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5篇

設計2.1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5篇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

一、遊戲引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做個遊戲願意嗎?老師說方向,你們用小手指出以自己爲中心的方位,做好準備,開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裏?指指你的後面在哪裏?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裏?指指你的右面在哪裏?

小結:剛纔,我們一起找出了以自己爲中心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老師觀察到同學們指的非常正確,那麼你的前面又稱爲“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稱爲“側面”。板書:“正面後面側面”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從這些不同的方位去“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創設情境

1、觀察照片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給一位好朋友拍了兩張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老師還給笑笑和淘氣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氣是誰,你們想知道嗎?(課件出示照片)

再讓學生判斷哪張圖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張圖片是淘氣看到的,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2、實物觀察

用準備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請4個同學上臺觀察,說出觀察到了什麼?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組準備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觀察,然後交流、彙報,你觀察到什麼?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2、換位觀察

小組內換位觀察,說說現在你觀察到的'跟剛纔觀察到的物體一樣嗎?爲什麼?

換個小組,老師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讓學生判斷這幾個面分別是誰看到的。

小結:同學們,通過剛纔的演示,你們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觀察

讓學生自由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集體彙報)

4、打開書p67,看看書上例1的同學是怎樣觀察的,誰來說一說圖中的同學在幹什麼?(觀察恐龍)他們是怎樣觀察的?

小亮觀察的是恐龍的正面;

小明觀察的是恐龍的側面;

小紅觀察的是恐龍的後面。

小天使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同桌討論後再讓學生說說判斷過程。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組彙報)

2、想想做做練習十五第1題。

3、猜猜遊戲

課件出示熊貓圖、茶壺圖、大象圖,讓學生猜一猜這幾個面是誰看到的。

4、同學們真聰明,說到大象,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想聽嗎?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爲什麼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纔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2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學生能夠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

3、通過觀察、操作,學生能夠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 猜測可能是什麼物體。

能力點: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和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觀察物體

(2)我學會了嗎

2、開發性學習包

(1)自己製作正方體,通過擺一擺、看一看、畫一畫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相同正方體的拼圖。

(2)豐收園

3、拓展性學習包

(1)物體形狀的特性(設計此形狀的意圖)

(2)語文上課22課《紙船和風箏》,學生學做紙船,觀察圖形。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爲1個信息窗。主要是從前面、後面、側面觀察物體。先認識一個物體的三個面,然後再做練習。把88頁第5題整合到“我學會了嗎”後邊,然後再延伸出從不同的“側面”觀察物體。

2、學科間整合:語文上冊22課《紙船和風箏》,學生可觀察其圖像。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科技課上說出某些物體形狀的特性,老師可進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腳架的穩定性)。

4、體驗式活動:走進生活觀察物體,並畫出你觀察的物體的三面圖形。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2課時。

(四)教學案例: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並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學生能夠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三、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四、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遊戲,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用布蓋着)你們看一看它上面是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把看見的記在心裏,不要說出來,一會老師說開始再搶答,分成三個小組來看,其他兩組不能看。

說明:正方體每個面貼了不同動物的圖片,在分組看的時候讓每組看不同的圖片。

老師說搶答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會出現大家意見不統一的現象,先讓學生思考爲什麼不同,根據學生的不同原因進行不同的處理。

揭開蓋着的布,演示給學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面不同結果就可能不同。

(二)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給小熊“拍照”。

(1) 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 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們都 “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3) 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後、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麼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評析:讓學生根據照片判斷拍攝位置,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有利於學生人人蔘與,而且也便於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觀察、辨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是教學的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注意讓學生帶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進行觀察,並引導他們從注意觀察到的整體形象轉向注意局部變化,逐步領悟兩者的差別。]

2.給小貓“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貓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覈對結果。

3.動畫:觀察照片

4.觀察茶壺。

(1)請組長拿出一把茶壺,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並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裏。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學分別從前、後、左、右觀察茶壺的場景,並出示四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在書上連一連。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並覈對結果。

5.觀察茶壺和茶杯

動畫:觀察茶杯

(1)請組長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它們的位置關係。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

(4)請一組學生彙報觀察結果。討論:4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爲什麼會不一樣?

