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資本論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資本論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資本論讀書筆記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1

工資就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的論調雖然可笑,但在資本主義的現實生活中,做爲勞動力的價值,工資的確在形式上整體表現爲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資本流通的形成,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爲資本主義生產做準備;第二個階段,是生產剩餘價值;第三個階段,通過出售商品,使貨幣重新轉化爲資本。

全部預付資本在直觀再生產的情況下,都轉變爲累積資本或資本化的剩餘價值,而在生產的巨流中,全部預付資本再次轉變爲資本,淪爲一個近似於消失的量。

把剩餘價值當作資本使用,就是將剩餘價值再轉化爲資本,叫做資本積累。

資本價值最初就是以貨幣形式預付的,而剩餘價值一已經開始就做爲總產品價值的一部分而存有。

積累就是資本的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按照西斯蒙第的說法,就是把簡單再生產的循環改變爲螺旋形的即可。

資本家剩餘價值就是資本積累的源泉。必須努力做到累積,就必須把一部分剩餘價值通過新增生產資料的方式轉變爲資本再次投入生產。

當然,用等價物交換等價物不過是征服者的老把戲,都是用從被征服者那裏掠奪來的貨幣去購買被征服者的商品而已。

因此,過去對無酬勞動的所有權,淪爲現今資本佔據無酬勞動的唯一條件,而資本家累積得越多就越能夠更多地累積。

國家政府通過行政立法、政策和各種措施對進出口貿易實行的監督、協調和控制。進出口貿易管理始於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當時,英國工業水平較高,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強,因此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商實行的各種特權和優待,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外自由競爭。美國和西歐其他一些國家,則由於工業水平落後,爲保護本國的幼稚工業,對進口採取各種限制措施,使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品衝擊,對出口則採取鼓勵政策,給予優惠和津貼。

用以互換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本身就是不收等價物而佔據別人勞動產品的一部分,而且這部分資本必須由它的生產者去補償,並在補償時加之代萊餘下額。

1.產品屬於資本家,不屬於工人;

2.產品價值涵蓋預付資本的.價值和剩餘價值,而且必須花費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不須要資本家花費任何東西;

3.只要找到買者,工人就可以重新出賣勞動,保持自己的勞動力。

用從勞動者那裏劫掠去的貨幣回去出售勞動者的商品,資本家這種對無酬勞動的佔據,淪爲擴大再生產的唯一條件。

資本的積累不僅取決於資本家的剝削程度,而且也受社會需求的影響。

商品生產按自己本身內在的規律發展淪爲資本主義生產,而商品生產的所有權規律也就淪爲資本主義的佔據規律。

資本家狂熱地追求價值的增殖和迫使人類去生產,不僅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創造生產的物質條件,而且爲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全面發展爲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創造現實基礎。

累積的資本量似乎依賴於剩餘價值的絕對量,而同意剩餘價值量的情況也影響着累積量。

通過競爭,這種貶值被資本家用加強對工人剝削的辦法來彌補,主要負擔也會落到工人身上。

剩餘價值率首先依賴於勞動力的奴役程度。工人把勞動力做爲商品買下資本家,然後工人勞動力在資本家手中只做爲他的生產資本的一個要素去繼續執行職能。

勞動不僅可以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上去,而且可以把一定量勞動推動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數量同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加。

從價值方面來看,資本的形成就是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就是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的比率;從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來看,資本形成就是由所採用的生產資料量和爲採用這些生產資料而所需的勞動量之間的比率去同意的。

資本的積累對工人階級命運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爲資本的積累,使擴大規模的再生產成爲可能,一方面生產出更多更大的資本家,另一方面再生產出更多的僱傭工人,資本積累無形中就演變成無產階級的增加和受剝削範圍的擴大。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2

商品的價值量與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與生產力成反比。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切勞動都可以看作就是人類勞動力的花費;從抽象化的人類勞動來看,一切勞動尤其就是存有一定目的的花費,有價值勞動都可以構成商品價值。

該商品所處的地位取決於它是價值被表現的商品,還是表現價值的商品。

貨幣形式的發生,並使商品內在的.矛盾,即爲使用價值與價值、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全然轉型淪爲商品與貨幣的矛盾。因此,一切商品只有改成貨幣就可以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隨着計劃經濟時代的階級鬥爭複雜化,輕易的統治者和順從就是以保持計劃經濟爲基礎的,而勞動生產力的低級發展階段和物質生活生產過程內部的關係就是它們存有的條件。

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或其價值符號。人類社會起初並無貨幣存在。貨幣是商品交換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特殊商品,當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在特定種類的商品上時,它就定型化爲貨幣。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3

我今日午時看了《資本論》,感觸也是比較多的,他主要的特點是彙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經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忙。

一、勞動價值論

(1)價值:

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一樣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量決定的。作者從商品入手,闡述了價值,他認爲商品一方面滿足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做爲交換商品的籌碼,等價交換其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還

分析

了價值的形式和貨幣,認爲從他的交換形式是從個別的偶然現象到一般的價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貨幣,貨幣能夠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證明社會生產的不一樣階段。

(2)剩餘價值

隨着技術、勞動力和工具的發展人們製造商品已經滿足自我的生活,還有剩餘的商品能夠換成貨幣,貨幣積蓄到必須數量的時候就構成了資本。資本是從勞動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來的,他說增加剩餘價值能夠有兩種方法,就是延長

工作

時間和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可是從此刻的角度來看,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已經不適合了,此刻國家的勞動時間已經規範化,可是我們資本家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效率,來榨取他們的剩餘價值,還能夠用工具革新,新的生產方式、管理組織形式、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等等來提高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3)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把一部分剩餘價值轉化爲資本,它不是滿足資本家自我的嗜慾,他是爲了投入資本來賺更多的錢,投入新的生產,剩餘價值能夠分爲生產資料和可變資本,不是像《國富論》把剩餘價值都能夠轉化爲可變的資本。

