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活着的讀書筆記(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爲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的讀書筆記(15篇)

活着的讀書筆記1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幹得好,苦根也行啊。”小說一開始是以“我”——一個旁人的視覺來看、來傾聽福貴的一生,而後在講述福貴的命運時又轉換爲第一人稱,雖然故事情節並未改變,但卻給人一種更強烈的感觸。

在我看來,福貴的一生是個巨大的悲劇。家境敗落,被強行徵兵、身邊親人一個個的逝去……命運似乎有意與他作對,總是在他對生活有那麼一點期望,想努力爭取他的幸福時將這一切毫不猶豫地打破。命運給了他幸福的機會,卻又讓他眼睜睜地看着至親至愛的人離去,只剩他孤身一人。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地,家珍、鳳霞也耕了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對於小說的`結局我既覺得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福貴被一個個噩耗打擊着,受的苦也彷彿已經麻木,但卻能強撐下去,沒有輕易地結束自己,結束所受的痛苦與折磨,讓我意外;但是,換個角度想,福貴在這些災難中感受過幸福,儘管越來越小,但他曾經有過快樂,那麼對他來說,或者也算是值得的,畢竟他經歷過。又或者,福貴在與命運的抗爭中練就了堅韌、忍耐:在親人逝去時,他雖悲痛,但也會強忍着爲了身邊其他的人,堅持着;到最後只剩他一個時,他似乎什麼都看開了,隨着命運,好好活着……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即使現在我並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但我想,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必然有存在的意義。

我來人間必有緣由。

活着的讀書筆記2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題記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召喚着黑夜的來臨。”合上書,腦海中仍是書中結尾的畫面,老人和牛漸漸遠去,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如晚風般飄揚,向每個人,講述着那苦難又真實的故事,傳誦着生命的重量與活着的意義。

故事的主人公富貴在年輕時揮霍光了家產,當他決定和家人重頭開始努力時,又被抓去打仗。他在軍營目睹着生命的脆弱與易逝,經歷着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革等動盪的歷史,又親手無奈的埋葬一個個離他而去的親人,直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隻同樣蒼老的牛繼續在歲月未知的洪流中前行,去揭示活着的意義。

剛拿到這本書時,便不由得爲“活着”這個詞語的沉重與力量所唏噓,甚至以爲這是一本被深奧難懂的語言所充斥的哲理書。但真正讀進去,才發現恰恰相反。作者的筆觸樸素粗糲,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平緩語調,沒有議論,沒有抒情,僅僅是貌似冷漠的人物描寫,就簡單的織就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裏,有動盪的歷史,有無奈的生離,心酸的死別,更有單純的快樂,與平淡的幸福。在這樣一個坎坷而真實的命運面前,其實根本無需煽情,字裏行間便自有感動的力量。也許是將小鳳霞送人時留下的兩行淚水,也許是有慶爲了剩鞋在雪地上光着的雙腳,也許是矮矮的墳墓旁被月光照亮的蓬蒿,無不刺痛內心深處最柔弱的地方,讓人也隨着富貴的起起落落而或喜或悲。又或許,正是這樣沒有抒情的單純描寫,才使讀者自己去窺探那些生活與我們如此不同的小人物的心靈,去主動問問自己:“何爲活着?”

活着,可以是以雲捲雲舒的慢節奏做着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是以充實忙碌的`步伐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但它絕不碌碌無爲,芸芸衆生;活着,也許是一夜醒來便可以看見陽光飛濺的滿足,也許是勞累一天嘴邊可口的飯菜,它可以不驚天動地,但它足夠美好幸福;活着,也許是昂揚前行去實現遠方的夢,也許歷盡風雨起落但未來依舊迷茫,它可以無奈,不滿,悲傷,但它絕對有一個在等你滿身風塵前來認取的夢想。活着,可以不偉大,但一定要有意義。渾渾噩噩不是活着,行屍走肉更不是活着,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喜歡的生活,餘華也說過:“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生活正需要我們爲自己而活,去享受內心的悲喜,感受那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活出自己的的意義。

《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每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我們活着在幸福快樂的同時,也要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坎坷,也許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與逆境,才讓我們的生命在磨礪中變得更有意義。在《活着》這本書中,有着時間的漫長與短暫,生命的動盪與寧靜。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也曾在黑暗的角落用淚水浸溼一個人的夜晚,我們也曾被一抔黃土與那佈滿皺紋但卻溫暖的手掌隔絕,我們也曾在困難的荊棘叢中畏懼退縮,但是,我們是否也能堅持下去,像富貴一樣,有着無法被剝奪的活着的意志與戰勝困難的勇氣?

