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1.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不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充滿探究、充滿創造的過程。

高中第一節講信息與信息的特徵,基本上是概念與知識的介紹,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較難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學情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直接從概念講解入手,照本宣科進行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很難接受,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因此必須採取例舉法來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認識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義;

(2)通過實驗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徵,瞭解信息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

1.重點

(1)瞭解信息與人類的關係,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2)瞭解計算機中數據與信息的關係,知道信息編碼方法和度量單位。

(3)瞭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強化信息意識。

2.難點

(1)理解信息的含義和特徵。

(2)理解計算機中表示數據的方法。

4.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首先一起觀察老師,說出老師的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髮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徵)。通過觀察老師獲得很多關於老師的信息。

可見信息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個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那麼,信息究竟是什麼?信息有哪些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有關圖片,請學生回答通過觀看以上圖片能得到什麼信息,看到每一幅圖片都想到了什麼。(展示圖片,學生討論併發言)這些圖片向我們傳達各種各樣的信息。請同學們討論並說出,除了這些信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還能夠獲取哪些信息。

1.1信息的含義

所謂信息,是指數據、消息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信息,信息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1.2信息的基本特徵

(1)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爲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由不同個體或羣體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共享。

(3)依附性。各種信息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夠表現出來,爲人們所接收,並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存儲。信息如果經過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價值相對性。信息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於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對信息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信息會隨着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這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週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歷史記錄。

(6)真僞性。

5.板書設計

一、信息與信息的特徵

1、什麼是信息2、信息的特徵是什麼

二、開展活動

三、思考題:

隨着科技的發展信息的載體也越來越多,那麼信息還可以從哪些載體中獲取呢?

6.教學反思

採用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綜合應用言語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啓發學生,通過聽案例、說想法、看課件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信息、信息特徵。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從身邊的例子談起,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去了解信息這個概念,效果比較好。在討論活動中,學生反應熱烈,發表了很多意見。課後大部分同學在完成作業時都比較認真,雖然講得不全面,但培養了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見!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潛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爲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

生難以構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取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

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簡單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

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理解者。其教學設計爲: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啓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透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光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透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人;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我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爲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透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到達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爲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瞭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一、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

由於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計算機作爲信息技術技術教學的媒介,能演示多變的圖形、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強烈刺激着學生的視聽感官,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學生有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但學生形象思維較活躍。對於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識使學生散失學習的興趣,沒有這樣的興趣,快樂學習就無從談起,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生活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中能借助Internet這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以及計算機本身具有強大的計算、輔助、管理等功能。這樣教學課堂中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指導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邊動手,邊觀察,邊分析,啓迪他們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聽取學生髮表的意見,並放手讓學生大膽試一試。

三、教學內容應注重學生開放性

在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好,就進行能力方面的訓練。可以把自己的某個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學生則在某方面的基礎知識比較差,就在基礎知識多下功夫。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爲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開放,不同的教學內容造就了獨特的思維方式,保持學生的個性,給今後創造力的發揮留下潛力。 “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公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爲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穎的學習方法,已成爲我國新課改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爲中心,以小組爲形式,爲了共同的學習目標,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它在強調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培養小組成員個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始終貫穿新課程教學理念,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和現代教育理念,以學定教,在做中學,讓學生自始自終充分自主地學習,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學生“指導”學生,協作互助;而教師始終保持着一個引航者、指導者、組織者的角色,體現了師生關係的和諧。同時又滲透了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任務的完成,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並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相互協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等等,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通過本節課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基本掌握了文件、文件夾的建立、複製、粘貼等基礎知識,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學生在信息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合理地或者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合作學習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這樣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碰到問題,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或小組內、小組間共同協作解決。鼓勵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原本拘謹的學習環境變得寬鬆了,民主了,師生間有着融洽的溝通、啓發、交流、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成爲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實踐證明,以此做爲原則的課堂是生動的,學生所樂於接受的。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把它做爲永遠不變的中心法則,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舞臺。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回顧五年來,新課改引領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爲本的教學與成長,感受頗多。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此刻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的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1、興趣引領、化難爲易

例如,學生學習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並且很不願學。我在教學中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當學生玩遊戲覺得有困難的時候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簡便自如了,此刻高一年級學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個每分鐘以上,大部分到達100個左右每分鐘,個別同學到達200多個每分鐘,同學們基本上個個學會了盲打。

2、精心導入,激發學趣。

在講授基礎知識時,利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進行重難點的講解、示範演示。我在課前精心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能夠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3、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艦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經過很多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鍵盤一課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而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橡皮擦的功能,這樣由淺入深、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利於記憶。

