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5篇)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

本月我看了這本《當下的力量》,書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活在當下的真理,雖然我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但我能感悟到這是一個真正能幫助我們移除障礙的心靈導師。它會提醒你:你是誰,爲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當下的力量,迴歸到愛的世界裏,它利用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經文的再現,通過閱讀以下兩條給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當下。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集中在當下,所以笑時笑的那麼開心,哭時哭的那麼傷心,小時候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個人,兒童時代的我們就像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身體和內心不會積累負面的能量。隨着年齡思維漸漸長大,我們的內心慢慢豐富起來,思維和經驗慢慢左右了我們的行爲方式,我們漸漸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識,所有負面的能量隨之而來。從表面看,當下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無數個片刻組成,然而當下,是唯一永遠無法逃離的現實,無論生活發生多少改變,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你總是處於當下。

2.真實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絕對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誰”。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與否很重要,健康與否很重要,富裕與否很重要,這些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些事項確實重要,但不是絕對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誰”,尋找內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誰,地球上所有的苦難,皆源於“我”或“我們”這樣的人意識,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像水一樣,時常有固態、液態、氣態。

總之,我們要將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消極減到最少,事實就是用“當下”的心態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減少過去和未來非現實的東西,對我們生命中的影響,懂得了當下的力量,或多或少能幫助我們體會到心靈的寧靜,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和壓力,使我們集中精力活在當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活在當下,就無法體會生活的樂趣,當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東西,與當下成了朋友,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感覺到自在,念頭、情緒、生活、工作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構成了生命的全部,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內心都要完整,真正的幸福就是內心的完整,幸福使我們共同的目的,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學會活在當下!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2

關鍵詞:當下時刻、臣服、寬恕、感受身體、沉默、關注、等待、抗拒、消極心態、防衛感、小我、拯救

作爲一本純理論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書中免不了出現一些心理學概念,以及某些莫名其妙的邏輯。沒有關係,這並不影響一個心理學小白去讀這本書,並形成自己對當下的理解。

當下時刻,這是貫穿整本書的關鍵詞。“時間一點兒也不珍貴,因爲它僅僅是一種幻象。你認爲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點,即當下。實際上,當下纔是真正的珍貴。你越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你就會越多地錯過當下。當下纔是最珍貴的東西。爲什麼?首先,因爲它是唯一正在存在的東西,你的整個生命就是在這個永恆當下空間中展開的,而這個永恆當下是唯一不變的常數。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從來不會不在此刻,未來也不會。”“有什麼比反對生命本身,也就是當下,而且永遠是當下,更瘋狂的嗎?”活在當下,道理我們都懂,勸慰他人,鼓舞自己的陳詞濫調。如果整本書都是類似這種當下是如何重要的告誡,也不會對讀者產生多達的觸動。

臣服、寬恕、感受身體、沉默、關注,這是如何進入當下時刻的關鍵詞

臣服即放下對已經發生的事實的情緒的抗拒。“不管當下時刻情況怎樣,心甘情願的接受它,就像他是你選擇的一樣。總是與它共事,而不是抗拒它,使它成爲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這將會不可思議的改變你的整個生活。”當然,作者也強調,臣服並不是消極的“好吧,就這樣”的心態。臣服首先是接受已然發生的事情,比如你失業了,那麼不要整天沉浸在失業的痛苦中,最應該做的是接受,接受失業的事實。心裏不要想着“如果……就好了”“假如……會這樣”,這都是對當下的抗拒,從過去和未來尋找答案,肯定行不通的。接受了,這種臣服的心態就會創造一個寧靜的空間,而你也會從一定程度上獲得解放。“接受當下的現實,然後採取行動,盡最大努力從泥沼中爬出來。”這是暫時性臣服,然後採取行動。還有一種情況,作者認爲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糟糕,如過放下了心中的排斥和抗拒,以平和的心態重新審視現狀,也許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無法讓你感受到喜悅、自在和輕鬆,這並不意味着你需要改變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變的是你做事的方式。”