動畫:觀察暖壺

6.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纔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後、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麼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四)作業

1.動畫:觀察恐龍

2.動畫:觀察電腦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注: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後期學習中應鼓勵學生通過想象來回答問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3

學習內容:

教材第2頁例2。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

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3.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來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運用: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給出一個實物圖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同學畫不同的擺放方法,引導學習複習上節課所學內容。

【新課講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頁例2。

(2)師:這是一個用3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最後根據左面圖形確定最後的立體圖形。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只有唯一的一種情況。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2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麼問題?你有什麼收穫呢?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圖形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難點:

從側面觀察圓柱體得到的是什麼樣 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老師學生都準備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分別拿出不同的立體物體,讓學生說出立體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者相對於物體的位置(同時要規範觀察位置描述)(1)我們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要從不同位置、角度來來觀察,比如可以怎麼觀察

(學生:從前面、後面、左邊、右邊、下面、斜着…..萊觀察)這時候學生舉出了很多從不同位置、角度。

(2)規範觀察位置的描述

爲了統一,我們規定了 正面、側面(左側面、右側面)、上面這幾個觀察位置。

(二)、觀察長方體的幾個面

(A)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比如你看到物體的正面的時候,你就看不到物體的反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B)讓學生看書P38並完成P38的問題和填空。

(三)、觀察球體

老師拿出一個壘球(體積比較大),現在老師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壘球這一面定爲壘球的正面,那麼你現在是從什麼面來觀察這個球體的呢?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平面圖形?

(學生有從正面、下面、左側、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個圓形)

(四)、觀察圓柱體

(A)觀察圓柱體的上面

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B)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學生看書P39並完成P39相關填空

三、課後練習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5

隨着國小數學教育改革的深化,數學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定在探索、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強調要把學生的“學”作爲教師“教”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樹立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展中發現,在自我發展中創新。

一、說教材,說學情

從數學知識、方法的角度看,“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以前的幾何教學,教材上主要是對形體的具體認識的設計,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一定的落實措施,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較大,而現在根據“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編排的“觀察物體”,就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觀察物體”一課與美術有很密切的聯繫,但不等於美術課,它是教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與純粹的美術上要求的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表現世界是不一樣的。此課例是要通過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對幾何圖形的記憶,讓學生初步體驗二維與三維空間相互轉換的關係,使學生有一個豐富的數學學習經歷,使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在我們的環境中,除了看不見的空氣,無固定形狀的水之外,絕大部分東西都有形狀,只是有的形狀簡單,有的形狀複雜,因此,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置身於三維世界之中。他們具有較多的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經驗,上國小後,隨着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漸漸將這種感性經驗發展爲抽象的概念,漸漸獲得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這是一個體驗、積累和昇華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同樣,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個包括觀察、想象、比較、綜合、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對一年級六七歲的孩子而言,這一學段的教學要注重豐富學生對形狀的感受和認知,要聯繫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只有在這樣點點滴滴的累積之中,學生的視野纔會不斷開闊,對圖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課的設計總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說教法,說學法

(一)組織反映空間觀念的數學材料

本課設計了五組材料。

1.依次出現冰箱的三視圖,運用反例,讓學生思考這是一個什麼物體。

2.讓學生將從家中帶來的玩具、用品等實物擺放在桌上,仔細觀察,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

3.利用課件提供的具體生活情境──三個小朋友從不同角度給熊貓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壺等小朋友喜歡的畫面。

4.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相關的練習。

5.動手操作擺積木的遊戲。

(二)設計體現空間觀念的呈現方式

先從看圖片到猜物體,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對三維空間關係的認識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空間想象能力,一種更高水平更復雜的空間概括能力。因此,課一開始設計的“猜一猜”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再從看實物到畫出它的一個面,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發現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畫面不同。然後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驗感知,有助於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達到感知的昇華。最後通過搭積木的練習,利用課件出示的三視圖,讓學生想一想,再把頭腦中形成的物體的表象擺出來,由面到體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呈現方式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認知規律,採用逐步滲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研究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概念的教學策略