合上書,手心早已沉甸甸的,那是活着的意志,是生命的重量。其實,“活着”並不是只有哲學家才能去解釋的詞彙,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而我們的故事,不都是對“活着”的詮釋?看,時間正翻着書頁,請我們着筆。讓我們將故事續寫出屬於自己的意義吧!

活着的讀書筆記3

用開餐廳講故事的方式來寫作,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厭惡了職場世俗的年輕人,辭職和一幫生活失意但內心不服氣的同齡人開了一家西餐廳,取名YONGZONRE,躊躇滿志,要向世人證明自己年輕的力量。然而生意一直很差,他們無比沮喪,直到有一天,店裏開始出現一個叫Belinda的常客……

Belinda常常和他們閒聊,內容涉及戀愛、婚姻、人際關係、工作方法、商業心理等人生問題,這羣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視野逐漸開闊起來,餐廳生意也慢慢步上正軌。Belinda的聊天,彷彿一把心靈的鑰匙,開啓了這羣年輕人與這個世界的和解之門。他們不再一味牴觸世俗,盲目追夢,而是漸漸學會把世俗規則當作自我實現的階梯。

一年之後,關於人生,他們心中仍有許多疑問,但他們不再彷徨。他們已經領悟了從容應對人生問題的藝術,他們有信心去擁抱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用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處世原則,很不錯的一本書,裏面乾貨滿滿,生活需要我們用心,感情經營也需要我們用心對待。

本書是作者蘇芩以一個朋友的方式跟我們對話,讓我們瞭解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教了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讓我們明白了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思考問題的角度的不一樣。我們應該瞭解這些世俗,少走彎路,需要一點套路,也需要明白道理。

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女人,必須要雙重獨立,因爲,只有經濟和精神都獨立的女人,纔會讓自己更強大,更有安全感,切記,安全感永遠都是自己給的!

命運,其實是一種生活習慣。當你習慣了怎樣的選擇,就會遇上怎樣的生活。我喜歡創立自己獨立的人格,既能入世也能出世,無論身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到了何種狀態,不驚不擾。把一切看透,剝出本質,便會越來越聰明。

即便擁有再恩愛的伴侶,人生也難免有寂寞。所以,你必須要在兩個人的世界裏也學會一個人的生活,工作、讀書、交友、冥思……用喜歡的事情豐富獨處的時間。即使愛情和婚姻將男女聯結,你仍要明白,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世俗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儘量避開,用世俗的方法活着,也許能夠成爲一個不世俗的人。

活着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去面對一切困難,成長是一輩子需要完成的.功課,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都努力生活的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世俗並不容易,同樣也需要你的努力,願每一個世俗的人都有一個不俗的未來

人只有先俗纔不俗,也因爲有了對俗世的深刻體會後,一切都不是事了。未來不一定是不俗,但一定要舒服。

生活總會給出一個答案,直到我們學會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裏活出不俗的自我。

活着的讀書筆記4

暑假裏,我讀了《活着》這本書,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活着的意義……

正如作者所說:“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在這部作品中,富貴因爲好賭,輸光了家產,卻僥倖逃脫土改槍斃地主一難;老醫生被打成了反革命,結果醫院沒人會治療;春生參加了革命,最後卻被害死……冥冥當中,這似乎都是命中註定。

正如中國的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將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也是一個深刻的'道理。

餘華給主人公福貴的人生苦難找到了的緩解之路——忍耐!這就使得這部作品的敘述都因這種寬闊的忍耐而變得沉鬱、悲痛而堅定。

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苦難中磨鍊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含着一切。不論多大的苦難降臨,福貴都把它化解在無邊的忍耐中,最終達到與孤單生活相依爲命的地步。

“忍耐”是一種柔韌的品質,時刻保衛內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聖經裏說“愛是恆久忍耐”,也就是說,恆久的忍耐可產生愛。福貴就是這樣的,他無法改變貧困、苦難、死亡的內部規則,於是用堅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視人生,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樂觀戰勝歲月,進入一種淡泊寧靜的境地。然而苦難真的能像餘華所寫的那樣,消失於幽默與樂觀之中嗎?我想,這也未必能夠……

苦難作爲一種遭遇,可以很快過去並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消失。但對於福貴來說,苦難已經貫穿在了他的整個人生中,成爲了他基本的存在狀況,除非他死才能消失,但死亡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呢?