資本的積累造成階級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一方造成生產過剩,另一方則造成生存的.壓力,他說:“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瘋狂的貪慾的趨勢下完成的。”可見他對資本家深惡痛絕,可是我們爲這本書是爲資本家寫的,對資本家怎樣剝削工人有指導作用。

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說

他主要對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進行分析,將社會生產分爲:生產資料的生產和和消費品的生產,他認爲全部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同價格總量相符的,然後價值(社會的)能夠變爲價格(個別的),這要經過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三、關於地租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大多數土地由少部分人佔有,所以土地資源應對工業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此刻農民把一部分工資交給資產階級,自我卻當一個田戶,這是小塊土地所有制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的穀物價格低於

市場

價格所造成的,在資產階級社會制度下,小塊土地所有制,不斷的衰退,它排斥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社會的積聚和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不斷擴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導着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爲我們公民指導着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4

在全球經濟金融體系從危機中逐步喘定之際,如何反思這場危機進而想應改進從國際經濟政治治理到微觀市場監管體系等各個方面,促使全球經濟順利從危機中復甦,成爲了全球決策者和研究者關注的重要課題。在這個背景下,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成爲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並迅速成爲了當時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財富分配本來就是人們最廣泛討論和頗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就像馬克思的著作一樣,這本書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的關注。世界前1%的人掌握了20%的財富,“超級富翁”“超級經理人”“超級拼爹”等的提出極大地吸引了我的眼球。無論是英國王室的高雅生活,還是高調巨翁的奢侈浮華,都是讓人遙不可及的。而從公衆的接受程度來看,如果是靠勤奮和天賦獲得更高的收入,一般來說還可以接受,甚至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坐享祖上傳下來的財富或者是靠“資本欺詐”得來的財富(當然這也不失爲一種頭腦),對社會一點貢獻也沒有,就會令人覺得格外的不公平。

Ps:同時也要明確一點,從書上觀點來看,收入不平等和財富不平等並不一致。收入分爲來自勞動的收入和來自資本的收入。來自勞動的收入也會有不平等,但一般來說程度不高,來自資本的收入不平等纔是最值得關注的。資本可以不斷積累,資本可以時代繼承,最終導致財富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

本書中皮凱蒂使用了大量的稅收數據研究了財富不平等問題。數據研究起源於庫茲涅茨,這種“大數據”式的研究方法,在經濟學領域帶來很多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使得蒼白的理論和猜測更顯說服力。就本書而言,有人認爲,皮凱蒂的海量數據研究之所以能夠完成,一方面是因爲前人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比如30多爲經濟學家合力完成了“世界最高收入數據庫”,做出了大量整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因爲計算機技術的`提高,有助於更方便地處理海量數據。

此外皮凱蒂還在本書中分析論述的前人的研究以及其中的不足:從馬克思到庫茲涅茨,從事後(現在)看來,馬爾薩斯、李嘉圖和馬克思的預言都不盡準確。馬爾薩斯高估了人口出生的速度,低估了生活資料生產的增長速度;李嘉圖沒有預測到工業革命改變了經濟結構,農田的價值隨之一落千丈;馬克思預言會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儘管社會主義革命的確爆發了,卻不是他預測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是在落後的俄國,而且是一國建成了社會主義。“二戰”之後,收入分配問題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是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到U形曲線”,然而,收入不平等的歷史演進並非庫茲涅茨預言的那樣,而且收入分配問題涉及的學科也遠遠不止經濟學一個。市場分配機制只是收入分配的先決機制,在市場進行了一次收入分配後,政府的政策又會進行調節(第二次分配),同時不同社會階層的政治權力大小、經濟利益差異、以及人們的主觀行爲都會對收入的分配產生影響。收入分配是各種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合力。

...

這是我第二次拜讀經濟類著作,第一部是向老師的《新資本論》,但每每總覺得自己的經濟知識匱乏,對很多問題都不甚瞭解。由於時間的原因,並沒能完全領略全書的風采,很多筆記也都是搜索的他人的觀點,雖然每個前輩都有自己的看法,觀點也很斑駁,但還是收穫了很多。也期待假期時能通讀本書。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5

投資雖然仍是國內經濟增長的主要火車頭,但形勢絕不像數據看上去那麼靚麗。相比20xx年四季度,20xx年1-2月僅基建投資增長加快,地產和製造業投資的名義增速都明顯下滑。

另外,2月PPI同比增長率已接近8%,比20xx年四季度漲幅高出了4個多百分點。這意味着當前投資的名義增速中有很大一塊是價格吹出來的“虛胖”。如果用PPI來折算投資的真實增長率,那麼總投資及各主要分項投資的真實增速都處在近些年來的低位。

20xx年1-2月,投資資金來源的名義同比增長率大幅下滑到-8%,與投資名義增速之間拉開了超過15個百分點的差距。在20xx、20xx兩年中,正是投資資金來源增速長期低於投資增速,才導致投資增長連續放緩,經濟增長持續走弱。而從資金來源狀況來看,當前投資面臨着十年來最爲嚴峻的資金瓶頸。

2月份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接近300%,成爲不少人看多投資前景的依據。但只要把挖掘機銷售數據看細一些,就能發現這種樂觀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只要把挖掘機銷量數據與投資增速做一個簡單對比,就能發現挖掘機銷量既不是總投資,也不是各個主要分項投資的領先指標。恰恰相反,挖掘機增速明顯受地產投資的帶動,是地產投資的滯後指標。