1.學生已有經驗是發展學生空間概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又來自於豐富的現實原型。對物體的認識學生並不是一點沒有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要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融合,在課一開始就遵循這個原理,猜冰箱、畫實物、動畫演示等,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漸漸地靠近。

2.發展空間觀念的途徑應多樣化。過去,比較強調用算式加語言來表達數學思想,其實,表達數學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號來表達,也可以用動作來表達,發展空間觀念也是如此。本課就是通過學生生活經驗的再現、回憶(照相、穿球鞋)、對實物的觀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動手操作(畫畫、搭正方體)、猜測等途徑,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間,有助於學生空間概念的發展。

3.空間概念的培養需要自由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氣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小房子,並且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再和同組的四個小朋友交流所畫、所想、所思,這樣以學生爲本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更加具有主動性、創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發展了自己的潛能,培養了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課件:冰箱的上面、側面、正面圖)

猜一猜:這是從上面給一個物體拍的照片,你知道這是什麼物體?

師:你們猜對了嗎?我們再來看一張從側面給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去正面看一看。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

(板書:觀察物體)

2.思考:要觀察物體可以從哪些方向去觀察呢?

3.學生活動。師:用你們說的方法去觀察桌上每個組帶的東西,先選擇你想觀察的方向坐下來,再把你看到的畫一畫。

4.小組交流。師:畫好後,把你的作品放在桌上,圍着這個物體依次到同組小朋友的位置上,去看一看他畫的畫,想一想,你們畫得一樣嗎?

5.思考彙報。師:奇怪哦,你們組明明畫的是同一個物體,爲什麼不一樣呢?有想法了,和組內同伴互相說一說再上臺來彙報。

6.小結:你們每組4人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是同一個物體,但看到的畫面卻不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辯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空間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卡片三張、玩具四個、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一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幾個盲人說的對嗎?

師:爲什麼這些人都說錯了?

師:對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看來,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就需要我們對物體進行全面地觀察。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就請同學們趕快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吧。

師:你們喜歡嗎?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你的位置上對小狗進行仔細的觀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觀察完的同學,可以和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活動)

師:孩子們坐好了,請看屏幕中的這三幅圖(課件),哪一幅圖和你剛纔觀察到的是一樣的?這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板書)是什麼樣子的?還有哪些同學也看到了小狗的這個面?請舉起手來。

師:這些同學觀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學呢?你們又看到了小狗的.哪個面?能在屏幕上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課件)說說是什麼樣的?誰和他觀察到的是一樣的?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

師:剛纔一直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哪一幅圖?說說是什麼樣的?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了,爲什麼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觀察的結果卻不一樣呢?誰能幫助教師解答一下?

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明白了,因爲我們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師:在剛纔的觀察過程中,同學們只看到了小狗的一個面,你們想不想親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兩個面?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起立,按照老師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們現在看到的小狗和剛纔一樣嗎?請你仔細觀察,你現在看見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誰來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起立,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現在又看見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師:我們怎樣才能對一個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呢?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爲善於觀察的好孩子。

3觀察練習

師:現在老師想找一個小模特到前面來,讓全班同學對你進行觀察,誰願意來?

師:(讓學生站在前面)現在同學們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看到了什麼?

師:(讓學生走到四個小組的中間)現在同學們又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找找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學生說)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我們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結果確實是不一樣的。

師:謝謝你,到前面來當小模特,請回去吧。

4課間操

師:剛纔同學們在學習中表現的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來跳個舞輕鬆一下吧。

師:輕鬆過後,老師相信同學們會比剛纔表現的更加出色。

三、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1、師: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文具盒等等,你們觀察過這些物品嗎?

師:現在,就請小組長把你們組的數學書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書的這個封面朝右邊放,比一比哪個小組動作最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看到了數學書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能從這三張圖片中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看到數學書X面的同學請舉手,其他同學幫老師看看對不對?

