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國小數學教材《分數乘分數》評課稿

教材2.33W

一、量體裁衣,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

國小數學教材《分數乘分數》評課稿

《分數乘分數》的教學目標一是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二是經歷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由於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道理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圖形可以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所以邵老師採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先放手讓學生動手摺和畫,怎樣用圖形表示分數乘整數,瞭解學生已有操作上的知識體驗,並把學生的方法貼在黑板上。圖形清晰,這樣學生對用圖形表示分數有了初步的輪廓,爲後面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降低了難度。邵老師重視了學生已有的這些知識體驗,較好地達成了以上的兩個教學目標。

二、有效操作,讓智慧在指尖上跳躍。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手和腦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起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新課標強調學生經歷教學活動的過程,操作活動有助於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研究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時,邵老師把探究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用圖形怎樣表示1/4的1/2,充分地滲透了圖形結合的思想,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究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動手摺分數、給分數塗色,使學生在動手中體會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而幫助孩子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邵老師還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繫學過的小數來解決新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引導觀察,善於用語言來表述結果。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有序的操作有利於學生形成清晰流暢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同樣要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述自己操作的結果,促進語言與思維的融合。邵老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學生較好地總結出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然後邵老師形成工整的板書,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另外,我覺得有一個環節要簡約一些就好了。在一開始的摺紙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老師貼在黑板上的紙中已經看出了1/8、3/8這樣的結果了,感覺就沒有必要再讓學生動手驗證一遍了,有點重複。

還有出示1/2×1/4時,我覺得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多渠道解決,然後讓學生交流:可以化成小數;可以摺紙,還可以畫線段圖等等,我想很可能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會直接用分數乘分數計算了,可以先讓他們說說是怎麼算的,再結合畫圖、摺紙深刻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或許這樣學生的思路會更加開闊一些。我沒有教過六年級,說的不當的地方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