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讀書筆記15篇

《活着》讀書筆記1

餘華得這本《活着》是經朋友介紹才知道的,但是我並沒有太上心,也沒有機會看。難得有時間品讀此書,居然吸引我一氣讀完了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福貴地主少爺從大富敗落成一貧如洗生活經歷爲主線,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慘和其樂觀豁達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爲什麼活着。

少爺福貴富有時沒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過着生活放蕩的日子,吃喝嫖賭,嗜賭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勸說均不奏效,到輸光家業,一貧如洗時才猛然醒悟,悔時已晚。從此福貴成窮人貧民,承受起養家餬口的擔子與責任。父親氣死了,母親不堪勞苦病倒了,貧窮中的福貴在爲給母親求醫的途中被xxx抓去成壯丁。經歷了戰爭的波折,回到家時福貴的母親已去世,聰明的女兒因病已成了聾啞人。賢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貴,共同養育着一雙兒女,然而,福貴的兒子在讀五年級時爲救學校校長產後大出血,奮勇獻血,居然因抽血過度而死,......然而,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過一陣子平安的日子,厄運總要降臨到福貴的頭上。給女兒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兒卻在產後不久即離開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兒子、女兒早逝的痛苦後離開人世。福貴的親人只剩下女婿與外孫,愛婿又被一次劫難奪走了生命,飢餓中長大了幾歲的外孫,一次,發燒時外公買來很多豆子,難得吃飽肚子外孫的開懷痛吃,結果被豆子撐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與福貴生不逢時不無關係。否則,也不至於那麼悲慘,但是也不得不歎服作者在平鋪直抒下敘寫了那麼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來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活着》的評價,他對小說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生活,簡樸優美未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先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艾來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用。”

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民的責任。”書的最後寫道:“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時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餘華用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來娓娓敘說一個家庭的平凡卻不正常的故事。

讀完此書,不禁深思,人爲什麼活着?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爲什麼活着是每個人都應當面對的問題,並且是親歷的現實問題。不少人認爲活着爲了享受幸福、快樂、安康、甜蜜......,爲了愛情、升官、發財,當達不到時就怨天尤人,甚至喪心病狂走損人害己之路......。其實《活着》引發我們爲什麼活着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並不可怕,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太多的親人一次次的離去,承受一次次的打擊,確實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生命觀。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絝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塗做人,後半生卻不糊塗,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

《活着》讀書筆記2

《活着》講述的就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餘華用平實的敘述手法,平靜地敘述了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現實生活。看完後,不覺悲涼,悲哀,悲傷起來。似乎時間所有的苦難都他經歷了。不禁自問:活着的意義何在?

司馬遷說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鵝毛輕;雷鋒說,活着是爲了讓別人生活得更好;保爾柯察金說爲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對於徐福貴而言活着的理念在於:“人只要活着,窮也不怕。”他覺得人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更應該懂得生活,學會勞作,爲一家人而活着。那樣即使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卻踏實了。妄想可以嘗試把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使自己窮苦的家變得重新發達起來。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見他活着的意義只是爲了家人,對家庭的牽掛便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他選擇留下,或死於戰場,或者高官厚祿。但像他這種無文化無社會主義理想的舊社會底層人民羣衆而言是終究不會選擇留下的。當解放了以後,他看到佔他家地的龍二被槍斃,家珍的話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而即便是這麼一個看似尋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夠擁有。先是兒子獻血,糊塗送命;女兒難產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壓成肉醬;外孫被豆子撐死!而他只能感嘆:“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想想現實中的我們,還在爭麼?肯定是的啊!試問誰能真正放下呢?

書看完了,覺得異常壓抑!活着到底有什麼意義?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可以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努力過。而不會被20××這樣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擁抱未來!纔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生活態度!

《活着》讀書筆記3

“活着,失去。失去,活着。”

我這一生都在失去,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我還活着。

我這一生,年少時荒誕不經,輸光了家產和祖宅,氣死了父親;進城給母親買藥,被抓去打仗,親人不知,離家兩年,回來時母親病死,女兒因爲生病又聾又啞;爲了給兒子讀書,我曾把可憐的懂事的女兒送給別人只爲了省一點飯錢;我賢淑的出身富貴人家的妻子跟着我吃了一輩子苦得了病爲了一雙兒女和這個家沒享過一天福;我義氣豪情的兒子給別人輸血,血被抽乾,死在了他12歲;我以爲上天厚愛我,賜給我女兒一個好丈夫二喜賜給我和妻子一個好女婿二喜,可我女兒因爲難產死了,死在我兒子死去的醫院;女兒死後三個月妻子也離我而去;外孫苦根4歲時他爹二喜被水泥板夾死;我已經是一個糙老漢了,做不了多少重活了,苦根跟着我5歲就學會下地,他7歲發燒說頭暈我都沒意識到,覺得太對不起小小的外孫,心疼地給他煮了半斤豆子吃,沒想到這是他的最後一餐,他太久沒吃飽了,他撐死了。