寬恕就是放下怨恨,同時放下悲痛。寬恕和臣服有時候一樣,我認爲,寬恕更進一步。如果臣服在說“沒關係”,那麼寬恕是微笑着在說“沒關係“。”一旦你認識到憤恨除了加強你虛假的自我感之外別無用處時,你就會很自然的寬恕。寬恕是不去抗拒生命,容許生命經由你活出自己。在你真正寬恕的那一刻,你已經從你的思維中收回能量了。“

感受身體。如果還不知道如何臣服和寬恕的話,就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體。“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腳到頭,再從頭到腳,儘可能地強烈地感受這些部位的生命能量,讓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像波浪一樣通過你的身體。然後,將你的內在身體看成完整的單一能量場,並且去感受它。“爲什麼說感受身體也可以進入當下呢?作者認爲,身體是意識與無意識的連接點,感受內在的身體,即打開了意識的大門。我的理解是,感受的身體的時候,你變得集中在此時此刻,即經由身體,慢慢的進入了當下。

沉默。“無論你身處何地,沉默是進入當下時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即便有噪聲,在聲音空間和之下還是會有一些沉默之音。傾聽沉默會在你內心深處創造寧靜。只有你內心寧靜,你才能感受到外在的寂靜。寧靜就是臨在,從思維形式中解放的意識。“

關注。事情發生了,痛苦或者怨恨,無法擺脫。那麼就感受痛苦吧,不要逃避,全面的感受它,但不要去思考。“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不是集中在造成這種感覺的人、事情或情況上。在這個階段你不需要關注臣服了,它已經發生了,全面的關注就是全面的接受,就是臣服。“

等待、抗拒、消極心態、防衛感、小我,這是爲何無法進入當下時刻的關鍵詞。

等待。“任何一種形式的等待,都讓你無意識地在你的此時此刻創造了一種內心的衝突:你不要此時此刻,你把希望寄託於未來。喪失了對當下時刻的意識,會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質量。所以請放棄‘等待‘這種思維狀態。當你覺察到自己陷入了等待之中時,請迅速撤離,轉而進入當下時刻。如果你身處當下時刻,你就不需要等待任何事情““‘某天,我會成功的。’你的目標是否佔據了你的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讓你把當下當成達成未來目的的一種手段?它是否奪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應該給你帶來的歡樂?你是否在等待開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這種思維模式,不管你取得什麼成就,你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你的未來似乎永遠會更好。這樣就會讓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你同意嗎?”

抗拒。“你說的話不對“,“這件事情不是這樣的”,“好討厭這份工作啊”,抗拒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抗拒讓我們無法活在當下時刻。“要麼離開這種情境,要麼接納它,其它一切的行爲都是瘋狂,不需要抗拒當下並且把自己投射到未來。”

消極心態。“所有的消極心態都是由累積了心理時間(憂慮未來)以及對當下時刻的拒絕(否定現在)所引起的。焦慮、緊張、不安、壓力、煩惱——所有形式的恐懼,都是因爲對未來過於關注而對當下關注不夠所引起的。愧疚、後悔、悲傷、怨恨、痛苦以及所有形式的不寬恕都是由於過於關注過去而很少關注當下時刻所引起的。”“現在,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然後告訴我,此刻你還有什麼問題。”“無論何時,當你感受到內心產生了消極心態時,把它看成是一種提示:注意,此時此刻,請保持警惕。”

防衛感。“請觀察你內在的任何一種防衛感——你在防衛什麼呢?一個虛幻的身份,一個思維創造出來的形象。”

小我。“小我是一種衍生出來的自我感覺,他需要認同於外在事物,需要不斷的被維護和餵養。消極心態的唯一用處就是加強小我,這就是爲什麼小我喜歡它的原因。”

最後總結一下,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拯救不在空間或時間內,它就在此時此刻。接納或者採取行動。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3

讀了將近6個半小時纔讀完。早幾年前就有了這本書的紙質版,一直沒有去讀,現在想想其實現在讀也許是最好的時機。作者的每句話都是我這些年的真實感受和經歷,所以讀起來才更加明白其中真理。領悟是身,心,靈三方面的全面認識。就好像開車,你知道怎麼開,但只有坐在駕駛室,擰開鑰匙,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的時候才能領悟開車是怎麼一回事。

