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設計1.3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學情分析:

複習米和釐米,使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有更深刻的認識,並能對一些實物的長度進行估算和測量,對於角和直角的複習,則使學生學會在幾何圖形中發現角和直角,並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複習觀察物體,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簡單物體的形狀,而複習認識時間,讓學生認識時、分和間隔5分鐘的時間的讀寫,並會運用時間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啓發,明確目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米和釐米的複習

1、回顧梳理

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於米和釐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2、表象與進率

(1)1釐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學生理解表象與進率,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釐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活動:演示米和釐米的長度。

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

3、估計與測量

(1)看書上第105頁第10題中的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

學生估計長度並彙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

學生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現出現的錯誤。

(3)引導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

學生先自己估計。然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次請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並測量出黑板的實際長度。

4、組織完成104頁第9題

(二)觀察物體(課件出示汽車觀察圖)

1、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觀察物體時,要多

從幾個方向觀察。

1、觀察圓柱,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2、觀察球和正方體你又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3、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物體?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學生獨立完成105頁第11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範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想一想,填一填。

(1)測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作單位。

(2)一枚圖釘的長約1()。

(3)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4)學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釐米1釐米地數,數()次是9釐米。

(6)70釐米-15釐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釐米-28釐米=

1米-30釐米= 64釐米+28釐米=

四、總結評講,昇華目標

這節課你學到了的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38頁---40頁。

教具、學具準備:

長方體藥箱、圓柱、球、長方體實物若干、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學流程:

一、古詩導入激發情趣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宋代詩人蘇軾的那首《題西林壁》嗎?讓我們共同來朗誦這首詩。(課件出示詩句和廬山不同景色)

師:一座廬山,爲什麼詩人看到的卻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這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探究新知

(一)觀察長方體

1、整體觀察(出示長方體小藥箱)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觀察這個長方體的藥箱,誰來說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都是哪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2)生回答,師強調看到的面,是相對觀察者說的。

(3)師:請同學們按照活動要求觀察這個小藥箱請(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4)學生觀察。

a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藥箱,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幾個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藥箱的哪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5)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剛纔同學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有的同學看到一個面,有的看到兩個或三個面。你能找出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多能看到藥箱的幾個面?請大家站起來走一走,看一看。

(6)學生自由走動,觀察。

(7)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言精彩極了,我們不論站在哪個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

(1)教師拿起小藥箱讓不同方向的同學觀察、我們從正面、上面、左面來看這個藥箱得到的都是什麼形狀?

(2)分別出示藥箱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分別是哪幾個面。

(3)做40頁第1題,在書上完成。(課件演示進行訂正)

(二)、分別觀察正方體圓柱體球體

1、師:剛纔老師和你們共同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請你和你小組的同學分別觀察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學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學們從上面,正面,左面觀察物體,並將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學生觀察,完成表格並彙報。

(預設:學生會質疑,圓柱體從正面看有時是正方形的)

2、趣味遊戲,強化認識。

(用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師: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麼?(可能是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你們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物體?(至少還要知道另一個面的形狀)

(課件呈現不同的物體)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立體圖形。

(三)觀察組合圖形

1.觀察交流加深認識

過渡:剛纔,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一個物體,那麼,我們從不同角度同時觀察兩個物體,會看到什麼形狀呢?

(1)師: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擺成和桌子上一樣的位置,從各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它們,觀察後與小組內同學交流自己看到的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觀察的結果。

(2)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說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師這裏有幾組圖形(例2圖),你們能正確判斷它們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嗎?

1、學生判斷。

2、做40頁第3題。

三、逆向練習訓練思維

師:剛纔我們一同觀察了單個物體以及立體組合圖形,並猜測和判斷了它們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狀和位置關係。如果反過來,給你出示一個物體或立體組合圖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狀,你能不能猜測出它們什麼呢?(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圓形和一個正方形)

1、學生猜測,並暢所欲言。

(師講解,圓柱體當底面直徑和高等長時,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形狀是正方形)

2、再次引導學生明確:

(1)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同學們這節課觀察的認真,仔細,希望你們在生活中也要懂得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希望你們做一個處處留心觀察的有心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樣子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師(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你們拍過照片嗎?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你們想看嗎?(課件顯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從背面不能確定是誰)

師:從背面看很難確定是誰,我們讓她轉過來看看。(課件顯示女孩的側面照片,學生髮現:從側面也不能確定是誰)

師: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誰,應該從哪面拍呢?(生:正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正面,你們要立刻告訴我她的名字,好嗎?

