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5篇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

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買下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書的作者是一位德國的靈性導師,書中探討了人們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焦慮中,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的狀態。並指出我們實際上只能活在當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只有活在當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獲得平和。

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反倒成爲思維的奴隸。記得我在上中學時,有一次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宣讀考試成績,那次我考得不不理想,所以當老師點到我的名字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我總覺得班裏其他的同學會因此看不起我,老師會不喜歡我,父母會對我失望,這種不健康的情緒導致我那晚失眠了,第二天精神不振地去上課。以後的一段時間裏,這種病態的思維使我變得少言寡語,最後還是在班主任的勸導下我才識到原來沒有人那麼在意我的一次失敗。看完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那時我的思維不再取決於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是被外界的看法所控制,陷入一種“被嘲笑”的幻想中。然而外在世界本身是變幻莫測的,因此我們會陷入恐懼和痛苦當中。

作者認爲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來比現在更好,他會給你希望,或讓你愉悅地期待,如果他比現在更糟,會讓你焦慮——其實這兩者都是幻像。過去的麻煩和未來的擔憂控制着我們當下的生活。同時,它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告訴我們明天會更好,使我們生活在期待中。當期待的事情沒有發生,就會產生很大的失望。由此,我想到一個很經典的小故事: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清晨起牀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就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式落葉滿地。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纔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這些都告訴了我們同一個道理: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用等到以後,現在就已經擁有。如果總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忽視了眼前的一切,就永遠不會得到快樂。

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們就應該活在當下,體會周圍的事物帶給我們的最真實的感受。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聞聞路邊的花香,享受陽光灑在身上的溫暖,收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已。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2

偶然的機會,看見同事在學校班車上看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一書,她極力向我推薦此書並將該書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與神的對話》音頻等素材一幷拷貝給我。我整整用了幾周時間把英文版內容看完,接着又下載了中文版仔細品讀,覺得的確是一本好書,可謂是心靈的雞湯和與自己靈魂的對話,幷不時地向學生們推薦此書,毫不吝嗇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頻等素材,偶爾會與學生們探討讀書心得,頗有收穫,現與大家交流分享我的體會,說說我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當下的力量》就是以託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訴人們當下(即現在)的重要性。告訴人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該書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裏倒入更多的水。人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爲的),因爲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正如今年的澳網,李娜苦戰3盤,艱難淘汰大威。李娜所顯示的是她的淡定,關鍵時刻不急、不躁,最後一舉將大威拿下進入澳網四強。接着談到,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該書在後半部分,託利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作者在字裏行間讓讀者感到要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維。思維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沒有思維不會影響到意識,沒有意識思維將不復存在,所以別擔心,當你關注當下時,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滿足感,不會有不安,不會有煩惱,你的每時每刻都是充滿了喜悅與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維的見證者,你不等於你的大腦,你的痛苦情緒,都是你大腦的思維製造出來的,而實際上,你的意識根本沒有創造這些思維(痛苦),是思維爲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製造出來的,它利用了時間,而如果你去觀察這些思維,做爲一個見證者,看他們是怎麼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靜靜的看着思維在變化,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會吞噬你的思維(痛苦),慢慢的思維(痛苦)將會消失。如果你的身體裏面有兩個人,那是兩種思維,你要去觀察他們,當他們製造出來一種情緒時,你不要認同他,你越認同他,那你就會被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思維控制。

如果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我感就是源於外在。我們從那些與我們的自我感絲毫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你的社會角色、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包括愛情)——尋找我們的自我感覺。而當我們沉浸在愛情當中,彼此深深地需要與依賴,就像是藥物一樣讓對方上癮。當我們擁有這種藥物時,我們會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而當對方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嫉妒,企圖通過要脅、責備或指控來操縱一切,這源自於我們對失去的恐懼。如果對方真的離開了我們,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最爲強烈的敵意或最爲深刻的痛苦和絕望。這時,愛又在哪裏?愛會在瞬間就轉向它的對立面嗎?當初的那些是愛,還是上了癮的控制和依賴呢?

正因爲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而我們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對於思維這個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復自我對身體與內心完全的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裏,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爲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裏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每當此時,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殊途同歸,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即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變得光彩!

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裏,迴歸到我們本真的最初,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思維爲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利用了時間,利用你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與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證明思維的存在,製造了痛苦,如果你關注當下,接受現在,你將會感受到愛,和平,喜悅!