挖掘機銷售有非常強的季節性,每年3月或4月是挖掘機的傳統銷售旺季。2月高得令人吃驚的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速是季節因素錯位帶來的短期現象,旺季單月銷量一般是其他月銷量的兩倍以上。

從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原材料分項指數在近幾月的明顯上升來看,PPI的上揚確實帶動了一波補庫存行爲。20xx年挖掘機銷售旺季的`提前可被看成挖掘機用戶們的補庫存行爲。這種補庫存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經濟增長的上升勢頭,是過去幾個月經濟復甦的一個重要助力。不過,此番PPI大幅上漲不具有可持續性。建立在它之上的補庫存行爲也已接近尾聲。在地產投資真實增速已經走低的情況下,挖掘機銷量前景難言樂觀。

在經濟總需求改善有限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變成了一個零和博弈——在採礦業利潤大增的同時,中游的水電氣行業利潤增速已滑至負增長區間,下游製造業的利潤增速也已走弱。顯然,PPI衝高增加了下游行業的成本,反過來給經濟復甦勢頭帶來了阻力。此外,政府也不會容忍這種零和博弈進一步擾亂上中下游行業的利益分配,因而會做相應的政策調整。所以,當前的PPI衝高註定不可持續。目前,PPI的月環比高點已經過去,而PPI的同比高點也會很快到來。未來,PPI的漲幅將逐步收窄,甚至不排除負增長的可能。

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在PMI分項中,產成品庫存指數既領先原材料庫存指數,也領先PMI總指數。也就是說,從宏觀預測意義來看,產成品庫存指數最重要。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當廠商發現自己的產品已經滯銷後,當然會減少原材料的進貨。在20xx年2月,產成品庫存指數出現了近四年來的最大幅度上升。產成品庫存有如此變化,再結合對PPI前景的分析,應該可以做出補庫存週期到頭的結論了。

中國經濟形勢高度依賴於國內宏觀政策取向,特別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所反映出的宏觀政策總基調的變化,是當前經濟復甦動能難以爲繼的最主要原因。20xx年,社會融資總量增長較爲有力,房地產是社融的主要投放方向,因而將金融體系的資金大量導入了實體經濟,融資瓶頸大幅緩解,經濟增長勢頭明顯改善。同時,包括股債在內的金融資產則因爲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減弱而受壓。進入20xx年,隨着貨幣政策轉向“中性”,社融增長的勢頭已明顯放緩。相應的,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狀況有所改善,資金“脫實入虛”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6

偶然的機會,在一個網站裏發現了《資本論》的電子書,於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電腦中。我喜歡這種閱讀方式,多讀點書總沒有什麼壞處。

兩週之後,我把它大致讀完了,感覺這本書不適合在這樣寒冷的季節裏研讀。其間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如此,我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起碼知道了,原來錢可以是那麼複雜的東西!

以後的幾天,我一直試圖把我從它那裏得到的知識整理出來,好讓自己的頭腦中有個比較直觀、清晰的印象,便於記憶和思考。我不打算專業研究資本和經濟,所以只要有個印象就足夠了。

從《資本論》裏,我似乎可以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佔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通過枝杆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於再生產,於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通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杆,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裏,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爲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醜陋植物逐漸成爲一棵棵參天大樹!

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衆。問題在於,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麼辦?不知道。

科技發展帶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推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意味着產品的增多,不能作爲再生產原料的產品就必須被消耗掉。但勞動人民無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資產階級爲了儘量提高社會的再生產率也不倡導鋪張浪費,植物形的社會其實就是節約的社會。可是,科技的發展不會因此止步,生產效率的升級也是必然,若不考慮自然資源的枯竭及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或災難,這個社會體系早晚要被自己生產的產品撐死!

樹木不可能無限制地長高,並非因爲時間不夠;相似結構的社會體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於敵人太強!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7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爲指導,透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係歸結爲生產關係,將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作爲一種結合生產關係解釋分配關係的學說,不僅僅對剝削問題作了科學分析,也爲科學解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實際作用和應得利益奠定了理論基礎。但是,我們就應看到,目前它面臨着來自兩個方面的挑戰,一個是一些人試圖藉助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分配理論,否定剩餘價值論的學術成就;另一個是一些人將剩餘價值理論看成是不需要隨社會經濟條件變化而發展的自然科學理論,從而窒息了剩餘價值理論的發展路徑。因此,針對上述挑戰做出迴應,深化對剩餘價值理論的認識,具有重大的理論好處和現實好處。對於剩餘價值論的本質解釋,馬克思在分析商品價值構成結構時,以前提出過一個十分著名的公式:C+V+M。C是指生產資料包括設備、原料等的價值,V是以工資形式出現的勞動力的價值,M是以企業主利潤形式出現的剩餘價值。馬克思認爲,C作爲投入資本,只是把所購買的設備、原料等的價值轉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並沒有增加新的價值量,只有工人付出的活勞動的價值V,纔是創造出新價值M的唯一因素。馬克思由此說明,企業主的剩餘價值或利潤,是由僱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來的,而這種創造過程並沒有得到任何工資補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剝削現象的描述實際上是實證和抽象兩種方法並用的,雖然剩餘價值理論未能確立,但並沒有影響《資本論》成爲工人的聖經,原因在於:

第一、剝削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是工人切身體會到的。馬克思把工人勞動創造的價值形象地說成,一部分是爲了彌補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勞動”,另一部分是爲資本家創造的“剩餘勞動”,十分直觀而且簡單明瞭,很容易使工人理解。