我把我的親人都埋在了一起,茅草屋再也不是家了,只是一個住的地方。

從此以後,沒有父母頤養天年,沒有妻子賢良淑德,沒有兒孫承歡膝下,只有我還活着。

這一生,我風光過,我混蛋過,我落魄過,我死裏逃生過,我失去過,我一直在失去,不斷失去,可是我還活着。

我買了一頭老得犁不動地要被人殺掉的老牛,給它取名福貴,我覺得它像我,我們都是孤苦伶仃,相依爲命。

其實經歷了那麼多,我看透了,我不悲傷,儘管我老得快走不動了,儘管家家炊煙升起時我一個人獨自回家,儘管回家後只有一室孤獨落寞等着我。

《活着》讀書筆記4

那紙醉金迷的城市誘惑了多少清澈如水的眼眸,那人潮暗涌的街頭污濁了多少明亮如星的心靈,那炙手可熱的名利擾亂了多少堅定不移的方向。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縱然世俗會阻擋前進的步伐,但能否走下去卻是自己的事。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陳述的,活着不爲別的,只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在那個世事更替的時代裏,福貴由地主到敗光家產,只有強迫自己接受事實。無論生活有多麼打擊,都不能忘記迎接明日的太陽。

世上的人就像各種植物,有的是荒漠仙人掌——艱難求生;有的是沙漠綠洲——今日雖好卻不知明天是否就存在;有的是藤蔓——攀附於參天大樹;有的是胡楊——孤立於大漠卻將種子撒向四方;有的是高山古鬆——淡然望着腳下的灼灼凡世。人們以各種姿態活着,時而平行,時而相交,然後綻放出不一般的光彩。

福貴的一生起伏跌宕,從富足到窮困潦倒,從玩世不恭到懂得珍惜,他失去後擁有了,又在擁有後失去了。父母親、家珍、有慶、鳳霞、苦根、二喜一一離去,就連患難共渡的春生也受盡苦難。最終,曲盡人已散。他只有和他的記憶、那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爲伴。黃昏日下,他和他的牛相依,他賣力的吆喝,爲了給牛它不是一人的錯覺。其實是在給自己一個錯覺,家珍、有慶他們還在。

我折服於作者樸實平淡的語言給我內心的震撼力,折服於福貴艱苦的一生,折服於舊中國所經歷的那段歷史,我折服於那一片黃土上的每一條生命,折服於活着本身的魅力。

尼克·武伊契奇,一個生而無四肢的殘疾人,以頑強的意志,特立獨行不爲世俗的心,創造出一個殘疾演說家的奇蹟。他是爲了活着本身而生活,這麼一顆純粹的心,走出了雲霧,撥開了生活的本質——活着不爲什麼,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

平靜下內心,左右看看,你是否有這麼一顆單純的心,是否在生活的槍林彈雨中每一步都爲自己而邁,是否看清了活着的真諦?

爲了活着本身,俗世不會阻擋前進的步伐,不會擾亂理性的思緒。生活依舊有着不一樣的魅力。

《活着》讀書筆記5

餘華文字以真實見長,正因爲真實也就多了些殘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醜惡,在他作品中更真實,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讀完《活着》,或許需要對這兩個字重新審視,什麼稱爲“活着”?如我們久坐空調房,入目皆是繁華都市,巍峨樓層?如福貴奔走求生,滿目瘡痍,掙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勝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並沒有所謂的意義高低。

福貴一生由富貴向破落,嘗過高於雲端,也曾跌落泥潭,經歷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喪,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見卑微與渺小。古人常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死亡離他很近,離我卻遠,分明無法體味親友亡故之痛,可卻在字裏行間嗅到腐朽之氣,若有若無除了悲涼也想不出別的詞彙了。雙親之故似乎只是引線,兒子以一種極殘忍醜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魯迅先生筆下愚昧人以人血饅頭治病,除了人性醜陋更多是憤怒,痛失骨血卻無處可訴的憤怒。讀到這裏時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貴作爲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人只能接受,無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兒難產去世,妻子病逝,連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夾死,死前記掛的兒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爲留下相依爲命的小孫子將是全書的結局,卻在末處讓小孫子以一種滑稽,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諷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襯活着,這樣的活着連生命都染上腥味,終究只剩福貴一人,終究是“活着”。

感慨於福貴的一生,也爲“旁觀者”悲哀。在權者的冷漠親友的無動於衷,村民的愚昧無知,每個人都是這一場場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他們自然無法體會,在同一種氛圍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態,他們作爲“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觀,可悲可恨,他們自然也將踏上同一條路——在死亡中掙扎,向死而生。至於福貴的他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他認命他不爭,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後他“活着”,堅韌地活着,在命運折磨下見親人一一離去卻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將臨崩潰之際他仍活着,不爭不搶,平凡順從,只爲活着而活着。英雄們或許不齒,我卻覺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掙扎,毫不費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於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卻是有人無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義的事。

感慨萬千,謹以餘華一句話作結——“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6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好多人應該都看過了。

《活着》薄薄一本書,卻讓我捨不得放下,以前我知道這本書是個悲劇,所以一直不忍看。今天看完了,我卻發現,這本書並不是我以爲的那樣。福貴跟隨着歷史大潮,從不學無術的紈絝弟子,變成努力生活的農民,他能從過去中腳踏實地過日子,雖然他的人生中一直遭遇着不行,但是他身邊的人,也都是給他溫暖的人。有不離不棄的老婆,聽話的兒女,老實的女婿,在被充軍的日子裏,還有共生死的夥伴。