正如書後所說:“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的讀書筆記5

寫在前面的一句話總結:人活着怎麼這麼苦啊。

這本小說裏有個想傳達的意思,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農民來說,是不會去考慮活着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哲學命題的。他們紮根在這片土地之上,也順應着上天一開始賦予他們的天性——那就是活着。活着,是一種生物最基本的本能。

小說以一個叫徐福貴的農民爲第一視角,講述了他的一生。從他身爲一個富家子弟,到淪落爲社會底層人民,成爲農村裏辛勤勞作的一員。隨着時間的過去,他經歷了中國最急劇變化的'那些年,身邊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隨之而去,只留下他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

但是他還能清晰地記得自己的過去,記得命運加在他身上的種種磨難,而不像其他的農村老人那樣,不知不覺就把過去忘了。既忘記了過去的不幸,但也同樣記不起曾經有過的幸福。

現在生活好了之後,大家纔開始注重追求精神上的安定,開始探討活着究竟是爲什麼這樣的命題。但是對於以前的底層人民來說,活着就是活着,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還有家人。

不知道以前在哪裏看到過一句話,說中國的農民是最容易被安撫的,只要讓他們能有口飯吃,就不會起來鬧事。是的,中國這些勞動人民太能忍了。就是因爲太能忍,反而有時候表現出來反而會被現在的城市社會解讀爲不近人情。

上次回家的時候,我和我媽晚飯後去街上散步。路上遇到一個阿姨推着嬰兒車,帶着一個小女孩也在路上走着,我雖然不認識她,但是她是我媽的熟人。於是兩個人站在那裏攀談了一會兒。

當時我並沒有在意,結果等她們聊完了,我媽和我離開的時候,小聲告訴我,那個阿姨的兒子今年過年的時候在河邊的淘沙工地上出事故死了,死得特別慘,腦袋都沒了。那是她的獨生子,死了就沒了。她帶着的那兩個孩子是她的孫女。

雖說有孫女吧,但自己唯一的兒子死了,對他們夫婦來說真的是毀滅性的打擊。聽我媽說,一開始那個阿姨就一直想着乾脆跟着自己兒子去了算了,但是爲了兩個小孫女還是慢慢想開了。

我聽到的時候覺得特別驚訝,因爲那個阿姨看起來特別平靜,和我媽說話時的語氣也不是那種傷心欲絕的感覺,我不知道怎麼描述她那種狀態,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死了兒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這種感覺不僅僅在這個阿姨身上體現,包括我爹媽在內,我老家那個城鄉結合部裏的大部分長輩都給我這樣的感覺。初時覺得他們活得不明不白,活得毫無人情味,但是到了這種重大關頭,才知道他們是見識和經歷太多的苦難,所以纔不去想,不去沉浸其中,這樣纔可以忍受,可以繼續活下去。

這就像福貴一樣。農村裏有千千萬萬個福貴,只是很多人忘卻了過去而已。因爲對於他們來說那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太苦了,太苦的日子如果記得太清楚,可能也會活不下去。

活着不是呻吟,也不是吶喊,活着更多的是忍受,去忍受命運加在身上衆多的苦難。

活着的讀書筆記6

黑夜寂寂悄無聲……

一個靜謐得足以使人的靈魂出竅的夜晚,我坐在微機前讀起了餘華的《活着》,我完全融入了主人公福貴那不幸的遭遇之中,應對那接踵而至的,近乎"不可能"的苦難,我陪着主人公一次次的悲哀流淚、悲痛欲絕。小說字裏行間所涌動的那股感情的潛流使我預罷不能,我讀的昏昏沉沉癡癡迷迷顛顛倒倒……

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叫福貴的老人悲慘的一生。福貴以前是一個闊少爺,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這一代,家道開始衰敗,他爹爹生活奢侈、揮霍。而福貴比起父親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吃喝嫖賭,無惡不做,最後在一次賭博中,上當受騙,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輸給了別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親也被氣死。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相依爲命,過起了自力更生的農家生活。母親由於過於勞累,生病在牀,一次,福貴去給母親取藥,被國民黨抓住,作爲莊丁送上前線。戰場上,他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親人,渴望能夠活下去。