第二、馬克思雖然不是憑藉嚴密的邏輯力量證明了剝削現象的存在,但在《資本論》中列舉了超多駭人聽聞的事例,描述了資本家對工人進行殘酷剝削的事實,這種實證方法的巨大力量彌補了他的抽象思維方法的缺陷,甚至使許多虔誠地信奉他的理論的人,對剩餘價值理論的科學性,從來沒有產生過絲毫的懷疑。也就是說,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雖然失敗了,但他用實證的方法對剝削現象的描述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終還是實現了寫作《資本論》的根本目的。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家總能獲得剩餘價值或利潤,資本家永遠是資本家,而工人只能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只能絕對貧困下去,工人永遠是僱傭工人,兩者之間不存在轉化的條件,他沒有爲勞資關係互相轉化帶給理論依據,不能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逐步緩和以及工人階級相對貧困化的現象。按照瓊?羅賓遜的理論,財產的私人壟斷導致剝削的產生,壟斷條件如果發生改變,既可能使有的資本家因爲破產而淪爲僱傭工人,也可能使有的工人因爲勞動成果的'積累而發展成爲資本家,她的理論既能夠解釋勞資關係的對立,又能夠解釋勞資關係的轉化。在我國現實生活中,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勞動者同時也可能是股票持有人,許多人已經具有勞動者和資本所有者雙重身份。瓊?羅賓遜從壟斷或不平等競爭的社會關係中解釋剝削現象,其理論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不僅僅能夠說明以資本爲手段的剝削,還能說明以其它壟斷條件爲手段的剝削,尤其是能夠解釋腐敗手中的權力來攫取社會財富的“權力剝削”行爲。

剝削是以必須社會的價值決定爲基礎確立起來的經濟範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剝削現象的產生雖然以不等價交換爲前提,但不等價交換現象不都是剝削現象。這是因爲,在決定市場價格的壟斷和競爭的諸多因素中,包括自然壟斷因素、歷史構成的壟斷因素、人爲的壟斷因素、社會制度造成的壟斷因素、商品交換過程中偶然出現的壟斷因素、供求關係變化引起的壟斷因素,等等。市場主體利用這些壟斷條件參與競爭就會出現不等價交換,顯然不能把這些不等價交換現象都當成剝削現象。由於經濟行爲都包含着對壟斷條件的利用,因而從利用壟斷條件進行競爭這一點上,不能區分剝削與非剝削兩種不同的經濟行爲。社會主義承認市場經濟中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就必然承認在必須範圍內和必須程度上的不等價交換的合理性,亦即承認市場主體利用價格透過正當的壟斷和競爭獲得必須利潤的合理性,並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護。利潤作爲商品的成本與收益之間關係的表現,同時也體現着市場主體之間的收益分配關係,是市場經濟的特有現象,不是資本主義的特有現象。

如果消滅了利潤,市場經濟就不存在了。無須否認,肯定在必須範圍內和必須程度上不等價交換的合理性,就包含着承認勞動市場在必須程度上的不等價交換的合理性,從勞動市場本身就存在着買方壟斷因素的事實來看,這就等於承認必須程度的剝削現象存在的合理性,因而歷史地、發展地看,社會主義是限制和逐步縮小剝削範圍直至最終消滅剝削現象的長期發展過程。按照現行的法律規範來衡量,社會所允許的勞動市場以及其他市場的不等價交換現象,在性質上不屬於不正當競爭的行爲,也就不屬於剝削現象,只有超出法律限定範圍和程度的不正當經濟行爲,才屬於不合理的經濟行爲。由於剝削是包含着道德標準的經濟範疇,只有根據不同的社會狀況或歷史階段才能作出準確的解釋,因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能把利潤完全看成是剝削的結果,而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賦予不同時代的剝削概念以不同的涵義。

傳統好處上的剝削是指買賣勞動的不等價交換關係,只要是以勞動市場的買方壟斷爲基礎的不等價交換,就是對賣方勞動成果的剝削或侵佔,只要勞動作爲商品來被動地出賣,本身就意味着剝削。從這個好處上說,解決勞動不該成爲商品的問題,徹底消滅剝削現象,是社會主義社會長期的歷史任務。剝削作爲對我國現實的一種經濟現象的理論描述,是以承認勞動買賣關係存在着不等價交換爲前提的,是指買賣勞動超過必須限度的不等價交換關係,勞動的買方壟斷不直接構成剝削,只有利用壟斷條件超過了規定的界限才構成剝削,這是現階段決定剝削行爲的客觀標準。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消滅一切剝削現象,包括利用勞動市場的壟斷條件進行剝削的現象,使勞動不再具有商品的屬性,勞動者真正成爲社會的主人,成爲名副其實的社會主體。社會主義現階段的目標,是把傳統好處上的剝削現象控制在必須的範圍內,承認勞動市場必須程度的壟斷具有合理性,把超過規定界限的勞動市場的壟斷視爲剝削現象,並依法予以取締。這就決定了我們所說的消滅剝削現象,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而是把理想與現實辯證統一齊來的實際運動和發展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僅僅把社會主義作爲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去實行,將其看作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社會主義當作一個從初級階段逐步發展到高級階段的漸進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可能短期內就能到達理想的目標,最終消滅剝削現象必然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歷史階段和艱難困苦的奮鬥歷程。我國經濟學界關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五十年間的五次討論,留給人們的思考和關注是深刻雋永而又經久不息的。

總的來說,儘管每次爭論的主題不完全相同,但爭論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在遵從科學指導思想的基礎上,跟隨時代的變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從取得的成就來看,勞動外延的擴大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可。第三產業的勞動是否創造價值,科技人員的勞動是否創造價值,企業主的勞動是否也有創造價值的一面,這些問題從馬克思的有關社會勞動和管理勞動的二重性的論述中都能夠找到支持的證據。而且從邏輯的推演和歷史演進的角度,這些勞動成爲價值的源泉並不真正構成問題。幾十年來關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爭論取得的重大進展。爲“發展和創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指明瞭方向,積累了超多豐富的理論財富,爲創新勞動價值論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8