這裏面,沒有壞人害他,他逃不過的,好像是命運,但是他又一直努力的抗爭着,努力的活下去。他賭博失掉了地,卻在幾年后土改免得被槍斃,他被解放軍俘虜後,不想參軍要回家,當不了縣長,卻在批判中得以安命,是得是失,要看個人理解。最後富貴獨自一人,養了條老牛也叫福貴,他對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看到這裏真是讓人心酸,他就是用着這種方式,懷念着逝去的親人,然後自己,努力的活下去。

《活着》讀書筆記7

讀這本書是一種精神的震撼!作者冰冷地敘述着殘酷的現實,緩慢的將僅有的一絲幻想和美好不斷地打破,用一個一個的死亡來詮釋着活着的本質。過去,我以爲活着是一個過程,現在我卻感覺活着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或許某些時候,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

年少無知的富貴輸光祖上積累的財富,加之父親的氣絕身亡讓他重獲賢惠的妻子和聰明的女兒,他活着似乎有了意義。殘酷的戰場讓他目睹了生命的無力,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然後,撿了一條命回到家,母親卻已離開人世,聰慧的女兒不再會說話也不能再聽到聲音了。之後,心地善良的有慶賽跑第一,似乎讓人感受到了希望,可是作者依舊敘述着殘酷的現實。熱愛的生靈有慶居然是被抽血抽死的,殘酷的社會和無知“醫生”的行爲實在令人髮指。爲人忠實卻遭遇不幸的鳳霞嫁給了忠厚老實的二喜並懷了孩子,似乎希望又重現了,然而……鳳霞的離去,二喜的遇難,接着又是家珍的逝世,就連充滿靈性的苦根也未能辛存,死因居然是撐死的!這一切,歷歷在目的是,眼前是一個一個橫臥着的靈魂!最後富貴和與他同名的老牛的身影漸漸消失……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的宿命不過都是迴歸土地的擁抱。在活着這樣一個廣大而又沉重的話題面前,似乎每一句話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覺得無力。然而活着,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活着是艱難的,也是美好的……

《活着》讀書筆記8

第一次知道《活着》是高二第二學期的一節語文課上,一同學在正式上課之前分享了這本書。那時我覺得福貴這個人真是太慘了,現在再看,福貴的人生不正是千千萬萬中國普通人民的人生嗎?人吶,光是活着就已經很吃力了。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一件幸運的事了。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到:“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福貴不知道這些話,但他對生活從未絕望從未放棄活着不正是對這些話最好的詮釋嗎?活着就是活着,何必糾結於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呢。

《活着》這書,講的是福貴一生的故事。福貴因嗜賭,把自家的祖產輸光了,自己從一個地主家的兒子變成佃農,他的爹被他氣死(雖然他爹沒有苛責福貴,但我覺得他爹的那口氣就是沒順過來),懷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帶走。那時的福貴,上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有總角垂髫之女,住着破破爛爛的茅草房,他沒有抱怨,而是想着如何養活一家人。後來,他被抓去當壯丁,老孃去世,女兒鳳霞因高燒而變聾變啞,兒子有慶因被抽血過多而亡,福貴也沒有喪失過對活着的希望。再後來,鳳霞難產離世,相濡以沫的妻子病逝,女婿在工作時不幸身亡,相依爲命的外孫噎死。福貴親手把自己的家人一個個埋葬了,你以爲他應該會活得很痛苦,甚至過不下去了,但福貴偏不,他說“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餘華在日文版自序裏提到“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活着》是用第一人稱來敘述的,因此它是生活本身。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沒有以“悲劇”來看福貴,現在再讀,仍沒覺得福貴是個“苦難者”。我想了想,並不是自己麻木了——至少我能感知到祥子是個苦難者,也不是福貴的一生不是悲劇,這也許正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造成的差異吧。餘華讓福貴自己講述自己的一生,福貴本人並不認爲他的一生是個悲劇,所以,在福貴的敘述中,他的一生是有苦難,但他擁有的更多是美好的時刻和事物。老孃是世上最好的母親,家珍是世上最好的妻子,鳳霞有慶都是世上最好的孩子,女婿和外孫自然也是世上最好最好的。福貴心底的回憶裏全裝着美好,讀者自然而然受其感染,大約記起的也是福貴一家的美好時光吧。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詞語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苦難,無聊和平庸。”看吧,作者這樣說“活着”,活着多難,得忍受不能得自由。人生在世,誰不曾瀕臨絕望,誰沒有在深夜崩潰,可誰又不是哭着把飯吃了,咬緊牙關繼續活着,福貴是這樣,你我皆如此。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七苦,除了“怨憎會”,其餘的,福貴皆經歷過(戰場上九死一生),可福貴覺得自己苦嗎?並沒有。不是他對生活麻木了,而是他能在那些糟糕透了的事情中,發現自己身邊人帶來的光,家人的光照亮了福貴的整個人生。心裏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福貴擁有“甜”,所以,他能挺過各種苦難,讀縱使年邁一人,他也能活着。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明白,人生多的是眼淚無法沖刷掉的“萬念俱灰”,也有那些讓你痛到無法哭泣的事,“所以真正堅強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聲,懷揣着痛苦和悲傷,即使如此也要帶着它們笑着前行。”福貴和福貴,漸漸遠去,在霞光滿天的傍晚,在炊煙裊裊的鄉村裏,老人的歌聲像風一樣飄揚……