兩年後,他幸運的回到了家,母親原先已經死了。悲傷之餘,唯一能讓他高興的是他有了一個兒子,但是,他不幸命運這時候纔剛剛拉開序幕。福貴家庭雖然貧窮,一家人卻生活的十分幸福,兒子有慶也在健康的成長,一次校園組織給縣長的太太獻血。有慶由於先天的營養不良,再加上抽血過多竟然死去。福貴又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種悲痛的氛圍之中。一向到又聾又啞的女兒出嫁時,全家纔有了一點歡樂。然而,上天並不憐憫這可憐的人,仍舊一次一次的把難以忍受的苦難向他降臨。先是自己的女兒難產而死。之後是自己的妻子難以忍受喪子、喪女的雙重打擊而去世。福貴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齊。然而更加讓人難以意料的是,二喜卻在勞動時,不慎被兩塊水泥板夾死。自己的唯一一個親人--外甥苦根最後也意外的離老人而去!!最後,和老人相依爲伴的只有一頭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貴不緊不滿、平靜寧和的敘述出來的,該長哭當哭時,他無動於衷,該唏噓感慨時,他不肯多談半點。老福貴把所有洶涌的情感都潛進了冷漠的敘述之中,我的心中卻引起的最強烈的震撼。我不敢想象,誰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裏的主人公換作是我們,我們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但老福貴卻活了下來,而且心裏感到無比的踏實。老福貴是這樣說的: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貌,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裏人說話,我不看也能明白是誰在說。我是有時候想想悲哀,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屍的人,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裏人都明白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明白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齊的……

我真的不想折騰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但是應對着這樣欲哭無淚、欲嘆無聲的敘述,誰的感情不像一鍋煮沸的水呢

生老病死是誰也避免不了的,在讀《活着》以前並不是沒在書裏接觸過令人痛心的死亡。《平凡的世界》裏的田曉霞,《穆斯林的葬禮》裏面的韓新月,這兩個正值青春花季女子的死亡也曾令人唏噓不已,田曉霞是救人時的意外之死,給人一種悲壯而帶淒涼的感受!韓新月是死在病痛上,那病痛是冥冥中不可逃脫的網,一次次的治療,一次次的失望,帶給人的也是不斷的揪心的痛,當她因病重死去時,反到讓人覺得解脫了。《活着》裏面的死亡比前兩本書寫的更加撼人心魄,慘烈的死、平淡的死、激昂的死、失望的.死、意外的死……但使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是老福貴的兒子有慶的死: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不停了。抽着抽着有慶的臉就白了,他還硬挺着不說,之後連嘴脣也白了,有慶才哆嗦着說:

“我頭暈。”抽血的人對他說:“抽血都頭暈。”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

“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樣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

我進去時天還沒黑,看到有慶的小身體躺在上面,又瘦又小,身上穿的是家珍最後給他做的衣服。我兒子閉着眼睛,嘴巴也閉得很緊。我“有慶、有慶”叫了好幾聲,有慶一動不動,我就明白他真死了,一把抱住了兒子,有慶的身體都硬了。午後上學時他還活生生的,到了晚上他就硬了。我怎樣想都想不通,這怎樣也就應是兩個人,我看看有慶,摸摸他的瘦肩膀,又真是我的兒子。我哭了又哭,都不明白有慶的體育教師也來了。他看到有慶也哭了,一遍遍對我說:“想不到,想不到。”體育老師在我邊上坐下,我們兩個人對着哭,我摸摸有慶的臉,他也摸摸。過了很久,我突然想起來,自己還不明白兒子是怎樣死的。我問體育老師,這才明白有慶是抽血被抽死的。當時我想殺人了,我把兒子一放就衝了出去。衝到病房看到一個醫生就抓就住他,也不管他是誰,對準他的臉就是一拳,醫生摔到地上亂叫起來,……

有慶是一種平靜的死,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自己也不明白原因的死,是一種特定的社會裏必定引不起重視的死,是社會的悲哀!我讀到那裏時,透過自己淚水模糊的眼睛,我又彷佛看到了那個個子不高的有慶、那個忠厚誠實而又倔強的有慶、那個無限的依戀着自己的啞巴姐姐的有慶、那個每日風雨無阻去割草維持家庭生活的有慶、那個每日捨不得穿鞋而抱着鞋上學的有慶、那善良的飽含着愛心護羊心切的有慶、那個餓的有氣無力喝水充飢的有慶、那個第一次吃糖而興奮的紅了臉的有慶、那個寄託着全家人的期望勤奮讀書的有慶、那個正直無邪營養不足而又用心去獻血的有慶……

人爲什麼而活着

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衆說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但是,我卻覺得作者餘華說的更有道理。

