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國小數學如何設計教學

設計1.75W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如何設計教學

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對學生的課堂發展起着調整和控制作用,並最終決定和支配學生髮展方向和程度。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與學的活動所需要實現的學生行爲變化。這種行爲變化以教學完成時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水平爲標誌。目標的具體界定則應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接受能力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因此,目標設計應以目標分析爲前提,即教師從既定的終點目標出發追問自己,若要達到終點目標,學生必須具備哪些構成能力。

在進行教學目標定位時,不能過多追求過程的華麗,追求一節課的完美無缺,事實上,課堂教學本來就具有延續性,教師不僅要考慮本節課的成敗,更需要考慮本節課的外延,考慮本節課所蘊含的潛能,也就是對整本教材,甚至整個國小階段的教材的整體把握,從而使教學內容的核心價值得以體現。另外,教學目標的定位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新課程強調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者是統一的,在數學課堂上,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體現數學教學多方面的價值。爲此教師在目標制定過程中要從三維目標入手,設計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如《長方形的面積》(國小三年級下冊)教學目標: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膠片或帶有方格的面積圖, 說明長方形面積等於長乘寬的理由。②對給予的長方形和實物, 能夠正確計算它們的面積。

注意教學反思,決定“我們是否達到”

在教學設計中,評價不應該只是一個獨立的時間或過程,而應伴隨教學活動的始終,即在實際活動中應儘量使用形成性評價。同時,評價最好能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對真實問題解決下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評價注重的是過程而不單單是教學的結果。 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任職表現。這是評價過程中最基本的兩個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當學生缺乏自信時,教師要通過鼓勵給予學生力量,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有獨到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學生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案例3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字母能表示什麼”一節中,用火柴搭成正方形問題中的第四問:如果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個數,那麼搭x個連接的正方行需要多少根火柴?這個問題對七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採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案,通過學習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獲得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幾個不同的表達式,如:4+3(x-1)、4x-(x-1)、2x+(x+1)、3x+1等。要鼓勵學生作出各種假設,對同一問題賦予更多的含義和理解,這能反映出學生觀察問題的不同角度,展現出他們不同的認知風格。

教學設計要抓住重難點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它直接制約着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實施,起着綱舉目張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有助於教師選擇和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對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指引、操作和調控等功能,從而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如果課堂教學沒有明確目標,那就會導致很大的教學隨意性。如果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選擇上,過分注重知識目標,輕視能力目標,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會造成教學失去整體性。

如果教學目標太籠統、抽象,不夠具體、明確,就會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發揮指導教學的作用。如果教學目標在制定時只重視“教”的目標,忽視“學”的目標,很難促使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質的變化。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在於教師講得精彩而在於學生學得精彩。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如果習慣於過去的老方法,習慣於照搬教學參考書,那就勢必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結果的一種主觀願望,是對完成教學活動、學習者應達到的行爲狀態的詳細具體的描述。它是通過教學活動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從而在學生身上引起的素質和行爲的變化。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就應考慮:在教學之前,學生能夠做什麼;在教學之後,學生的行爲應該有什麼變化。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課程標準給出的課程目標和內容目標爲依據,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在全面系統思考的基礎上科學地制定。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要合理預設教學推進的最佳路徑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課堂教學對一位教師最大的考驗在於,面對來自於學生的紛繁複雜的反饋信息,教師是否能合理把握教學推進的最佳路徑。在分析新手教師和優秀教師教學能力差異時,我們會發現,在教學展開伊始,不同水平教師的教學效果相差無幾,但一旦學生積極介入進來後,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暴露無遺。顯然,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在釐清“學生們會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後,合理預設教學推進的最佳路徑十分重要,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

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時空

學習是一個不斷摸索、研究、推敲的過程,教師作爲這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更應爲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學生可以充分地觀察、猜測、實驗、模擬、推斷和驗證。

對於乘法分配率,我們更應該考慮學生是如何理解這個數學運算的。他們是否真正經歷了獲得知識的過程?我設計了這樣的片段:(1)先由故事情境引出三個等式:15×4+3×4=(15+3) ×4;(55-45) ×5= 55×5-45×5;50×8十125×8=(50 +125) ×8。 (2)觀察這幾道等式從左往右,你能發現什麼規律?(小組討論交流)(3)同桌合作照樣子再寫一些算式來驗證規律的合理性。(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這樣,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習慣擅長的思維方式去開放地去發現、去探究,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歷一個自主探索的過程,促進了學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改善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要對難點逐步分解,慢慢深入

課堂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式,是教師向學生們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孩子們開發智慧、學習知識的重要環節,更是實現教學目的關鍵環節。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都有其重點與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關於重點、難點的教學方法衆多,具體還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與教材內容而定。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難點逐步地分解,教學難度應該要有梯度,由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思考,逐步地引導學生們對難點主動探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們的潛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數學計算教學方法

重視口算教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實踐,在進行口算教學時,要注意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要正確處理好口算速度與正確率的關係: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尖子與後進的關係。在低年級開始教學口算時,就要着重在講算理算法,並輔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級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輔小冊子,堅持每天一練,定時定量競賽,並且在進行口算訓練時可開展評口算標兵活動,對口算能力強,正確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顯進步的同學進行表彰,還可以建立互助組共同提高。

加強估算教學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但在實際運用時多數學生不估算。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體現估算的價值,不失時機地培養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技能,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並將估算運用於檢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在解決問題中把筆算估算有機結合來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正確率。如:一本書12元,全班48人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教學是可先讓學生進行估算並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認爲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還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師可以爲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把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掌握較理想的一種算法。又如:37×53,當學生計算出結果1961後,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2000,所以37×53≈2000。通過估算比較說明筆算結果正確。

抓好練習訓練

鞏固練習是國小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教學的理性迴歸雪要鞏固練習,而且需要考慮學生個體的不同形式的練習。練習的設計既要顧及知識的積累,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嘗試算法的運用。通過練習、比較,發現錯誤,教師及時指導,矯正補缺,從而提高國小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標籤:教學 國小 數學