《活着》是一部經典之作,不缺少讀者和對它的讚美之詞。以自己的鑑賞能力,難以跳脫出已有的評論。可閱讀非得有深刻獨特的見解嗎?正如人生,非得有活着的意義麼?如果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別苦苦追問活着的意義,想想福貴的一生,然後,走一步算一步,把日子走下去,而不是想下去,也許,生活也就沒有那麼難了。

《活着》讀書筆記9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0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爲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可能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纔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纔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可能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可能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活着》讀書筆記11

讀過很多書,很多名著,可是隻有《活着》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它講述的是一個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後悔,可能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裏面的主人公徐福貴因爲好賭,從有錢人變成了窮人,從此他的生活就這樣的不好。要是他不好賭就不會變成窮人,就不會每個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個世上了。要是他珍惜他有錢人的生活,好好的利用他的錢,就不會落到這種地步。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好好的利用我們現在身邊的東西,不要讓自己後悔。我們讀書就是這樣,要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的利用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自己過得幸福;不讓未來的自己恨現在的自己;不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主人公變成窮人後,他後悔了,他努力的工作,想讓生活過得好一點,可是命運卻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好,也有可能是因爲當時社會的黑暗,反而讓他的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現在我們不好好學習,等老了才知道後悔,可那時候時間已經不可以倒回來,不可能讓我們再讀一遍書了。所以現在我們要努力學習,這不僅是爲了我們的將來,也爲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不能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不能讓他們傷心。好好的利用現在所擁有的,不要浪費了,不要自己後悔難怪。

人知錯能改是好事,可是要早點知錯,不然就來不及了。主人公要是在他妻子叫回家時就不賭了,好好的做人就不會以悲劇收場了。我們可以學習主人公的知錯能改這樣的精神,不過要早點。人主社會要知錯就改就是好的開始,就看你是否努力,當時的社會怎麼樣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偏心那一個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看你是怎樣選擇的了,人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每個選擇都決定你一生。

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福貴伴隨着一頭牛在陽光下回憶。他的親人因爲天災人禍先後離他而去,讓他孑然一身的活在這個世上。但是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他依然保持着對這個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維持着他和命運的友情,他依然堅強的活着。我們就要學習他堅強不屈的精神,不抱怨命運,以友好的心態面對不樂觀的生活.不管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都要樂觀的面對,都要勇敢的跟困難做鬥爭。

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不管遇到什麼磨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就像《活着》裏的主人公一樣,親人都離他而去,他依然堅強的活着,我們父母都還在身邊更應該活着,努力的活着,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爲社會做貢獻,要成爲國家的棟樑。主人公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經歷的越多,懂得越多。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讓我們通過苦難體會了生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福貴帶給我們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我們要像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堅強不屈、知錯就改的精神,不要害怕苦難,要勇敢的面對。

《活着》讀書筆記12

《活着》這部作品讓我感觸良多。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福貴所有親人的死亡到老年福貴只有一老牛做伴的一生。主人公徐福貴本是一個富裕土地的擁有者,卻因爲擲骰子賭博讓他失去了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讓他整個家庭陷入無限的不幸跟貧苦之中。

在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當他歷盡艱險回到老家時,等待他的卻是更加艱難的現實。最疼愛的兒子有慶因意外身亡;唯一的女兒鳳霞分娩時難產而死;妻子家珍也因軟骨病離他而去;接着女婿二喜出了工傷而身亡;連最後一個親人小外孫苦根,也在七歲吃豆子時也被噎死了。

福貴從失去金錢到失去親人,再到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的敘述卻又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他樂於談論人生,不羞於年少時的放縱,不頓於磨難時的煎熬,也不懼於面對至親離去時的痛苦。

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纔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纔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

在福貴的故事中,穿插着其他人不同的生命軌跡。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每個人又都是時代的縮影。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他們都在各自的命運裏顛簸,自顧不暇。當命運對所有人都不公時,反而是種公平。此時,打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幻想,低到塵埃裏去,褪掉所有不忿不平,以一顆被歲月磨礪得粗糙的平常心,專注於當下的自己,活下去,反而難能可貴。

在這麼多人物裏,二喜是最讓我扎心的,他是個總會在幽暗中暖心、給讀者以慰藉的偏頭漢子,然而噩運的毒花偏偏精準的開在這個好人的墳頭,這個諷刺讓人不解,甚至埋怨作者的殘忍,但也因如此,福貴的精神世界不斷得以絕處逢生——擁抱苦難,熱愛生活。

一口氣讀完老人的故事,情緒像吊了沉沉的鉛墜,心境卻逐漸開闊。“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願你我日後,像福貴一樣,不畏過去,不念將來。