2.師(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始讓學生在猜測中初步感知背面、側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詞,在學生興致勃勃的參與中,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合作探究,學會觀察

1.確定自己的位置。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可愛的機器貓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可是機器貓說了,小朋友們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靜靜地、仔細地觀察。(學生按要求四人一組圍着機器貓坐正)

(2)師:請坐在機器貓前面的同學舉起手,請坐在機器貓後面的同學點點頭,請坐在機器貓左面的同學揮揮手,請坐在機器貓右面的同學鼓鼓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並通過不同的方式互動,意在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注意力。

2.明確要求,觀察一個面。

師:機器貓可愛嗎?請小朋友面向機器貓坐好,頭不要偏、不要動,仔細觀察:在你這個位置,看到了機器貓的哪些部位?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1)學生獨立觀察後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師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學生彙報交流,在交流的同時,有的學生忍不住扭過頭去看其他學生觀察的那幾個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通過觀察機器貓的一個面並進行交流,初步感受到從不同的面觀察機器貓是不一樣的。由於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觀察的那幾個面,自然過渡到了下面的教學環節。

3.小組合作,觀察四個面。(觀察機器貓的前、後、左、右四個面)

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機器貓的一個面,如果不影響他人觀察,自己又能從不同的幾個面觀察,該怎麼辦呢?(學生建議可以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換位置觀察)

師:下面就請組內的同學互相商量換位置進行觀察,可以多換幾次,爭取把4個面都看到,並把它每個面的樣子記在心裏。

(1)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時指導學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換座位)

(2)全班交流。

師:每個小朋友都在前、後、左、右四個位置仔細觀察了機器貓,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課件依次顯示機器貓的四個面,最後四個面同時固定在一個畫面上)

師:這幾照片分別是從機器貓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給學生時間思考,再組織全班交流)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互相說一說,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達成共識: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機器貓的樣子也是不同的)

師(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體的樣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樣子綜合起來,才能形成對這個物體的全面認識。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還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與合作的“羣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樣子。此時的課堂呈現一片生機勃勃、有條不紊的學習場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學生不僅體會到了觀察物體的方法,而且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商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合作的意識。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試一試。

(1)觀察玩具恐龍(課本第67頁例1)。

先指名學生說一說三位小朋友分別在恐龍的什麼位置,再交流三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2)觀察數學書(課本第67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然後組織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課件出示三名學生觀察茶壺的場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壺圖片,讓學生思考分別是誰看到的。(先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2)課件逐一出示茶壺的底面和上面的圖片,讓學生想一想是從哪面觀察到的。

(先讓學生猜想,再拿出茶壺讓學生觀察,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3.用一用。

(1)課件依次出示從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體不同的幾個面,讓學生判斷拍的是哪個面,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如通過觀察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奮勇拼搏的側面照片和高舉五星紅旗的正面照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些物體,仔細觀察並和組內的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在層層深入的練習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最後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延伸到課後,實現課堂內外的有效統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瞭解物體的特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全面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具學具:

小企鵝,茶壺,練習卡,電腦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四人一組,圍桌而坐

師:這兒有一張照片,猜猜看,他是誰?

電腦出示一張一個人背面的照片,教師又出示這個人側面的照片,一部分學生會猜到,此時教師又出示這個人的正面照片,學生爲自己的正確猜測叫好。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描述老師。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家都喜歡拍照片嗎?

2.老師課前拍了兩張照片,請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後兩張照片,讓大家觀察。

3.哪一老師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老師站在教室後面拍的?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研究的內容: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學習,感知體驗。

(一)觀察小企鵝。

1.師:現在請小組長把塑料帶裏的小企鵝拿出來,像老師一樣。下面我們就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觀察這隻小企鵝,好嗎?好,請小組長將放在桌子的中間,將小老鼠的頭朝前。放好了嗎?請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出示圖)我們也像他們這樣來觀察觀察我們的小企鵝。

2.師:你現在看到的小企鵝是什麼樣子呢?小企鵝頭在哪一邊?(稍停)閉上眼睛想一想,再睜開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鵝圖片,彙報觀察結果。電腦逐個出示企鵝的另外三面,分別請看到這三面的同學起立(對起立並判斷正確的同學加以讚揚)。

4.換位觀察。師:你們想知道其他同學看到的企鵝是什麼樣子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交換位置再觀察。(讓學生順時針逐個交換位置觀察)請同學逐個說出你觀察到的企鵝是投影片上的幾號水壺,其他同學做裁判,看他說得對不對。

5.師:好,小朋友們合作得非常好。剛纔我們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企鵝,看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嗎?

小結:觀察物體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自然也不同。

三、組織活動,內化新知。

1、師:。

那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和小企鵝一起闖關吧!

你們敢和我比一比嗎?

第一關:師:出示課本67頁圖(小恐龍)

同學們觀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龍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

你們真聰明!下面我們接着比好嗎?

答題卡先做,學生先說,在電腦對答案

第二關:

拿出水壺放在講臺上請四位同學說一說你看到的是茶壺的哪一面

電腦出示情景圖(操作完了,回答課件出示的問題)下面學生回答。

你們真棒,還敢比嗎?

第三關

投示冰箱圖:介紹:(指正面)這是冰箱的正面,這是冰箱的哪一面?(側面)我們能看到這個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這幾個面大概會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想象一下。每個小組討論。根據哪些來確定呢?彙報交流。說一說你的理由?你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第四關:

猜一猜

1.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背面的照片,請你猜一猜這是幾個輪子的汽車。 2.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正面的照片,讓大家觀察。

(原來是三個輪子的汽車)

師:你爲什麼看到正面照片時,纔敢下結論?