剛剛好。

從一開始怨恨我自己,怨恨原生家庭,怨恨爸媽;到思維層面與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再到現在接受自己的無意識,接受自己二十多年無意識所創造的我的內在世界,外在的生活情境。幾年時間成長了許多。

小我以痛苦爲食,且讓我們認同於痛苦,給人虛幻的自我感。所以神經症患者不願意從痛苦中走出,受過傷害的人認同於痛苦是人生的底色,進而封閉自己,學會僞裝。外在平靜的我們,內心上演着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顧影自憐的戲碼。

識破小我的僞裝很簡單,關注內在升騰起的.情緒,感受,思維。情緒,感受和思維是小我賴以生存的保障。但當我們有意識的關注這些時,小我的力量即刻得以瓦解。

善與惡從來不是對立的,善裏包含着惡,惡是來提醒我們無意識的存在,包圍着惡的能量,同樣也期待着解放,期待着爲愛所包圍,宇宙的一切都期望迴歸到本然狀態,期待着愛。

謝謝你,我愛你。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4

痛苦源於自我:我們的痛苦源於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它不滿於當下,不停地去外界尋找認同感,通過追求物質世界來獲得滿足。千萬不要去尋找身份認同感,這會讓你無法專注於當下。

什麼是小我的思維呢?作者所說的“思維”並不單是思考,還包括我們的情緒以及所有無意識的心理情緒。

“小我”由思維活動組成,只有不斷地思維,它才能存活。它是我們無意識認同於我們的思維產生的。

思維認同的壞處:只要我們處於無意識的狀態,痛苦就無法避免。

一般無意識狀態是指你認同於你的思考過程,情緒、反應、慾望和好惡。你會被你的思維所控制並且不會意識到。在這種狀態下,你會持續的、輕微的、不滿、煩悶或是緊張。

深度無意識的狀態是指痛苦之身被激發並且完全控制你。當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戰或是損失。一般無意識會轉變爲深度無意識。

我們應該怎樣從思維中脫離出來呢?

兩種方法:

一種:觀察思考者

二種:將注意力集中與當下。(控制你的思維,不要你老是思考,而是專注于思考的`對象。這個對象不能是自己。)

有些人喜歡參加冒險的活動,如爬山、賽車等,原因是這些活動迫使我們進入當下時刻。即使一秒不在當下就會面臨死亡。但在日常生活中,關注你的呼吸、走路、洗手都是可以讓我們進入當下。

認同思維與時間的關係。

從過去尋找認同與同未來尋找認同。這種思維的認同。

時間的真相是你越關注時間,你便越多地錯過當下。

你對當下滿意嗎?

你若是對當下不滿意,勢必會引發痛苦之身。比如你一直求而不得會讓你對當下產生不滿。你無法擺脫思維的認同,外界又無法獲得滿足的時候你便會產生深深的痛苦。

你能意識到你被你的思維控制了嗎?你是否在反問你是否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了。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5

首先,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見第一章)。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反倒成爲思維的奴隸,成爲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着。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停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碴,尤其是與創造A有關的人。所以我們每天疲於奔命,一直在處理、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事、物。可是我們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同樣一件事,幾家歡樂幾家愁。爲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事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大腦的思維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製造我們的痛苦,我們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性焦慮和永遠在外在世界無法尋得滿足的肇因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都來自與大腦的思維(第三章)。作者也在書中一再強調: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自我,是我們受苦的元兇。他稱真實的自我爲本體或存在(being)。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我稱之爲“真我”,而這也是我們人類有孤離感,惶惶不可終日,始終不快樂、不滿足的主要原因。爲什麼會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見是: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_小我,來讓自己有“真實感”。而正因爲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我們的小我,我們愈感到空虛和孤離。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爲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己,也就是遠離了作者所說的:本體或存在(being)。

作者還提到了一個我們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body)(見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能量場,它是我們過去未被合理地表達和適當地釋放,而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能量常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居在我們身體之中的惡魔,在它沉睡的時候,一切相安無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順利,或是有相關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時候,它就會甦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會突然變了一個人,出現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爲。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一件小事情會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這就是痛苦之身被喚醒的結果。