師:現在請小組長快速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誰坐的最精神。

2、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不僅愛學習,而且喜歡做好事。昨天,老師正好看到一位同學主動地從地上撿起廢紙,這是多好的行爲呀。老師悄悄地拍下了這個鏡頭,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課件)(後)你們能猜出來他是誰嗎?爲什麼這麼難猜?

師:我們現在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側)能猜出來嗎?

師: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個面就知道她是誰了呢?(正)他是誰?

師:我們都應該向這名同學學習,能夠做一些好事,爲大家服務。

3、師:我們接着來看,(課件)這是咱們班同學在音樂課活動時老師拍下的照片,想一想,關老師和這3名同學分別能看見鋼琴的哪一個面?爲什麼?

師:是呀,我們觀察物體不僅可以從它的前面、側面、後面來觀察,也可以從它的上面進行觀察,有時還可以從它的下面進行觀察等等,觀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張照片,老師是站在哪進行拍攝的?(課件)你是怎麼知道的?(從正面、側面、後面拍攝的)老師拍的是同學的哪一個面?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善於觀察,還特別看動腦筋,真了不起。

5、師:剛纔同學們看了老師拍的一些照片,你們想不想自己拍幾張照片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照相機,想讓同學們當小攝影師幫老師也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你們願意嗎?

師:在拍照之前老師先來教同學們如何來使用這部照相機。先把鏡頭對準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這個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頭照進去,然後按下這個按鈕,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鈕的時候,不要用手把鏡頭擋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們學會了嗎?

師:老師想讓同學們給老師照一張正面的照片,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願意給老師照這張照片?

師:老師想照一張側面的,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來給老師照?你想給老師照哪個側面?

師:同學們在拍照時,還挺專業的,就像真正的攝影師似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拍的照片吧。

師:我們看這張照片,(照相機連接電腦)是誰給老師拍的?你們覺得拍的怎麼樣?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給老師拍照,老師很喜歡這些照片,沖洗出來,老師一定把照片擺在寫字檯上留做紀念。

6、師:剛纔,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了觀察,我國北宋詩人蘇軾在初遊廬山時,就對廬山進行觀察,並寫了一首優美的詩,你們想聽聽這首詩嗎?老師就把這首詩送給同學們。(課件)

師: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蘇軾在詩中爲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師:看來呀,我們要想了解物體的全貌,就必須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

四、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有哪些收穫呢?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呀,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成爲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擁有一雙善於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纔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中你纔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這堂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的認識。

2、進一步讓學生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圖像。

3、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

4、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並整理成簡單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並整理成簡單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觀察物體和對稱:

打開書本67面第五單元,看看我們在這個單元裏學習了那些知識。

1、觀察物體;對稱;

【設計意圖】通過看書回顧,讓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觀察物體和對稱的知識。

2、對於觀察物體,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想說的?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要想知道從一個面可以看到什麼畫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個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畫面。

3、練習:連一連,大家分別看到哪個畫面。說說你爲什麼這樣連。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加深對觀察物體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的道理,結合具體的觀察場景,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的能力。

4、課本68頁的對稱和69頁的對稱有什麼不一樣?

68頁的對稱是沿着一條線對摺,兩邊重合,這條線叫對稱軸,我們把好像這樣的對稱現象叫軸對稱。69頁的對稱是相對於鏡子或水面的對稱,是鏡面對稱。

5、練習:下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畫出它的對稱軸。

5、和同學做鏡面對稱的遊戲: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做出這個同學在鏡子裏的動作。說說鏡子裏面的影像和鏡子外面的特點。

【設計意圖】軸對稱和鏡面對稱學生是很難準確區分的,只要學生有區分的`意識就可以了,並不是要求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允許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的理解。通過學生具體的描述,加深學生關於對稱軸和兩種對稱現象的感知;設計兩個練習,目的是訓練進一步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加深學生對鏡面對稱時鏡裏的影像和鏡外的物體特點的認知。

二、複習統計;

1、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統計的知識?