餘華這樣說: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着的好處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說:“我也不明白什麼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餘華這種“活的哲理”的最好詮釋嗎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司馬遷的活着。司馬遷爲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被漢武帝劉徹施以宮刑。這對司馬遷來說是奇恥大辱,司馬遷說:“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在,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司馬遷也多次的想到過死,但他還是活了下來,並且寫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以後,很多書中說司馬遷是爲了立書揚名,彪炳史冊,從而比漢武帝活的更長。還有的說是爲了和漢武帝做暗地裏較量,你想讓我死,我偏活下去。這些說法總讓人覺得有點差強人意。我此刻覺得,實際上司馬遷的活,也是生命自身的要求所致,寫《史記》只是一種自己活下去的寄託。

當今著名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以後又患了腎衰竭。每週要做三次透析,別人問他你的職業是什麼,他風趣的回答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搞點創作。他每次做透析之後,貧血、缺氧、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呼吸不順。但他仍然活的十分快樂。他在《我與地壇》中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能夠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說: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取,既然選取了活着,爲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透過苦難來體會到了生存!!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傾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轉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好好活着,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活着的讀書筆記7

讓今日以懷念擁抱過去,以渴望擁抱未來。

—紀伯倫

朋友推薦了一首林俊杰的新歌《裂縫中的陽光》,歌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等到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等到海嘯退去之後,只是潮起潮落。心臟沒有那麼脆弱,總還會有執着,人生不會只有收穫,總難免有傷口……”也許是偶然,也許是緣分,當我聽着這首歌徘徊在書架前時,我發現了餘華的《活着》。

《活着》這部小說是關於福貴一生的故事。整部書通過福貴第一人稱的自述,講述了主人公自己從民國到共和國的一段生活。

福貴在賭博中輸光了家業,從富家子弟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氣死了自己的父親。好不容易浪子回頭打算勤勤快快地跟家人重新生活,卻因爲內戰不幸被拉去當壯丁。經過兩年槍林彈雨的驚恐生活,幾番周折回到家中,得知母親在自己失蹤的兩個月後就離開了人間。自己的女兒鳳霞也在這段日子中,由於發高燒變得又聾又啞。然而災難纔剛剛開始,在“大躍進”中,剛懂事的的兒子有慶,因爲救人被醫生抽乾了血而無辜死去。不久之後,女兒鳳霞嫁給了城裏一個“偏頭”建築工二喜,還懷了身孕,就在所有人都以爲苦難已經過去了的時候,鳳霞生下苦根自己卻因生產大出血而死在醫院裏。福貴的妻子家珍由於接受不了打擊,加上身體常年勞累,不久之後也離他而去。隨後,女婿二喜也因爲建築施工意外不幸身亡,只留下自己和小孫兒苦根辛苦過活。可是,苦難似乎偏愛這一戶人家,沒幾年,可愛的'苦根也因爲吃撐了平時無法吃到的豆子而死去了。

福貴的人生幾乎是時間無休止掠奪的演繹。可是福貴卻淡淡地說;“家裏的人全是我送的,全是我親手埋的”。他甚至沒有露出哪怕一絲的絕望。

《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太多常人無法承受的苦難。或許很多人覺得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是苦熬的一生,是經歷了無數悲傷的倖存者。可是對於富貴自己,我從他的敘述中,感受到了幸福。

在極端的環境中,福貴從來不認爲自己是倖存者,他要的是生活。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甚至還有那頭叫做福貴的老牛,曾經在戰場中一同受苦的兄弟朋友……苦難的經歷中,他一直相信有幸福,有歡樂。即使這些幸福和歡樂是短暫的,可這就是富貴活下去的理由,他相信,總有一天,一切都會成爲過往。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出現許多突發狀況,遭遇許多轉折。愁苦只因沒有看透,困惑皆是沒有放下。只有經歷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心靈的繁華。

現實沒有爲福貴怎樣活着留下選擇的餘地,因而他必須選擇自己活着的態度。他在別無選擇時,選擇了活着,即將苦難看做活着的組成。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智慧的人絕對不會爲過去而更改現有的生活軌跡,每一次遭遇不愉快,他們都會把過去的不快樂塵封,用最樂觀和豁達的心態迎接下一刻的到來。所以無論過去經歷了什麼,都應該放下,應該忘記,把生命的力量留給現在。

的確,福貴的生活實在有太多難以承受的苦難,所幸我們不必體會如此巨大的一系列喪失。其實苦難與幸福一樣,都是生命對我們的獎賞。艱難活過來的今天,就是明天活下去的希望,活着就是幸福。