好了,我們有一個不能正常運作的大腦思維,常常給我們找麻煩。現在又來了一個痛苦之身,時不時的跳出來攪局。難怪我們的人生苦多於樂,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好幾個非常實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源自於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活在當下。當下有你所有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時間只是一種幻象,越說越玄了!其實,只要這樣想,就不難明白了。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我們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擁有的,不就是當下這一刻嗎只要搞定現在這一刻,你就沒有問題了。未來就算一定會來臨,但是它也一定是以“當下”的方式出現的,不是嗎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這裏,可是腦子跑到過去了,帶來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或是人在此刻,腦子跑到未來,於是產生壓力、焦慮、恐慌。

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稱之爲“臨在”(presence)(第五章)。臨在指的是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力,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裏面思維的能力,作爲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觀察者。臨在的力量一來,你的喋喋不休就會停止。還有一個培養臨在、進入當下的方法就是去觀注我們的內在身體(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可以試着把眼睛閉上,然後去感覺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麼你怎麼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覺得到它嗎有沒有感覺到氣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你與你的內在身體做更多的連結,這樣就可以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6

說實話,讀《當下的力量》很乏味,講了一席大道理,結果是讀着讀着就睡着了。但我硬着頭皮也要讀下去,誰叫咱水淺呢?沒想到,讀到最後竟讀出點味道,《當下的力量》告訴我--臣服最有力量。

開始看到“臣服”這個詞,我就想到了失敗,放棄,無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遲鈍,退宿,屈服等。後來發現,真正的臣服是與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說消極地去接受你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情況。臣服是一種順遂生命流動,而不逆流而上的簡單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體會到生命流動的地方就是在當下時刻,所以臣服就是無條件,無保留地接受當下時刻。它就是放棄對當下時刻的內心抗拒,接受當下的現實,你就會立即從你的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從而與你的存在相聯接。當你接受了當下時刻的現實,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智慧的大門就被打開,它比產生於憤怒,絕望或挫折的消極行爲更具威力,直到取得理想的結果。

回顧自己的人生閱歷,無意識中有過類似臣服的例子,但過往的不舒服,大多是以不滿,憤怒,消極等待,麻木等應對,其結果是低效或逃避過去,讓自己內心得到一時的安慰,其實與事無補。

東方武術中的深藏的智慧,因勢利導,以柔克剛;道家的“無爲”被看成是一個最高的成就或美德。所以我告誡自己,無論何時,即使是災難降臨時或者某些事情嚴重出錯時--疾病,殘廢,喪失家園,財富,我會知道它們還有另外一面;一個完全轉化的鍊金術,把痛苦的金屬變成金子,並且離它們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就叫臣服。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7

有朋友推薦,這幾天讀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據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有埃克哈特。託力所著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

開篇埃克哈特說:“你生存的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

快樂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精神的外在表現。解讀快樂,就是在解讀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與快樂一起出發!

這是一本很靜的`書,書中談到了關於自我,關於生命,關於痛苦,關於專注,關於實現的可能,讀讀想想。蠻開心蠻實用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完善自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路標,他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提高一個層次,發現小我,戰勝自我,當下的力量,“做”比“想”更加重要。他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自由,快樂,開心,面對生活我們多了份自強和信心,平和和安靜,它是一本心靈的雞湯,給你送來清新的一幕,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閱讀此書對我來說是一本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領下,你會發現我們一直處在大腦的和思維的控制之中,不能放開自我,生活在焦慮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能很好地從過去走出來,懷念不切實際的事情,擔心未來的危險前程等等,只有活在當下,我們的生活才充滿快樂,以前也看過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那本書,只是自己很多方面沒有理解,今天讀了這本書,纔是我恍然大悟,克里希那穆提也是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的境界,他們兩個的理論和見解是一致的。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8

最近,讀了德國人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可謂暢銷全球,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在全球200多萬冊,被譽爲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啓迪之書之一。帶着對這本書的期望和一直以來的內心焦慮,開啓了心靈之旅,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主要內容

這本書主要講了三方面內容:一是人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中注水的道理一樣,杯子是空的時候,往杯子裏注入的誰才能更多。人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才能獲取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而在清空思想的同時,就需要我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二是要學會專注當下,不必太多計較曾經和未來,我們對曾經和未來需要做到就是總結曾經的經驗以及堅定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必然收穫。三是要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而不能妄加聯想,堅持要以事實說話。愛護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二、主要體會