四、談收穫,總結

師:看來,我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這位車的樣子也就不同,觀察物體要全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理解物體、感受物體,這樣對物體的認識才會更加全面。

五、請你欣賞: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認真觀察,生活很美麗)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本節課安排猜物體觀察小企鵝觀察茶壺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觀察、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每個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讓學生用實物去擺放,使學生感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本節課的每一個活動,我都精心設計,課中以小企鵝爲主線,創設了承載知識重難點、適合學生心理年齡的教學情境,組織了一個個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活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課中每個學生在動手、體驗和思考中,在與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識,啓迪了智慧,發展了能力。

3.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不僅僅賦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到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從不同方向拍到的美麗照片結尾,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藉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5.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6.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自己製作的課件、玩具恐龍5只、雕塑照片20張,數碼照相機一臺。學生8人一組圍桌而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1.從實際切入。激趣: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談話: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麼樣!(教師操作、屏幕出示剛纔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提問:大家覺得拍的怎麼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麼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生1:我最喜歡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生2:我最喜歡側面的,站在她的旁邊,拍的是她的正面。2.導入新課。講述: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設計說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拍照活動巧妙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談話:(出示玩具恐龍)這是什麼?你們知道都有哪些恐龍?大家看,老師手裏的這隻恐龍是什麼樣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鋒利的牙齒,白白的肚皮,手細細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翹起來的,樣子很兇猛。要求:老師爲每一組也準備了一隻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恐龍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恐龍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側面,它有粗壯的腿。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恐龍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恐龍的形狀和剛纔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恐龍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纔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纔看到了側面。質疑:爲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纔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纔看到的一樣嗎?說明:這是老師繞着恐龍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課件展示玩具恐龍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教師:剛纔我們觀察了恐龍,你們想不想到恐龍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龍都在幹什麼!(課件演示恐龍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教師:看過之後,你都想對恐龍說些什麼?

生1:那些小恐龍真可愛,我都想養一個。

生2:恐龍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談話: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恐龍了?由於自然的原因,恐龍已經滅絕了,可是還有一些動物也快要滅絕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鞏固新知。

(1)做一做談話:(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恐龍們都很好奇,圍着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恐龍圍着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隻恐龍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座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別。)

(2)擺一擺教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鉛筆盒……你觀察過嗎?現在,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數學書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數學書都是什麼樣的?你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操作,回答。)

生1:我看到了側面,我能看到3個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個面。

(3)找一找實例:大家知道嗎,開學以來,只要我們班級的桌椅壞了,總是有一位同學把它修好,可是卻沒有留下姓名。老師一直調查不出來。在星期六的時候,老師正好看到了這位同學和他的爸爸一起爲班級修理課桌,老師悄悄的拍下了這些鏡頭。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班級學生修理課桌的場景只有背影和側面)你們能猜出來嗎?(學生議論紛紛)爲什麼這麼難猜?那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正面。)

小結: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們學習,爲大家服務。[設計說明:我採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恐龍爲素材,通過3個層次的觀察活動即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龍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實物到照片,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在鞏固階段,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練習1進行了改造,使得新課教學以恐龍爲主線展開。並且以好人好事爲教學資源,進行了思想教育,也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三、體驗成功、實踐新知

1.實地觀察。教師:老師還拍下了幾張我們學校的照片,你們看,這是哪兒?(出示學校雕塑)我們學校的雕塑漂亮嗎?你仔細觀察過嗎?今天我們學的就是觀察物體。就讓我們一起去觀察我們學校的雕塑吧!(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學校雕塑。)

2.操作實踐。教師:咦,還有幾張照片,老師想起來了,不小心撕壞了就在你們的桌子上,你能幫助老師把它拼出來嗎?就讓我們來一次比賽,根據剛纔觀察到的雕塑的樣子把它們拼好!(學生兩人一起拼圖。)提問:這張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們拼的這張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門口拍的。

生2:我們拼的這張照片是雕塑的側面,站雕塑的側面拍的。

3.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說明:在實踐部分,組織學生實地觀察後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拼圖的活動爲載體,只有經過仔細觀察,才能完成任務。讓學生感到形式活潑、新穎,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總評: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教師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整和於教學之中,使教學錦上添花。縱觀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本節課的教學以兒童喜愛的生活情境“拍照片”導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導入的設計先聲奪人,既幫助了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爲新課的學習搭建了認知平臺也抓住了學生和聽課教師。

2.主體參與,探索新知。新教材強調“以人爲本”,發展人的主體性。基於此,新課以觀察恐龍活動爲主線展開教學,分3個層次觀察恐龍,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設計時始終圍繞着“自主參與,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的探索新知。並且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如鼓勵學生選擇到自己喜愛的觀察位置去觀察;再如讓學生看完了恐龍錄像,你想說什麼?等等,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

3.聯繫生活,實踐運用。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繫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大量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如上課開始的拍照、找一找是誰做了好人好事、拼照片等。貼近了學生,延伸了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展開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了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辯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空間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向學生滲透要想全面地認識一個事物,就要進行多角度地觀察和了解。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卡片三張、玩具四個、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一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

生:想。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幾個盲人說的對嗎?