4、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閱讀本事。能夠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景下采勸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教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我去閱讀教材,然後教師再加以引導,最終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構成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

如在PHOTOSHOP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忙起來。最終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及工具欄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理解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趣味、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簡便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本事,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矗

5、欣賞個體、激勵全體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是教師必做的功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異,在這個時候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然後加以讚賞的同時指出不足;注重發揮小教師的作用,並及時鼓勵同學們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電腦高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儘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這樣不但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鑽研教材,分層教學

處於少年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充滿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堅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我認爲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資料,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對難度較大的資料要想辦法化難爲易,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十分感興趣。試想,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學生動手,他們的注意力何以集中?所以,精講多練、合理安排時間,難易結合的任務驅動,能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附加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的分層讓本事強的學生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

7、教法多樣,教無定法

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我認爲應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上臺面向全體同學操作不僅僅能鍛練自我的水平,並且也供給了一個讓學生和學生交流的平臺。這是我在學習新課標之後思考的問題,多一種方法,多一些嘗試能夠多幾個方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我在講授圖形的變化這一資料時,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學習。首先打開photoshop程序,每個同學導入一條魚的GIF圖片,之後,我開始變魔術,演示魚媽媽的水平翻轉變化,然後同學們探究魚媽媽的其他魔術變法。魚媽媽如何長大或縮小、魚媽媽怎樣轉彎……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的歡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得以體現。

最終,我請學生幫忙魚媽媽找到一羣魚孩子創作作品。學生練習時,我要求越有創意越好。

學生展示作品以後,組織學生自我品評。如何評價作品、如何應對別人的評價都是教師需要引導和關注的。

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齊探究。請學生到教師機上演示,鼓勵能者爲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盎然,涌現出很多有創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藝術,整節課看來,任務密度偏大,個別同學只完成了導入和變形。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儘量避免留下遺憾。

8、充實提高,轉變觀念

我認爲,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爲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並理解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主角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忙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爲教師供給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爲,信息技術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構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其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趣味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堅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然後,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都參差不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也對計算機有不同的認識,學習興趣也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了,還有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麼,老師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學中應儘量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15分鐘老師教學,剩下時間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前設計的圍繞教學內容的課堂練習及任務,老師巡迴指導並做點評。完成所有任務的同學可以獲得自由上機的獎勵。

二、採用“兵教兵”互助的形式

即基礎好的同學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務,那麼他的第二個任務就是當小老師教會一個不會的同學完成任務(老師監督,不準代勞)。完成所有任務後纔可以獲得自由上機的機會。

通過以上2個環節,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認真聽課快速完成任務就能獲得更多的自由上機時間;另一方面協調好基礎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基礎好的可以從教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提升);再者認真聽課出色完成任務的同學獲得自由上機時間可以自學、自由發揮特長(杜絕玩遊戲現象)。

三、優選教法,提高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繁雜,教學過程緊張但不忙亂。

2、操作示範,有效指導

老師示範後,可以找表現突出的同學到講臺操作演示,其他學生觀察並找出問題,最後老師點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使學生在查錯糾錯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運用比喻,使知識形象化,簡單化

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詞術語很難被學生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四、強調紀律,保證課堂秩序井然

由於我校學生的特殊性,狠抓課堂紀律是重中之重。我根據學生喜歡微機課的特點,制定了停課制度。每節課由班長負責記錄表現差的同學,輕者停課一節,重者停課一個月(被停課學生報給班主任,微機課時必須在教室學習)。該制度實施兩週以來,效果顯著,課堂紀律明顯好轉。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相信很多教師對“信息素養的培養”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詳,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築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構築不僅取決於文化的承載物(如信息技術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而且取決於文化活動的主體之間的動態性關係。所以,對於課程的建設及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肩負着很大的責任。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爲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爲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後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侷限於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國小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

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但可能有部分教師的處理可能和我一樣,這樣就有意或無意傷害了學生。如有的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就批評他,或就直接讓他坐下,而不進行分析他錯的原因。久而久之,這個學生肯定不會再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樣就出現一堂課上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這樣教學氣氛就比較差,影響我們的教學活力,同時我們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後成績大部分是不夢想的,我們就要說他成績怎樣考得這麼差,拖班級後腿而不注重他的提高(如總是錯的題會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加產生厭學,導致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提議》裏說過: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期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我的行爲對學生有無傷害。

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當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資料處理不妥,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能夠聽到一些優秀的課例,我們也能夠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我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當在每一堂課後都要進反思自我的成功與失敗之處,捨棄糟粕,避免在今後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後的教學中,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大綱指出:“信息技術學科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包括: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呈現與交流的基本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流暢地發表觀點、發表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作爲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認真地進行了反思,認爲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一、學會使用教材

