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5篇

教育3.74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入學教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5篇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1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正式成爲一名國小生了,你們高興嗎?

2、讓我們一起唱首歌好嗎?跟錄音齊唱《上學歌》。

二、討論學習

1、你們喜歡學校嗎?爲什麼?

2、討論(出示投影):

(1)看圖說說圖上都有誰?在幹什麼?

(2)國小生在學校裏都可以做那些事?你聽說學校裏還可以做哪些事?

三、情景練習

1、那麼,圖上的老師和小朋友分別說了什麼?讀一讀你認識的字。

2、鼓勵認識這些字的同學,提倡大家向他們學習。

3、模擬練習

(1)情境一:師生交流(上學路上)老師:清早,我在上學路上遇見了王小明同學……王小明(起立、鞠躬):老師早!老師:王小明同學,你早!

(2)情境二:生生交流(自我介紹)A、與同位進行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的班級及其他情況。B、遊戲:找朋友。學生在班內自由結交朋友,其他同學齊唱《找朋友》。

(3)情境三:自由交流A、以小組爲單位,自己創設一個情境。想好時間、地點、人物,可以有老師、家長、同學,自由練習對話。B、小組表演。

3、結合自己談談成爲國小生以來上學的感受。

4、口語交際:根據畫面內容說一個完整的句子。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願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態度。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歡迎新同學

1、觀察畫面。觀察提示:這是什麼地方?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做什麼?觀察後,可以請同學在教學掛圖上指出每個人物的身份。如:“這是老師。這是新同學。這是新同學的媽媽。”

2、討論對話。討論提示:想一想,開學第一天見到老師的時候,你和老師都說了些什麼?猜一猜,這位同學對老師說了些什麼?老師對他說了些什麼?

3、情境演練。老師讀出對話框中的話,並告訴同學們每次見到老師都要向老師問好。老師可創設情境,和同學共同模擬練習。

老師:清早,我在上學路上遇見了王洋同學……

王洋(起立):老師早!

老師:王洋,你早!

(老師繼續創設情境,相遇的地點可以分別是學校門口、校園裏、辦公室前、教室裏……點到哪位同學的名字,哪位同學便起立,向老師問早、問好。)

第二課時:學習語文真快樂

1、指導學生初步觀察畫面,瞭解大致內容。

2、初步瞭解語文課。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同學們在上什麼課?你是怎麼知道的?初入學的孩子可能會沿用幼兒園時的說法:他們在上語言課。也有的孩子會說:他們在上認字課。教師要耐心地聽,並清楚地告訴學生:他們在上語文課。讓學生知道語文課和語言課不同,不僅練習“聽”和“說”,而且還要學習讀和寫(可以讓學生說說學會了讀和寫有什麼用)。

3、能夠喜歡語文課。可以請學生說說:黑板上有什麼?(有圖片和漢字,漢字上有漢語拼音)問問學生:誰認識黑板上的動物圖片?誰認識圖片下的漢字?然後老師拿出識字卡片“羊”字,請認識的同學讀給大家聽,問問他:如果老師請你把這個字貼到黑板上,你願意嗎?如果願意,你應該怎樣做?引導同學看圖,向圖中黑板前的那位小姑娘學習。讓學生了解,上語文課能學到很多知識,知道許多有趣的事情,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願意上好語文課。請學生說說圖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上語文課的,如,坐端正,專心看黑板,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等等,啓發同學們共同努力,上好語文課。

第三課時:良好的讀寫習慣真重要

1、指導學生觀察畫面,瞭解大致內容。

2 同學互相交流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是:圖上是誰?他(她)分別在幹什麼?你們認爲他和她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準確嗎?應該怎麼坐的?請同學們分別說說。

3 學生示範。問題設計:他們的讀書、寫字姿勢坐得這樣標準,你們想不想學學?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1.聯繫學校實際,觀察圖畫和觀察學校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學校的生活。創設情境演練,入學教育形象化,具體化,落到實處。

2.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但起步的訓練十分重要,入學教育要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打好基礎,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習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瞭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願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態度。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1.圖片

2.線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展茅中心國小學習。從今天開始,在座的每一個小朋友都已經成爲一名國小生了,你們將和我一起度過充實而又快樂的國小學習生活。