當然,大家往往不明白的是,你的痛苦來自你的情緒,你的情緒來自你的思維,你的思維來自你的意識,意識才是你自己,你意識的本體是充滿寧靜、愛、和平、喜悅的,它沒有任何痛苦存在。所以當你身體內有兩個自己時,只要任何一個能感受到痛苦,那它們還是你的思維,而不是真實的你自己,思維只是你意識的一小部分,他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不要被自己的工具利用並控制,而應該用意識去控制思維,讓你自己想用他的時候他就出現,而你不需要他時,他就去安安靜靜的去睡覺。

我發現有人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大腦會不休不眠的一直思考,而長時間停不下來,這樣的人只具有開始思考的能力,而不具備停止思考的能力,想要停止思考,你就去觀察它的變化,過程,你會感受到你內心的寧靜,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具備了關閉思考的能力。

在坐地鐵時,在走路時,在刷牙時,在洗衣服時,在工作時,你時時刻刻的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刻,關注現在,不要去想過去的,未來的,當下的力量會讓你全神貫注的做好當下的事情,而你當下的事情都做好了,未來的問題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在當下,你傾注全部力量做好他,接受當下已經發生的事情。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那些沒有找到他們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即便已經擁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依然在四處尋找歡樂、成就、安全或愛情的殘餘,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東西,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爲珍貴的東西。你或許生活在對未來的焦慮中,你或許無法擺脫過去留給你的痛苦,怎樣解決這些永遠困擾我們生活的煩惱,獲得心靈的寧靜和幸福呢?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當下的力量,說穿了,就是當下的覺察與安處帶來的力量。太多的人總是沉溺過去,或者緬想未來,要麼就活在回憶的漩渦中,要麼藉着設計或懷想未來而活在空幻中,忽略了當下的真實,不明所以。我們每每忽略或忽視自己的內心,我們變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遲鈍。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我們的自我感,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並且我們在這個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自我認同,如財產、工作、社會地位、名望、知識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個人和家族歷史、宗教信仰、種族等其他集體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來尋找自我認同的話,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讀完《當下的力量》,我個人感覺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珍惜現在,對生活要處之泰然,要有點阿Q的精神,但又不能過分;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規劃生活。一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經》給了我們一個很簡潔的總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爲而治。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3

這本書看了好久。它用非常哲學的語言講一件非常需要悟性的事情。說實話,讓人看着有點累,但思考的東西也較多。“當下”在何處?對於生活和世界我們到底看到了、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完全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通往“當下”的途徑和方法。比方說,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聯繫自己的身體的方式,通過意識到自己的呼與吸,來感受到自己身體的存在,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的通往“當下”的途徑,比如說自己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自己的環境,也是通往當下的途徑之一。

就說說我們現在的經歷吧!

辦公室裏養了一顆魔豆,關心她的同事們每天給他澆水,把它搬到窗戶旁邊曬太陽,並且享受着它每天帶給我們的驚喜,它在以驚人的速度生長着,幾乎是一天一個模樣。就這樣一顆可愛的嬌嫩的小東西,有一天我們在餐廳討論起它來,正在大家大發感慨時同辦公室的一位同事卻驚奇的問:“辦公室什麼時間種了一顆魔豆?我怎麼不知道?”……

同學們正在上課,如果這時你把其中一位同學拉到門外,問其餘的人出去的同學穿什麼衣服,你會發現就連他的同桌也不一定回答得出來。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使我們完全被自己的思維控制。“當下”在何處?“當下”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思維死角。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4

有朋友推薦,這幾天讀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據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有埃克哈特。託力所著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

開篇埃克哈特說:“你生存的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

快樂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精神的外在表現。解讀快樂,就是在解讀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與快樂一起出發!

這是一本很靜的書,書中談到了關於自我,關於生命,關於痛苦,關於專注,關於實現的可能,讀讀想想。蠻開心蠻實用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完善自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路標,他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提高一個層次,發現小我,戰勝自我,當下的力量,“做”比“想”更加重要。他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自由,快樂,開心,面對生活我們多了份自強和信心,平和和安靜,它是一本心靈的雞湯,給你送來清新的一幕,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閱讀此書對我來說是一本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領下,你會發現我們一直處在大腦的和思維的控制之中,不能放開自我,生活在焦慮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能很好地從過去走出來,懷念不切實際的事情,擔心未來的危險前程等等,只有活在當下,我們的生活才充滿快樂,以前也看過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那本書,只是自己很多方面沒有理解,今天讀了這本書,纔是我恍然大悟,克里希那穆提也是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的境界,他們兩個的理論和見解是一致的。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5