從書的內容不難看出,作者在字裏行間讓讀者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刻,控制自己的思維。當你只關注當下時,纔會不會有不安和煩惱,每時每刻都會充滿幸福感、安全感與滿足感。

但包括我在內,往往不明白關注當下另一面,我們的痛苦來自哪裏,這本書告訴我們,痛苦是來自於情緒,情緒來自於思維,思維來自於意識,意識才是你自己的,思維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它只是一個工具。而更多時候,我們往往被自己的工具控制和利用,而沒能用意識去控制思維,從而產生很多的痛苦。

如果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我感就完全源自外在。正如那些與我們的自我感絲毫沒有任何關係的地位、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當這些離開了我們時,我們會感到痛苦和絕望,就會讓我們失去自我,這種情況會反反覆覆,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中無窮無盡的尋找而又一次次地被傷害,而我們沒能意識到這些都是思維奴役我們的結果。所以我們不難想象,即便是擁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的.人,他們依然在四處尋找歡樂、成就、安全或愛情的殘餘,因爲他們,沒有擁有更爲珍貴的東西——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三、啓示收穫

而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快樂與寧靜顯得更爲珍貴,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對思維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復自我對身體與內心完全的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種身心合一的狀裏,就像孩子一樣,內心充滿着平和、喜悅與寧靜。這時,我們才真正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爲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裏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

而我們到底如何解決這些永遠困擾我們生活的煩惱,獲得心靈的寧靜和幸福呢?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把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和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總的來說,讀完《當下的力量》,個人感覺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珍惜現在,對生活處之泰然,也要有點阿Q精神,但又要適度;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規劃生活。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9

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買下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書的作者是一位德國的靈性導師,書中探討了人們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焦慮中,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的狀態。並指出我們實際上只能活在當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只有活在當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獲得平和。

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反倒成爲思維的奴隸。記得我在上中學時,有一次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宣讀考試成績,那次我考得不不理想,所以當老師點到我的名字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我總覺得班裏其他的同學會因此看不起我,老師會不喜歡我,父母會對我失望,這種不健康的情緒導致我那晚失眠了,第二天精神不振地去上課。以後的一段時間裏,這種病態的思維使我變得少言寡語,最後還是在班主任的勸導下我才識到原來沒有人那麼在意我的一次失敗。看完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那時我的思維不再取決於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是被外界的看法所控制,陷入一種“被嘲笑”的幻想中。然而外在世界本身是變幻莫測的,因此我們會陷入恐懼和痛苦當中。

作者認爲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來比現在更好,他會給你希望,或讓你愉悅地期待,如果他比現在更糟,會讓你焦慮——其實這兩者都是幻像。過去的麻煩和未來的擔憂控制着我們當下的生活。同時,它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告訴我們明天會更好,使我們生活在期待中。當期待的事情沒有發生,就會產生很大的失望。由此,我想到一個很經典的小故事: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清晨起牀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就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式落葉滿地。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纔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這些都告訴了我們同一個道理: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用等到以後,現在就已經擁有。如果總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忽視了眼前的一切,就永遠不會得到快樂。

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們就應該活在當下,體會周圍的事物帶給我們的最真實的感受。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聞聞路邊的花香,享受陽光灑在身上的溫暖,收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已。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0

對於我這個純理工思維的人來說,哲學書籍晦澀難懂。雖然讀過幾本哲學書,但有些我可能連作者的主要觀點都不記得了。

這本《當下的力量》,在讀上半本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讀不懂的。但當我讀完整本書,再回頭翻看前半本中做了標記的內容,我發現自己其實讀懂了作者的邏輯。

對於我來說,哲學晦澀難懂的原因之一是抽象的概念太多;有些概念使用的名詞是我熟悉的,但它在特定的`哲學語境和體系裏,並不是我熟知的含義。想要改變已經成型的思維去理解這些概念,必須要非常專注地沉浸在書中,否則,就會每個字都認識,但讀完一個章節並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

這本書就是一直圍繞“思維”“小我”“痛苦之身”“無意識”“時間”“意識”“臨在”“當下”這些概念展開的。

作者認爲,痛苦的根源之一在於“我們無法控制思維,反倒成爲思維的奴隸”。例如,你被某人某事氣得失眠,其實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睡,那件事已經過去了,但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