(1)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

(2)統計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統計一下我們班參加各項興趣活動的人數,並做成條形統計圖。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計表

興趣小組音樂美術書法其他

參加人數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統計圖,表示出每個興趣小組參加的人數。

單位:人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計圖

音樂 美術 書法 其他

(3)

1.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多。

2.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少。

3.一格代表( )人。

4.看着統計表,提出一些問題並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主動回顧有關統計的知識,加深理解。結合具體的統計實例,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並整理成簡單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二、完成書本109頁練習。

【設計意圖】數學廣角不做單獨一節課的複習內容,通過具體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能力。

板書設計:

複習觀察物體、對稱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 軸對稱 對稱軸

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

對稱

鏡面對稱(鏡面、水面…)

統計: 一格表示2個單位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8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課程標準教材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l、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數學思考:

在觀察簡單物體的活動中,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

在觀察活動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觀察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的設計意圖:

《看一看(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教材從情境入手,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看一看(一)》,設計這個觀察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紙箱,讓學生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進行實地的觀察體驗,再通過找一找、連一連、看一看、想一想及數學遊戲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學生狀況分析

本課是在一年級學習"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讓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指導學生有秩序地參加教學活動,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運用所學知識,

讓學生把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辨認準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爲本課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觀察、操作、小組活動、討論等環節中進行,所以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再通過變換角度的觀察,學生從感性上有了真正的體驗,學起來比較輕鬆,但對判斷所觀察的物體形狀還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五、教學設計

(—)問題情景

(課件演示配音)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生活着一頭非常美麗的大象,笑笑、淘氣和機靈狗都想看看大象長什麼樣子,於是他們來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後他們向智慧老人介紹了大象。笑笑說: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鼻子,兩個耳朵像蒲扇"氣說:大象是兩根柱子上頂個門,門上有一條擺來擺去的長鞭";機靈狗說: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牆壁"。智慧老人不解地問:"我聽說,那裏只生活着l頭大象,你們怎麼看到了3頭大象呢?"他們三人一口同聲地說:"只有1頭大象呀!"。這是怎麼回事呢?(逐一呈現他們所看到的圖象)

【利用"淘氣、笑笑、機靈狗看大象"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l、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1)下面我們以小組爲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坐好來看你面前的紙箱,互相說一說你坐在什麼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麼顏色的?(學生活動)

(2)彙報。

(3)你們看得很仔細,如果不停地換位置觀察,從中你能發現什麼?小組內討論一下。(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氣看到大家學的這麼棒,有些不服氣,想考考你們的眼力,接受挑戰嗎?

看誰能快速的找出第幾幅圖是誰看到的。書上P26連一連。

2、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1)通過觀察活動,你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位置看紙箱,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請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紙箱的.幾個面?

(2)我們以小組來活動,驗證一下剛纔我們猜測的看到紙箱的幾個面是否正確?(學生活動)

(3)彙報。你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幾個面。

A:一個面的。請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個面的同學站起來。(正對着長方體的正面或從上往下看,或拿起來看底)

B:兩個面的。請在你的位置,看到兩個面的同學舉手讓老師看看。旁邊的同學走到他的位置檢查檢查,是不是能看到長方體的兩個面。

C:三個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親身體驗:請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紙箱,最多隻能看到紙箱的三個面,並能具體地說出在哪個位置能看到哪個面。】

3、認一認:正面、側面和上面

(1)自學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課件:笑笑配音)其實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有自己的名稱。答案就在書上的P26頁。可是我沒有看懂,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可以教教我嗎。你們現在看到的(綠顏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麼嗎?依次揭示上面和側面。(這個呢?)

(2)變換擺放長方體的位置,分別指出它的正面、側面、上面。

(3)出示課件: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現在看到的長方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並通過變換擺放長方體的位置,分別指出它的正面、側面、上面的活動加深理解。】

(三)應用與擴展

1、遊戲一:

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智慧老人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快去看看吧!請以小組爲單位從紙箱中任意摸出一個物體,只要你能指出這個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這個禮物就歸你了。聽明白了嗎?

2、遊戲二:

五顏六色的長方體多漂亮呀,喜歡嗎?

下面我們用手中五顏六色的長方體玩一個猜顏色的遊戲。(如:你的正面是紅色,上面是綠色,猜一猜,下面是什麼顏色?)

