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觀察的範圍》教學設計

設計1.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察的範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觀察的範圍》教學設計

《觀察的範圍》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34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節。本節課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但是他們還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並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從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讓學生感受觀察範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的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的變化而改變,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口算訓練

42÷ 57×-18÷(+)6×(-)

3-2 × ÷ 2÷× ÷-

一、品讀古詩,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積累了很多的古詩,下面我們再來品讀一下王之渙的《登鸛鵲樓》。

(課件出示,齊讀。)

師:詩人在登樓賞景時,爲什麼說“欲窮千里目”須“更上一層樓”呢?你是怎樣來理解的?

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索,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觀察的範圍。板書:《觀察的範圍》

探究新知,發現規律

(一)活動一:做一做

師:首先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好嗎?(好)請同學們翻開數學書立在桌面上,請將你的筆袋放在數學書的後面,請你坐直。你能看見你的筆袋嗎?爲什麼?

師:不準移動你的數學書與筆袋,也不準變換自己的位置,你能想辦法看見筆袋嗎?(站起來就能看見)爲什麼現在能看到來呢?

學生試着總結:剛纔坐的時候,視線受到數學書的阻擋,所以我們就看不到文具袋,而當我們站起來,視線沒有受到阻擋,所以就看到筆袋了。

師:看來觀察的範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下面我們接着進一步來研究。

(二)活動二:畫一畫

(課件顯示)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落的滿地都是呢,有隻小猴聞到香味趕來了,前面有一堵牆,什麼都看不到,於是它想爬到旁邊的樹上看看。

師:我們先來猜一猜,假如小猴分別爬到了A、B、C三個點來觀察,那一點看到的桃子最多?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回答,也可以畫出草圖等方式。

師:在數學上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確定小猴到底看到了哪些桃子呢?我們就以點A爲例來研究。

小猴子爬到了這個A位置,它是從這一點進行觀察的, (描出)我們把它叫做觀察點,那小猴在點A處能看到牆內哪些地方呢?誰願意到前面來指一指。

(鼓勵學生到圖上指一指)

老師指牆角下一點:這個位置小猴子在點A處能看到嗎?爲什麼?

生:不能看見,因爲它的視線受到了牆的遮擋。

師:它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範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把你的想法組的同學聽。

在圖上,我們該如何表示呢?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學生充分發言後(邊說邊在圖上標註出來並指出可以觀察到的範圍)

師介紹小猴在樹上A處時,它能看到牆內離牆最近的點爲A'。從A'點到牆角之間這幾個桃子,小猴子能不能看到呢?

生:看不到。

師:回憶一下剛纔我們是怎樣找到離牆最近的A'點的?生答略

師:我們可以把小猴子的眼睛看做一個“點”,牆的最上端看做一個“點”,在這兩點之間進行連線,這條連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離牆最近的A'點。視線AA'把牆內分成看得到的部分與看不到的部分,用手勢指出那些看得到那些看不到,看不到的部分稱做盲區。

師:如果小猴繼續往上爬, (邊說邊在圖上標註出來)爬到B處或者更高的C處,那你還能解決嗎?請你先想一想,再翻開書畫一畫,然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畫法和想法。

1.指名說你是怎樣畫的,並指出離牆最近的點和看到的範圍。

2.全班交流總結

對小猴來說爬的越高,看到在地上的桃子越多,爬的越低,看到地上的桃子就越少。這說明,隨着觀察點的變化,觀察到的範圍也在變化。觀察點越高,觀察的範圍越大,盲區就越小,觀察點越低,觀察的範圍越小,盲區就越大。平時我們常說的站得高才能望的遠就是這個道理。

誰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大家的發現?

總結板書:隨着觀察點的變化,觀察到的範圍也在變化。(齊讀一遍)

(三)活動三:試一試

出示圖2 (課件) ,有一輛客車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駛,前方有兩座建築物。客車行駛到某一位置①時,司機能夠看到建築物B的一部分。

師:司機能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是如何確定的呢? (獨立思考並畫一畫之後同桌交流)

師:客車行駛到位置②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築物B嗎?爲什麼?