2.自我介紹。

板書自己的姓,讓學生認一認,表揚認識的同學。

(二)樹立班級的概念。

1.遊戲蜘蛛織網,學生間自我介紹。

線團從老師手裏傳到第一個學生手中,第一個學生介紹完了後,線的另一頭拉向第二個學生,以類推,直到最後一個學生,結成了一個網,告訴學生:這個網是我們大家共同編織的,每一個同學都有一份功勞,每一個同學都是我們這個班的成員。從今天開始,我們32個同學和我,你們的班主任老師一起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一年級(1)班。希望大家能夠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成長和進步,用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表現爲班級增光。

(三)組織學生參觀校園,瞭解各種設施和功能,並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設施和校園環境。

(四)佈置作業。

1.把今天瞭解到的學校的情況講給家長聽。

2.向家長說說自己第一天上學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怎樣上語文課。

1.上好語文課的意義。

語文課就是教大家學會祖國的語言文字,學會聽,學會說,還要學會讀,學會寫,爲將來學習其他的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大家一定要認真地上好語文課,學好語文。

2.上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1)遵守課堂紀律,不隨便說話,走動,有問題舉手發言。

(2)認真聽講,積極發言。發言時聲音要洪亮。

3.課後要求。

(1)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2)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及時進行復習,不懂就問。

(3)對即將學習的新內容進行預習。

(二)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

1.養成正確讀寫姿勢的意義。

小朋友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養成正確的讀寫習慣,有助於身體的正常發育,避免近視眼、駝背等問題的發生。

2.讀書的姿勢。

(1)講解:身體坐直,雙手握書,眼睛不要離書太遠,也不要太近。

(2)教師示範。

(3)學生模仿,教師檢查糾正。

3.寫字的姿勢。

(1)講解:身體坐直,胸離桌沿一拳左右,眼睛與本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手握筆下斷,離筆尖大約一寸。

(2)教師示範。

(3)學生模仿,在語文書第一頁填上自己的姓名。教師檢查糾正。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瞭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願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言行合一,不但明白,而且能自覺地做到。

課前準備:我們學校的圖片

教學時間:教學本課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知道自己是一名國小一(2)班的國小生了。

2.學會說:“老師早,同學早,老師好,同學好,老師再見。

3.會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國小一(2)班的國小生。我們班的語文老師是老師,數學老師是老師,我們班有位同學。

4.瞭解日常的課堂常規。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學會問好

1.(出示插圖)仔細看圖,你看明白了什麼?(以“歡迎新同學”爲主題。校門外,老師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學。有的小同學結伴來到學校,有的小同學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學校。畫面上,一個小同學正在聽媽媽說着什麼,一個小同學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說“再見”,一個小同學正在和老師互相問好。校園裏,教學樓高高矗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有幾個同學正在掃地、澆花。)

2.是呀,我們也學着圖畫上來問問好,問好時,我們可以鞠躬,如果以後你當上少先隊員,那可以敬隊禮。(師生起立,互相問好)

3.評價:表情是否是微笑,聲音是否響亮,態度是否大方。

4.早晨看見老師可以說老師早,中午呢?下午呢?校外呢?

5.仿照剛纔的樣子同學之間問聲好,老師和同學之間問聲好。

在上每節課之前,老師和同學都要有禮貌地問好,這表示我們之間的相互尊重,我們來試一試。(師生進行問好。)

(二)明確自己是一名國小生。

1.剛纔有的同學臉上笑眯眯的,你們爲什麼高興呢?

學習說話:我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有表情)

2.學習兒歌:太陽公公起得早,花兒點頭對我笑,背上我的`小書包,高高興興上學校。

3.從今天起我們都是光榮的國小生了,教師板書:國小生,這三個字就是國小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三)學習自我介紹

1.我們班有那麼多小朋友,有的已經在幼兒園裏相互認識了,有的還不認識。現在在同一個班裏學習,我們就要互相認識一下,該怎麼說呢?

