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彙編15篇

設計1.31W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彙編15篇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圖形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難點:

從側面觀察圓柱體得到的是什麼樣 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老師學生都準備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分別拿出不同的立體物體,讓學生說出立體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者相對於物體的位置(同時要規範觀察位置描述)(1)我們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要從不同位置、角度來來觀察,比如可以怎麼觀察

(學生:從前面、後面、左邊、右邊、下面、斜着…..萊觀察)這時候學生舉出了很多從不同位置、角度。

(2)規範觀察位置的描述

爲了統一,我們規定了 正面、側面(左側面、右側面)、上面這幾個觀察位置。

(二)、觀察長方體的幾個面

(A)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比如你看到物體的正面的時候,你就看不到物體的反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B)讓學生看書P38並完成P38的問題和填空。

(三)、觀察球體

老師拿出一個壘球(體積比較大),現在老師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壘球這一面定爲壘球的正面,那麼你現在是從什麼面來觀察這個球體的呢?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平面圖形?

(學生有從正面、下面、左側、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個圓形)

(四)、觀察圓柱體

(A)觀察圓柱體的上面

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B)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學生看書P39並完成P39相關填空

三、課後練習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裏都有什麼呀?誰來說一說?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麼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說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說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於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後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你能試着畫一畫麼?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後、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裏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麼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側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一)教材內容

“視圖與投影”是《課標》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每一學段要求不同:

第一學段:“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第二學段:“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第三學段“: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所以在本冊中沒有給出視圖的概念,而是採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的表述。

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冊通過讓學生觀察較爲抽象的幾何形體,○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能正確辨認兩個及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呈現從不同方位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的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通過拼擺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四)具體編排

例1

教科書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注意:①提供給學生的實物要足夠大,觀察時,視線都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否則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很難只看到一個面,會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②使學生明確,這裏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③還可以讓學生從右側面和背面觀察這個物體,描述所看到的形狀。或提供一些其他的簡單立體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麼形狀,爲後面的學習做準備。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裏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可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判斷。

②讓學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2)做一做

呈現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爲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麼,並根據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練習八

第2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學例1時,已經提醒教師做了一些鋪墊。這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經具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進行猜測,再驗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條件,使其他人能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而且可以讓學生仿照此題進行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

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位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三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由於有了第2題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思維,例如:先根據從正面看到的圖形進行想像、猜測;再根據從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對前面的猜測進行修正並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物幫助學生判斷。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②讓學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並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種可能);最後,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一、遊戲引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做個遊戲願意嗎?老師說方向,你們用小手指出以自己爲中心的方位,做好準備,開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裏?指指你的後面在哪裏?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裏?指指你的右面在哪裏?

小結:剛纔,我們一起找出了以自己爲中心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老師觀察到同學們指的非常正確,那麼你的前面又稱爲“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稱爲“側面”。板書:“正面後面側面”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從這些不同的方位去“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創設情境

1、觀察照片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給一位好朋友拍了兩張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老師還給笑笑和淘氣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氣是誰,你們想知道嗎?(課件出示照片)

再讓學生判斷哪張圖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張圖片是淘氣看到的,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2、實物觀察

用準備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請4個同學上臺觀察,說出觀察到了什麼?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組準備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觀察,然後交流、彙報,你觀察到什麼?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2、換位觀察

小組內換位觀察,說說現在你觀察到的跟剛纔觀察到的物體一樣嗎?爲什麼?

換個小組,老師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讓學生判斷這幾個面分別是誰看到的。

小結:同學們,通過剛纔的演示,你們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觀察

讓學生自由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集體彙報)

4、打開書p67,看看書上例1的同學是怎樣觀察的,誰來說一說圖中的同學在幹什麼?(觀察恐龍)他們是怎樣觀察的?