生:不對。

師:爲什麼這些人都說錯了?

生:因爲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錯了。

生:因爲這些人沒摸大象的整體,就說自己摸到了什麼,所以就錯了。

師:對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看來,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就需要我們對物體進行全面地觀察。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生:想。

師:就請同學們趕快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吧。

師: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你的位置上對小狗進行仔細的觀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觀察完的同學,可以和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生:(學生活動)

師:孩子們坐好了,請看屏幕中的這三幅圖(課件),哪一幅圖和你剛纔觀察到的是一樣的?

生:第一幅和我剛纔觀察到的是一樣的。

師:這是小狗的哪一個面?

生:這是小狗的正面。

(生說師板書:正面)

師:是什麼樣子的?

生:有兩個大耳朵,還能看見兩條前腿。

生:還有兩個大眼睛,兩個眼眉。

生:還有一張嘴和幾根鬍鬚。

師:有哪些同學也看到了小狗的這個面?請舉起手來。

師:這些同學觀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學呢?你們又看到了小狗的哪個面?

生:我看見了小狗的後面。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後面)

師:能在屏幕上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課件)說說是什麼樣的?

生:我看見了小狗向上翹的尾巴。

生:我看見了小狗的兩條後腿,和上面的斑紋。

生:從後面也能看見小狗的兩隻大耳朵。

師:誰也觀察到了小狗的後面?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

師:剛纔一直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

生:側面。

師:(板書:側面)

師:是哪一幅圖?說說是什麼樣的?

生:我只能看見小狗的一隻耳朵。

生:我能看見小狗的一條前腿和一條後腿。

生:我看見小狗的身上有許多的斑紋。

生:它的腦袋後面還有一個吹氣孔。

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了,爲什麼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觀察的結果卻不一樣呢?誰能幫助教師解答一下?

生:因爲我們坐的位置不一樣,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樣。

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明白了,因爲我們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師:在剛纔的觀察過程中,同學們只看到了小狗的一個面,你們想不想親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兩個面?

生:想。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起立,按照老師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生活動)

師:你們現在看到的小狗和剛纔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請你仔細觀察,你現在看見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誰來說一說?

生:彙報自己看見的樣子。

師:請同學們起立,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現在又看見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生:觀察後彙報。

師: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

師:我們怎樣才能對一個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呢?

生:要對物體的每一個面都進行觀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體。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爲善於觀察的好孩子。

3觀察練習

師:現在老師想找一個小模特到前面來,讓全班同學對你進行觀察,誰願意來?

師:(讓學生站在前面)現在同學們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

生:正面。

師: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他的臉和紅領巾。

師:(讓學生走到四個小組的中間)現在同學們又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找找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學生說)

生:我看見了她的正面,看見了她的臉和紅領巾。

生:我也看見了她的正面,看見了她的兩個胳膊。

生:我看見了她的側面,看見了她的一個胳膊

生:從她的側面,還能看見她的小辮和頭花。

生:我看見了她的後面,能看見她的小辮和兩個耳朵。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我們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結果確實是不一樣的。

師:謝謝你,到前面來當小模特,請回去吧。

4課間操

師:剛纔同學們在學習中表現的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來跳個舞輕鬆一下吧。

生:和老師一起跳舞。

師:輕鬆過後,老師相信同學們會比剛纔表現的更加出色。

三、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1、師: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文具盒等等,你們觀察過這些物品嗎?

生:觀察過。

師:現在,就請小組長把你們組的數學書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書的這個封面朝右邊放,比一比哪個小組動作最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看到了數學書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生:我觀察的是數學書的正面。

師:你能從這三張圖片中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看到數學書正面的同學請舉手,其他同學幫老師看看對不對?

師:把正面的圖片對應黑板上的板書貼上。

師:誰還能說一說?

生:彙報後選圖片。

師:貼圖片。

師:現在請小組長快速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誰坐的最精神。

2、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不僅愛學習,而且喜歡做好事。昨天,老師正好看到一位同學主動地從地上撿起廢紙,這是多好的行爲呀。老師悄悄地拍下了這個鏡頭,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課件)(後)你們能猜出來他是誰嗎?

生:(猜測是誰。)

師:爲什麼這麼難猜?

生:因爲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後面。

師:(課件)我們現在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

生:側面。

師:能猜出來嗎?

生:(猜)

師: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個面就知道她是誰了呢?

生:正面。

師:他是誰?

生:李奉澤。

師:我們都應該向這名同學學習,能夠做一些好事,爲大家服務。

3、師:我們接着來看,(課件)這是咱們班同學在音樂課活動時老師拍下的照片,想一想,關老師和這3名同學分別能看見鋼琴的哪一個面?爲什麼?