2.誰來把自己介紹給大家。

3.教師評價:要求聲音響亮,說話連貫,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再說說是哪個學校(或者幼兒園)的學生,還可以說說自己的愛好。

4.小朋友都介紹得挺好的,自我介紹中還可以突出自己的特點。同桌之間互相介紹。教師巡迴。

(四)總結談話

這節課,同學們真能幹,不僅學會了問好,而且還能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認識了“國小生”三個字。希望大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地使用,從今天開始就看看哪些小朋友是真正有禮貌的國小生。

(五)課外作業

1.把學會的本領說給家長聽。

2.認讀有關的三個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瞭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

2.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玩東西,發言要舉手,坐姿端正。

3.學會說:“上課的時候要專心聽講”“寫字、讀書姿勢要端正,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兩腳放平,腳踏實地。”

教學過程

(一)出示插圖,感受快樂

1.(出示插圖)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大哥哥、姐姐是怎樣上課的?你看見了什麼,有什麼感受?(教室裏,同學們正在上語文課,學習生字“馬、牛、羊”。黑板上貼着馬、牛、羊的圖片,一位小同學正在把生字卡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下面。女教師親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學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專心地看着黑板。)

2.教師評價:語文課中形象的豐富性,遊戲的有趣,展示自己的才藝。

3.小結:上課時。我們可以做有趣的遊戲,可以認識許多生字,學到本領,還能將自己的本領展示給大家看,上課真是一件挺快樂的事。

(二)觀察思考,規範課堂常規。

1.你們知道爲什麼有的同學每天上課,學習成績挺好,有的同學卻學不好呢?

2.看圖想象,小朋友是怎樣上課的?(小朋友眼睛盯着老師,認真地在聽課。)

3.學習說話: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4.誰明白什麼是專心聽講?(眼睛看老師,耳朵仔細聽,不做小動作,不東張西望。)對,其實上課中坐的姿勢和寫字的姿勢也非常有講究。

(三)觀察圖畫,明確正確的坐姿、寫字姿勢

1.良好地寫字姿勢,對我們身體的成長,體形的變化都有益處。

2.你們仔細看圖畫,誰能學着圖中小朋友的樣子來坐一坐。

3.教師表揚同學,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坐的?(兩腳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頭擡高。)

4.小朋友們真能幹,通過看圖就能說出正確的坐姿,(教師板書“坐”)這就是“坐”,坐下來的坐。

5.讀書又應該怎樣的讀書姿勢呢?

6.讀書的時候,我們應該像圖上的小朋友一樣,,把書拿出來,斜放在桌面上,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嗎?

7.教師巡迴檢查。

8.誰能用一首兒歌來記住這漂亮的讀出姿勢?

9.師生共同編兒歌:寫字、讀書姿勢要端正,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兩腳放平,腳踏實地。

10.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11.學習“讀書”兩個生字。教師板書“讀書”,這就是讀書,我們一起來讀讀。

(四)小結

今天我們同學真能幹,學了許多本領,你能告訴大家,你學到了什麼?(學習了三個生字;學習了正確的讀書姿勢、坐姿;知道了上課是件很有趣的事;上課要專心聽講。)

我們小朋友在40分鐘學到了那麼多本領,這真是一堂有趣的語文課!

《入學教育》教學設計5

一、導入新課

誰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了哪些內容?

二、指導觀察,瞭解圖畫內容。(出示投影片)

1、討論:圖上畫了什麼?

2、指導學生按照圖畫內容說說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幹什麼?

3、他們說了些什麼?請認識這些字的小朋友來讀一讀?

三、看看我們的語文書。

1、寫上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

2、看看目錄有什麼用?

3、怎樣找第4課?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找找第16課、第67頁、寫字表、查字表)

4、誰來說說你打算怎樣愛護課本?(1)輕翻輕放(2)雙手要保持乾淨(3)不亂寫亂畫(4)包好書皮(5)不亂仍課本

5、今後我們要經常比一比看看誰的課本保護得最好。

四、再唱《上學歌》。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唱《上學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爲什麼背上小書包?"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爲人民立功勞。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採用討論形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積極性。

以遊戲的形式創設情景,使學生從做中學,在做中練。

放手讓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鼓勵認識這些字的同學,提倡大家向他們學習。

培養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營造活潑、寬鬆的課堂氣氛。

標籤:入學 教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