3、遊戲三:

機靈狗、笑笑、淘氣看到的禮物各是什麼形狀的?書P27第3題。

4、遊戲四:

猜猜看(出示美麗的學校照片):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上面拍攝的。

5、遊戲五:

小小攝影師:看到別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親自拍拍照片?老師來做照片中的人物,你來當個小小攝影師如何?不過我有個要求:我想要一張我側面的照片,那你應該站在什麼位置拍攝?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結

這節課上到這裏,就要結束了,誰能說說你有哪些收穫嗎?

[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想也許是大班額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會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對於大班額的教學,我更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3.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纔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爲他的勇於質疑行爲,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具體的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後面和側面觀察一個熊貓實物玩具圖,通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書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並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於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還不很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信息。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1.實際切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師: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麼樣?(教師操作,屏幕出示剛纔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師:大家覺得拍得怎麼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麼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歡左面的,站在她的左邊,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師:(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麼?(生答熊貓)大家看,老師手裏的這隻熊貓長什麼樣子?

生1:有兩隻大大的黑眼睛,頭頂上的兩隻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腳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樣子很溫順。

師:老師爲每一組也準備了一隻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熊貓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課件出示從前、後、左、右拍攝的熊貓照片)

師:你看到了什麼?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隻黑耳朵,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壯的腿也有一隻黑耳朵,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看到了後面,它的背部和頭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前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師: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纔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剛纔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後面,剛纔看到了左面。

師:爲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纔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置,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師:你在哪個位置觀察的?和剛纔看到的一樣嗎?

師:這是老師繞着熊貓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課件展示玩具熊貓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師:剛纔我們觀察了熊貓,你們想不想到熊貓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貓都在幹什麼?(課件演示熊貓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師:看過之後,你想對熊貓說些什麼?

生1:那些小熊貓真可愛,我想養一隻。

生2:熊貓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師: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有多少隻熊貓?今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學生討論發言)

【鞏固應用】

1.做一做。

師:(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同學們都很好奇,圍着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四名學生圍着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名同學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別)

2.擺一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0

一、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些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際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此外,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活動也將作爲一項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物體的形狀。

二、教材處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觀察活動進行教學的基礎上,還創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觀察活動,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教法、學法及教學媒介的使用

本節課我將採取“引導—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學習活動,並將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優化教學。爲此,準備的教具有多媒體課件、玩具、等。

四、教學流程預案

我爲這節課設計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課。

生動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思維。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導入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首先組織學生通過觀察立體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後思考:它們觀察的是同一圖形,爲什麼說得不一樣呢?藉機引出課題。

(二)、觀察交流,探索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這一環節我預設爲三項活動。

1、爲了“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承接導入時的情境,我準備先指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本位觀察活動,然後再以順時針的方向交換座位觀察,把每次觀察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後進行小組討論:換位之後每次看到圖形的樣子一樣嗎?爲什麼會這樣?學生彙報後,請他們談一談自己的收穫。相信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一定能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從而順利的解決教學重點之一。

2、觀察立體圖形,體會“同一位置觀察,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在初步掌握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我將出示一個六個面顏色各異的立體圖形,引導學生猜測:站在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這個立體圖形的幾個面?然後請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驗證,然後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驗證的結果,最後通過小組彙報、集體評議的方式明確:站在同一位置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教學中,學生可能因爲移動了頭或目光,覺得可能會看到4個面,針對這種情況,我將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這一活動的設計旨在爲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猜想、驗證、交流中發現並掌握數學知識,解決教學重點之二。

3、認識正畫、上面、側面。

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一活動中,首先我與學生交談:“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剛纔我們看到的物體的三個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後大膽放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尋找答案;接着通過指認立體圖形、講桌及班級中可能有的長方體物品的三個面加以理解,最後變換某一物品的擺放方向,請學生再次指認各面,使學生明白所謂的“正面、側面、上面”是會發生變化的。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重視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這一原則,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一組梯度式練習題鞏固深化。

[出示課件]:

1、兩個小朋友從不同方向給同一只熊貓照相。是誰照的相片?