生:音樂老師能看見鋼琴的正面,因爲老師坐在鋼琴的前面。(課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學能看見鋼琴的側面,因爲他站在鋼琴的側面。(課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學能看見鋼琴的後面,因爲她正在鋼琴的後面跳舞呢。(課件演示)

生:欣賞的同學能看見鋼琴的上面,因爲他扒在了鋼琴的上面。(課件演示)

師:是呀,我們觀察物體不僅可以從它的前面、側面、後面來觀察,也可以從它的上面進行觀察,有時還可以從它的下面進行觀察等等,觀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張照片,老師是站在哪進行拍攝的?(課件)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教師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攝的,因爲拍的是我們的前面。

生:因爲照片上是班級的後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見後面。

師:這一張呢?(課件)

生:這張老師是站在教室的側面拍的,因爲拍的是我們的側面。

,人教課標版數學二上《觀察物體》教學實錄

生:還能看見教室側面的大窗戶。

師:這一張呢?(課件)

生:這張老師是站在後面拍的。因爲能看見教室的前面。

生:因爲拍的是我們的後面。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善於觀察,還特別看動腦筋,真了不起。

5、師:剛纔同學們看了老師拍的一些照片,你們想不想自己拍幾張照片呢?

生:想。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照相機,想讓同學們當小攝影師幫老師也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

師:在拍照之前老師先來教同學們如何來使用這部照相機。先把鏡頭對準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這個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頭照進去,然後按下這個按鈕,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鈕的時候,不要用手把鏡頭擋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們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師:老師想讓同學們給老師照一張正面的照片,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

生:站在老師的前面。

師:誰願意給老師照這張照片?

生: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拍照。

師:老師想照一張側面的,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

生:站在老師的側面。

師:誰來給老師照?

生:拍照。

師:同學們在拍照時,還挺專業的,就像真正的攝影師似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拍的照片吧。

師:我們看這張照片,(照相機連接電腦)是誰給老師拍的?你們覺得拍的怎麼樣?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給老師拍照,老師很喜歡這些照片,沖洗出來,老師一定把照片擺在寫字檯上留做紀念。

6、師:剛纔,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了觀察,我國北宋詩人蘇軾在初遊廬山時,就對廬山進行觀察,並寫了一首優美的詩,你們想聽聽這首詩嗎?老師就把這首詩送給同學們。(課件)

師: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生:喜歡。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蘇軾在詩中爲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生:因爲他站在了山裏,看不見山的整體了。

師:看來呀,我們要想了解物體的全貌,就必須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

四、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

生:開心。

師:有哪些收穫呢?

生:我學會了怎麼觀察物體。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體的全貌,就要對物體進行全面地觀察。

生:我還知道了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同。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呀,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成爲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擁有一雙善於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纔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中你纔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這堂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大量的讓學生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實踐活動。在這些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體會到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既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情感,又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當然本課的教學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觀察人物的這一環節中,學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個面的特點進行表達,我想這時如果我能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就會使這一練習的實效性發揮得更大。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的內容以及練習十五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知識:使學生掌握有關物體的知識和觀察物體的知識。

2、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

4、情感和態度: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認物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創設學習新知的條件

教師誘導: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有關位置的知識,如上、下、前、後、左、右等。現在我們就以自己的身體爲中心用手來表示上、下、前、後、左、右,老師說,你們用動作表示,看看誰的反應快,動作正確。

二、激發興趣,順勢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教具:教師拿出若干個盒子,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兩個從學生的角度看起來是一樣的盒子,讓學生想一想,這兩個盒子一樣嗎?

⑵拿出兩個從表面上看顏色不一樣的盒子,讓學生想一想:這兩個盒子一樣嗎?

⑶引導比較:將先拿出的兩個盒子更換觀察角度,使學生明顯地看出它們是不一樣的;對後拿出的兩個盒子進行翻轉,使學生看出兩個盒子是一樣的。

2、教師小結:剛纔兩個看起來一樣的盒子換個角度觀察結果卻不一樣;而看起來不一樣的兩個盒子換個角度觀察結果卻是一眼的。看起來我們僅僅從表面現象來判斷物體的結構形態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

三、觀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1、觀察物體一。

⑴出示教具:教師拿出一個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兩個面是長方形,兩頭是三角形的面。先讓學生觀察這個物體,看看它是不是長方體(這裏不必講解它的名稱,只是讓學生明確它不是長方體即可)。

⑵教師誘導:現在我們就用小朋友學過的知識來觀察這個物體(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面,從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還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觀察物體二

⑴出示教具:教師拿出“大力士”玩具,請三個學生上前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這個“大力士”,並把自己所看到的樣子用動作表演出來,其他同學評價。

⑵遊戲活動:組織學生給“大力士”照相。A、教師提遊戲要求:如果我想請你們給“大力士”照張正面相,你們應該站在哪個角度照?B、請學生示範:如果我想請你們給“大力士”照張側面相,應該站在哪個角度照?C、共同做遊戲:學生站在“大力士”的左側或右側給他照相。

3、引導學生辨認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辨認,並提問:小亮、小明和小紅他們也在觀察物體,他們在看什麼呢?(先引導學生看課本67頁的例1,在結合例題下面的三幅圖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4、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求學生拿出各自所帶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組共同學習。小組同學一起觀察玩具,然後把觀察到的樣子畫下來。