思維總是否認當下,並試圖逃離當下。如果你認同了思維,你就會遠離當下,而“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之中,這樣你的心思會完全被過去和未來佔據而不願意接納當下時刻;因爲過去可以賦予你一個身份,而未來代表了一個救贖的承諾或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例如,思維會告訴你“當某天、某個事情發生時,我就會很好、很幸福”。我們爲什麼會焦慮?就是“因爲你身在此時此刻,而你的思維跑到了未來”。

但其實,過去和未來都是幻象,因爲“時間本身就是一種幻象”。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所謂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錯覺。

有人會說,時間怎麼會是幻象呢?明明是“時間很珍貴,我們不應該浪費時間”啊。

作者回答說,“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個點,即‘當下’。越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會越多地錯過當下。因爲當下是唯一真正存在的東西,它是永恆不變的。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從來不會不在此刻,未來也不會。”這段話仔細讀來有如醍醐灌頂。

我們覺得痛苦時該怎麼辦?難道進入了“當下”,就再也不會有痛苦了嗎?

並不是。作者說,當我們痛苦時,“觀察痛苦就足夠了。觀察痛苦意味着接納它成爲當下時刻事實的一部分”。

什麼樣的狀態纔是進入“當下”呢?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有些人喜歡參加冒險性的活動,比如爬山、賽車等,原因是這些活動迫使他們進入當下時刻——在這些高度緊張的時刻裏,他們能從時間、從問題、從思維中解放出來。即使一秒鐘不活在當下,都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這種狀態便是進入了當下。作者說,“不幸的是,爲了進入這種當下時刻,他們必須依賴一種特殊的活動”。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領悟和歸納。

這本書還有一段話讓我很受用:

“無常性是所有情況的本質,……(所有情況都)將會改變、消失。……只要你的思維將某種情況判定成‘好的’,不管它是一種關係、一份財產、一個社會角色……你的思維就會執著並認同它。它會使你開心,使你自我感覺良好……(但所有情況)要麼改變,要麼終結……一種情況消失了,它的消失讓你不開心。當思維依賴的和認同的某個條件或情況改變或消失時,思維就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它將會執著於消失的情況並抗拒它的改變。這種感覺就像是從你身上撕裂某個肢體一樣痛苦。”

我讀到這裏,想起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覺得這段話正是從反面闡明瞭范文正公這八個字的哲學基礎邏輯。

從不奢望讀了幾本書就能解開人生的困頓,但不管以後的自己會怎樣,讀過了總會進步一些。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刻,作者的某一句話在電石火光間出現在腦海,讓我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1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曾長期蟬聯《紐約時報》心靈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張德芬因爲受到這本書的啓發,從而寫下她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不過在許多讀者認爲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時,美國《時代》雜誌卻也評價這本書是“聽不懂的胡言亂語”。

這本書的確有很多作者創造的術語,讀起來也有些吃力,不過,作者顯然通讀了基督教、佛教以及道家經典,並結合自己的體悟,提煉出瞭解讀生命的新角度。

比如他提出“小我”這個概念,說它由意識形態構成,卻並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我們的痛苦與煩惱卻往往來自對虛幻的.“小我”的關注,另外一個痛苦與煩惱的根源則是沉溺於時間的幻相中。

作者在書中反覆強調當下之外別無他物,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只是追憶,未來則是想象中的心智的投射,而我們卻時常將當下當作過去遺憾的延伸、通向未來的跳板,於是就活在悵惘和不斷趕路中。

但實際上惟有當下才真正活生生的、不斷散發着能量。這能量來自於周遭的世界,更來自於自己的身體。當你能領略天空雲霞的壯觀時,當你能聆聽到水流與鳥鳴的婉轉時,當你能通過呼吸與這自然界產生聯結時,你就會感受到某種無可名狀的深沉又歡欣的喜悅從內心涌出,感悟到當下的神奇與美妙。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2