《活着》讀書筆記13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着巨大的變化。互聯網+和商業社會充斥着大量的廣告和信息,很多人的焦慮由此而來。而在這股驚濤駭浪的洪流之中——極簡主義,應運而生。人人開始期盼着,簡而美地活着、只有化繁爲簡,纔有可能獲得安逸的心境和生活。走進有川真由美的極簡世界,從現在起,告別繁雜與執念,整理生活,享受人生。

  尼爾·帕斯理查曾經說過:生命中美好的事,都是免費的。

我們生活的空間,總是圍繞着太多的物品和信息,要是放任不管,難免會與真正重要的東西失之交臂。可是,每日面對生活中,擠滿了籃筐的髒衣服,那麼多換洗的被套,一堆很少穿着的衣服,和買來壓箱底的配飾和書籍,突然有一天,我們迷失在生活的空間裏,對着自己大喊一聲: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物品暱?

  極簡生活,從整理我們的生活空間開始吧。

學會取捨,才能真正明白有舍有得的深意。面對自己生活的空間,工作的辦公桌,先把哪些到處擺滿的無用之物丟棄,學會仍,只保留下,目前需要的一切東西就已經足夠了。一年不穿的衣服,果斷仍;塵封已久的舊報紙舊信函,拍照保存,然後儘可能的處理掉;替換的棉被和被套,儘量控制在1-2套,不要因爲商場打折,而不停買那些未來可能需要的物品,因爲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爲現在的需求去買東西,不要養成囤貨的習慣;買東西時,一定反覆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並想象自己使用它的場景。長期使用的東西,一定買好的,這樣可以減少精力去更換,而且好品質的東西,使用起來更加舒服;買東西,一定只買合適的.,不買貴的。把精力消耗太多在這些無用之物上,能量就會被分散,從而無法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能被生活牽着,陷入走一步算一步的境地。因此,學會買和大膽仍,是極簡生活的第一個重要課題。

巧妙收納,按照統一的風格,歸納所有物品。明確所有物品的位置,隨手拿原位歸還,可以減少找東西的時間,並且一目瞭然。把使用頻率高得物品放在一起,方面我們使用和補進,並且能夠很容易地找到它們,就不需要每次使用時,絞盡腦汁地想,放到哪裏去了暱。減少收納工具的使用,必要的時候可以添置,但不要過分依賴收納工具,否則,會讓自己的空間曬滿各式各樣的收納工具,而增加了物品的數量。

服飾和護膚品,是我們追求時尚和美麗的兩大重要物品,當然,衣服並不是越多越好,化妝品也不是越齊全,才能打造出美麗的妝容。我們需要時刻知道,按照符合自己的風格、喜好來購買,才能避免雷區。

人在25歲過後,在衣服的訴求上,會開始傾向那些質量上乘、簡潔大方的款式。以往那些黃橙黃綠、充滿時尚流行元素的衣服,漸漸不能展示自己的氣質了。學會買衣服的首要祕訣,是定義好自己的風格,風格是建立在人的性格、外表和職業規劃上。建議每次買衣服時,不要總想着,要能夠適合休息、又可以上班穿着的衣服。把工作穿的衣服和休閒生活的衣服區分開,根據工作與休閒的配比,來制定哪個方向的衣服,需要自己多投入一些。或者去學專業的形象改造課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才能更好地瞭解自己,打造出一個百變衣櫥,可以按照簡單的規律來進行衣櫥的規劃:70%基礎款+20%時尚款+10%配飾,基本可以滿足你所有的衣櫥需求了。選擇衣服正如選擇化妝品一樣,在規定的店鋪或者品牌裏選購,可以使自己的風格保持一致性,減少失誤。

極簡的美容方式,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不要把維持健康的身體,想得那麼複雜,這些我們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日本作爲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度之一,整個民族展示出了一致的相似性,只吃當季的食物、乾淨的空氣、熱愛運動。正是把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了平時細微的生活當中,所以日本的長壽者們,從來沒有過分去關注自己的身體,而總是輕鬆地說,我並沒有多做什麼呀。從中,你是否也知道了什麼是健康的祕訣了吧。

複雜的人際關係,常會帶來種種煩惱,擾亂我們的思緒。有時答案其實很簡單,首先善待我們自己,然後再善待我們周圍的人,如果自己過得很痛苦,哪會有閒心去善待他人啊。理解這個順序,很重要。

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如果錯在我們,那麼老老實實一句“對不起”,可以令雙方的矛盾得到很好的緩解,當然啦,如果問題出在對方身上,那麼我們可以幫別人指出,但有些人是典型的找茬型,那麼,我們就抱着,順其自然,做好自己的心態,讓這些煩心事,隨風去吧。

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的性格,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與其苦口婆心試圖去改變別人,不如接受,世界上就是有這類人的存在,坦誠接受就好了。多關注別人的優點,學會讚美別人、不要吝嗇自己的感謝詞,因爲多看到別人的閃光點,不僅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也會令別人更加有自信哦,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方式暱。