“會使用材教”而不是“會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師不適應新課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我覺得在教學教程中,我們應該博衆之長,多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然後根據學生基礎和生活的實際,及時調整、增減和整合教材內容,得到最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同時還應該考慮把信息技術作爲其它學科的平臺。

例如,在《網上衝浪》一節中,我事先要求把學生把各學科中的疑難問題收集起來,然後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問題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圖版高中信息技術《音頻素材加工》一課,可將使用的goldwave軟件轉變爲更爲直觀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給有興趣的同學自主研究,這樣有利於教學的實施,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要立足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教學實際。同時也不要完全脫離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體框架的科學性。

二、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纔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課尤爲如此。在講解《圖片處理與加工》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爲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以學生們平時參加活動時的電子照片爲素材,提出了“將不在同一照片中的兩個人合影”的教學任務,同學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非常積極地學習,課堂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在講解《視頻編輯》一課時,我更是以電影電視節目片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以及學校各大活動視頻爲素材,學生感覺到是身邊的信息,學習的慾望非常強烈,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同學們不僅輕鬆地掌握了視頻編輯的基本知識,而且都能製作出美麗的視頻文件,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可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2.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勢與情感體驗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能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一是師生平等不以強制的手段強使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以吸引學生學習爲主。實際上就是使學生們快樂自主地

接受學習。例如在學習“無所不在的信息”一課時,我採用了“世界各大洲燈光圖片”展現信息的發展水平,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之後的教學中又通過幾個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個特徵,中間又應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進行教學,整堂課學生都在快樂中接受學習,對比以前採用的強制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實時進行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負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深教師對學生實際的瞭解,爲教學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採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順利實施教學過程

1.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不是老師或學生獨自的舞臺,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舞臺。這就要求老師綜合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例如我在講解《動畫製作》一課時,我除了對動畫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並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外,還採用了主題站的形式,將幫助信息呈現給學生,使其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並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還有巡視輔導,有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這樣的師生互動,比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所以,我們應立足教學實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纔會事半功倍。

2.及時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教師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以及教師本人的學習態度、耐心的輔導、對學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對學生默默的激勵,是一種對學生無聲的、向上的評價。同時,老師也要對學習成果及時做出中肯的評價,以鼓勵學生奮發上進。

(2)學生的自評、互評: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和來自自身的激勵同樣不可或缺。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就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好方法,無論是對被樹立爲榜樣的被展示者,還是對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當中,並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這種來自自身的激勵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探索,不斷地反思、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爲,纔會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趙 榮 國中《信息技術》不是會考科目,在以“升學率”作爲評價學校工作好壞的今天,基本上得不到學校的重視,每週只有一節課;同時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玩遊戲,並且機房相對教室在紀律要求上顯的寬鬆自由,所以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一旦面對枯燥的技術學習時興趣就會大減。因此, 如何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是擺在每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通過汲取別人的先進經驗及自己在實踐中的探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同行參考討論。

一、課前複習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強調了知識複習的重要性。國中信息技術課每週一節,間隔時間長、課後作業少,學生課後也沒有時間進行復習鞏固,導致很多學生學了下節忘了上節,很難將知識連貫起來,因此在信息技術課上進行課前複習就顯得十分必要。

爲此,課前我會精心設計“課前小練習”作爲“課前複習”之用,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經過一個階段的實施,效果很明顯。

“課前小練習”對於教學的促進,主要表現在:

1、“課前小練習”是一種複習

通過“課前小練習”可以對上一節課的內容甚至以前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加深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的記憶,是第二次記憶,就記憶理論來說,第二次記憶可以使遺忘的機率大大減少,從而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課前小練習”是一種補充

通過“課前小練習”可以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要善於從學生的練習中找出所存在的對知識點的模糊和錯誤的理解,及時進行糾正,以免“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3、“課前小練習”是一種鋪墊

“課前小練習”是一種“承上”,也是一種“啓下”,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尤其是對涉及到與新課知識點有關知識點的複習,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進一步培養尋找知識點之間相關關係的能力,會整理、梳理知識點,在自己的頭腦中學會逐步建立知識框架。

4、“課前小練習”是一種緩衝

何爲“緩衝”,即緩和一下學生激動的情緒,經歷了10分鐘的課間休息,特別是如果上一節課爲體育課或課外實驗課,那麼絕大多數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學生的心思很難一下子就收回來,他們有一個穩定情緒,調整注意對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講授新知識,效果可想而知。現在施行了“課前小練習”這一措施,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緩衝”,讓學生在做小練習的同時調整一下情緒,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接下來的教學必會事半功倍。