5、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

一方面總結學生的觀察情況,提供反饋信息;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觀察評價同學的作品中進一步體驗觀察的方法和過程。

6、口頭表達練習。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哪些地方用到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物體的這一觀察方法。(通過口頭練習,可以使觀察方法的知識由感性認識轉化爲理性認識;由記憶的學習轉化爲理解和應用性的學習。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十五的興趣。)

四、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新知

1、讓學生猜一猜:教師依次出示面有茶壺的平面圖:茶壺的俯視圖——茶壺的側面圖(壺嘴的一面)——茶壺的正面圖。證明:平時照相爲什麼一般選擇正面或側面照(原因是從背面照很難辨認是誰)。

2、讓學生看一看:教師出示畫有房子和標有A、B、C三個偵察遠位置的掛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A、B、C三個偵察員,從三個方位來觀察敵人的營房,請你標出A、B兩個偵察員看到的情形(在圖例中有從四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讓學生選擇)。

3、讓學生做一做:教師出示課本67頁的“做一做”,引導學生辨認三個同學觀察到的畫面各是哪幅圖,並用線連起來。

五、全課小結,拓展思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爲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還有疑問嗎?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師,你會給大家留什麼作業?請你爲自己設計一份精彩的作業。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三)》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第一單元內容,在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幾何組合體,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將進一步學習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即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包括從給出的一個或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爲學生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能分析和分辨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測和拼搭圖形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從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洋蔥微課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觀看洋蔥微課視頻《看圖猜物》

師:看完視頻我們發現,只憑一張圖片是無法判斷這個物體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觀看洋蔥微課視頻《根據正面擺小方塊》

1、學生探究

一共有4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小正方體,可以先一行擺3個小正方體,剩下的1個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有如下幾種情況: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後面,如下圖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如下圖

(3)還可以這樣擺

師:擺出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是不同的,但是從正面觀察時,看到的圖形是相同的。還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嗎?

2、學生思考,動手實驗

大家在拼搭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結論。

師:如果再增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也就是用5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的形狀不變,應該怎樣拼搭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提示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既可避免重複也可避免遺漏

3、彙報自己拼搭的圖形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後面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前面

(3)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後面

(4)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

(5)可以把1個擺在後面,1個擺在前面

教師分別對各個學生所拼搭的圖形點評,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

4、播放洋蔥微課視頻《擺小方塊時的特殊情況》

師:大家現在想到的是不是一個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

師:像這樣拿掉一個和兩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個小正方形的樣子。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練習一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並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步驟、簡潔地進行操作。

2.教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

對於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

3.教材練習一第5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4.教材練習一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5.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根據題意要求動手擺一擺,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四、佈置作業

課本第3頁練習一的第3題:自己動手擺一擺

五、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時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讓學生觀看洋蔥微課視頻,直觀感受物體從各個面觀察的效果。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這幾個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學生把從正面,側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時有的學生感到很難。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是站在正面去看側面的,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先讓學生體驗前後左右方向,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並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選取熟悉的環境和物體作爲觀察對象,聯繫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通過合作交流,養成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提高數學交流和數學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難點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和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板書課題。

(課件2-5出示教學樓的四張圖片。)這是哪裏?(4人回答)爲什麼不一樣?(1-2人回答)

同學們說對了,因爲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觀察物體,相信同學們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探究新知

(一):觀察小藥箱(教師及學生拿出教具和學具。)

1、請大家拿出小藥箱,和老師一樣擺放。請你說一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分別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麼面?其他的面怎麼稱呼呢?(3人回答)

(教師相機板書:正面、左面、上面)

2、現在請大家任意選一個角度觀察小藥箱,說說你能看到哪幾個面?(3-5人回答)

學生自由觀察,彙報交流。(三種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個面,5個面呢?大約2人回答。)

3、我這裏有一則案例,請你當一次福爾摩斯,判斷一下誰說了謊?(出示課件6,1-2人回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引導學生說出結論,再出示課件中的內容)

小結:(課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個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4、大家從各個面觀察小藥箱,看一看能觀察到什麼樣的平面圖形?並且把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畫在草稿紙上。注意:視線要垂直於觀察的那一面。(課前要求小組內學生分工,一個同學畫一個面,以節省時間。看星期二的試上結果。)

學生自由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5、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換各自的作品,互相評價一下畫得對不對?

學生彙報、交流。(大約5-6人回答)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正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左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上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右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後面?

6、(課件8出示第38頁下圖)請你判斷這三幅圖分別是小女孩從小藥箱的哪面看到的。(板書“例1”)

7、我這裏有小藥箱的三個面,哪位同學幫我貼在黑板對應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後優)。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展示課件9的前半部分。)請大家把第38頁例1下面的兩個括號填好。

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所站的位置,那麼我們觀察到的各個面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2人回答)

這裏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如果觀察者的位置發生變化,各個面也會發生變化。(展示課件9的後半部分。)

8、請同學們翻到第40頁,我們來看一看練習八的第1題,這也是個長方體請大家連一連。(教師巡視指導)(2人回答,先差後優。再課件展示)

誰來連一連?

