤地以爲常規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2. 教師對幼兒能力的低估以及對安全的考慮,不敢放手

有些幼兒教師認爲幼兒是沒有能力的,大多數事情都要親力親爲。教師迫於安全的壓力,採用高控制的手段管理幼兒,涉及到安全問題的事情就儘量不讓幼兒做。

3. 教師追求省力和速效的方法來實施常規教育

由於教師的“惰性”在作怪,使得他們在常規管理的過程中採用省力的方法。教師不願費力去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也不願意去尋找和分析紀律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而教師追求速效的方法則主要表現爲傾向於使用外在的獎懲和示範,傾向於規則的直接灌輸和強制執行。另一方面,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的成果也很難給幼兒教師帶來什麼即得利益,因爲幼兒園的評估標準並不關注這些,所以教師缺乏動力。

4. 教師缺少榜樣示範的正確認識和有效方法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兒童影響最顯著的榜樣是給兒童溫暖和關愛的人,擁有更多權力、影響或技能的人,以及與兒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別、同齡的人。教師是幼兒最好的行爲榜樣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兒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並通過行爲表現出來。但很多教師並沒有認識到,也沒能成爲幼兒良好的學習榜樣。另外,幼兒同伴的觀察學習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規教育中也有浪費這一資源的做法。

5. 中外教育文化的差異,使得國外先進經驗在我國難以有效實施

中外教育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國外更加註重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注重對幼兒自身價值的尊重與引導。而我國則更多地注重集體關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一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秩序。由於中外教育和文化的差異,使得國外的先進理論難以靈活運用。

6. 家園合力不足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學習生活的最主要場所,在幼兒園裏,有教師監督,幼兒就能夠遵守規則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一回到家就會變回原形。另外,家園聯繫不足,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的工作缺少了解支持力度不夠。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1. 幼兒園應加強教師理論的學習和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

(1)豐富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增加對常規教育的全面認識。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狀況缺乏瞭解的教師,最緊要的就是組織他們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而對於那些孤立看待常規的教師,一方面要解放他們的思想,即讓他們明白紀律問題並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往往是由其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另一方面要養成教師寫觀察筆記的習慣,並對所發生的具體問題作原因分析,以及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對於那些將常規等同於管住孩子的教師而言,迫在眉睫的就是思想的解放,要讓他們明白,常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並能爲社會作貢獻的人,而不僅僅是爲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其他活動提供方便。

(2)改變幼兒園對常規教育的評估標準和機制。如果幼兒園以幼兒是否能夠被控制或班級是否表現的安靜來衡量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好壞,那麼教師就得到這樣的暗示:控制幼兒的行爲並讓他們閉上嘴巴。所以,教師必然會採用灌輸和強制執行常規的方法來達到速效。因此,改變幼兒園對常規教育的評估標準和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3)減輕教師的安全責任,減少安全隱患。園所和家長要考慮到教師的動機和幼兒發生安全事故的具體原因,不能盲目地追究教師的責任。如果確實是教師工作的疏忽造成的安全問題,那麼應該追究教師的責任;如果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並且事故的發生與教師並無直接關係,那就要酌情減輕教師的責任。如果幼兒園能在源頭上減少安全隱患,那麼教師會更有作爲。

2. 幼兒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常規教育觀並增強能力

(1)給幼兒參與制定常規的機會和放手讓幼兒自己管理自己。體現幼兒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常規的制定。讓幼兒參與到常規的制定,一是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規更符合幼兒的需求,三是幼兒更能明白常規的意圖與價值。如果教師能夠給幼兒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那麼幼兒將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很多知識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增加了與同伴交往、合作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常規的主動建構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2)減少紀律問題產生的因素。減少紀律問題的產生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一是課程。想要從源頭上減少紀律問題的發生,就要求課程要豐富多彩,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能激起幼兒的興趣,能夠使幼兒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二是環境。要求環境佈置、空間佈局合理,材料和玩具的數量適宜。三是幼兒的需要。首先,教師要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其次,教師要滿足幼兒的愛和尊重的需要。

(3)根據紀律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採取對策。當一個紀律問題出現時,教師不要急於採取對策。首先,教師要做的是觀察,初步瞭解和分析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其次,教師要通過與幼兒的溝通交流,瞭解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和幼兒的感受。第三,教師要綜合分析幼兒的回答與感受,並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判斷紀律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具體原因,從而尋找有效的策略。