對於我這個純理工思維的人來說,哲學書籍晦澀難懂。雖然讀過幾本哲學書,但有些我可能連作者的主要觀點都不記得了。

這本《當下的力量》,在讀上半本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讀不懂的。但當我讀完整本書,再回頭翻看前半本中做了標記的內容,我發現自己其實讀懂了作者的邏輯。

對於我來說,哲學晦澀難懂的原因之一是抽象的概念太多;有些概念使用的名詞是我熟悉的,但它在特定的哲學語境和體系裏,並不是我熟知的含義。想要改變已經成型的思維去理解這些概念,必須要非常專注地沉浸在書中,否則,就會每個字都認識,但讀完一個章節並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

這本書就是一直圍繞“思維”“小我”“痛苦之身”“無意識”“時間”“意識”“臨在”“當下”這些概念展開的。

作者認爲,痛苦的根源之一在於“我們無法控制思維,反倒成爲思維的奴隸”。例如,你被某人某事氣得失眠,其實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睡,那件事已經過去了,但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

思維總是否認當下,並試圖逃離當下。如果你認同了思維,你就會遠離當下,而“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之中,這樣你的心思會完全被過去和未來佔據而不願意接納當下時刻;因爲過去可以賦予你一個身份,而未來代表了一個救贖的承諾或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例如,思維會告訴你“當某天、某個事情發生時,我就會很好、很幸福”。我們爲什麼會焦慮?就是“因爲你身在此時此刻,而你的思維跑到了未來”。

但其實,過去和未來都是幻象,因爲“時間本身就是一種幻象”。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所謂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錯覺。

有人會說,時間怎麼會是幻象呢?明明是“時間很珍貴,我們不應該浪費時間”啊。

作者回答說,“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個點,即‘當下’。越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會越多地錯過當下。因爲當下是唯一真正存在的東西,它是永恆不變的。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從來不會不在此刻,未來也不會。”這段話仔細讀來有如醍醐灌頂。

我們覺得痛苦時該怎麼辦?難道進入了“當下”,就再也不會有痛苦了嗎?

並不是。作者說,當我們痛苦時,“觀察痛苦就足夠了。觀察痛苦意味着接納它成爲當下時刻事實的一部分”。

什麼樣的狀態纔是進入“當下”呢?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有些人喜歡參加冒險性的活動,比如爬山、賽車等,原因是這些活動迫使他們進入當下時刻——在這些高度緊張的時刻裏,他們能從時間、從問題、從思維中解放出來。即使一秒鐘不活在當下,都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這種狀態便是進入了當下。作者說,“不幸的是,爲了進入這種當下時刻,他們必須依賴一種特殊的活動”。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領悟和歸納。

這本書還有一段話讓我很受用:

“無常性是所有情況的本質,……(所有情況都)將會改變、消失。……只要你的思維將某種情況判定成‘好的’,不管它是一種關係、一份財產、一個社會角色……你的思維就會執著並認同它。它會使你開心,使你自我感覺良好……(但所有情況)要麼改變,要麼終結……一種情況消失了,它的消失讓你不開心。當思維依賴的和認同的某個條件或情況改變或消失時,思維就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它將會執著於消失的情況並抗拒它的改變。這種感覺就像是從你身上撕裂某個肢體一樣痛苦。”

我讀到這裏,想起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覺得這段話正是從反面闡明瞭范文正公這八個字的哲學基礎邏輯。

從不奢望讀了幾本書就能解開人生的困頓,但不管以後的自己會怎樣,讀過了總會進步一些。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刻,作者的某一句話在電石火光間出現在腦海,讓我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6

闔上本書最後一頁之後,感覺當下的力量真的很有用,不去思考,只去感覺,這時時間就失去了力量。我們不會再對過去念念不忘,對未來時時擔心。

與你的思維認同就是陷入了時間的陷阱:你會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之中。這樣你的心思會完全被過去和未來佔據,而不願意接納當下時刻,並容許它存在。這種身不由己地住在過去和未來是因爲過去可以賦予你一個身份,而未來代表了一個救贖的承諾或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其實兩者都是幻象。(p47)

原來我們一般人都活在時間的牢寵裏,活在效率裏,唯有跳開時間的限制,纔有真正的自在。

時間一點也不珍貴,因爲它僅是一種幻象。你認爲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點,即當下。實際上當下才真正的珍貴。你愈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你就會愈多地錯過當下。當下纔是最爲珍貴的東西。(p47)