誰再來連一連?

我們一起來連一連。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欣賞黃山風光圖片

師:想拍照嗎?

教師示範,學生用手勢拍照。

師:介紹一下拍到什麼?你的照片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老師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組織活動,引導觀察

1、教學例1

出示教科書94頁例1中的兩張照片。

師:哪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攝的?你是怎麼想的?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並說明理由

師:這兩張照片的一樣嗎?都是在教室裏拍的爲什麼不一樣?

小結:雖然都是在教室裏拍攝的,但是由於拍攝的位置不同,所以拍出的照片也不同。

想想做做

出示兩張校門的照片

師:哪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張是在學校裏面拍攝的?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教學例案

拿出玩具小豬,並將小豬的臉朝着1號位的小朋友放好。

每個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給小豬拍照。

師:仔細觀察,你拍到小豬的哪些部位?

小組交流

師:說說你拍的小豬是什麼樣的?你是從小豬的哪一面拍攝的?

出示從4個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小豬的照片。

師:從小豬的前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後面嗎?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從小豬的後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臉嗎?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從小豬的右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連朝着哪一面?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從小豬的左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連朝着哪一面?

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每個小組的四個小朋友看到的照片一樣嗎?

師:爲什麼給同一個小豬拍照,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換座位拍照。

小組交流,說說拍到小豬的什麼,是哪一張照片?

學生再換位置爲小豬拍照。

師:一共拍了幾張小豬的照片?這四張照片一樣嗎?分別是在小豬的哪一面拍攝的?

師:拍左側面的時候,小豬的臉朝哪一面?

師:拍右側面的時候,小豬的臉朝哪一面?

師:同一個小朋友爲同一個小豬拍照片,爲什麼照片不一樣?

進一步強調:由於拍攝者的角度不同,拍到的畫面的也就不同。

3、連一連

出示書上小猴圖,學生連線。

師:先在小組裏把你的想法說一說。

師:說一說第一張照片是誰拍到的?小蘭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師:說一說第二張照片是誰拍到的?小猴的臉朝哪一面?

師:說一說第三張照片是誰拍到的?他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師:說一說第四張照片是誰拍到的?小猴的臉朝着哪一面?

三、實踐與應用

1、出示想想做做

學生連一連。然後在小組裏說說想法。集體覈對。並說說每個人拍到汽車的哪一面?

2、想象做做

出示一個茶壺,老師介紹茶壺的各部分名稱

每個小組拿出茶壺,並從信封裏拿出四張茶壺的照片

學生爲茶壺拍照,並選出照片。

師:1號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壺的什麼?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這張照片?你能看到壺把嗎?

師:2號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壺的什麼?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這張照片?茶壺的壺嘴朝你的哪一邊?

師:3號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壺的什麼?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這張照片?你能看到壺嘴嗎?

師:4號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壺的什麼?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這張照片?茶壺的壺嘴朝你的哪一邊?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師:面對面的小朋友交換位置,拍照選照片。

師:說說你拍的照片與剛纔的有什麼不同?

師:猜一猜,其他的小朋友拍的是哪張照片?

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裏都有什麼呀?誰來說一說?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麼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說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說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於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後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你能試着畫一畫麼?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後、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裏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麼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側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遊戲: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動畫片,邊看邊想,有什麼啓發?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對,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千萬不能象盲人一樣,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斷,得出結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後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板書:相同的物體)

爲什麼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板書:不同的樣子)

(啓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裏拍攝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的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裏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麼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師:請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間,熊的臉對着1號座位的同學。

(學生分前、後、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坐在這個位置,請問看到的小熊是什麼樣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後面

師:咱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麼樣子的?(學生紛紛發言)。

師:我們繼續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麼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小組內交流完畢後,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並交流。最後讓學生回到原位。)

師:剛纔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熊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請站起來。

教師邊說邊出示:

師:××同學,你爲什麼站起來?

生:因爲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

師:答得真好。大家剛纔都換位置觀察了,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生:(齊答)是。出示:

(做法同上)

繼續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2號座位和4號座位的同學都站了起來。)

師:他們都站對了嗎?(立即有幾個學生坐下)

師:你們幾位同學爲什麼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3重複生2的說法。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此時判錯了的學生相繼坐下)出示:

(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熊的觀察,你發現了一個什麼問題?