(4)教師要提升自身品質,從“寬己嚴兒”變成“寬兒嚴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教師要想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爲習慣,首要就要嚴格要求自己,處處做好幼兒的表率。如教師不讓幼兒挑食,那麼教師自己便不能挑食。搭班的兩個教師面對同樣的孩子、同樣的班級環境和格局、同樣的家長,兩個教師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以及一致的要求與干預方法,能夠最有效地管理幼兒,並能使幼兒對老師更信任、更尊重。

(5)在理論的鑽研和實踐的摸索下尋找方法。一些教師由於理論知識匱乏,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浮於表面或僅僅走形式,造成漏洞百出、問題不斷。理論的學習很重要,通過理論的學習,教師可以打開自己看待問題的思路。所以,鑽研理論是教師的必修課。教師應在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自身實踐,摸索出一個根植於現實土壤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3. 與家長有效溝通,爭取家長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幼兒教師應把工作的設計和具體思路向家長說明,讓家長明白想要孩子充分活動,受點小傷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讓孩子活動。常規教育如果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就會事半功倍。根據斯金納的操作強化理論,及時的持續的強化效果最好。家園一致的要求正是一種及時的、持續的強化。同時,一致的要求也利於幼兒將常規內化,因爲幼兒會意識到所有人都要求這樣做的事情肯定是對的,從而在心理上更願意主動接受。

總之,想要解決常規教育存在的問題,首先要解放教師的思想,增加教師的認識,轉變教師的觀念;其次是幼兒理論知識的學習,要用理論充實大腦,用理論發現問題,用理論指導行動;再次是在理論的指導下,摸索出一套適合園情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外在的強化和模仿只是一種手段,只有幼兒規則的主動建構和自律道德的發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出路是提高幼兒的認識水平和道德水平,而不是機械死板地灌輸規則。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育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因此,教師應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規律,給他們提供有效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希拉·裏德爾- 利奇。兒童行爲管理.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魯傑,王逢賢。德育新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李志強。走進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

鄭三元。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人民教育,20xx(11)。

幼兒園教育反思3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並瞭解一些常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誌和交通標線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標誌行走,要服從交警指揮,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識。

3.學習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過交流分享主動獲取新知識。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5.體驗模仿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安全事例,幼兒蒐集的交通標誌記錄單(附後)。

三、活動過程:

1、講述交通事故案例

導入:教師講述交通事故

你覺得爲什麼會發生車禍的呢?(幼兒交流討論可能發生車禍的原因。)

師:發生車禍太可怕了。爲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交通管理部門設計了很多交通信號和交通標誌,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2、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信號

1)分組交流

2)集體分享。

師:請每組推薦一個代表來介紹你們小組的交流成果。

3)認識標誌。

3、瞭解簡單的交通指揮手勢

教學反思

這個集體活動以“遵守交通規則”爲話題,以“瞭解交通標誌”爲切入點,通過“瞭解標誌”、“遵守交通”、“體驗生活”等環節,提高孩子獨立在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識,學習保護自己。在以遊戲、情景表演活動,鞏固幼兒對標誌的認識的部分,我引導的有些過於簡單,再上這堂課的話我將單獨設立一個課時,讓小朋友們多遊戲,充分演練,告訴他們交通標誌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那馬路上的車就會隨意亂行,沒有規則,互不謙讓,很容易引起車禍;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停車場,那車輛就會隨意停放,這對我們的行走和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上班的時候馬路就會混亂,這樣會影響人們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交通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執行這些交通標誌所表達的含義,做一名優秀的交通小標兵。

幼兒園教育反思4

近期,在我們幼兒園開展了新教師彙報課的評比活動。《鳥窩裏的樹》就是我們中大班教師所要執教的主題活動。初次接觸繪本閱讀,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新的挑戰。剛拿到繪本時,真的有些無從下筆。細細翻閱了故事一遍之後,我覺得這個繪本故事資料比較豐富,情節有點戲劇化,仔細閱讀,你會發現其實故事中蘊涵着一種深深的愛意,溫馨而完美。可是,就我們新中班的特殊情景而言,《鳥窩裏的樹》這個繪本故事確實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就針對新中班幼兒的年齡和經驗特點,以故事導入、層層揭祕的形式,可能更適合我們新中班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我以愛和溫馨的畫面展開(突出一種和諧自然的情感),緊之後以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爲轉折和線索,然後大家一齊幫忙想各種辦法,到最終想出了一個既不砍樹又不搬家兩全齊美的好辦法(和前面引題前後呼應)。在問題的設計中,我儘量以引導的方式提問,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讓幼兒更簡單的融入到故事情節中。