闔上本書最後一頁之後,感覺當下的力量真的很有用,不去思考,只去感覺,這時時間就失去了力量。我們不會再對過去念念不忘,對未來時時擔心。

與你的思維認同就是陷入了時間的陷阱:你會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之中。這樣你的心思會完全被過去和未來佔據,而不願意接納當下時刻,並容許它存在。這種身不由己地住在過去和未來是因爲過去可以賦予你一個身份,而未來代表了一個救贖的承諾或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其實兩者都是幻象。(p47)

原來我們一般人都活在時間的牢寵裏,活在效率裏,唯有跳開時間的限制,纔有真正的自在。

時間一點也不珍貴,因爲它僅是一種幻象。你認爲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點,即當下。實際上當下才真正的珍貴。你愈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你就會愈多地錯過當下。當下纔是最爲珍貴的東西。(p47)

七年級乍看,會以爲作者不重視時間,而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的小我又在作祟。

開悟的人主要注意力通常會集中在當下時刻,但是他們對時間的關注仍然同時進行着。換句話說,他們會繼續利用鍾表時間,但是他們會將自己從心理時間上解放出來。(p55)

從心理時間解放出來有許多好處,作者也提供實際可應用的方法,例如:

無論如何當你注意到某種消極心態在你內心出現時,不要將它視爲失敗,而是一種有用的信號:“快保持警惕,遠離你的思維,進入當下時刻。”(p201)

重視覺察以及此時此地(HereandNow),其實在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裏的家庭治療和格式塔治療方法所強調的很像,也和佛家所說的類似,很多道理真的是相通的。

南懷瑾在他的那本《答問青壯年參禪者》說整個的佛法是爲了了生死的`問題(見該書p67),而在此書,也同樣提到:

一個最強有力的靈脩方法就是針對身體的必死性深入地冥想。也就是說: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進它。你的身體形式在不斷地衰弱,然後你所有的思維形式或思想內容也會跟着死亡。但是你仍然存在—你神聖的存在本質仍然在那裏。真實的、嚴明的、覺醒的本質性的東西不會死亡,死亡的只是你的名字、形式和幻象。(p206)

發現其它很多讀者是讀了張德芬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才認識此書的,在張德芬的書和此書中都提到了小我,而張說她的書也一直引用到此書,可見此書的魅力。翻譯上有點缺憾,翻出來的文章像是翻譯體,用了太多的代名詞,真正地道的中文,代名詞可以省略的。

也就是說,(作爲)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p5)

其中括號裏的東西可以省略,可參考余光中着的《余光中談翻譯》其中一篇“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不過本書的小小缺憾卻無法遮蓋本書發出的智慧光芒,此書值得一讀再讀,並細細品味,相信對追求靈性成長的朋友有所啓發。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3

活在當下,當然意味着不要執着於過去或者寄希望於未來。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是因爲我們堅持時間是存在的。堅持我們活在過去和未來。

其實我們執着的時間概念,只是我們的心理時間。你認爲,除了當下一刻,你的過去存在嗎?你的未來存在嗎?談談我的體會,我很多時候也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憶過去的事,請注意,是“不由自主”,是一種被動狀態地回顧,無意義的回望,回憶起痛苦的事,讓我當下很難受;回憶起喜悅的事情,讓我當下產生虛幻的幸福感。然後,有時我又爲明天擔憂,書賣不好了怎麼辦阿?嫁不出去被親戚鄙視怎麼辦阿?(哈哈哈,鄙視我吧。)甚至,我們常常神經質地擔心明天的飛機或火車會不會失事。這是典型的“活在並不存在的明日”。(你以爲明天一定存在嗎?汶川地震的罹難者前一天也以爲明天存在。)當然,艾克哈利也並非一票否決記憶的價值。他認爲,記憶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調用(主動),但是不要沉湎於記憶(被動)。

ok,我們用過去的記憶來鞏固自己虛幻的身份認同,然後又借明日的目標來妄想拯救自己,恰恰忘了能行動的只有當下這一刻。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說,不要說我們即將變得怎樣,而要當下就變得怎樣,覺悟只在當下,無所謂“慢慢覺悟”。你不可能明天突然變得不暴力,你只能當下就不暴力;你不可能明天突然變得很成功,你只能當下就進入成功者狀態。這也可以解釋《祕密》一書裏所提的吸引力原則。吸引力原則並非說你去幻象明天會怎樣,明天就會變成那樣,而是,你當下就認爲自己已經在路上。全身心地認可自己那個夢想,這種對自己對宇宙的信任會爲你吸引來你需要的資源。