一次偶然,我發現了《資本論》這本書,於是我便把它買了回來。我喜歡讀着實體書的感覺,多讀點書總沒有什麼壞處。 兩週之後,我把它大致讀完了,感覺這本書不適合在這樣寒冷的季節裏研讀。其間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能夠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如此,我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起碼明白了,原先錢能夠是那麼複雜的東西!以後的幾天,我一向試圖把我從它那裏得到的知識整理出來,好讓自我的頭腦中有個比較直觀、清晰的印象,便於記憶和思考。我不打算專業研究資本和經濟,所以只要有個印象就足夠了。從《資本論》裏,我似乎能夠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佔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經過枝杆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於再生產,於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經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杆,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裏,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爲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僅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醜陋植物逐漸成爲一棵棵參天大樹!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衆。問題在於,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9

作爲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我們的專業學習基本架構在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之上,雖然它也能自圓其說,但也有其缺陷。政治經濟學曾經是蘇聯和中國的經濟學基礎,在改革開放以後,在大學的教學內容中,其內容和思想逐漸被西方經濟學代替。遺憾的是,《資本論》作爲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也漸漸被排除出大學的教學內容之中。而重讀這一本經典著作,則可以幫助我擴展經濟學的視野,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以及利用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嘗試解釋新時代的經濟現象並和西方經濟學進行比較分析。

比如,關於“錢生錢”這一經濟現象,例如股票投資或者銀行存款等經濟行爲,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對象。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它把這一現象歸納爲“貨幣的時間效應”或“貨幣的時間價值”這一經濟學概念。它表現爲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貨幣的時間價值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的流動性偏好、邊際效用、消費傾向等因素。但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指出“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途徑。”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者所耗費的勞動力決定,而貨幣則是商品的一種價格標準,同時也執行的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貨幣是不能自我增值的。

顯而易見,兩種理論在這一經濟學概念的表述上出了衝突。在西方經濟學中,貨幣存有自我變現的屬性;而政治經濟學駁斥了這一概念。該如何表述這兩種思維的衝突呢。在對《資本論》的進一步自學和研究中,我辨認出它對西方經濟學的很多問題早已種下了伏筆。即使這一經濟學概念的發生遠遠晚於《資本論》的構成,但它依然可以對這一新生事物展開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表述。當然,這須要推論和概括。

在政治經濟學的框架下,既然貨幣是勞動所創造出的.商品的價值尺度與價格標準,當然不能自我增值。但資本的運動可以創造新的價值,而貨幣可以被轉化爲資本來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結合後,新的商品便產生了。商品被售賣後,實現價值和價格增值。誠然,由於沒有新的勞動,資本購買與商品售賣不會產生新的價值,只有當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結合時纔會產生新的價值,因此貨幣的時間價值是由勞動者的勞動所創造出的。換句話說,貨幣的時間價值就是這種資本運動中的增值額。此時,炒股的股利或者存款的利息就成爲了勞動者剩餘價值的一部分,這部分剩餘價值將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配,貨幣所有者將貨幣作爲資本投入,也會獲得應有的報酬。

所以,貨幣時間價值,在政治經濟學的表述中,實質上就是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部分增值額的轉變形式,就是勞動者的勞動所締造的。對於貨幣所有者來說,它整體表現爲移轉貨幣使用權應當獲得的報酬。對於貨幣資本的使用者來說,它整體表現爲採用貨幣而必須繳付給貨幣所有者的成本。

因此,我們可以分析出兩種理論衝突的原因所在。西方經濟學未能解釋勞動與價值的關係,“錢生錢”只是一種忽視了勞動的片面性描述。真正對它的完整性描述應是“勞動生錢,錢換勞動,勞動再生錢”。而錢的擁有者也就是資本擁有者,則享受了這一勞動成果,換句話說也是剝奪了其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當然,根據分配規則的不同,資本擁有者也有可能在分配中損失原有的資本,在現實層面會表現爲虧損,但其虧損的價值只是被重新分配給了其他人,在整個市場還是表現爲價值總量的提升。這種價值總量的提升也具有時效性,這種提升在市場中的表現通常是滯後的。這也解釋了在社會不斷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股市的暴跌與經濟衰退,只是在短期內微觀效應內表現爲了社會價值量的減少,是一種經濟週期的現象而已,如果把經濟的波動週期完全包含在內,股市的漲跌,經濟的衰退與活躍,在週期內都會表現爲社會總價值量的增加。

這都就是在《資本論》中沒牽涉至的問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馬克思根本無法碰觸或者預測這些經濟活動的發展,因此它的理論在當今必然就是過時的。但我們無法對它喪失信心,一部分過時並無法表明全然過時,沒任何一本書或者就是思想就是一成不變的真理,我們都必須對其展開代萊積極探索和闡釋。惋惜的就是,無論是在國內或者國際上,在大學教育中,學校更注重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表述,雖然西方經濟學較《資本論》在時代上更領先,但理論的恰當是否與時間毫無關係,如果能夠對《資本論》展開代萊表述與發展,那麼這本著作便永垂不朽。

當然,《資本論》因其時代背景,有些理論已經過時,但它開創的勞動價值論學派,在西方經濟學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可以作爲解釋經濟學現象的理論藍本。只不過需要我們對它進行新時代的解讀與昇華,在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基礎上,不斷創造出新的思想與論點。我相信,勞動價值論在新時代並未過時,只是囿於時代侷限,它缺少後人的進一步探索與解釋。經濟學者大多從西方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對它舊有過時的理論進行批判,忽略了它的理論基礎;而政治學與哲學家缺少經濟學的知識,難以在當下對其進行經濟學角度的理論創新。希望我在未來的學習科研生活中,結合我自身的經濟學專業知識與政治學哲學的理論知識,對《資本論》在新時代進行更新更有效的解讀。