小亮觀察的是恐龍的正面;

小明觀察的是恐龍的側面;

小紅觀察的是恐龍的後面。

小天使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同桌討論後再讓學生說說判斷過程。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組彙報)

2、想想做做練習十五第1題。

3、猜猜遊戲

課件出示熊貓圖、茶壺圖、大象圖,讓學生猜一猜這幾個面是誰看到的。

4、同學們真聰明,說到大象,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想聽嗎?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爲什麼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纔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經歷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初步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觀察實踐,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1、具體實物的觀察

2、(1)觀察、體驗

師:每小組一隻小豬儲蓄罐,仔細觀察後,說說你看到了這隻小豬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

學生1: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前面,有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兩條腿和一張嘴巴。

學生2: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後面,有兩條腿、一條尾巴和兩隻耳朵。

學生3: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左面,有一隻耳朵、一隻眼睛、一張嘴、一條尾巴和兩條腿。

學生4: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右面,也有一隻耳朵、一隻眼睛、一張嘴、一條尾巴和兩條腿。

師:現在請每位同學把你們看到的小豬的樣子畫下來。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畫畫從正面、右側面、左側面、背面的小豬圖片,畫完後組內交流欣賞,看看不同角度的小豬的形狀。有以下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畫得也很好。現在請你們根據這幾幅圖畫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麼問題。討論片刻後交流。

生1:爲什麼同一只小豬畫出的形狀會不一樣呢?

生2:因爲我們觀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

師:對,我們觀察物體時所處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觀察得角度不同,那麼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進一步體驗:每組學生圍繞小豬一週,在正面、後面、側面等各個位置停一下,體驗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學生在活動中思維活躍,情感積極。】

(2)觀察、想象

①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

(學生想了片刻之後,開始動手畫形。其中有少數學生的想象是正確的。)

②驗證:然後拿起儲蓄罐從下往上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看誰的想象最接近。

【那幾個想象正確的學生非常興奮,爲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樂。這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法指導:在觀察之前,我們可以先想象一下,它會是什麼樣子呢?然後再實際觀察,驗證自己的想象。這樣做,會讓我們的眼睛變得越來越厲害。

③練習:

a.、課本67頁: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b.b、每課一練49頁第1題:下面6個杯子的形狀,分別是哪6個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嗎? c.C、觀察兩幢房子。

【通過練習,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這些練習,需要學生在頭腦中進行“虛擬移位”,即假設自己在物體的哪一方,會看到哪個圖形,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2、簡單幾何形體的`觀察

師:請同學們把小豬放回盒子,然後觀察儲蓄罐的盒子,你發現這個盒子是什麼立體圖形?生:是長方體。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

生:六個面。

師: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最少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怎樣看到兩個面?學生觀察活動,交流彙報:

生: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從8個尖角可以看到三個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個面,可以正對着一個面。有6個位置可以看到一個面。

生:隔着一條邊,就可以看到兩個面。有12個位置可以看到兩個面。

【這樣觀察,滲透了長方體的8個頂點、12條 棱的特點。爲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進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圖是一個從上往下看的物體的形狀,根據你的經驗,你能想象它是什麼物體嗎?

學生思考片刻後,舉出:井沿、洗衣機、飲水機等等。

【師在學生聯想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其他物體,如硯臺、各種產品、月餅、裝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觀察物體

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樣子也不同。

教學反思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內容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纔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基於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鄭敏信教授也說過: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本課教學開始,我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飯勺子,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張圖片,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觀察信息,這時,有部分學生猜測可能是燈炮,有一半學生還拿不準。當我出示第三張圖片時,全班學生異口同聲說這是燈炮。在這個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且整個情境的創設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則,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爲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儲蓄罐作爲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爲什麼同一只小豬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爲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儲蓄罐一週,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纔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爲了提升本課數學內容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觀察裝儲蓄罐的長方體盒子,並提出數學問題: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最少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怎麼看到兩個面?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了長方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徵,比如,12條棱,8個頂點等知識點,但這些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爲學習長方體的特徵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藉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爲了發展學生的窨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後面、側面觀察儲蓄罐之後,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後拿起儲蓄罐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後,我出示一個外方內圓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麼物體從上往下看到的形狀,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四本語文讀本(或別的書)、娃娃、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娃娃的照片; 教師:楊桃、從上面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學生照片、若干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認識老師手上的這個水果嗎?對,楊桃。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講一個畫楊桃的故事。畫楊桃的故事:一天,美術老師帶來了楊桃讓大家仔細觀察之後把它畫下來,淘氣也畫了一張。同學們看了都笑話他說:這哪是楊桃啊,分明是顆五角星啊!老師走過去看了看,不但沒有批評淘氣,還表揚他觀察很仔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從楊桃的兩端去觀察,楊桃看起來就像個五角星)楊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不一樣,那其他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是不是也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觀察物體。