生命是爲生活本身而活,不是爲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生活就是要經歷失去﹑惋惜和釋懷。

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讓今日以懷念擁抱過去,記住愛。以渴望擁抱未來,銘記時光。瞧,頭頂陽光正好,且讓,陽光在每個生命的裂縫中散落。

活着的讀書筆記8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9

讀這本書是一種精神的震撼!作者冰冷地敘述着殘酷的現實,緩慢的將僅有的一絲幻想和美好不斷地打破,用一個一個的死亡來詮釋着活着的本質。過去,我以爲活着是一個過程,現在我卻感覺活着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或許某些時候,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

年少無知的富貴輸光祖上積累的財富,加之父親的氣絕身亡讓他重獲賢惠的妻子和聰明的女兒,他活着似乎有了意義。殘酷的戰場讓他目睹了生命的.無力,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然後,撿了一條命回到家,母親卻已離開人世,聰慧的女兒不再會說話也不能再聽到聲音了。之後,心地善良的有慶賽跑第一,似乎讓人感受到了希望,可是作者依舊敘述着殘酷的現實。熱愛的生靈有慶居然是被抽血抽死的,殘酷的社會和無知“醫生”的行爲實在令人髮指。爲人忠實卻遭遇不幸的鳳霞嫁給了忠厚老實的二喜並懷了孩子,似乎希望又重現了,然而……鳳霞的離去,二喜的遇難,接着又是家珍的逝世,就連充滿靈性的苦根也未能辛存,死因居然是撐死的!這一切,歷歷在目的是,眼前是一個一個橫臥着的靈魂!最後富貴和與他同名的老牛的身影漸漸消失……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的宿命不過都是迴歸土地的擁抱。在活着這樣一個廣大而又沉重的話題面前,似乎每一句話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覺得無力。然而活着,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活着是艱難的,也是美好的……

活着的讀書筆記10

餘華說,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是很明確的定義,它在每個人身上都能解讀出不同的故事。這世上,能這樣一心活着的人值得佩服,私以爲,活着就是活着,是對活着這種狀態的執着。俗世百態,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這世間有人追逐名利,有人追逐愛情,有人追逐奉獻,可都需要堅守的是"活着"的這份念想。

福貴的人生,充滿了苦厄,波瀾起伏地是一個個接踵而來的苦。書中沒有明說福貴堅守的是什麼,也許福貴自己也沒去疑惑爲什麼苦難沒有使他喪失活下去然後尋死的想法。福貴歷經家破,人亡,友自盡,還是一心活着。即使是深深紮根在每位勞苦樸實的百姓心中的家族香火不能斷的念想,在福貴面前被掐斷。

小說裏的其他角色,也都有着各自的.災厄,能承受得住的人不多,或是憂鬱過度,或是一心求死,或是意外而亡(家珍,春生,二喜)。他們內心也許對"活着"也有執着,也許不夠,也許無奈,最終歸於塵土。

這或許就是餘華想表述的現實:世上有對"活着"有堅守的人,其中有人能極度堅守而不自知,其中有人堅守不夠,其中有人極度堅守也被苦厄意外擊毀,都是被記錄被思考的現實,不理想不完美,卻真實存在。現實即規律,不侷限於某個故事。

所以,請好好活着,不作惡,不留心魔,去做想做的事。

活着的讀書筆記11

那一天,下班路上,我看到一輛很奇特的車,第一次看到。一輛車,構架並不複雜,車身就像傾斜了十五度的夜裏路邊的鐵板魷魚車,已經記不清下面的輪子是什麼樣的,因爲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爲何沒看到駕駛員。那輛車似乎沒有人駕駛,我沒看到任何人影,卻可以聽到語音導航。能看到的還有簡易車頂下面的一排不認識的儀器,其中有一個像探照燈。那輛車就那樣,緩緩的靠着路邊向前行駛。好奇促使我走近,與那輛車並行時,我轉頭看了一眼,只是一眼我就轉回頭,停了下來,看着那輛車繼續緩緩向前行駛,這個時候我才注意到車的後面寫着“助殘車0001”。是的,那一眼,我看清了,車的平板上躺着一個人,一位老者,身上蓋着白色的覆蓋物。他躺着,面前有一面鏡子,鏡子是固定在頂板上的。我想這面鏡子可能不是一面普通的鏡子,因爲直覺告訴我,躺着的這位老人似乎只有眼珠子可以動……