七年級乍看,會以爲作者不重視時間,而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的小我又在作祟。

開悟的人主要注意力通常會集中在當下時刻,但是他們對時間的關注仍然同時進行着。換句話說,他們會繼續利用鍾表時間,但是他們會將自己從心理時間上解放出來。(p55)

從心理時間解放出來有許多好處,作者也提供實際可應用的方法,例如:

無論如何當你注意到某種消極心態在你內心出現時,不要將它視爲失敗,而是一種有用的信號:“快保持警惕,遠離你的思維,進入當下時刻。”(p201)

重視覺察以及此時此地(HereandNow),其實在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裏的家庭治療和格式塔治療方法所強調的很像,也和佛家所說的類似,很多道理真的是相通的。

南懷瑾在他的那本《答問青壯年參禪者》說整個的佛法是爲了了生死的問題(見該書p67),而在此書,也同樣提到:

一個最強有力的靈脩方法就是針對身體的必死性深入地冥想。也就是說: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進它。你的身體形式在不斷地衰弱,然後你所有的思維形式或思想內容也會跟着死亡。但是你仍然存在—你神聖的存在本質仍然在那裏。真實的、嚴明的、覺醒的本質性的東西不會死亡,死亡的只是你的名字、形式和幻象。(p206)

發現其它很多讀者是讀了張德芬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才認識此書的,在張德芬的書和此書中都提到了小我,而張說她的書也一直引用到此書,可見此書的魅力。翻譯上有點缺憾,翻出來的文章像是翻譯體,用了太多的代名詞,真正地道的中文,代名詞可以省略的。

也就是說,(作爲)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p5)

其中括號裏的東西可以省略,可參考余光中着的《余光中談翻譯》其中一篇“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不過本書的小小缺憾卻無法遮蓋本書發出的智慧光芒,此書值得一讀再讀,並細細品味,相信對追求靈性成長的朋友有所啓發。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7

不要通過他人或者事物去尋找一些它們不能給予的東西—身份認同、永恆和滿足的感覺。

不要去依賴,不要去相信他們帶給你的安慰,不要讓你陷於失去的痛苦,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要去相信和期待他們能給予你想要的,不要對外界抱有期望、信任、依賴,不要相信那些幻象。

不要去尋覓愛你的人,不要爲感受不到他人的認同與喜愛而悲哀,不用自憐,不要用他人對你的評價來鞏固和確認你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不要把對自己的期望和認同建立在他人對你的看法和取得的世俗成就上。

不要用自我懷疑和自我攻擊的方式試圖彌補自己的過錯和道歉挽回。

不要再陷於不可控的過去和虛無縹緲的未來,不要把它們當做你的痛苦之源和救贖之旅,它們不可控,唯有現在是可控的。

那你要做什麼呢?你要做的是:

最大程度的悅納自我,最大程度的享受和關注當下。相信你自己,關心你自己,陪伴你自己,鼓勵你自己,反思你自己,提升你自己,愛你自己。接納你自己。無論她有沒有你討厭的地方,無論她有沒有你喜歡的地方。你討厭哪一點就去儘量改,你喜歡哪一點就去維持,不用去在意別人。哪怕失敗了也沒有關係,重來一次就好了,只要去做了,即使結果是錯的也比躺屍無作爲好。你不是爲別人,不需要有太大壓力。你就是你,你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相信自己會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也不用太過於焦急。原諒自己因愚昧無知而犯下的過錯。一直自責和愧疚不會讓你有力氣去改正錯誤,它只會耗盡你的精力讓你再一次無意識地陷入同一種錯誤,如此循環往復。我相信你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像對待最好的朋友一樣對待你自己。她傷心難過了你會說“乖,抱抱你”,她取得了小成就你會說“哇!你真棒呀!好厲害!”,她做錯了事情你會說“沒關係你也不是故意的”(當然如果這個錯誤牽扯到自己可能還是會有膈應,但儘量和解,除非原則性的錯誤。),你會想要珍惜她愛護她關心她,請你對自己也這樣。學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說一些話來表達你對家人朋友的珍惜和愛護。總之,善待你自己,學會關注和接受當下,認真做你必須要做的事,適度與他人建立聯結,但不要依賴。對於他人,在你還需要努力去安撫你自己的時候,堅持最低底限的禮貌與善意就好,世人皆苦,承認自己的無能。既然你自知無法給予,請遠離,不要給人家幻象。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8