二、探究體驗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四本語文讀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後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2)彙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彙報。 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語文讀本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麼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書和照片收到抽屜裏。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我們看看它是誰啊?請出這位同學。請大家猜猜這幾張照片分別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請同學上來站在相應的位置。 先出示一張正面和一張背面。 當第三個同學上臺找到位置後問下面的同學:他找的位置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出示第4張照片問:這一張也是側面,和第三張的拍攝角度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2)小明他們也在給小動物拍照呢,我們去看看!書:67頁,例1。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給小恐龍拍照,下面三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請在照片下寫上小攝影師的名字。 這一張照片拍的是小恐龍的哪個面?是誰拍攝的?

(3)給小動物拍完照片,他們又被門外的小卡車給吸引住了。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卡車,這輛卡車在他們三個人的眼裏是什麼樣的呢?請你與下面對應的圖片連一連。書70頁,完成第一題。 投影訂正後收起書。

3.鞏固練習

(1)根據照片把具體物體擺到正確的方向:小動物太可愛了,老師也忍不住給小動物玩具拍了幾張照片,每個小組白色信封裏都有四張照片,它是汪老師分別從1,2,3,4號位拍攝的,請小組長按照照片背面的序號發給相應的組員。然後請大家根據手上的圖片,擺出這個娃娃的正確位置,要保證這個娃娃擺好後,每位同學觀察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彙報:請一位同學說說,你們小動物的臉面對着幾號位(小動物的正面對着幾號位)?

(2)換角度觀察:你想從其他的角度去觀察一下娃娃嗎?那我們來個找座位的遊戲,請小組長將這四張照片合起來洗一洗,正面朝上隨意的發給每人一張,然後請大家根據組長髮的照片找到正確的`位置坐下來。三點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動;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數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蓋坐好。看看哪一組找的又快又好。 訂正:每個同學是不是找對觀察角度了呢?我們可以這樣檢驗,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數字是一樣的就說明你們找對了。翻過來看看吧。四個人全找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3)轉娃娃換座位:小娃娃朝一個方向坐累了,請小組長幫幫忙,幫娃娃換個方向,讓他們面向××,現在小娃娃轉方向了,同學們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觀察一下娃娃,你還能坐在原地不動嗎?想想你該坐在哪?請根據照片找到相應的座位。 說說你的座位怎麼變化了? 還原座位,小組長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鞏固拓展

(1)根據照片猜物體(體會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汪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一些物體拍了照片,請同學們根據照片猜猜是什麼物體(出示從一個角度拍攝的檸檬照片,有的學生猜橙子)看來有時候,我們從一個角度觀察還不好確定,換個角度再來一張。(杯子)(冰箱、洗衣機)(書包)(筆盒)(河馬、大象)……適時問:這個照片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同學們真聰明,說到大象,汪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爲什麼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纔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從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通過實物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使學生帶着積極的情感去觀察。

重難點: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通過實物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一個長方體紙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動物嗎?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生:小貓,小狗…

師:淘氣,笑笑也喜歡動物,今年暑假他倆帶着機靈狗去動物園玩了,在動物園見過這樣一頭大象。(課件出示)淘氣說:“大象長着長長的鼻子,兩隻耳朵像蒲扇”。笑笑說:“大象是兩根柱子頂個門,門上有條擺來擺去的長鞭”。機靈狗說:“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牆壁”。(課件演示他們看到的圖像)

師提問:他們看到的是同一頭大象,爲什麼他們的說法卻不一樣呢?