幸福是什麼?答案應該也是多種多樣的。生下來就註定有一天死亡,那怎麼活纔算沒白活?人間那麼多痛苦,富貴是怎麼一路走下來的?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前的時刻並使它成爲生命裏永恆的目標,因爲只有當前的這一刻纔是唯一且真實的,其餘的一切只是我們的想法和思緒罷了;不過我們一樣也可以把這類做法看作最大的愚蠢,因爲在隨後的時刻發生的,會像上一刻那般夢一樣消失得蹤影全無,不復存在,這類東西永不值得用心地奮力爭取。

唯有不斷消失的現時纔是我們生存的基點,此外沒有其他。實質上,我們的生存形式就是連續不斷的運動,那種朝思暮想的安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類的生存就像一個跑下山坡的人,若想停下腳步就肯定會摔倒,唯有接着奔跑才能找到平衡以便穩住身體;或者好比在手指上掌握平衡的`木杆;再不就像行星,假如停止向前運行,就會撞到太陽。所以生存的根本特徵就是運動不止。

在這樣一個沒有固定性的世界裏,保持不變的狀態是沒法實現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化與循環着。人人都在匆匆前行與奔馳,好比不斷前行、做出很多動作以保證身體平衡的走鋼絲的人——這樣的世界,幸福無從談起。”

這一段文字摘自摘自叔本華的文章《允許自己虛度時光》。

友人說:“簡單就是快樂”,書裏說“大多數凡人的苦惱都屬於庸人自擾”,也有人告訴我“沒有苦怎麼知道什麼是甜”,都很有道理。我一直最敬佩的是無私的科學家與醫生,因爲他們爲這個世界做出了貢獻。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來這凡間走一趟,多多少少要留下點什麼東西,爲美好做出點貢獻。《活着》,我先是看了電影,然後讀完的書。人世間的痛苦太多了,有一樣的,相似的,奇怪的,而相對而言的人就顯得那麼渺小,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富貴真的是太皮實了,一個人埋了那麼多親人,人又是多麼的堅強!他的出現讓很多個像我一樣的人看到了人的韌性有多麼強。我們的小平同志,企業家褚時健等很多偉大或平凡的人,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信念不倒,精神不滅,活着就是希望。別想那麼多,大多數時候想了也沒用,開心就笑,傷心找個角落就哭,哭完了接着走。也許,某個角落,恰好也有一個“富貴”,當他看到書裏的富貴,他決定好好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12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的歌聲在空曠的傍夜像風一樣飄揚。

隨着歌聲回到了過去7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是時間創造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平靜和動盪,創造了記憶和感受。

徐家的老祖宗不過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後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到福貴爹這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福貴這,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爲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再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改革開放。

富貴輸了100畝田,爹也在糞缸邊吹走了。家珍也被老丈人接走了,一個家成了砸破了的瓦罐似的四分五裂。鳳霞便安慰他,一張桌子四個角,削掉一個角,還有五個角五口人,福貴也開始新的生活,一個落魄公子,看得見的時候福貴在田裏地裏,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福貴還要下田。人活着總要有事情發生,讓人措手不及。福貴被要求跟上了一隻往北去的炮隊。這時的生活他想跑,結果卻發現連裏每天都會少一兩張熟悉的面孔。

福貴回家了,娘死了,鳳霞聾了,後來,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小兒子有慶身上。有慶五年級了,但在醫院的小房間裏,卻被抽血過多而死了,福貴開始很生氣,後來卻發現縣長是曾經的朋友。他埋了他,每天都去看他,去陪他。書裏唯一的溫情,恐怕也只有一點點,一絲絲。鳳霞嫁了一個好人家,福貴因爲敗家而躲過了土地改革,隊長又幫助他們。

可是這一點點溫情都是建立在虛僞的表面上的。

爹被氣死了。

娘也走了。

有慶死在那間小房間裏。

鳳霞死在了那間小房間裏。

家珍也走了。

偏頭女婿因工傷死在了那間小房間裏。

孫子苦根兒因吃豆兒噎死了。

他親手埋了六個親人。

他只剩下了一頭牛叫福貴。

福貴活着,命大,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傷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離自己遠去。活着,是一種堅強,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這是福貴對自己的評價。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的,但並不寂寞的他,這就是活着,這是鬥爭與生存。其實福貴苦難的經歷裏存在着自己的溫情。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她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這是餘華所得經驗。