是的,從時間的睡夢中覺醒,進入當下時刻。當下的`力量才能讓你智慧地行動起來,一切問題,在行動開始後便消融(做和發生實事上是同一個過程)。答案浮現,也便無所謂問題了。剩下的只有“按着答案去執行,然後讓結果自然出現”罷了。(自助,爾後天助之)但是有創造性的答案浮現的前提是,你是否停止思維,創造空白讓意識降臨!

那麼,只有結束時間的幻象,不要在糾葛於過去的身份,也不要幻想從未來得到救贖,你才能喜悅、輕鬆地執行當下的事情。不要過多地去擔憂結果,關注事情本身就行。如果足夠專注,真正的問題和答案就會浮現。你就會有很好的策略了。(書中說,很多人之所有沒有創造力,不是因爲不會思考,而是思考太多。)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4

《當下的力量》是臺灣身心靈導師胡因夢作序推薦,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傾力推廣。這是一本20xx年在美國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國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奧普拉(Oprah)無意問讀到,她驚爲天書,發心要大力推廣,與更多人分享。奧普拉說,這是她二十多年來讀到的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幫助人類整體意識得到提升和轉化,她讀後有“開悟”之感。

當我們的自我認知能夠容納世間萬物時,內心會找到一種與世界共舞的寧靜。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對人類心靈就一直有着重要意義。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義,,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着迷並感覺親切,就是因爲它們具有超凡空靈的特質。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臨在、定靜和警覺,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在部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於自己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本質一樣。

對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形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際關係的衝突,也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在這本書中,作者經由自己的親身經歷,描繪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藉助於臨在之光,也就是意識的'覺醒,從痛苦之身中破繭而出。作者向我們保證: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己在痛苦之身爆發的時刻完全地去感受當下的感覺。而隨着全人類覺醒的到來,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將會出現一個新世界——人類不再認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夠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5

《當下的力量》中說到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的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的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給你,你坐着的是什麼?

乞丐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從我記事以來,我就坐在上面。

陌生人說:你曾經打開過嗎?

乞丐:沒有,裏面應該什麼都沒有

最後,陌生人堅持打開了箱子,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箱子裏竟裝滿了金子。

所有的人,如同書中描寫的這個乞丐,只是打開箱子的時間,程度和方式不同。我,曾經是用頭腦及思維去打開它。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會去尋求解決的答案,有時候難免會在問題與答案間糾結或長或短的時間。

想起n年前我有一次失戀,當時怎麼也想不通,然後又一位朋友說:你,就是讀書讀太多了,那時候我怎麼也想不明白。

直到多年以後,我終於放下了這個問題,但凡能夠從容的放下的東西可以拿來說一說數一數的,如同經歷另一個人的情緒與故事的。

書,是要多讀的,那是開啓生命智慧的鑰匙,但更重要的是,讀書的參與者是心靈、是內在、是真實的自我,而非頭腦、非知識,非變形的我。

不然讀很多的書,也容易糾結去情緒與往事當中,而當糾結越多的時候,你就會失去越多感受當下的力量。

我過世的奶奶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女人,自幼就當了童養媳,可是她卻智慧的.活到了八十多歲,一生平安和悅。

小時候我常常聽她說起小時候的故事,末了她常常會說:現在,多幸福啊!

長大了以後,我也常常聽她說爺爺或是爸爸的故事,末了她也常常會說:現在,多幸福啊!

我的外婆,年初已過了百歲生日,她雙目失明,卻很明白家裏的所有事情,大家都在忙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安靜的坐在那裏,不說話,時不時動一動嘴,像要說什麼卻又沒有表達。

大家都在身邊陪着她的時候,她會一個勁的拉着我們的手,一遍遍的說着一些事情,媽媽說:很多事情沒有任何人跟她提起過,她卻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時候我不明白,現在我知道那是因爲她用心去解讀的。

就像我們上課時,老師所提到的“三摩地”,她在我們身邊不言不語的時候,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心靈。

標籤:讀書筆記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