學會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很多人際關係的問題都處在距離過近,令對方有不安的情緒,反而疏遠了彼此的。曾經我和好朋友在一起同吃同住了一年,兩人因爲性格的問題,產生了很大的隔閡,後來,搬到臨一條街的房子後,我們的關係反而比當初住在一個屋檐下來得融洽。與別人保持恰當的距離,也因人而異,總之,按照自己的直覺,不要把事情複雜化,就可以了。同時,懂得拒絕,也是一門必修的情商課。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否則額外的工作或者情感付出,使得我們無法善待自己,從而引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無需做一個萬人迷,成爲更好的自己,才更重要啊。

思考“金錢”,其實就是在思考“人生”,我們的一輩子工作、學習和生活,無一離不開錢。儘管金錢並不是活着的最終目的,可是它卻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掌握“讓金錢最大限度爲我們所用”的小祕訣,才能讓我們在使用時,不會束手束腳。

花在刀口,花得開心。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瞭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標準,不要被他人影響,花了冤枉錢不說,反而花出去的錢,沒能買到自己切身體會的快樂。有的人,生活節儉、卻喜好旅遊,旅行給他帶來的快樂,必將遠超花掉的金錢;有人喜愛讀書,用大筆的錢,在國外學習,徜徉在知識的海洋;有的人喜歡做菜,把錢花在購買高級稀缺的食材上,變化出無數的美味佳餚,何樂不爲……

和金錢打交道,瞭解了自己的真正需求後,就是學會和金錢成爲朋友,開源節流。根據自己的能力,創造新的賺錢方式,並且在節流上,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花冤枉錢。善用貸款和信用卡,而不是令自己陷入償還不盡的債務中,穩健的負債和現金流,是獲得幸福生活的必經之路,關於金錢的書籍,推薦《小狗錢錢》、《金錢的靈魂》、《富爸爸窮爸爸》等關於財富的書籍。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就是能讓每一天充實有意義。時間,纔是我們這一生獲得的無價之寶,可惜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一點。因爲時間,它過於抽象,人抓不住,也很難意識到。網絡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對,每一個今天,都是我們這一生最年輕的時候。細細體會,才發覺,時間的悄無聲息,它的無情與多情,竟是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我們的諸多想法。

不要浪費時間,把時間花在玩手機、等人、無聊發呆……的事情裏,十分可惜。每一天24小時,成天抱怨自己很忙的人,到底把時間分在重要的事情上,又有多少暱。人容易精力分散,真正重要的事情,每天能夠花上一兩個小時,全神貫注地完成,就非常了不起了。我們應該謹防浪費時間,不要讓自己過多的滋生負面情緒。

調整好流程,能夠在5分鐘之內完成的事情,絕不要拖延。把複雜的問題,流程化,細分成諸多個環節,一一解決,也能減少我們拖拉的習慣。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養成習慣,比如每天讀書、健身或者學習等等,讓這些每天都想讓自己做的事情,養成習慣,會成爲持續地推動力,令我們在日復一日中,沉澱自己,積累價值籌碼。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也就是活在當下。打造能讓你注意力集中的環境,不要過分迷信科學工作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每個人不一樣,如果狀態極佳的情況下,工作或者學習2-3個小時,也是可以的。不要同時做很多事情,這樣效率不高,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個上午下來,反而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好。把大目標細分成幾個小目標,逐一完成。在完成小目標之後,可以獲得更好的動力,繼續堅持向前。

我們整理手頭的物品,整理我們的生活,整理我們的人際關係和金錢……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把有限的人生時間用在刀口上。“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大家都說,“時間就是金錢。”可是在我看來,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人生。我們甚至可以說,時間是上帝給我們的厚禮… ——有川真由美

日常生活,簡單來說就是吃飯、睡覺、工作、人際交往等活動來填滿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在日復一日的單調日子中,獲得小小的喜悅、追求小小的講究、品味小小的成就感。如此一來,生活就會大放光彩。爲追求“簡單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每個在“認識自己”過程中努力的人們,都將有精彩而充實的生活。這就是追求極簡主義的最根本目的。

《活着》讀書筆記14

這是我第二次讀餘華的《活着》,在大二時就已經讀過一遍,因爲時間間隔有點長,只是大概記得故事的結局,而情境忘的差不多了。今天又讀了一遍,不由感慨:好的作品讀多少遍都不爲過!

不得不說,餘華是一位具有高超煽情技巧的作家。剛剛讀完這一作品,臉上還留着淚痕,眼框還是溼潤的,不過心卻慢慢越來越平靜了。是啊,讀完它,我沒有理由不平靜,沒有理由不思考……

“二喜,有慶不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這句話總是縈繞在我的耳旁,所有的這些名字,這些人物,都讓我覺得是活生生的。也許是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書中描繪的場景都覺得那樣地熟悉,他們的形象似乎都可以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代言人。小時候,不明白那些在地裏勞作的老者,爲什麼對着一頭不言不語的老黃牛喋喋不休;小時候,也有很多像有慶一樣的玩伴;小時候,也見到像鳳霞一樣的姐姐以及家珍一樣的女人;小時候,也取笑過像二喜一樣的女婿……一切都那麼的親切,所有的人都那麼的生動,他們的故事,平凡而感人,瑣碎而深刻。