這就是馬克思花費40年的光陰,用畢生精力的心血譯成的一部著作,它既是政治經濟學的光輝重要著作,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這部重要著作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闡釋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流通和分配的基本理論,闡明瞭經濟的客觀規律,具備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卡爾·馬克思在1857年至1858年的近一年的時間內,馬克思創作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即《資本論》的第一稿),第一次提出了剩餘價值論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發現。

丘吉爾曾說道“資本主義的內在罪惡就是不公平地分配上帝的上蒼,社會主義的內在得天獨厚之處是公平地分配困苦。”

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

第1卷資本的生產過程

勞動力獨特的使用價值,能夠創造出比自身價值大的價值,資本家正是看中這個價值差額,纔去購買勞動力。資本家不僅懂得用勞動力的低價值去換取勞動力創造的高價值,而且更懂得用延長的勞動過程去換取更多的價值。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10

《資本論》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於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他認爲,所有哲學家所做的一切都在於致力於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爲,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世界。

他在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而上學”,建立了一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系,一個影響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體系。 《資本論》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爲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它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係歸結爲生產關係,將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原書內容宏大,理論深奧,爲了讓所有對《資本論》有興趣的讀者都能讀懂此書,本書採用圖釋的方式對其中的知識點作了補充說明,全書幾百張精美彩圖,均與書中知識點有關,並且每張彩圖下都有圖釋,更加方便讀者理解其中的關聯。

要理解《資本論》被稱爲“資本主義的血史”,我認爲帶着下面這個問題去閱讀,或許能夠初見端倪:還在第四章中,在闡明貨幣之所以成爲資本,只是因爲貨幣的一部分被轉化爲與生產資料相分離並且被自由工人所出賣的勞動力時,就發生過這樣一個問題:這種勞動力究竟是從哪兒取得的呢?個別人手中大量的貨幣量究竟是如何地,通過什麼方法積累起來的呢?

“圈地運動”是我僅能想到的原因,這是高中教育留給我的。閱讀到在第一卷二十四章才發現自己的思考和學識有多狹隘。馬克思說道:“但是,資本積累以剩餘價值爲前提,而剩餘價值以資本主義生產爲前提,而資本主義生產又以商品生產者握有較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爲前提。

因此,這一整個運動好像是在一個惡性循環中兜圈子,要脫出這個循環,就只有假定在資本主義積累之前有一種“原始”積累(亞當.斯密稱爲“預先積累”),這種積累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果,而是它的出發點。”

從這裏來理解,所謂“原始”積累是在資本及與其適合的生產方式產生之前的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歷史過程。當“原始”積累達到一定力量和能力的時候,它就辯證地轉化資本,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曾經,在高中的課堂上,老師向我們解讀“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着血和骯髒的東西”,本以爲這僅是馬克思個人仇資的心理表示,畢竟在當時,我只認爲馬克思是站在資本主義對立面的人。讀罷《資本論》,才發現這正是恰如其當的評述,甚至如果還有更貶損的話語,我不介意用它來描述資本積累的原始過程。

歷史是被建構出來的,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歷史,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的印記,但其前提是存在有那麼一段歷史,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虛構的歷史,遲早會被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事實上,原始積累的方法絕不是田園詩式的東西。”

如果說,資本積累不外是不斷地進行着對僱傭工人的剝奪,對他們的無償勞動的佔有,而這種剝奪又是隱敝的,被掩蓋在物的關係下面,是按照商品流通規律發生的,那麼原始積累就是對生產者生產資料的剝奪,其目的是在於把他們變爲僱傭工人,這種剝奪並不爲物的關係所掩蓋,它在商品流通規律之外進行,是超經濟的因素。下面我將具體闡述原始積累是如何使大多數人變成無產者而少數人成爲資本家的。

對農村居民土地的剝奪是從十五世紀最後三十多年開始演出的。同王室和議會頑強對抗的大封建主,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奪去他們的公有地,強行拆除農民的住房和公認的小屋,把耕地變成了牧羊場,大量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者被投向勞動市場。

同時,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和伴隨而來的對教會地產的大規模侵吞,對修道院等的壓迫,把住在裏面的人無情地拋進無產者行列。把人從地產上清掃出去,對“神聖的所有權”進行最無恥的,對人身施加最殘暴的暴力,在那個時代,所有這些被視爲理所當然,這就是原始積累的各種“田園詩式”的方法。

無怪乎托馬斯.莫爾在自己的《烏托邦》一書中就宣稱:“羊在吃人”。所有這些爲資本主義農業奪得了地盤,使土地與資本結合,爲城市工業造成了大量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階級。

我一直用“不受法律保護”來形容那些無地無產者,因爲他們確實幾乎沒有受到過任何法律的保護,即使有法律,那也是用來壓迫剝削他們的血腥法律,可以說,他們是時代的犧牲者,同時也是奉獻者,因爲他們的非自願地犧牲造就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幾乎一夜間,大量無地無產者被投向勞動市場,但是這個不受法律的無產階級不可能像她誕生那樣快地被新興的工廠手工業所吸收。再者,這些突然被拋出慣常生活軌道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適應新狀態。他們大批地變成了乞丐、流浪者,其中一部分人是由於習性,但大多數是爲環境所迫。