從今日的上課情景來看,自認爲還是比想象中完美。首先,在開始的故事導入部分,幼兒就很感興趣,我以設置懸念的形式,牽引幼兒的注意力。再次,我出示PPT圖片,請幼兒自我來找找,鳥窩裏居然長出什麼來了?這個問題幼兒都能回答,他們觀察到了小樹苗的出現,可是由於經驗問題,他們不明白是“小樹苗”,認爲是“小草”,我就經過“長得像小草”來引導幼兒明白這是“小樹苗”。接下來,我請幼兒自我先想想辦法,幫忙鳥先生和鳥太太解決困難。這個環節,幼兒的回答,也基本能涉及到一點關係,有幼兒就說到了,“把小樹苗拔掉,給鳥先生和鳥太太換個新家等等。”緊之後,我出示來幫忙的小動物,請幼兒看圖說說他們是誰?想出了什麼辦法?幼兒能認識螳螂,並瞭解螳螂有大刀會砍掉小樹苗,可是幼兒不認識“甲蟲”,我又再次引導。之後,我又請幼兒再次想想辦法,既能保住鳥窩又能保護小樹苗。這個環節,幼兒還說“搬家“的居多,問題的提出似乎有必須難度。最終,經過引導,讓幼兒觀察圖片,明白小動物們一齊想出好辦法,給小樹苗”搬家“,並且精心照顧小樹苗,小樹苗越長越大。

自認爲自我較成功的就是完整欣賞故事部分。那裏,我經過PPT和背景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幼兒融入故事中,感受故事的溫馨和諧幸福的一面。不足是在最終部分,也是重點很中心部分,因爲我要讓幼兒明白,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幫忙他們想辦法解決,做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那裏我設計的問題時,我是問幼兒:“你喜歡鳥先生和鳥太太嗎?爲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幼兒能問答出來,可是我卻過於着急,只請了一個幼兒回答,匆匆結束了活動。那裏我應當給幼兒足夠的發揮空間,讓他們體會鳥先生和鳥太太愛護小樹苗,並且體驗幫忙別人的歡樂。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當更準確的把握細節,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講述。

幼兒園教育反思5

12月9日,參加了第二次國培送教下鄉培訓活動。縣幼李珂教師的《幼兒教育寫作——-教師專業成長的敲門磚》的專題講座,讓我感受很深。李老師從如何撰寫觀察記錄、教育隨筆、教育類經驗文章等幾個方面細談教師寫作。爲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作有什麼意義?李老師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精彩的實際案列給我們仔細分析,娓娓道來。讓我們受益匪淺。

寫作,是一項偉大的能力。它能有效的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在寫作中不斷髮現問題,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時,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寫作,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經驗。同樣,教師的寫作能持續地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教師寫作不僅能記錄自己的教學故事,還能給幼兒園和個人帶來實際利益,爲學校個人獲得榮譽。教師寫作還能促進和確保幼兒的健康發展。

在寫作方面,看看自己,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讀的少,寫的也少。簡單來說,我覺得走上工作崗位後與寫作就漸行漸遠,無非就是學校要求寫的時候簡簡單單的應付寫過兩篇文章。從來沒有安安靜靜靜下心來好好寫過什麼東西。同時,在閱讀上也很欠缺。就算在寫各種記錄和案例分析的時候都感覺語言很枯燥無味,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

“寫作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它必然伴隨着實踐、閱讀和思考。它與實踐相隨,與閱讀同行,與思考爲伴。實踐是它的源泉,閱讀是它的基礎,思考是它的靈魂。”這段話是培訓下來我記得非常清楚的一段話。確實,寫作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它需要我們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思考,才能寫出有感情有思想的好文章。

從今天開始,打開書,拿起筆。寫出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的問題與疑惑,寫出在教育路上的感悟和真情,寫出我們美好的未來。