讀着這一作品,不由地就投入進去了,就像是自己就坐在老福貴的身旁,靜靜的聽着這位老者對他的往事娓娓道來。時而鄙視、時而切齒、時而沉默、時而哭泣、時而感慨、時而會心、時而嘆息、時而釋然……當看到福貴少爺放蕩不羈、自命不凡時,我鄙視他;當我看到他粗魯的對待他懷有身孕的妻子時,我咬牙切齒;當我看到他穿着絲綢衣裳被裝滿銅錢的沉甸甸的擔子磨破了肩膀時,我感慨;當我聽到徐老爺用無奈的語氣說“報應啊,報應”的時候,我沉默;當我看到鳳霞從一個活潑美麗的小姐變成一個又聾又啞的小村姑時,我嘆息;當我看到小有慶不知疲倦跑來跑去的身影時,我微笑;當我看到一具具冰涼的屍體時,我痛哭;當我看到老年的福貴安詳的表情是,我釋然……

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對人生有了一個思考,而且讓我有決心去改變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點。步入研究生生活已近兩個多月了,常常都覺得很累、很悲觀。現在想想自己在過去那兩個月做了些什麼,真覺得不值一提,每天似乎忙忙碌碌,卻忘記自己要追尋的是什麼;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卻不知道爲何要讓自己活在不該有的壓力之下。時常抱怨、時常抑鬱、時常煩躁……我發現自己一直在追尋着什麼,我總是拼命跑、拼命追,忽視了一路上的所有風景!細細想想這二十幾年來,我好像一直是父母長輩眼中的好孩子,上國小時就知道我要進縣裏最好的中學、上國中就知道要考重點高中、上高中知道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大學呢?發現自己學的東西太少,所以決心要繼續深造。

現在,我在深造的路上,卻似乎不知所措。看到身邊的同學各有所長,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導師的要求我似乎一項也沒達到,我慌張了,默默告訴自己:不能這樣下去,要努力,要加油!我不停的去圖書館借書,不管有沒有興趣,逼己去讀完一本本的書,以爲這樣我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可當我靜下心來讀完《活着》這篇作品時,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就像積蓄已久的火山噴涌而出,不光是爲故事的情節,更爲自己!我原以爲應該爲自己驕傲,因爲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夢想,卻沒發現自己並沒有在追尋這些繁華夢想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那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是到達終點時那一剎那的輝煌嗎?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事靠着祖上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來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對於這段話,感悟頗深,我想作者並不是說叫我們不要去追求任何東西,也不是要我們甘於平凡,我認爲,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生命中充滿變數,不要爲自己曾經的錯誤懊惱,更無須一蹶不振,接受這一切,然後努力的活着,全家在一塊就是最大的幸福。人有旦夕福禍,天有不測風雲,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只有堅強的接受,認真地活着,總有一天你會釋然……

當然,除了一些關於人生的感想,也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可能是之前看過餘華的其他一些作本站引發的吧。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兄弟》這一小說,裏面可以發現很多關於當時的政治的線索,主要是文革時期那段歷史。而這部作品呢,它的歷史跨度也是很長的,從國共對峙到農村生產合作社,從三年饑荒再到文革……從這一短短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政治的一個變遷,看到國家也像一個人的一生一樣,起起伏伏,也犯錯誤、也有輝煌、也在探索……

《活着》讀書筆記15

一個逍遙狂放的毛頭小子嫖賭輸光了家裏百畝地,把老爹氣的死在糞缸旁,丟了媳婦險些失了娘。在給娘求醫的過程裏,被國軍抓取當了壯丁,一走就是兩三年,回來的時候,娘沒了,女兒也變得又聾又啞。

你以爲這就是最困苦的時候了?生活總能拆破人生貧瘠的想象力。老人的後半生裏,親人們走馬燈一樣的紛紛消逝。兒子因爲抽血過量死了,女兒難產大出血死了,老婆患上軟骨病撒手人寰,女婿搬貨時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到最後,孫子也被自己遞過去的黃豆噎死了。到最後只剩下自己和一頭剛買的老黃牛,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我有些嫌這劇情過於工筆,死了一個又一個,彷彿所有悲傷的事情都接踵而至。二喜好像這書裏最乾淨純粹的一個欣喜,他風風光光迎娶了鳳霞,生活的基調驟然明朗起來,可餘華偏偏要讓鳳霞難產而死,緊接着又叫她夫君被水泥板夾死,連好不容易苟活的兒子都被黃豆卡死——講道理,哪家活的這麼不巧,像是被掌管瘟疫的鬼神奪去了生死簿,硬要在家譜裏劃上幾道子解氣。

但畢竟是文學創作,我們應該寬容於它的戲劇發揮。只拋開這一點,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裏的人物。