我們甚至不曾想過法律可以這樣:它對大多數人爲何淪爲流浪者在所不問,甚至鼓勵把農民淪爲無產者的行爲,但它卻對流浪者施加酷刑,並要他們發誓回到原籍或最近三年所居住的地方去“從事勞動”,而沒有人“願意使用”還要被割耳朵。多麼殘酷的諷刺!他們的家園和土地已經被剝奪,勞動市場早已飽和,法律卻要求他們“從事勞動”,否則就對他們施加酷刑。

在形式上,血腥立法的目的在於反對流浪者和乞丐,但是轉變爲這種人的人恰恰就是被剝奪者。可以這樣說,血腥立法所做的工作並不少於血腥剝奪者的工作。

法律還在另一個方面起了大作用:法律雖然規定了工資的最高限度,但從來沒有規定工資的最低限度。“支付高於法定工資的人要被監禁,但接受高工資的人要比支付高工資的人受到更嚴厲的處罰。例如,伊麗莎白的學徒法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規定,支付高工資的'人,監禁十天,而接受的人,則監禁二十一天”。

有關僱主和僱傭工人之間的契約以及解約期限等條款規定,對違約的僱主只提出民事訴訟,而對違約的工人則提出刑事訴訟。工人的狀況極端惡化,貨幣工資提高了,但其提高的程度不及貨幣貶值和物價上升的程度。

正如亞.斯密所說:“每當立法機關企圖調解僱主及其工人之間的糾紛時,它的顧問總是僱主。”所有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是那麼不可思議,那些法律變成了可笑的反常的東西,但是它確確實實的存在過,並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原始積累,造就了大資本家。

“資本是天使?資本是魔鬼?資本能讓我們一步登天,也能讓我們落入萬丈深淵。人人心中都有一個資本的模樣,你心中的資本模樣如何?”通過《資本論》,我瞭解到原始積累的殘酷性以及後續資本的積累,一方面使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則是相對過剩人口大量存在,從而擴大品貧富差距。

而越來越多相對過剩人口對在業人員造成極大的壓力,迫使在業人員不得不過度勞動和忍受資本家的擺佈。發達的生產力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以個人勞動爲基礎的、分散的私有制轉化爲資本主義私有制,同事實上已經在社會生產爲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化爲社會公有制比較起來,社會公有制自然是一個長久的多,艱苦的多,困難的多的過程。

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少數掠奪者剝奪人民羣衆,而社會公有制則是人民羣衆剝奪少數掠奪者。《共產黨宣言》最後呼籲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並不只是出於階級鬥爭的考慮,更是提高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11

從資本的總公式看,剩餘價值不可能發生在貨幣本身上,因爲貨幣作爲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實現商品的價格。它如果還是採取貨幣形式,價值量也就不能增大。剩餘價值也不可能發生在商品的出賣上,因爲這個行爲只是價值的商品形式轉化爲貨幣形式。所以,剩餘價值只可能發生在第一個行爲G—w中所購買的商品上。不是發生在所購商品的價值上,而是發生在所購商品的使用價值上。因爲互相交換的是等價物,不可能因交換而發生價值變化,只能從所購商品的使用上發生。“要從商品的使用上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所有者就務必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爲價值源泉的特殊屬性,所以,它的實際使用本身就是勞動的物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種特殊商品,這就是勞動潛力或勞動力。”

“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潛力,理解爲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這句話指出了三點:

(1)勞動力是在“活的人體中存在的”,它既不能離開人體,又不等於人體。

(2)勞動力是“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它只能在運用時,即在勞動時才表現出來。

(3)勞動力是“體力和智力的總和”。不能把勞動力等同於體力。一個白癡和瘋子即使有體力,也不能算勞動力。

勞動力成爲商品的歷史條件

第一個基本條件是:在商品交換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從屬關係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從屬關係的前提下,勞動力僅有被它的所有者自我當作商品出賣,它纔會出此刻市場上。第二個基本條件就是:勞動力所有者僅有自我的勞動潛力能夠當作商品出賣,沒有別的東西可賣。其實,不僅僅勞動力成爲商品是歷史的產物,並且前所考察的商品、貨幣這些“經濟範疇”也都帶着歷史的痕跡。資本的出現,標誌着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這個“資本主義時代的特點是,對工人本身來說,勞動力是歸他所有的一種商品的形式,他的勞動因而具有僱傭勞動的形式。另一方面,正是從這時起,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

作爲商品的勞動力,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價值。“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的。”決定勞動力價值的要素有三個:

第一,因爲勞動力只是活人的潛力,所以勞動力生產要以這個活人的存在爲前提。活人維持生命,需要有必須量的生活資料,“所以,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可化爲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至於這些生活資料的種類和數量就應是多少,“生活資料的總和應當足以使勞動者個體能夠在正常生活狀況下維持自我”。所謂正常生活的維持,不僅僅包含着自然條件如地理環境和氣候決定的自然需要,並且還包含着一個由歷史構成的生活習慣所決定的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第二,作爲勞動力所有者的人是會死的,務必依靠人口繁殖使自我永遠延續下去。“所以,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總和,要包括工人的補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資料。”

第三,使人獲得必須勞動部門的知識和技能,要有必須的教育和訓練,這就得花費必須量的商品等價物。“勞動力的教育費隨着勞動力性質的複雜程度而不一樣。”

總之,“勞動力的價值能夠歸結爲必須量生活資料的價值”。生活資料的價值改變,勞動力的價值也隨着改變。

勞動力價值的實現和它的使用價值的讓渡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它所需要的社會勞動決定的。貨幣所有者在交換中得到的勞動力使用價值要在使用中即消費中才表現出來,而勞動力的消費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的。此刻,讓我們跟着勞動力買賣雙方到生產場所去看一看吧!在那裏,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按十足的價格支付的;而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同時就是商品和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勞動力的買賣是在流通領域進行的。“那裏佔統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自由”是指交換雙方都出於自願、自主,“平等”是指等價交換,“所有權”是指“雙方都只支配自我的東西”,“邊沁”是指“雙方都只顧自我”,爲自我的`特殊利益結對的。然而,這些只是外部表現,不是經濟關係的實質。