首先,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見第一章)。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反倒成爲思維的奴隸,成爲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着。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停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碴,尤其是與創造A有關的人。所以我們每天疲於奔命,一直在處理、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事、物。可是我們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同樣一件事,幾家歡樂幾家愁。爲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事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大腦的思維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製造我們的痛苦,我們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性焦慮和永遠在外在世界無法尋得滿足的肇因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都來自與大腦的思維(第三章)。作者也在書中一再強調: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自我,是我們受苦的元兇。他稱真實的自我爲本體或存在(being)。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我稱之爲“真我”,而這也是我們人類有孤離感,惶惶不可終日,始終不快樂、不滿足的主要原因。爲什麼會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見是: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_小我,來讓自己有“真實感”。而正因爲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我們的小我,我們愈感到空虛和孤離。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爲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己,也就是遠離了作者所說的:本體或存在(being)。

作者還提到了一個我們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body)(見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能量場,它是我們過去未被合理地表達和適當地釋放,而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能量常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居在我們身體之中的惡魔,在它沉睡的時候,一切相安無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順利,或是有相關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時候,它就會甦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會突然變了一個人,出現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爲。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一件小事情會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這就是痛苦之身被喚醒的結果。

好了,我們有一個不能正常運作的大腦思維,常常給我們找麻煩。現在又來了一個痛苦之身,時不時的跳出來攪局。難怪我們的人生苦多於樂,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好幾個非常實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源自於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活在當下。當下有你所有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時間只是一種幻象,越說越玄了!其實,只要這樣想,就不難明白了。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我們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擁有的,不就是當下這一刻嗎只要搞定現在這一刻,你就沒有問題了。未來就算一定會來臨,但是它也一定是以“當下”的方式出現的,不是嗎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這裏,可是腦子跑到過去了,帶來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或是人在此刻,腦子跑到未來,於是產生壓力、焦慮、恐慌。

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稱之爲“臨在”(presence)(第五章)。臨在指的是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力,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裏面思維的能力,作爲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觀察者。臨在的力量一來,你的喋喋不休就會停止。還有一個培養臨在、進入當下的方法就是去觀注我們的內在身體(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可以試着把眼睛閉上,然後去感覺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麼你怎麼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覺得到它嗎有沒有感覺到氣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你與你的內在身體做更多的連結,這樣就可以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9

痛苦源於自我:我們的痛苦源於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它不滿於當下,不停地去外界尋找認同感,通過追求物質世界來獲得滿足。千萬不要去尋找身份認同感,這會讓你無法專注於當下。

什麼是小我的思維呢?作者所說的“思維”並不單是思考,還包括我們的情緒以及所有無意識的心理情緒。

“小我”由思維活動組成,只有不斷地思維,它才能存活。它是我們無意識認同於我們的思維產生的。

思維認同的壞處:只要我們處於無意識的狀態,痛苦就無法避免。

一般無意識狀態是指你認同於你的思考過程,情緒、反應、慾望和好惡。你會被你的思維所控制並且不會意識到。在這種狀態下,你會持續的、輕微的、不滿、煩悶或是緊張。

深度無意識的狀態是指痛苦之身被激發並且完全控制你。當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戰或是損失。一般無意識會轉變爲深度無意識。

我們應該怎樣從思維中脫離出來呢?

兩種方法:

一種:觀察思考者

二種:將注意力集中與當下。(控制你的思維,不要你老是思考,而是專注于思考的對象。這個對象不能是自己。)

有些人喜歡參加冒險的活動,如爬山、賽車等,原因是這些活動迫使我們進入當下時刻。即使一秒不在當下就會面臨死亡。但在日常生活中,關注你的呼吸、走路、洗手都是可以讓我們進入當下。

認同思維與時間的關係。

從過去尋找認同與同未來尋找認同。這種思維的認同。

時間的真相是你越關注時間,你便越多地錯過當下。

你對當下滿意嗎?