預設學生可能說到:

生1:因爲觀察時站的位置不一樣,所以看到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生2:因爲他們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就不同。

生3:因爲他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師:你們真是會觀察的孩子,同一頭大象,由於他們站的位置不同,出現了看到的樣子不一樣的`這種情況。

提出疑問: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都不一樣嗎?今天就用你們的火眼晶晶來“觀察物體”板書。驗證一下你們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體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師:首先來觀察桌子上的長方體,請看觀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亂動長方體。

(3)觀察完後和你組內的小朋友說說你看到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形狀?

(4)說完後心裏記住你剛纔看到的形狀。

小組同學觀察長方體,師行間巡視。

師:現在咱們換個位置來觀察,每個人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還是按上面的要求繼續觀察。

師引導以以小組做示範怎樣移動位置,然後其他小組在移動。

生觀察

師提問:哪個同學來說說你兩次觀察到的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生1、兩次都是長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長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師:大家觀察到形狀出現了這樣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兩次觀察的結果一樣,一種是不一樣。也可以說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師:現在咱們再換個位置來觀察,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生彙報:也是出現了兩種情況。

繼續體驗:

師:大家觀察長方體,觀察到的結果出現了這樣兩種情況,現在咱們來觀察講桌。是不是還是出現這樣的兩種情況呢?找同學上臺觀察,並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師:在不同位置上觀察物體,結果會出現什麼情況?小組討論討論

小組彙報:可能這樣說:

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有時相同,有時不同。

師:有時相同,有時不同,用數學語言可以說成是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課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師:現在來判斷,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個結論正確嗎?

生:不正確,應該說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過渡:剛纔大家通過親自觀察、討論,得出了這樣有價值的結論,老師真爲你們高興。

2、體驗在同一個位置,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師:現在大家來猜一猜,在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

生猜:可能出現1個,2個、3個、4個…

接下來繼續用你們的火眼晶晶觀察眼前的長方體,驗證一下誰的猜測是正確的?請看這次觀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顏色的面記在心裏。

找同學彙報:

生:1個。

生:2個。

如果學生看不到三個面,

讓學生站在桌子的四個角處觀察。然後讓學生坐會原位。

通過大家親眼觀察,證實了猜幾個面是正確的。

生:猜3個面得正確。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又能得出怎樣一個結論呢?

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過渡:老師把你們最多能看到的三個面畫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試着給這三個面取個名字。

3、認一認,正面、側面、和上面

生嘗試取名。可能取爲: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師: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數學語言歸納爲側面。

4、指一指,正面、側面、和上面。

師誰來上臺指一指手指一指講桌的正面、側面、上面。

讓學生換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師提問:爲什麼同樣一個長方體,正面,和側面一會在這一會在那?

生:因爲觀察時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正面,側面,上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是根據觀察人的位置而定,觀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兩邊是側面。

(三)應用新知

師:這節課大家學得這麼好,小淘氣也非常感興趣,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想出題考考你們,你們願不願意接受這個考驗呢?

生:願意。

課件出示:

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形狀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3個面。

生:我認識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學會從一個較複雜的立體圖形畫出三視圖,從三視圖推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建構學生的空間思想和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用動態的思想讓學生理解三視圖。

教學過程:

一、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一個到三個正方體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剖析。強調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觀察要點:平面投影思想。引導學生會看會畫簡單的三視圖,畫三視圖的一些原則。

二、從四個正方體入手,讓學生先按要求擺放,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下,建構四個正方體的立體圖形。從三個方向對立體圖形進行認識。

三、用動的形式,對四個正方體從一個方向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添加思考。

四、給定立體圖形畫三視圖、給定三視圖,嘗試繪出立體圖形。

先擺一擺右邊的物體,再分別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麼形狀?下面的'形狀各是從哪面看到的?