幼兒園教育反思6

教室裏,語言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正在進行着。我很高興地看到,在我的有效啓發下,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當我的眼睛不經意地掃過時,發現只有貝貝依然安靜如故地坐着,沒有一點想參與的樣子。我想,活動一定要面向全體,不能忽視貝貝這樣膽小、被動的孩子。於是,我指着黑板上戴着桃花瓣手舞足蹈的小貓問:“小貓在幹什麼?”答案很簡單,只要能回答出小貓在動就行了。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貝貝。貝貝顯然沒有準備好,站起來後一直喃喃自語:“小貓在……”重複了好多遍,也沒有說出什麼來。這時,下面的孩子忍耐不住了,開始有些騷動。我見狀趕快提醒孩子們:“耐心等待。”沒想到,貝貝接過我的話頭說:“小貓在耐心等待。”孩子們鬨堂大笑。我被這出乎意料的答案搞得目瞪口呆,緊接着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正在有些不可控制的時候,一個脆生生的聲音響起來:“我就沒有笑。”是航航在說話。我回過神來,立刻表揚了航航,並對孩子們說:“是啊,別人不小心說錯了不能笑話,待會兒我們再給貝貝一個回答問題的機會,好嗎?”尷尬的貝貝終於鬆了口氣坐了下去,活動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事後回想起這個意外,在忍不住掩口而笑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這個意外的背後。貝貝爲什麼會這樣回答?面對意外,我的處理得當嗎?如何看待活動後來的“迴歸”?

細想起來,面對這個意外,我至少有以下失誤:其一,雖然我讓貝貝回答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我沒有事先提醒貝貝思考,導致貝貝回答時很被動;其次,在貝貝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時,我沒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以致對孩子們的“騷動”起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貝貝把我對其他孩子的提醒誤以爲是對他的提醒,所以說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由此可見,在平時孩子們回答不出問題來時,我並不是如今天般“耐心等待”,而是急急地暗示答案。貝貝正是受此慣常做法的影響,出現了以上的“誤以爲”。尊重孩子,等待孩子,說說容易,做起來可真不容易。

不過,航航的一句話讓我慶幸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引導還是有效的。當有孩子笑話其他回答問題有誤的孩子時,我總是諄諄教導他們:“誰都有錯的時候。當別人出錯時,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幫助他,或者再給他一次機會。”航航在關鍵時刻的那句“我就沒有笑”不但提醒了我教師角色的迴歸,還避免了對貝貝的傷害。可以說,航航用自己純真的智慧幫我處理了這個意外。

其實,對教師來說,活動中的意外是一筆財富。只要你善於關注、願意思考,你一定可以在意外中積累到豐富的教學經驗。

幼兒園教育反思7

故事活動作爲幼兒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其一定的教育價值。每個故事中蘊涵的深意需要通過老師的挖掘和合理引導讓孩子獲得,如何採取有效的互動策略,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主動積極地理解故事背後蘊涵的道理呢?我在故事活動《麪包房裏的帽》中採取了以下策略:

1、鼓勵幼兒自主觀賞掛圖,猜測故事內容後再聽講故事。

這種方式的目的是爲了提高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明確傾聽故事的目的性。

孩子在觀察過掛圖後,理出的線索有:(1)貓生活在麪包師的家裏。(2)貓越變越大,房子裏也住不下了。(3)變大的貓走在路上嚇壞了司機,影響了交通。(4)貓累了就躺在河上休息,看身邊的小朋友在湖上搭橋(第四張)。當我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後,孩子很快發現:前三個線索找對了,可是第四張掛圖的理解出錯了,原來貓躺在河上不是懶而是爲了擋住涌向城市的洪水。猜測的過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而且這種形式對大班孩子的觀察、思維、理解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挑戰。

2、尋找故事中的矛盾點(莫格變大是好還是壞?),鼓勵持有不同意見的孩子進行辯論。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衝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爲兩派:

認爲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爲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

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瞭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爲全面了。

最後孩子們認爲:莫格變大既是好事也是壞事,要讓莫格儘量避免身體上的巨大爲別人帶來的麻煩,多利用身體上的優勢爲別人服務。

3、給予幼兒創編故事的空間。

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徵,我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莫格能爲大家做些什麼好事呢?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

孩子創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徵合理創編:(大致的內容)

應銘:變大的莫格救了爬上大樹而下不來的人。

金張誠:變大的莫格用自己的大力氣幫助人們搬石頭造房子。

邵伊人:變大的莫格用長手把掉到井裏的孩子救上來。(這是孩子在新聞中獲取的經驗引發的想象。)

從幼兒的活動情況來看,策略比較得當有效,目標達成狀況比較理想。

幼兒園教育反思8

活動目標:

1、通過真實案例,知道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提高安全意識,養成乖乖吃飯的好習慣。

3、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亂吃東西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識。

2、難點:吃飯時不打鬧,養成乖乖吃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案例《卡在喉嚨裏的五角星》、小朋友吃飯的圖片、兒歌《進餐》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發興趣