2、看大象他們看到的是哪一面?連一連.

3、課件出示:水壺:下面的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4、從它的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形?

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組織學生觀察分析,在充分實踐活動基礎上學習新知。親身探索過程,同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鼓勵學生回家後與家長一起觀察生活中的一件物體,試着把看到的形狀畫下來,結合着畫爲家長講一講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四)、板書設計

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組織觀察實踐活動,因此,板書爲簡寫知識點,使學生一目瞭然,便於記憶。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利用“蘭蘭”、“淘氣”、“小紅”這三個學生喜歡的數學小夥伴,創設了完整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探究知識,交流體會。我想:由於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上,同學們一定會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思考,樂於實踐,樂於交流,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以上就是我對教學本節課的一些預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您的寶貴意見,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謝謝!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三)》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第一單元內容,在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幾何組合體,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將進一步學習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即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包括從給出的一個或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爲學生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能分析和分辨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測和拼搭圖形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從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洋蔥微課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觀看洋蔥微課視頻《看圖猜物》

師:看完視頻我們發現,只憑一張圖片是無法判斷這個物體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觀看洋蔥微課視頻《根據正面擺小方塊》

1、學生探究

一共有4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小正方體,可以先一行擺3個小正方體,剩下的1個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有如下幾種情況: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後面,如下圖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如下圖

(3)還可以這樣擺

師:擺出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是不同的,但是從正面觀察時,看到的圖形是相同的。還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嗎?

2、學生思考,動手實驗

大家在拼搭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結論。

師:如果再增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也就是用5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的形狀不變,應該怎樣拼搭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提示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既可避免重複也可避免遺漏

3、彙報自己拼搭的圖形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後面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前面

(3)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後面

(4)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

(5)可以把1個擺在後面,1個擺在前面

教師分別對各個學生所拼搭的圖形點評,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

4、播放洋蔥微課視頻《擺小方塊時的特殊情況》

師:大家現在想到的是不是一個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

師:像這樣拿掉一個和兩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個小正方形的樣子。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練習一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並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步驟、簡潔地進行操作。

2.教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

對於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

3.教材練習一第5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4.教材練習一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5.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根據題意要求動手擺一擺,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四、佈置作業

課本第3頁練習一的第3題:自己動手擺一擺

五、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時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讓學生觀看洋蔥微課視頻,直觀感受物體從各個面觀察的效果。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這幾個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學生把從正面,側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時有的學生感到很難。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是站在正面去看側面的,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先讓學生體驗前後左右方向,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2

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3、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指令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立體圖形,並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初步學會通過提問搭出和別人同樣的立體。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搭一搭(8)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小正方體、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遊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遊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遊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遊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遊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遊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遊戲。

3、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範。

2、學生同桌間開展遊戲。

三、拓展應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

()()()

()()()

2、下面的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形狀?搭一搭,連一連。

①②③④

從側面看到的形狀是的圖形有()個,分別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圖號。

⑴、從側面看是圖A的有()。

⑵、從正面看是圖B的有()。

⑶、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側面看是圖A?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圖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麼?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昇華。

2、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後反思:

練習三(9)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從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通過實物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使學生帶着積極的情感去觀察。

重難點: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通過實物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一個長方體紙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動物嗎?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生:小貓,小狗…

師:淘氣,笑笑也喜歡動物,今年暑假他倆帶着機靈狗去動物園玩了,在動物園見過這樣一頭大象。(課件出示)淘氣說:“大象長着長長的鼻子,兩隻耳朵像蒲扇”。笑笑說:“大象是兩根柱子頂個門,門上有條擺來擺去的長鞭”。機靈狗說:“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牆壁”。(課件演示他們看到的圖像)

師提問:他們看到的是同一頭大象,爲什麼他們的說法卻不一樣呢?