五、訓練。

教學反思:

“橫看成嶺側看成峯”,這說明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體視覺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較真實反映出物體,我們可從多角度觀察物體,學生也一樣,要想讓學生能夠學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要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之間要和諧統一。多角度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親歷有效的知識探索,在教師的主導下建構系統的知識。探究後的思考總結和探究的過程同樣重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是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做到動靜結合。再一個要做到的是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這個過程的統一,在實踐中完善理論和拓展實踐領域。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例1、以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3、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助。

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具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自學課本P38頁內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麼觀察物體的?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爲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爲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新授課

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師出示一個正方體要求生正面觀察,並想象畫出從左面,從上面,從右面觀察正方體的樣子。

2、師再次出示一個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給學生從不同角度先進行初步觀察,再將牙膏盒橫對着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樣子。

再將牙膏盒豎對着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樣子。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八的1-2題。

五: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反饋檢測:

(一)、判斷

1.從不同方向觀察圖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2.觀察正方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多隻能看到4個面。()

3.從不同角度看一個球體,觀察到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二)、填空

從正面看是個長方形,從左面看是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個長方形,這是一個()物體。

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我在()方面的表現很好,在()方面表現不夠,以後要注意的是()。

課後反思: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容,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現在我們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39頁例2,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3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任務,並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現了從中的奧祕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爲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並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並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並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這是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形狀,請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課後反思:由於有例1的教學做基礎,本課我僅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即完成了新授知識的教學,後面剩餘大量時間都是讓學生做練習。效果很好!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41頁例3,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物體。

教學目的: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物體。

2、能分辨較複雜物體不同角度所觀察的情況。

3、更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1、變形象思維爲抽象思維。

2、明晰物體組合擺放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小正方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課本第38---43頁,反思你都學會了什麼,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由若干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正面圖形請學生們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說明理由。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較複雜物體的觀察(板書)。

(二)新授課

師出示四個小正方體按例3擺放在講臺上,以同方爲單位,畫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抽生展示並說明其理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練習九1-3題。

(四)動手操作,思維拓展。

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從左邊看也是的情況。

(3)根據下面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種不同擺法,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最多隻能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五、課外作業:練習九4-6。

課後反思:

對於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啓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辯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空間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卡片三張、玩具四個、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一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幾個盲人說的對嗎?

師:爲什麼這些人都說錯了?

師:對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看來,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就需要我們對物體進行全面地觀察。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就請同學們趕快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吧。

師:你們喜歡嗎?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你的位置上對小狗進行仔細的觀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觀察完的同學,可以和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活動)

師:孩子們坐好了,請看屏幕中的這三幅圖(課件),哪一幅圖和你剛纔觀察到的是一樣的?這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板書)是什麼樣子的?還有哪些同學也看到了小狗的這個面?請舉起手來。

師:這些同學觀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學呢?你們又看到了小狗的哪個面?能在屏幕上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課件)說說是什麼樣的?誰和他觀察到的是一樣的?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

師:剛纔一直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哪一幅圖?說說是什麼樣的.?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了,爲什麼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觀察的結果卻不一樣呢?誰能幫助教師解答一下?

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明白了,因爲我們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師:在剛纔的觀察過程中,同學們只看到了小狗的一個面,你們想不想親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兩個面?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起立,按照老師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們現在看到的小狗和剛纔一樣嗎?請你仔細觀察,你現在看見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誰來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起立,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現在又看見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師:我們怎樣才能對一個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呢?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爲善於觀察的好孩子。

3觀察練習

師:現在老師想找一個小模特到前面來,讓全班同學對你進行觀察,誰願意來?

師:(讓學生站在前面)現在同學們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看到了什麼?

師:(讓學生走到四個小組的中間)現在同學們又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找找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學生說)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我們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結果確實是不一樣的。

師:謝謝你,到前面來當小模特,請回去吧。

4課間操

師:剛纔同學們在學習中表現的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來跳個舞輕鬆一下吧。

師:輕鬆過後,老師相信同學們會比剛纔表現的更加出色。

三、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1、師: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文具盒等等,你們觀察過這些物品嗎?