一旦離開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就會看到,“原先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於後。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我的皮一樣,僅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這纔是自由、平等、所有權背後的真實關係——資本剝削關係。

馬克思的資本理論最能反映他生活的時代和實踐中心的要求,這種理論也因其與實踐中心緊密對應,而構成對時代精神能更好把握的理論硬核。理論之樹常青,馬克思的資本理論在當今社會仍閃爍着耀眼光芒。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完善的過程中,以“資本動力學爲核心的生產力理論、哲學智慧對現代化建設實踐的貫注、社會人文關懷或是以人爲本”也順應時代的要求,成爲時代思想的弄潮兒。以資本動力學爲核心的生產力理論,從理論上直接把馬克思《資本論》的建設性內核和一貫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經濟哲學思想的內核聯繫起來了,從實踐上帶給了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現代化建設實踐所需要的哲學理念。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夠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方面充分利用資本的動力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現代化建設的財富增長目標,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同時,我們也可能減輕資本野蠻面的破壞性和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爲此,我們也需要在經濟全球化與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注入哲學智慧及弘揚其人文關懷,促進以人爲本的思想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社會人文關懷是自由與權利在法制與民主制度架構內的哲學弘揚,是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建設實踐中的運用。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12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是在父親的書櫥裏,很厚的精裝本。 那時,父親是解放軍政治學院政經教研室的副主任,掛着將銜的教授。專門給那些到這所軍隊高等院校來進修的團級以上政治主官,也就是們,講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小時候我很好讀書,曾經翻遍了父親,還有母親的書櫥。爲此曾經遭到父母親的嚴斥,而且把書櫥上了鎖。因爲他們的書櫥裏,不僅有諸如《資本論》,《馬克思全集》、《恩格斯全集》等等的馬克思主義經典,還有像《紅樓夢》、《西遊記》與《戰爭與和平》一類的世界文學名著。他們不希望我過早去接觸這些錯綜複雜的東西。可不管他們將鑰匙藏在哪裏?我總有自己的辦法找到。於是,他們的書櫥,還是被我徹底翻閱過不止一遍。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兄弟姐妹六人,只有我纔會如此的大膽與離經叛道。其他,包括三個大我很多的姐姐,在書櫥被鎖後,再也不敢去偷看裏面任何一本書籍。我是翻閱這些書櫥最全面的人。

當然,一個國小三四年級的孩子,不可能對《資本論》這類書籍感興趣。吸引我的是裏面像《紅樓夢》《西遊記》《戰爭與和平》等大批的文學作品。

第一次知道《資本論》是寫的什麼?大約在國中二年級。我走進書房時,看見父親在讀這本很厚的書,便隨口詢問了一句。父親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我,那時一本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教科書,也是一本馬列主義教科書。作者就是卡爾。馬克思,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我曾經不經意的朝着那本放在父親案頭的厚書撇過一眼,僅此而已。

第一次接觸到這部書的實質內容,是開始以後,我已經去了寧夏的建設兵團。在連隊發生“關於真理”的大辯論時,常常在那些高中生的嘴裏,還有他們那些大字報上,聽到和看到關於“資本論”中,可能是被斷章取義,或者完全肢解後的隻言片語。 第一次自己翻開這部經典著作,是我走進大學校園以後。我是讀中文系,像這類教科書並不是我的必修科目。只是因爲讀中文,也要讀些諸如哲學、政治經濟學的副科,曾經做過最簡單的'翻閱,幾乎連一頁字的讀書筆記也沒有做過。 歸根到底,我從來沒有真正讀過《資本論》。

這些天突然打算從頭到尾認真閱讀和學習《資本論》,其實並非無的放矢的一時間心血來潮。很長一段時間,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已經不再被人提起。尤其是在一般人中間,恐怕更是少有人會去讀這樣的專著。馬克思主義思想正在,甚至已經在廣大羣衆中嚴重缺失。更加令人擔憂的還是,在當今思想領域,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說,正在遭受到嚴重挑戰,正在受到來自不同角度的詆譭、篡改與攻擊。

我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一直堅持認爲自己是一個信仰馬列主義的人。於是,我決定認真地從頭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基本理論,我想通過學習來弄明白,中國未來的路,究竟在哪裏?當然,我就算真弄明白了,也不過自己明白了而已。可我想對得起自己一生的信仰,總還是一件好事。

既然如此,要讀的第一本書,理所當然應該是《資本論》。

資本論讀書筆記 篇13

《資本論》是馬克思傾注畢生精力完成的鉅著,在書中他對很多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從誕生那天起,這本艱深的著作即讓衆多讀者望而卻步。《<資本論>修煉寶典》一書,由堪薩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大衛史密斯和漫畫家菲爾伊萬斯合作,通過輕鬆的筆調和有趣的插圖,爲讀者提供了一本優秀的入門讀物。

《資本論》是馬克思傾注畢生精力完成的科學鉅著,在書中,他對剩餘價值這一中心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從誕生的`那天起,這本艱深的鉅著就讓很多希望讀懂它的人望而卻步。現在,學者大衛史密斯和漫畫家菲爾伊萬斯通過輕鬆的筆調和有趣的插圖,打破了這本革命性的經典之作很難爲大衆所理解的“困難神話”。通過200頁漫畫書,認識230萬字《資本論》,這是一本優秀的入門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