老師今天要給小朋友講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卡在喉嚨裏的五角星》。一天,四歲的東東突然咳嗽不停,有時還感覺喘不過氣來,晚上也睡不好覺,這可把爸爸媽媽擔心壞了,着急的帶着鼕鼕去醫院做檢查。經過一位很有經驗的老醫生的檢查,終於發現了問題——這位醫生從東東的喉嚨裏取出了一個大大的鐵製的五角星。醫生還說這個五角星卡的地方很危險,幸好爸爸媽媽來的及時,要不然呀,東東就會有生命危險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東東終於好了,醫生還告訴他以後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放入口中。

2、基本部分

提問:老師的故事講完了,有哪位小朋友還記得這個故事的名字呢?東東的身體感覺怎麼樣?東東的爸爸媽媽心情怎麼樣?醫生從他的喉嚨裏取出了什麼?醫生最後對東東說了什麼,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是特別危險,不能放入口中的呢?

小結:當老師聽到這個故事時,我的心裏也非常着急。東東怎麼能把那麼大的東西放入口中呢?多危險呀!幸好醫生的及時治療。你們說危險的東西能放進嘴巴里嗎?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千萬不能往嘴裏亂放東西。

老師這裏還有一副圖片,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提問:圖片中有什麼呢?他們在幹什麼?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爲什麼?小朋友吃東西時應該怎麼做呢?

小結:我們在吃飯時,飯寶寶都要先經過喉嚨再到小朋友的肚子裏,如果吃飯時打鬧、說話,飯寶寶就會走錯路,嗆到小朋友。嚴重的時候飯會卡在氣管裏,會因爲喘不上氣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在吃東西喝水時一定要安靜,不能說笑和打鬧。大家能不能做到呢?

3、結束部分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是叫大家吃飯時應該怎麼做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學哦!

《乖乖吃飯》是一節中班健康領域的課,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小朋友們的表現都特別棒,不但知道了亂吃東西的危害性,還能夠跟着音樂學習兒歌,積極地參與活動。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的。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學過程中互動環節較少,部分幼兒會走神,如果適當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目標就可以更好的實現了,活動也就更加完整。另外,我在語言組織上還有所欠缺,需要勤加練習和改進。

幼兒園教育反思9

一、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實施三級管理,促進不同水平幼兒園教師教學的發展

爲了提高不同水平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反思能力,我們以工作年限爲基本劃分依據,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實施三級管理。工作5年以下的爲一級幼兒園教師,對她們的培養目標是“幫助她們順利勝任幼兒園教師教學崗位,成爲合格幼兒園教師”;工作5~15年的爲二級幼兒園教師,對她們的培養目標是“幫助她們熟練把握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正確判斷兒童發展水平,確定適應的指導策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逐漸發展爲穩定的成熟型幼兒園教師”;工作在15年以上的則爲三級幼兒園教師,對她們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幫助她們勇於實踐、大膽創新,不斷向研究型幼兒園教師教學方向努力”。年限的劃分只是一個相對的標準,最後由幼兒園教師教學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發展需求來選擇接受哪一級的管理,並可以在工作的實踐和適應中進行再次選擇和調整。

對幼兒園教師教學進行分級管理後,我們進一步提出,不同級別的幼兒園教師在反思時應有不同的側重,比如:一級幼兒園教師的反思重點是“依據幼兒的表現判斷自己的教育行爲是否適宜、有效,並提出改進措施(是什麼)”;二級幼兒園教師的反思重點是“能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較爲客觀的原因分析,並提出改進措施(爲什麼)”;三級幼兒園教師的反思在二級幼兒園教師基礎上強調了“幼兒園教師通過判斷活動價值、分析幼兒行爲表現,制定有效指導策略(怎麼辦)”。我們把撰寫反思筆記納入幼兒園教師教學日常工作,這樣反思就成爲幼兒園教師教學每日的必做工作,也逐漸成爲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工作習慣。同時由於不同水平的幼兒園教師教學在反思時有不同的明確的要求,有利於增強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就提高了反思的實效,較好地促進了幼兒園教師教學的發展。

三級管理下提高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具體做法如下。

做法1我們在指導一級幼兒園教師教學做反思筆記時:

首先是以培訓的方式幫助幼兒園教師教學明確反思的基本格式,然後讓幼兒園教師教學用這樣的格式結合自己的工作寫反思筆記。

幼兒園教師教學最初寫筆記時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不知道反思什麼,所反思的內容可供今後積累、借鑑、運用的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組織一級幼兒園教師一起討論:“到底什麼是值得積累的?反思什麼是對我們今後工作和自身發展有幫助的?”爲了避免討論結果的空洞、抽象,我們會爲一級幼兒園教師提供一些比較好的筆記,這樣幼兒園教師教學在發現別人優勢的過程中,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然後幼兒園教師教學再結合實踐寫。

出現個別問題個別溝通,出現典型問題就集體討論。通過這樣的反覆交流和研討,一級幼兒園教種情況,我們交流的重點會放在對出現問題的分析上。由於這樣的溝通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所以幼兒園教師能比較好地認識到問題的存在。通過和幼兒園教師教學一起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和改善措施,可以引導幼兒園教師嘗試將研究幼兒、研究學科、研究教育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實踐中。經過這樣面對面的交流,幼兒園教師教學寫反思時就會言之有物,寫反思的過程,也就成了再思考、再提高的過程。

做法

對於水平相對較高的幼兒園教師,我們則採取團隊研究和適時引領相結合的辦法,對一個問題進行集體反思。由於大家水平接近,可以形成較爲濃郁的研討氛圍,在這個氛圍之下,相互質疑,進行思維碰撞。如果出現爭執不下的情況,業務幹部會介入討論,或者請大家回到實踐中驗證到底怎麼做更合適。有了這樣一個集體反思的過程,幼兒園教師教學再自己進行反思時就會更深入,採取的措施對實際工作的幫助也會更大。

二、摸索反思的方法,爲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反思提供支持

教育家杜威曾經提出: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對自己教育實踐中經驗、信念、知識以及自身優劣勢的分析,當你着手於分析、反思這些問題時,你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從某種程度上講,反思是應該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分析幼兒園教師在反思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問題意識不強”。所以要成爲一名反思型幼兒園教師,首先就要成爲善於發現問題的幼兒園教師。

在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可以反映出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基於問題的反思性實踐可以引領幼兒園教師在專業發展上進行系統、深入的自我學習和提高,更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但是在現實工作中,抓不準或抓不住問題是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反思性實踐中感到最爲困惑的地方,那麼在進行反思時幼兒園教師應該如何發現或選擇問題呢?通過摸索我們認爲,可以嘗試從一個目標、兩個方面、三個重點入手。

1。對目標的預期和實踐構成了反思的空間反思

幼兒的發展和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專業發展只是讓我們找到了反思的方向,但無論從哪一方面展開反思都要有具體的落點。在任何教育情景中,能反映幼兒發展和幼兒園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行爲、現象很多,大致整理一下,與目標、策略和效果有關的可以涵蓋其中的絕大多數,因此,目標、策略和效果可以成爲反思的三個重點。

(1)反思目標,可以考察幼兒園教師教學把握幼兒原有經驗和領域關鍵概念的水平。

因此活動後對目標的反思,就是在反思幼兒園教師教學對領域關鍵概念把握和對本班幼兒的經驗水平的瞭解是否適宜、準確。而通過對目標的不斷反思,幼兒園教師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學科、研究幼兒的能力。

(2)反思策略,可以考察幼兒園教師教學對幼兒個性特徵、學習特點和對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技巧的把握及運用情況。

活動中指導策略是否適宜有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不管如何複雜都要取決於兩方面:

一個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適合學習者的需要;

另一個是幼兒園教師教學應具備將頭腦中預想的策略轉化爲具體行爲的能力。做到前一點要求幼兒園教師教學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個性特徵和學習特點,特別是要關注到每個孩子是如何學習的,這是建立在日常對幼兒的觀察與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幼兒園教師教學做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個案觀察。所以站在這一層面來反思活動中的策略,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分析判斷:作爲幼兒園教師我們認爲的對幼兒的瞭解是否能真實地反映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我們的瞭解中“想當然”、“也許是”、“差不多”的成分有多少?如果我們能很明確地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對幼兒的研究必然是深入而實際的。而要做到後一點則需要幼兒園教師教學有教育學理論和教學技巧、經驗方面的支持。如果這方面的專業知識較爲豐富而紮實,則可以在活動中不斷綻放“智慧的火花”,產生“教學靈感”,這些都有助於更高效地實現目標。反之,預想的策略再完美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所以通過反思在活動中實施策略的情況,將“靈感”進行及時的記錄、整理,將“失誤、不足”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有助於幼兒園教師教學對自身在活動設計、組織與實施中反映出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判斷,並加以探究和剖析,從而促進自己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上一層樓。所以反思策略的直接成效就是提高了我們研究教育的能力。