師:現在,就請小組長把你們組的數學書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書的這個封面朝右邊放,比一比哪個小組動作最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看到了數學書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能從這三張圖片中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看到數學書X面的同學請舉手,其他同學幫老師看看對不對?

師:現在請小組長快速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誰坐的最精神。

2、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不僅愛學習,而且喜歡做好事。昨天,老師正好看到一位同學主動地從地上撿起廢紙,這是多好的行爲呀。老師悄悄地拍下了這個鏡頭,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課件)(後)你們能猜出來他是誰嗎?爲什麼這麼難猜?

師:我們現在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側)能猜出來嗎?

師: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個面就知道她是誰了呢?(正)他是誰?

師:我們都應該向這名同學學習,能夠做一些好事,爲大家服務。

3、師:我們接着來看,(課件)這是咱們班同學在音樂課活動時老師拍下的照片,想一想,關老師和這3名同學分別能看見鋼琴的哪一個面?爲什麼?

師:是呀,我們觀察物體不僅可以從它的前面、側面、後面來觀察,也可以從它的上面進行觀察,有時還可以從它的下面進行觀察等等,觀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張照片,老師是站在哪進行拍攝的?(課件)你是怎麼知道的?(從正面、側面、後面拍攝的)老師拍的是同學的哪一個面?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善於觀察,還特別看動腦筋,真了不起。

5、師:剛纔同學們看了老師拍的一些照片,你們想不想自己拍幾張照片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照相機,想讓同學們當小攝影師幫老師也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你們願意嗎?

師:在拍照之前老師先來教同學們如何來使用這部照相機。先把鏡頭對準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這個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頭照進去,然後按下這個按鈕,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鈕的時候,不要用手把鏡頭擋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們學會了嗎?

師:老師想讓同學們給老師照一張正面的照片,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願意給老師照這張照片?

師:老師想照一張側面的,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來給老師照?你想給老師照哪個側面?

師:同學們在拍照時,還挺專業的,就像真正的攝影師似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拍的照片吧。

師:我們看這張照片,(照相機連接電腦)是誰給老師拍的?你們覺得拍的怎麼樣?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給老師拍照,老師很喜歡這些照片,沖洗出來,老師一定把照片擺在寫字檯上留做紀念。

6、師:剛纔,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了觀察,我國北宋詩人蘇軾在初遊廬山時,就對廬山進行觀察,並寫了一首優美的詩,你們想聽聽這首詩嗎?老師就把這首詩送給同學們。(課件)

師: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蘇軾在詩中爲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師:看來呀,我們要想了解物體的全貌,就必須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

四、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有哪些收穫呢?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呀,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成爲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擁有一雙善於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纔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中你纔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這堂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3、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指令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立體圖形,並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初步學會通過提問搭出和別人同樣的立體。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搭一搭(8)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小正方體、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遊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遊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遊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遊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遊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遊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遊戲。

3、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範。

2、學生同桌間開展遊戲。

三、拓展應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

()()()

()()()

2、下面的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形狀?搭一搭,連一連。

①②③④

從側面看到的形狀是的`圖形有()個,分別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圖號。

⑴、從側面看是圖A的有()。

⑵、從正面看是圖B的有()。

⑶、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側面看是圖A?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圖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麼?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昇華。

2、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後反思:

練習三(9)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本單元主要是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這是學習空間與幾何知識的必要基礎,對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單元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單元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以後還將學習觀察較爲抽象的幾何圖形。本課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具體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後面、左面和右面分別給一個小猴子實物玩具照相展開,通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課本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同的,並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於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不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信息。

1.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 教學之前,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係。

2.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備正面、側面和後面有差別的實物,可以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實物,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這個物體,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該物體是什麼樣的,使學生通過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1 觀察物體1課時

2 練習十五1課時

觀察物體。(教材第90、第91頁的內容)

1.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

2. 知道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 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嗎?

如果學生知道,請學生講給大家聽,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簡單把故事內容介紹給大家聽。

師:你們說爲什麼故事中的每個人說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呢?