在實施“課前小練習”應做到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小練習”的內容不要過多,但覆蓋的知識面要廣。

2、“課前小練習”題目不應該太難。

3、“課前小練習”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

二、課堂板書

參加教研活動聽信息技術課,發現很多老師不寫板書或者很少寫板書,主要依賴課件和投影。在傳統的教學中視“板書”爲“老師的責任田”,師範院校一直將“三筆一話”列爲學生必修科目,由此可見“板書”的地位。

誠然,“信息技術”作爲一門新型學科,它出現在以“計算機技術”爲代表的新技術的背景下,但是我個人認爲“板書”不可或缺。

三、豐富的資源

我們學校位於城郊,學生中還有很多是外來打工者子女,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家裏基本上沒有電腦,平時除了上信息技術課就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更不要說上網搜索素材、觀看作品,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在製作電腦作品時品位不高、流於表面、內容乾癟。

因此我在課上儘可能提供豐富、貼切、方便的教學資源,來開闊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品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評價的反饋

及時、恰當的評價是爲課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的一環,但評價的反饋更爲重要,把評價淪爲形式對課堂的破壞力極大。在學習中,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過程評價。過程評價主要側重在學生的接受程度、反應情況和參與意識等的檢測與記錄,要針對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講、學、練,讓評價得到落實。終結性評價,可以通過作品演示評比、填寫互評表、網絡實時檢測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規,量化每一項評價指標。

以上是我對國中信息技術課的幾點反思,當然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也很多。總之,我們要不斷思考,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只要我們用心探索,因材施教,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國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在教學《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 文件》時,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只是讓學生根着課本上的例題做,一插入剪貼畫、二插入自選圖形,例題完成後再做課本後的習題。一節課下來,覺得教學效果不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着課本上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頂多也就是一次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

課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爲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重新規劃了此節課,設計了“新龜兔賽跑”這一主題。把這節課教學目標由一維(知識)轉變成立體三維:知識、能力、情感。 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而是“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首先,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基礎。有了良好的氛圍,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一個科學的、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其次,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們敢於獨立思考,敢於大膽想象,並通過實踐探索實現了自己的想法,這爲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臺。簡要教學過程如下:1、全班學生自願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5人。教師引入話題——製作“新龜兔賽跑”。學生在已經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貼畫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圖片文件,圍繞“新龜兔賽跑”這一主題,製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後,教師可藉機進行“插入圖片文件”技能的小結。完成作品後,進行成果展示,可解說作品的構圖、意境等,甚至演繹。其它小組學生可進行評價。2、碰到問題,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或小組內、小組間共同協作解決。3、鼓勵學生創造與衆不同的作品來表現這一主題。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原本拘謹的學習環境變得寬鬆了,民主了,師生間有着融洽的溝通、啓發、交流、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成爲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以上教學策略我運用的是“學生主體性教學”。其指導思想是:一切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成爲知識技能的“探究者”、難點問題的“突破者”,使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以此做爲原則的課堂是生動的,學生所樂於接受的。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把它做爲永遠不變的中心法則,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舞臺。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信息技術課教師的教學工作一件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在機房上課時的紀律問題。應對學生人數多,機子少,接觸時光少,不少同學姓名也叫不出來,深入思想輔導教育難以落到實處,遇上一些不聽話的學生,總不能因少數幾個耽誤大多同學的學習機會,因此難免會感到課堂紀律不盡人意,自我又累得要命。

這段時光,我一向在思考着這個問題――如何來管理好課堂的紀律?我也曾請教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他們說必須要嚴格要求學生,在他們心目中樹立威信。說起來簡單,要真正做到的話,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究竟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呢?我一向在思考着。罵、懲罰那都是我自我極不願意的做法,我期望的是學生們都能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學生坐姿端正,不交頭接耳,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說話,舉手發言等等,這被不少人視爲良好的課堂紀律,開始時我也這樣認爲,然而,細心一想,卻發現它的不足之處。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常常意味着他們能按教師的預想,教師的模式,教師要求的方法從事課堂學習行爲,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的意圖,順應教師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師共同完成所謂教學任務。然而時代在發展,我們呼籲課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發生改變,孩子是我們教育的對象,要給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老師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學生了。

經過一段時光的摸索,根據自我平時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維持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方法: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用心性