(3)反思效果,可以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明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這裏的效果就是圍繞既定目標實施預期策略的實際情況,是活動結束後的第一感受,所以在反思的步驟上,對效果的反思(通俗地講就是“活動上得怎麼樣”)很容易成爲反思的起點。因爲通過對效果的反思,我們可以發現問題和再次感受其中的精彩,而這些都將引領我們做進一步的思考。如果活動是成功的,我們要在反思時把活動中促使預期目標達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閃爍着智慧光芒的隨機教育等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如果活動尚有不足,則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對目標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並在不斷的反思性實踐中提高自身研究學科、研究幼兒和研究教育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反思10

12月16日這天,雖然是寒氣逼人,但我看到領導、專家親臨指導,來自全縣各所幼兒園優秀教師精彩的課堂演繹,讓我如沐春風,暖意融融。因此,我要感謝園領導給了我這個難得的機會,讓我親耳聆聽,親眼所見,並能與各位同仁一起學習、探究、交流、研討,使我對幼兒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

領導、專家們知識廣博,風趣幽默的講解,使得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一線優秀老師的授課,更是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孩子是最純潔的,好比一張白紙,只需要用色彩去點綴,賦予他們新的圖案。他們也是最難溝通的,詞不達意,語不成句,做的事,說的話,常常讓我瞠目結舌,哭笑不得。要了解他們的世界,不僅要有慈母般的愛心,海洋般的胸懷,還要有智者的頭腦和技能,因人而異,擇發而論,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前進路上,一路同行。

經驗豐富的田老師,語言親切自然,用手指遊戲把孩子帶入情境,她語言簡潔生動,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活動中,所有在坐的老師都洗耳恭聽,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還值得一提的是黃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展示,循循善誘。孩子們的小手高高舉起,踊躍發言,興趣高漲。將活動推向高潮。幼兒們自主選擇,自由組合。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過程、方法,從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獲取屬於自己的經驗。喻老師甜美的聲音,落落大方的教態,掠取了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歡的遊戲教學法,融入孩子們當中,整個活動有規則有序,活而不亂,大大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向爽老師自然大方,引導性強,整個過程輕鬆自如,從容不迫。能讓孩子們充分進行探索活動,活動組織的各個環節清楚,有序。在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非常沉穩和從容。

在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後,我感到:

一、觀念得到轉變,綱要得到落實。以前是以教師講解爲主,教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後,坐好不準動”,“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複。還有上美術課的時候教師會在黑板上畫一副示範畫,評價是以畫得像不像爲標準,這是普遍地教學模式,這種教育方式嚴重限制和束縛幼兒的身心發展。現在是把主動權真正交到幼兒手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自主探索交流,獲取經驗。

二、教學設計有創意。如老師上美術課《快樂一家人》時,提供了成品,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既降低了難度,又達到了教學目的。教師語言流暢、教師思路清晰,小結到位。

總之,老師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學中玩,玩中學,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大膽的發言,探索。但我認爲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電教的使用只能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過多使用,只能起畫蛇添足的作用。如孩子在學包餃子時,老師現場示範,效果是否會更好一些。二是教師示範欠準確到位。有位老師在上音樂課時,聲音沙啞,變調,且忘了調。引起孩子茫然,聽課教師譁然。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粗淺體會,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吸收好的教學經驗,更要刻苦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幼兒園教育反思11

在組織幼兒“做中學”《吹泡泡》活動中,教師首先提問:你剛纔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教師特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泡泡本身是一種無色的薄膜,它之所以五彩繽紛,是因爲它把光給分解了。肥皂泡有正面和背面,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會產生反射。在肥皂膜不同厚度的地方,有的光會得到增強,有的光卻會減弱,甚至消失。)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導致在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下還未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泡泡那時是橢圓的。

在此活動中,要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作爲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教師要擯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多提一些類似:誰有不同的想法?誰還想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的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總而言之,反思是強調教師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鼓勵教師敢於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過不去”,是主動澄清和質疑自己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教學觀念和教學信念;反思是一種探究過程,“實踐的反思把經驗與理論的或哲學的探究結合起來了”,而這種探究是沒有終結的,反思者堅信:教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寫教學反思,可以承前啓後,揚長避短,挖掘教師個性智慧。我們習慣於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有時不妨珍視一下自己,在自己的經歷中提取有價值的東西。寫一點教學反思,與心靈對話,做個主體的人,自己的經歷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學會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只要長期堅持,必定能逐漸把我們的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幼兒園教育反思12  1、《沒有大人的世界》教學反思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爲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爲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老師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爲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爲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2、《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贈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特別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着說:“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着說:“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輕鬆、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蘊涵的力量。