生:因爲他們每個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師: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結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學例1。

師:我們最熟悉的學習環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張照片,請仔細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頁例1圖。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張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爲我們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講臺上,就可以看到課桌的後面,所以我確定第一張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張應該是在教室的後面拍的,因爲照片上可以看見課桌抽屜的一面,應該是在教室的後面。

師:說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後面,站在教室的後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結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學例2。

師:(出示小猴子玩具)這是什麼?喜歡嗎?

師:現在老師把小猴子放在講桌上,請四個同學到前面來,分別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後面、左面和右面。

學生舉手到前面來,按位置站好。

師: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還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後面,有後腦勺,還拖着長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邊身子,並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邊彎過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邊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從我的左手邊彎着的。

師:他們說的你能聽明白嗎?老師想知道,這左邊和右邊有沒有明顯的區別呀?

生:左邊看到的和右邊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小猴子的尾巴那。

師:能說具體點,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還是右面嗎?

生:我們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邊,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們的右邊彎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邊,那它的尾巴就在我們的左邊彎着。

師:說得真棒!拿出你準備的玩具在小組裏觀察,看看你們的觀察結果怎樣?

學生在小組合作觀察,交流觀察結果。

師:現在請大家仔細看圖,想一想:你能知道這幅圖中的圖片是誰看到的嗎?

出示:教材第90頁例2圖。

學生觀察後,交流明確:第一幅圖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圖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圖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圖是小梅拍到的。

師:同學們,經過剛纔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相同的物體,看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親自觀察實物,體會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構建空間觀念】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於觀察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觀 察 物 體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

前面

後面

左面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節課以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導入,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導入的設計很有特點,既幫助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搭建認知平臺,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 主體參與,探究新知。

始終圍繞“自主參與、深刻體驗”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地探索新知,並且要注重個性化教學方式。

A類

連一連。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B類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能正確辨別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形狀)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B類:

教材習題

第91頁“想想做做”

1. 第二張照片是在學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張是在學校裏面拍的。

2. 略

3. 略

練習十五。(教材第92、第93頁的內容)

1. 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觀察物體的時間順序與所看結果的聯繫。

2.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觀察物體,知道了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明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知道觀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可能不同,那麼觀察角度不變,如果物體是運動的,不同時間看到的結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頁第3題。

師:這是小明準備過馬路時,一輛汽車從他的面前駛過,拍下來的照片,你覺得哪幅圖是小明最先看到的?爲什麼?

生:應該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圖,因爲第二幅圖中的汽車是剛剛開過來,還沒有超過斑馬線。

師:那麼接下來該是看到哪幅圖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應該是第三幅圖,因爲這幅圖中的汽車剛好在斑馬線上。

師:那第一幅圖就是最後拍到的。根據汽車先是沒到斑馬線,然後是正好在斑馬線上,最後是剛離開斑馬線,按這樣的順序確定了這三幅圖的順序。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位置變了嗎?爲什麼看到情況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沒變,但是汽車是運動的,所以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觀察角度的變化或被觀察物體的運動,都可能使觀察的結果不同】

師: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練 習 十 五

觀察角度的不同,觀察到的結果可能不同。

聯繫生活,實踐運用;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繫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創造大量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學生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數學確實就在我們身邊。

A類

連一連。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知道是從哪個角度看到的結果)

B類

觀察下面左邊的三個物體,從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形狀,用線連起來。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B類:

教材習題

第92頁“練習十五”

1. 略

2. 左邊:小女孩兒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兒看到的是長方形。 右邊:小女孩兒看到的是第一幅圖;小男孩兒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圖是第三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二幅圖是第四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三幅圖是第二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四幅圖是第一個小孩兒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圖是第二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二幅圖是第四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三幅圖是第一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四幅圖是第三個小孩兒看到的。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授課時間

課型

複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難點

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回憶梳理構建網絡:激趣: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學們第三單元都學了哪些知識?是出示一幅正方體組成的實物

師: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交流

(2)彙報:展示學生所寫的,並引導說板書:

師:這單元學習的是什麼內容?(板書:觀察物體的整理和複習)

師:觀察物體從什麼角度來觀察?看到的物體是否一樣的呢?(板書:觀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結合學生的回答問:除了這種情況,生活中許多實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就如詩中所見的山峯、、、、、、)

知識結構網絡:

觀察物體 觀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體不一樣。

的整理和複習

物體形狀 觀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師:請你用你所學的知識幫它解決一下問題。(出示題目)

二、典型例題溝通聯繫

1、讓學生拿出自備的骰子、擺出這樣的圖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後,你從正面、左測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一樣嗎?請你在紙上畫出你在正面、左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

(3) 側面分爲左側面和右側面,左側面和右側面觀察到的圖形一樣嗎?(從左側面看到的'是…、,從右側面看到的也是…、、)

2、觀察圓柱體

(1)觀察圓柱體的上面: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2)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學生認爲是

這樣的圖形,上面兩條邊是彎曲的。

師剖析: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學生很容易得出是一個圓形,但是由於觀察角度以及光線作用於彎曲的圓柱體側面的原因,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側面不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識應用能力拓展

1、這個圖形是由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如果把這個圖形的表面塗上紅色,那麼,只有一面塗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有兩個面塗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3個面塗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有4個面塗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5個面塗紅色的有()個小正方體。

2、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 ,從左邊看

也是 的情況。

四、小結質疑

師:剛纔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誰再來說說剛纔我們都複習了哪些內容。觀察圖形時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錯的,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動畫故事。

2、爲什麼這幾個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觀察物體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給每組都請來了一位好朋友。

師:這個好朋友就是今天我們要觀察的物體。你坐在物體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觀察到了物體的哪些特徵?

學生獨立觀察,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行間巡視。

以小組爲單位向全班同學彙報。

師:不過老師有點兒納悶了,爲什麼每組的同學觀察的是同樣的物體,可大家剛纔說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教師歸納: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板書: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2.換位觀察

師:前面大家不僅觀察得十分認真,而且還特別用心聽別人的回答,你們可真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同學們想不想觀察一下物體的前後左右四個面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學生交流觀察方法:小組內交換觀察位置;把觀察的物體在小組內轉圈。

師:我覺得每一位同學都開動了腦筋,最後我們找到了兩種觀察方法。你們認爲哪種方法最合適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再次觀察物體。

師:大家再次觀察後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

師: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大家想一想,那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觀察方法。)

師:是啊!對於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師:今天小朋友們觀察得認真又仔細,誰願意和大家說說你們組的好朋友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也不同。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

(引導學生知道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三、教學例

1、教學例

大家帶了自己的禮物來,小亮和小紅他們也帶了禮物(課件出示):

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

學生回答:第一幅圖是小明看到的,因爲小明在恐龍的旁邊,看到恐龍的整個身體;第二幅圖是……

學生書上連線

2.課件出示:

師:這兩位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連線。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老師這裏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的是什麼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四、鞏固練習

(1)連線遊戲。

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2)出示淘氣系列題

觀察大熊貓,茶壺,汽車圖,讓學生判斷淘氣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3)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完成連線。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六、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實特,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簡單辨認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觀察:指名說說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說前面,有的說側面)

師:你們猜老師會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爲什麼同是一個長方體的物體,他們看到的形狀會不同呢?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 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觀察後說一說。

(1) 小組觀察實物小汽車,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2) 交流觀察結果。

(3) 觀察課本的圖。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淘氣和笑笑也在觀察同一輛車呢。大家看他們分別看到了車的什麼部位?找一找是第幾幅圖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4) 師進一步引導討論。

師:淘氣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車又是什麼樣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準備的小車。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下面)

請拿起桌上的小汽車,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和討論,誰來說說我們怎麼去觀察一個物體。

三、 發展性練習。

看一看,畫一畫:回家後,根據桌上的茶壺,結合自已的觀察把自已的觀察結果畫在紙上。

四、 作業設計。

標籤:彙編 教學 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