你若是對當下不滿意,勢必會引發痛苦之身。比如你一直求而不得會讓你對當下產生不滿。你無法擺脫思維的認同,外界又無法獲得滿足的時候你便會產生深深的痛苦。

你能意識到你被你的思維控制了嗎?你是否在反問你是否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了。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0

活在當下,當然意味着不要執着於過去或者寄希望於未來。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是因爲我們堅持時間是存在的。堅持我們活在過去和未來。

其實我們執着的時間概念,只是我們的心理時間。你認爲,除了當下一刻,你的過去存在嗎?你的未來存在嗎?談談我的體會,我很多時候也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憶過去的事,請注意,是“不由自主”,是一種被動狀態地回顧,無意義的回望,回憶起痛苦的事,讓我當下很難受;回憶起喜悅的事情,讓我當下產生虛幻的幸福感。然後,有時我又爲明天擔憂,書賣不好了怎麼辦阿?嫁不出去被親戚鄙視怎麼辦阿?(哈哈哈,鄙視我吧。)甚至,我們常常神經質地擔心明天的飛機或火車會不會失事。這是典型的“活在並不存在的明日”。(你以爲明天一定存在嗎?汶川地震的罹難者前一天也以爲明天存在。)當然,艾克哈利也並非一票否決記憶的價值。他認爲,記憶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調用(主動),但是不要沉湎於記憶(被動)。

ok,我們用過去的記憶來鞏固自己虛幻的身份認同,然後又借明日的目標來妄想拯救自己,恰恰忘了能行動的只有當下這一刻。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說,不要說我們即將變得怎樣,而要當下就變得怎樣,覺悟只在當下,無所謂“慢慢覺悟”。你不可能明天突然變得不暴力,你只能當下就不暴力;你不可能明天突然變得很成功,你只能當下就進入成功者狀態。這也可以解釋《祕密》一書裏所提的吸引力原則。吸引力原則並非說你去幻象明天會怎樣,明天就會變成那樣,而是,你當下就認爲自己已經在路上。全身心地認可自己那個夢想,這種對自己對宇宙的信任會爲你吸引來你需要的資源。

是的,從時間的睡夢中覺醒,進入當下時刻。當下的力量才能讓你智慧地行動起來,一切問題,在行動開始後便消融(做和發生實事上是同一個過程)。答案浮現,也便無所謂問題了。剩下的只有“按着答案去執行,然後讓結果自然出現”罷了。(自助,爾後天助之)但是有創造性的答案浮現的前提是,你是否停止思維,創造空白讓意識降臨!

那麼,只有結束時間的幻象,不要在糾葛於過去的身份,也不要幻想從未來得到救贖,你才能喜悅、輕鬆地執行當下的事情。不要過多地去擔憂結果,關注事情本身就行。如果足夠專注,真正的問題和答案就會浮現。你就會有很好的策略了。(書中說,很多人之所有沒有創造力,不是因爲不會思考,而是思考太多。)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1

“活在當下”——三年前正是我畢業爲了工作四處碰壁迷失方向的時候,就聽我的一位信佛的老師跟我說起過:人無需爲了過去的事情而懊惱,也不必爲了將來的日子而焦躁,而只需把你的目光投向當下,做好你今天能做的事情。當時雖似懂非懂卻也很受啓發,真的要感謝那位老師當初對我的啓蒙與關照。最近,是因爲在看李書記推薦給我們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本書時,看到了它很多都是引自這本書上的內容,而且我對一些探索自我、心靈成長方面也感興趣就買本來,只是我的這本是張德芬譯的《修煉當下的力量》,比較薄一些,內容上更多地是注重練習如何摒棄過去和未來的幻象,而融入當下。

這本書作爲一本心靈脩行書籍,初讀起來確實有點晦澀難懂,而且跟我以前讀過的心理讀物不太一樣,它沒有堆砌很多知識和理論,不是一本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理解的書,而是一本要用心去感受的書。我才意識自我成長要學會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這本書開篇卻說思想、情緒組成的“小我”正是困住心靈成長的囚籠,應超越思想,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另外還有終結時間的幻象,接納自己,停止思考臣服於當下等等,這經典的論述使我頓悟。心靈成長中的打開自己的感官是很重要的入門課,而我卻一直是個喜歡思考卻不善於感受的人,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困住,生活中許多思考都是些無用功耗費心力,使我們處在一種無爲的焦慮狀態而寸步不前,這也正是我平時行動力不夠的原因。現在當我面對工作壓力和一些事情煩躁不安有點焦慮的時候,我就學會了問自己這幾句: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的心智或我的小我正在製造什麼樣的想法?我是否安在於當下而不是把自己投射在未來或過去?心不夠靜的時候就翻幾頁來看看,確實能幫助我停止思考,儘快地行動起來。