由於國中學生的好動,對於信息技術這一門能夠動手實際操作的學科有很大的興趣。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完全依據教材介紹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粗淺的知識後就反覆不斷地作同樣類型的練習,那麼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學生剛激發出來的那一點點的學習興趣,以至成爲一種新的學習負擔。如果不及時調整,學生就可能做起小動作,甚至開始搗亂。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備課過程中深挖教材,改變教學策略,讓教學過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講多練,集中學生注意力

“精講”,是指對於學生自我看得懂的、易理解的資料,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而對於一些較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要領。“多練”,是指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加強巡迴輔導,及時解決學生髮現的問題。這樣學生的精力就會集中到學習資料上去了。

三、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互動能夠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優生髮揮特長,施展才能,差生盡其所能,學有所得。這實現了學生資源的共享利用。這種互動能夠調動優、差生的用心性,將會明顯的改善課堂紀律。

四、結合班級管理方法

有個別班級有些特殊,學生好像有些與衆不一樣,我用盡了我的對策,效果不盡人意,我就主動與班主任溝通,得知他們班有一套獎罰機制。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與批評,班幹部進行登記,統計到班級中。我持之以恆發現這個班級紀律明顯有了好轉,不再覺得這是一個特殊的班級了。

五、發揮學生的自身作用

在我教學的班級裏,我發現有部分學生有自身的優點:紀律好、計算機基礎知識好、操作潛力強、在學生中有威信。我就充分調動這部分學生的用心性,任命他們爲小輔導員,讓他們在自我學好的同時,輔導其他學生,並管好其他學生的紀律。

六、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要維持好課堂紀律,教師務必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而威信的樹立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七、合理運用學科資源

信息學科的課堂是一個電子課堂,學生的行動教師是能夠隨時監控的,透過遠程控制,容易讓學生潛移默化的轉變。剛開始,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喊嘆――老師好厲害啊,在講臺給我輔導;老師上課控制了我的電腦,有沒有控制你的?老師網絡水平好高啊!

其實那是什麼老師厲害,什麼水平高啊,只是將課堂教學軟件很好的利用罷了!

可見,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術的課堂紀律,我們教師就應立足於人的發展,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體現人文關懷。因此教師應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對學生多一分關愛,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爲國小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着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國小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閱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第7課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關閉。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三年級國小生要上好信息技術課並不是很難,但對於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好像是無從下手,所以掌握鼠標操作這些簡單的基礎的操作將是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突破口。如果簡單的操作沒能掌握,將對其學習信息技術產生負面影響。本節課通過創設的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玩中學、學中玩,達到以玩促學的目的。以下是我上這節課的幾點體會:

1、通過遊戲,將鼠標的知識及種操作方法巧妙地融入遊戲之中,讓學生在玩中自主地學習,使學生輕鬆地理解和掌握鼠標的操作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2、學生在自由操作的狀態下,自己探索鼠標的操作方法並作以總結,知識掌握得更牢固,興趣更濃。

3、本課主要是玩中練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鼠標的雙擊與拖動操作。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利用遊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比一比、賽一賽,寓教於樂,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並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體現出水平的不統一性,教師必須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思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在這一週我讓三年級的學生在“基準鍵操作”中練習基準鍵位主要是正確的用手指去敲擊A、S、D、F、J、K、L、;這幾個鍵,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這個字母打不出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是大寫字母,這說明學生對鍵盤不熟悉,成其是功能鍵,我用了幾分鐘講複習了一下鍵盤上的“Capslock”、“numlock”鍵,分別爲大小寫切換鍵和數字鎖定鍵,讓學生示範掌握,在剩下的時間裏就是指導練習。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本堂課是國小信息技術二年級第十課時《輸入漢字》。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使用鼠標,並且初步養成正確的打字姿勢及指法,對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掌握比較熟練,這都爲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應該說,學習漢字錄入是學習計算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小二年紀學習漢字錄入對只有7歲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促進成長髮展、以任務爲驅動”作爲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讓他們成長髮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學會他該學會的東西,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從板書到教具包括課件的設計都力求具體形象、循序漸進,以保證學生學會爲根本,只有讓學生在真正學會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會漢字錄入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輸入單個漢字環節中,我自己製作了一個專門的課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看課件,自己去掌握輸入漢字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其逐步滲透學習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課的知識點,又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錄入方法後,我在進一步提高學習難度,引導學生通過輸入一個同音字“打”發現候選條,並通過輸入“弟“字總結翻頁按鈕的作用,接着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翻頁查找漢字的方法,這幾個字的出現是隨着知識點的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出現,使孩子在這幾個漢字的錄入過程中,不斷的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漢字錄入。

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對特殊字“綠”,故意設置難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並適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經過學生間的協作互助,這一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順利掌握。

這樣的課堂教學貫穿學生學習過程始終,對今後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