這本書中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這好像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當好運垂顧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欣然微笑。當我們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又會黯然垂淚。也許活着就是命運,等待着生活給你的一切。也想起史鐵生的母親,讓他好好活兒,好好活兒。

有人稱《活着》是中國的《約伯書》,我認爲這更是中國的歷史。

在我的眼前彷彿有許多像福貴一樣的老人。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時常留着渾濁的眼淚。坐在石階上,等待着黃昏,霞光褪去。聽着老人粗啞的嗓音在空曠的傍夜風一樣的飄揚。

活着的讀書筆記13

人爲什麼而活着?人的一生到底在追尋着什麼?金錢、名譽、快樂、自由還是生命的價值?我在《活着的一萬個理由》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

記得在書中讀過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孩子因爲外祖母告訴他:“人活着有一萬個理由。”所以,孩子就真的去開始籌集一萬個活着的理由。不知不覺中,一本本子記滿了,再換一本。直到有一天她長大成人了,才突然明白“活着的一萬個理由”因人而異,各人有各的看法,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希望。但是在這時,她的外祖母病危了,她去看外祖母,卻見外祖母睜着眼,側着耳,陶醉地聆聽着什麼。她問外祖母,外祖母笑着說:“我在聽心跳的聲音。”最後孩子把這句話永遠地記在了心中,並當成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

起初,我看到這句話時很不解,心跳的聲音怎會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呢?後來反反覆覆讀了幾次,我才明白:聽着心跳的聲音,也就等於看着自己生命中的一點一滴,回憶自己曾經的`記憶,於是便產生了對生命的總結,對生命不同於兒時的理解。短短一句話“我在聽心跳的聲音”卻能反射出老太太是多麼享受人生,雖然她沒有高文化水平,但她卻體會到了平常人所不能體會到的東西,實現了那份生命的價值。有些人忙忙碌碌地工作,卻始終不知道自己這麼忙是爲了什麼?而有的人只是坐在涼椅上,卻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爲什麼而做……

心跳的聲音何嘗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呢?生命是多麼的輝煌燦爛,多麼值得我們去珍惜啊!

人自出世以來,便比動物多了一種思想——價值觀。人活着,不就是爲了要活得更精彩嗎?連嘗試都不敢的人,失敗都輸不起的人,能有什麼作爲呢,更別談要活得更精彩了。只有努力過了,纔會知道結果,一次都沒有試過,又怎能確定自己必輸無疑呢?人生就要過得精彩,過得豐富,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既然努力過了,不管它是失敗還是成功,你都必須要讓它開花結果。辛辛苦苦把一棵幼小的樹苗澆灌成一棵參天大樹,可它卻不能開花結果,這不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嗎?這時應該鼓起勇氣,想辦法讓它開花結果,雖然開花結果後可能會枯萎,但這一生就曾輝煌過了,給生命的樂章記下了重要的旋律。

也許等我老了,我也會聽着心跳的聲音,回憶自己曾經的輝煌。謝謝你,《活着的一萬個理由》……

活着的讀書筆記14

年少不懂珍惜,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產。父親換成銅錢讓兒子自己去還債,讓兒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家產散盡後家珍的不離不棄,生兒育女,千金小姐爲支離破碎的家精打細算,捨不得福貴做重活,十指不沾陽春水到下地耕種,體力,耐力,心裏承受能力都展現出家珍作爲女人的偉大。

兩個孩子都懂事,鳳霞因爲一場大病變成聾啞人,想到福貴最難的時候都是鳳霞的笑語陪伴度過,後面聾啞了看到鳳霞兩個字都覺得難過。有慶因爲父親說他鞋損壞的快,每天打着赤腳跑50裏地去上學,放學割草餵羊,一直在路上沒停過。那個時代的人爲了吃奔波勞累,日子太過於心酸。本以爲有慶的離開是意外,鳳霞遇到一個疼他的人是一件暖心的事,無奈作者也不放過這一家,可憐的鳳霞,可憐的二喜,可憐的苦根。

福貴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到最後只有老牛作伴,耕地喊的名字無疑是對親人的'思念,死去的人已經離去,活着的人還要繼續活着,只是活的太苦了,內心是多麼堅強才能忍受一次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活着,好好活着,我很幸福,我會珍惜擁有的一切。

活着的讀書筆記15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一死去。

作爲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承認那天深夜點了燈讀它的某個瞬間老淚縱橫。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爲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可是我們怎麼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爲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着大學聯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呵,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

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

標籤:讀書筆記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