我喜歡福貴,雖然他負了許多人揹負了許多情債,可我覺得於他這骨子裏的小少爺而言,一切都算是理所應當,何況也做沒什麼傷天害理的事,總歸是東家長李家短,不經意間就奪得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喜他的真,喜他的坦率,喜他對過往的態度,甚至喜他買下那頭不能耕地的老黃牛。兩個“老頭子的”相依爲命活在書頁的最後,大風大浪磕磕絆絆活了一輩子,他們“活着”了,卻又超脫了。有些老人歷經風帆到了卻只能稱作“活過”,因爲他們垂垂老矣時已經失去了活着的勇氣和熱情,他們大手一揮將往事散盡風裏,只留下一副軀幹和不再言語的口鼻。所以我欣賞福貴,一切能在入土之年將過往那些垃圾的、不垃圾的、悲傷的、不悲傷的小事,一字一句娓娓道來毫無保留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二喜就更像是餘華刻意安排的插曲。餘華覺得,福貴的人生已經太慘了,鳳霞這輩子也太窩囊了,來吧,送你們一個命運的禮盒,於是福貴打開一看,嗬,裏面躺着一個偏頭的女婿,鳳霞湊過來一瞧,呀,我有了一個夫君。

福貴當年迎娶家珍,只用了一臺花轎幾輛馬車。而二喜娶鳳霞,卻弄來了一羣敲鑼打鼓的大陣仗,中華煙和糖不要錢似的漫天發,鞭炮煙花到處的響,鳳霞藏在紅蓋頭下癡癡地笑,二喜的城裏伴郎說,不得了,你家的媳婦真漂亮。

這一段娶親,讓我在屏幕前面差點淚眼汪汪。真解氣啊,真風光。二喜太像是文學裏的人物,出場方式都那麼不拘一格。他話少,實幹,孝敬又愛妻。在福貴將鳳霞送人以換取兒子學費的年代,他能說出“保大不保小”這種話,讓我總覺得是餘華捏着手指,把他從什麼迪士尼畫報上小心翼翼剪下來,放到這本書身上。

所以鳳霞難產死掉的時候,我心裏有個揪心的小人在想:“不是吧”。然後二喜也莫名其妙被兩塊水泥板夾死的時候,我挺傷心的,因爲我發現這本書還是落入了俗套。爲了悲而悲號,這種情節的植入讓這本書變得不那麼酷了。

我想餘華是窮盡所有筆力,讓福貴在最後達成孤身一人的完美結局。但是如果是我,我會讓時間靜止在鳳霞順利生產這一刻,讓這家人和和美美下去。

因爲我覺得,萬事萬物都沒你那麼湊巧。更何況,人活着是要還債的,誰人都揹負着一個份額。你昨日喜了,今日便是悲;前半生困苦了,後半生也要開懷一回。這家人的苦已經受夠了,餘華沒有給他們一份“甘”,是不符合宇宙神學定律(我獨創的…)的。

人性本善,善再附加幾層淳樸,便容易成了不假思索的惡。但在這本書裏,我沒有看到純淨的惡,所有人帶有一份芸芸衆生的普通夾心。龍二耍了點聰明,贏走了一百畝地,他往牙上鑲金牙,逢人就笑口常開以便展示那塊金,這種幼稚的舉動讓我覺得他有點可愛。這是一個市井、市儈的二流子,他絕不是惡,但是卻也領到了自己的果。在土改期間被作爲地主抓來槍斃,臨死的那一刻福貴轉過身去不忍再看,那也是一種善。我是想說,我喜歡這種普通。在我心裏,他們都是命運多舛的普通村民。

我還覺得,人民公社的村長很可愛。他盡心對村民,回過頭來被紅衛兵抓走的時候,沒人有膽子去看他替他說句話,回來的時候村長鼻青臉腫卻眼眶紅紅,那樣子就像是在索求回報的孩子。村民們的心思很淳樸,他們還不懂,人際交往中,付出就僅僅是付出,不要企圖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回報,不然總會失望。

書裏唯一讓我心疼的,恐怕就是出場沒幾頁的長根。舊社會裏,地主家是要給家裏幹了一輩子的長工養老的,但是福貴把家產輸沒了,長根沒地方去,就成了乞丐。忠心淳樸的可憐長工啊,到最後還心心念念着舊主人的家庭,不去擔憂自身的處境,只是哭着說“少爺怎麼能受這些苦”。後來的場次裏不見他的身影,我猜他是捧着碗倒在了哪個露天荒地,雖然我希望他能繼續堅強活下去。

從全書的結構來看,第一人稱敘事爲主,穿插三次簡短的第三人稱,分別是在福貴敗光家產、妻子去世和全文最後。好處顯而易見,第一人稱敘述往事,往往帶有敘述者本人“年少輕狂”的代入感,第三人稱聚焦晚年孤身一人的福貴,筆觸冷靜剋制,與往事的狂放不羈有了鮮明的對比。

文中出現多處相互呼應。無論是“從雞到鵝到羊到牛”,反反覆覆用動物作比演繹家族興衰史;還是從開頭一人一牛到結局的買牛經過,都能體現出餘華情節架構和節奏把握的功力。

最後來說,我不認爲《活着》着筆於單獨的人,我覺得更像是在講述人與土地的連接情深。就像《飄》裏的斯嘉麗握着泥土仰望夕陽,窮盡全身也要保住莊園一樣,在舊社會的村民心裏,恐怕土地承擔的意義要更多。無論是全文一直在講的“我要我的五畝田”,還是福貴娘怎麼也不願搬家離去,包括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埋在一起的土葬觀念,處處體現着人、地的親密聯結。

標籤:讀書筆記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