(師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樣子是不同的。)

四、應用拓展

(一)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連一連。

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懂得了什麼?(板書:不同的角度)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後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纔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41,觀察物體

(二)。

二、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兩個簡單物體組合,能辨認正面、側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狀。

(2)能根據觀察兩個簡單物體組合看到的某個面的形狀,用同樣大的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兩個簡單物體組合,體會物體與它相對應的平面視圖的轉換與聯繫,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和空間位置的關係,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觀察幾何體的興趣,願意對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不同角觀察觀察、分析多個物體的組合體,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難點: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準備:農遠設備、光盤、正方體、正方形紙片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出示愛心箱,提問:同學們認識它嗎?(認識,是捐款箱)

師:對,這是捐款箱,去年5月12日,汶川地區發生了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同學們曾通過這個愛心箱,爲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獻出了一份愛心。

要求: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愛心箱”,並請你告訴我,在你的位置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或哪幾個面?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呢?觀察後指名回答。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是的,我們最多能看到這個物體的三個面。同學們知道,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狀不同,要想看清物體的形狀,必須從各個角度觀察。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觀察物體”。教師板書

二、新授

1、談話導入:“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先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老師和幾位新同學,你們想認識他們嗎”?①(播放光盤)在“指一指,誰是它的正面、上面、側面”?處暫停。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誰是它的正面、上面、側面?”(教師強調:我們這裏說的正面、側面、上面指的都是從垂直的角度看的。)指名回答。好,我們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②(播放光盤)在問題:“你知道它是那個立體圖形嗎?”處暫停。

師:“同學們,你們是怎樣認爲的呢?指名回答。“恩,‘可能’這個詞用的真好”。是啊,這個物體可能是長方體,也可能是正方體,還可能是別的物體下面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物體”。③(播放光盤)到“通過這個遊戲,你們有什麼感受呢?”停。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有什麼感受?(我覺得只看到物體的一個面,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我們來看電視機裏的同學們是怎麼回答的。④(播放光盤)到“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你們也擺一擺吧。”

2、教學例題:

師:“同學們,你們聽清楚電視里老師的要求了嗎?”拿出你們手中的正方體擺一擺,並且從不同角度觀察觀察。(同學們可以下位觀察)

學生觀察後,教師出示下圖並提問:同學們,觀察好了嗎?(觀察好了。)

提問:“上面的圖形分別是小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同桌先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我們看電視機裏的同學是怎麼回答的。⑤(播放光盤)到“通過上面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呢?誰來說一說?”

師:“通過上面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呢?誰來說一說?”(觀察物體,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我們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⑥(播放光盤)到“電視前面的同學們,你們也一起來擺一擺吧。好,開始吧。”處停下。

師:“同學們,我們也動手擺一擺吧。用4個正方體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好,同學們已經擺好了,哪位同學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擺的呢?”指名說說。多請幾位同學說說,最好是不同的。提醒學生注意語言的組織。師:“同學們擺的都不錯”。“我們看看電視裏的同學們是怎樣擺的,又是怎樣說的。和我們擺的一樣嗎”?⑥(播放光盤)到“用老師給的正方形擺出你從正面看到的形狀。”處停止。讓班裏的同學先用手中的正方形擺一擺。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你正面的物體的形狀是怎樣的?並用我們手中的正方形擺出正面看到的圖形。 “好。同學們擺好了嗎?誰給大家展示一下!”請兩位同學說一說。

師:“我們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⑦(播放光盤)到“你知道這三幅圖分別是他從什麼位置看到的嗎?”停。師:“小強是這樣擺的,和我們擺得有什麼不同?”

師“這幾幅圖分別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呢?”指名回答。

我們再看電視機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⑧(播放光盤)到“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你們也試一試吧?”停。

3、課堂鞏固練習:

師:我們也來擺一擺。看看有幾種擺法?不做評說,然後和電視中的小朋友對照一下,看是不是都擺對了。“好,我們來看電視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⑨(播放光盤)到“趙晶的回答,可以這樣一直襬下去。”停。師:“同學們,你們看趙晶同學多愛思考,你們有沒有想到?好,請同學們接着看電視。” ⑩(播放光盤)到“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也請你們動動腦筋。”

師:“如果只用4個小正方體,可以有多少種擺法呢?”指名回答。好,我們再來看電視。⑾(播放光盤)到“你有什麼感受呢?”停。

三、總結:師:“是啊,你們有沒有什麼感受?或者說有什麼收穫呢?”

四、思考:

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下面物體從各個方向觀察,你會看到什麼?教後反思:

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選定一個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捐款箱、電視櫃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離開位置觀察、拍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文具盒、小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物體,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爲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下面我們以小組爲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後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剛纔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麼樣子的?

2.總結: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爲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佈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後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麼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6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2、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越來越小。

教學重點:

觀察、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

教學準備:

一個圓柱體的茶葉盒或者餅乾筒。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教師將一個圓柱體的餅乾筒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別蹲着看、站在講臺下看、站在講臺上看。

2、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樣子,再讓看過的學生談一談看到的情況。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由低到高看物體,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第63頁)

1、在講桌上照書上的圖擺好教具,讓學生由下到上進行觀察,說出感覺有什麼不同。

2、讓學生看書,並模擬書上的情景觀察講桌上的物體,體會由低到高不同的畫面。

3、標出觀察順序。

4、師: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和同學說一說。

(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第64頁)

1、模擬情景,在講桌上擺一個房子模型,房子後面擺幾個高一點的長方體當作小樹。

2、讓4、5個學生在教室最後觀察,然後向前走到講桌近處觀察。

3、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兩次看到的畫面有什麼不同。

4、讓觀察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嘗試練習

1、獨立解決書上“說一說”。

2、指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標籤:教學 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