(先說一說,再畫一畫並判斷)

師:如果客車繼續向前行駛,那麼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變化的?

全班交流並小結。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畫出夜晚路燈下杆子的影子。

同學們你們注意過自己在路燈下的影子嗎?(注意過)那你有什麼樣的發現?(我發現自己的影子在路燈下忽長忽短的。)

(出示大屏幕)這裏有四根同樣高的杆子,你能畫出它們在同一盞路燈下的影子嗎?生自己練習畫

指名畫,你能說出你是怎麼畫的嗎?你有什麼發現?

(同樣高的杆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離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

四、迴歸課本,歸納總結

先看課本,再說一說這節課學到什麼?

結束語:只要你熱愛學習,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人,你的學習就會變得充滿樂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

觀察的範圍

觀察者的眼睛障礙物

(被看做數學中的點)(確定視線經過的有效點)將視線看作數學中的線經過障礙物找到觀察範圍

隨着觀察點的變化,觀察到的範圍也在變化。

設計意圖

在教學中,通過學習的古詩引入,讓學生在思考與交流中得出最樸素的結論:站的高,望的遠,看到的範圍就大,看到的東西就多。之後設計課堂的小遊戲,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喚醒生活經驗並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觀察範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在深入研究環節通過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動來推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觀察位置變化,觀察範圍也在變化的核心。整節課體現了“以生爲本”的思想,把學習權交給了學生。經歷了觀察、操作、合作研究、想像、說理辨析等活動,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學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發現,在發現中創新。

《觀察的範圍》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觀察的範圍

教學目標:

同學們要經歷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

2、我們還要理解觀察點、遮擋點、可視區域等詞語的意思。

3、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重點: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能運用“觀察的範圍”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入,導入課題。

1.我們在國小學了五年的古詩,那麼你們積累了那些古詩呢?誰能說一說。誰還記得王之渙寫的詩《登鸛鵲樓》?齊讀。

這首詩中哪一句描述詩人登高遠望時的感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爲什麼要說:欲窮千里目,須“更上一層樓 ”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 範圍”,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

2.引入課題:觀察的範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秋天到了,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聞到香味,在牆外向裏張望 。可是前面一堵牆,小猴子能看到牆內的桃子嗎?

2、看,小猴子爬到了這個位置,能看見地上全部的桃子嗎?你猜想小猴看見多少個桃子?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猴子看到多少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3、在A點時,我們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眼睛 觀察點)。

3、阻礙小猴子觀察視線的是什麼?(牆) 它的最高處在哪裏?(牆的右上角 )

4、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最高點叫“阻礙點“(板書:阻礙點)。

5、觀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連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離牆最近的點。

連接觀察點、牆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點的線是一條什麼線?(虛線) 這條虛線就是觀察的視線。爲什麼要把視線畫成虛線?(視線是看不見的,所以要畫虛線)

6、這條線能往上畫一點嗎?往上畫會怎麼樣?(觀察範圍變小)

這條線能往下畫嗎?往上畫會怎麼樣?看來,這條線必須穿過圍牆的右上角 。

7、小猴子想看得更多桃子,該怎麼辦?(再往上爬)

8、如果小猴子繼續往上爬,爬到B處、C處,你能找到牆內離牆最近的點嗎?(打開課本第80頁,畫一畫)

9、彙報:

12、觀察點的變化,直接影響觀察範圍 的變化。那麼,怎樣確定觀察範圍 呢?

先看( 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接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範圍(齊讀一遍)。

13、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現了什麼?

觀察的範圍與觀察的高度有關,還與什麼有關?

(觀察的範圍與觀察的高度、觀察的角度有關)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多 ;說明小猴看到的範圍就越 大 。

可見,觀察點越高,觀察的範圍越大。(板書:觀察點越高,觀察的範圍越大。)

14、聯繫古詩:現在你明白王之渙爲什麼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嗎?