另外前些天聽了伍漢文關於湘雅精神的講座,還有參加了支部本來準備排演的張孝騫話劇,讓我瞭解了很多關於老一輩湘雅人的種種辛酸過去,看到了他們身上的那種嚴謹務實克己向上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們這年輕一代都是沒吃過什麼苦的一代,雖滿懷着理想和抱負,卻心浮氣躁總想着一步登天,缺乏一種信仰而過於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質的東西,總想着將來的功名、成就與幸福,卻把現在貶低從不把現在的該做的事情做好,總的來說是有些心浮氣躁而不夠務實。我想,安於當下也就是一種務實精神的體現,只有拋開對將來的種種虛渺幻象,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才能得到內心真正的平衡和安寧,從而能更好地實現自己。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於我來說還有許多東西不太懂,而且更多的是沒有能夠將它靈活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還有很多值得我去消化的東西。也許是我們還太過平凡,生活中總有些牽絆和困惑放不下,但我想這些困惑與迷茫正是我們每個人不斷自我成長的動力,我相信當我們的心靈飛昇到烏雲之上時,那時的天空永遠是碧藍的!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2

《當下的力量》中說到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的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的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給你,你坐着的是什麼?

乞丐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從我記事以來,我就坐在上面。

陌生人說:你曾經打開過嗎?

乞丐:沒有,裏面應該什麼都沒有

最後,陌生人堅持打開了箱子,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箱子裏竟裝滿了金子。

所有的人,如同書中描寫的這個乞丐,只是打開箱子的時間,程度和方式不同。我,曾經是用頭腦及思維去打開它。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會去尋求解決的答案,有時候難免會在問題與答案間糾結或長或短的時間。

想起n年前我有一次失戀,當時怎麼也想不通,然後又一位朋友說:你,就是讀書讀太多了,那時候我怎麼也想不明白。

直到多年以後,我終於放下了這個問題,但凡能夠從容的放下的東西可以拿來說一說數一數的,如同經歷另一個人的情緒與故事的。

書,是要多讀的,那是開啓生命智慧的鑰匙,但更重要的是,讀書的參與者是心靈、是內在、是真實的自我,而非頭腦、非知識,非變形的我。

不然讀很多的書,也容易糾結去情緒與往事當中,而當糾結越多的時候,你就會失去越多感受當下的力量。

我過世的奶奶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女人,自幼就當了童養媳,可是她卻智慧的活到了八十多歲,一生平安和悅。

小時候我常常聽她說起小時候的故事,末了她常常會說:現在,多幸福啊!

長大了以後,我也常常聽她說爺爺或是爸爸的故事,末了她也常常會說:現在,多幸福啊!

我的外婆,年初已過了百歲生日,她雙目失明,卻很明白家裏的所有事情,大家都在忙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安靜的坐在那裏,不說話,時不時動一動嘴,像要說什麼卻又沒有表達。

大家都在身邊陪着她的時候,她會一個勁的拉着我們的手,一遍遍的說着一些事情,媽媽說:很多事情沒有任何人跟她提起過,她卻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時候我不明白,現在我知道那是因爲她用心去解讀的。

就像我們上課時,老師所提到的“三摩地”,她在我們身邊不言不語的時候,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心靈。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3

你說你最愛的是春天,萬物復甦綠意盎然,哪都是美景。所以我覺得你就會有一顆強大而包容萬物的心。你說春天讓人覺得暖暖的懶懶的,午後的陽光甚至會奪走翻書的意念。所以我覺得你會有一顆純真暖人的心。可我連推開窗看一眼春天的勇氣都沒有,因爲我怕留不住,轉瞬即逝就是夏天。可你又告訴我說,沒有關係,不論春夏秋冬,我們都是“當下的力量”。

是的,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豔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在金秋的碩果園裏,碩果累累離不開耕耘者的澆灌。無論這個世界對你怎麼樣,都請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滿希望。希望你的生活像向日葵般美好。所以我有一份職業,神聖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有一種微笑,向日葵一樣的微笑,照亮每個學生,因爲我也是“當下的力量”。

德國艾克哈特·託利所著的《當下的力量》蟬聯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經典。“你生存在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目標得以事先。你看,你是那麼重要!”每個人每個學生都是重要的一份子,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不斷的往遠處前行,只要走到你能看到的遠處,到了那裏你能看到更遠更廣。