預設學生可能說到:

生1:因爲觀察時站的位置不一樣,所以看到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生2:因爲他們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就不同。

生3:因爲他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師:你們真是會觀察的孩子,同一頭大象,由於他們站的.位置不同,出現了看到的樣子不一樣的這種情況。

提出疑問: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都不一樣嗎?今天就用你們的火眼晶晶來“觀察物體”板書。驗證一下你們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體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師:首先來觀察桌子上的長方體,請看觀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亂動長方體。

(3)觀察完後和你組內的小朋友說說你看到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形狀?

(4)說完後心裏記住你剛纔看到的形狀。

小組同學觀察長方體,師行間巡視。

師:現在咱們換個位置來觀察,每個人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還是按上面的要求繼續觀察。

師引導以以小組做示範怎樣移動位置,然後其他小組在移動。

生觀察

師提問:哪個同學來說說你兩次觀察到的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生1、兩次都是長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長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師:大家觀察到形狀出現了這樣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兩次觀察的結果一樣,一種是不一樣。也可以說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師:現在咱們再換個位置來觀察,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生彙報:也是出現了兩種情況。

繼續體驗:

師:大家觀察長方體,觀察到的結果出現了這樣兩種情況,現在咱們來觀察講桌。是不是還是出現這樣的兩種情況呢?找同學上臺觀察,並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師:在不同位置上觀察物體,結果會出現什麼情況?小組討論討論

小組彙報:可能這樣說:

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有時相同,有時不同。

師:有時相同,有時不同,用數學語言可以說成是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課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師:現在來判斷,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個結論正確嗎?

生:不正確,應該說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過渡:剛纔大家通過親自觀察、討論,得出了這樣有價值的結論,老師真爲你們高興。

2、體驗在同一個位置,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師:現在大家來猜一猜,在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

生猜:可能出現1個,2個、3個、4個…

接下來繼續用你們的火眼晶晶觀察眼前的長方體,驗證一下誰的猜測是正確的?請看這次觀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顏色的面記在心裏。

找同學彙報:

生:1個。

生:2個。

如果學生看不到三個面,

讓學生站在桌子的四個角處觀察。然後讓學生坐會原位。

通過大家親眼觀察,證實了猜幾個面是正確的。

生:猜3個面得正確。

師:通過剛纔的觀察又能得出怎樣一個結論呢?

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過渡:老師把你們最多能看到的三個面畫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試着給這三個面取個名字。

3、認一認,正面、側面、和上面

生嘗試取名。可能取爲: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師: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數學語言歸納爲側面。

4、指一指,正面、側面、和上面。

師誰來上臺指一指手指一指講桌的正面、側面、上面。

讓學生換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師提問:爲什麼同樣一個長方體,正面,和側面一會在這一會在那?

生:因爲觀察時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正面,側面,上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是根據觀察人的位置而定,觀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兩邊是側面。

(三)應用新知

師:這節課大家學得這麼好,小淘氣也非常感興趣,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想出題考考你們,你們願不願意接受這個考驗呢?

生:願意。

課件出示:

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形狀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3個面。

生:我認識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後、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體會觀察物體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對應圖形。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同學們一定還記得老師以前給你們照過好多可愛又有趣的照片吧?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也爲老師照幾張照片,可以嗎?”學生爲老師照相,當老師站在學生當中時叫停,請坐在老師不同方向的學生說說照出的相片是什麼樣子的。

師:“爲什麼他們給老師照出的照片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教師不做評判。引出課題,並板書。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1、小組觀察活動

教師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第一次觀察活動:觀察玩具

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情況。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

師:“這個小組的同學觀察到的都一樣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回憶自己小組同學彙報的情況,用一句話說一說?”

讓各個小組彙報情況。

師“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各個小組同學的觀察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觀察活動:觀察帶把的水杯

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彙報觀察情況。

各個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觀察的結果。

2.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然後教師課件出示: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問題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再次探討課前相片爲什麼照出來是不一樣的問題。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課件出示練習題。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幫助小霞和小宇解決問題。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車的哪個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書19頁“練一練”的1、2題。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書19頁“練一練”的4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做一做,有困難的可以和組內的同伴討論。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爲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下面我們以小組爲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後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剛纔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麼樣子的?

2.總結: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爲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佈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後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麼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標籤:教學 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