  3、《長大了》教學反思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爲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纔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啓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4、《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教學反思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爲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爲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5、《聰明的烏龜》教學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角色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角色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幼兒園教育反思13

幼兒園教學反思??失敗後的反思

組織小班主角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竈、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明白了。”但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說:“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說:“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纔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爲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思考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衆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主角、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明白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資料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爲小班的主角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爲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爲宜。隨着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資料。

幼兒園教育反思14

小孩子的情感還沒有完成成熟,他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呵護。但是當小孩子開始調皮,好些幼兒老師被折磨得失了耐心,便會講出傷害孩子的話來。下面幾句話是幼兒老師最不應該說的,到底是哪幾句呢?

你再不乖,老師就不喜歡你了。

這句話,看似是哄孩子安靜下來,乖下來的,但是卻是以威脅的方式講出來的。可能孩子不乖是有原因的,你威脅孩子不喜歡他了,孩子怕你不喜歡他,可能會變乖,但是他的委屈和無法表達出來的情緒卻一直在,對孩子成長來講,並不利。

明天別來幼兒園了。

孩子惹出事了,孩子惹老師生氣了,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吵架了,老師都有可能怒從心來,講出這句話來。本身孩子就不願意與父母分離來幼兒園,如果你再這樣講,完全是把孩子從集體裏剝離出去。

你不乖,大家都不願意和你做朋友。

孩子在幼兒園裏是極度需要小朋友們做朋友的。但是如果你這樣講,一方面是讓受罰的孩子難受,另一方面也會暗示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和他做朋友。這其實對於孩子來講,是雙重的傷害的。

隨便你,愛怎麼就怎麼吧。

當老師失去了耐心,就會說那好吧,隨便你,愛怎麼就怎麼吧。實際上,這句話對孩子來講,也是有極大的傷害的。這證明你已經不想再管這個孩子了,孩子就會有一種被老師拋棄了的感覺。

幼兒園教育反思15

悄悄的,陣陣熱風輕輕吹走了春日的溫暖。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前斜射入我的眼眸,不由得輕眯了一下眼。

渲染在指尖的光映照了內心深處的純真與歡樂,我伸手去觸摸那根牽線——隱隱的、無形的。但是這根線,它繫着責任,繫着義務。

這根線,如風箏,在虛空中搖搖欲墜,而最亮的光被一層無形的玻璃蓋住。快樂便是飛向最亮光的那雙翅膀。每一位幼師的心靈最深處往往都是幸福的。學習,它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在遠處召喚,牽引自己,讓求知者在知識的海洋裏隨心所欲;讓求知者在智慧的天空中盡情歡笑;讓求知者在研修學習中品味真正的人生。

每當自己漫步在知識的田園中時,自己的身後圍繞着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或許學習帶給自己的只有一部分,把這一部分知識真正的融會貫通獻給那羣可愛的小天使們卻纔是擁有真正的快樂。

快樂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快樂不需要太多的代價,只是看你如何去發現它,只要我們願意,用一顆激情的熱情的心去愛護它;用心關注它,快樂就向你招手,即使炎炎夏日,研修學習帶給我的快樂卻是無窮的。

一天晚上,做完運動後來到小班的活動室,突然間感覺有點口渴,怎麼辦呢?我打算碰碰運氣,邊走到一個可愛的小朋友旁邊,和小朋友說明來意後,有個小傢伙看了我幾眼,便轉身去口杯櫃裏拿出自己的口杯,給我倒來一杯水,雖然我並未真正的去喝,但心裏卻感到了極大的溫暖。出了小班的門,便用同樣的方法去樓上中班,得到是同樣的溫暖。

從那以後,需要“溫暖”時,我就會去班上,甚至在走廊上、戶外碰到小朋友是,都會用同樣的方式去與孩子們交流。同事說,你爲何去逗孩子們啊?我說:“那是因爲孩子們給了我一種簡單的溫暖。”

這種純真的溫暖,再也不會讓你有那種“懷疑一切”的危機感,隨之而來的是沒有任何羈絆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