《當下的力量》是教導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們受的苦減少到最少。其實,要告訴學生的是,挫折不可怕,就如太陽下山了,星星還會升起來。生活學習永遠都不會可以虧欠誰,它給了你一塊陰影,必會在不遠的地方撒下陽光。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受挫和受傷中學會堅強和勇敢,只是如果你的雙手仍然被昨天的垃圾佔據,你就無法獲得任何新鮮的東西。勇往直前,大步大步往前走,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諒的人最堅強,最先釋懷的人最幸福。永遠不要說這個我做不到,永遠都不要說這個我不行,不嘗試又怎麼能知道結果。學習工作中也永遠是這樣,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永遠陽光般燦爛的堅強、樂觀,追求簡單的快樂,用熱情、開朗、陽光和微笑化解所有的煩惱。記住不抱怨、不消極、不悲觀,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幸福。時刻教育和影響學生積極向上善於發現美好的一切,感恩生活一切的美好。從小熱愛生活,不會輕易被困難達到,每天開開心心地做好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堅持希望不放棄,只要心中有陽光,每天都是正能量。陶行知也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如果你是魚,不要迷戀天空,在水中自由呼吸;如果你是鳥,不要癡情海洋,在天空自由翱翔。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天地,學習也是,工作也罷。在教學中,潛心鑽研自己的業務,盡心盡責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再難也要堅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雖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如願以償,但是任何事情都值得嘗試。盡心去付出了,慢慢期待收穫,也許會是驚喜。當然,如果想提高就需要有改變,想達到完美就要不斷的改變,對待學生應該因材施教,對於教育應該推陳出新。

活在當下,與憂傷和悲痛說再見;活在當下,用生命和生活譜寫人生的樂章。當下,永遠擁有自己的力量;當下,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在當下,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享受生命,享受陽光,享受教育,享受自己。活在當下,做當下的自己。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4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曾長期蟬聯《紐約時報》心靈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張德芬因爲受到這本書的啓發,從而寫下她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不過在許多讀者認爲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時,美國《時代》雜誌卻也評價這本書是“聽不懂的胡言亂語”。

這本書的確有很多作者創造的術語,讀起來也有些吃力,不過,作者顯然通讀了基督教、佛教以及道家經典,並結合自己的體悟,提煉出瞭解讀生命的新角度。

比如他提出“小我”這個概念,說它由意識形態構成,卻並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我們的痛苦與煩惱卻往往來自對虛幻的“小我”的關注,另外一個痛苦與煩惱的根源則是沉溺於時間的幻相中。

作者在書中反覆強調當下之外別無他物,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只是追憶,未來則是想象中的心智的投射,而我們卻時常將當下當作過去遺憾的延伸、通向未來的跳板,於是就活在悵惘和不斷趕路中。

但實際上惟有當下才真正活生生的、不斷散發着能量。這能量來自於周遭的世界,更來自於自己的身體。當你能領略天空雲霞的壯觀時,當你能聆聽到水流與鳥鳴的婉轉時,當你能通過呼吸與這自然界產生聯結時,你就會感受到某種無可名狀的深沉又歡欣的喜悅從內心涌出,感悟到當下的神奇與美妙。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5

讀了將近6個半小時纔讀完。早幾年前就有了這本書的紙質版,一直沒有去讀,現在想想其實現在讀也許是最好的時機。作者的每句話都是我這些年的真實感受和經歷,所以讀起來才更加明白其中真理。領悟是身,心,靈三方面的全面認識。就好像開車,你知道怎麼開,但只有坐在駕駛室,擰開鑰匙,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的時候才能領悟開車是怎麼一回事。

剛剛好。

從一開始怨恨我自己,怨恨原生家庭,怨恨爸媽;到思維層面與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再到現在接受自己的無意識,接受自己二十多年無意識所創造的我的內在世界,外在的生活情境。幾年時間成長了許多。

小我以痛苦爲食,且讓我們認同於痛苦,給人虛幻的自我感。所以神經症患者不願意從痛苦中走出,受過傷害的人認同於痛苦是人生的底色,進而封閉自己,學會僞裝。外在平靜的我們,內心上演着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顧影自憐的戲碼。

識破小我的僞裝很簡單,關注內在升騰起的情緒,感受,思維。情緒,感受和思維是小我賴以生存的保障。但當我們有意識的關注這些時,小我的力量即刻得以瓦解。

善與惡從來不是對立的,善裏包含着惡,惡是來提醒我們無意識的存在,包圍着惡的能量,同樣也期待着解放,期待着爲愛所包圍,宇宙的一切都期望迴歸到本然狀態,期待着愛。

謝謝你,我愛你。

標籤:讀書筆記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