你能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究其中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1.完成課本80頁試一試第1題。

2.課本80頁試一試第2題。變化的樓房。

(1) 如果客車繼續向前行駛,那麼他所能看到B樓的部分是如何變化呢?生:逐漸縮小

(2) 客車行駛到位置2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築物B嗎?爲什麼?

3.小貓捉老鼠。一天小花貓出來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殘牆,有一隻聰明的小老鼠就躲在這堵殘牆的後面。

(1)請你在圖中畫出小老鼠可以活動的區域。(學生在課本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貓,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樣變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貓的位置怎樣變化?

(3)比一比:小貓的位置改變後,它的觀察區域分別有什麼變化?說一說你的發現。

4.(1)在黑夜裏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2)晚上與家長在路燈下散步,當走向路燈時,你的.影子是如何變化的?遠離路燈

時呢?

5、在城市建設中,規定兩幢樓的距離不能太近。爲什麼?

6、小麗能看到甲樓上的A點嗎?能看到甲樓上的B點嗎?

7、填空

(1)觀看物體時,站的越( ),觀察到的範圍就越( )。

(2)路燈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離路燈越近,物體的影子就越( );離路燈越遠,物體的影子就越( )。

(3)紅紅和芳芳分別住在同一棟房的4樓和8樓,她們觀看夜景,( )比

( )觀察的範圍要大。

8、判斷題

(1) 同樣的電線杆離路燈越遠,它的影子就越長。( )

(2)人遠離窗子時,看到窗外的範圍變大. ( )

四、歸納整理,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你認爲觀察的範圍與什麼有關?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你認爲觀察的範圍與什麼有關?怎樣確定觀察範圍?

《觀察的範圍》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80 -81頁觀察的範圍。

教學目標:

1、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的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2、從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讓學生感受觀察範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的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的變化而改變,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題卡

教學過程:

一、品讀古詩,引入課題。

1、同學們積累了很多的.古詩,下面我們再來品讀一下王之渙的《登鸛鵲樓》

課件出示,齊讀。

2、在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中,哪一句表達了詩人王之渙登山臨水時的感受

3、爲什麼說“欲窮千里目”須“更上一層樓”?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範圍,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觀察的範圍》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課件情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牆外向裏張望。]

1、請問,小猴在a處能看到地上的所有桃子嗎?爲什麼?

那它能看到牆內離牆最近的一點在哪裏?請同學在答題卡上畫一畫,找出這一點用a′表示。(1)、學生畫圖,(2)彙報,說說你是怎麼找到a′(3)課件演示(4)、a′是小猴在a處看到的牆內離牆最近的點。那它都能看到牆內哪些範圍呢?

2、如果小猴繼續向上,爬到b、c點時,它又能看到牆內的哪些地方?請你再分別畫出小猴爬到b處和c處時,它看到的牆內離牆最近的點b′、c′

(1)、學生畫,(2)、課件演示。

3、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點上看到的桃子最多?(c)想一想,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與什麼有關?(與觀察點的高低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4、教師小結:小猴爬的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這說明,隨着觀察點的變化,觀察到的範圍也在變化。觀察點越高,觀察的範圍越大,觀察點越低,觀察的範圍越小。

現在明白詩人王之渙爲什麼要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生活,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試一試1、(1)、課件出示(2)、讀題(3)、書上完成(4)、彙報(5)、想一想,影子的長短與什麼有關?

2、試一試2、(1)、課件出示,(2)、讀題,明確題意,想一想,也可以在書上畫一畫(3)、彙報第一個問題,教師在小黑板上演示(4)彙報第二個問題。教師在課件上演示

3、試一試3、(1)、課件出示(2)、在書上畫(3)、說說你是怎麼畫的?(4)、課件演示

4、生活常識。(1)、課件出示,(2)指名交流。

5、實踐活動。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